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 主气

B. 纳气

C. 生气

D. 调气

E. 养气

10. 肺的生理特征是:

A. 喜和降

B. 喜清肃

C. 喜燥恶湿

D. 喜润恶燥

E. 喜条达

11. 肾其华在:

A. 面

B. 唇

C. 毛

D. 发

E. 爪

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

A. 主运化

B. 主升清

C. 主统血

D. 主四肢

E. 主肌肉

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

A. 调节情志

B. 调节脾胃升降

C. 调畅气机

D. 调节胆汁分泌

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

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气

B. 肺主皮毛

C. 肺司呼吸

D. 肺主治节

E. 肺主宣降

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7. 称为“娇脏”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8. “主升清”的脏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

A. 气能生血

B. 人以水谷为本

C. 脾主升清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E. 脾为后天之本

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 喜条达恶抑郁

B. 主动、主升

C. 体阴而用阳

D. 为藏血之库

E. 为罢极之本

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

A. 心阳

B. 肝阳

C. 脾阳

D. 肾阳

E. 肺阳

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

A. 呼吸功能

B. 疏泄功能

C. 藏精功能

D. 气化功能

E. 运化功能

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

A. 心神不足

B. 髓海空虚

C. 肝失疏泄

D. 肝火上炎

E. 肺气虚损

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

A. 尿

B. 涎

C. 涕

D. 泪

E. 唾

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

A. 右肾

B. 两肾

C. 肾间动气

D. 目

E. 两肾之间

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

A. 罢极之本

B. 气之本

C. 封藏之本

D. 生之本

E. 仓廪之本

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 肺

B. 心

C. 心包

D. 腹腔

E. 脑

28. 称“相傅之官”的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29. “诸湿肿满”,皆属于: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E. 肾

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

A. 命门

B. 肾

C. 心

D. 脑

E. 膻中

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心者,血之本

B. 肺者,罢极之本

C. 肝者,气之本

D. 肾者,封藏之本

E. 脾者,生之本

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

A. 心藏神

B. 肝藏魂

C. 肺藏魄

D. 脾藏意

E. 肾藏智

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膀胱

34. “原气之别使”是指:

A. 肾

B. 十二经脉

C. 奇经八脉

D. 三焦

E. 血脉

35. 胃气一般是指:

A. 胃的受纳功能

B. 胃的腐熟功能

C. 脾的运化功能

D. 脾胃功能的合称

E. 水谷精微之气

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A. 脾

B. 大肠

C. 小肠

D. 三焦

E. 胃

37. “泌别清浊”是属于:

A. 胃的生理功能

B. 小肠的生理功能

C. 大肠的生理功能

D. 膀胱的生理功能

E. 肾的生理功能

38. “决渎之官”是指

A. 肾

B. 膀胱

C. 肺

D. 三焦

E. 脾

39. “中正之官”是指

A. 心

B. 肝

C. 胆

D. 脾胃

E. 肾

40. 有“化物”功能的是

A. 膀胱

B. 小肠

C. 大肠

D. 三焦

E. 脾

41. “传导之官”是指

A. 膀胱

B. 小肠

C. 大肠

D. 三焦

E. 脾

42. “中精之府”是指

A. 心包

B. 胃

C. 胆

D. 三焦

E. 脾

43. “州都之官”是指

A. 胃

B. 膀胱

C. 小肠

D. 大肠

E. 肾

44. “五脏之本”是指:

A. 心

B. 肝

C. 脾

D. 胃

E. 肾

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 心与肾

B. 脾与肾

C. 肝与肾

D. 肺与肾

E. 肝与脾

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

A. 心与肾

B. 脾与肾

C. 肝与脾

D. 肝与肺

E. 肝与心

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

A. 心与肾

B. 肝与肾

C. 脾与肾

D. 心与肺

E. 心与肝

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

A. 心与肾

B. 肺与肾

C. 肝与脾

D. 肝与肺

E. 脾与肾

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

A. 元气

B. 营气

C. 宗气

D. 卫气

E. 肾气

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

A. 心与肝

B. 肺与心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肺与肾

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

A. 心火亢盛

B. 小肠实热

C. 肝胆火旺

D. 心火下移小肠

E. 膀胱湿热

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

A. 脾胃虚寒

B. 脾肾阳虚

C. 肝脾不调

D. 脾气虚

E. 肾阳虚

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

A. 同居下焦

B. 精血互化

C. 同寄相火

D. 水能生木

E. 同源于水谷精气

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

A. 心与肺

B. 肺与脾

C. 脾与胃

D. 肝与肺

E. 肺与肾

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C. 脾主升,胃主降

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E. 脾为胃行其津液

第三章气血津液

一、单项选择题

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

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B. 呼出体内的浊气

C. 参与宗气的生成

D. 行脏腑之气

E. 参与新陈代谢

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

A. 气化运动

B. 气机升降

C. 气血充盈

D. 脏腑功能正常

E. 经络功能正常

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 水谷精微

B. 津液

C. 精

D. 营气

E. 元气

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

A. 血虚

B. 血瘀

C. 血寒

D. 血热

E. 血脱

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调畅气机

D. 直接生血

E. 肝木疏土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

A. 胃液

B. 肠液

C. 涕液

D. 泪液

E. 血液

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

A. 体液

B. 阴液

C. 津液

D. 津

E. 液

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

A. 脾

B. 胃

C. 心

D. 小肠

E. 大肠

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

A. 脾

B. 肺

C. 肝

D. 肾

E. 心

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

A. 生血的动力

B. 生血的原料

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

D. 气能生津

E. 气能生精

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

A. 心气

B. 肺气

C. 卫气

D. 元气

E. 营气

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血可化气

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

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

B. 气为生津的动力

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D. 气能化精

E. 气能生血

第四章经络

一. 选择题:

1. 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脉

E. 十五别络

2.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

A. 太阴、少阴、厥阴

B. 少阴、厥阴、太阴

C. 太阴、厥阴、少阴

D. 厥阴、少阴、太阴

E. 少阴、太阴、厥阴

3. 络脾,属胃的经脉是:

A. 足少阳

B. 手少阳

C. 足阳明

D. 手阳明

E. 足太阴

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

A. 足太阴经

B. 足厥阴经

C. 手厥阴经

D. 足少阴经

E. 足太阳经

5.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

A. 肺经

B. 肾经

C. 膀胱经

D. 小肠经

E. 脾经

6. 十二经脉中,手足阴经交接于:

A. 上肢

B. 下肢

C. 头面

D. 胸中

E. 腹部

7. 心包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是:

A. 上肢内侧前缘

B. 上肢外侧前缘

C. 上肢内侧中线

D. 上肢外侧中线

E. 上肢内侧后缘

8. 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

A. 内侧前缘

B. 外侧前缘

C. 内侧中线

D. 外侧中线

E. 内侧后缘

9. 小肠经的经脉是:

A. 手太阳

B. 足太阳

C. 手阳明

D. 足阳明

E. 手少阳

10. 循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的是:

A. 冲脉

B. 任脉

C. 督脉

D. 肾经

E. 膀胱经

11. 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A. 督脉

B. 任脉

C. 肝经

D. 冲脉

E. 阴维脉

12. “一源而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A. 督脉、任脉、带脉

B. 任脉、冲脉、带脉

C. 冲脉、督脉、任脉

D. 督脉、冲脉、带脉

E. 督脉、任脉、阴维脉

13.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A. 督脉、任脉

B. 冲脉、任脉

C. 阴跷脉、阳跷脉

D. 阴维脉、阳维脉

E. 肝经、肾经

14. 十二经脉的别络的分出是从:

A. 四肢肘膝以上

B. 四肢肘膝以下

C. 体腔脏腑深部

D. 体腔脏腑浅部

E. 头面部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一. 选择题:

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

A. 风暑火

B. 风寒燥

C. 风暑湿

D. 风燥暑

E. 风燥湿

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

A. 妇女带下

B. 咳嗽

C. 小便清长

D. 大便秘结

E. 汗出恶风

3.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B.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C. 易扰乱神明

D. 伤津耗气

E. 多见滑腻舌苔

4. 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

A. 风毒

B. 火毒

C. 风火毒

D. 血循毒

E. 混合毒

5. 钩虫的形成多由:

A. 饮食不洁

B.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

C.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

D. 脾胃虚弱

E. 饮食不节

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

A. 邪气损正

B. 正气抗邪

C. 邪正俱衰

D. 正虚致邪犯

E. 正胜邪负

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

A. 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

B. 元气的抗病作用

C. 卫气的卫外功能

D. 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

E. 保健抗衰老的药物

8. 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

A. 邪气的性质

B. 正气的旺衰

C. 正胜邪负

D. 邪胜正负

E. 邪气的轻重

9. 某一疠气致病并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

A. 正胜邪负

B. 正气虚衰

C. 正邪两者

D. 邪气致病

E. 正气旺盛

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气损正的范畴:

A. 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

B.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

C.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

D. 促使疾病不药而愈

E. 导致机体体用失谐

第六章病机

一、单项选择

1. 病机理论,源于:

A. 《难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内经》

D. 《血证论》

E. 《杂病源流犀烛》

2. “病机十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

A. 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

B. 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

C. 气血病机与津液病机

D. 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

E. 卫气营血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

3.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

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

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

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

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

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

4.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A. 实中夹虚

B. 虚中夹实

C. 实转为虚

D. 虚转为实

E. 真实假虚

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 实中夹虚

B. 虚中夹实

C. 因虚致实

D. 由实转虚

E. 真虚假实

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

A. 大便秘结

B. 尿黄而少

C. 潮热

D. 精神萎顿

E. 谵语

7. 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

A. 由实转虚

B. 真虚假实

C. 虚中夹实

D. 实中夹虚

E. 真实假虚

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

A. 《医贯》

B. 《景岳全书》

C. 《格致余论》

D. 《丹溪心法》

E. 《内科撮要》

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

A. 经络的功能失调

B. 脏腑的功能失调

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

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

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

10. 邪正盛衰,决定着:

A. 病证的寒热

B. 病位的表里

C. 气血的盛衰

D. 病证的虚实

E. 脏腑的盛衰

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 气血的盛衰变化

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

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

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

C. 气血瘀滞

D. 水液贮留

E. 痰浊壅盛

13.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邪盛正衰则病进

B. 正盛邪衰则病退

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 正虚邪衰则病危

E. 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

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

A. 由实转虚

B. 虚实夹杂

C. 真虚假实

D. 真实假虚

E. 因虚致实

1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

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

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

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

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

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

16.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

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

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

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

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

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

17.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 气郁化火

D. 瘀热在里

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阴虚阳亢

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

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

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

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

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

B. 脏腑机能减退

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

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21.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 重阳必阴

B. 寒极生热

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 阳损及阴

E. 阳长阴消

22.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格阳

D. 阳盛格阴

E. 阴阳亡失

23.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A. 气随津液而丢失

B. 津气两虚

C. 津亏无以载气

D. 津液精血不足

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

24.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 气不摄血

B. 气机逆乱

C. 血随气脱

D. 血随气逆

E. 血随气结

25. 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 脾虚气弱,生化无源

C. 劳力过度而耗伤

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 思虑无穷而暗耗

26.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内脏下垂

B. 腰腹胀满重坠

C. 里急后重

D. 子宫脱垂

E. 久利脱肛

27. 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身热以夜间为甚

B. 舌质红绛

C. 心烦或躁扰发狂

D. 衄血或吐血,血色鲜红

E. 崩漏色淡

28. 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 气滞

B. 气虚

C. 血热

D. 津液干涸

E. 津液停滞

29.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

A. 气滞血瘀

B. 气虚血瘀

C. 气不摄血

D. 气随血脱

E. 气血两虚

30.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 燥热之邪灼伤

B. 五志过极化火耗伤

C. 忧愁思虑而暗耗

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 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

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

A. 肺脾肝

B. 肺脾肾

C. 脾肾心

D. 心肾肝

E. 肝肾脾

32. 从一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水,而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

A. 高热煎灼

B. 慢性病耗伤

C. 吐泻所伤

D. 汗出所伤

E. 久病体虚,生成不足

第七章防治原则

一. 选择题:

1.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

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

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2.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

A. 标急则先治其标

B. 本急则先治其本

C. 标缓则先治其本

D. 本缓则先治其标

E. 标本兼治

3.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

A. 温散阴寒

B. 发表散寒

C. 滋阴制阳

D. 扶阳消阴

E. 阴阳并补

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

A. 阴偏盛

B. 阴偏衰

C. 阳偏衰

D. 阴虚致阳亢

E. 阳虚致阴盛

5.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

A. 肺与大肠

B. 心与小肠

C. 脾与胃

D. 肝与胆

E. 肾与膀胱

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

A. 甘寒生津

B. 降逆和胃

C. 清热利湿

D. 甘温燥湿

E. 滋阴养血

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

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

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

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

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

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

8.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

A. 热因热用

B. 寒因寒用

C. 寒者热之

D. 用寒远寒

E. 用热远热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docx

习题集:《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是:参考答案:E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商个方而 D:矛盾 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参考答案:B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参考答案: E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参考答案:A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动极者镇Z以静,阴亢者胜Z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D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対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 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B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 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 关系:参考答案:E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 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 关系:参考答案:C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参考 答案:C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阴阳转化是:参考答案:A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口〔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参考答 案:C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对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参考 答案:A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口J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参考 答案:E A:寒极生热 B: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参 考答案:B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 D )。 A.《黄帝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2.下列特性中属于阳的为(A )。 A.兴奋 B.抑制 C.静止 D.下降 3.心的阴阳属性为(A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4.五行特性中,水曰( D )。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5.金之所不胜为(B )。 A.木 B.火 C.土 D.水 6.下列不属于奇恒之府的为(B )。 A.胆 B.胃 C.脑 D.女子胞 7.五脏中,在液为泪的是(C )。 A.肺 B.心 C.肝 D.肾 8.与情志中“悲”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D )。 A.心 B.肝 C.脾 D.肺 9.具有运化功能的脏为( B )。 A.心 B.脾 C.肝 D.肾 10.主神明的脏腑为(C )。 A.肝 B.胆 C.心 D.肾 11.先天之本是指( D )。 A.心 B.脾 C.肝 D.肾 12.下列不属于风邪特点的是(D )。 A.性质主动 B.百病之长 C.善行而数变 D.性质凝滞 13.金元四大家中倡导“火热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完素B.元素C.从正D.朱震亨 14.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可以用阴阳概括的是( D )

A.天地 B.寒热 C.水火 D.木土 15. 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D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16.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B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17.心在体合( D )。 A.肉 B.皮 C.骨 D.脉 18.其华在发的脏腑为(D )。 A.肾 B.肝 C.脾 D.肺 19.气的分类不包含( C )。 A.元气 B.宗气 C.清气 D.卫气 20.易生风动血的邪气为( D )。 A.风邪 B.暑邪 C.燥邪 D.火热之邪 21.“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表明阴阳的关系是( B )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交感 D.阴阳互藏 2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D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24. 以下治法中,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的是( C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25. 胆属于( D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26.运行于脉外之气是指( B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27.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瘀血形成的原因( A ) A、食积 B、血寒 C、外伤 D、气滞 28.下列不属于正治法的是( C )。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寒因寒用 D.虚则补之 29.五脏中与津液代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C ) A、肺、心、肝 B、脾、肺、心 C、肺、脾、肾 D、肝、肺、肾 30.五行分类中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排列有错误的是( C )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单选题 1、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A)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反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升 4、有孤府之称的是(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A)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A)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心主神志指的是(B)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机体抗御外邪的正气所概括的物质不包括(B) A 精 B 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0、人的七情中,恐则(C)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四) 第四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A.经别 B.经筋 C.正经 D.奇经 E.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 A.络脉 B.孙络 C.浮络 D.别络 E.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别 B.经筋 C.皮部 D.经脉 E.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 A.皮部 B.别络 C.正经 D.奇经 E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浮络 B.孙络 C.别络 D.经筋 E.奇经 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 A.十五别络 B.浮络 C.孙络 D.正经E.奇经 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 A.阴跷脉 B.阳跷脉 C.足三阴经 D.经别 E.浮络 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 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A.浮络 B.孙络 C.经筋 D.别络 E.皮部 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A.心肝肾经 B.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 D.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 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 A.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 1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15.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少阴心经 16.“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A.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叫做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1)辨证: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病史和症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以及采用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 3. 证、病、症: (1)证:即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变趋势及转归等本质。(2)症:即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3)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4.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 五行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着事物之间平衡协调的变化与发展。 6.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7.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8.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吸收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9.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运动特性; 肃降,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 10.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水火既济:又称“心肾相交”根据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阳不亢,从而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 12.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化,故称“肝肾同源”。 13.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专科复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共32个空,每空1分,共3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 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 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 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 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 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 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 说。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 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三、名词术语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阴阳学说 名解 阴阳学说阴阳阴阳互根阴阳互用阴阳交感阴阳互藏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阴阳自与阴阳平衡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 单选 1、阴阳得最初得含义就是 A、日月 B、动静 C、气候寒暖 D、日光向背 E、水火 2、阴阳得属性就是 A、相对得 B、不变得 C、绝对得D、量变得E、质变得 3、下列阴与阳得概念中最确切得就是 A阴与阳就是中国古代得两点论 B阴与阳即就是矛盾 C阴与阳即就是对立得事物 D阴与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得属性 E阴与阳说明相互关联着得事件 4、用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得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必须就是相互联系得。此话就是下列哪项得内涵?() A阴阳得相关性 B 阴阳属性得规定性 C 阴阳得相对性 D阴阳得可分性E阴阳得对立性 5、事物得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得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变,就是指阴阳得什么性质? A阴阳得相关性 B 阴阳得相对性 C 阴阳属性得规定性 D阴阳得可分性E阴阳得普遍性 6、在阴或阳得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就是指阴阳得什么属性? A阴阳得相关性 B 阴阳得相对性 C 阴阳属性得规定性 D阴阳得可分性E阴阳得普遍性 7、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得时间就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8、昼夜之中,属于阳中之阴得时间就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D前半夜 E后半夜 9、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得阴阳关系就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就是 10、可用阴阳得互根互用来解释得就是: 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阳盛格阴 11、“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说明了阴阳之间得何种关系: 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动态平衡 12、“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得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3、“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得何种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 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 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 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 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 A.心 B.肝 C.脾 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 ) A.心 B.肝 C.脾 D.肾 21. 心在志为 ( ) A.怒 B.喜 C.思 D.忧 22. 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 A. 毛 B. 发 C. 爪 D.唇 23. 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 ) A.吸入清气 B.宣发卫气 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 D.助心行 血 24.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B.

文档Word .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A. 生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B. 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D.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B 答案:文档Word .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文档Word .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 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文档Word .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 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 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 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 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 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 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 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 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 脾 E.肾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集

习题集:《中医基础理论》阴阳是:参考答案:E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 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矛盾 E: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参考答案: B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参考答案: E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参考答案: A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参考答案:D 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参考答案:

“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 参考答案: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阴阳转化是: 参考答案: A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 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 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 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 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23441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