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学真信真干,率先科学发展--专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真学真信真干,率先科学发展--专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真学真信真干,率先科学发展--专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2011年01月09日 09:14:27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

新华社记者田舒斌、李灿、徐机玲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月9日电新年伊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江苏省在“十一五”创造了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干部群众在实践中体会到,对科学发展观,要真学、真信、真干,谁先认清、坚信这一点,并付诸行动,谁就会抢得发展的先机,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2007年7月份,国际金融危机端倪已现,我当时陪同温家宝总理到无锡国棉一厂调研,这个厂的厂长向总理直言,企业出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果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工厂可能会关门。总理详细了解了情况,鼓励企业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应对危机。此后,国家很快出台了增加了纺织品出口退税等扶持企业的政策。

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我再到这个厂,他们正好又遇到了棉花大幅涨价的难题,但这个厂长很有自信心地跟我说,现在再涨价,他的厂也不会倒,而且企业的利润,出口量还在一直上升。我讲为什么,他说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结构促转型,改进了技术,有了自己的品牌。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中央决策的英明,也显示出江苏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罗志军说,这些年,江苏把保增长、促发展与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政府的有效调控与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抓当前和促长远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好结合起来。全省不论是行政资源,还是经济杠杆,都一律向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

区域发展倾斜,向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倾斜。只要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论有多么困难,坚持扎实推进,一抓到底。

罗志军介绍,为破解科技创新难题,7年前,在不少人正陶醉于江苏庞大的外向加工型制造业时,省委、省政府就看到了“世界工厂”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微薄的弊端,响亮提出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继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之后的第三次战略转型。2004年,江苏率先在全国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迄今省财政已拨款7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800亿元,已实施701个重大项目,成功开发300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269亿元。目前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已占GDP的2.1%,突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之冠。以科技为支撑,五年前毫不起眼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这六大新兴产业,去年销售收入已超过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23%,在抗击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为了彻底解除粮食安全的后顾之忧,省财政仅近三年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就达88亿元,现在高效农业已占生产面积1/3,全省已实现粮食连续七年增产,以全国第10位的耕地面积,取得了第4位的粮食产量。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省每年都要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职业技术培训30万人、创业培训10万人。五年来,江苏农民购买力大幅增加,2010年全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的销售额、补贴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省份的第一位。“一个沿海工业大省,却把‘三农’搞得这样好,是真本事!”许多农业专家和外地参观者都说。

发展苏北,是江苏的历史性难题。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苏北的落后局面,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出台了支持苏北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苏北发展协调小组。从那时起,先后召开了7次振兴苏北专题会议,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挂钩帮扶体制,即苏南各市县、省级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部省属大型企业挂钩帮扶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四项转移”的重大举措,即全省及苏南产业、财政、科技向苏北转移,苏北劳动力向苏南转移,并推行苏

南苏北共建开发园区。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财政支持苏北的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累计达到1430亿元。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多达9854个,总投资6086亿元。苏南开发区采取选派团队、挂钩结对等办法,帮助苏北建设了27个开发园区。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选派了大批干部到苏北工作,为苏北带去了新的理念、思路和资源。目前苏北5市党政正职中有9名来自苏南和省级机关。2010年,苏北5市GDP均超千亿元,财政收入均超200亿元。已有6个苏北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为破解环境污染的难题,江苏把治理太湖水污染确定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太湖蓝藻水危机暴发三年以来,全省为治理这座50亿立方米库容的“母亲湖”,已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亿元。配套建设的污水管网长度已超过1.1万公里,足以围着405公里的岸线将太湖环绕27圈。太湖通往长江的望虞河,由时任省长的罗志军亲自担任“河长”,而且沿河的无锡市长、江阴市长、锡山区长、惠山区委书记、无锡新区主任、常熟市副市长、张家港市委书记也都任“区域河长”,还在相关县区设了“断面长”和“片长”。近三年,太湖没有再大规模地暴发蓝藻。水质明显地从中度污染偏向了轻度污染,各项污染指标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拐点。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强大力度和有效方法,在全省生态建设中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罗志军欣慰地说,五年之间,江苏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去年已达4万亿元,人均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9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80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了89%和71%,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省份之一;进出口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00美元,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全省已有28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其中7个位居前10强。近年已建成6个国家生态市,19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分别占全国的1/2和1/4。更令人欣喜的是,历史上长期落后的苏北、苏中地区发展速度近年超过苏南,去年经济份额已占全省42.3%,提高了1.5个百分点,开始出现南北差距趋于缩小的历史性变化。江苏人民多年期盼的南、中、北三

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罗志军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已经成为巨大的驱动力。在它的指引下,江苏省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创新驱动”列为今后统领全省工作的第一大战略,与科教与人才强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并列为六大发展战略。

罗志军说,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是省委省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是要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要靠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罗志军表示,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契合并顺应了国内外发展大势,具备“十二五”在大调整大变革中抢占先机、坚持“两个率先”,在新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有利条件。(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