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魂迷春梦到浮生如梦

从魂迷春梦到浮生如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8167306.html,

从魂迷春梦到浮生如梦

作者:徐玮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05期

一、中国古代梦论

除了“至人无梦”,一般人都会有做梦的经验。不论古今中外,释梦、论梦的资料十分丰富,而梦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中国最早关于梦的讨论,可以追溯至庄子。《大宗师》云:“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所以无梦是因为他清心寡欲(情),无思无虑(虑)。这正好反面说明普通人做梦的原因,是因为日有所思。不过梦中所见与现实却又未必能简单的划上等号。苏轼曾对此提出解说:

梦觉之间,尘尘相授,数传之后,失其本矣。……人有牧羊而寝者,因羊而念马,因马而念车,因车而念盖,遂梦曲盖鼓吹,身为王公。夫牧羊之与王公亦远矣,想之所因,岂足怪乎?(《梦斋铭序》)

苏轼以牧羊人从羊想到马,从马想到车而最后想到身为王公为例,指出梦境是在“想”层层相“因”的情况下构成。所以梦对现实是一种折射式的反映。这与西方佛洛伊德认为梦的心理是释放受到压抑的心理能量相似。人在清醒的时候或因政治上的阻力,或因自然界的无常而无法做到的事往往会在梦中得到释放,继而吐露真情,寻求实现。所以梦既反映现实,也装载着理想。

《庄子》中另一个更脍炙人口的关于梦的是庄周梦蝶的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无法确定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来形象地阐释物我齐一的精神境界。不过,同时,这个故事展现了庄子对梦与觉的精辟想法,即梦与现实之界线颇难划定。这个想法启发后人对真与假、虚与实、生与死之别的思考。

综上观之,梦既是生理、心理的反映,更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意象。历代文人颇喜以梦作为文学作品的素材。兴起于晚唐五代的词,传唱于歌楼楚馆之中,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梦的意象也自不少。

《花间集》中的梦多半是女子独守空闺而生的相思之梦,千篇一律,欠缺个性。南唐君臣特喜以梦入词。冯延巳辅助中主李璟,两人趣味相投,冯氏深得中主信任,官至宰相,宦途可谓顺利。然而南唐国由盛转衰,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向宋朝称臣,冯延巳内心不能没有感慨、焦虑。故此,历代论者以为《阳春词》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体现在词作之中,其神魂往往局促不安,在梦中游走四方,无处可归,如“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