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昌大学2016年马原期末练习册(最新)

南昌大学2016年马原期末练习册(最新)

南昌大学2016年马原期末练习册(最新)
南昌大学2016年马原期末练习册(最新)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分析这一科学论断所包含的哲学依据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4.试述空想社会主义观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文化的真正核心,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材料2: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认为:?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马克思理论体系认为,是技术的变化产生了这种不适应性,但这种变化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得以实现。?

材料3: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说:?同那些宣称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已经逐渐过时的人相反,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在为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当代发展提供理论来源,并且包含着仍然能够帮助我们争取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来源。?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仍受重视?

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它能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什么?

3、我们应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四、问答题

1、哲学物质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成就与缺陷?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3、人工智能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哪?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

5、如何理解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6、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7、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有哪些作用?

8、世界物质统一性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如何?

9、意识的结构如何?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什么是矛盾?矛盾有哪些属性及其关系如何?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自起什么作用?

五、材料题

1、以下是关于物质的材料

材料1:王充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天地和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和气,子自生矣。?。赫拉克利特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材料2:霍布斯说:?物体的定义可以这样下,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材料3:恩格斯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说明其物质观的性质及特点。

2、简析材料2,说明其物质观的性质及特点。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2、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的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请回答:(1)什么是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和否定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四、问答题

1、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及其对科教兴国的重要指导意义。

3、运用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如何理解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

5、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6、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8、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9、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五、材料题

1、结合材料,评析材料的观点。

全球经济使得世界上所有生存有道的经济单位,都能够在需要发展时攫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他们不再需要就近寻找资源,也不必再仰赖政府的正式出力,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资源或敲开消费者的大门。这样情况已使传统上扮演?中介人?功能的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全球市场靠自己的力量就动作得很好,因此民族国家再也不必扮演创造市场的角色。实际上,现在民族国家自己问题重重,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假如情况许可,从全球角度所拟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会自行流通到有需求的地方不必受到民族国家的干预。这种现象使得民族国家的中介角色逐渐消失掉,那么谁能坐在全球会议桌前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其资格就不再是根据人工划分的国家疆界,反而是更重视他所代表的地理区半径。(摘自大前研一《疆界消失在无国界的世界中》)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2、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如何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

4、如何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胡适论学近著》)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四、问答题:

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如何理解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5、怎样理解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7、为什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

误和危害。

9、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态度。

五、材料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谬的历史。?

材料2:

波普尔认为: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纠正。?

材料3:

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

请回答:

(D)材料1、2、3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中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

(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2、马克思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哪些不同?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说明其含义及实践意义

4、如何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实现形式是什么?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指导意义?

五、计算题

1、在生产图式中Ⅰ8000c+2000v、Ⅱ2800c+1000v,设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和积累率分别为100%和50%,第Ⅰ部类追加资本有机构成为9:1,要使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计算①Ⅱ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应为多少?②Ⅱ追加可变资本量应为多少?③第二年末社会总产值应为多少?

2、某工厂固定资本为20万,其中厂房价值为6万元,可用20年,机器价值为12万元,可用10年,小工具价值为2万元,可用4年,流动资本为8万元,一年周转4次,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是多少?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资产阶级是如何推行改良主义的?怎样认识这些改良主义的措施?

3.经济全球化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其性质的二重性?

4.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

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统计,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和出口市场份额的82%,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14%和18%。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美元,而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

——金鑫主编:《世界问题报告——从世界的视角观照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6页。

1960年,最穷的46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为1.4%,至90年代初,它们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只有0.6%,1995年则进一步降到0.4%。1965年,最富的7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穷的7个国家的20倍,1995年已达到40倍。

——[德]格拉德〃博克斯贝格、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144页

材料2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他又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带来威胁。?

——江泽民(《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决策述要》,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第615页。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特点和作用?

2、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四、简答题

1、为什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必须加强国际团结?

2、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意义何在?

3、马克思主义应怎样对待改良和改良主义?

4、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总结,社会

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又是什么?

5、为什么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历史任务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6、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坚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作风?

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那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五、论述题

1、怎样用历史的和实践的观点正确看待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第八章无产阶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四、问答题

1、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3、怎样才能实现党的正确领导?

4、为什么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严格党员标准,纯洁党的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做好哪几方

面的工作?

五、材料题

马克思曾写道: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马克思的这段话做出分析。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人的发展?

2、为什么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3、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4、为什么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并非超越历史阶段?

5、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不是空想?

五、材料题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从社会主义的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就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

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原理,对胡锦涛的这段话做出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册答案

绪论

三、辨析

1、错

2、对

3、错

第一章

三、辨析题:1——4,错

第二章

三、辨析

1-4错。

第三章

三、辨析题:1——5 错

第四章

三、辨析题:1——9 错

第五章

三、辨析题:1——3错,4、对,5、错,6,对,7——10错

第六章

三、辨析题:1、对2、错 3 、对4、错

第七章

三、辨析题: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有可能。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大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这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只有在上述历史条件下,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3)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出生一百年也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否认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一种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2、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工人阶级不能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不了解本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斗争缺乏明确的革命目标,工人阶级本身处在“自在阶级”阶段,工人阶级的斗争还是自发斗争。

(2)有了革命理论的指导,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工人运动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履行着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样的运动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1)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统一的、一致的。原则的坚定性不排斥策略的灵活性,策略的灵活性是实现革命原则的斗争手段和斗争形式。

(2)妥协是策略的灵活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和一种重要的斗争形式。在特殊的形势下,为了完成战略任务,实行必要的妥协是允许的。

(3)妥协就其性质来说,有革命的妥协和叛卖性的妥协。我们主张革命的妥协,反对叛卖性妥协。

(4)上述命题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对立起来,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左”倾观点,在实践中必然使革命力量遭到巨大损失。

4、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1)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这是对的。因为资产阶级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即暴力工具,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首先用暴力镇压革命群众,无产阶级革命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摧毁反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夺得政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

(2)暴力革命是以客观历史条件为依据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用暴力是被迫的。如果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和平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就应当抓住这种时机,但必须作好和平的与非和平的两种准备。

(3)上述观点是片面的观点,在策略上缺乏灵活性,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也容易脱离一部分群众。

5、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1)任何国家都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方面。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根本不同的地

方在于,剥削阶级专政是用暴力镇压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反抗,相反,无产阶级专政则是用

暴力镇压极少数剥削者的反抗。无产阶级专政离不开暴力;没有暴力,无产阶级便不能获得

和维持自己的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确有暴力这个方面。

(2)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由于它是对绝大多数人(即对无产者

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只对极少数剥削者是专政的,因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它的主要实质在于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于民主,在于保护人民。

(3)上述论点把民主和专政割裂开来,抹杀了无产阶级专政与剥削阶级专政的根本区别,

否认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所以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在存在阶级统治的社会里,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有阶级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提出来的。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取

缔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特权制,推行了议会制、普选制,废除了官吏终身制,制定了

比较完备的宪法和法律,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进步。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其

实质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自由,爱的是资产阶级的私利,而对无产阶级来说则是骗局和陷阱。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不可能平等,所以,社会主义民主绝不是实现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2)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它是绝大多数人(即穷人)享有的,名副其实的,为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和

发展起来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既有自由又有纪律,它把平

等与消灭阶级联系起来,解放全人类,这比狭隘的、虚伪的、骗人的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千万倍,高出千万倍。

(3)上述观点混淆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崇拜资本主义民主,是

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

第八章无产阶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

1.B

2.C

3.D

4.A

5.B

6.D

7.C

8.A

9.A 10.C 11.D

12.B

二、多项选择

1、ACDE

2、BCDE

3、ACD

4、ABCD

5、AB

6、BCD

7、ABCDE

8、ABC

9、ACDE 10、ABDE

辨析题

1、错误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教条,各国无产阶级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必须结合本国的

国情。(2)马克思主义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如果不愿落后于时代和生活,就应当在

各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3)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

永葆生机,一往无前。

2、错误

(1)强调党员质量重于党员数量,是为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2)党的先进性通过党

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党员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必然转化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3)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与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相适应,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使党员始终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战士。

3、正确

思想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在党的一切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一切领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在党的一切工作环节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保证党的思想政治路线贯彻执行。所以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4、错误

(1)在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中,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关键。(2)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3)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4)确认这个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利,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利。

材料题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还要利用自己的政权来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造,最根本的发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并进入无阶级社会创造条件。所以,无产阶级专政担当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任务,以保证按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和无产阶级的面貌来改造整个社会。

第九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D

5.C

6.D

7.A

8.B

9.B 10.A 11.D

二、多项选择

1、AD

2、ABCD

3、ABCDE

4、BCDE

5、ABC

6、ACE

7、ACDE

8、CDE

9、AD

第九章主观题答案

辨析题

1、错误

(1)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确立了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消灭了生产资料任何私人占有制,使社会化生产走上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消灭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2、错误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形成。(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锻炼了克服奴役劳动的中坚力量――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力量。(3)只有经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剥夺剥夺者,才能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正确

(1)共产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前提。(2)共产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精神前提。(3)共产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活动方式。

4、正确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的过程。(2)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每一种社会形态较前一种社会形态更发达、更进步,表现了历史的前进运动。(3)社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道路必然是曲折而复杂。

5、错误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社会形态交替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公式。(2)共产主义社会是五个社会形态的最后一个,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社会形态,只是人类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下一个”社会形态。(3)人类历史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起点,人类将在这一新的起点上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材料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内容。是我们党顺应了历史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EP[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ABD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 ) A.物质的本质是意识 B.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D.物质范畴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答案】BCD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在(ABCE)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惟一对象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ACD2.ABCD3.CD4.AB5.ABD6.ACD7.ABCD8.ABCD 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7.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E)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E.生产力高度发达 8.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有(ACDE)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第七章练习题 二、单选题 9.地理环境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的性质 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D, 10.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正确答案:D,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C.认识是物质到思想的过程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长沙学院2007级(理工科)本科各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人权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 B全部哲学 C唯物主义哲学 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 B运动性 C客观性 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 B科学实验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适用班级:08级本科生开卷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 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间接经验毫无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 .价格 1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马原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2.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C.世界的可知性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谁是第一性的 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4、“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5. 哲学中的发展指的是()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C.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防微杜渐”中包含的哲学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主体性的观点 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表现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是() A.科学评价 B.能动反映 C.自由选择 D.主观创造 11. 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 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真理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12.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13. 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

5、时间是(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

马原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卷面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华侨大学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0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分) 三、名词解释(10分) 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实践: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3. 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 人民群众:民群众概念,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人。少数人不能成为人民群众;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阻碍历史发展的人不能叫人民群众。把质和量结合起来,所谓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四、简述(20分) 1答: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分)。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分)。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分) 2答: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2分)。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2分) 3.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商品必须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分)。 4.答: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1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1分)。其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1分)。其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分)。 五、论述(20分)要点 1答: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2分)(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2分)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6分) 2答: (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二者本质不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转化为资本。(2分) (2)G-W-G’是资本总公式。它所实现的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流通中,因为流通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2分) (3)劳动力商品的重要特点在于①其价值是由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加必要的学习费用决定,此外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影响。②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即价值和剩余的源泉。所以当资本所有者在流通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中使用时,劳动者就会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6分) 1

考试题库 马原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浙大马原试卷

浙江大学2007—2008学年秋、冬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开课学院: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2008年月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哲学 2.矛盾 3.社会存在 4.剩余价值 5.垄断利润 二、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何谓真理、价值?两者在实践中的关系如何? 3.何谓商品的二因素?何谓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 4.简述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论述 三、辨析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1.坚持反映论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6 分,共32 分) 1.材料(1)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他在报告中同时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材料(2)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时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爱因斯坦还指出:“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1)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具体内涵以及唯物辩证法思想。(8分)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现实意义?(8分)2.材料(1)“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摘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材料(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摘自《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 材料(3)“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请你说明“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话的哲学内涵。(4分) (2)请你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哲学内涵。(4分)(3)请你结合材料(3)分别说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与“没有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答题卡 复查人核分人 题号一二三四五 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30 分 ) 得分评卷人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多项选择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 得分评卷人 1234 5 三、名词解释 (共 20 分 ) 1.物质: 得分评卷人 2.实践: 3.经济基础: 4.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 (共 20 分 )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 分 ) 得分评卷人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 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 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 分) 五、论述 (20 分 )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 分)得分评卷人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0 分)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 卷) 复查人————核分人———— 题号一二三四五分数 一、单项选择 (每题 1 分,共 30 分 ) 得1.哲学是()。 分评卷人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 A B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