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邵阳学院

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动物在汉英语言中的

隐喻现象研究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谭贵菊

学习站点:湖南衡阳

完成时间:2012年 5月 6 日

邵阳学院

目录

1 绪论 (1)

2 汉语动物隐喻现象 (1)

2.1 动物隐喻的形成 (1)

2.2动物隐喻的研究方法 (2)

3 汉语中常见动物的基本隐喻 (3)

3.1牛的隐喻 (3)

3. 2马的隐喻 (5)

3.3 龙的隐喻 (6)

3.4 凤 (7)

4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

摘要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所要认知的世界,另一方面隐喻以其形成的语言形式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动物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人类或视动物为敌、或视动物为友、或视动物为肉食来源,动物与人类相生相克,息息相关。人们发现动物的形象和某些本质特征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引发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思考,表达对某一现象的认识或者经验教训。因此在各种语言中都不乏具有隐喻意义的动物词语。因地理环境的影响,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所形成的动物隐喻词汇中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相当多的动物隐喻是差异较大甚至截然相反的,这就有可能给外国人学汉语带来负迁移,本文希望梳理一下汉语中较为常见的四种动物隐喻,并通过中英对比,揭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从而给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隐喻动物认知谚语

ABSTRACT

Cognitive linguist considers metaphor in essence, is the use of one object to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another object. Metaphor on the one hand manifests the cognitive world of mankind.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uses an existing form of language to influence one’s thinking. Animal and mankind have a close-knit relationship. Mankind sometimes view animal as a friend or as an enemy or as a source of food supply. Animal and mankind co-exists together and their activities intertwined, influencing each other. Mankind found in animal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es which are similar, leading to an analysis of their similarities to make sense of one’s experience and relationship with one’s surrounding.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on animal metaphor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inguistic habits, there are many animal metaphors, though similar, which also differ vastly if not totally. This could cause some confusion to foreigners trying to lear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thesis hopes to categoriz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our animal metaphors an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metaphors of the east and west and highligh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t hopes to offer a tool to help in the teaching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Keywords:metaphor animal cognition proverb

1 绪论

隐喻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修辞学家说,隐喻就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哲学家说,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人类言语从根本说来是隐喻性的。认知科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隐喻(metaphors)源于希腊语“metaphora”即hora”,词语由“meta”和“pherein”组成,意思为“over”和“to carry”,两个词语合于一体表示用一个事物来表达另一事物。纵观隐喻的发展史,隐喻一开始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即比喻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给隐喻下定义的人,他说“Metaphor is the application to one thing of a name belonging to another thing。”。我们可以理解为隐喻即用表达一个事物的形式来表达另一事物。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现在普遍认为隐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狭义的隐喻指的是修辞学中比喻的一个类别。广义的理解则源于1980年当代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书中提到,隐喻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语言、思想和行为。在本质上,我们的思考与行动都具有隐喻性。莱考夫和约翰逊为隐喻下的定义是: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对自身和世界的不断探索中,隐喻作为一种通过具体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抽象陌生事物的形式,它影响着人类的认知、思维和语言。认知科学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主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产生关于世界的概念,因而语言符号的应用起了根本性的作用,人类正式通过语言的沟通认识世界,并传递和继承人类所积累的文化。如Eve Sweetser认为:“事实上,不仅我们的语言,而且我们的认知和语言都是一种隐喻式的运作。”

2 汉语动物隐喻现象

2.1 动物隐喻的形成

动物是人类最重要朋友。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家庭蓄养,甚至在让人类果腹的食物中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人们对动物的性情都十分熟悉。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词语。这些动物词语往往有两个语义,一是动物本身不随语境变换而变化的原义;另一种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意义。动物词的文化含义是人们在对动物的认知过程中,发现动物的形象和某些本质特征与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有相通相似之处,于是人类通过

抽象思维,对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在语言层面进行概括和提升,把动物的行为投射到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动物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语言命题“人类是动物”。

2.2动物隐喻的研究方法

2.2.1研究隐喻语言表达的四种方式

岳辉《浅析动物隐喻词语的语一言表达与语义系统》中指出动物的隐喻词语在语言表达上有四种情况,分别是“本体—喻体—喻底式隐喻”;“本体—喻体式隐喻”;“喻体式隐喻”;“本体式隐喻”。这主要是“源域”动物和“目的域”人这两者在相似性的基础之上通过联想在两个域之间建立起的关系。本体—喻体—喻底式隐喻,如:她的歌声如小鸟般婉转动听。本体—喻体式隐喻,如:跟那人合作很困难,他做事情跟螃蟹没两样。喻体式隐喻,如:这不是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嘛!本体式隐喻,刚从监狱里出来的达刚看见桌上的烧鸡,两眼放光,一顿撕咬,不到5分钟,吃得干干净净,连骨头都没剩下一根。“两眼放光,一顿撕咬”用于形容野兽吃猎物的动作。所以在这个语境中,己经把人隐喻成为动物了。

2.2.2 动物隐喻的系统特性

表1 以鸡喻人的对应含义

映射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当“人即动物”隐喻成立时,我们就可以从纵向和横向找出源域和目的域的一一对应。如表1所示即为以鸡喻人或事物。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体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些不同的方面映射到人的身上都可以形成不同的隐喻义。而且这些映射之间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

同样,有时形容人相通的特征时可以使用不同动物作喻体以形成横向的隐喻。如我们祝愿别人在事业上一展身手,就可以祝福对方大鹏展翅、鲤鱼跃龙门、海阔凭鱼,天高任鸟飞,雄鹰展翅翱翔等等。因此动物与人之间构成的隐喻方式从横向纵向构成了网状结构,形象地表现人类的思维特色

2.2.3对比不同的文化含义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对不同动物的感情喜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反映在隐喻的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的动物词语所对应的目标域人的内容也会有异同。因此我们在研究对两种语言或不同文化中的动物词语隐喻进行对比是研究动物隐喻的重要方法。

3 汉语中常见动物的基本隐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从事农业活动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广泛的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进行粟黍和水稻的种植。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畜养业的繁荣。最早被中国人饲养的牲畜是狗、猪、鸡和牛,猪和羊也一直是主要家畜。牛主要是被用来代替人力进行耕种,马也能用来耕种,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的代步工具。猪和羊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食来源。狗、鸡是与人类联系最紧密的动物。这些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隐喻,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提高了汉语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3.1牛的隐喻

中国农耕社会长达数千年,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牛郎织女的传说几千年来脍炙人口。传说炎帝神农氏就是牛首人身的形象。人们赞扬牛力气大、供役使,肉乳供食用,皮可制革。“老牛”、“老黄牛”,常常用来比喻踏实勤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如: 在延安工作了几十年的韩永康被人们称为老黄牛,他干的事又多又杂。

不能贪图享受,追求安逸,而要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鲁迅也自比一头老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力大如牛”、“九牛二虎之力”,“牛劲”等都是形容牛力大、强壮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刚出生的牛犊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胆大敢为,无所畏惧,如: 一群敢作敢为的青年竟然决定向德国著名的技术专家发起挑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可能由于牛倔强少智、牛头形象不佳吧,也有不少讥讽牛的比喻。就用来比喻神鬼的奇形怪状,用来形容丑恶的形象和坏人。1996年6月1号人民日报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就吹响了“文化大革命”的号角,中国从此开始了十年浩劫。无数领导干部、知识分子被打成了牛鬼蛇神,被关进了牛棚,受尽了折磨。“牛头马面”也是其中一个佐证,迷信传说中的两个勾魂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现用于比喻各种丑恶的人。我们还会把倔强固执的脾气称为“牛脾气”。“吹牛”形容夸口,史学家顾颇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初编·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本地人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还有一种说法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有了说大话的意思。在中国某些地方方言中,“吹牛”还有其他的意思。如在云南方言里,“吹牛”是聊天、拉家常的意思,与说大话完全无关。此外,“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什么也不懂。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瞎说一气。

“泡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如宰牛的人技艺精湛纯熟到“目无全牛”。也有“牛刀小试”,以宰牛的人拿起刀子初显身手来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一能;或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自己的才华。“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牛毛细雨”指细而密的小雨。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献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与牛相关的这些词语是无谓褒贬的。

在英文中也有一些关于牛的隐喻,有的是跟汉语类似的,如“吹牛”叫Shoot the bull。形容股票的旺市“牛市”,叫Bull market。比喻人强壮有力,中英文都把强壮的人比喻成为牛,如Strong as an ox/bull,Raging bull蛮牛,形容已经失去控制的残暴的男人。与中文不同的是,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有斗牛的传统,因此在英文中有很多与斗牛相关的词语出现,如形容人采取果敢行动应付艰险局面,中文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英文却说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表示击中要害,Hit the bull’s - eye。加快速度,中文说“快马加鞭”,英文却说Punch this cow,这个说法来自放牛的牛仔,他们用手打牛的目的是要让牛群快速地离开或者进入牛圈。

在《易经》中,马为乾,牛为坤。马因其能飞腾跳跃而代表天。在汽车出现之前,马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因此在人类的心目中非常的重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马上着手“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修驰道”。至今城市的公共道路仍被称为“马路”。汉语中有许多赞美马的词语。最直接的是表扬马跑得很快,“一马当先”、“一言既出,马四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形容人的精神旺盛,有“龙马精神’夕。如:

诗人、著名学者公木教授时,他虽已银发皓首、年届八旬,却仍是“龙马精神海鹤姿”。

“马首是瞻”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堰令日:“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如:

北大校长马寅初60岁生日的时候,上海工商界赠他一幅横轴,上写四个大字“马首是瞻”,道出了他在中国经济学界和工商界的领袖地位。

马是古代人类战场上最主要的作战伴侣。因此有大量马的隐喻均出于此:“千里马”形容有才能的人;“马到成功”,表示开始作战,只要马所到之处都能成功,以此祝愿对方做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功;“单枪匹马”形容英雄人物胆识过人;“万马奔腾”形容战场上的浩大声势,锐不可当;“千军万马”有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声势。还有“马不停蹄”“汗马功劳”“厉兵株马”“金戈铁马”“老骥伏杨”等词都表现了人与马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英姿。

含马的词语中,也包含有少量贬义词,如“害群之马”喻危害集体的人。“一朝马死黄金尽”比喻有朝一日无钱无势。“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的样子,也形容极端混乱或忙乱。“盲人骑瞎马”比喻盲无目的地冲撞,危险之极。

马在古代对中西方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能在中英文的马词中找到例子。如: Wheel horse 比喻忠实的工作者。Workhorse形容团队里最努力工作的人;在整个行业里最有用的机器。“野马”在中文中除了有野外的马的本义外,还指不受控制的人或物。然而在英语中Wild horses 指Wild horses could not drag it out of me (or drag me there) 。没有东西能说服我去暴露我的秘密。

此外,在中英文中,常找到牛和马的对等表达。如我们说“他强壮得像一头牛”,英文表达为“He is strong as a horse”。Horsepower汉语说“牛劲”,牛不喝水强按头,形容不可以强迫别人做他不原意做的事情。而在英文中则说:Y 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it drink)。

龙、凤、麒麟、龟是中国的四大瑞兽。龙凤代表天地阴阳,麒麟代表吉祥,龟代表延年长寿。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对现代华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民族的象征,我们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而激动和自豪。因为龙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物。

与龙相关的词大部分都是褒义的,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辆来往不绝,热闹非凡。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部都到齐了。

“龙马精神”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凤舞龙飞”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画龙点睛”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那些用平白如话、淡得出奇的白描句子来起头的好诗,后面往往“铁骑突出刀枪鸣”地出现警句……那个“诗眼”,一点上去,就像画龙点睛似的,通篇诗都突然光采焕发了。

“群龙无首”比喻许多人聚在一起而没有领头的人。“亢龙有悔”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独眼龙”指因某种原因而瞎了一只眼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含讥讽或诙谐的意味)。如:

毛驴太君倒是挺仔细的,他把独眼龙叫到跟前,要亲自询问。

“龙潭虎穴”喻极其危险的处所。“屠龙之技”比喻高超但不切实用,无处施展的本领。如:

历史学很容易被人嘲讽成屠龙之技,不如我们先承认屠龙无技争取主动

“鱼龙混杂”“龙蛇混杂”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如:

羊城是岭南第一大埠,龙蛇混杂,四方杂处,能在这种地方做捕快们的总班头,当然是有两下子的。

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一只长着能吐火的邪恶怪兽,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有“like a dragon”、“the old dragon”。如《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一段心灵独白中就有这样一个句子:

That must be what the old dragon and Maybelle were talking about, she thought. (她想,那一定是那老恶婆和梅贝尔刚才谈论的事情了。)

3.4 凤

自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以来楚祟凤,且后汉“五经无双”的太尉南阴祭酒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精确定义“凤,神鸟也”,凤凰是神的地位就一至没有动摇过。凤凰究竟是神仙还是动物,至今都似乎仍然是个不解的谜团。以凤凰为背景的隐喻自古就有。

我们形容人的品格和德才高尚的时候就有用凤凰的隐喻。如“凤雏麟子,”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凤凰雏”、“雏凤”、“凤雏”幼凤,比喻俊杰,有才干的子弟或年青人。“飞鸳翔凤”,谓英俊才识之士。“麟子凤雏,麒麟之子,凤凰之雏”。比喻年轻的颖异俊秀之人。

凤凰也可比喻人或物的稀有珍贵。“麟角凤毛”,麟的角,凤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凤茸,形容珍贵的羽毛。“龙肝凤髓”,喻指珍奇的佳肴。“炮凤烹龙”形容豪奢珍奇的肴撰。“麟角凤距,”麟的角,凤的爪,比喻稀罕珍贵,但又未必用得上的事物。

凤凰常喻喜庆的场合。“莺飞凤舞”,鸾凤飞舞,形容环境祥和美好。“凤楼琪树”形容华美的仙居,“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凤凰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

凤在艺术上也只喻指好的事物,如“惊莺回凤”、“凤踌龙拿”形容书法气势雄壮。“龙飞凤蠢”,形容笔势雄奇飞动。“凤跨龙擎,”形容书法气势雄壮。“龙盘凤蠢”喻书法笔势飞动貌。“凤彩莺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凤头”凤的头部美丽俊俏因用以比喻诗文写作的开头部分。“凤藻”、“凤采”文辞美妙如凤凰之彩羽,比喻才华和风采。“凤穴,”凤凰的居处。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凤曲”,指美妙的乐曲。“弯歌凤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龙”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作为男性帝王的隐喻,与之相对,“凤”就往往喻指皇后或者女皇。在清东陵慈禧太后的陵墓前,汉白玉的石雕上刻着凤翔于龙上的独特图案。

凤凰在西方又叫“长生鸟”、“不死鸟”,传说她每500年就会自焚,然后再从烈火中重生。因此中西方都认为凤凰是神圣的鸟,都认为凤凰是吉祥之鸟。

4 结语

语言具有隐喻性。用隐喻来表达思想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是学习语言的必经途径。母语习得者因为长期生活在民族文化的生活圈,对所有语言的隐喻用法的掌握都是潜移默化的,属于一个自然的过程的。但是对于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因为对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比较肤浅,因此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影响正确理解目标语中隐喻用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补充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当学生对汉语文化水平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并对汉语的隐喻有了较强的领悟力时,才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汉语。本文仅从动物词隐喻角度尝试开展研究和对比归纳,希

望能为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理解汉语动物词的隐喻义提供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毅, 花勇.亚里斯多德的隐喻理论[M].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 p42-43.

[2]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p51-60.

[3]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203.4.

[4]Eve Sweetser.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entic

Structur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0.

[5]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p25-26.

[6]束定芳.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里和语言原因[J]. 外语学刊, 2000年第2期, p23-33.

[7]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目标、任务和方法[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

年第2期, p9-16.

[8]郑秀云. 刍议汉语动物词语隐喻的认知[D].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05.

[9]白国芳. 从动物比喻看英汉语言差异[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p120-122.

[10]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p282-284.

[11]张沛. 隐喻的生命[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p167.

[12]卡西尔著, 于晓等译. 语言与神话[M]. 三联书店, 1988, p102.

[13]陈艳. 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牛”的隐喻[J]. 文教资料, 2010年1月号下旬刊, p16-18.

[14]姚海萍. 从认知的角度诠释隐喻性谚语[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9年第3期, p32,98.

[15]何燕红. 英汉“牛”文化的隐喻认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p186-188.

[16]黄晓萍. 英汉动物谚语的隐喻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06.

[17]孟兰兰. 谈隐喻在教育学中的作用[J].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p12-13.

[18]陈义清. 从隐喻角度探究“飞马”的逻辑可能性[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 p61-63.

[19]周国宝.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马”隐喻对比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p133-136.

[20]唐世民. 认知科学中的隐喻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 p36-40.

[21]温伟华. 从“龙”的涵义发展看隐喻[J]. 安徽文学,2008年第1期, p145-146.

[22]陈迪泳. 隐喻与转喻——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艺术思维[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5年第4期, p72-75.

[23]陈莉莉. 英语中动物名词的转义用法及翻译[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

p72-76.

[24]罗凌志. 英汉语言中的“黑色”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 语文学刊, 2011年10月, p1-2.

[25]程文. 隐喻思维与《诗经》禽鸟意象的解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年第

1期, p119-124.

[26]胡小娟. 浅析文化差异对英汉动物词语隐喻解读的影响[J]. 现代语文, 2011年第5期,

p90-91.

[27]韦怡, 樊袁利. 隐喻性动物短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 丝绸之路, 2010年第14期, 65-67.

致谢

经过多次的补充和修改和近两个多月的仔细斟酌,本篇论文终于完稿.在撰写该论文过程中,我得了许多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在此谨表示深深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同事对我的辛勤指导!在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查找、初稿的拟订到反复修改,直到完稿,都得到了学校同事的悉心指导,在此向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2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3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4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5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6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7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8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9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 1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11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3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 1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5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1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17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8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1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 20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21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22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 23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24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25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26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7 试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畸形的爱情观 28 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 29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 30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3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32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33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 34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婚姻观及其原因 35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6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37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8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39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1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42 中美幽默的比较

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_现状与问题_李彦秀

一、引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顺应了认知语言学跨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对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英汉翻译、学习词典编纂、语篇分析、言语交际等均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隐喻”、“对比”、“语料库”、“英汉”、“汉英”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进行篇名检索,选取 2004年至2013年间有关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中 文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 期刊论文33篇(限于篇 幅,本研究不讨论英汉隐喻翻译研究论文)。在分析 33篇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隐喻类型、研究层面、 隐喻理论、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等角度,考察了近10年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隐喻类型及研究层面 隐喻的分类及其依据研究是隐喻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学术流派因研究目标、研究视角 等差异使隐喻分类各异。没有任何一种分类是无懈 可击的,但没有分类就没有认知和科学研究的深化。从不同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则有助于全面地揭示隐喻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同样可以促进隐喻认知和研究的深化。 (一)隐喻类型 比较普遍接受的隐喻分类是由认知语言学家 Lakoff 和Johnson 提出的,他们根据始源域不同,把 概念隐喻划分为实体隐喻、空间/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1]。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Halliday 则认为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又可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2]。国内学者以隐喻的表达形式、功能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将隐喻分为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与创造相似性的隐喻;而从隐喻句法特点的角度,又可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介词性隐喻等[3]。鉴于隐喻分类的标准不同,按照上述分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近十年英汉隐喻对比研究涉及的隐喻类型。因此,本研究对涉及的隐喻类型的描述不完全拘泥于上述分类。 1.所涉及的隐喻类型大体上可分为认知语言学 视角的“概念隐喻”和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法隐喻”。从概念隐喻分类来看,涉及的隐喻类型有时间 收稿日期:2014-02-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9YJA74002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1WX25)作者简介:李彦秀(1985-),男,助教,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学研究,E-mai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0359444.html,@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0359444.html,. 文章编号:2095-3046(2014)04-0068-04 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4.04.015 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 现状与问题李彦秀, 陆梅,李萍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跨语言研究是当今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因而英汉隐喻对比研究成为国内学界高度 关注的领域。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选取2004~2013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 期刊论文33份,主要从研究牵涉的隐喻类型、研究层面、隐喻理论、英汉隐喻异同的阐释、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等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近10年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的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国内英汉隐喻对比研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理论;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5卷第4期 2014年8月 Vol.35,No.4Aug. 2014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0359444.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摘要】:两千多年以前,隐喻作为修辞格就为世人所知。在西方,亚里斯多德在其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中就对隐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确立了其后两千年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古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认识和描述事物的基本原则,“比”与“兴”是《诗经》中主要的两种表现手段,“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它们都属于我们当代隐喻研究的范畴。尽管人类早已把隐喻作为认知手段,但它的认知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语言学家的认可和重视。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建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过程。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往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实质上,隐喻是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当代隐喻认知研究除了隐喻认知的本质特征、隐喻认知的形成机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外,还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首先,应该对英语以外的语言的隐喻系统做大量的基础研究,以求证明不仅在英语中,而且在其他语言中,抽象思维都是部分通过隐喻来实现的。其次,是有关隐喻概念系统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一方面,人类的认知活动植根于日常的身体体验,而不同民族的身体体验却是相同的,因此有理由假设普遍性的隐喻概念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身体体验不能独立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之外,我们也有理由推论在不同文化的隐喻概念系统中应该存在差异。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究竟在

多大程度上表现出隐喻概念系统的异和同,却是亟待通过扎扎实实的对比研究来回答的问题。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体、空间、时间、情感和基本颜色等五个方面的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为导言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从而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并且确立了课题研究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有关国内外隐喻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以隐喻研究从作为从属地位的修辞格研究发展到独立的认知研究的过程为线索,对国内外从古代到当代的隐喻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并且在对国内外隐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确立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第三章确立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论文第一次从语言世界观、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系统性以及与文化的一致性等方面对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和阐释。第四章主要从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工作机制及其特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投射模式与对应程度以及英汉语中的优势分布等几个方面来集中探讨英汉语中人体隐喻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第五章主要考察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以及对数量、状态、范围、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有何相似和不同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第六章主要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化认知、结构隐喻化认知、本体隐喻化认知这三种类型的隐喻方式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发现它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作者:陈家旭, CHEN Jia-xu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爱尔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24(1)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 1997 2.Kovecses Zoltan Metaphors of Anger,Pride,and love: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s 199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0359444.html,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4.Ning Yu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0359444.html,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10359444.html,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家旭.Chen Jiaxu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罗晓燕英汉"嫉妒"情感隐喻的体验哲学和文化阐释[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 3.杨瑶.Yang Yao英汉语"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秦耀咏.QIN Yao-yong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2) 5.吕文静.LV Wen-jing英汉"焦虑"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 6.曹蕾英汉"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7) 7.卓静单一型情感隐喻和冲突型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学位论文]2006 8.孙毅.SUN Yi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期刊论文]-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9(1) 9.程浩.CHENG Hao汉英体育语言中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研究2005(6) 10.樊辉.宫雪.戴卫平刍议"心"的隐喻[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 引证文献(12条) 1.李荣娟儿童的创造性隐喻和外语学习[期刊论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2.武贝贝从隐喻认知角度看汉语中“忧愁”的情感表达[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3(10) 3.欧国芳汉式英语原因分析及英语教学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9) 4.谢暮松英汉隐喻认知异同的根源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5.向友青英汉"恐惧"的认知原型研究[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10(6) 6.胡玲玲英汉“恐惧”情感隐喻对比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5) 7.金花漫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8.金花漫英汉语"火"词语的情感隐喻认知[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9.袁红梅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4) 10.胡越坚.王菊兰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

动物喻人的隐喻分析 摘要: 人与动物属不同的概念范畴,却一直持有历史悠久而深刻的关系。随着人们逐渐对动物的形象、习性等的了解,人们发现动物的形象和一些本质的特征与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存在相似之处,于是人们将这些相似性映射到人的身上,实现了不同概念间的转换,也就形成了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方面对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了解动物喻人的外貌、品行、行动及生存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 隐喻;动物喻人 引言: 在日常交流中,隐喻使用频繁,“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在词汇层次上的修饰。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在客观世界中形成的认知方式。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始源域之一,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接触中,对动物的各种特征性了如指掌,人们将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定投射到具有相似特征、却不同概念范畴的人类身上,从而形成了动物喻人的概念隐喻。 1.动物喻人的外貌 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人与动物无论是在基因、结构、行为等多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外表的生物特征上,人们很容易找到动物和人在外型上的相似性,例如,“凤眼”、“猿臂”、“峨眉”、“鸡胸”、“虎牙”等等。因为对某些动物特定的形态有着深刻的印象,我们经常会用此来

形容具有相似特征的人身上,不需要特殊的语境,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些用语的涵义。 “大象腿”是对腿粗的人的一种叫法,形容腿跟大象的一样,整个脚都比较粗壮。“水蛇腰”是腰椎向前面弯曲而产生的一种脊椎变形。民间常以“水蛇腰”来说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含胸拔背”且腰肢扭转的姿态。 “鹰钩鼻”又叫结节鼻,是指在鼻梁上端有凸起,鼻尖有点下勾,形似“鹰嘴”。“鹅蛋脸”是人们对标准脸型的一种称呼。因其脸型的突出特点如线条弧度流畅,整体轮廓均匀,额头宽窄适中等等与鹅蛋有着天然的形似性,人们以鹅蛋为此命名。 “鱼尾纹”是人体生理衰老的表现之一,在人眼角和鬓角之间出现的皱纹,其纹路与鱼尾巴上的纹路很相似,故被形象的称为鱼尾纹。 2.动物喻人的品行类型 自然界的动物因为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环境而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当人们提到这个动物的时候,这个印象就会浮出水面,比如“猪”好吃懒做,“牛”勤勤恳恳,“狐”狡诈阴险,“狼”凶狠无情等等。因为环境因素或自身的发展等,人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品性特征。人们将源喻“动物”的品行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人”的特性中去,形成了概念隐喻。 2.1 牛 牛是不可缺少的家畜之一,人与牛有着劳动的关系。牛外型高壮、力大,常隐喻身体强壮的人;牛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任劳任怨,因此人们总会用牛来形容性格固执、老实工作,认真勤恳,无私奉献的一类人,如父亲,公仆等等。 “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老牛舔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老牛象征着慈爱的父母。

浅论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学号:127142008112606015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翻译学院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作者:朱悦 指导教师 _____刘莹____ 专业班级 08级商务英语6班 院系 ___外国语学院___ 完成日期 __2010年11月__

浅论英汉隐喻的比较与翻译 朱悦 外国语学院08级商务英语6班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On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Zhu Y ue Business English,Class 6,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 摘要:隐喻,它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基于各自民族特点所产生的联想差异,使得英汉隐喻成了英语学习、交流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研究英汉隐喻的民族 特点,弄清各自的文化内涵,这对英语学习,以及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本 文从英汉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隐喻对英汉隐喻作对比 分析,并通过对比得出其中的差异。进而,浅要探讨了英汉隐喻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隐喻;特点;翻译 Abstract:Metaphors are both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henomena.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associ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respe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have become a great barrier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For this reas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national features of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课外阅读】鲁迅笔下的动物隐喻

【课外阅读】鲁迅笔下的动物隐喻 鲁迅研究是当代中国的显学,无论宏观的思想阐发还是微观的文本细读都已很难置喙,对这样一个有着浩瀚研究成果的学科领域,任何的创新、掘进和拓展都是艰难的。“说不尽的鲁迅”与“言说的艰难”同样醒目地摆在每一位试图在这一领域有所创获的研究者面前。尽管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还是时有所见。靳新来的专著《“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可以称得上其中的翘楚之作。 该书以鲁迅作品中的动物意象为研究对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异常丰富独特的鲁迅笔下的动物世界的文学图景。鲁迅对人文世界的刻画与对动物世界的素描彼此关涉,相映成趣;“人”与“兽”的纠葛可谓草蛇灰线,千里伏脉。靳新来凭着学者特有的敏锐发现,鲁迅写动物并非从动物学意义上来进行的,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技巧的选择,而是紧密联系着他对人的思考。通过对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的详细考察,靳新来对鲁迅独特的人学思想、精神世界、艺术创造给予了崭新的分析和探讨。 这本书体系严整,纵横捭阖,论说严谨,自成一言。作者从鲁迅作品中择取十几个有代表性的动物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梳理出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系统。动物意象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象征和隐喻的系统,其背后隐含着的是一个“人的世界”。按照动物意象各自隐喻的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人格,这一系统大致说来是由两大对立的系列构成的:一是由狼、猫头鹰、蛇、牛等象征那些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即反抗传统和现实的精神界战士;二是狗、猫、羊、蚊子、苍蝇、细腰蜂等象征那些维护传统和现实的现代奴性知识分子。靳新来在建构全书的思维体系时,立足于鲁迅对国民性的改造和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勾画。通过对动物意象的系统研究,直抵鲁迅思想的坚硬内核,深刻而全面地解读出鲁迅杂文、小说中以动物隐喻象征的现代中国的人性民魂。 这本书出版前,我曾经在期刊上读到过单篇发表的《鲁迅与蛇》一章,当时就被作者独具只眼的大胆立论所折服,随即就沉浸在作者步步为营、丝丝入扣的严谨论证中了,无论是旁征博引的原文,还是鲁迅文友的琐忆,无论是理论的推衍还是感性的直觉,都散发着学术的气息和随笔的意趣。该文从鲁迅的夫子自道写起,行文中串联起鲁迅的打油诗《我的失恋》、《彷徨》书名的语义学追溯、《伤逝》中的“以蛇喻路”,得出了鲁迅“永远在路上”的生命哲学和“历史中间物”的自况。对鲁迅童年时代积淀的“恋蛇情结”的深入挖掘是作家创作心理机制的探析,靳新来从鲁迅故乡浙江绍兴民俗中以蛇作为图腾、鲁迅的生肖是蛇、鲁迅曾用过“他音”(蛇)、鲁迅一枚印章中“它”字酷肖蛇形等等青少年时代的无意识接受蛇的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发表时间:2009-09-21T10:05:04.950Z 来源:《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罗红玲 [导读] 古今中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阳550001 摘要:本文从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跨文化隐喻理解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英汉隐喻认知跨文化对比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uo Hongling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e article separately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points out tha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within metaphors,which will help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them properly. Key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CognitionCross cultural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29-02 1.引言 古今中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西方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隐喻的研究一直局限在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从亚里士多德的“名词替换”到当代语用学家Mac Cormac的“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学者们试图从多维视角对隐喻进行阐释,但是在解释隐喻的深刻内涵方面遇到了问题。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一改传统的把隐喻看作纯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认知科学革命。其代表人物当属Lakoff和Johnson。他们认为,隐喻在口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现在思想与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概念体系决定了人们感知的内容及其行动方式。“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1] 2.当代隐喻认知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当今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三种方法表征: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认为,人是通过自身的经验认识世界的,或者说人类的认知以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因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在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对世界的不同认知结果,即经验具有文化差异。这些认知结果以概念的形式存在。和这些概念相对应的是语言表达形式。因此,研究语言表达中的概念隐喻,可以使我们了解人们是怎样认知自身和外部世界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2]。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在隐喻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Lakoff和Johson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这是对传统的“隐喻修辞观”的一种反叛。其理论指出了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80年代以来Lakoff不断发展和完善了隐喻理论,他运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映射反映的是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他将隐喻分为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 Lakoff在论证隐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同时,也认为隐喻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socially based),即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模式也在对隐喻理解起作用。因此理解、研究隐喻必须结合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来认识和展开。由于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英汉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就非常有意义了。本文作者探讨认知隐喻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以及产生这种异同的深层原因,深化对概念隐喻的认知作用的认识,以求对认知化隐喻理论加深认识并对隐喻的理解有所启示。 3.英汉隐喻的共性分析 尽管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中的很多隐喻表达方式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概念基础。这种跨语言的共核构成英汉隐喻能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英汉隐喻中许多不谋而合的隐喻现象存在的终极原因。 3.1英汉隐喻在工作机制上的共同点。Lakoff和Johnson已经指出隐喻通常是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较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他们进一步说明隐喻的本质即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这里所谓的“一种事情”即指的是始源域;“另一种事物”就是目标域。作为始源域的事物是隐喻的认知基础,通常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作为目标域的往往是人们感到陌生的、抽象的东西。如Life is a journey这个隐喻是用较具体的、为人所经常体验的“journey”去映射“life”,而反向的映射几乎不能成立;其它诸如Time is money以及用空间关系表达抽象的时间感情的隐喻用法都可以说明隐喻的这种工作机制。从认知角度看这符合人们的一条基本认知原则,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更为自然,英汉语言中的隐喻在工作机制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即都体现的是由基本认知域到抽象复杂认知域的隐喻认知方式。 3.2英汉隐喻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础。这方面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英汉语言中对于情感的表达。研究表明在英汉语言中人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表达情感而较少用直接方式表达。这种隐喻概念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Lakoff对于“怒”进行的实例研究,以及林书武以英汉语料为基础的对“愤怒”的概念隐喻的研究都表明情感概念具有生理基础。如:“怒”常常是根据人的体温、热度和内压进行概念化的,人们发怒时的生理变化构成了语言对其进行概念的基础。所以,尽管隐喻概念在英汉语言中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但其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的:Anger is heat Anger is fire或Anger is gas in a container、汉语中的说法诸如:“一腔怒气郁结于心中”、“怒火中烧”、“火冒三丈”、“发泄怒火”等等。这些英汉语料都证明对情感的隐喻化表达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并且体现出语言间的共性。 3.3英汉隐喻具有共同的认知物质基础。隐喻的物质基础指的是隐喻认知赖以产生的具体的、有形的、客观存在的实体。英汉语言中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于空间概念。根据方位主义( Localism )的观点,空间关系及其词语是最基本的。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最初的感知是从感知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开始的,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最初用于空间关系的词语后来被用来喻指时间状态、过程关系等抽象概念,这是概念隐喻认知的结果。如在英语中我们惯于用方向介词“up”和“down”来谈论我们的感受。“up”代表肯定、积极,而“down”代表否定、消极。如:“I’m feeling up”,“He is really down”等;在汉语中“上”通常与好事物相连,“下”通常与不好的事物相连。比如:“考上大学”,“赶上火车”,“上调”,“下场”,“下调”等。由于具有相同的认知物质基础,在这方面的汉英隐喻语言体现了很大的共同性。

词汇学论文 关于中西方动物隐喻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ome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bstract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imals are 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activities that people often use the behavi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s to describe the other thing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nimal metaphor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which derive from a conceptual metaphor called “Man is an animal”.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s, so many animal words may not have the same meanings sometimes. But some of the meanings and the usage may be same or similar.This paper, by contrast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s, analyzes the different modes of thinking between two nations and exposes causes to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animal words; metaphorical meaning; cultural difference

英汉隐喻对照及隐喻的作用

英汉隐喻对照及隐喻的作用 ——以《骆驼祥子》为参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汉字是有限的,汉字组合衍生出来的词和句子的意义却是无限的。老舍先生著名小说《骆驼祥子》仅用了2413个汉字,将其扩展成一部近十万字的小说形式,传达了无限的意蕴。据统计,我们常用汉字的使用区间大约是2500到7000之间,那么我们是如何在这些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的组合中领悟到不同的意义呢? 许多词语和句子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而是有多重含义,这其中就包含字面义和隐喻义。隐喻现象具有普遍性,语言据其本质而言存在隐喻性,因为它们的原义都可以追溯到某种具体的意义。 对于隐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念,对隐喻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而概念隐喻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用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为人们理解隐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触发人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探讨隐喻的翻译。 隐喻类推与人的主体感受密切相关,人利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依据不同事物之间的某种关联类推。隐喻类推的思维方式是用我们熟悉的事物(经常用人的身体的某部位)来指称不熟悉的事物,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指称抽象晦涩的事物,英汉词义的变化大多是基于事物之间相似性的类比推理,即使在翻译具体作品的过程中对喻体的表达存在不同的形式,但英汉语言之间仍存在相同的概念隐喻、相似的概念隐喻和文化限定性的概念隐喻。如: 原文1:钱这个东西像戒指,总是在自己手上好。 译文1:This thing called money was like a ring , it was always better on your own finger. 原文2: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 译文2:The northern half of the sky was black as pitch. As if some catastrophe impended, confusion broke out. 这两个例句无论是中文还是翻译的英文中,隐喻的显性表征结构基本相当,喻体所呈现的方式清晰可见,没有变化,读者可从原文中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原文3:屋里呢,他越来越觉得虎妞像个母老虎。 译文3:At home, tigress seemed more and more to live up to her name. 在这个例句中隐喻的特征也基本相同,在英语中是用一个不定式短语来充当喻体。这个短语词义带中性,很好地表达了祥子对虎妞的态度,初期虽然有些看不惯,还不至于厌恶,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看待方式。 原文4:祥子的脸红得像生小孩时送人的鸡蛋。 译文4:Xiangzi flushed as crimson as the painted eggs which the parents of a new-born child distribute. 在汉民族中新生儿降临时父母将鸡蛋染红,送给亲朋好友,以分享喜悦。这一文化内涵是汉民族所特有的,在英文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文化因素,在文化限制的领域里凸显了隐喻特征。 以上例证说明了英汉语言中相同的隐喻特性,双方基于一个共同的平台,这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周健安 引言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语言要素。母语是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时,会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迥异产生对汉语学习动物词汇隐喻意走入误区。所谓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本文将举例说明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不同并给予一定的分析,使以母语为英语的中国留学生更容易融入汉语语境中学习中文。 一、英汉动物词汇具有不同的隐喻意 这类动物词汇无论在英语还是中文里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含义,然而它们各自的丰富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拿“龙”和“狗”作为例子。 1、龙 中国古代的“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 社会“龙”是帝王和贵族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

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着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是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词,下面是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一些成语: (1)望子成龙:to wish one’s son have bright future (2)龙子龙孙:to sons and grandson of dragon,which are usually used to call oneself by Chinese people (3)龙肝凤胆:rare delicious (4)龙马精神:the sprite of a dragon horse ,usu. Said in praise of a vigorous old age 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护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恶魔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次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之人”,如: (1)She is a real dragon and you ha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非常凶,你最好远离她。 (2)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这里很嚣张的人。 2、狗 与龙的隐喻意恰恰相反,狗在中文里一般是贬义的,而英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