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主体性教育理论

(完整版)主体性教育理论

(完整版)主体性教育理论
(完整版)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

1、教育主体性的涵义

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工作中的座右铭。”这句话凝练地表达了教学工作最本质的规律,教师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中的成功者。

用系统论观点阐述,教师和学生同为一个教学系统中的两大要素。要使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教与学两个单位功能之和,教师的思想、认识、心灵都应向学生开放,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和教师教学活动同步运转的要素,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且也是学生的内在要求。这样师生共同形成的合力就足以战胜教改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达到预期目的。

2、教育史依据

在教育发展史中,本来就一直存在着重视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性的两种倾向及斗争。早在300 多年前,夸美纽斯就在他的经典著作《大教学论》的扉页上开宗明义地写道:我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100 多年前,著名的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又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19 世纪俄国卓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应该仅仅是帮助学生克服理解某一现象时的困难,不是教,而只是帮助学。”20 世纪初期,苏联著名女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在思考关于真正的民主学校发展趋势时指出:“未来学校应该是学生的自由联合,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共同的努力为自己铺设一条通向思考王国的道路。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只是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年长同志,他们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学习,他给学生以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3、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中小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不论是深造还是参加工作,都能适应形势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的习惯和能力,便成为当代普通教育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当今社会信息剧增,知识更新加快。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老化。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大概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代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默才说,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学生目前在学校的学习要求来说,也只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肯学、善学,才能有效地掌握各科知识、技能,有效地发展聪明才智。对现代人来说,再也不能机械地划分为青少年教育期和中成年、老年期了

一次性教育的概念已被终生教育所代替。就是说,一个人必须是终生工作,终生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需要。再从人的成材角度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也至关重要。人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占人生的1/5 或更少一些。从学校毕业后,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都得做到老学到老。学校只能为一个人成材打下基础,真正成材全凭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个人肯否学习和探索是态度、事业心问题,是否善于学习和探索是方法和技巧问题。有许多人也很想学习探索,但由于不会选取突破点,不知道如何学习,或是说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至终生碌碌无为。学生明白了这些事实和道理,就会理解到必须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断地学习。

4、生理学依据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神经与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相连。人的每一种行为都依赖于脑的不同区域的几种官能的联合作用。从视分析器传入的信息首先到达视觉区(枕叶),使这个区域

产生兴奋,接受信息;从听分析器传入的信息,首先到达听觉区(颞叶),使这个区域产生兴奋,接受信息。各种信息的加工和储存依靠各区的协同作用,特别是依靠大脑额叶的计划、调节和执行。如果某个区域形成优势的兴奋灶,那么其他区域就会处于抑制状态。由此可知,采取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信息首先传入听觉投射区(颞叶),然后扩散到协同作用的区域,听觉区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便容易形成习惯化(负性学习)。这与单调刺激容易引起抑制状态的理论相一致。习惯化是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的行为改变,是刺激重复施加引起的行为反应的降低,使动物(人)容易感到疲劳。自学辅导教学每课时采取启、读、练、知相结合的多样化刺激,从不同分析器传入的信息轮换地到达不同的投射区所引起的兴奋和抑制,容易产生敏感化(敏感化是习惯化的对立面),这也许就是不少学生感到这种学习方式,45 分钟好像过得很快的原因之一。科学已经证明,多通道输入比单通道输入,一般说来效果更好。

5、心理学依据

从年龄心理特点方面来说,十二三岁的儿童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他们还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注意力。学生进入初中后,教师就开始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培养自学习惯,这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奇,新教材使他们能够进行自学,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在这个年龄段里,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这两“心”形成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教师再适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他们就会逐步形成自学的兴趣和爱好。有了兴趣与爱好,学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学习效果就会提高。许多心理学试验早已证明,凡是集中注意学习的知识,都理解得比较深,记忆得比较牢固。从心理学角度,可把学生的思维品质分为以下四个类型:敏捷而踏实(快而准);敏捷而不踏实(快而不准);不敏捷而踏实(慢而准);不敏捷不踏实(慢而不准)。思维品质类型不同,其自学方法和自学效果也不同。因此,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辅导,以达因材施教的目的。快不快,准不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固然有先天遗传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特别是“准不准”更是这样。因此,自学辅导教学,既要尊重客观,从实际出发,又不可形而上学地看待学生。通过教育影响,发挥他们快而准的品质,克服其不快不准的缺陷,努力促使其转化。

6、教育学依据

班级授课制,在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传授知识效率方面有很大贡献。但它也有致命弱点,重集体不易照顾个别。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不管智力高低,学习基础好坏,都统一讲练,“一刀切”、“齐步走”,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因材施教。50 年代由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六七十年代的凯勒制和C AI 等个别化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企图全部采用学生自学教材等方法来实现个别化、自由化教学,从而降低和排斥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人格感化,忽视了道德品质培养和人际关系,因而无法形成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这些个别化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教育主体性教育理论,则比较好地把教与学的矛盾辩证地统一起来,体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辽宁省盘锦三中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就是关于教育主体性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主观题带答案版

教育理论主观题备考大全 教育学 1.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育不仅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可以为小学教育打好良好的基础,而且幼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也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发展幼儿教育是每个国家必须重视,各个国家的人民必须关注的。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还相当缓慢,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在教育目的观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幼儿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还是把幼儿看作是“小大人”,认为儿童和成人之间没有多大的不同,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小孩子也应该能做,往往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评价儿童,“听话”“服从”成人的儿童就是“好孩子”,就是“聪明”的,幼儿园教师也是以此来对幼儿作出奖惩,以孩子能够得多少红五星,能够考多少分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主要标准。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指引下,幼稚园的教育目的也错误地发展成“知识型”、“应试型”的教育目的观,只注重孩子的识记能力,而忽视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牺牲的是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各类事物的好奇,好问心,牺牲的是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种高代价的教育,不符合现代教育使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死记一些符号,掌握大量的知识,教育要培养的是生动、活泼的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现代中国人,现代儿童。 (二)在儿童学习观方面:早期的幼儿教育大多具有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教室里,教室很少带孩子去户外郊游学习,致使儿童与环境的接触相当缺乏,所学的内容也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没有较多的联系。这样儿童所得的都是呆板生硬的死知识,也没有获得鲜活的人生经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幼儿教育不是将幼儿关在园里进行“闭门造车”的学习,而是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是要在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吸收性的学习,儿童与环境接触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儿童的知识形成也越快,认识就越广泛。因此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主动学习。 (三)在课程设置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主要采用的是分科课程和预设课程。分科教学的优点是便于向幼儿传授各科系统的知识,也便于对全体儿童进行集体教学。其缺点是割裂了各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容易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甚至整个教育过程缺乏整体性。这种课程下的儿童往往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严重压抑了儿童的主体意识,束缚了幼儿主体价值的发挥。例如,在让儿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上,多数是由老师说了算,甚至在具体的技能操作训练上,也是完全由教师指挥,儿童只需要“依样画葫芦”,这严重阻碍了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陈鹤琴重视游戏的作用,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个性差异,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分裂的课程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的,反对以书本教材为中心,主张以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要求整个的、系统的进行教学。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综合教育课程就是针对分科教育课程而提出的,从中可以看到陈鹤琴课程思想的特点,它有利于克服传统分科课程和预设课程的弊端,发挥儿童的积极主动精神,培养思维敏捷,活泼好问的儿童。 因此陈鹤琴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儿童心理有较完整的认识。注重幼儿好游戏,好活动,好问的心理,以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儿童,在课程设置上以儿童为中心,时时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实施“整个教学法”,将各个科目连成一片;注重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认识到儿童在年龄、个性和能力上的差异,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这些都是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真心地为儿童的发展而实施的正确方法。如果我们能明白尊重儿童心理的重要性,以儿童为主题设置课程,认真学习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学校(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教育招聘考试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学校(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教育招 聘考试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的作者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华生D、加里培林【答案】A 2.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答案】C 3.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生物性和社会性 B、生物性和阶级性 C、历史性和阶级性 D、受教性和可教性【答案】D 4.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答案】D 5.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答案】D 6.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答案】B 7. 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的种类有()。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D、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答案】C 8.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答案】A 9. 教师对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答案】B 10. “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

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的()。 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 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答案】D 11.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答案】D 12. 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答案】C 13. 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答案】C 14. 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答案】D 15. 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工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法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答案】C 16. 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A、心智技能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答案】D 17. 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答案】D 18. “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 C、唐代 D、汉代【答案】C 19.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 A、实用主义教育 B、人本主义教育 C、建构主义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答案】B 20.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 )时期的教师活动。 (分数:2.00) 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是指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道统性的特点。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起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以吏为师”是古代奴隶社会教育的一大特征。西周属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是从春秋战国后才出现的社会形态。 2.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 )。 (分数:2.00) 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 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 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解析: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不管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能力还是人的素质的活动,达成共识的还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也是由教育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 )。 (分数:2.00) A.霍尔√ B.朱熹 C.高尔顿 D.老子 解析:解析: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认为先天的遗传已经决定了人的智力和发展水平,后天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分数:2.00)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近代教育思想,即“泛智主义”思想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学习一切知识;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反对传统教育,强调科学教育,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课程”一词;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被公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模式属于( )。 (分数:2.00)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主体性的内涵_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第31卷 第1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Vol.31 No.1Journal of S outhw 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Jan.,2005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和学新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天津市300191) 摘 要: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以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性内涵;主体性结构;主体性存在形态;主体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5)01-0065-07 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程,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实验也有10余年的历史了。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仍缺乏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这势必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本文拟对主体性概念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有所裨益。 一、主体性教育必须辩证、综合地理解主体性的内涵 目前来看,人们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自在规定的角度来界定主体性,如认为主体性就是人性,主体性就是人的主观性,主体性就是人的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等,这些认识主要是从作为主体人的自身来看待主体性。主张主体性就是人性,是就人与自然、与对象世界的动态区别而言的。应当说主体性是人性,但主体性不等于人性,正如说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一样。说主体性是人性是因为它的确是人所独有的东西,动物不会有主体性。说它不等于人性,是因为它只是许许多多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即人在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人性是人在与外物的关系中所显示的区别于动物的那些性质。主体性则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所显现出的区别于客体的那些特性。“主体性即是人性”把主体性界定得过于宽泛,没有揭示出主体性是人性中的哪一部分,哪一层次的东西。况且人也可以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人同样具有人性,显然客体的人是不具有主体性的。主张主体性就是人的主观性,是就人作为主体区别于客体物的性质而言的。应当说主体性与主观性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实质上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人的主体性包含着主观性的因素,但不能简单归结为主观性。从本质上说,人的主体性是对主观性的超越。主观性范畴主要是一个属性范畴,指的是人所特有的主观世界的特性,如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特殊本性。而主体性则更倾向于关系范畴,是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体对客体的主从关系、支配关系、隶属关系等。如果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则会走向主体性;如果主观性与客观性相背离,则会远离主体性,受到客观性的惩罚。主张主体性就是人的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是教育界人士经常使用的说法。这种主张认为人的主体性只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那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性。它的本质内容就是人在自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自主性、自为性、自立性、能动性等,这些都是人之所以为主体的根本共性,不管他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还是评价主体。这种认识主张到“主体活动中的人”身上去寻找主体的根本特性。这无疑有助于找到人的主体性的生成机制及其表现形式。但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创造性等都是主体性的外在表现和具体形式,还不能说就是主体性本身。 在西方认识论发展史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家要么强调主体性的理性因素, 65 收稿日期:2004-09-21 作者简介:和学新(1966-),河南获嘉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学前教育史简答题

简答题 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2.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游戏始终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儿童教育中,游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儿童游戏的种类繁多,常有骑竹马、斗草、荡秋千、捉迷藏等。 讲故事:这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最普遍的方式,尤其对幼小的孩子更是一种好的教育形式。 体罚:体罚就是扑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流行广泛。 3.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4.请简要回答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保姆由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训练保姆的方法,使在育婴堂和敬节堂中,选一识字妇女当教员,如堂内无识字的,可以请一识字老妇人入堂任教。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学》。 5.请简要回答蒙养院的保教要 旨。 "章程"规定,蒙养院保育教 导要旨如下: (1)"保育教导儿童,专 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知, 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 善良之轨范。"(2)"保育教 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 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所能 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 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 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 使趋端正。"(4)"儿童性情 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 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 义也。分析这个保育教导要 可以看出,蒙养院对儿童的 教育,包含体育、德育、智 育、美育的内容,在教育原 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 情性及心理特点,指出教育 要量力适度,还要利用榜样 的教育作用。 6.请简要回答蒙养院师资的培 训。 1904年,清政府颁发了《女 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 堂章程》,教育上打破了女禁。 女子师范学堂担负培养女子小学 堂教员的同时,也兼训练蒙养院 保姆。章程中尚无明确规定专设 训练保姆的机构,但在实际上, 开始出现了专门训练保姆的机 构。 7.简述帝国主义在华培植幼教师 资的主要途径。 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 专业训练;直接任教于中国的学 前教育机构 8. 试析教会幼稚园的办园宗 旨。 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 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 帝国注意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 的终极目标。学前教育的宗旨, 自然也不离开这个总目标。尤其 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使其接 受基督精神,为培养殖民地国民 打下根基。并且还认为通过幼稚 园进行宗教宣传是虚费最省、收 效最捷者。 9 . 请简要回答北平幼稚师范学 校及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的实验活动。 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 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 年,张雪门为校长。该校以培养 幼稚师资为己任,最终目的是为 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教学酌采 道尔顿制,但又较之灵活,尤其 是重视学生教室外的活动,学校 重视实行教学做的方法,还在校 内设第一中心幼稚园。学制三年, 但可分年结业。一年制为速成科, 科任教幼稚园教师获助教。二年 制为幼师科,科任教幼稚园主任。 三年制毕业后,可兼任小学低年 级及婴儿园教师。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 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 公立师范学校。1940年10月, 由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鹤县文江 村,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 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园师范大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5.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背景。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7.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辅助作用? D.基础作用? 8.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9.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于()年编写的。? A.1903?

教育理论考试主观题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育理论考试主观题模拟试卷及答案 本试卷共50道选择题,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满分100分,每小题2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桑代克 B、冯特 C、布鲁纳 D、廖世承 2、认知学习理论中,完形—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B ) A、加涅 B、苛勒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心理学家是(C ) .A、埃里克森B、皮亚杰C、安德森D、维果斯基 4、操作技能与心理机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C )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外显性 C、具有展开性 D、具有整体性 5、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D ) A、生理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学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C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7、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D )。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 8、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B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C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11、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下列现象不属于学习的是( B ) A、近朱者赤 B、孩子身体长高了 C、吃一堑长一智 D、上行下效 13、被誉为心理学第一势力的是( A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理论 C、人本主义 D、自我实现理论 1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说,位于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是( C ) A、自我 B、超我 C、本我 D、非我 15、下列不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C ) A、记忆 B、思维 C、意志 D、想象 1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A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7、.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A)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 18、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 B )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反思 19、学校教育必须以( D )为中心 A、课外活动 B、社会劳动 C、体育活动 D、教学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让孩子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观 临武县红太阳幼儿园——周银姣 【摘要】本文以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音乐教学中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关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发挥,是孩子自觉学习、快乐学习的有效推动力。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有效发挥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所体现的作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根据孩子不同的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孩子成为课堂音乐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意义;策略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开展了一系列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探索,其中对学生内驱力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原动力,强大、持久的内驱力是学生积极进行幼儿音乐学习的重要支撑,是幼儿音乐教学课堂开展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本人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孩子“自

我存在”的价值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有效利用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幼儿音乐的内驱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把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尝试应用到理论教学和孩子的沟通活动中,发现学生对音乐更加乐意接受和参与课堂活动了,师生关系也变得更为融洽了。实践证明利用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进行音乐教学确实能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课堂效率。 本文以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音乐课堂中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探讨如何把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合理有效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中,使得孩子乐意的接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课堂效率。 一、音乐活动的价值概说 (一)价值的概念 人创造自我世界的一切发展即有价值,价值包涵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在很多领域有特定的形态,如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经济学价值,法律价值等等。这些价值的存在是人在不同领域发展中范畴性规律性本质存在,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发展。而孩子“自我存在”的价值将充斥着各种不同的领域。 (二)音乐活动的价值 1.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10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2015.广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标 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2.【2015.江西】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 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长” 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解析: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3.【2012.江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育组织形式 解析:解析: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4.【2015.广西】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 )。 A.教导作用 B.选拔作用 C.评价作用√ D.管理作用 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 5.【2013.江西】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导向、激励、评价。 6.【2014.四川】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指导功能 解析:解析: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是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目标导向作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一、主体教育思想的探索:从主体——主导论到双主体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则一直是教育学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处理师生在教育中的关系,教育史上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模式,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观点模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这种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所倡导的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其落后性。 第二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所倡导的教育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削弱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忽视人类长期积累与总结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往往使学生的学习陷入一种自发性、盲目性的探索过程,同样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第三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这是我国现行许多教育学教科书的主流观点。这种“主体——主导论”的出发点,是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良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主体”与“主导”概念内涵的重叠性,理论上的观点模式实施于教育过程时,往往会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甚至会出现一种倾向抑制另一种倾向。最为常见的是,这种观点模式导致一种误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教师时时处处都成为主导。这必然使学生从属于甚至时时处处从属于教师,并非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围绕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等问题,人们进行新的理性选择,经过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的检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确立一种现代的教育本质观,这就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基于这种新的教育本质观,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关键是真正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双主体论”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质参与、师生平等互动”的教育活动模式,则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模式。 二、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之先导。哲学思想的变化和发展反映到人文社会科学之中,必然影响和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变化和发展。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之一的教育学,也必然如此。随着哲学主体性的转向,主体教育思想也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姓名张翠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钱焕琦20070429中文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对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儿童心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其“活教育”思想的渊源及形成和发展过程概括总结了“活教育”思想的内容揭示了“活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史发展的历史价值从而提炼出“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也是其长期从事中国化新教育运动的实践结果。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内容还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及教师观。当前随着“儿童优先”道德观的提出以及幼儿教育的科学化要求幼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国当前幼儿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可以借鉴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理论从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教师素质以及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力争早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幼儿教育改革“”“”‘‘’“’“’’…’’’“’’“”“”Ⅱ果。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9?9、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辱匡霪簟日期』回上仁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盈鍪聋日期型叫刖昌陈鹤琴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五四运动后我国新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系统地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教育。“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其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中国化新教育创造精神。应该肯定这种精神不仅具有破除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主义教育之意义而且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他的贡献为世人所瞩目有“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教之父”的美称。中国人曾一度被外人讥为“东亚病夫”陈鹤琴早年就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强弱与国民性的弱点有关因为国家的强弱决定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国家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因此他在年一改学医的初衷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他先是在美国学习了五年五四期间他应邀回国开始了他的新教育的创业。从年月陈鹤琴始任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之后的八年时问是他奠定教育事业和“活教育”思想酝酿与提出时期。期间他投身教育改革译介西方理论、新方法并以长子一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长达天的系统观察、文字记录探索总结中国儿童心理发展及其教育规律之后陈鹤琴又酝酿并实行新的教育研究计划开始了中国化幼稚园的执着求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一鼓楼幼稚园并对幼稚园进行课程、读法、教法及设备等方面的实验。虽然实验进展一波三折但实践证明这一持久的教育实验克服了中国幼稚园的外国化弊病并从理论高度总结出中国化幼稚园教育的宣言书一《我们的主张》。这一时期“活教育”思想的轮廓己初步形成。年代末陈鹤琴在《小学教师》发刊词中重述了陶行知十年前对中国传统死教育的描述“教死书死教书教书

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1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1 2019 年某市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30 道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促使儿童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原因在于( )。 A.思维 B.语言 C.表象 D.需要 2. 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 A. 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 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3.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 )。 A.分类 B.推理 C.抽象 D.判断 4.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在( )。 A.0~2 个月 B.3~4 个月 C.4~8 个月 D.9~12 个月 5.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 )。 A.元音 B.辅音 C.前鼻音 D.齿音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B.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 C.实词在 4~5 岁增长最快 D.形容词在 3 岁增长最迅速 7.按照布里奇斯的研究,以下最早产生的情绪是( )。 A.痛苦 B.惧怕 C.兴奋 D.厌恶 8.有差别的微笑一般出现在( )。 1 / 14

A.6 个月 B.7 个月 C.4 个月 D.5 个月 9. 幼儿教师晨间接待幼儿入园工作的重点是( ) 。 A. 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B. 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C. 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10. 下列各项表述,( ) 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 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 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 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 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1.个性的调节系统以( )为核心。 A.需要 B.动机 C.理想 D.自我意识 12.5~6 岁儿童已经会用(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A.语言 B.动作 C.修饰词 D.感叹句 13.同伴关系的交往,最早可以在( )儿童身上看到。 A.6 个月 B.8 个月 C.12 个月 D.15 个月 14.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 5 岁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知道自己的性别 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 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15.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社会环境 D.教育训练 16.1990~1994 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着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着有与张之洞同名着作( )。 A.《学记》 B.《为学》 C.《劝学篇》 D.《我的大学》 3. (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论。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杜威 4. ( )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之后,在德智体诸方面期望实现的发展程度。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育目的 5.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做( )。 A.感觉阈限 B.感受性 C.统觉团 D.最近发展区 6. (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7. 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0.“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 15.当前存在的学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1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年满_______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一般为_______年)的教育。 17.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_______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_______和_______。 18.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_______和_______,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 19.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___的交叉学科。 20.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_______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 2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_______与_______的综合表现。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2.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23.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2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理论及应用主观题

一.简答题 1.简述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P12 ①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教育技术需要技术,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持。 ②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 研究。 ③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 作等特点,因此,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④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 2.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P33.36 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就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影响: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 2情境化教学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各种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注重采用合作学习、交互性教学。 3.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P48 主要内容: 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之塔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1)做的经验 ①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 ②设计的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仿造”的设计 ③演戏的经验学生在戏剧中扮演一个角色,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去获得经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