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的基本理论

1、行为学派(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

2、认知学派(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精神分析学派

一、行为学派(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

A:学习理论(三条基本学习规律)(P136)

①准备律

②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

③效果律

B:迁移

①迁移一词的提出(P209)

②共同要素论(P215)

C: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D:1913年,将《教育心理学》扩展《教学心理学大纲》,共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P8)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A:消退(P140)

B:恢复

C:类化(P14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分化(P140)

E:高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P141)

3、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A:有机体行为分类(P142)

①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

②操作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主要规律(P142)

①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②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C:程序教学(P157)

①小步子逻辑序列

②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③及时反馈

④学生自定步调

⑤低的错误率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P143)

A:观察式学习(模仿)(P143)

“上行下效”、“耳濡目染”(P144)B:替代性强化(P143、149)

“杀鸡儆猴”(P149)C:自我强化(P149)D:符号强化(P144)

二、认知学派(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P158)1)、主动认知——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

2)、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

3)、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的过程。4)、学习结构——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直觉思维——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内部激励——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早期教育——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信息提取——强调信息提取(记忆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9)、发现学习——提倡发现学习。

——以早期教育为起点,以开发智力为核心,以学科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发现学习为手段,以直觉思维为必备要素,以内部激励为动力的旨在培养科学精英的教学思想。

2、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P167)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儿童认知发展成熟的标志!(P168)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定义(P168)

D:有意义学习的标准(P169)

①建立“实质性联系”

②新旧观念之间联系是“非人为”的

E:有意义学习的条件(P170)

①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③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F: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代表性学习

②概念学习

③命题学习

G:几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

①派生类属学习

②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H:认知结构的变量

(1)可利用性

(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3)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3、皮亚杰——认知发展论

A:人从他的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

(1)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

(2)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

B:平衡: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均势和自我调节机制。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C:同化和顺化

(1)同化:

a:是儿童提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P97)。

b: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变化。

c:(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2)顺化:

a: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

b:顺化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c:(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1、布鲁姆——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及掌握学习理论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82)、(P190)

①、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②、情意领域教学目标:接受;反应;评估;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③、心因动作教学目标: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言语行为

B: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的方法基础是:程序教学的技术。其步骤有:

①:确定目标;

②: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

③:小步子学习,每步学习都有测验;

④:及时反馈,即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反馈

⑤:矫正。

2、加涅——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指导学习理论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①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②刺激反应联结学习、③连锁、④言语联想学习、⑤多重识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原则学习、⑧问题解决学习。

B:课堂教学应以智慧技能为中心,而不是以言语信息或认知策略为中心。

C:指导学习理论——8个程序

①引起动机;②理解;③获得;④保持;⑤回忆;⑥概括;⑦作业;⑧反馈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罗杰斯:

代表性著作《学会自由》。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7个层次)

最高层次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P316)

人本主义教育主张:(P204)

(一)、开放学习和开放课堂

(二)、教学原则

1、注重情感发展

2、强调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3、增加创造性

4、发展艺术的兴趣

5、增强好奇心

五、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动机性遗忘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

A:动机性遗忘理论(P235)

①也称压抑理论

②极端表现为“害思性健忘症”。

B:心理防御机制(P309)

①压抑

②投射

③回归

④移置

⑤认同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P107)

A:核心原理是新生论原理。

B:分为8个阶段。

①、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出生——一岁

②、自主对羞怯、怀疑二岁——三岁

③、主动对内疚四岁——五岁

④、勤奋对自卑六岁——十一岁

⑤、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十八岁

⑥、亲密和团结对孤立(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初期

⑦、创造性对自我决定(创造对停滞感)成年

⑧、完善对厌恶和绝望(完整感对绝望感)老年期

C: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应用

(1)、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社会与教育对个人人格影响巨大。

a:父母和师长,应提供给婴儿安全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提供关切和爱以培养信赖人格。b: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操作与试探能力以发展自动人格。

c:应鼓励学生并欣赏儿童建议并解答其问题,以发展主动人格。

d:应提供儿童成功经验以发展勤奋人格。

e:应协助青年建立统一的自我观。

(2)、信赖、自动、主动、勤奋、亲近、完整等理想人格是依序助长发展。上一阶段的发展对下一阶段的发展有影响。

(3)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早期培养信赖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原则总结

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P429)

1、积极指导——以积极指导为主,消极管理为辅。(填空)

2、培养行为——培养良好行为在先,奖惩管理于后。

3、制定标准——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

4、民主领导——采取民主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技巧——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开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刺激——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和校外刺激因素

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P386、P403)

1、正常对待——尽可能用一种与其他学生类似的方式对待特殊学生。

2、正确态度——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消除对特殊学生的恐惧和无知,避免对特殊学

生的认知偏差。

3、积极评价——评价特殊学生的优点和缺陷,并将信息用于对特殊学生的指导。

4、主动操作——利用特殊学生长处的基础去帮助他们学习。

巩固和增加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P312)

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

2、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

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地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为原则的高度

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P312)

1、尽量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防范于未然”。

2、一经出现,尽量制止这些行为的继续

3、加强对不良行为相反的优良行为的倡导

4、不良行为的发生应该受到适度的惩罚

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P377)

1、行为模范——树立自信、自重和自尊的行为模范。

2、成功经验——以成功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情感——尊重学生理智和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明确要求——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

的挑战。

5、尊重价值——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自我发展。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学习迁移应遵循的原则(P225)

(美国心理学家盖奇和贝尔林纳)

、尽可能使学习情景与实际生活一致。

2、在要求学生能够迁移所学知识前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3、当刺激类似但要求作出反映各异时注意防止负迁移。

4、强调迁移所需的准备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5、当提出一个原则或概括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组广泛的例证。

6、要求学生自己设法应用知识。

7、要求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时思维。

主要方法、手段、策略的总结

学习迁移的促进手段和方法(P221)

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手段和方法(P331)

1、加强目的教育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不确定性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获得成功体验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反馈评定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竞赛奖励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7、签订学习协议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使用具体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P231

①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②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③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④复习;

⑤过度学习;

⑥记忆术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P232)

①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②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复习。

③强调复习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④注意学习材料的归类,系统化及应用。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①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②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关系密切,但也有赖于聚合思维。

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精神、勤奋、自信和幽默

④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一件的存在

——容纳“异己”,尊重不同意见,接纳众议。

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P288)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使智力技能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技能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P258)

、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的。

2、在观察前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

3、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P351)(★简答、论述)

目的明确——目的任务明确,感知清晰。

2:对象突出——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就月容易被感知

①差异律(万绿丛中一点红)

②活动律(运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感知)

③组合律(念一大串数字,不容易感知,但三个数字组合念,就容易感知)(单选)3:二者结合——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

——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语言讲解正确地结合起来。

4:经验丰富——知识经验丰富,感知就越完整、迅速。

——凡是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印象就更深刻,感知就更迅速。

5:态度积极——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

6:协同活动——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提高理解效果的方法(P269)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概括水平

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语言明确解释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7、指导自学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98)(论述、简答)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解决难以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态度改变的方法(P306)

1、提供信息法

2、认知失调法

(让吸烟者接触长期吸烟死亡者的“黑肺”后,可能引起内心认知冲突,接收吸烟有害的观点

因材施教的策略(P386、403

1、能力分班或分组;

2、跳级;

3、留级;

4、复式教学;

5、程序教学

防止不良行为出现的技巧(P313

1、了解内情;

2、重叠;

3、持续不断;

4、平和;

5、利用小组开展教育

问题行为的处理和课堂管理的技巧(P426)

使用信号——使用信号(凝视、摇头、小声咳嗽、眼神等)制止学生不良行为。

2、邻近控制——走进违反纪律学生,用适当方式控制其行为。

3、提高兴趣——向违反纪律的学生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提高其学习兴趣。

4、使用幽默——可以避免学生反感。

5、安排余暇——给学习反应快的学生安排其感兴趣的作业。

6、劝离课堂——冷处理,避免矛盾扩大。

7、移除诱因——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客观因素。

8、提高要求——必要时公开提出要求。

“标志”总结

1、基础教育活动现代化的保证和标志是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P68)

2、儿童认知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有意义的接收学习(P168)

3、学生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活动水平和指向性(P315)

4、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P288)

a:有机整体——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b:思维特点——思维活动表现出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等特点。

c:努力较少——努力内部言语的进行需要的意志努力较少

关键核心的总结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是:

——创设适当的情景(P301)

2、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

——积极的思维活动(P288)

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是

——语言学习(P159)(布鲁纳的观点)

4、教育过程的核心是

——原理和态度的迁移(P221)(布鲁纳的观点)

特征”总结

1、发散思维的特征(P303)

(1)、变通性;(2)、独创性;(3)、流畅性

2、富于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特征(P304)

(1)、独立性;(2)、智力特点——智商一般比较高;(3)、喜欢新奇与复杂;(4)、幽默感。

3、个别化教学的主要特征(P450)

(1)、学习者独立学习;

(2)、自定进度;

(3)、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

4、课堂师生交往的特点(P53)

(1)正式——课堂交往是一种正式交往

(2)代际——课堂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

(3)一对多——课堂交往是一种“一对多”的交往

数字总结

非正式学生群体

2——7人组成(P28)

2、禀赋优异的儿童

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的(P395)

3、短时记忆

一般说来,数字是5——9位,元音义词是5——9个(P238)

4、在加涅和布里格斯的集体教学中,

小组由3——8人组成。(P446)

5、师生相互作用,

小组由8——12 人组成比较理想,不宜超过12 人。(P450)

6、布鲁姆的教学目标中

认知教学目标有6项;情感教学目标有5个;心因动作教学目标程序有4个步骤。(P82)

(P190)

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P113)

8、加涅的指导程序

8个程序阶段(P198)

名词解释题

广义的学习、

学习目标、

教师期望效应、

水平迁移

学习(狭义)、

测验、

迁移、

智力技能

、高原现象

、学习困难儿童

、测量

组织者、

技能、

有意义学习、

上位学习、

教学设计

个体社会化、

学习目标、

教学评定、

下位学习、

遗忘曲线

上位学习、

禀赋优异儿童

、评定

迁移

、认知结构、

创造性思维、

学习动机

组织者、

教学设计

非正式学生群体

理解

、记忆恢复、

智力技能、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丁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学记》 2、19世纪末,实验 3、美,桑代克 4、1903 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 6、学习,教学 7、教学,教学 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 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0、《灵魂论》, 11、植物,动物,理性 12、德、智、体 13、比纳、西蒙 14、潘菽 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三、选择 1、(1)学习心理学 2、(3)知识分类学习论 3、(4)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从其诞生至如今成为一门内容翔实、有自己独特研究领域的心理学还不到一百年时间。 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以桑代克1913—1914年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观点。近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受到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以及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的影响。詹姆士这位美国心理学之父,曾提出将心理学运用于教育研究的主张,并出版论著《与教师谈心理学》。杜威这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则提出了自己的民主主义教育观。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中划时代的人物。在于他建立了S—R(刺激—反应)教育心理学理论范式。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所广泛引用。 桑代克之后,教育心理学研究基本上处于行为主义者的支配之下。早期行为主义者华生,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客观研究。操作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研究更系统、更全面客观,其学习理论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可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他们都没有超出S—R范式。他们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学习问题研究,应归于桑代克所提出的S—R范式之列。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韦特海默、考夫卡及苛勒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这和行为主义S—R范式及尝试错误学习形成鲜明的对照。 托尔曼在教育心理学中是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无论是行为主义的理论,还是格式塔的观点,他都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使他的理论既具有行为主义的特征,又具有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并最终成为教育心理学中认知观的鼻祖。托尔曼以其认知学习实验闻名于世,这些实验包括符号学习实验、期待奖赏实验及位置学习理论及认知地图、中介变量、潜伏学习等重要概念,托尔曼的认知观得以建立。 皮亚杰提出其著名的认识论、认知发展理论及活动教学模式等,为此,皮亚杰被誉为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知理论主流受到皮亚杰的深刻影响。 60、70年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为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变。 加涅对学习的层次、学习结果,学习的条件及学习过程作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及教学设计原理。 布鲁纳提出了他的发现学习重要概念。 奥苏伯尔提出了著名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观点,并对有意义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类型 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按其过程或按其结果分类,也可按其复杂程度分类。这里介绍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这同我们的德(态度)、智(认知)、体(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一致。 学习的认知结果包括三个方面: 1.言语信息。加涅指的既是知识也是能力。 2.智慧技能。加涅指的是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3.认知策略。加涅指的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一般过程的描述既有坚实的实验依据,又对教学过程富有指导价值。学习的发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短时感觉贮存

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释 1、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3、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4、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5、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6、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7、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为学习包括两种形式: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 8、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 9、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教学实际中,直观有三种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家 皮亚杰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是第一位考察儿童心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与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1-2岁) 2.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5-8岁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维果斯基 前苏联心理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P36 文化历史发展,与行为主义的S-R理论及格式塔的直觉主义的心理学划清了界限。 心理发展观,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 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学习信任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8个月到4岁)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岁到6岁) 4.变得勤奋的阶段:勤奋对自卑(6岁到12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岁到20岁)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亲密对孤独(20岁到24岁)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充沛感对颓废感(24岁到50岁) 8.达到完善的阶段:完善对绝望(50岁以后) 斯滕伯格 提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P63。 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运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共同提出关于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主张接近生活实际的实用学科。 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2、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 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 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 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教育心理学口诀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育心理学》 开头来一段: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纳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纳:“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正文: 裴斯论教学方法,首提“教育心理学化”; 卡普捷教育心理学,首部以教心学命名。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心奠基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的复演理论,发生认知皮亚杰,认知发展维果斯。 认知风格的差异: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差异威特金;辐合型与发散型,三维智力吉尔福。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顿悟完形说,托尔认知目的论,信息加工论加涅,海德韦纳归因论。 现代认知布鲁纳,有意义学习奥苏泊。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多,形成训练沃尔夫,相同要素桑代克,经验类比有贾德,关系转化格式塔,认知结构奥苏泊。

遗忘的理论: 痕迹衰退遗忘论,里士多德桑代克;同化遗忘奥苏泊,动机压抑弗洛伊。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雅各布,系统脱敏沃尔帕,理性情绪治疗法,艾里斯步骤ABCDE。 学习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马斯洛,成就动机阿特金,成败归因是韦纳,自我效能班杜拉。 教师领导方式类,行动研究属勒温。教师成长三阶段,都源自福勒布朗。 波斯教师成长式,特韦尔训练教学,巴奇教学四反思,伯利教展五阶段。 《教育学》 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 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 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 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 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 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发展维果斯,人格发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 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线。 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教师反思源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 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 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儿。 教学机器发明人,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教学普莱西。 学习条件有分类,学习层次与结果,联结学习的理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教育学家: 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

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分类理论 1、加涅 (1)学习八水平分类 按学习水平简繁程度分为: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反应;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学习六水平分类 ①连锁学习;②辨别学习;③具体概念学习;④定义概念学习;⑤规则学习;⑥解决问题学校 (3)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2、奥苏贝尔学习性质分类(两个维度互不依赖、相互独立) (1)根据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3、我国学习结果的分类 ①知识学习;②技能学习;③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学习理论 1、联结理论 (1)经典条件反应论 ①巴甫洛夫: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一级条件反射、二级条件反射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泛化、分化 正诱导: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周围发生兴奋地过程。 负诱导:一个部位发生兴奋引起周围发生抑制的过程。 同时诱导、继时诱导 第一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②华生: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的过程。遵循频因律、 近因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2)操作性条件说 ①桑代克(联结试误说):在一定的情景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这种联结 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三条学习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②斯金纳 正强化、负强化、消退 惩罚: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 普雷马克原理: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强化程式:连续强化程式(灯一开就亮); 间接强化程式:a 定时强化(按时发工资) b 定比强化(计件工作) c 变时强化(随堂测验)d 变比强化(买彩票)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刺激——反应联结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俄国 没有食物,只有铃声产生的唾液是条件刺激 看到食物就产生唾液是无条件反应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与分化(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消退惩罚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执行控制) 5.1-4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6.7-10属于认知学习理论 7.苛勒——完形、顿悟说 德国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 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美国 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奥苏泊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掌握事物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人学业的成就“三好学生”) 附属内驱力(获得教师、家长的赞扬)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诱因 3.学习动机的种类: 社会意义:低级动机(个人、利己主义) 高尚动机(利他主义) 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兴趣、爱好、求知欲)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个人前途,父母期望)动力来源:内部动机(个体需要引起)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 4.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五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三维度六因素 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维度:稳定性可控性内在性 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班杜拉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A.直接强化:外部因素(惩罚奖励) B.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 C.自我强化: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5.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 汇总(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着作等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