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5101

英文名称:Medical Psychology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医学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数:30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上机学时: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查;学分:1.5

学分

一、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状态,搞好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转变传统的医学观念,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真正作到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及要求

四、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发展

2.医学模式的发展及转变的意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2.熟悉: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动机冲突;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遗忘理论;思维和记忆的分类

3.掌握: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的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意志、心境、人格、性格、气质及动机的概念、特性及应用;需要的层次

【教学内容】

1.心理的实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概念

2.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和情绪的生理机制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及意志品质

4.个性的定义及个性包括的内容,能力、气质及性格在医学工作中的意义

【计划学时】8学时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任务及人的发展理论

2.熟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3.掌握: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内容】

1.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标准

2.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3.成年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策

【计划学时】2学时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生物学理论和人性主义理论、中医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2.熟悉: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3.掌握:行为学习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

【教学内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的评价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五章心理评估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评估的发展史

2.熟悉:心理评估的概念、种类和用途

3.掌握:应用心理测验的原则,效度、信度、常模的概念,常用心理测验的名称、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

1.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及使用原则

2.心理测验的分类,智商的概念及常用的智力测验

3.人格测验的种类及其操作程序和分数的解释与说明

4.评定量表的使用

【计划学时】2学时

第六章心理应激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应激的理论及相关的研究

2.熟悉:生活事件及应激反应

3.掌握:应激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方式

【教学内容】

1.心理应激的概念,塞里的应激理论

2.生活事件的概念及生活事件的分类

3.应对的概念,面对应激事件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

4.社会支持的概念,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七章病人心理与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

【目的要求】

1.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医患关系过程

2.熟悉:病人的心理需要常见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医患关系及其意义

3.掌握: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及病人的角色转换,医患关系的模式和沟通技术

【教学内容】

1.病人的概念、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及干预

2.医患关系的模式及意义

【计划学时】2学时

第八章心身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2.熟悉:各科的心身相关问题

3.掌握:各种心身相关问题的特点及解决对策

【教学内容】

1.心身疾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2.内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

3.内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常见临床心理问题及干预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九章心理干预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干预的概念

2.熟悉:心理干预的内容与形式

3.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历史、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心理治疗的范围

【教学内容】

1.心理干预的定义,心理治疗的定义

2.心理干预的内容与形式

3.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和治疗范围

【计划学时】2学时

第十章心理干预各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和适应症

3.掌握:各种心理治疗的定义、方法、适应症和评价

【教学内容】

1.各种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2.精神分析疗法、行为治疗、患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暗示和催眠疗法、松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支持疗法、家庭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的基本内容、方法和适应症

【计划学时】2学时

五、实践教学

实验一基础心理学

【实验目的】

1.了解:基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2.熟悉:通过心理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心理的现象的了解

3.掌握:熟练操作基础心理学的实验仪器,并能够运用实验仪器进行测量

【实验内容】

深度知觉测定仪、两点阈测定仪、手指灵活性测试仪等19项实验。【实验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仪器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二心理评估

【实验目的】

1.了解: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

2.熟悉:心理评估方法的操作流程及评估结果的解释与说明

3.掌握:熟练各种心理评估方法的适用对象,考查范围

【实验内容】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的人格问卷、MMPI。

【实验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上机操作心理测验

【计划学时】2学时

六、课程考核性质、形式及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学科,课程结束进行考核,时间为45分钟。成绩以合格与不合格计,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考核分两部分,理论部分为闭卷考核,成绩占8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成绩占10%,作业完成情况占10%。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医学心理学》主编姚树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2.《医学心理学》主编姜乾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

3.《医学心理学》主编马存根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4.《普通心理学》主编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 第五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三章心理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石河子大学《医学心理学》复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医学心理学》参考大纲 概述 一、“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及“医学心理学”专业 复试科目: 医学心理学 二、考试比例: 心理学基础占30%(其中心理学绪论占10%,基础心理学占20%)、医学心理学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占30%、常见临床心理问题占4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 四、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查目标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主要任务。 2、掌握医学心理学与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关系与意义。 3、了解医学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 掌握和熟悉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心理各个过程(认知、情绪与情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 2、掌握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倾向的主要内容 3、掌握人格心理特征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4、掌握需要层次理论 5、熟悉和初步掌握心理的脑基础与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6、熟悉了解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和心身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考查目标: 熟悉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的要点与方法。 二、考试内容: 1、掌握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2、掌握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3、熟悉和掌握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一、考查目标: 熟悉和掌握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心理生物学理论 二、考试内容:

1、掌握行为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示范作用)内容。 2、初步掌握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划区、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分期)的主要内容 3、掌握心理生物学理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的分期、心理因素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心理评估 一、考查目标: 掌握几种心理评估量表的使用;熟悉和初步掌握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二、考试内容: 1、掌握临床心理评估的意义、目的、评估者条件、协调关系以及职业道德。 2、掌握心理测验的概念、分类 3、掌握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条件)基本特征的内容。 4、了解并熟悉心理测量的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掌握EPQ、SCL-90、SDS、SAS测验和评定。 第六章心理应激 一、考查目标: 掌握心理应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 2、掌握躯体性、心理性、认知性及综合性等应激反应。 3、掌握应激的应对机制及应对方法。 4、掌握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5、熟悉人类应激源的通常分类。 6.识别几种心理防御方法 第七章心身疾病 一、考查目标: 熟悉和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心身疾病概念、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心身疾病发病机理与防治原则 3、熟悉常见心身疾病 第八章异常心理问题 一、考查目标: 掌握异常心理的概念、判断标准;焦虑、抑郁的临床表现。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异常心理的概念、判断标准 2、熟悉常见异常心理问题 第九章健康行为 一、考查目标: 掌握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健康行为的概念 2、掌握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3、掌握成瘾行为带来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大纲适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结合精神病学是临床 医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中西结合精神病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査和诊断、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和康复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举握精神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疾病的处理原则,通过理论、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后续课程有“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儿童精神病学”、“神志病学”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精神病学进展,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原则,举握精神疾病症状学及接触检査精神障碍患考的技能,重点第握脑器质性椿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及儿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和屮西医结合治疗预防措施。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将来在综合医院、儿保、社区全科医学匸作中识别、筛査精神疾病的能力,并促进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概述:精神病学、梢神障碍、其他相关学科; 2. 脑与精神活动: 3.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4. 展望。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2. 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中医的理论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 3. 了解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难度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概念

副高考试大纲资料

副高考试大纲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参考资料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 2、熟练掌握现代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等; 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 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知识,掌握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等知识; 5、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疗学等知识; 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 7、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8、熟悉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 9、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等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 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 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初步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2、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3、了解与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运用方法; 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 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 4、熟练掌握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发生原因、早期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后状况,能够正确制定随访方案; 6、掌握普通外科危重患者的监测手段、抢救和综合治疗原则,熟练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7、掌握普通外科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和综合治疗原则; 8、表述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感染性疾病、器官功能康复、重症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 9、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误诊、误治原因,能够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 10、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常见副作用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1、熟悉现代普通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适应证、禁忌症、操作要领、结果判定、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12、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操作原则; 13、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疼痛治疗原则和手段。 四、本专业病种 1、颈淋巴结结核 2、颏下皮样囊肿 3、甲状腺舌囊肿 4、胸腺咽管囊肿 5、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姓名:专业:年级: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

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B 两项都是、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为护理专业学生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对普通心理、发展心理等章节的学习,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有更全面和清楚的了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护理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3.《护理心理学》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表现。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理解护理人员角色及其职业适应。 4.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以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5.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各种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 3.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防治及宣传。 4.学会运用心理评估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心理护理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普通心理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发展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发展观。 3.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通过对健康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5.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和患者心理的学习,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6.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1)根据护理工作岗位需要来进行课程设计 我们通过实习学生反馈、实习单位走访等方式对护理专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调查,了解在护理实践中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整理归纳后进行课程的建设。使我们的课程设计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也更有可行性。比如癌症患者的护理,我们应该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运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2)实现教学内容与知识的融通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每种疾病都有专门的心理护理内容。我们将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并综合在一起,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融通,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 (3)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为主,在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我们按以下思路对该课程进行了设计: (1)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应激概念的发展 应激(stress)一词是正在不断发展的概念。 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由坎农(Cannon)引用于人类生理学研究,概指超过一定临界阈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 但到20世纪50年代 塞里认为,机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的刺激之下时,如冷、热、缺氧、长期情绪矛盾、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衡等,都可以产生同样的应激反应。而引起应激的因素称为应激源(stressor)。 为了弄清应激概念,有必要指出以下几点: 1. 应激不同于刺激 它是身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2. 应激不是神经能量 很多人说应激是“情绪或神经的耗竭”,但是,情绪反应有时也可成为应激源。塞里指出,没有神经系统的低等动物或植物也有应激反应。 3. 应激并不都是身体受到某种损害的结果 如在球场比赛时人们所体验到的比赛应激,并不会产生损伤的结果。 (二)对心理应激概念的最新认识 要对应激下一个能全面正确反映其所有内涵的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根据以上对应激的认知作用过程的分析目前可以将 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该定义要强调的是: 1、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是适应和不适应的; 2、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3、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躯体性应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疾病因素。 2.心理性应激源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导致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情绪。 3.社会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例如战争、动乱、天灾人祸、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等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指一个人从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迁移到陌生环境中的各种文化冲突和挑战。 (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类 1.工作问题包括长期从事高温、低高温、噪音、矿井下等环境的工作;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和消耗脑力的工作;从事长期远离人群(远洋、高山、沙漠)、高度消耗体力、威胁生命安全、及单调重复的流水线工作;超出本人实际能力限度的工作;调动、转岗或离岗。 2.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包括觅配偶、失恋、夫妻不和分居、、外遇和离婚;亲人亡故、患病、外伤、手术和分娩;子女管教困难、老人需要照料、住房屋拥挤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 3.人际关系问题指个人与领导、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冲突。 4,经济问题指个人在经济上的困难或变故,包括负债、失窃、亏损和失业等。 5.个人健康问题指疾病或健康变故给个人造成的心理威胁,如疾病诊断、健康恶化、心身不适等。 6.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指个人在事业和学业上的失败或挫折,以及涉及案件、被审查、被判罚等。 7.喜庆事件指结婚、再婚、立功受奖、晋升晋级等,也需要个体作出相应的心理调整。 (三)按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1.正性生活事件这是指个人认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如晋升、提级、立功、受奖等。 2.负性生活事件指个人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如亲人死亡、患急重病等。 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相关性明显高于正性生活事件。 (四)按生活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 1.客观事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包括生、老、病、死以及地震、洪水、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医学心理学复习要点 1、心身疾病的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P117)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心身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的特征: 1.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都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 3.都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你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一定的躯体损 害。 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2、心理应激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的认 识所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3、心理的实质(P15) 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4、感觉(P16)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P16)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P19) 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6、心理咨询(P168)又称心理辅导,是通过对话对来访者予心理上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7、心理治疗(P152)也称精神治疗,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 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医学心理学(第五版)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第五版) 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学心理学 第五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2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20031 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 学分:1.0 总学时:24学时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验学时: 6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 适应专业:护理学 教材: 1.护理心理学,周郁秋主编,第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所形成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是现代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创造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质量;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实验教学,学会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 (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心身障碍与心理治疗; (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问题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基本技能 (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操作方法;(2)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一、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状态,搞好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转变传统的医学观念,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真正作到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发展 2.医学模式的发展及转变的意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2.熟悉: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动机冲突;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遗忘理论;思维和记忆的分类

医学心理学答案

医学心理学答案 答题须知:我们下面的答案是按每个题目的第一个字拼音的大写字母排列的, 题全,答案正确率高,保您通过考试。 我们答案在不断的完善中......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A.ABC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A)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A.ABC理论中的“A”具体是指(A )。 A.艾利斯后期又发展了ABC理论,提出了D和E两部分,其中D部分指(D ) A.艾利斯认为产生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重要原因是(C ) A.安娜·佛洛依德在(C )中发展了防御机制的理论 A.按WHO认定的青春期年龄是(C )

A.按照潜意识理论,心理活动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C) A.按照心理过程的特点对性格类型进行分类不包括(D ) A.按照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将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是( A) A.按照研究的(D )分为横断性研究和纵向性研究 B. “白痴”又被称为(D) B.BIS属于(A ) B.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身上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保证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B) B.保证与调节大脑皮质紧张度和觉醒的器官主要是( C)。

B.病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或不承认自己是病人,此属于(A ) B.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包括(D ) B.病人角色不包括( D) B.病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恢复了社会生活能力,本应承担起原有的社会角色全部或部分责任,但病人确表现出对自己无信心,而安于病人角色的行为属于( C)。 B.病人为了预防、治疗及护理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被称为 (C ) B.病人心理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B.病态心理变化中最容易出现且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 )。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见于( C)。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称为( A) B.不尊医行为的的影响不包括(B )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考核类别:考查课适用对象:11级本科 适用专业:药学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健康与心理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增强全面健康意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药学类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人类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以希为工作、生活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难点是预防和治疗措施。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言(2学时) 1.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4)医学心理学的进展。 2.重、难点提示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4)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2学时) 1.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人本主义学派。 (4)认知学派。 (5)心理生理学派。 2.重、难点提示 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第三章人的心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2)认知过程。 (3)情绪情感过程。 (4)意志过程。 (5)人格。 (6)人格的心理特征。 2.重、难点提示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的特点。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4)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2.重、难点提示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第五章心理应激(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应激的概念、理论和意义。 (2)应激源。 (3)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4)应激反应。

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状态,搞好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转变传统的医学观念,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真正作到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发展

2.医学模式的发展及转变的意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2.熟悉: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动机冲突;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遗忘理论;思维和记忆的分类 3.掌握: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的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意志、心境、人格、性格、气质及动机的概念、特性及应用;需要的层次 【教学内容】 1.心理的实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概念 2.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和情绪的生理机制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及意志品质 4.个性的定义及个性包括的内容,能力、气质及性格在医学工作中的意义 【计划学时】6学时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二、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 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三、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质、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四、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 五、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2)感觉后像。(3)感觉的适应。(4)感觉对比。(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举例,我们感觉的“沉重的乐曲”、“甜蜜的笑容”等就是联觉现象。) 七、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八、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2,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九、遗忘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十、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十一、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 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方式来分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分①聚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②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①常规思维②创造性思维 十二、想象: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 (2)想象具有对认识的补充作用 (3)想象具有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4)想象具有代替作用 (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神经 的机能活动过程 十三、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课程教学大纲(保留版权) 《健康心理学》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影响人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分析与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心理问题。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0小时,课堂讲授占80%,实习占20% 课程考核方式分两部分,一是学科结业闭卷考试,100分钟,占学科总分70%;二是平时作业思考题或小论文,占30%。 主要参考教材 Phillip L. 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 一、健康 1.大众对健康的解释 2.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 “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WHO,1947)。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三分法观点,将健康限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而非仅仅是疾病的缺乏。 3.汤纳特尔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解释 4.整体健康观 5.健康的水平 (1)格林伯格提出了健康的五级观点。 (2)汤纳特尔的三级健康水平模式 6.结论 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对健康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生理、心理和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称之为健康。 健康的特点 二、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科学的婴儿期。 1、定义: 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该定义特征:包括教学、研究、干预三大职业活动。 2、健康心理学的对象 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 3、健康心理学的目的 健康心理学的根本目的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健康心理学的目的有两个方面: 消除消极的健康行为。 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

医学心理学-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