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前面几章主要是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出发,研究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而本章主要是学习运用现代化实验技术比如光谱、波谱等,研究物质的结构。一方面我们要搞清这些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掌握利用这些实验方法可以获得那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

一、重点

1.分子光谱与分子内部运动的关系。

2.双原子分子的刚性转子模型与简谐振子模型。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分子光谱和分子内部运动的关系,掌握双原子分子的刚性转子模型和简谐振子模型及有关结论。

2.掌握顺磁质、反磁质、磁化率等基本概念,了解磁化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学会磁化率与偶极矩的有关测定方法。

4.了解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5.掌握有关双原子分子转动光谱及振——转光谱的有关计算。

三、基本内容

§4-1 分子光谱

一、分子光谱的产生与分类

分子光谱是对分子所发出的光或被分子吸收的光进行分光得到的光谱,它是分子内部运动的反映。

分子内部运动有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它们的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分子的内部运动总能量为:

E=E(转)+E(振)+E(电)

=E r+E v+E e

当分子从一个状态(能级)向另一个状态(能级)跃迁时,就会吸收或发射光子,便产生分子光谱。

12E E E -=?

一般光谱上用波数表示:hc

E 1~

?=

λ

=ν(h 为普郎克:常数h=6.626×10-27

erg ·s =6.626×10-34J ·S )

在谱学中常用波数的单位作为能量单位:1ev=8065.465cm -1(见P386表) 对于分子而言:ΔE =ΔE r +ΔE v +ΔE e

其中:转动能级差ΔE r 最小,振动能级差ΔE v 次之,电子能级差ΔE e 较大。 ΔE r :10 ——4~0.05ev

~

ν:0.8~400cm -1 位于微波和远红外光区

ΔE v :0.05~1eV

~ν :400~8000cm -1位于红外光区 ΔE e :1~20ev

~ν:8×103~1.6×l05cm -1位于紫外、可见光区

只有转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对应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在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一般都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对应的光谱称为振动转动光谱(红外光谱)。在电子能级发生跃迁时,一般都伴随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所对应的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故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不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多个相差很小的数值,表现出一组一组的“连续”谱带。

二、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槽 1、刚性转子模型

在讨论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时,可以利用刚性转子模型来处理,即采用以下两点假定(近似处理)

①把两个原子都看作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质点。 ②分子的平衡核间距在转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设想分子AB 绕质心C 以角速度ω作转动运动 原子A,B 的线速度:

ω=A A r v ω=B B r v

动能 2

A

A A v m 2

1E =

2

B

B B v m 21E =

分子的转动能量 2

B

B 2

B A B A r v m 21v m 2

1E E E +

=+=

∵B B A A r m r m = R r r B A =+

∴R

m m m r B

A B A += R

m m m r B

A A

B +=

ω+=

R m m m v B A B A ω

+=

R m m m v B A A

B

22

2

B

A B

A 2

B

A A

2

B

A B

A v I 21R m m m m 21

)

R m m m (

21

)R m m m (

m 21E ω

=

ω+=

ω++ω+=

其中B

A B A m m m m +=

μ 约化质量或折合质量

2

2

B

A B A R

R

m m m m I μ=+=

转动惯量

∴一个双粒子绕质心的运动,相当于一个质量为μ的质点以R 为半径绕着一个圆心以角速度ω作转动运动。

对于一个转子,其角动量为ω=

I M

∴I

2M

I 2

1E 2

2

r =

ω=

由第一章知电子运动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

)1l (l M 2

e

+=

h 2 l=0,1,2……

同样,转子的角动量也是量子化的

2

2

2

)

2h )(

1J (J h )1J (J M

π

+=+= J=0,1,2, ……J:称为转动量子数

∴)1J (J I

8h

)2h )(

1J (J I

21E 2

22

r +π=

π

+=

2

R m m m m I B

A B A +=

(此转动能级公式可由刚性转子的Schrodinger 方程直接解得)不同的转动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能量,也就对应不同的转动运动状态,即刚性转子的转动能量是量子化的。 Er ————————————————J=4

I 8h

12

2

2π————————————————3

I 8h

6

22π—————————————————2 I

8h

2

2

2π—————————————————1

0—————————————————0 特点:①最低转动能量为0

②转动能级越大(即转动量子数越大)其能级间隔越大。 2、转动能级的跃迁选律 转动能级差)]1J (J )1J (J [I

8h

)J ,J (E 2

2r +-+''π=

'?

但并不是任意能间都可以发生跃迁 跃迁选律:

①极性分子 Δ J =±1

即只有相邻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0→1,1→2…… ②非极性分子ΔJ=0即非极性分子没有纯转动光谱 对极性分子 1J ±=? 1J J +='

)]1J (J )2J )(1J [(I

8h

)1J ,J (E 2

2r +-++π=

+?∴

)1J (2I

8h

2

2+π=

)1J (B 2)1J (2Ic 8h hc E v ~2r +=+π=?= J=0,1,2……

Ic

8h B 2

π=

转动常数(一般以cm -1 为单位)J 为跃迁前的量子数 例:0→1的跃迁 B 2)10(B 2)10(~=+=→ν B 4)21(~=→ν B 4)32(~=→ν

hc

Er ?=

ν Er J

I 8h

122

2π——————————————————3 I 8h

62

2π——————————————————2 I

8h

2

2

2π——————————————————1

0——————————————————0

0 2B 4B 6B →ν~

特点:转动光谱的谱线是等距离排列的,即谱线间隔是相等的。 B

2~=?ν

注意:不是能级等距离排列 3、应用

(1)由实验得到的转动光谱可以计算的双原子分子的平衡核间距(键长)

由转动光谱的第一条谱线或谱线间隔为2B 由B 可求I ,由I 可求R. (2)由双原子分子的键长和质量,预测该分子的转动光谱

由键长和质量可求出2B 从而预测该分子的转动光谱的第一条谱线的谱线间隔

例2:已知HBr 的平衡核间距为1.4311?,求该分子转动光谱的谱线间隔是多少? (3)讨论同位素效应

当分子中的某一原子被其同位素取代后,分子的平衡核间距不变,但其约化

质量μ发生变化,∴其转动常数B 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μ~和ν?~发生变化,这就是

分子转动光谱的同位素效应。

例:设有2N 和HBr 混合气体,其远红外光谱中头几条线的理论波数近似为16.7cm —1、33.40cm —1、50.10cm —1。

(1)这些光谱是由分子的什么运动产生的? (2)这些谱线是由哪个分子产生的? (3)计算这个分子的核间距。 解:(1)由波数可知是转动光谱,即是由分子转动运动的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只有极性分子才能有转动光谱,所以是HBr 的。 (2)70.162=B , C

I h B v 2

822π

==?

2

47

2

10

352.382m kg v

c h I ??=?=

kg 27

10

653.1-?=μ

(3) pm I

r 4.142==

μ

例、已知HI 的纯转动光谱的谱线间的间隔是13.10cm -1,试用刚性转子模型求HI 键长(I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解、μ

1

=

c R ;Bc

h I 2

8π=

;1

55.6-=cm

B ;

A

N 9.1279.1261?=

μ; 23

10

022.6?=A N ;

pm N R A

c 1619

.1269.12710

355.6810

626.610

2

27

=?

???=

三、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 1、谐振子模型

把双原子分子的振动看作一个谐振子。 经理论推导可得谐振子的振动能量为:

0h )21v (Ev ν+

=

v=0,1,2……称振动量子数 其中μ

π

=

υk 210称为特征振动频率。

k 为分子中化学键的力学数,它的大小标志着化学键的强弱,μ为约化质量。 不同的振动量子数,对应不同的振动能级,对应不同的振动状态,即分子的振动能量是量子化的。

* 注意当v=0时Ev ≠0,即最低振动态的能量不为0。

0h 21E υ=

称为零点振动能,这是测不准关系的必然结果

v Ev ΔEv 3————————————0h 27

ν

hv 0 2————————————0h 25

ν

hv 0 1————————————0h 23

ν

hv 0 0————————————0h 21

υ

特点:振动能级是等间距排列的。 2、振动能级的跃迁选律

但并不是任意的振动能级间都可以发生跃迁。

跃迁选律:只能偶极矩随核间距变化而变化的分子可能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①非极性分子 Δv=0 即非极性分子没有纯振动光谱

②极性分子 Δv =±1即只有相邻能级之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对极性分子:Δv=±1 1v v +=' 00v h h )v v (E υ=υ-'=?

00~c

hc

E ~

υ=υ=υ

?=υ μ

π=

υk c

21~0

∴按谐振子模型处理,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只有一条谱线 3、应用

(1) 由实验得到的振动光谱数据0~υ ,可求得力常数k,进而讨论化学键的强弱。 (2)讨论同位素效应

当分子中的某一原子被其同位素取代化,分子的力常数k 不变,但其约化质量μ发生变化,从而使其特征振动频率V 0或0~υ发生变化,这就是分子振动光谱的同位素效应。

(3) 计算分子的零点振动能

例题1 CO 的近红外光谱在2144cm -1有一强谱带,计算: (1)CO 的基本谱带的频率; (2)振动的周期; (3)力常数;

(4)CO 的零点能。

解 (1)1131010432.61032144~

-?=??==s c v v

(2)s v

t 14

10

555.11-?==

(3)μπ2

2

4v k =

)

(186210

022.62812

16)10

432.6(41

23

2

13

2

-?=?????=

m

N π

(4)hv E 2

10=

23

13

34

10

022.610

432.610

626.62

1??????=-

)(834.121

-?=mol

kJ

例题2 (1)写出2O 分子的电子组态,分析成键情况,解释其磁性。 (2)列出-

22O 、-

2O 、2O 和+

2O 的键长次序。 (3)有1097cm -1

、1580cm -1

、1865

-1

3个振动吸收带,可能是2O 、+2O 和-

2

O 所产生的,指出哪一个谱带是属于+

2O 的?

解 (1) 2

*24

22

22

*22

22

*12

12:p p p s s s s O ππσσσσσ,1个σ键p 2σ,2个

三电子π键,总键级2,顺磁性分子;

(2)键长为+

--

>>>22222

O O O O ;

(3)+

2O 的键能最大,振动频率最高,故其振动频率为1865cm -1。

四、振—转光谱

由于振动能级等间隔和跃迁选律的限制,纯振动能级的跃迁只能产生一条尖锐的谱线,实际上不存在这种谱线。

实际上振动能级的跃迁都伴随着转动能级的变化。

如果没有转动问题,00,νννν===?得到h h E ,恰在特征频率处发生吸收。 但实际上在满足振动能级发生跃迁的同时,还要满足转动光谱跃迁选律: 1,1±=?±=?J v

'0=→=J J 跃迁不存在,实验上纯振动吸收0νν=的尖峰不存在。

参见课本P399图,推导公式:

结论:按谐振子模型和刚性转子模型得到的振—转光谱由P 支、R 支组成谱带,间距均为2B ,这些规律与许多极性分子的红外光谱相等。

应用:通过P 支、R 支谱线间隔2B 可以计算转动惯量I 和平衡核间距R ,通过中间位置)(,0

0c

w e ν

ν=

,得到振动频率u

k e π

ν210=

,可以计算分子力常数,力常数是反

映分子中原子间作用(即化学键)的一个很重要的参量。

五、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见教材,本部分自学。

§4-2分子的磁性与核磁共振

1、分子的磁性

1) 分子的磁性与分子的微观结构见教材,本部分自学讨论 2) 磁化率的测定见教材,本部分自学讨论

2、核磁共振(NMR )本部分自学讨论

(1)核磁共振条件 0B h N γν=;0B g h N N μν=

(2)化学位移:由于分子中核外电子的屏蔽作用而引起的核磁共振峰的位移。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采用无量纲的δ值表示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诱导效应和反磁各向异性效应

(3)自旋-自旋偶合作用

分裂峰的数目=()()1

+n

n

1+

'

分裂峰的强度比为()n

a+展开式的系数比

b

例、对丙酸甲酯,指出其NMR吸收峰的面积比和各峰分裂情况。

解、从丙酸甲酯CH3CH2—CO—O—CH3的分子式可知:—OCH3峰面积:—CH2峰面积:—CH3峰面积=3∶2∶3

—OCH3峰分裂为单峰,δ值大;

—CH3峰分裂为3重峰,δ值小;

—CH2峰分裂为4重峰,δ值中。

3、电子自旋共振(EMR)见教材,本部分自学讨论

4-3 光电子能谱(PES)见教材,本部分自学讨论

第四章作业题

教科书 P473-474页的第21、22、23、27、28、30题;

参考答案,21题:1.61m

10

?;22题:分别为3.7、7.4、11.1、14.81-

10-

cm,0.1;23题:力常数分别为:967.15、520、410、314.25牛顿/米,零点能分别为4.113、2.067、2.632、2.294(erg

13

?);27题:3.873、5.916、4.899玻尔磁子;)

1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 实验报告册 学年第学期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MySQL+Navicat安装步骤与下载地址百度地址: 配置与简单使用百度地址: 本文档所书写的代码,为本人纯手工敲打,并且通过软件测试成功,欢迎大家进行学习,如有错误,可联系本人

实验一创建和维护数据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Windows 平台下安装与配置MySQL 的方法。(2)掌握启动服务并登录MySQL 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MySQL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4)掌握使用Navicat 工具和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5)掌握使用Navicat 工具和SQL 语句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报告,预习并熟悉实验步骤;(2)遵守实验室纪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内容;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在Windows 平台下安装与配置MySQL 版。 (2)在服务对话框中,手动启动或者关闭MySQL 服务。(3)使用Net 命令启动或关闭MySQL 服务。 (4)分别用Navicat 工具和命令行方式登录MySQL。 (5)在文件中将数据库的存储位置改为D:\MYSQL\DATA。 (6)创建数据库。 ①使用Navicat 创建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gradem。 ②使用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MyDB。 (7)删除数据库。 ①使用Navicat 图形工具删除gradem 数据库。 ②使用SQL 语句删除MyDB 数据库。

常见的数据库产品有哪些 五、实验总结 1、收获 2、存在的问题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1. 组织层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B.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 C.1:1的联系,1:n的联系,n:m的联系 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2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A.动态完整性 B.数据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结构完整性 3 SQL Server 中的角色是[ ]。 A. 一个服务器登录 B. 一个数据库用户 C. 一组权限的集合 D. 一个服务器用户 4.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无需改变,这样的特性称为数据的[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程序无关性 D.物理无关性 5.下列哪个不是以处理大量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特点[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数据需长期联机保存 C.数据的计算复杂 D.数据可被多个应用所共享 6.E-R图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7.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型属于[ ]。 A.需求分析 B.物理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概念结构设计 8.[ ]记录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9. [ ]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 A.程序 B.进程 C.事务 D.文件 10.信息世界中,实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 客观存在的属性 C. 客观存在的特性 D. 某一具体事件 11. 数据库系统中, DBA表示[ ] 。 A.应用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用者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一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编号 实验一SQL Server基本操作系别计科系 及实验名称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1年4月5日实验时数8 指导教师同组其他成员无成绩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SQL Server2000系统的数据库创建方式。 2、掌握SQL Server2000系统的数据表的创建方式。 3、掌握SQL Server2000系统的数据编辑的基本方式。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情况(包含使用软件、实验设备、主要仪器及材料等) 1、计算机操作系统要求在windows XP以上。 2、并要求SQL Server软件2000以后版本。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数据库创建 使用对象管理器创建一个数据库Student,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库文件: a)逻辑名:学生信息;b)操作系统名称:d:\学生数据\Student_data.mdf; c)起始大小:10MB;d)最大文件大小:50MB;e)每次递增大小:5MB (2)日志文件: a)逻辑名:学生信息日志;b)操作系统名称:d:\学生数据\Student_log.ldf;c)起始大小:5MB; d)最大文件大小:20MB;)每次递增大小:2MB 2、表的创建 假设有如下一个教学信息关系模型 stu(SNo,SName,Sex,Age,Nation,Native) course(CNo,CName,Pubcompany,TName,Period) grade(SNo,CNo,Grade) 请根据下面的表中字段类型(即域)的定义,在student数据库中使用对象管理器来创建各个表。 stu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包含简要的实验步骤流程(分步书写各步的SQL语句)、结论陈述) 1、关系图 2、分步书写各步的SQL语句 数据库的创建: create database student on ( name=student_data, filename='d:\学生数据\Student_data.mdf', size=10mb, maxsize=50mb, filegrowth=5mb) log on ( name=student_log, filename='d:\学生数据\Student_log.ldf', size=5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2mb) 表的创建: create table stu ( SNo char(8)not null constraint SNo_key primary key(SNo), SName char(24)not null, Sex char(1)not null, Age int, Nation char(20), Native char(20), )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3)not null constraint CNo_key primary key(CNo), CName char(20)not null, Pubcompany char(20), TName char(24)not null,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模拟试卷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模拟试卷答案 1.填空题(每格1分,总分20分) (1)数据库的保护功能主要包括确保数据的安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的内容。 数据的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2)事务的性质:原子性、__________、__________、持久性。一致性隔离性(3)在SQL中,CREATE VIEW 语句用于建立视图,如果要求今后对视图用UPDATE语句更新数据时必须满足于查询中的表达式,则应当在CREATE VIEW 语句中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语。WITH CHECK OPTION (4)视图是一个虚表,它是从____________中导出的表,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____________,不存放视图的____________。 基本表或视图定义数据 (5)数据库设计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特性的设计,二是_____________特性的设计。结构行为 (6)关系数据操作语言(DML)的特点是:操作对象与结果均为关系、操作的非过程性强、语言一体化、并且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之上。DML包括数据查询和________两种数据操作语句。数据更新 (7)使用游标的步骤为:定义游标、打开游标、__取出记录____________、关闭游标(释放游标)。 (8)信息的三种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数据世界,其中数据世界又称为计算机世界。信息的现实世界信息世界 (9)从关系规范化理论的角度讲,一个只满足1NF的关系可能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是:数据冗余度大、__________________异常、__________________异常和 __________________异常。插入修改删除 (10)在SQL中,通配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下划线_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任何长度的字符串一个任意字符 2.单选题(每题2分,总分20分) (1)以下____B___采用了自底向上的设计分析方法 A)需求分析B)概念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D)物理结构设计 (2)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D )。 A、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 B、查询操作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期末测试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 期末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数据库管理系统__。 2.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__关系(二维表)____来表示的。3.设关系模型R(A,B,C),F是R上的函数依赖集,F={A→B,C→B},则R的候选码为__(A,C)_______。 4.层次模型用“树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网状模型用“___图状结构______” 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5.SQL Server2005中,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可以只有一个___数据______文件和一个日志文件。6.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存储结构都采用___B树____索引结构。 7.一个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属性是原子性、一致性、__隔离性__和持久性。 1、8.在T-SQL中,查询表中数据时,可用_____DISTINCT______关键字滤掉重复行。9.调用标量函数时必须提供至少由两部分组成的名称,即___拥有者_____. 函数名。10.DML 触发器是当数据库服务器中发生数据操作语言事件时会自动执行的存储过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据管理的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阶段() (A)文件系统(B)数据库系统 (C)人工管理(D)统一管理 2、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借阅多本书,一本书只能由一个学生借阅,学生和图书之间是什 么样的联系() (A)一对一(B)一对多 (C)多对多(D)以上全不是 3、如果事务1将数据库中的A值从200改为300,事务2读A值为300,事务1又将 刚才的操作撤销,A值恢复为200,那么事务2读取了“脏”数据。这种情况 是由于数据库保护中的那方面不当而引起的() (A)并发控制 (B)完整性约束 (C)安全性控制(D)数据库的恢复 4、在关系模型中,“元组”是指( B ) (A)表中的一行(B)表中的一列 (C)表中的一个数据(D)表中的一个成分 5、有学生、选修和课程三个关系,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课程C(课程号,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书修改版(1)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郑先容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数据决策 2012年2月

目录 实验一利用ACCESS创建数据库及熟悉SQL Server开发环境 (2) 实验三数据库、表的创建 (6) 实验五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12) 实验七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 (18) 实验九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 (21) 实验十一熟悉Power Designer数据库设计软件 (24) 实验十三Transact-SQL编程 (27) 实验十五存储过程的使用 (30) 第十章数据库的恢复技术作业 (33)

实验一利用ACCESS创建数据库及熟悉SQL Server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知机房用机安全规则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掌握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卸载以及相关服务的启动、退出。 3、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环境。 4、掌握创建服务器组合注册服务器。 5、初步了解数据库的概念; 6、初步了解SQL Server联机丛书的使用。 7、用ACCESS创建数据库,体会数据库的功能。 注意:每次实验的指导视频,上课所需要的软件、数据库还有ppt。都可以在ftp://10.81.40.222的“数 据决策”->“数据库”->“2011-2012(2)”文件夹下找到,以后每次实验相关的文件和数据库,老师上课的课 件,sql2005安装环境,都可以在这个ftp上寻找。 二、实验内容 1、上网搜索能够正常安装的SQL Server2005的软件。或者在ftp上下载,有条件的同学,课后可在个人电脑上安装SQL Server2005,建议XP操作系统安装个人版,Server操作系统安装企业版。SQL Server2005的安装说明见《SQL Server 2005精简版的安装》或上网搜索相应电子教程。安装过程请参看实验指导或者相关视频。 2、观看视频“数据库概念.swf”,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3、参看实验指导或者视频“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wf”,通过实践初步了解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的使用。 4、观看视频“SQL Server联机丛书.swf”,了解如何通过系统本身来学习使用SQL Server。 请根据联机丛书查询如何“创建数据库”,查询内容包括创建数据库前的准备工作,创建数据库的命令,以及数据库文件的组成。请把你的结果写在下面。

华南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 )将访问许可权分配给一定的角色,用户通过饰演不同的角色获得角色所拥有的访问许可权. A、强制存取控制 B、自主存取控制 C、视图机制 D、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答案:D 2 SQL的默认策略是任何与( )约束相违背的更新均为系统拒绝. A、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B、实体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答案:C 3 用户标识与系统鉴别属于( )技术. A、访问控制 B、接入控制 C、完整性约束 D、恢复 答案:A 4 ( )是相互矛盾的,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它们进行折中权衡. A、时间效率,维护代价 B、时间效率,空间效率 C、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 D、空间效率,维护代价 答案:C 5 在关系演算中,元组变量的变化围是( ). A、某一命名的关系 B、数据库中的所有关系 C、某一个域 D、数据库中的所有域 答案:C 6 下列聚合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 的是() A、SUM (列名) B、MAX (列名) C、COUNT ( * ) D、AVG (列名) 答案:C 7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B、AGE IS NOT NULL C、AGE = NULL D、NOT (AGE IS NULL) 答案:C 8 SQL的全局约束是指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 A、非空值约束 B、域约束子句 C、断言 D、外键子句 答案:C 9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模式 B、模式与模式的映射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D、模式 答案:C 10 ( )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A、交 B、除 C、关系模型 D、广义笛卡儿积 答案:D 11 设关系R有M个元组,关系S有N个元组,则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有( )个元组. A、M B、N C、M*N D、M+N 答案:C 12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答案:A 13 判断对并发事务正确的调度是( ). A、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与并行化执行结果事务是否一致 B、事务间无冲突 C、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与串行化执行结果事务是否一致

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五种常用方法和有机分子结构的测定教案

专题学案62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五种常用方法和有机 分子结构的测定 一、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的五种常用方法 1.等效氢法 在确定同分异构体之前,要先找出对称面,判断“等效氢”,从而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有机物的一取代物数目的确定,实质上是看处于不同位置的氢原子数目。可用“等效氢法”判断。 判断“等效氢”的三条原则是: (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CH4中的4个氢原子等同。 (2)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是等效的;如C(CH3)4中的4个甲基上的12个氢原子等同。 (3)处于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CH3CH3中的6个氢原子等同;乙烯分子中的4个H等同;苯分子中的6个氢等同;CH3C(CH3)2C(CH3)2CH3上的18个氢原子等同。 【典例导悟1】下列有机物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等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 2.换位思考法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换位思考。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氢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看作H原子,而H原子看成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代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理,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则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典例导悟

2已知化学式为C12H12的物质 其结构简式为,该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由此推断该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A.4种B.9种C.12种D.6种 3.基团位移法 该方法比等效氢法更直观,该方法的特点是,对给定的有机物先将碳键展开,然后确定该有机物具有的基团并将该基团在碳链的不同位置进行移动,得到不同的有机物。需要注意的是,移动基团时要避免重复。此方法适合烯、炔、醇、醛、酮等的分析。 【典例导悟3】分子式为C5H10的链状烯烃,可能的结构有() A.3种B.4种C.5种D.6种4.基团连接法 将有机物看作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体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的连接物)也分别有四种。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实验1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查询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2019 年9 月26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9 年10 月30 日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熟悉oracle环境; 2.熟练掌握和使用PL-SQL建立数据库基本表。 3.使用PL/SQL developer操作数据库。 4.熟练掌握SQL 建立关系,及增删改数据 二、实验环境 Oracle 11g 三、实验内容 1.了解SQL PLUS的使用 2.使用PL/SQL developer的图形界面,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库orcl中的各个关 系 3.在建立的关系中输入有效数据 4.删除以上各关系 5.在PL/SQL developer用SQL代码建立orcl数据库中各关系 6.用SQL 代码完成数据增、删、改 四、实验步骤 1.以SYSTEM登录数据库 2.注册用户 3.重新以新用户登录数据库

4.立数据库表 打开tables文件夹。建立以下各关系: 图书分类(图书分类号,类名) 书目(ISBN, 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单价,图书分类号) 图书(图书编号,ISBN,是否借出,备注) 读者(借书证号,姓名,单位,性别,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编号) 借阅(借阅流水号,借书证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归还日期,罚款分类号,备注) 罚款分类(罚款分类号,罚款名称,罚金) 预约(预约流水号,借书证号,ISBN,预约时间) 5.使用SQL语句练习表的创建、删除、修改操作。 6.使用SQL语句练习表中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操作。 7.试根据下面的完整性约束要求,用SQL对上面已经建立好的数据库表进行 完整性约束定义。 读者关系中属性联系电话取值为11位数字 身份证编号取值为18位,并且满足身份证编号规则图书关系中属性是否借出取值为:‘是’或‘否’ 借阅关系中属性借书日期取值不为空

2019年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 A. 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D. 以上三种描述都不对 (2) 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C) A. 队列 B. 线性表 C. 二叉树 D. 栈 (3)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层的结点数最多是(B) 注:由公式2k-1得 A. 8 B. 16 C. 32 D. 15 (4) 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A.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 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 C. 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 不使用goto语句 (5) 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D) 注:P55-58 A. 对象 B. 继承 C. 类 D. 过程调用 (6) 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B)

A. 可行性分析 B. 需求分析 C. 详细设计 D. 程序编码 (7) 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D) A. 数据结构设计 B. 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 定义模块算法 D. 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软件工具 D. 数据库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10) 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 注:P108 A. 内模式 B. 外模式 C. 概念模式 D. 逻辑模式 (1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C) A.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 算法程序的长度 C.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12)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D)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

综合题 一、 1.使用Transact—SQL语言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创建两个表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籍贯,班级编号)和成绩表(学号,课程编号,成绩,是否重修)。其中,学生信息表中学号为主键,其他信息都不允许为空。通过学号与成绩表形成一个一对多的关系,成绩表中的成绩的默认值为0,但必须在0~100之间。注:将学号设置为主键,主键名为pk_xh; 为成绩添加默认值约束,约束名为df_xb,其值为“0”; 为成绩添加check约束,约束名为诚恳ck_xb, 在0~100之间。 CREATE DATABASE 教学管理 use 教学管理 go create table 学生信息( 学号 varchar(20) NOT NULL PRIMARY KEY, 姓名 varchar(20) NOT NULL , 性别 varchar(10) NOT NULL, 籍贯 varchar(20) NOT NULL, 班级编号 varchar(20) NOT NULL ) go create table 成绩表 ( 学号 varchar(20) NOT NULL FOREIGN KEY REFERENCES 学生信息(学号), 课程编号 varchar(20) NOT NULL, 成绩 numeric(5,2) DEFAULT (0) CHECK(成绩)=0 and 成绩<=100) , 是否重修 varchar(8) NOT NULL ) go 2.写出实现各查询功能的SELECT语句。 (1)统计班级编号为1002的学生人数。 (2)查询课程编号为“003”的课程成绩高于该门课程平均分的学生信息。(3)在“学生信息”表中找出姓“王”的学生信息。 (4)将“成绩”表中的课程编号为“001”的成绩增加10分。 (5)列出每个同学的学号、姓名及选修课程的平均成绩情况,没有选修的同学也列出。 3.创建一个名为stud_view2的视图,该视图可以用来查看每个学生的选修课程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8651177.html, “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常用分析方法”题型几例 作者:蒋赵军 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8期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94-03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通过对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教学后,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各地近年来所命试题,将有关有机物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试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介绍如下。 题型一: 1H核磁共振类 1H核磁共振法的原理: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 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 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从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上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 目。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下述两种图谱: [例1]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有两个如图2所示: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只有一个的是______。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C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3所示,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______个峰(信号)。 (3)请简要说明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AD; (2)BrCH2CH2Br; 2 (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CH2OH;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信号),则说明C2H6O的结构是CH3OCH3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实验4_SQL语言——SELECT查询操作[1]

实验4 SQL 语言——SELECT 查询操作 1 实实验验44 S S Q Q L L 语语言言————S S E E L L E E C C T T 查查询询操操作作 实验示例 实验示例中要使用包括如下三个表的“教学管理”数据库JXGL : (1)学生表Student ,由学号(Sno)、姓名(Sname)、性别(Ssex)、年龄(Sage)、所在系(Sdept)五个属性组成,记作: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其中主码为Sno 。 (2)课程表Course ,由课程号(Cno)、课程名(Cname)、先修课号(Cpno)、学分(Ccredit)四个属性组成,记作: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其中主码为Cno 。 (3)学生选课SC ,由学号(Sno)、课程号(Cno)、成绩(Grade)三个属性组成,记作:SC(Sno,Cno,Grade),其中主码为(SNO,CNO)。 1、在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或企业管理器(以具有相应操作权限的某用户登录)的SQL 操作窗口中执行如下命令创建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数据库系统其创建数据库的命令或方式有所不同。 CREATE DATABASE JXGL 2、刷新数据库目录后,选择新出现的JXGL 数据库,在SQL 操作窗口中,创建Student 、SC 、Course 三表及表记录插入命令如下: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CHAR(5) NOT NULL PRIMARY KEY(Sno), Sname VARCHAR(20), Sage SMALLINT CHECK(Sage>=15 AND Sage<=45), Ssex CHAR(2) DEFAULT '男' CHECK (Ssex='男' OR Ssex='女'), Sdept CHAR(2));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2) NOT NULL PRIMARY KEY(Cno), Cname VARCHAR(20), Cpno CHAR(2), Ccredit SMALLINT); Create Table SC ( Sno CHAR(5) NOT NULL CONSTRAINT S_F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tudent(Sno), Cno CHAR(2) NOT NULL, Grade SMALLINT CHECK ((Grade IS NULL) OR (Grade BETWEEN 0 AND 100)), PRIMARY KEY(Sno,Cno),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1.消除了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的1NF的关系模式,必定是()。 A.1NF B.2NF C.3NF D.BCNF 2 .下列关于数据库恢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事物故障恢复采用日志文件 B.系统故障恢复采用日志文件 C.介质故障恢复采用日志文件 D.以上故障恢复均不采用日志文件 3.下面()不是常用的数据模型? A.关系模型 B.线性模型 C.层次模型 D.网状模型 4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5 .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 A.安全性管理子系统 B.完整性管理子系统 C.并发控制子系统 D.恢复管理子系统 6.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提高了系统效率 B.方便了用户使用 C.数据的结构化 D.节省了存储空间 7.SQL语言是()的语言,容易学习。 A.过程化 B.非过程化 C.格式化 D.导航式 8.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 A.完整性控制 B.访问控制

C.安全性控制 D.并发控制 9.DBMS普遍采用()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A.索引 B.授权 C.封锁 D.日志 10.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这是()。 A.一级封锁协议 B.二级封锁协议 C.三级封锁协议 D.零级封锁协议 11.下面的选项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A.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与行的次序无关 D.与列的次序无关 12.关系模型中实现实体间N:M联系是通过增加一个()。 A.关系实现 B.属性实现 C.关系或一个属性实现 D.关系和一个属性实现 13.关系代数运算是以()为基础的运算。 A.关系运算 B.谓词演算 C.集合运算 D.代数运算 14.数据库设计可划分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设计内容,“为哪些关系,在哪些属性上、键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设计阶段。 A.概念设计 B.逻辑设计 C.物理设计 D.全局设计 15.SQL语言中的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 A.结束程序 B.返回系统 C.提交事务 D.存储数据 16.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 A.原子性 B.一致性 C.独立性 D.持久性 17.关系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属于()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含试题及其答案

数据库原理综合习题答案 1.1名词解释 (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6)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13)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15)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6)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7)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18)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9)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详细说明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Access、VFP、SQL SERVER) 1.Access部分:(4课时) 实验一Access创建数据库 实验二Access数据库高级操作 2.VFP部分:(12课时) 实验三VFP建立数据库与简单查询 实验四VFP数据库基本操作 实验五VFPSQL基本操作 实验六VFPSQL高级操作 实验七VFP结构化数据库应用编程 实验八VFP可视化面向对象应用编程 实验九VFP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 3.SQL SERVER数据库部分:(课后自学) 实验十SQL SERVER数据库基本操作 实验十一SQL SERVER数据库高级操作

实验一Access创建数据库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掌握Access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3.在Access中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SM,建立student数据表,掌握建数据库和数据表的一般过程。 4.对student数据表完成简单的查询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在硬盘的用户盘上建立一个用户目录(如D:\JYY),用于保存本门课程的所有实验文件。每次实验后,应将文件其备份到软盘,下次上机时再将其复制到硬盘上。所有操作在硬盘上完成。 2.启动ACCESS,先建立数据库SM,再在数据库中建立基本表STUDENT。 其中:“学号”数据类型为字符型, 长度12位;姓名数据类型为字符型, 长度10位;性别数据类型为字符型, 长度2位;出生日期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长度8位。 4.在ACCESS建立数据表窗口中建立STUDENT表结构,并将“学号”设置为主码。 5.保存STUDENT表结构,输入三条学生数据。 6.显示STUDENT表学生数据,利用SQL语句完成简单的查询操作。 7.对STUDENT表数据操作后,再建立课程表COURSE和学生选修表SCG,表结构如下:COURSE(课程号,课程名,学分);SCG(学号,课程号,成绩)。 8.创建数据表“成绩”,包含“学号、课程号、成绩”等字段(注意该表中的“学号”数据类型与“学生”表中的“学号”数据类型一致,“课程号”的要求同理),并填写10个左右的记录,每记录的学号和课程号应该是另外两表中实际存在的。 三、实验要求及检查 1.能利用ACCESS建立表结构并输入实验数据。 2.每个表中录入不少于3个记录。 3.学生表的有一个记录为本人的真实信息。 4.各表中的学号和课程号应该一致。 四、上交(不要求) 1.与该数据库相关的所有文件。 2.但不能包含非相关文件。 3.将要上交的所有文件压缩打包成一个压缩文件。 4.将压缩文件以邮件的附件形式上交。 5.在邮件主题中包含“实验一”及姓名、学号等内容,严格如“数据库实验一某某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库

1. ( B )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关系数据库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2. (1)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内模式有( A )。 A.1个B.2个C.3个D.任意多个 2. (2)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外模式有( D )。 A.1个B.2个C.3个D.任意多个 2.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中,模式有( A )。 A.1个B.2个C.3个D.任意多个 2. (4)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中,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个数的比例是( B )。 A.1:1:1 B.1:1:N C.1:M:N D.M:N:P 3. 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分别是( B )。 A.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B. 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 C. 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D.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4.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5. 在关系模式R中,Y函数依赖于X 的语义是:( B )。 A. 在R的某一关系中,若两个元组的X值相等,则Y值也相等。 B. 在R的每一关系中,若两个元组的X值相等,则Y值也相等。 C. 在R的某一关系中,Y值应与X值相等。 D. 在R的每一关系中,Y值应与X值相等。 6. 若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只有1个实体与之联系,则实体集A和实体集B之间的联系类型为( B )。 A.1:1 B.1:N C.M:N D.N:1 6. (2) 若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1个实体(n≥0)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只有1个实体与之联系,则实体集A和实体集B之间的联系类型为( A )。 A.1:1 B.1:N C.M:N D.N:1 7.下列不属于数据安全性控制方法的是( D )。 A.用户标识和鉴定B.用户存取权限控制C.数据加密D.网络流量控制 8.若关系R为M列P行,关系S为N列Q行,则( B )的结果为M+N列P×Q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数据(Data):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1)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2)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易扩展、冗余度较小; 3) 数据独立性较高。 数据库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 1) 数据定义功能; 2)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 数据操纵功能; 4)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 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 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系统构成。 5、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结构化:不仅数据内部结构化,整体也是结构化的;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 数据独立性高(物理逻辑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精选文档. .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7、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2)两类数据模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四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 淮阴师范学院

一、说 明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总 学 时 36 总 学 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验证和程序设计,巩固和加深课堂上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数据库理论研究和信息系统的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部分实验项目主要确定了实验的目标,内容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设计性实验主要给出功能要求,设计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不要千篇一律。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占用课后时间。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验证性实验的考核可通过机试完成,设计性实验要求交设计出的软件和实验报告。综合各个实验的成绩,构成该课程实验部分的成绩。(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 序号 实验名称 教学时数 备注 1 C#的简单编程 2 2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基础操作 4 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8651177.html,数据库基础控件的应用 2 4 SQL语言练习 6 5 桌面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8

6 基础报表功能设计 2 7 IIS应用程序基础练习 2 8 Web平台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8 二、实 验 内 容 实验一 :C#的简单编程 1、熟悉C#.NET编程环境和调试工具。 2、用Label和Timer设计能自动放大和缩小Label中文字的程序。 3、调用DateTime 结构设计与计算机时间同步的小时钟。 说明和要求: 这部分实验可根据学生的C#编程水平作调整。 实验二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基础操作 1、使用查询分析器创建数据库、表,插入数据。 2、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表,插入数据。 3、用SQL Server 2000工具和向导将数据库数据导出致文本文件、Excel格式文件和Access数据库中。 4、用SQL Server 2000工具和向导将文本文件、Excel格式文件和Access数据库中数据导入致SQL Server 2000中。 说明和要求: 重点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和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8651177.html,数据库基础控件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