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基础(生理学)笔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基础(生理学)笔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基础(生理学)笔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基础(生理学)笔记

医学基础1 第1,2,3,9,10章-笔记word版

电子笔记(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医学基础(一)任课教师孙启新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课程的教材:

《生理学》(第7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2

关于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使用《生理学》,相关形态学内容在课内概略性讲解,学生必需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充相关解剖学、组织学内容。

主要参考书:

1.《人体机能学》第一版樊小力主编,中医药出版社2001,12

2. Understanding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影印板) Fourth ed, Sylvia S. Mader. Mc Graw Hill Education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3.《人体形态学》第1版,任惠民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体的构成及基本组织

一.人体的构成

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肪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二.人体基本组织

组织(Tissue):由人体内形态相似、功能一致的细胞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

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a.被覆上皮(单层鳞状、立方、柱状,复层鳞状上皮

等)

b.腺上皮(各种分泌腺上皮)

功能:保护、物质交换、分泌等。

2.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a.固有结缔组织(疏松与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

b.血液

c.骨组织

功能:连接、保护、支撑、储存(脂肪、钙)、运输、联系、免疫等。

3. 肌组织(Muscular Tissue)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功能:骨骼肌实现躯体运动,心肌、平滑肌实现内脏运动。

4. 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功能:产生、传导和处

理神经信号、分泌。

第二节解剖学及其常用术语

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一、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

上(头侧):近头端为上;superior (cranial);

下(尾侧):近足部为下(近尾部为尾侧)。inferior (caudal).

前(腹侧):腹侧为前;anterior (ventral);后(背侧):背侧为后,posterior (dorsal).

内侧:近躯干中线为内,medial;外侧:远离躯干中线为外,Lateral.

里面:靠近内腔为里面,internal;外面:远离内腔为外面,external.

近端:(肢体)近躯干部为近端,proximal;远端:远离躯干部为远端,Distal.

浅(外):靠近体表为浅;离皮肤表面近者为浅,superficial;

深(内):离皮肤表面远而距人体内部近者为深,deep.

2011.3-7 1

医学基础(一)笔记第1、2、9、10章.

二、人体剖面

矢状面(垂直面):与身体长轴平行、与额状面垂直的前-后剖面;Sagittal planes;

横断面(水平面):与身体长轴垂直的水平剖面(或与器官长轴垂直的剖面),Horisontal planes;

额状面(冠状面):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失状面垂直的左-右剖面,Coronal planes.三、体表分区外形分十大局部

1. 头部颅、面两部;

2. 颈部颈、项两部;

3. 躯干部包括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四部;

4. 左右上肢部分上肢带和自由上肢两部分,自由上肢再分为上臂、前臂和手);

5. 左右下肢部分下肢带和自由下肢两部分;自由下肢再分为大腿/小腿/足三部分。

每一大局部又分为若干小局部。

四、体腔

颅腔、椎管、胸腔、腹腔、盆腔、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等。

五、人体系统

皮肤系统(Integumentary System );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 )

肌肉(运动)系统(Muscular System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

淋巴系统(Lymph/Immune System )排泄系统(Excretive System )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

第三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关于《人体形态功能学》

内容:包括《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方式:理论课64、实验课32;

二. 生理学的任务

1. 概念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能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现代)。

2. 特点1) 生理性活体、正常(区别于病生);

2) 功能性(不同于解剖)、动态;

3) 实验性其知识主要来自实验;借助其它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发展,也促进其他学科;

3. 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三.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 古代:

1) 中国《黄帝内径》;

2) 西方Hypocrites;Aristotle(前384-322);Galen;Da Vinci《解剖学图谱》;V esalius《人体构造》;

2. 现代:

1) William Harvey (1578-1657)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原理;

2) M.Malpighi (1628-1694)显微镜-蛙毛细管、动-静脉之间的沟通;

3. 三个水平相同功能的细胞构成组织;

多种组织构成器官—具有特定功能;不同器官构成系统;各系统共同构成整体。

1) 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的功能决定于构成该器官的各种C;细胞功能决定于构成C各个

分子,尤其是生物大分子,因而,在离体条件下/模拟生理环境进行的研究;

2011.3-7 2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器官和系统水平:从器官、系统水平了解其在机体作用和发生机制;

3) 整体水平:在完整/正常机体进行的研究,以分析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协调的规律。第四节机体的内环境

1. 体液占总体重60%:2/3(40%)内液,1/3(20%)外液;

2. 内环境即C外液,是C直接浸浴、生活的部位,包括血浆/组织间液/脑脊液/淋巴液;

3. 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该稳定是高等动物细胞维持正常生理

功能、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它受外环境/机体代谢影响而不断改变.

4. 成分离子:Na+/CI-/HCO3-/及营养素如氧/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代谢产物。

5. 功能维持细胞生理功能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6. 途径

1) 物质运输通过血浆运输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到达全身;

2) 体内交换血液的营养→组织液/淋巴液→与各组织器官交换;代谢产物→组织液→血液;

3) 沟通内外经胃肠道、肺、肾、皮肤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将吸收的营养物运往全身

→组织;把全身的代谢产物运至上述脏器,排出体外。

第五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含义当内外环境因素改变时,体内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发生相应改变,使机体适应

内外环境变化,恢复内环境的过程即调节;

2. 方式神经、体液、自身:

1) N 调节

含义通过N系统的活动而对机体多种功能的应答性调节过程;

特点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快捷、短暂、即时准确,是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如姿势反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反射弧反射活动结构基础:感受器→传入N→中枢N→传出N→效应器。

2) 体液调节

含义通过体内某些细胞生成、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作用于细胞上的受体,对这些细胞产生的调节;

特点相对缓慢、持久、弥散方式;调节代谢、生长、发育、生殖;

物质激素、旁分泌、N激素、CO2、H+等;

3) 自身调节

含义是组织C产生的、不依赖外来N-体液调节而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

如小动脉管壁平滑肌对牵张St.的反射性收缩;心肌初长-收缩力;

特点幅度小、不灵敏,有一定意义。

第六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体内的控制系统(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单向/少见;(二) 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时,通过其分支(-) 以控制其指令不致活动太过;如脑-肌控制、食-胰岛素;

(三) 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1. 含义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或改变其活动状态,受控部分则发出信号返回控

制部分,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使之依返回信号改变活动,对受控部分进行精确调节;2. 类别负反馈、正反馈:

2011.3-7 3

医学基础(一)笔记第1、2、9、10章.

1) 负反馈反馈信号↓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系统;如应激→Bp↑→减压反射;

代谢↑→O2↓,CO2↑→呼吸↑→↓;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反馈;

2) 正反馈反馈信号增强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系统;如:生理性凝血过程、钠通道开放;病

理性大失血→心衰;正反馈常常导致稳态破坏;

二、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

1. 新陈代谢

1) 含义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同时进行体内物质能量转变;

2) 方式

(1) 组成代谢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综合成自身物质或暂时储存起来;

(2)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将组成自身的物质分解,并将分解后的终产物排出体外;

(3) 能量交换同化作用吸收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同化作用,其余供机体活动/产热;

3) 类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生化);

4) 特点持续性——伴随生命的始终;特异性—各种组织代谢不同;

2. 兴奋性(应激性、感应性)

1) 含义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迅速变化时,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引起活组织或细胞产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之称;

兴奋—活组织接受St.时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由活动弱转为活动强之称;

抑制—由显著活动状态→相对静止,或由活动强→活动弱之称;

2) 度量用St.阈强度大小表示兴奋性高低,即兴奋性高低与St.阈值成反比;

3) 阈值强度阈值—一定时间内引起感受器兴奋的最小St.量;高于/低于阈强度即阈上/阈下St.;

3. 适应性

1) 含义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或组织的机能与结构也在一定限度内随之发生相应改

变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能力;

2) 意义与所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4. 生长与生殖生长—合成>分解;生殖—生长达一定程度形成新个体(12章)。

三、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略);

2. 以生化学为解释功能的依据(略);

3. 以分子生物学为先导(略)

4. 其它学科/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统计学(略)。

5. 生理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为医学、生物工程、其他生命科学的基础;

为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为体育和运动的指导;部分与动物相关的内容与畜牧、兽医、渔业密切;还与多种学科共同形成边缘学科,如心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

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急性实验(分析)法,又分:1)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略);2) 在体实验法(活体解剖实验法)(略);

2. 慢性实验法.综合法(略);

3. 最常规的研究方法—电生理法(略);

4. 最先进的研究方法(略)。

五、生理学的要点:

1. 功能表现任何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都具有其特殊功能和功能表现。如肺呼吸/心泵/肾泌尿/肌运动;

2. 发生机制每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发生都具有其内在机制/原理,根据其发生机制可知机体生

命活动的正常与否。如心跳伴随生命始终—自律—自动去极化—K+通道开放,K+外流;

3. 调节因素每一组织/器官/系统在生命活动中均受N/体液/自身调节,故结合其功能机制即掌握之.

2011.3-7 4

孙启新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3-7 5

第二章 细胞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运转功能

一. 内容: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 概述 细胞膜(质膜)

1. 概念 是包裹在细胞表面的、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2. 功能 保护 与环境分隔→胞内、外成分稳定——包裹胞浆、细胞器→成分不丢失;化学

成分稳定→维持代谢;

运输 从外界得到营养/排除代谢废物; 代谢 细胞自身合成与分解亦发生于膜;

通道 离子通道存在于膜表面; 受体 激素递质都经膜表面受体起作用; 免疫 大量抗原或抗体存在于膜表面,参与免疫反应、息转换(第2节)。

(二).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1. 三层结构 内外二层致密带(磷酸+羟基+碱基),

2.5nm ; 中间一层透明带(二羟基+二脂肪酸), 2.5nm ;

2. 基本成分

脂 质 占膜总量50%,分子数约为蛋白质的100倍;基本骨架;溶点低、流动、易变; 蛋白质 占总量25%;总重量为1-4倍脂质;镶嵌于脂质层:蛋白/受体/抗体;为细胞功能的执行者; 糖 类 链状、常与蛋白质、糖结合;水、无机盐。

细胞的多向发育→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

医学基础(一)笔记 第1、2、9、10章 .

2011.3-7

6

3. 构成方式 流体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

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1) 脂质:

(1) 脂质分子特性:熔点低,体温条件下呈液态;

流动性→双层脂质侧向流动→膜变形→镶嵌蛋白在双层脂质分子中移

动;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胆固醇熔点高,与流动性成反比;脂肪酸烃链长度、饱和度亦成反比;

膜镶嵌蛋白的含量与流动性成反比; *流动性的意义:

膜稳定而不易破、易修复;蛋白质易变构、激活;

(2) 不均衡 分 布:以脂糖、酯蛋白和游离形式存在。

膜外测 以磷脂酰胆碱、鞘脂为主;

膜内侧 以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多见;

磷脂酰肌醇分布于胞浆侧,与信号转导有关;

胆固醇较均衡地分布于两层中;

(3) 基 本 功 能:形成细胞基架:磷酸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基团朝向膜内外表面;

2脂肪酸烃链疏水非极性基团在膜内部两两相对排列,呈流体、稳定;

2) 细胞膜蛋白

(1) 分类 表面蛋白质 以其肽链中带电氨基酸残基或基团,与膜两侧脂质极性基团相吸引,

附于膜表面;

整合蛋白质 其肽链一次或多次穿过整个脂双分子层;

肽链中含疏水基团(α-螺旋)—穿膜结构;

多个α-螺旋反复穿膜,相邻α-螺旋与直肽链连接成3维球形结构;

(2) 功能 决定生物膜、整个细胞的功能(如通道/受体/能量转换/物质交换/信号转导/酶/免疫抗原决定)。

3) 细胞膜糖类

(1) 分类 寡 糖 由10个以下的单糖组成的短糖链;多糖链 由多个糖链组成的大分子糖.

(2) 结合 以共价键形式与膜脂质、膜蛋白结合成糖脂、糖蛋白;

(3) 功能 转运 物质转运以与糖蛋白结合方式转入胞内或转出胞外;

免疫 一些糖蛋白的糖链中单糖排列顺序的特异性提供免疫信息(抗原决定簇); 受体 一些细胞膜糖蛋白可作为激素、受体的―识别部位‖,参与受体结合过程。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三).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运转功能

1. 转运物质

1) 类别供能物质三大营养物质;合成原料C新物质合成所需营养素;

代谢物质O2/CO2/中间代谢产物/尾产物;电解质Na+、K+、Ca2+、CI-等;

2) 属性脂溶物质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

非脂溶物与膜蛋白结合/变形而转运;团块物质胞饮/胞吐作用完成;

3) 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转/继发主动运转/出胞与入胞;

4) 意义保持机体代谢平衡。

2. 跨膜物质转运方式

1) 单纯扩散

(1) 定义在生物体系中,高浓度区(侧)的溶质分子向低浓度区(侧)跨膜纯移动;

(2) 成分脂溶性小分子物、种类少;如O2、N2、CO2、H2O、乙醇、尿素;

(3) 因素膜两侧物质浓度差与扩散通量呈正比;

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亦成正比(膜通透性——膜对某物质通过的阻力或物质通

过膜的难易程度,如电场力);

(4) 能量源于分子自身热运动;

2) 易化扩散

(1) 定义一些不溶于酯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协助下,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

侧的跨膜移动;顺浓度梯度、电位梯度;

(2) 成分非脂溶性、分子量较大的水溶性物质;

大量的物质依赖这一转运方式出入细胞、悖于单纯扩散的基本原则而运转;如葡

萄糖、氨基酸、核酸等;

(3) 能量亦源于高浓度溶液分子的势能;

(4) 方式载体结合、通道介导:

a. 载体结合

含义糖类不溶于酯质但可通过与某蛋白等分子(载体)结合而入胞;

特点特异性高:载体与其运载物之间有结构上的特异性选择,相同浓度时,右旋Glu.的跨膜通量>左旋葡萄糖;

有饱和性:1种载体只能运载一定量某物质——载体数及结合位点固定;

竞争抑制:某一载体可运载A、B两种相似物质,环境中加入A则减弱对B 的运转(外加药物对抗内源配体);

速度缓慢:与通道转运相比;

b.通道中介

含义多种电介质如Na+/K+/Ca2+/CI-离子均可依赖该机制、经离子通道/顺浓梯度/电位梯度出入胞膜;特点特异选择:一种通道蛋白只能允许一、二种物质通过;门控性;

环境影响:环境改变(膜电位/化学信号/机械St,均使通道蛋白不断构形改变→通道“启”/“闭”!

速度迅速:远快于载体运转;

时相变化:受精密调控而迅速失活;

种类依通道对离子的选择性分别命名为K+/Na+/Ca2+/CI-通道等;依其理化特性分为:化学门控:膜内外出现某一化学信号时才开放的通道,如递质;

电压门控:由所在胞膜两侧电压差改变决定开闭的通道,如心肌C间润盘;

机械门控:由膜内外机械牵拉而开放的通道;如内淋巴-毛C;

原理当膜受到特殊理化因素影响→通道蛋白构形改变—形成沟通膜内外的水相孔道开放→离子顺浓度差穿越胞膜;穿膜方向和通量取决于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受电场力;

2011.3-7 7

医学基础(一)笔记第1、2、9、10章.

3) 原发性主动转运

(1) 定义C膜通过自身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转运过程;

(2) 成分Na+、K+、Ca2+、CI-、H+、I-离子、Glu和氨基酸等;

(3) 钠泵膜脂质双分子层镶嵌的1种蛋白——Na+-K+依赖式A TP酶蛋白质;

特性具ATP酶活性→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并利用该能量进行Na+、K+的主动运转;结构是由α-、β-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

影响温度、低O2、代谢抑制剂→膜内外离子浓度差↓,C功能↓;

(4)意义* 钠泵耗能占细胞总耗能1/3→维持一些物质在胞内、外液的不均衡分布→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

* 维持胞内高K+→供核糖体合成蛋白等;* 维持膜内外离子分布→形成生物电的产生基础;

* 维持胞质渗透压/细胞容积/形态;* 钠泵经Na+-H+交换排H+→维持胞内pH;

* 钠泵形成胞内外Na+浓度梯度→形成Na+-Ca2+交换的动力;

* 钠泵分解一个ATP,排出3Na+、转入2K+→维持静息电位;

* 维持继发性主动转运:Glu、氨基酸等;

(5) 其它泵

钙泵Ca2+-Mg2+依赖式A TP酶;见于心肌、骨骼肌C、肌浆网、内质网膜上;

激活时将Ca2+ 集聚于肌浆网内→胞浆内Ca2+迅速↓→舒张;

H+-K+泵H+-K+依赖式ATP酶分布于胃粘膜壁C膜,与胃酸合成、释放有关;

碘泵主要在甲状腺内进行I代谢。

4) 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

(1) 含义间接依赖其他泵分解A TP产能、逆浓度差、电势差的物质运转;

(2) 成分Glu.、氨基酸(肠、肾)、单胺、再摄取肽类递质、甲状腺泡C聚碘;

(3) 特点不直接分解A TP、可将被吸收物质全部转运;

伴随Na+的同时被动转运、Glu、氨基酸逆浓度差、与Na+同向入膜;

(4) 能源是由膜外高浓度Na+形成的势能;

由Na+泵活动→胞内Na+浓度低于管腔、肠腔(胞外) →Na+从小管、肠腔进入胞

内(顺浓度差—易化扩散);

势能用于携带Glu.、氨基酸;高势能源于Na+泵活动分解A TP;

(5) 方向同向运转—所转运物质与Na+扩散方向相同的联合运转;

逆向运转—所转运物质与Na+扩散方向相反的联合运转—交换;

如Na+-Ca2+、Na+-H+交换;逆向转运体—交换体;

转运蛋白(转运体)—参与联合运转的膜蛋白质;

亦见于递质的再摄取和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摄碘。

5)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运转

(1) 出胞—胞吐

概念细胞将合成和代谢的大分子物质、团块或囊泡排出胞外的过程;

成分激素内分泌腺C把合成的激素分泌到胞外液的特殊化学物质;

酶原外分泌腺C将所合成的酶原和/或粘液分泌到腺管腔内的过程;

粘液见于外分泌腺和消化道;

递质N末梢把合成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量子释放);

类别连续性排出——小肠粘膜杯C持续分泌黏液;受调节排出—递质释放由电信号、Ca2+ 触发;

(2) 入胞—胞饮

概念细胞外大分子/物质团块借助于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吞噬/吞饮;成分大分子营养物;血浆脂蛋白颗粒;

2011.3-7 8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病源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血细胞破裂碎片、异物;

类别吞饮:液相入胞—外液/溶质连续不断入胞;受体介导—与膜受体特异结合选择性进入胞内;

(3) 受体介导式入胞

概念被转运物与膜表面特殊受体蛋白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入胞转运;

成分血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

运铁蛋白—结合铁离子;特殊运输蛋白—结合VitB12;

多种生长调节因子/胰岛素/多肽类激素/抗体;细菌毒素/病毒(流感/脊灰炎);

机制同上。

第二节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

一. 主要内容

(一) 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

1. 概念不同形式的外界信号作用于膜表面,引起膜结构中特殊蛋白作用,将外界环境变化

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C 膜内,再引起靶C相应的功能改变;

2. 信号通过内环境传送的外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和内环境的变化(St.);

3. 种类化学分子(代谢产生):激素毒素、递质调质、细胞因子、代谢产物;

机械St.(触/压/振/毛C);电/电磁波等St.;声/光;

4. 反应共性

* 不同形式的外界信号均只作用于膜表面,通过膜表面蛋白质变构,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入胞内→效应(不直接入胞或直接影响胞内过程);

* 参与多种信号转导的几类膜蛋白结构同源、转导途径和方式类似。

5. 意义适应环境改变。

(二) 几种主要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1. 由通道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既是受体又是通道的一类蛋白:

1) 化学门控通道:通道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促离子通道

通道如N2-型ACh受体、A型GABA、Gly受体;

分布肌C终板膜、嗅、味觉N元、突触后膜;

组成由4类亚单位组成的5聚体蛋白;各亚单位之间以氢键等非共价键相吸引,形成断面呈梅花状α2δγβ跨膜通道;

受体2个α-亚单位是与2ACh相结合的部位——整个蛋白质的一部分;

通道每一个亚单位各有4个α-螺旋,均以第2个疏水性跨膜α-螺旋围成水相孔道内壁;

当膜内外出现某化学信号时才能开放;

功能*通道开放不仅涉及离子跨膜运转、且实现化学信号的跨膜转导;

*当内环境出现ACh等配体→与通道受体结合→整个蛋白质构形改变→通道开放→膜内外离子易化扩散→终板电位/PSPs/感受器电位→完成化学信号在肌C膜上的跨膜转导;从化学→电;

种类Na+、K+、Ca2+、CI-离子均可依赖该机制、借助离子通道、顺浓度差出入胞膜即参与膜的物质运转—易化扩散→电活动;如:Na+通道、K+通道、Ca2+通道、CI-通道;特点集受体-通道于一体,有受体和通道功能,但与专一受体通道又有区别;

特异选择一种通道蛋白只能允许1~2种物质通过,其离子种类选择决定于通道水相孔道的大小和孔道壁带电情况;

环境影响环境改变使通蛋白道不断地构形改变→通道―开‖、―关‖;

速度极快以致形成胞膜内外的快速信息传递——以毫秒计;

时相变化受精密调控而迅速失活;

2011.3-7 9

医学基础(一)笔记 第1、2、9、10章 .

2011.3-7 10

配体 能与受体结构或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化学信号物质;如氨基酸(Glu ,Ars ,Gly ,GABA)

类递质也经类似化学门控通道完成信号转导功能;

电位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开放引起PSPs : 快突触后电位:nAChR 和非NMDA 受体通道启

动快的EPSP ,总时程10~20 ms ; 慢突触后电位:mAChR 引起K +通道慢失活→慢EPSP ;而GABAB 激活产生慢IPSP ;时程数s 至数m.

2) 电压门控通道

定义 由通道所在胞膜两侧电压差改变决定其开、闭的通道;

分布 主要分布于轴突和肌肉细胞表面膜中(突触后膜和终板膜除外);

结构 与化学门控通道分子结构类似:受体+通道两部分组成:

通道 仅1个α-亚单位或再增加1-2个小亚单位(β1、β2),但其主要功能只靠α-亚单位完成;

该α-亚单位肽链包含4个结构阈,各结构阈相当于ACh 门控通道中一个亚单位,这4个结构阈及其所含疏水性α-螺旋在膜中包绕成通道样结构;

受体 各结构域第4个α-螺旋感受跨膜电位改变、诱发蛋白变构、通道开放;

功能 所在胞膜的跨膜电位改变→通道分子的受体感受该跨膜电位改变→变构→诱发整个

通道分子变构和功能改变(通道开/闭)→改变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膜自身出现单一的/反复的、可传导的AP 或具有自律性;完成了跨膜电信号在N 、肌C 膜的跨膜转导;从电→电;

3) 机械门控通道

分布 听毛细胞、鞭毛虫和大肠杆菌、螯虾的牵张感受器、蛙肌梭中的初级感受末梢、大鼠

的心室肌细胞和某些胶质细胞;

结构 结构同上,含有感受机械St.的亚单位—被牵拉、振动后变形;

功能 所在膜受到机械St.(切应力—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曲线路径切线方向的力)时,听毛受力变形→整

个通道分子变形→听毛根部膜、整个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完成机械St.信号跨膜转导:机械→电;

4) 细胞间通道

定义 存在于细胞之间、沟通相邻细胞浆内物质交换的通道;

结构 由存在于相邻细胞间贴近部位的、整齐排列的多个蛋白质颗粒组成;各蛋白质由6个亚单位构成

6聚体蛋白质—中间包绕1个水相孔道,贯穿所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在两侧细胞膜靠近、形成细胞间缝隙连接时,两侧膜上的各颗粒(通道样结构)都两两对接→沟通两细胞浆的通道;

选择 允许<1nm 的分子通过:电解质离子、氨基酸、Glu.、核苷酸;

分布 肝C 、心肌、胃肠平滑肌C 、晶体C 、N 元;

特点 对接与否、开放或关闭受膜的功能状态、胞内一些物质如Ca2+、H+浓度的影响; 功能 使功能相同、联系密切的C 间物质沟通迅速→同步活动。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蛋白激酶活性→效应);

1) 定义由激素/递质与受体结合,受体变构激活G蛋白,经第二信→胞内级连反应的跨膜信号转导;

2) 第二信使

含义相对于激素等外来化学信号为第一信使,由外来信号作用于膜表面后(由膜)产生的、能激发胞内级连反应、沟通膜-膜内的信号物质;

种类cAMP、cGMP、Ca2+、IP3、DG;

作用将膜外信息再传入胞内,激发级连反应;

产生与膜上三类蛋白质有关:受体蛋白、G蛋白、膜效应器酶:

(1)G-蛋白能与到达膜表面的外来化学信号特异结合的独立蛋白质;

耦联受体长的细胞外N-端——与配体结合部位、并形成非通道球形蛋白;

短的膜内C-端,是与G-蛋白结合并使之激活的部位;

(2)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由3个亚单位(α,β,γ)组成的异源三聚体;

α-亚单位起催化作用,激活或抑制膜效应器酶;

当G-蛋白未被激活,结合一分子GDP;

当G-蛋白与激活了的受体蛋白相遇→α-亚单位与GDP脱离而结合一分子GTP并与βγ-

亚单位分离、与活化受体解离→形成α亚单位-GTP和β-γ亚单位(激活型G蛋白);

两部分均可激活膜效应器酶把信号向细胞内转导;

α-亚单位同时有GTP酶活性,分解之为GDP,并结合GDP和β-γ亚单位:失活;

(3)G-蛋白是指催化生成或分解第二信使的酶;

效应器G-蛋白调控的效应器酶主要有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酶C(PLC)/磷脂酶A2(PLA2)、鸟苷酸环化酶(GC)和cGMP、磷酸二酯酶(PDE),都能被激活或抑制→胞浆内第二信使的生成

↑或↓:腺苷酸环化酶分解A TP→cAMP;磷脂酶C分解磷脂酰肌醇→IP3、DG;

3) 信号转导机制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结合的活性物质;如生物胺类激素(NE,E,5-HT,组胺)、肽类(缓激肽、黄体生成素、甲状旁腺素等)、气味分子、光量子等;

机制1) 递质、激素等配体与膜受体结合;

2) 配体-受体结合变构→膜中G-蛋白激活;

3) 激活G-蛋白的效应器酶→改变第二信使生成量;

4) 第二信使量改变→蛋白激酶活性随之改变;

5) 蛋白激酶活性改变→调节细胞内的各种反应。

途径:

(1) 受体-G蛋白-AC途径

活化受体耦联Gs→激活AC(催化部在胞质侧)→胞内ATP生成cAMP→cAMP↑;

活化受体耦联Gi→抑制AC活性→cAMP↓;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

PKA使肝C磷酸化酶激酶活化→糖元分解、使心肌钙通道磷酸化→收缩↑;

PKA使胃粘膜壁C分泌胃酸↑、抑制海马锥C上的K+通道→去极化↑;

(2) 受体-G蛋白-PLC途径

活化受体耦联Gi或Gq激活PLC→分解膜内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IP3和DG:IP3结合内质网受体→Ca2+释放→Ca2+↑;DG激活膜蛋白激酶C→底物蛋白磷酸化;

4) 特点

高效经几级酶催化,少数几个膜外化学分子与受体结合,就会在胞浆内生成数目众多的第二信使分子;

缓慢因其机制远比第一类信号转导更复杂,效应产生于胞内,因而缓慢;

2011.3-7 11

医学基础(一)笔记 第1、2、9、10章 .

2011.3-7 12

灵敏 受精密的调节机制的调控;

范围 作用广泛,第二信使可在胞内扩散,因而作用广泛;

3. 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

1) 含义 由存在于膜中的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2) .配体 肽类激素; 细胞因子;

N 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血细胞生长集落刺激因子;

3. 类别 酪氨酸激酶受体(略);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略)。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神经和肌肉C 的生物电现象

(一) 概述

1. 意义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是人体和各器官的电活动的基础;

各感受器C 电反应是其对所在环境变化进行跨膜信号转导的结果;

2. 形成 *质膜内外带电离子的不均衡分布; *一定形式的跨膜移动;

3. 功能

1) 传递信号:在外周和中枢N f ,电信号是信息远距离传送的载体(经信息转换);

2) 引起效应:在N 元胞体和效应器C(肌C 、腺C)和突触后膜上,跨膜电变化是其接受突触

触前化学信号作用的结果,也是引起自身功能改变的前提和触发因素;

4. 内容 N f 和一般肌C 电变化及其产生原理、感受器C 和N 元突触后膜电变化;

5. 特性 速度、波形(波幅、波宽)、方向;

6. 形式

1)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未受St.)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 动作电位:当N 或肌C 受 St. 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

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7. 发生 先由胞膜对外环境变化进行跨膜信号转导,随后发生电信号在N f 上的传导和C 间信息传递;

8. 兴奋性(应激性、感应性)

含义 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在周围环境迅速变化时所具有的发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引起活组织或细胞产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之称; 兴奋、抑制;

更新 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产生了动作电位;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 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AP;

1.静息电位

1) 定义细胞在安静(未受St.)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 极性膜内较膜外为负:以膜外为0,则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稳定直流电;

膜表面任意两点间均为等电点,无电位差;

3) 幅度膜外为0,则膜内电位在-10~-100mV(哺乳类-70~-90mV),只要细胞不受St.并保持

正常代谢,静息电位即稳定在某一相对恒定水平;

4) 意义细胞产生AP的前提和基础;

5) 变化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之称;原指不同极性的电荷分别在膜两侧的积聚;

超极化某种因素影响下,使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即除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发展;

复极化细胞去极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负值恢复之称。

2. AP—峰电位

1) 定义当N或肌肉细胞受St.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

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2) 极性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以至于消失、进而变成正电位;

3) 幅度由原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由-70~-90mV变为+20~40mV,构成动作

电位的上升相;整个膜内外电位变化幅度90–130mV;

4) 变化曲线

(1) 上升支即去极相,由膜通道打开、两侧离子如(Na+、K+、Ca2+)的跨膜移动及其所携电

荷形成;包括0位线以下和0线以上(超射值)两部分;

兴奋性为绝对不应期;

(2) 超射值AP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部分;

电位数值为+20~+40mV,即去极相中减去从静息电位去极化到0电位部分—超

出静息电位部分:包括从0位线起、到达电位最高点的上升支和从最高点回到0

位线的下降支两部分;

前半部——绝对不应期,后半部——相对不应期的一部分;

(3) 下降支(复极相) 膜内电位从超射值最高点—峰电位,向着静息电位水平恢复而形成的

向下回落部分,由正值的减少发展到膜内出现St.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包括0

电位以上和0电位以下两部分,兴奋性:

包括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和低常期—正后电位(超

极化后电位);

5) 实质细胞膜受St.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

的倒转和复原过程,即先出现快速去极化而后复极化;

6) 意义标志细胞的兴奋发生、传递细胞间信息;是细胞表现功能的前提和触发因素;

7) 条件外加刺激必须到达一定阈值(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组织细胞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8) 外形描记图形呈一次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该构成AP主要部分的脉冲样变化即

峰电位;

9) 时程N f的AP一般只需0.5~2.0ms;心肌细胞的AP可持续数百ms;

2011.3-7 13

医学基础(一)笔记 第1、2、9、10章 .

2011.3-7

14

10)特 性

(1) 恒 定 只要St.达到阈值即细胞产生AP ,再增加St.强度并不能使AP 的幅度有所增大;

即St.<阈值时峰电位不出现、St.达到阈值后,峰电位的波幅和波形不随St.的强弱而改变;

* 同一细胞AP 大小、波形不随St.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即―全或无‖现象;

(2) 传 播 AP 不只出现于受St.部位,一经被St.部位产生即沿胞膜向周围传播;传播范围/距离不因原

初St.强弱而有所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形式的AP ;

4. 组织兴奋与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1) 绝 对 除极开始-复极达-55mV ,组织接受St.而兴奋后的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无论再受

不应期 到多么强大的St.,都不能发生兴奋,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到零,即绝对不应期;

(2) 相 对 从复极-60— -80mV);绝对不应期后,细胞对St.有可能发生兴奋,但必须施加

不应期 阈上St.才能引起组织兴奋,即相对不应期,此期内组织兴奋性正逐渐恢复,低于正常水平;

(3) 超常期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从复极达 -80— -90mV);

在相对不应期后,组织兴奋性略高于正常水平,即阈下St.即可引起组织产生新的兴奋;

(4) 低常期 正后电位组织兴奋性变化的最后时期,此期内组织的兴奋性又低于正常,即阈

上St.才能引起组织兴奋;此后组织兴奋性才能恢复。

(三) 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1. 实质 膜结构中由Na +泵蛋白质在消耗ATP 的条件下形成膜内高K +和膜外高 Na +状态,

是产生各种C 生物电现象的基础;

孙启新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而这两种离子通过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和Na+通道的异化扩散,是形成N 和骨骼肌细胞静息电位和AP的直接原因;

2. 机制

1) 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基本相等

* 所有生物细胞正常时胞内K+浓度高于胞外,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

* 静息电位主要由膜内高K+和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形成;

* 若静息时膜只对K+有通透性,则此时只有K+外流,极少Na+内移;K+外移、带负电大分子不外移→内负外正;

* 最先流出K+所产生外正内负的电场力→阻碍K+继续外流,随着K+外流↑→该阻止K+外流的力量↑—膜内外电位差↑;

* 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平衡→膜内外不再有K+的净移动,此时的膜电位即K+平衡电位;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 膜内外K+浓度差决定K+平衡电位:胞外K+浓度↑→K+平衡电位负值↓→静息电位↓(去极化);* 膜对K+、Na+的通透性影响静息电位大小:

膜对K+通透性↑→静息电位↑→趋向EK;膜对Na+通透性↑→静息电位↓→趋向ENa;* Na+-K+泵活动水平对静息电位的影响:Na+-K+泵活动正常→维持膜内外Na+、K+离子浓度→静息电位↑(正常);Na+-K+泵活动↓→静息电位↓;

2) AP和Na+平衡电位

* 静息状态时,Na+有顺浓度差向胞内扩散趋势;

静息时膜内存在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该电场力吸引Na+向膜内移动;

* 静息时膜Na+通道多呈关闭状态→膜对Na+不通透,故Na+不可能大量内流;

* 当受到阈上St.时,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放,膜对Na+通透性突然↑→超过对K+的通透性→Na+突然、大量内流→膜内正电荷↑、负电位↓到0;

* 因膜外高Na+所形成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移,进而出现正电位,直至该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Na+内流——此时膜的电位即Na+平衡电位;AP上升支;

3)复极化——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泵活动

* 在人工去极化开始后数ms,Na+通道开放;

此后去极化仍继续,但Na+通道进入失活状态→膜对Na+通透性↓至0—锋电位迅速↓;失活特点* 比其它离子通道失活快;

* 不因尚存在的去极化而继续开放、也不因新的去极化而再行开放;

* 只有去极化解除,失活才能解除,才能随着新的去极化而再开放;

失活意义形成绝对不应期—兴奋期间不会接受新的St.而连续兴奋;

* 同时,电压门控式K+通道开放:

* 电压门控式K+通道开放:

激活与Na+通道同时被跨膜电位去极化所激活;

开放当大量Na+通道失活时开放;

失活该通道不失活或失活很缓慢;

作用K+在浓度差和电势差的推动下又向膜外扩散→膜内正值又向负值发展,直至静息电位恢复;*Na+泵活动

激活每次产生AP后,总有部分Na+在去极化时进入膜内、K+逸出膜外→激活Na+泵,将兴奋时进入的Na+泵出膜外/将逸出的K+泵入膜内—恢复原有的离子分布状态;

生电当大量Na+蓄积膜内→Na+泵活动过度↑时,Na+:K+的1:1定比关系破坏→3:2→膜内负电荷相对↑→膜电位超极化—正后电位。

2011.3-7 15

医学基础(一)笔记 第1、2、9、10章 .

2011.3-7 16

二、AP 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

(一) 阈电位和峰电位的引起

1. 负极St. 引起超极化,即膜内负值增大,无论St.强度多大也不能再引起AP ;

2. 正极St. 引起膜去极化;图2-9B, P32

3. 再生性 当该去极化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胞膜上一定数量Na +通道开放→Na +

循 环 内流→膜进一步去极化→更多Na +通道开放→更多Na +内流,如此反复即再生性

循环;该循环使膜迅速、自动去极化→爆发AP ;

4. 峰电位 再生性循环的结果是出现一个不依赖于原St.而使膜内Na + 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形 成 膜外Na +迅速内流过程,直至达到Na +平衡电位,使该过程终止:峰电位上升支;

5. 阈电位 能诱发AP 的膜去极化临界值之称,是AP 产生的条件;

6. 阈刺激 即能使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而爆发AP 的最小St.;

* 阈下St.只能引起低于阈电位值的去极化,而不产生AP ;该去极化也会引起一些Na +开放、并造成新的去极化,但去极化程度小,可被K +外流抵消,不能引起AP ;

* 阈上St.引起AP 波形不随St.强度而改变。

(二) 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1. 局 部 兴 奋 阈下St.不引起扩布性、传导性兴奋,但可使受St.膜局部少量Na +通道开

放,膜对Na +的通透性轻度↑→少量Na +内流;该反应只局限于受St.局

部,故称之;局部兴奋很快被外流的K +所抵消,故维持时间短;

2. 局部兴奋的特点

1) 非“全”或“无” 其幅度和波形可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减而改变——分级性;

2) 电紧张性扩布 局部兴奋只能使邻近膜的静息电位稍有↓→产生类似的去 化,该电变

化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以致消失;不能远距离传播;

3) 局部兴奋总和 两个或多个阈下St.所引起两个或多个局部兴奋可以叠加:

时间性总和 胞膜某部分连续受到数个阈下St.、前一St.引起的兴奋尚未消失,与后一

St.引起的局部兴奋叠加之称;

空间性总和 胞膜上相邻两个或多个部位同时给予阈下St.,此时相邻部位的局部兴奋

也可叠加,即空间性总和;时间/空间总和均可使静息电位降至阈电位水平/引起AP ;

意 义 发生于胞体和树突,对信息的加工有重要意义。

孙启新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3-7 17

(三)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1. 局部电流 St.使膜开始去极化→在St.点出现膜两侧电位暂时性倒转→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相邻N 段仍处于静息时的极化状态;

于是,在已兴奋段和相邻未兴奋段之间形成电位差并引起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2. 传导方向 膜外正电荷由未兴奋段→已兴奋段;膜内负电荷由已兴奋段→未兴奋段;未兴奋段膜内电位升高而膜外降低→去极化;

3. 传导实质 是已兴奋段膜经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段膜,使之出现AP ;

这种St.-AP 之间的连续向前推进即表现为兴奋(AP)在整个细胞的传的传播;

4. 安全传导 锋电位产生期间电位变化的幅度相当大,电流强度远远大于引起临近膜去极化

兴奋的阈强度——不会缺失→保证传导的安全性;

5. 跳跃传导 有髓纤维

1) 髓鞘构成 是由雪旺氏细胞包绕在轴突上形成(脂质),不导电,不许带电离子通过;

2) 郎飞氏节 是雪旺氏细胞之间的裂隙,该裂隙是轴突裸露部分,轴突膜与细胞外液接触,

是跨膜离子移动的结构基础;

3) 跳跃传导 当遇到外来St.时,AP 只能在邻近刺激点的郎飞氏节处产生,局部电流也只

能发生在邻近的郎飞氏节之间,因而使AP 的传导呈跨越每一段髓鞘而在相

邻的郎飞氏节间出现:跳跃式传导;

4) 生物意义 快速; 节能(多数膜不必兴奋→跨膜离子运动少);

5) 双向传导 中部受刺激,可向两端传导(信号起源使之单向传导)。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一、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

(一) N-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医学基础(一)笔记 第1、2、9、10章 .

2011.3-7 18

1. 神经—肌接点

1) 前膜 运动N 到末梢时脱髓鞘→裸露嵌入所支配肌C 膜—终板膜凹陷中;

2) 间隙 位于接头前膜、后膜(终板膜)之间,宽约50nm ,其中充满细胞外液;

3) 后膜 即终板膜,是肌C 与运动N 末梢接触、并特化部分,比一般肌C 膜厚,规则地向

肌C 内凹陷→多皱→增加接头后膜面积→容纳较多蛋白质分子(配体门控通道);

2. 量子式释放

1) 含义 轴突末梢轴浆中的大量囊泡(含N 递质,如ACh)在N 冲动的作用下,以囊泡为单

位倾囊释放之称;一次AP 约释放200-300个囊泡;

2) 机制 AP →膜局部去极化→前膜中电压门控性性Ca 2+通道开放→Ca 2+内流→启动囊泡移

动→囊泡膜与前融合→破裂→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出胞);

3. 终板电位

1) 机制 ACh 分子与终板膜配体门控通道的两α亚单位结合→通道蛋白构象改变→开放→

允许Na +、K +、Ca 2+通过→终板静息电位↓→缓慢去极化——终板电位;

2) 特性 仅电紧张性扩布,不能在终板膜转化为AP(此处无电压门控Na +通道);

3) 时间 比神经冲动达到接头前膜晚0.5~1.0ms ;

4) 作用 终板电位的紧张性扩布→使邻接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电压门控性

Na +、K +通道→爆发AP →完成N f 与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5) 特点* N-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常是一对一的:每一N 冲动到达末梢时,都能有效地使肌C

兴奋-收缩一次;

* 每次释放的ACh 都及时被接头间隙、后膜的AChE 水解而终止作用→保证功能

的准确、正常进行;

6) 异常 肌松剂箭毒、三碘季胺酚、α-银环蛇毒都竞争受体→阻断N-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肌肉瘫痪;

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选择抑制AChE →ACh 堆积→肌肉过度紧张。

(二)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1) 肌原 f 每个肌f 含上千条肌原f ;其直径1~2μm ,纵贯肌f 全长,平行排列,明暗交替;

平行的各肌原f 间,明暗带分布于同一水平→光镜下呈现横纹;

2) 肌小节 肌原f 两Z 线间=中间暗带+两侧各1/2明带——肉舒、缩的基本单位;

3) 暗带与明带

暗 带 为粗肌丝,长度固定(1.5μm),中部为H 带,中线(M 线)把成束粗肌丝固定在一起——

横纹肌的横纹中线;

明 带 细肌丝,长度可变,安静时长而收缩时短,中央暗线为Z 线;

孙启新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3-7 19

部分伸入暗带与粗肌丝交错重叠;未与粗肌丝重叠部分——H 带;

4) 长度变化 安静时约2.0 ~2.2μm ;

收缩时因明带长度变化→肌小节的长度变动于1.5~3.5μm 之间;

收缩→细肌丝滑向M 线→与粗肌丝重叠→肌小节缩短;

肌肉被拉长→细肌丝从暗带重叠部拉出→小节变长、明带H 带加宽;

2. 肌管系统

1) 含义 是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f 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

2) 分类 横管:与肌原f 走向垂直(管),由肌C 膜向内凹入形成独立管道,与胞浆分离/互不相通;在

Z 线处形成环绕肌原f 的管道;横管间相互交通,内腔经肌膜凹入处的小孔通细胞外液;

作用:将肌细胞膜兴奋信息传到胞内;

纵管:肌浆网(L),行走方向与肌原平行,包绕肌小节中间部;肌浆网膜有Ca 2+泵;

纵管间也相互交通,但与细胞外液、胞浆均不相通;在接近肌小节两端的横

管时管腔膨大—终末池→以较大面积靠近横管;

作用:储存释放、再聚积Ca 2+→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

三联管:由1横管+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构成——耦联肌C 膜电变化与胞

内收缩过程的关键部位。

(三)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1.粗肌丝

分子 每条粗肌丝含肌凝(球)蛋白分子(200-300),分子长150nm ;

形态 长杆状,末端有一球状膨大部分——规则地裸露于M 线两侧粗肌丝主干表面→横桥; 杆状部分朝向M 线方向集合成束→形成粗肌丝的主干;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的目的能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更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 A提升B职务轮换C在副职上培训D理论培训 2在管理方格理论中,确定领导行为的两个因素是() A对人的关心B对生产的关心C正式结构D体谅 3决策是计划工作的() A基础B重心C核心D目标 4决策树是()的一种,受到广泛的使用 A博弈论法B效用方法C线性规划法D期望值法 5狭义的决策就是()方案 A筹备B拟定C选择D执行 6组织工作就是为了使组织有效运作而进行的一种()的设计和维持 A职位结构B人员群体C分工协作D组织框架 7管理层次的划分主要是解决组织的()问题 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C横向分工D总想协调 8按()划分部门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 A地区B职能C产品D时间 9一般的,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来确定 A组织权B决策权C计划权D领导权 10根据激励的公平理论()能得到激励 AOp>oo Bop/ip>oo/io Cop/ip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 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 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

西安交大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

第一章 8. 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 NaF (2) CaO ⑶Z 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1(0.93 3.98) 2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 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1 e 4 ] 100% 90.2%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1.00 3.44) 2 2、 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1 e 4 ] 100% 77.4%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2 3、 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ZnS 中离子键含量 [1 e 1/4(2.58 1.65) ] 100% 19.44%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 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 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 稳态结 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 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 )与[210] , (111)与[112] , (110)与[111], (132)与[123], (322)与[236: (2) 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 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 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 .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 立方晶系的 { 111}, 1110}, {12 3 )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 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 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 [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 并 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V2a 2 2 1 密排方向:<111>,原子密度: 1.15a 解:1、体心立方 1 4 - (11 1) (1 [110] [111] 5. 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 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 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 向上的原子密度。 密排面:{110},原子密度: 一一4 1.414a

西安交大燃烧学课件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集 2009 / 1 / 9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能源环境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吨标准煤,而1 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 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 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耗能。我国农村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但农村所用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4%左右。而作为农村主要燃料的农作物桔杆,除去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消耗,剩下供农民作燃料的就不多了。即使加上供应农民生活用的煤炭,以及砍伐薪柴,拣拾干畜粪等,也还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电力市场现状: 2008年10月份,中国电力工业出现%的负增长,为十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在煤价大幅上涨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目前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90%,预计全年火电全行业亏损将超过700亿元。 走势分析 2009年,走过今年“寒冬”的电力行业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受整个经济下滑的影响,“过剩”的尴尬将继续显现。 电价矛盾将更加突出。今年以来,国家制定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迟迟无法实施,导致发电企业亏损不断累积,电价矛盾日益尖锐。面对明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情况,电力销售价格能否适时调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结构调整有望借势“提速”。明年宽松的用电环境正好为中国电力结构调整腾出了时间和空间。面对今年的大变局,国内发电企业将从跑马圈地式的快速扩张,转向注重效益的发展模式。 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 燃烧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能源、航空航天、环境工程和火灾防治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诸如高强度燃烧、低品位燃料燃烧、煤浆(油-煤,水-煤,油-水-煤等)燃烧、流化床燃烧、催化燃烧,渗流燃烧、燃烧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火灾起因和防止等。 我国的能源现状也决定了必须大力的发展燃烧学科。 燃烧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与湍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辐射传热学和复杂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什么叫燃烧?

西安交大管理学 冲刺必背核心

管理学冲刺版 必背核心理论配套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或第三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指定教材)复习时间建议:11月初至1月中旬(考前) 复习三遍适宜,尽量全部背诵

政治:田维彬(新浪微博)/肖秀荣/风中劲草时政 英语:丁晓钟(新浪微博)—点点英语(真题超精解+外刊阅读) 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狭义的管理学包括组织理论和组织资源配置方式方法研究两块内容,广义的管理学还包括经营领域的研究。 管理学的研究范围有两大方面:一是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一是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展望21世纪的管理学,它或许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夯实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2.形成管理学的方法论。 3.管理学研究内容深化。 第1章管理的概念 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动,它们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1.1-2 管理的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经济性。这五个特性相互关联,是管理性质的五个不同方面的反映。 1.动态性。①这类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②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具体的工作环境不同,各个组织的目标与从事的行业不同,从而导致了每个组织中资源配置的不同性。 2.有章可循,照 章运作便可取得预想效果的管理活动)无章可循,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这两类活动可以转化,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对这类活动与管理对象规律性的科学总结。 3.艺术性。①管理主体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②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 4.创造性。创造性根植于动态性之中,与科学性和艺术性相关,管理创新成为必需。 5.经济性。①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之上;②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成本比较。③在选择不同资源供给和配比上有成本大小的问题。 1.2管理的目标与基本手段 1.2-1 管理的目标 1.管理的目标是双重的。 2.组织既定目标的双重性: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3.管理目标与组织目标。(1)组织存续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既定目标,既定目标是组织存续目的的阶段性展示。(2)既定目标分解成各类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将最终帮助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2-2 管理的基本手段

医学生理学重点内容

名词解释 1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成为射血分数。 4应激反应:机体遇到缺氧、创伤、手术等有害刺激时,可引起腺垂体促肾上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代谢改变和其他全身反应。 5 应急反应:当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使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适应性反应。 6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年人平均值125mL|min。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基本指标。 7牵扯性痛:由于内脏疾病而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8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时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是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的现象。 9阙值:能引发动作点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阙值。 10肝肠循环:胆盐从肠到肝,再从肝回到肠的循环过程。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胆盐约有95%左右在回肠被重吸收入血,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被肝细胞重新分泌出来。胆盐的肝肠循环具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 11脊休克:是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1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用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13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以单分子层的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 14内环境: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就是肌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5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播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6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如果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大,就会妨碍肾小管对水的吸收,使尿量增多。临床上以使用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以增加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和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这种方式成为渗透性利尿。 17耳蜗微音器点位:当耳蜗受到声波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局部的电位波动,此电位变化的波形和频率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波型和频率相一致。 18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意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19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僵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现象。20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2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膜分子结构的假说,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2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23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24分节运动:小肠的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25球-管平衡:肾近端小管重吸收率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动而发生定比例变化的现象。 26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管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27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浆中去的过程。 28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他们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除腺体分泌物的现象成为内分泌。 简答题 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1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横管膜传播,同时激活膜上的L型钙通道 2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激活连接肌质网膜上的钙释放通道,使连接肌质网内的Ca2+释放入胞质 3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使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而引发肌肉收缩 4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纵行肌质网膜上的钙泵,将胞质的钙离子回收入肌质网,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舒张 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 2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 3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及各期离子机制: 1特征:复极化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明显不对称,分为0、1、2、3、4期5个时相 2离子机制:0期去极化是快Na通道开放形成,Na+大量内流;1期K+外流;2期平台期为Ca+持久缓慢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使复极缓慢形成平台;3期为K+迅速外流;4期为Na+—K+泵启动及Ca2+--Na+交换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复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前负荷即心肌初长度,为异长调节,通过心肌细胞本身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力的改变,从而对心搏出量进行调节。心肌初长度改变取决于静脉回心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量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则每博输出量增加,反之减少 2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当后负荷加大时,心肌射血阻力增加,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相应缩短,射血速度相应减慢,搏出量减少。进而室内剩余血量增加,静脉回流若不变,心肌初长度由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而加长,引起收缩力增强 3心肌收缩力:为等长调节,通过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影响心肌细胞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发生改变 4心率:以40次/分和180次/分为分界点,通过处在不同阶段的心率调节心输出量 五、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射入动脉中的血液增多,对管壁的张力增加,使收缩压升高,从而使血流速度加快,,如果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则大动脉中增多的血量仍可在心输期流至外周,到舒张期末,大动脉内留存血量和搏出量增加之前相比,增加并不多,使舒张压增高不多,因此搏出量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在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在此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减少,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量增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心率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但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故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西安交大管理学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 1.为什么管理者对于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十分重要? 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为什么说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了解管理的这种属性对管理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在分析企业的市场环境时,应主要考虑哪些要素? ●现有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 ●替代品生产者 ●供应商 ●用户 4.为什么SWOT分析方法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受到广泛重视和普遍应用? 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履行其职责的意义是什么?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是如何随着其所处层级的变化而改变的? 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7.有效率的企业都有效果吗?如果你必须在效率和效果之间做出选择,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都有效果。效率和效果哪一个重要,要看具体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 8.当一名优秀员工被提升到管理岗位时,(1)通常会提拔到那一层?(2)随着岗位的变化,对管理技能和职能的要求有怎样的变化? 一般说来,应该是从基层管理者做起;随着管理层次的变化(从基层到高层),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降低,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9.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有些什么特点? 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所以相对大企业有一些自身的管理特点。例如,小企业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组织结构简单,规范化程度低;沟通及时迅速;管理工作人情味浓,常依赖于某个(些)人;管理控制简单;等等。 10.试说明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做法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弊。 优点: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注重长远利益。 缺点:可能会导致行业过度竞争,造成竞争成本上升。 11.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做到这一点。 管理者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需要正确确定组织目标(或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设计和维护组织,并且要科学授权和有效激励,最后还须适当地控制。 12.小王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楼房内外清洁的保洁公司。经营这样一家公司,你认为应关注哪些一般环境因素?PEST 应关注的一般环境因素有:技术因素,如清洁技术的变化等;经济因素,这对清洁业务的需求有宏观上的影响;自然因素,当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增加对清洁业务的需求;社会因素,这可以影响对清洁业务的接受程度和劳动力供应等问题;政治法律环境因素,这决定了清洁行业经营的合法性等问题。 13.管理追求“1+1>2”的协同效应,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协同效应的因素有:协调,要素的质量以及互补、相容的程度,内外部环境。 14.你是否相信公司能够从社会责任的行为中收益? 一般说来,应该相信企业能够从对社会责任的行为中受益。但可以有不同观点,要加以论证。 15.解释在过去二十年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企业家创业精神。 “企业家创业精神”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企业家启动一。项商业风险计划,组织必要的资源,并且承担风险和收益的过程。不断追求机会,并且通过创新来满足需求与愿望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

医学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3)Na+的扩散: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 Na+渗漏通道。(4)Na+- 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生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生理功能的三种调节形式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负反馈与正反馈.P7 动脉血压是由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形成的,动脉血压的调节是典型的负反馈实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甾体类激素或药物都是单纯扩散。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主动转运和继发主动转运,了解原发主动转运的钠-钾泵原理。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局部电位的概念及特征P48-49 动作电位通过缝隙连接的传导;动作电位通过神经突触或神经-肌接头的传导。P50-51 传统生理学将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兴奋。 凡是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 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细胞兴奋的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P50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P50-51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P56-68.共3点 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P74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约负90mV。 动作电位的5个时期。P103-104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有效不应期与超常期P107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是影响自律性最主要的因素。 房—室延搁的定义及意义P109 *心脏的泵血过程P112—113 心脏的输出量概念与正常值。P114 后负荷的定义及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P116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疲劳裂纹门槛值

实验报告十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实验名称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测定实验目的 了解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测定的一般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增加对断裂力学用于研究疲劳裂纹扩展过程门槛值的作用和认识。 实验设备 高频疲劳试验机一台;工具读数显微镜一台;千分尺一把;三点弯曲试样一件 试样示意图 三点弯曲试样示意图 实验初始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1. 实验原始记录(见附表) 2. 数据处理 近门槛值附近的da/dN用割线法处理,用表达式

(da/dN)i=(ai+1-ai)/(Ni+1-Ni) 算出各个编号的da/dN值。而ΔK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W=25.00mm,B=12.50mm 对应于(da/dN)i的ΔK值通过取每级力值下的平均裂纹长度a i和对应的P i代入相应的ΔK表达式计算得到。取10-7mm/周次≤da/dN≤10-6mm/周次的(da/dN)i对ΔK 一组数据,按paris公式 以log(da/dN)为自变量,用线性回归法拟合曲线。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疲劳裂纹扩展数据及应力强度因此计算值 序号da/dN(m/ 周次) log(da/dN)△K Log(△K) 18.28571E- 09 -8.0816712.4190 1.0941 29.41176E- 09 -8.0263311.7661 1.0706 31.21212E- 08 -7.9164511.1812 1.0485 47.16049E- 09 -8.1450610.5471 1.0231 5 5.75E-09-8.240339.81710.992 63.97059E- 09 -8.401159.11440.9597 72.83951E- 09 -8.546768.44640.9267 87E-10-9.15497.76590.8902 95E-10-9.301037.08690.8505 106E-11-10.2218 6.43880.8088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846管理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846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846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446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446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430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430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430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430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846管理学基础考研真 题 西安交通大学 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管理学基础 科目编号:846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2′×12=24′) 1.资源配置可由市场完成,即由市场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之所以会产生企业组织,根据科斯教授的观点,是因为市场在配置资源时有( )的存在。 A.监督费用 B.履约费用 C.交易费用 D.管理费用 2.根据《组织的战略、结构和程序》一书关于战略影响组织结构的观点中,在( )之下,组织结构具有“松散型结构,劳动分工程度低,规范化程度低,规章制度少,分权化”的特征。 A.防守型战略 B.进攻型战略

C.分析型战略 D.稳健型战略 3.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是两个有一定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未来的新型组织具有高速度、扁平化、柔性化、组织协作团队化、( )的特性。 A.以人为本和学习 B.以人为本和变革 C.创新和学习 D.创新和变革 4.组织基本流程的构造是指组织总的基本流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结构,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基本流程的构成要素?( ) A.工作 B.逻辑关系 C.转换时间 D.任务 5.在非正式组织内的沟通渠道类型中,最常用的沟通渠道是( )。 A.闲谈传递 B.几率传递

西安交大—材料科学基础(2015初试)回忆

2015年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10*2) 马氏体 条幅分解 孪生 形变织构 上坡扩散 二次再结晶 电子化合物 二、简答题 1、为什么不存在底心立方与面心四方 2、柯肯达尔效应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三元相图中,于水平截面与单相区接触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4、画出一个表格,需要填出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的滑移面、滑移方向、滑 移系数目 5、什么是应变时效,用位错理论解释 6、成分过冷与热过冷的区别是什么,以及成分过冷对组织的影响 7、固溶体与固溶化合物的本质区别为?固溶体与纯溶剂的晶格常数什么变化? 三、计算题 1、计算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的四面体、八面体空隙及确认其位置 2、若y-Fe中全部填满c原子,质量分数是多少 3、y-Fe中的实际最大溶碳量是多少,为什么比理论的小,原因是什么 4、在立方体中画出一个晶向,两个晶面的米勒指数 5、给出Cu的晶格常数a,以及每个分子的质量,求密度 6、给出体积变化能,界面能,结晶为球形,计算临界晶核半径,计算体积自由能的变 化占据表面能变化的比例 四、Fe- Fe3C相图 1、画出Fe- Fe3C相图,写出三条反应线的反应类型及方程式 2、简述65钢的结晶过程,计算室温时组织组成物所占比例 3、简述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室温组织的变化 五、位错 画出一个位错换,其中切应力方向平行于位错换,柏氏矢量在位错面上 1、问各边的位错类型 2、问各边受力大小及方向 3、应力足够大时,位错如何变化?画出变化后晶体的形状 六、固体凝固 画出一个平衡凝固相图,并给出确定含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进行凝固 1、平衡分配系数k0为 2、正常凝固结束后共晶组织占据的质量分数为

考研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经典案例(1)

考研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经典案例(1) 案例一、阳贡公司员工为何对工作不满意 阳贡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集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其技术在国内同行业 中居于领先水平,公司拥有员工100人左右,其中的技术,业务人员绝大部分为近几年毕业 的大学生,其余为高中学历的操作人员,目前,公司员工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公司的不满情绪,辞职率也相当高。 员工对公司的不满始于公司筹建初期,当时公司曾派遣一批技术人员出国培训,这批技术人 员在培训期间合法获得了出国人员的学习补助金,但在回国后公司领导要求他们将补助金交 给公司所有。技术人员据理不交,双方僵持不下,公司领导便找些人逐个反复谈话,言辞激烈,并采取一些行政制裁措施给他们拖加压力,但这批人员当中没有一个人按领导的意图行事,这导致双方矛盾日趋激化。最后,公司领导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已形成一个非正式组织团体,他们由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内部达成一致的意见: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单独将钱交回。他们 中的每个人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再加上没有法律依据,公司只好作罢。因为这件事造成的 公司内耗相当大,公司领导因为这批技术人员“不服从”上级而非常气恼,对他们有了一些 成见,而这些技术人员也知道领导对他们的看法,估计将来还会受到上级的刁难,因此也都 不再一心一意准备在公司长期干下去。于是,陆续有人开始寻找机会,“跳槽”。一次,公 司领导得知一家同行业的公司来“挖人” 公司内部也有不少技术人员前去应聘,为了准确地知道公司内部有哪些人去应聘,公司领导 特意安排两个心腹装作应聘人员前去打探,并得到了应聘人员的名单。谁知这个秘密不胫而走,应聘人员都知道自已已经上了“黑名单”,估计如果继续留在公司,也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在后来都相继辞职而去。 由于人员频繁离职,公司不得不从外面招聘以补足空缺。为了能吸引招聘人员,公司向求职 人员许诺住房、高薪等一系列优惠条件,但被招人员进入公司后,却发现当初的许诺难以条 条兑现,非常不满,不少人干了不久就“另谋高就”了。为了留住人才,公司购买了两栋商 品房分给部分骨干员工,同时规定,生产用房不出售,员工离开公司时,需将住房退给公司。这一规定的本意是想借住房留住人才,但却使大家觉得没有安全感,有可能即使在公司干了 很多年,将来有一天被公司解雇时,还是“一无所有”,因此,这一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 效果,依然不断有人提出辞职。另外,公司强调住房只分给骨干人员,剩下将近一半的房子 宁肯空着也不给那些急需住房的员工住,这极大的打击了其他员工人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在 公司没有希望,既然没有更好的出路,因此工作起来情绪低落,甚至有消极怠工的现象。在 工资奖金制度方面,公司也一再进行调整,工资和奖金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大多数员 工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多大变化,公司本想通过调整,使员工的工作绩效与收入挂起钩来,从 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频繁的工资调整使大家越来越注重工资奖金收入,而每次的调整又 没有明显的改善,于是大家产生了失望情绪。此外,大家发现在几次调整过程中,真正受益 的只有领导和个别职能部门的人员,如人事部门。这样一来,原本希望公平的措施却产生了 更不公平的效果,员工们怨气颇多,认为公司调整工资奖金,不过是为了使一些人得到好处,完全没有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公司的技术、业务人员虽然素质较高,但关键职能部门,如人事部门的人员却普遍素质较低,其主管缺少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却靠逢迎上级稳居这一职位。他制订的考勤制度 只是针对一般员工,却给了与他同级或在他上级的人员以很大的自由度,如:规定一般员工 每天上下班必须打卡,迟到1分钟就要扣除全月奖金的30%借机谋取私利,这样,就在公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 第五章 呼吸笔记全

呼吸第五章 肺通气第一节一、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克服其阻力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一﹡( 1. 呼吸运动…吸气(主动)(1)吸气运动…呼气(被动)(2)呼气运动)(3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呼气被动平静呼吸:吸气主动, 都是主动用力呼吸: 、肺内压:2)-1~-2mmHg吸气时: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1~+2mmHg呼气时: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是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呼吸运动造成、胸膜腔内压3 :由胸膜壁层与脏层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1)胸膜腔(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不易分开润滑作用b.结构特点:①密闭②内有少量浆液: a. )胸膜腔内压:负压(2-10mmHg ~平静吸气末:-5-5mmHg ~呼气末:-3) (负压=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肺弹性回缩力胸膜腔内 :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②促进胸腔内的静脉和淋巴回流▲意义(二)肺通气阻力70% 弹性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30% 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粘滞阻力…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力。·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不易扩张→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V容积变化(?1??c L/cmH2O P压力变化(?R)V肺容积变化(??)(CLcmH20 C)顺应性() ①肺顺应性∕=0.2 L)?跨肺压变化(P(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内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2/3 ﹡肺泡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张力:肺泡内液-气界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 1 ) a.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b.防止肺毛细胞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引起肺水肿 c.降低吸气阻力,减小吸气做功。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②胸廓的顺应性 胸腔容积变化(?V)?)= 0.2 L/cm H2O 胸廓的顺应性(Cchw跨壁压变化(?P)(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2.非弹性阻力:

[西安交大燃烧学课件]燃烧学习题集

《燃烧学》复习题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 2、什么叫燃烧? 3、什么说简单反应、复杂反应? 4、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正确的表达方法? 5、质量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试用质量作用定律讨论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什么是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与反应物浓度(半衰期)之间的关系如何? 7、常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值的范围是多少? 8、试用反应级数的概念,讨论燃尽时间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9、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10、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范围? 11、什么是活化能,其计算的方法是什么? 12、图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放热(吸热)之间的关系。 13、什么叫链式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4、试用活化中心繁殖速率和销毁速率的数学模型,结合图线,解释氢燃烧的几种反应的情况。分支链 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15、烃类燃烧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析碳反应?如何进行解释? 16、图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作用。 17、什么叫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吕·查德里反抗规则的内容是什么?解释:碳燃烧的时候, 在低温下发生氧化反应,而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气化反应将变得显著。 18、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燃料发热量(热值)与燃烧焓、反应 焓的关系? 19、过量空气系数(α)与当量比(β)的概念? 第二章混合与传质 1.什么是传质?传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2.什么是“三传”?分子传输定律是怎样表述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 3.湍流中,决定“三传”的因素是什么?湍流中,动量交换过程和热量、质量交换的强烈程度如何? 怎么用无量纲准则数的数值来说明这一点? 4.试推导一个静止圆球在无限大空间之中,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和周围气体换热的Nu数。5.如图所示:

[51KB]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笔记(樊耘)

管理学笔记(樊耘) 第一章、管理概论 第一节.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凡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共同劳动和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以统一步调,并按一定要求达到预期目标。共同劳动和集体活动的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协作面越广,管理工作就越复杂,越显得重要。 一.管理的含义: 众多学者的观点 1.管理是职能(1)管理就是有目标的创造(2)管理可以通过任务加以描述(3)管理是决策 2.管理是资源的整合 我们的观点: 1.管理首先是一个达到目标的过程;2.管理是组织与协调中群体行为和群体活动的过程; 3.管理是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利用的过程; 4.管理还应该是一种理念。 管理的定义是:管理是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协调组织中群体行为,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用人、激励、领导,控制等等活动,达成组织现实和未来的目的与目标的过程及理念。 二.管理的复杂性: 1.管理所面对的环境不可模拟、不可重复; 2.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是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人群;3.管理既有规律可循有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 4.管理是仅仅依靠理论学习学不到手的艺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运用管理理论通过管理实践有效地解决面对的管理问题。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管理实践具有创造性。用人、领导、人际关系、沟通、时间运用等等都更倾向于艺术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四.对于管理的本质有如下的观点: 1.是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历史的观点);激励、用人、决策、领导等等(现代的观点);2.管理是领导——是组织成员的追随与服从; 3.管理是决策——关键是选择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4.管理是资源的运用与分配——原则、方法、理念、权利;争取、调配与合理使用等等。 五.管理的应用范围:管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包括盈利型和非盈利型。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及其分类:对全部或部分从事管理的人的总称。 作业活动:直接有助于组织目标;管理活动:作用于作业活动,提高其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按智能分: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 二.技能要求: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智能(利用具体的技术从事某项业务活动的能力),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如何与环境打交道)。且要求越来越高。 三.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的接听和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对内传播信息),发言人(对外传播信息)。 3.决策制定:企业家(一定是企业老板,自己创业,企业高层),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管理者的作用: 万能论:不管组织如何,只要管理是优秀的,组织一定会成功。 象征论:组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管理技能与管理过程 一.四种基本的管理职能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 二.职能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企业的基本概念 一.企业的基本概念:是专门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活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二.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 1.业主制:个人业主制,个体业主制 由一个自然人单独出资设定的企业——自然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经营比较简单) 无限责任制:出资者个人的全部财产均有风险。 寿命有限:只要开办企业的自然人发生更迭企业随之更换。 2.合伙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共同投资,并且以协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同投资,共享利润。 无限责任制:连带清偿责任。寿命有限:不论是推出或是添加信任,都要重新分配。 3.公司制:又两搞活者两个以上出资者出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具有法人资格。 有限责任制:出资者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摘副负有责任,极大释放投资者的热情。如股份有限公司(大于5人,注册5000万),有限责任公司(2到50人,注册资金较少)。 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用来联系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使用者(工人)之间的相互权利与利益关系的制度框架,为在企业内部形成制衡关系,获得利益同时履行自己的义务。 最高为股东大会,常设董事会,具体经营班子为经理层。 四.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产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动,工厂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管理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背景下,管理思想随工厂制度的建立而出现了,管理思想要比管理理论的形成要早得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