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散文教学的方法

散文教学的方法

散文教学的方法
散文教学的方法

散文教学的方法

面对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把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中学生的面前,虽然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学体验就是:

一、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

众所周知,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周亚萍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学中曾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两鬓开始变白,两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在以上的导入中,教师适时地牵引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快速走进文本之中。

二、让关键词句凸显文本内涵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诗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而且是核心关键词,是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语句。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搏的律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统摄文本的灵魂内涵。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语文关键词的选定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路梳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浓郁情致,更值得细细玩味欣赏。那么,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最佳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

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意味。李森祥的写人散文《台阶》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为了实现生活理想而艰辛创业的奋斗史。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句——“我们家的台阶低”来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用毕生的精力,把家门口的台阶由三级筑到九级呢?”原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一心想筑高自家的台阶,也就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也启迪我们对前辈生活价值观做全面的审视,学会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村的贫穷。在教学中,由一个关键句的把握,统摄全文的内容,学起来轻松又明白。通过把握关键词句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让生活与语文共融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散文更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流淌于笔尖的产物。因此,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哪来生活的感悟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确实发现美的眼睛”吧。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把更多的生活资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叙事散文《背影》是一篇文字朴实而情感丰厚的文章——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父子相别,儿子心目中的父亲“背影”,意蕴深远而令人回味无穷。文本中的细节很生活化,初读时或许会觉得很平淡,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寻找同样感人的生活细节来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我在课前布置了一道作业——积累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亲情细节,以便在课堂上交流。结果发现,学生的课前积累很感人。有同学这样深情地回忆道“晚上伴着爸爸此起彼伏的鼾声的响起,我渐渐进入了梦乡。迷迷糊湖中总听见一声声柔柔的脚步声,似悦耳的歌声渐渐朝我袭来,接着便有一双温暖的手为我轻轻地盖上被子。我察觉了,小眯着眼,不愿惊扰这夜里静谧的幸福。妈妈的目光里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嘴角一抹浅浅的笑意,让我仿佛沉浸在爱河里。妈妈又是静悄悄地走了,这下我发现了,妈妈踮起脚走路。”还有同学说父亲虽然粗枝大叶,却能在百忙中惦记着我,逛了好几家书店,终于为我买到我心仪以久的书,以致于脚皮都磨破了;还有同学说冬夜里奶奶早早地就为我暖好被窝,让我睡觉时不会受冻。课堂上,一时间似乎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在教学写人散文《老王》之后,引导学生积累象老王一样生活中虽平凡却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小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生活中要学会平等的对待别人,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幸运的人有责任去关心那些不幸的人们。这样,既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拓宽了文本,让文本与生活共融,领会了文本的内容意蕴又引领学生走进了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四、让意境尽显文本魅力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人们又常常以意境称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难以言传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细致地感受一番。那种条分缕析的做法往往会割裂整体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来学习散文。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其中既有对物象外观的艺术描绘,又有物象内蕴的传神写照;既有作者真情实感的倾注,又隐含着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鲁讯先生的写景散文《雪》,(本文是以对自然景物——雪的诗化描写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是那样地纯真美好、生机勃勃,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坚强不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7]的壮阔的场面,细细品味朔方的雪的顽强不屈,从而明白这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写照。我们通过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让孩子们充满兴致,

充满强烈的探知欲,走进一个多彩多姿的语文世界。在教学写人散文《背影》一文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开篇写了祖母之死,父亲卸职,尽管是一笔带过,但如果和写父亲背影部分联系起来作整体阅读赏析,会发现前面是铺垫,它们共同奠定了凄凉、冷清的情感氛围。唯有如此,父亲的举动才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父亲的背影在读者心目中永远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五、让板书统领文本内容

人文

“美”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悠悠野象谷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自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散文作为一种意蕴醇厚、文字优美的文学体裁,倘若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板书,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为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的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曾一度被视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其作用被视为“画龙点睛”,可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板书设计倏然隐身,可有可无,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席空档。而教师在教学中若能针对文本内容有的放矢,不脱离教材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板书,且线条简单,用词精练,把握散文的美感,就让人印象深刻,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巩固。在写景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中,我曾根据文本的内容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归纳板书,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而且统领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又突现了文章的主旨。

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论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或色彩明丽,或优美绝伦,或黯淡萧索,都体现出了深邃动人的意境,是自有文明以来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散文中“美”的丰富因子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在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就不应该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如果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法”去分析肢解这篇文章,只能使它化为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无法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也无法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探索,也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该借助想象的翅膀,把沉默的铅字化为激情的语言,把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优化散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从广度和深度去领悟文章,获得审美体验,陶冶心灵,提升品位,健全人格,享受诗意的人生。 一、由“言”及“心” 散文都是形散而神在,语言表面看似松散,实则表现了同一个中心。作者在自身思想经历基础上创作散文,所览之物,所思之心,连篇成文,题材非常广泛。因此对文章作分析,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可以由点及面,从句子入手,和学生一起循着文章线索来查找中心。 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不妨就从那篇学生熟悉的《匆匆》入手。首句话就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们的日子哪里去了,我们的去年、前年都在做什么?日子是如此直接走过去,就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时间就是这样可怕地消失的啊。瞧!我们马上就从言语中发现了作者大体要表达的中心就是:时间来去匆匆,没有预兆。这样,为学生打开了过去修建的窗,使学生能直面朱自清的语言文字。通过复习前文,接下来引入新散文《背影》,有了模仿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就明确和有信心多了。 课堂中,很多文章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入手,把握线索,联系生活实际,安排学生理解材料,顺藤摸瓜,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文章中心自然就浮现出来了。 二、了“心”察“情” 优秀的散文体现着作者恬淡或浓烈的感情,文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细节的描写也不同。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 以《背影》为例,在文中,作者看着父亲买橘子,爬月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那一种强烈的情感,累积得太满,在平常行动中不经意就那么控制不住,赤裸裸地用眼泪表达出来了。这直接的抒情撞击着我们的心,抓住了这一细节,教学生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渐渐地,学生们就慢慢体味出曹明海在《语文教育·智慧论》中所说的话了:“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感情氛围出来了,读者与作者共同体验,就这样,领着学生走进了散文这情与景的情感中去,这样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了。 三、“情”动入“境”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初中散文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 教师演示到了地上。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 行描写。(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 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 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 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7、美文共赏:朱自清的《春》分析:春天里“有什么”?春天里“怎么样”?春天的事物“像什么”?

8、作业:每人发一张图片——小鸭游水图,让同学们课后按图 片所画进行描写练习。要示:用词准确,100字左右。 9、板书设计:三式妙法巧绘大千世界 1、有什么(对象)描写三原则: 2、怎么样(细致) 3、像什么(修辞) 一、散文教学略说 这里所说的“散文”,限制在初中散文教学的范畴之内,指用白话写成的现代散文。认定它属于“文类”概念,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和阐发哲理等三种,这是有道理的。另一个“文类”概念 是“实用文”,主要包括记叙、说明和议论等三种。这两个“文类”,目前还混杂在一起,显得比较混乱。 简言之,实用文类属于“文章”范畴,散文类属于“文学”范畴,最好能够作出区分。从教学任务来看,前者侧重于管理解(解析), 后者侧重于管语言的学习、积淀及作品鉴赏;从教学功能来看,前者 侧重于学习作文方法,后者侧重于学习语言、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这样处理,能减少一些教学的盲目性。 散文属于“文类”概念,散文作品属于文学创作的产物,现代散文的品种林林总总,文学笔法灵活多变,侧重于从某一种构思形式 方面去概括特点、分析条理、阐释内容、欣赏特色,显得比较被动,很难抓住命脉,获取丰满的教学效益。 现代散文作品的命脉是什么呢?用郁达夫先生的话来揭示,即凸 现作者本人的“个性”。(“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 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这也 就是王漫老师所概括的:散文的本质特征是“贵在有我”。接着要问:究竟有“我”的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读到作品的文字深 处去,读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去。而一味注重分析散与不散,或者首 先把阅读的重心偏移到分析散与不散,这不利于准确有力地抓住命脉,踏上解读的正确路径。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仿写,该注意些什么? 一、明确作文课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学生这一节作文课学会什么? 这指导着老师备课。指导学生仿写要选择范文,作文课的教学目标,约束老师选择范文,也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范文信息解读要准确和理 解深刻,以及在课上对学生认读范文的引导要明确和精当。 二、选好示范文章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 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写,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以读促写”。因此,课前老师 选择好范文是关键。范文应该选取经典文章,作文课上能起到真正 示范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选择范文,还要考虑,所选文章,是在 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句型),范文能起到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才有好的标竽可画。 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表现,,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知道, 初一新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大姐姐们的写作能力相比,是 相差很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离的。那么,在 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一的仿写和初二、初三的仿写 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前面说过中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写文章。学生运用 语言表情达意,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 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初二时,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 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 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对比法等。如果 对初一学

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散文教学有哪些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为顺应这一潮流的中国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现代散文文本意蕴审美感受审美认知 面对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把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中学生的面前,虽然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学体验就是: 一、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 众所周知,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周亚萍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学中曾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两鬓开始变白,两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在以上的导入中,教师适时地牵引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快速走进文本之中。 二、让关键词句凸显文本内涵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和文眼是作品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是牵动制约全篇的关键点。诗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而且是核心关键词,是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语句。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感受到文本脉搏的律动,领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本,统摄文本的灵魂内涵。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语文关键词的选定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路梳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浓郁情致,更值得细细玩味欣赏。那么,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最佳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意味。李森祥的写人

【推荐】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主导思想: 中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对 其产生恐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难,学生理解难, 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 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 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 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 的理解) 3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一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 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 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 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 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基础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即阅读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从阅读兴趣、氛围、方法、数量、模式五个方面分析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为教师 提供阅读教学的参考建议,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阅读中,语文教学是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学习更多 的写作技巧,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建立培养基础 学生兴趣是其学习的重要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为在阅 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1]。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一定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讲解其他的相关知识,利用学生的好奇 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讲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或 诗中所用的典故等,利用各种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阅读教学 前后播放相应的音频文件,利用影视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讲解《西游记》选段《小圣施威降大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此有关的影视作品。 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逐渐提升,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将阅读发展为自己的 兴趣爱好。 二、营造语文阅读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阅读教学时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升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效的开展并推动了阅读教学 活动。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学生在课堂学 习中锻炼自身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培养其的阅读思考能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在教 学中设置各种疑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阅读教学营造氛围。如在《塞翁失马》时,教师可根据故事发展的各阶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 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构建更具真实的氛围。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紫藤 萝瀑布的影像资料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中内容。 三、传授语文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能力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其形式可分为朗读、速度、探究式阅读三种,每种都 有各自的方法。传授学生这些方法就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在不同的 环境中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常用的是朗读方法,此时可培养学生的朗 读能力。朗读是阅读的基础环节,通过朗读促进听觉的应用,更深入的感受阅读 内容,加深对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朗读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在理解 文章的基础上感知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喜欢上阅读。速读多是在考试中应用的, 目的是快速理解文中信息解决各种问题。教师培养学生的速度能力,可提升学生 在考试中的答题速度与准确率。速度时学生要先了解阅读后的问题明确阅读的目的,在阅读重点关注开头与结尾,了解文章的主线。然后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找到问题对应地方法,进行理解与分析。掌握这种速度方法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快 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研究式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自 身阅读时常用方法,通过探究式阅读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

以《春》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以《春》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散文教学作为一种审美阅读,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所以,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既要关注其文学表达,又要关注其思想情感,两者不可偏废。 无论课堂教学的时效与长效,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只要是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反思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有效性至少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与思考,试图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美丽起来,有效起来。 一、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我始终认为,所谓“精心”的设计就是“不落窠臼”。对于《春》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学案例都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颂春这一结构来处理文章脉络,这对学生整体感知有好处,但是散文的神韵在于情感的体验和作者文化品位及人文精神的感悟,重在品位赏

析而不是对作品的分析。我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跳出这个框架,构建了一种新的欣赏方式,即从作者情感和学生自主阅读入手,牵出两条线索:一是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二是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_______。由此把握作者的情绪,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发掘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体悟,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开阔到作者笔下的整个春天,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 二、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课堂在读上做了很好的蓄势,让学生带着这种被感染的激情用自己的语言咏春,描绘春,在“品”字上下了功夫。本环节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我和全体同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让师生思想撞击出智慧火花,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中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拓展学习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我对《春》的课堂教学上,我别出心裁的拓展课外文化资源,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时时引经据典,我认为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充分拓展课外资源,充实课堂也开阔学生视野,传统的文化积淀和文字魅力的熏陶让语文更

【配套K12】散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散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散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本人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欢迎大家前来查阅,仅供参考哦。 1、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 2、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 3、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初三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做“小小鉴赏家”,学会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欣赏和解剖,在有滋有味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规律的影响。 《白鹭》是一篇写物的精美散文,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诗”这一特点,分别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表达:外貌特征、水田钓鱼、悠然树顶、黄昏低飞,全文自然地使用了这样一些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用自然清丽的语言勾画出脱俗清雅的白鹭形象。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鉴赏性的小品文,作者先谈了散文的大体特点,罗列了各个大家的散文风格,然后说到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最后着重赏析《白鹭》。赏析《白鹭》作者使用了这些的方法:总体概括课文内容、适当摘抄呈现课文内容、引用古人、名人的品论性的语言。教学重点为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思路方

法新课标第一网 学《白鹭》、写《白鹭》、谈共鸣。学生学习《白鹭》,写出自己的鉴赏小品文,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晓雪的进行对照,谈比较之获。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原始体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授以思路方法,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主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说出作者眼中白鹭的特点-“诗”。 1、带着“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并圈画点评。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点评小结:白鹭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别致的诗;白鹭与清水之微波余辉,田地之拙朴阔然而构成的田野水墨画是一首古朴灵动的诗;白鹭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独立枝头,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蕴清绝的诗;白鹭低飞于黄昏的空际,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诗。 2、细读课文,选择课文最钟爱的一点,简略地写写晓雪说《白鹭》这篇文章是“诗”的原因。 教师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诗意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这段文字描写出了一幅宏阔而又纯净的画面,暮至而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散文教学方法

提问者采纳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为顺应这一潮流的中国全方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因此,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达到对散文内涵的审美感受与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现代散文文本意蕴审美感受审美认知 面对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要想做好散文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而且字字珠玑,意蕴深厚。许久以来,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吸引着许多寻幽探秘的读者,陶冶着一个又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把散文作为一道文学大餐摆在了中学生的面前,虽然这道大餐芳香四溢,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而我多年的散文教学体验就是: 一、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 众所周知,万般开头难,良好的开场白预示着成功的到来。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周亚萍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教学中曾这样导入: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象片段(实景外拍,配以音乐和解说)——“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是我们陶醉,使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美好的,当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出对生命充满无比热爱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逶迤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作还铺垫。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一文时,我这样深情导入:“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浅谈初中散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1-05T09:30:57.060Z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供稿作者:邢秀 [导读]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邢秀青海省湟源县一中(812100) 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扉,散文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1抓住散文的特点 散文融合着自然美、诗情美和哲理美,散文有着自身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文章的主旨),这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但在取材上,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涉及的事情,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所以,线索对散文来说,它的作用更大。因此,散文教学必须把握线索,理清思路。例:《腾野先生》从结构上看,似乎是一篇很“散”的散文。而且内容丰富,时间跨度20年,大小事件10多件,人物众多,但作品中的记叙和抒情,都是围绕着赞颂藤野先生的品格而设置、开展的。 3品味语言,明其特色 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许多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有的清淡自然,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韵味悠然。 4分析意境,领悟内涵 优美的散文,其意境可以与诗比美。 4.1展现画面感。画面是由客观物象构成。朱自清的《春》,展现出描写春景的画面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示的是一幅奇妙的“冬天里的春天”图。 4.2散文中的人美、事美和情美。朱自清先生让生命意识中的亲情回归了,一桩家庭小事,一篇本色文章,却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背影》就像唐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样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普遍热爱与礼拜,以致“背影”一词也成为父爱的代名词。 5借鉴手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原则,散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总之,散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向范文学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文章,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要使学生化所学范文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地提高。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散文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把握散文文体特点,了解散文阅读内涵;掌握课内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散文阅读实效;运用课外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拓宽散文阅读思维;掌握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应对策略,提升散文理解认识能力。 [关键词] 形神兼备;散文阅读内涵;阅读教学策略;审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切入点,是培养学生高度成熟的情感智慧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教学却受到冷落、变形和失真。当然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有时一些课内自读散文,尽管是美文,但因与中考关系不大,就在教学中草草了之。而课外现代散文教学更是套着中考考题要求进行死板的模式化教学。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热情不高,可以说常常只停留在功利性的赏析中。 因此,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提高现代散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使现代散文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一期刊载了李海林教授题为《"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一文,对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任意性”进行了深刻批判。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发表文章《阅读问题原因的调查分析》,以定海几所初中学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 我们提出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发挥现代散文的优势,使现代散文教学既成为学生熟悉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拓宽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兴趣和效率,使现代散文教学真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语文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 系统论中的整体 2. 优化论 3. 教育学心理学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高考下散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高考下散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重,与此相关,高考的文学色彩进一步加浓,现代文阅读中呈现出散文一枝独秀的局面,散文作品的阅读最能提升人格、陶冶情操,对学生起到文化的构建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一个人体验、感悟、鉴赏的程度和水平。 散文阅读在高考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而我们老师在高三教学时较多的做法是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教师机械地校对,本来文质兼美的文章被弄的支离破碎,失去了文章固有的美感。这样的教学,费工费时,效果并不明显。只讲功利而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忽视散文的自身特点,学生得到的只能是表面,而不是实质,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能力的形成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针对这一教学中的症结,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中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科能力尤其重要。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上,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应该注意什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高考下散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我们应该做到对教材了然于胸 教材中都教什么,也就是教材中涉及散文教学的都有哪些内容。我总结了一下:必修一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包括《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必修二第一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包括《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选修课本中现代诗歌和散文,更是把现代散文从五个方面做了分类:现代散文中的形与神;现代散文中的情与理;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现代散文的实与虚;现代散文的疏与密。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我们在高一和高二阶段把这些文章从各个层面,“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那么,高考时再去完成散文阅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我们应该了解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它题材广泛,因小见大。鲁迅先生说过,他“有了感触就写些短文”,而“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作短篇小说”。这很可以道出散文和小说在题材上的一些区别。散文天地无限广阔,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固可构制新篇,即如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亦可点化成文。总之,“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散珠碎玉,东鳞西爪,只要经过作者的熔裁,用某一思想的红线把他们编制穿结起来,它们就能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如耸天笔立的白杨,使人想起了坚强质朴的北方农民(〈〈白杨礼赞〉〉);郁郁苍苍的松树,令人想到了共产主义的风格(〈松树的风格〉);气象万千的日出奇景,使人想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前程(〈日出〉);日夜辛勤酿蜜的蜜蜂,令人想起了普通劳动者的无尚光荣,(〈荔枝蜜〉)。不管写什么,总应该以“一斑”而窥见“全豹”,因小见大,言近旨远,表现出积极的社会意义,美学意义来。用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形象地表现散文题材广泛,因小见大的这一显著特点,我以为是非常确切的。 散文的特点之二是它篇篇有“我”,个性鲜明。从写法上说,散文最多是第一人称,这不仅是为了叙述更加亲切、自然、真实,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露作者的鲜明个性,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散文恐怕是最需要,也是最能够直接而细腻地表现作者主观情绪的一种文体了。作者巴金在谈到他的散文时说:“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每一篇散文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