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写作重点概括

基础写作重点概括

基础写作重点概括

基础写作重点概括

1.写作的完整过程: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P5)

2.写作活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P5、6、7、8、9)

3.两个误区,三种语言详见(P28、29)

4.写作活动的缘起: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写作活动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部分组成,缺一不可。(P37)

5.为什么说“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是写作主体而不是生活?”(P67)

答案:在整个写作活动过程中,无论在哪个环节,写作主体都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发挥着主宰作用。虽然在有些写作行为中,写作的主体的主动性似乎不明显,但其实还是靠写作主体把来自外界的意志转化为内在的意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最终比较出色地完成写作任务的。

6.“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其一.两个概念的属性不同,其二.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和范围不同,其三.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P70)

7.写作客体的属性: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历史性(P72)

8.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1.触发写作动机;2.规定取材的质量;3.激活写作运思;4.检验写作成品。(P75)

9.如何选择写作题材:1.根据客体属性,确定题材的大范围;2.按照写作目的,确立题材的支撑点;3.遵从文体规定,明确题材的聚焦点;4.考虑读者需求,寻找题材的共鸣点。(P84)

10.读者与受体两者含义与关系(P99)

11.文章体式的含义:体制(作用1.依体制确定形态特征;2.依体制确定内容构成要素)、结构、格式。(P128)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P129)

1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定义)、议论、抒情(P152)

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略叙、总叙、分叙

描写的对象: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生理反应

说明的要素:说明的对象、说明的中心、说明的材料(P152)

说明的方法:定义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分解说明、分类说明、图表说明

议论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

13.立意的途径:感悟、提炼(筛选法、联系发、反推法)(P207)

14.构思的含义:就是作者在大脑中勾画的“草图”从内涵到体式对写作进行全面的预购,即梳理思路、描写轮廓、构建框架,并策划可操作的程序。

赋形的含义:在心理上为“意态文”勾画具体形态,对写作的体式、结构、语言以至每一个细节,作出大致的安排,或者是写详细提纲,或者是形成成熟的腹稿,虚拟出成品的整体形态。(P212)

15.散文的类型:叙事散文、言情散文、明理散文(P244)

散文的特性:自我的写真型、对象的广泛性、表达的自由性

基础写作教程知识点整合 梁富曙

1、《文赋》:晋人陆机的文赋是一篇完整而系统地论述文章写作理论的专论。 2、陆机在“小序”里讲到:“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3、《文心雕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所著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 4、《文心雕龙》中的文体论,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特点: ①每种文体各司其职,公用明确 ②文体论中设计的多种文体,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③文体论中,明显透露出刘勰反对浮靡文风的思想 5、感受:是指作者的感官到各种外界物(如形象、颜色、声音、气味、滋味、冷暖)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相应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感觉和知觉从生活中摄取感官信息,在与感情的同化中获得的一种智能。 6、感受的特点:①新鲜性②持久性③丰富性④爆发性 7、感受力:其实质就是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作者在感受事物的过程中,使感受的目的得以逐渐完成的心理特征和总和,也指直接影响感受的效率 8、观察:指在写作生活中,人们有计划地认识某个对象的知觉过程和认识过程 9、什么是观察?(8)观察的方法有哪些?:概貌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静态观察、对比观察、类比观察 10、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的规律性的一种间接地、概括的反应过程 11、对照写作中的思维,简述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分析理解:以为的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如果一位孔祥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12、幻想:是愿望支配下的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想象。 13、联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或是由当前事物回忆这事物的过去及有关这事物的其他情况。 14、联想的基本形式: ①相似联想 ②接近联想 ③对比联想 15、运用联想的基本方法:①寓托,托物言志②追溯③化形④发散(举例说明联想的方法) 16、聚材:是指写作者通过搜集、摄取等行为来积聚各种主客观信息活动 17、材料:是指写作者从生活中积聚到的供写作用的各种主客观信息,诸如事件现象、人物、环境、理论观点、意识流动、生活感受、情趣感情等 18、素材:一般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而未经过加工改造的原始材料 19、题材:一般指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时间或社会现象 20、资料:是指用作参考或依据的材料 21、怎样区分材料、素材、题材、资料这几个概念(见17~20) 22、结合和自己的理解谈谈阅读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表达方式;促进写作提高;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写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体现阅读水品,缜密写作思维等 23、思路:写作者进行运思活动时思维运行的线路或轨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怎样理解、观察、认识以及将要怎样表达的思维反应。 24、线索:是指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 《基础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知识点整合归纳

写作基础教程复习资料

汉语写作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单选题15题15分 2、判断题10题10分 3、填空10题10分 4、名词解释5题15分 5、简答题2题10分 6、800字以上的命题作文40分 一、名词解释 1.写作素养: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应具备的先天和后天的质能与修养。 2.材料: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与事理。 3.第二手材料:人们通过阅读以及其他方式(如通过试听设备),也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这就是间接材料,即第二手材料。 4.鉴别材料: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一项工作。 5.储材:即储存材料,指作者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材料的过程,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6.审题:指对文章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把握题意的活动。 7.思路: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 8.语体: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长期形成的体式特征。大而分之,语体可分为文章语体与文学语体两种。按表达方式划分,语体又可分为叙述型语体、描写型语体、议论型语体、说明型语体、实用型语体。学霸还可以去看:写作规律、文章体裁、主题与客体、题材、素材、观察、感受、主题、笔在意先、结构、层次、段落、线索、过渡、照应、白描、语言素养等的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物---意---文”的双重转化。 作为第一自然的“物”作用于大脑,大脑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提炼而得到“意”,“意”反作用于“物”选材剪裁而得“物象”,“物象”定体谋篇选技用词作为第二自然的“文”。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和郑板桥的《定则与化机》中所描述。 2.材料的意义、种类。 (1)意义: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先占有材料,这是由写作的目的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决定的;是主题的支柱,写作总要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正确的思想观点,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为之;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的文章,是空泛抽象、干瘪无力的,材料用得不够的文章,也会显得单薄、瘦弱。 (2)种类:直接材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间接材料(第二手材料)请看名词解释3:;发展材料,是在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思考、分析、研究或一定的集中、概括而得到的材料。 3.储材的方式(正确途径):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与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标记式、评点式、摘录式、索引式、心得式)、报刊剪辑、资料卡片。 4.鉴别材料的真与假:是否能反映生面貌活的真实、是否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表象虚假,本质真实、表象真实,本质虚假)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节:写作的定义: 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 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 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 一、写作的主体; 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 (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 (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 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 第三节:写作的特性; 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 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 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第四节:写作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 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 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宣泄感情) 五、审美功能:(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第五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性 2、要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有刻苦训练思想准备 4、要掌握现代写作技术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外功修炼与内功修炼相结合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3、系统学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1、外部分析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分析器:(内脏器官的感觉,) 3、立体分析器:(第六感觉:肌肉感觉、键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等) 怎样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整体感知)与微观观察(细部进行)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 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哪些? 7、怎样使文势波澜起伏、曲曲折折? 8、如何理解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 二、名词解释 1、文章的结构 2、思路 3、层次 4、段落 5、过渡 6、照应 7、开头 8、结尾 三、判断题 1、结构有构成文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2、没有结构,便没有文章。 3、思路清晰,文章的结构才清晰条理。 4、文章的结构完整:指文章的结构有头、有身、有尾,不残缺。 5、文体不同,安排层次的方式也不同。 6、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7、“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曲径通幽”是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8、文章的组织结构与主题的变化无关。 9、“文无定法”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原则。 10、“文如看山不喜平”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应灵活多变,错综见意。 11、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第八章表达方式 一、问答题 1、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不同? 2、说说细描的特点。 3、说说白描的特点。

4、抒情的作用有哪些? 5、抒情的要求是什么? 6、为什么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7、说明的要求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叙述 2、倒叙 3、描写 4、直接描写 5、间接描写 6、细描 7、白描 三、判断题 1、叙述的本质是交代过程。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开卷兴波、引人入胜,所以写作中应多用倒叙。 3、抓住特征,粗笔勾勒是细描的特征。 4、议论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5、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秘的钥匙。 6、驳斥论据比驳斥论点更重要,因为它可以釜底抽薪。 7、抒写情怀是从文章写作方面认识抒情的作用。 8、论证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9、解说性是说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10、在说理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对居室处所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第九章语言 一、问答题 1、谈谈语言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写作构思的基本工具? 3、积累语言的途径是什么? 4、怎样才能使语言准确? 5、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6、使语言朴实的方法有哪些? 7、为什么语言要生动? 8、增强语体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 1、语体 2、语言朴实 3、语言简明 三、判断题 1、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

《基础写作》期末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第七章结构 一、问答题: 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文章结构的原则有四点:(1)、文章的篇章结构要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和内在联系;(2)、文章的篇章结构必须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3)、文章的篇章结构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 (4)、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求自身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思路是思想运行的路线。思路是结构的内在依据。思路的起始、结尾以及曲伸流转 便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思路清晰,结构才清晰条理。因为想得清楚,才写得清楚。而结构是思路的物化形式,是思路在文章形式上的具体体现。结构可以检验并促进思路的清晰条理。因此,安排文章的结构,深思熟虑,理清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①划分的依据不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内容;段落的划分依据是表达。 ②两者在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层次是仅次于篇的结构单位;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③两者的大小不同:一般层次大于段落。在一些短小文章中,比如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层次等于段落,这时的层次相当于一个“意义段”。 ④两者的外部征象不同:段落有“换行”另起,开头空两字的明显标志;而层次没有。层次的划分必须经过阅读,根据内容的次序来划分。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 其一,应根据不同文体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法如下:①记叙文,主要按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来安排。A 按照时间顺序安排;B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C 按照时空交错的方式安排;D 按照认识发展或者感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②议论文,大多按照问题的性质和事物的几个不同侧面来安排。A 总分式;B 平列式;C 递进式。③说明文主要按照被说明的事物的实际情况结构文章。 其二,层次安排的次序,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得随意措置或颠倒,以免整体松动、脱节。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性质不同的三个材料安排的三个层次就是按照战士的职责与义务安排的,不能随便调换。 其三,文章层次的安排应有主有次,不可平均用力。主要之处要详写,使材料丰厚,内容充实;次要之处要略写。如此,文章内容疏密有致,文势节奏分明,波澜起伏,生动活泼,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划分段落的要求有三条: A 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这一条主要针对段落的“意义段”而言。意思是说,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可把一些互不相干的意思放在一个段落里,即段落内容要单一;另外一层意思是,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不要这一段说一点,那一段说一点,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搞得支离破碎,即段落内容的“完整性”。这一条是划分段落最基本的要求。 B 划分段落要长短适度。段落的长短措置主要根据该段在文章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该段所阐述的内容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修辞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 A 、人文性 B 、计划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 A 、规范性 B 、流变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4、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 A 、年龄与阅历 B 、情感与情绪 C 、责任与道义 D 、素质与人格 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 A 、前写作 B 、写作 C 、后写作 D 、反思 1、散文的类型包括 ( ) A 、叙事散文 B 言情散文 C 、明理散文 D 、描写散文 2、散文的特征包括 ( ) A 、自我的定真性 B 、取材的真实性 C 、对象的广泛性 D 、表达的自由性 3、评论文可分为 ( ) A 社会评论 B 文艺评论 C 学术评论 D 思想评论 4、表达方式包括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5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 A 人文性 B 综合性 C 个体性 D 创造性 1.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___________。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学术短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立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修辞 3. 语体 1.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 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五、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类题怎么答呢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 基础写作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学》试题 院校__ _ 年级_____ _____ 专业__语文教育____ 层次高升专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平易 2.人称 3.象征 4.说明 5.因果互证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造句要富于变化”,指的是哪些变化? 2.文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三、理解发挥题(本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夜色中,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无论是山怀深处,还是小巷子的尽头,只要能瞥见一豆灯光,哪怕它是昏黄的,微弱的,也都会立时给我以光明,温暖,振奋。 如果说,人生也如远行,那么,在我蒙昧的和困惑的时日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一位师长窗内的灯光。 问题:1.这两段文字是辅助教材《文鉴·灯光》的开头。试分析它在全文的作用。 2.结合教材中叙述与说服的理论分析这两段文字的主要特点。

四、作文题(本题50分)谈“追求” 要求:千字以上。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平易是指用词的质朴、通俗,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2.是作者叙述时的地位和视点。其中包括作者所处的地位,观实点和叙述角度。 3.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用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的。 4.是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事物做清楚的解说,对事物做明白的剖释,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 5.因果互证,是根据同样的原因必然产生同样的结果的假定,以原因证明结果或以结果推断原因的论证方法。 二、简答题 1.造句要富于变化,指的是: (1)动静的变化 (2)虚实的变化 (3)详略变化 (4)句式变化 2.文面的基本要求有: 一要容易为读者了解 二要准确地表现内容 三要考虑视觉美的效果 三、理解发挥题 1.这两段文字在全文的作用是: (1)揭示了题旨(主题),统领了全文。 (2)为全文奠定了一个基调。 2.结合教材中叙述与说服的理论分析这两段文字的主要特点: (1)这是主观性的叙述。字里行间寓含了哲理,寄托了情感,富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色彩。 (2)叙述、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深沉,自然。既是一种叙述,也是一种引起共鸣的说服。 四、作文题 1.文体感要强。《谈“追求”》要写成议论性文章,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有说服力。 2.内容具体、充实,健康向上,主题(观点)鲜明、突出,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3.文面符合要求。千字以上。 凡达到上述标准者可给30分。文笔优美或确有特色者,可给40分以上。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可给29分以下;虽不到千字,但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者,给分可灵活。 病句每句扣1分,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的不扣分,此项最多扣8分。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写作? 一般来讲,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写作时,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固定化、外物化、形式化,形成一种有物有序的东西——文章。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1)、写作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可以说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殷周以前,没有文字的洪荒时代,人们?口耳相传?、?声气相求?、?结绳明。 (2)、社会生活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说人有七情六欲,都是因外物的变化而感发。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外物的感触,因遭逢际遇的困扰,心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怀,才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作者无感无会生活与写作活动,一个催生,一个反映,互为因果,两不分离。 (3)、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写作材料取自于社会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早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列宁也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不可能写出文章。 (4)、社会生活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写作的主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此时代此环境的作家在选材、立意、写作形式,运用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彼时代、彼环境的作家都不同。有人曾给老舍说,让他与山西的赵树理换一下,老舍说,那我就完了。 (5)、社会生活影响读者的品评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读者是写作的受体。他们的世界观、文章观、审美情趣、阅读倾向都受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在这里,读者的意见是基于现阶段人们对文章与文学的不同观念并反馈给作者的,尽管作者作了解释,也说明他对读者的意见有所关注。 (6)、社会生活能帮助作者克服主观偏见。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把安娜构思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生活的启迪,他断然改变了最初的构想,把安娜描绘成一个正面的带有复杂性格的上层俄罗斯妇女形象,充分体现了生活(7)、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柳青在《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一文中说:?技巧从哪里来的呢?一般地认为技巧从别人书里学来的,前人的书或者现代人的书。其实呢?其实,技巧主要地也是从研究生活来的。?(《创作例话》第20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写作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写作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写作的规律与技巧也孕育在丰厚的社会生活之中。技巧的形成和创新主要来自对生活的研究。所谓?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即为一例。 二、名词解释 1、写作: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 2、写作学: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说简单一点,写作学就是研究如何制作文章的学问 三、判断题 1、从本质上讲,写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2、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3、写作学是研究文章制作的基本规律及方法的科学。√ 4、写作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5、文章是一个流变的概念。√ 6、?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是说研究社会生活,可以获得写作技巧。√ 7、写作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达三个阶段。√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物——意——文?转化律? 这个规律也称双重转化律。是说写作过程必须实行两重转化,即由物至意,再由意至文。 由物到意,这是第一重转化。这重转化就是客观外物经过作者的观察、了解,映入作者的大脑,又经过大脑的思考、分析、综合,注入作者的理解、 由意到文是第二重转化。这重转化是把第一重转化的结果经过再认识、再深化、再整理,使之更加深刻、完整、严密、精细,更有逻辑性、条理性,并 规律,任何作者写任何文章,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基础写作教程 重点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创造活动。就其过程而言,写作是以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创造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 广义写作:就是关于一般文章的基础写作。 狭义写作:通常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写作的完整过程:就写作活动自身来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通常包括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等环节,这些环节在写作过程中通常是循环往复、互相促进的。从社会生活的大视野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 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1写作不是一项纯技术的活动,它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文化行为。 2无论何种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性的创作。 3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 综合性:1就写作学科来看,它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属于综合性的学问,其学科内容中经常要涉及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2就写作活动的过程来看,精神劳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写作过程总是体现着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综合作用。 3就个人的写作能力来看,其强弱是知识、理论、生活经验、智慧、趣味、感受、思维能力、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挥作用。 4写作成功是写作主体的生活经验、心理感受、思维加工、语言运用等多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属于综合性的文化能力。 个体性:1从写作的行为方式看,是一项个体化的劳动,他的劳动过程主要是以个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 2从写作的成功来看,也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 创造性:1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之中,分布在写作的不同环节之中。 2体现在劳动产品上,也体现在对写作主体的塑造上。 3体现为不同层次。 实践性:1写作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劳动产品。 2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锻炼提高。 3写作学的知识、理论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体认和内化。 写作活动的组成: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部分,缺一不可。 引发主题写作行为的起因: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1思想理论要求:思想水平、理论水平 2知识结构要求:专业知识、综合基础知识 3思维能力要求: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等 4表达能力要求: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规范;掌握一定的职业用语、行业术语、专业表达习惯等;善于向生活学习语言,向民间学习语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准确、简练、生动、

基础写作(习题)

基础写作复习题 (只是参考,并非考试题,有些题不考就忽略吧) 一、填空题 1、文章具有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体验的方式有亲身体验和------------两种。 3、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首绝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清渠”指的是好文章,那幺“源头”指的是-------------------------。 4、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和个体性,----------------和--------------。 5、写作的双重转化律是指写作活动是一个由---------而到---------------,再转到而---------------的动态转化过程。 6、写作材料的内化过程就是---------------的过程。 7、写作主体的修养主要有:----------------------、---------------------、--------------------、 ---和写作技巧。 8、文章语言使用的基本要求是:-----------------、-------------------、--------------、 和语言生动。 9、描写从对象和范围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 10、白描是指以-----------------的文字直接描绘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而工笔则以----------------的文字描绘人物和景物的特

征。 11、写作的特性有-------------、-----------------、--------------和实践性。 12、写作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和语言表达阶段。 13、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和生动。 14、议论的三要素是-----------、--------------和论证。 15、按文章的社会功能来分,文章可分为-----------------、-----------------。 16、社会生活是写作的-----------------------。 17、思维能力是写作者的核心能力,它主要有抽象思维、----------------、----------------------等三种。 18、间接抒情的方法主要有:-----------------、寓情于物、---------------和寓情于理。 19、叙述的四种方式是顺叙,倒叙,插叙和------------。 20、写作的功能主要有-------------------、-------------------、--------------------和渲泄服务等功能。 21、灵感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2、形象思维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23、观察的类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新颖的材料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开电大基础写作形考一参考答案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 “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写作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属于感受一般、印象不深的类型,有些则是感受深刻甚至铭心刻骨,令写作者难以忘怀。比如我写《我的妈妈》这篇文章,其实,关于妈妈的材料很多,但我主要想突出妈妈的勤劳、善良,所以我在写作过程中,首先选取新颖的,比如妈妈在学校义务为学生补衣服,打扫院子、为教师义务打水,这些都比较新颖,对突出妈妈善良勤劳的高尚品质很有帮助作用,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把重心放在这里,可见“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谢天》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基础写作重点

1.应用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实用性。2.应用文体与审美文体的区别。 3.查检科技文章主要有三大检索工具: 5.新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6.公文的四个特点: 7.公文的分类 8.公文的格式 9.通知 10.通知的五大类型: 11.通报的三大类型: 12.通报的概念和特点: 13.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4.报告的分类 15.函 16.函的特点 17.函的分类 18.商洽函 19.例 20.计划 21.计划的分类 22.计划还有哪些别称并作解释。 23.计划的特点: 24.计划的内容与格式 25.计划的主体包括(简答题) 26.总结按性质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27.总结的结构与内容 28.调查报告的特点: 29.新闻价值的五个因素: 30.新闻文体的特点: 31.消息的分类 32.新闻六大要素: 33.消息的结构 34.标题 35.消息头主要有哪两大类? 36.导语、报章体、倒金字塔: 37.背景 40.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是法人或个体经营者。 41.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 42.商业广告的三个特点 43.商业广告的标题 44.广告语(广告口号), 45.学术论文的特点: 46.学术论文如何选题? 47.如何拟提纲?

48.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 49.学生论文 50.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51.通知和通报的异同。 绪论 1.应用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实用性。 第一,内容真实;第二,对象明确;第三,格式固定;第四,讲求时效;第五,语言简明。 2.应用文体与审美文体的区别。 ①应用文是一种处理社会生活、组织社会生产的重要工具,审美文体对于现实生活没有 直接的实用效力,但却有着独特的征服读者,感染读者的社会价值;②应用文通常都以国家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名义行文,反映的是集体的意志、态度或者立场,审美性文体不管是个人独著还是几人合著,著作权均属于个人,表达的是作者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③应用文体是为了处理现实问题而写作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读者对象是固定的,审美性文体追求的是“万事之真理而非一时之真理”,因而在时效上具有无限性,读者对象未知,难以确定;④就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而言,应用文具有惯用的格式,叙述事由,分析问题,阐明观点,严格依法办事,因而行文语言平时简明,实事求是,审美性文体的写作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无定法可依,文体形式灵活多样,叙事、描写、议论,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允许虚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3.查检科技文章主要有三大检索工具: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有三大检索系统: 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A&HCT(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ISSHP(社会科学与人文会议录索引) 行政公文(公文、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 4.为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24日制定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使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行政公文具有发布政令、指导工作、沟通信息等重要功能。 5.新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共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6.公文的四个特点: ①法定的作者 ②法定的效力 ③规范的体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标准化的格式、一定的行文规则、约定俗成的语 言 ④特定的程序 7.公文的分类 按行文关系划分,党政机关的行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种。 ①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又属于呈请性公文的有报告和请示。

基础写作考试复习

基础写作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写作含义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物化过程。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进程观察(动态观察) 所谓进程观察,对事物的变化进程进行跟踪观察,它强调的是事物的连续性和递程性。何为感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有一些感觉是在外界信息刺激下临时的本能的反应。 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自始自终不舍弃具体的感性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想、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它是文艺创作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 是指人们在科学或文艺创作中,突然出现的、瞬间即逝的顿悟、理解、豁然开朗的一种思维形式。 高调叙述 指作者关注或关怀他所叙述的人和事,对他所叙述的人的遭遇做出情感和情绪上的反应。写作受体 指写作成品的阅读者,即具有对文章进行破译、解读或再创造能力的人。 心理描写 是对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它包括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心态、幻觉、意识流等。 二、简答(18分) 感受与观察的异同 ?感受与观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观察侧重于客观方面,着眼于捕捉客体的具体形貌;感受侧重于主观方面,感受着眼于主体的情感活动。 ?感受与观察又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面。无论观察或感受,都需要作者具有开放的五官。 ?感受往往需要以观察为前提,观察越广泛、越仔细,感受就越丰富、越深刻。此外,感受与观察往往融合在一起,观察中有感受,感受中有观察。 想象的本质特征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 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见教材)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2、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见教材P11—12)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3、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见教材P26、27、38)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