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漳浦县田中央村古建筑群的特色_保护与开发_邱涌添

漳浦县田中央村古建筑群的特色_保护与开发_邱涌添

漳浦县田中央村古建筑群的特色_保护与开发_邱涌添
漳浦县田中央村古建筑群的特色_保护与开发_邱涌添

070 /古建研究

漳浦县田中央村古建筑群的特色、保护与开发

◎邱涌添(漳浦县博物馆 福建漳浦 363200)

一、田中央村概况

田中央村,位于漳浦县东北部前亭镇的东部,东隔睏牛山余脉与龙海市隆教畲族乡的白塘村交界,北隔小溪与洛运村为邻,西邻过港村,南邻崎沙村。

田中央别称青田,明清时属二十三都,清代设青沙保(包括崎沙),民国初年属以佛昙为中心的外东区。田中央村现辖田中央、顶后坑、盐田尾、长北内等4个自然村。全村以王姓为主,祖上来自青阳社。“青阳”俗称“青洋”,今属隆教乡径内村。据漳州“青阳衍派”族谱记载,青阳王姓始祖出自河南固始县,在隋末唐初,聚族南移谋生,初入漳州海澄,继移浮宫际都,再移港尾石埠,最后到太武山青阳聚族开发,至今已有1300多年,比陈政入闽开漳还早近百年。

田中央王氏祖祠称“紫云堂”,祠中灯号为白底黑字的“开闽第一”“三省粮道”。始祖王弥寿于明洪武年间自青洋社入赘田中央村何千户家为婿,生大有、大元二子。其中大有生添养、添德二子,传裔田中央,后世又从田中央分衍到西南侧桥仔头村的上王村、田仔村、楼

【提 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砖木质结构,其对称精美,而建筑群体更是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通过对漳浦田中央古建筑群的观察,可以发觉其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的优越性和科学、艺术价值。对田中央村古建筑群,应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关键词】田中央 古建筑群 保护 开发

仔村,佛昙大坑的寮下村;清咸丰四年(1851)有一支从寮下播迁入台,定居于宜兰。大元生一子添泗,迁居湖西后溪,后裔分衍于赤土乡姑婆云(即下云),转传赤土乡前坂村岭脚社、新社。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祖居前亭田中央,出生于赤土下云的王应显以进士出身,官至云南左右布政、户部主事、南京太常卿,世称“王太卿”。

二、村落布局与建筑特色

通过调查,发现该村落共遗留清代至民国期间的古建筑包含街巷、祖厝、民居等类,约为85座,近600间(图一)。 (一)街巷

田中央村古街道中多数还保留着原有的乱石铺筑的路面,淡雅朴素。沿路设置露明的排水沟渠,且相当部分仍沿用至今。村落内部古建筑高度密集,纵横交错的街巷空间布局是田中央村落肌理的组织结构,也是古村落建筑布局的直接体现。 (二)宅第民居 1.观音兜式民居

平面呈长方形,观音兜式屋顶,覆红瓦。门厅呈开放式,中间留有通道。墙体为灰黑色火山岩及灰黄色土坯块混砌而成,并涂抹白灰。

2.燕尾脊式民居

平面呈长方形,护厝屋顶前部为观音兜式,堂屋为燕尾脊式。门厅呈开放式,天井自高而低分为三级,一二级天井红砖铺砌,三级天井以火山岩及花岗岩混砌。 3.门楼式民居

平面呈长方形,主厅及门厅燕尾脊式屋顶,明间皆抬梁式木结构。墙体为灰黑色火山岩及灰黄色土坯块混砌而成。

4.代表性民居——长春栈 位于前亭镇田中央村前厝27号。始建于清代,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935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硬山顶燕尾脊,前后两落,自南向北依次由前埕地、前厅、天井、过水廊道、主堂组成。前厅明间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无梁架,山墙承檩。天井红砖铺墁。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二柱,后檐墙承檩,前廊抬梁式结构,遗留有座狮及座象斗。明间内檐遗有花卉纹及人物图案等(图二)。 (三)宫庙祠堂 1.王氏家庙

王氏家庙始建于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建筑面积252平方米,面阔12.4、进深20.37

071

福建文博/约60平方米。庙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配祀王妈、仙螺妈(丁七仙姑),辅胜将军朱伯瑶、马仁、张赵胡(均陈元光部将)、水仙王。威惠庙为田中央、过港二村共同祭祀,每年的主要祭祀为二月十六王公诞辰,三月初九辅胜公诞辰。

三、村落的价值分析

1.田中央村历史悠久,历经明清发展,逐渐形成以村之间横直大街划片、内部巷道交错的居民区,传统街巷格局完整,风貌齐备,是闽南地区目前已知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

2.田中央村各历史时期建筑遗存较多,各个发展阶段特征清晰,是田中央村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闽南山区和沿海传统建筑的典型实例。田中央村传统建筑以民居为主,包括单进合院的普通民居和多进合院的大厝。面阔多为三间,少数五间;单进或两进合院,单体进深多五柱、七柱。早期民居朴实无华,后期民居有的华堂敞厅。 3.田中央村自王氏开基拓殖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

米,以门厅,天井庑廊,正堂组成。面宽三间,其中正堂深三间,青石柱础或作鼓形,或作双层鼓形,正堂前轩卷棚式,斗拱木瓜完备,雕刻彩画亦称精细,屋面悬山式(图三)。

大门为凹窝式,立青石浮雕门鼓,门上悬匾“王氏家庙”及左下角“乙酉年仲秋”。明间设长方形镂空福禄寿字雌虎窗,次间设圆形镂花木窗,设“斜阶吊莲”,大门前有砖埕,占地面积110平方米,埕前设照壁,并立二组旗杆夹板。家庙里又有一通石碑,是明崇祯间漳南分守道立的“院道府县禁革私抽碑志”,原立于家庙前,也说明家庙建造年代早于明崇祯间。 明间正中设祖公龛,为双层细木栅门,外作透雕花卉,各具图案。龛中奉一世祖、二世祖及祖妈的牌位。又于家庙右次间设奉祀明太常寺卿王应显的神龛和牌位。正堂明间中悬“状元及第”匾,两边落款“光绪丁丑科,王仁堪立”。王仁堪,字可庄,号公定,福州人,光绪三年(1877)状元,官至苏州知府。前进中悬“太常寺卿”匾。落款“嘉靖庚戌赐进士历任云南左右布政,户部主事南京太常卿乡贤王应显立”。“光映儒林”,两边落款“赐进士及第翰林院检讨历任巡道提督学政蒋允君为贡生王朝辅立”。又有“垂荫闽南”匾,无落款。家庙柱上均有旧联,其中有:“凤田源流远,鸿江庆泽长”、“由澄迄浦,宗祖贻谋,不外鱼盐作活;自北逾南,子孙燕翼,无非孝悌为先”等。 2.前厝私祖

建筑面积220平方米,清代建筑风格。座东南向西北,观音兜式屋顶。自南向北依次由前埕地、前厅、天井、过水廊房、主堂组成。前厅

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无梁架,山墙承檩。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二柱,后檐墙承檩,明间外敞,两次间各辟为耳室,为传统的“一明两暗”式格局。 3.五公庙

五公庙位于王氏家庙前方,建于清代,原为土木结构,近年重建,主建筑已失去原来的风貌,唯庙前石雕土地庙为原物。石雕仿瓦坡顶,占地约1平方米。五公庙主祀天台山志公、化公、朗公、唐公、宝公五公菩萨。五公祭祀日为农历四月廿四日,当日,乡民于五公庙外四角钉“五公符”,庙前唱戏,各家各户均要到庙前敬将(五公手下),因五公吃素,故只祭拜水果等素食。 4.九皇大帝庙

位于田中央村北侧,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九皇大帝诞辰为九月初九。但有部分村民参与正月十五上元敬天官尧,七月十五中元敬地官舜,十月十五下元敬水官禹的风俗。 5.威惠庙

位于田中央村南侧,建筑面积

图一 田中央古民居群(局部)

072 /古建研究

差异、互补的优势,通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开发、挖潜和合作,田中央村的乡村文化旅游业就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第四,发展田中央村的乡村旅游业,在创收经济的同时也为文物保护找到一条真正能落实经费保障到位,使文物资源保护付之实际的路子。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罗哲文老先生的基本观点是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并且曾经用16字箴言概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因此,对田中央村古建筑群合理保护,开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是大有

主要参考书目:

1.漳浦县政协《漳浦村社要览》编委会:《漳浦村社要览》,2002年。2.政协漳浦县委员会编:《漳浦文史资料》合订本,2007年。

3.漳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漳浦县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4.罗哲文:《对古村落保护深情“三建言”》,《今日国土》2006年第Z4期。

王氏主要聚居地,宗族文化发达,代有人才,各领风骚,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大量的文物文献遗存得以保存传递至今,为探讨传统中国乡土社会提供翔实案例。

四、保护性措施与开发目标

田中央村古建筑群“藏在深闺人未识”,淳厚、浓郁的乡村古建筑群体俨然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不可多得的天然旅游资源,是极具优势的发展条件和依托,也正符合时下回归自然、崇尚传统的旅游消费市场需求。

针对田中央村的总体格局与历史特征,采取从点到面区域整体分层保护的原则,实现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保护相结合,在不破坏古村落文化特质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古村落旅游文化的开发,增强传统古村落的现代活力。

首先,旅游业是一种以提供视听等感官消费为产品的特殊生产方式,通过视听等感官介质完成消费。包括古建筑物在内的农村,丰富又奇特的旅游资源必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官冲击和震撼。田中央村应保护和延续村落传统的道路格局,维持原有道路的空间形式。对建筑

群根据其保存状况对之进行分类保护。按完整保护、更新、改造等方案处理。对宫庙祠堂等宗教民俗类建筑,加以维护和利用,结合当地“穿灯脚”等非遗项目,赋予历史建筑新的活力。

其次,旅游业本身是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广阔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必能为田中央村广大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子。发展田中央村的旅游业将促进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受益的当地村民必将提高、加深认识,更加爱护、珍惜这些能为他们发展致富带来经济效益的古建筑群体,进一步加强资源、文物保护的观念,自觉保护文物安全。 第三,按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发旅游业,田中央村这些不为人知的文物资源必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文物保护、传承、开发、发扬中来。在田中央村周边有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天福石雕园、六鳌抽象画廊、湖西五里三城等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田中央村独特的古建筑群体同这些景点存在着资源

图二 长春栈图三 田中央王氏家庙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武当山)

世界遗产与旅游 ——以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发展为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点已成为社会共识,因此,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为例,分析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价值,探讨其作为优质旅游资源应如何将开发与保护结合,寻求有效的发展方案。 武当山的微观环境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如下: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 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据记载, 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 代有开拓扩建。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古建筑群消防保护设计

古建筑群消防保护设计 【关键词】古建筑群,火灾,消防保护 【摘要: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直接载体,是精神和文化财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本文借用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方案来共同探讨古建筑群的消防建设。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就是文化遗产的直接载体,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然而很多因素却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火灾便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被广大藏胞尊为神圣佛地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大经堂,于1985年4月7日因灯烛引发大火,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经卷、珍宝等均被毁于一旦,供4060名僧众诵经的大经堂变成了废墟;2003年1月19日,有600多年历史的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荷叶主殿共236平方米的建筑不到3小时便被大火烧毁;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兰州市的城隍庙戏楼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笔者有幸参与了湖南省古建文物消防保护方案设计,就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规划和建设来共同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建设。 古建筑存在的火灾危险隐患 1.平面布局的先天不足 上甘棠村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基本上毗连建造,庭院相连、建筑与建筑多为过廊相通,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现代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和通行。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古建筑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 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为三、四级,耐火性能极差。木质结构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木材的燃点逐渐降低,极易燃烧,有些古建筑及建筑构件表面还有大量的油漆和彩绘,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的火灾荷载。 3.灭火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很少考虑消防设施,后期为了保护古

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

编号:AQ-JS-02585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Study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of ancient buildings

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研究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

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

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10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 施正式样本

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摘要:古建筑是消亡历史的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文章就针对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安全;规划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

一一个拥有5000 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

文物保护协议书范文

文物保护协议书范文 红岩乡文物保护管理协议书 红岩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 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南府发(xx)20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__精神,为了更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 __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 __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特与签订此协议: 一、甲方职责: 定期不定期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向乙方传达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的信息,如文物出现不安全因素,将视其情节追究乙方法律责任,乙方在保护管理文物时如有问题或困难,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给予协助。甲方每年给乙方管理费100元。 二、乙方职责:

负责对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全权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设施。配合甲方依法开展的各类文物保护检查工作;如发现盗墓、盗挖瓦当等现象,应及时向甲方汇报,如有意外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甲方;落实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管理、保护好文保单位的标志说明,保持干净、整齐。 三、此协议书一式二份,乡人民政府、村各执一份,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名:(公章) 乙方签名: 二○一一年月日 1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合同书 项目名称:江永县上甘棠古建筑一期维修工程 项目所在地: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合同签订日期: 工程业主单位(甲方):江永县文化局工程施工单位(乙方): 江永县上甘棠古建筑一期维修工程合同书 工程业主单位:江永县文化局(以下简称甲方)工程施工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上甘棠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甘棠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资源,因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腐朽严重。现急需对部分公共建筑进行维修,甲乙双方就本维修工程施工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程地点: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二、工程内容:1、维修工程包括步瀛桥、忠厚祠、前芳寺、九母庙、一单门、五单门、四单门、九单门、南槽门、北槽门; 2、改造工程包括12号铺面房改造、五单门北侧铺面房改造; 3、排水沟整修及其他房屋零修工程。

中国古建筑常识

古建常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述 中国古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即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结构方式,在这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诸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流光异彩。 木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然有其内在优势。这些优势大致是: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株、梁、檀、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 3.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多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古建筑有其完整的木构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抬梁式、穿斗式为主。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就初步完备了,后经不断提高,产生一套完整比例和做法。此种木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在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跟。当柱上采用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结构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檀条方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框架。这种木框架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斗拱的应用。所谓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层迭装配而成的组合部件。斗拱至迟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至汉朝,成组斗拱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拱形式不止一种。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拱式样趋于统一,并用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之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更周密的模数制,就是宋《营造法式》所称的“材”。“材”分八等,而每等“材”又分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宽。根据建筑类型先定材的等级,然后构件的大小、长短和屋顶的举折都以“材”为标准决定。至明清,模数制在大式建筑中变为以斗口为基本权衡单位,在小式建筑或无斗拱大式中以柱径为基本权衡单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由于等级制的关系,只有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斗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承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其它节点上,而出檐深度越大,斗拱层数就越多。斗拱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因而以斗拱层数的多少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 二、明清建筑的主要形式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实物中,明、清建筑站着相当大的数量,它们是我国文物

试论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优选稿

试论古建筑群的消防安 全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试论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措施【论文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安全;规划 【论文摘要】:古建筑是消亡历史的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文章就针对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

浅谈如何做好古建筑的安全防火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历史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一般是指始建时间较长远的存在于地面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构)筑物,包括宫殿、陵墓、衙署、街道、民居、园囿、坛庙、寺观、庵堂、佛塔、楼台、亭阁、城池以及桥梁、堤坝等。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职责。 一、古建筑的防火必要性我国的古建筑采用以木结构架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无处不用木材。一般的古建筑,大体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需用1立方米的木材。复杂的建筑用的还要多。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据测算就用了4754立方米木材。古建筑的以木材为主,造成了良好的燃烧条件,而且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容易引起轰燃,一旦出现轰燃扑救相当困难。一般古建筑建在高高的台基上,风助火威,燃烧很快,且因长年风干,含水量很低,再加上年代久远,木材枯朽,更易起火。 古建筑不但容易发生火灾,而且一旦失火难以扑救。一般说,100斤木材燃烧进度,需要200斤水才能将其熄灭。也就是说,水的消耗量比燃烧物的重量大一倍。如此大的用水量,一些古建筑文保单位无法做到。有些地方吃水都很困难,消防用水就更难。古建筑安装自动供水、喷淋的单位,全国为数不多。而且有些古建筑在半山腰或山顶,消防车无法上去。有些在城市里的,由于古建筑的特点,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消防车也难以进入及时扑救。 二、古建筑火灾隐患 1、组织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多数古建筑无组织机构或防火组织不健全,单位领导没有真正成为防火安全责任人,没有专(兼)职防火员和消防队(站),使防火和灭火工作没有保证。尽管国家已颁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一些单位也制订了管理制度,但不能切实落实到位、到人。 2、明火使用多,电气设备老化。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很可能由于电线陈旧、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或可燃织物随风飘荡接触灯烛,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等宗教活动,焚香纸等用火,以及工作居住人员炊煮、取暖、照明用火,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导致火灾;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合同书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合同书 项目名称:江永县上甘棠古建筑一期维修工程项目所在地: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工程业主单位(甲方):江永县文化局 工程施工单位(乙方): 合同签订日期:

江永县上甘棠古建筑一期维修工程合同书 工程业主单位:江永县文化局(以下简称甲方) 工程施工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上甘棠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甘棠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资源,因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腐朽严重。现急需对部分公共建筑进行维修,甲乙双方就本维修工程施工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程地点: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二、工程内容:1、维修工程包括步瀛桥、忠厚祠、前芳寺、九母庙、一单门、五单门、四单门、九单门、南槽门、北槽门; 2、改造工程包括12号铺面房改造、五单门北侧铺面房改造; 3、排水沟整修及其他房屋零修工程。 三、工程造价、取费及审计依据: 1、工程造价:按实结算。 2、工程量:以乙方提供的工程量签证单,经甲方签证为准。 3、有关费率的计取:按原湖南省修缮工程一级企业标准以定额直接费用为基数计取,其费率如下: ①综合费22.42% ②利润7% ③其他直接费2.5% ④远地施工增加费2.35% ⑤税金3.348% ⑥人工工资单价62.00元/工日

4、定额采用1996年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统一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古建筑明、清分册为依据。 5、工程材料甲、乙双方共同采购,价格以甲方签证为准。 四、承包形式:包工包料 五、工程质量:优良 六、开、竣工日期:本工程于年月日正式开工,要求2010年月日前竣工。(如遇天气、材料不能及时供应或不可抗力等原因不能施工,工期则相应顺延) 七、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工程开工前,甲方尽量为乙方提供施工方便、做好“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协助搞好施工人员暂住等事宜,其三通费用由甲方承担,人员暂住费用由乙方承担。 2、施工中,甲方派驻同志为工地代表,乙方派驻同志为工地代表,以便于双方及时沟通情况,处理现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甲方代表并对施工的工程量和隐蔽工程及时进行签证。 3、在维修施工中,乙方应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有关文物保护法规,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持使用原来的传统材料和工艺,保存原来的形制结构和外观现状,恢复历史风貌,如乙方在施工中不按有关技术要求施工,或其质量不合格;甲方有权责令乙方立即停工、返工,其停、返工所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均有乙方自行承担。 4、施工中,如甲方需变更原约定的修缮内容,由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洽商,并报原申报机关备案或批准;但由此造成的误工等损失均有甲方承担。 5、在拆除腐朽构件时,乙方应做到轻、细、准,即轻拆、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2010-05-17 22:28:04 来源: 中国排行榜网 核心提示: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0260272.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坛祈年殿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性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0260272.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网络调查,评定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单如下: 一、北京天安门城楼 入榜理由: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21年),明北京城正式建成。其规模宏伟而壮丽,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当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资料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座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武当山古建筑群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又名太和山,古时称“玄岳”、“太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赞叹此山“玄岳出于五岳之上”。面积3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四周有72峰耸立,24水环流,危岩奇洞深藏,白云绿树交映,蔚蔚壮观。武当山是唐代以来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宋朝也有所建设,元代进一步扩大修建规模,在明朝达到修建的鼎盛时期。明朝永乐皇帝亲自主持修建,动用数

十万民工,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历时12年,建成了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的大规模道教建筑群,成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加强思想统治的史证。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明代皇帝亲自策划、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现存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武当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选择建筑位置,注重周围环境,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存的有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和玉虚宫、玉龙宫遗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其中紫霄宫高18米,宽30米,进深12米,面积为350多平方米。众多的建筑中,用才广泛,有木构、铜铸、石雕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端一个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正中,其余全部构件在北京用铜铸成后,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经运河转长

湖南地域建筑文化

湖南古村落特点 之上甘棠村一、湖南古村落概况 湖南地处三湘四水之间,从湘北洞庭湖滨的张谷英村,到湘南谢沫河畔的 上甘棠村;从湘东井冈山麓的,到湘西武陵山下沱 江边的吊脚楼,一座座古老的村落,一片片斑驳陆 离的古老民居,散布在广阔的田野和山岭之间,仿 佛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湖南地区地域文化建筑分区根据其建筑风格可 大致分为处于湘江中下游流域的湘东地区、处于湘 江上游流域的湘南地区、处于资水上游流域的湘西 南地区、沅江中上游流域的湘西地区、沅江下游流 域的湘北地区五大块。湖南的古村落古民居作为中 国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中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组成部 分,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建筑的选址和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 2、建筑的形式:呈现出稳定性、封闭性、创造 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精 神。

3、建筑的内涵:浸润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精神。 二、上甘棠村建筑文化 (一)、地理位置 上甘棠村位于湘南地区,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目前,村内至今仍保存200多幢明清朝代的古民居。该村也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 湘南地区是指湘江上游流域的湘江、潇水、 春陵水地区,该区自然地理环境几乎全属于雪 峰山脉、湘赣边境山脉所形成的山地丘陵区。 主要包括湘江上游领域,即郴州、永州和衡阳和株洲的南部等地区。湘南地区古村落大致有以下特 点: ?封火山墙以人字形为主; ?墙承重结构,建筑材料用砖、土坯砖和当地盛产 的汉白玉、红砂岩; ?单体平面以“一字形”为主,横向天井和竖向天井 相结合发展; ?入口为装饰中心,多用花窗和轩棚出檐,成为整个房屋的视觉中心,是 此区域房屋最大的特色。 ?重装饰,尤以入口及廊步空间为主 要装饰区, ?装饰中心区。

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与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古建筑火灾频繁发生,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本篇文章针对于古建筑防火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实际调研结果为相关部门提出了专业性、实用性、有效性的防火工作思路,深入探讨了古建筑防火的有效手段。 标签:文物古建筑科学防火思维 前言:古建筑文物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鉴证,有其特有的参观价值和科研价值,其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由于我国文物古建筑多由木材建造,其耐火能力较低,极易被火灾损害。经过多年来国内外的古建筑防火研究和学术讨论发现,虽然,基础消防机构在古建筑防火方面重视程度不断很高,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指导工作,火灾预防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火灾预防工作思路陈旧,缺乏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办法。 一、建立完善的火灾消防体制 很多古建筑群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人满为患的场景屡见不鲜,空间拥挤,导致安全保卫任务繁重,成为了相关部门预防火灾的一大隐患。根据文物古建筑“唯一性”的特点,其消防安全方案可以根据实际的火灾危险系数、文物保护要求、地理条件与水利条件等,通过科学、系统、合理的分析讨论进行制定和实施。一些特殊地区可以引进“消防技术专家评审机制”,在解决基层预防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文物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监督管理,从而形成与消防技术同步成长的古建筑火灾预防机制。 二、科学划分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区域 通过大量的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经验表明,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消防机构的意识会陷入误区,对文物古建筑群不加区分,笼统的按照文物古建筑群进行保护和预防,导致消防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出现漏洞。针对于这种现象的正确做法是,对于真正的古建筑群,采取重点保护措施,作为重点安全区域进行火灾设防。而古建筑周围的配套设施,例如,酒店、宾馆等仿古建筑和场所与古建筑文物之间的关系不大,消防人员必须认真加以区分,将其划分成为独立的建筑区域,相对于古建筑群来说,建筑区域可以适当降低火灾危险评价系数和消防安全设防等级。 除此之外,在古建筑群、古城古镇等古建筑密集区,例如:中国的平遥古城、西塘古镇、五台山风景区等也可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耐火等级、人员数目等,合理划分不同的消防安全区域,明确对应的预防等级和预防措施。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消防安全体系,是实现现代科学消防管理的重要基础[1]。 三、客观评价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系数

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

1 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中国故宫 2 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中国赵州桥 3 世界上最高的大楼?阿联酋迪拜塔 4 世界上最长的拱桥?中国朝天门大桥 5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 6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中国青藏铁路 7 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中国长城 8 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中国明代南京石头城 9 世界最长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 10 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中国雅鲁藏布江 11 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2 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珠穆朗玛峰

13 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中国青藏高原 14 世界最长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 15 世界最低的盆地?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 16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7 世界最的的海洋?太平洋 18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19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20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21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22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23 世界上最年轻的海?红海

24 世界上最淡的海?波罗地海 25 世界上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26 世界上最大的湖?里海 27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28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里海 29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30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30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 3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3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34 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苏伊士运河 35 世界上最高落差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36 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 37 世界上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38 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39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40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4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42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43 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 44 世界上民族语言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45 世界上海岸线最长国家?澳大利亚 46 世界上岛屿最多是国家?印度尼西亚

浅谈古建筑防火

浅谈古建筑防火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遗憾,也成为文物保护、消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越来越受到火灾的威胁。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古建筑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消防对古建筑保护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得保护之良策。 1、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1.1雷击起火 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遭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能遭受雷击。 1.2长期干旱高温 导致古建筑特别是木制结构的建筑物或其间的堆积物自燃,引发火灾。 1.3生产用火 如寺院加工香、烛,不慎引起火灾。 2、古建筑火灾扑救难度 由于古建筑所处的位置、古建筑的结构、古建筑内置设施等多因素的限制,形成火灾扑救的障碍。一旦古建筑着火,火情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故其损失往往惨重。 (1)大部分古建筑采用纯木、砖木、土木建造,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经过千百年的风干,极易燃烧。如果是寺院,其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如果是民居,其内家具、衣被等,也是易烧不易灭者。 (2)殿高堂阔,连片成群,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极易蔓延。一旦其中一个建筑失火,就会引起火烧连营。发生火灾时回廊就成为火灾蔓延通道。文化古村落,也是民居连片,一旦起火,也是连片遭殃。 (3)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无疑限制了常规消防车的通行,一旦发生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大多数古建筑远离城市,道路崎岖,消防队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加上水源缺乏,一旦失火,难以扑救。而位于只有狭小通道的古建筑群落中某些建筑物起火,由于消防通道的阙如,消防车也是难能直临现场。 (4)由于建筑物自身,或其间的堆积物,或其间的电线与电气等因素导致起火,而起火因素多而不定,也会给扑救造成一定的难度。 3、“消”的对策和措施 要将消除隐患、扑灭火势落实到实处,还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购买必要的消防器材(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水泵等)并且能够使用,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古建筑发生火灾时,城市消防队一时难以到达,利用以上装备就会使古建筑单位具有消灭一般和初期火灾的能力,达到自救的效果。 (2)古建筑所在单位及消防队平时应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古建筑的位置、建筑形式、结构特点、重点部位、道路和水源等情况,要充分估计风力和风向可能对火势蔓延的影响,作好战前准备,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演练。 (3)在山区的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危及森林的安全时,应在主要蔓延方向,对紧靠古建筑树木的树冠上射水保护,必要时可砍伐树木,开辟出防火隔

浅析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新编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析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新编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析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对策 (新编版) 摘要:近年来,香格里拉以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金字塔般的雪峰、蓝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成为了世人心中的向往的美好境界。香格里拉的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是藏族同胞劳动智慧的结晶,香格里拉地区的古建筑,基本上都与民族宗教信仰有关联,一旦失火,将对香格里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防火特点及措施作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香格里拉古建筑消防安全 香格里拉,位于奶子河畔,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是人间仙境人间。有唐宋时期

建置的“月光城”“日光城”,日月两城遥相辉映,璀璨生辉,千古流传。由于香格里拉古建筑是举行宗教仪式、社会活动的场所,是香格里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香格里拉还是一个多民族和谐融居的地方,古建筑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但数量极少。香格里拉的古建筑民族风格浓郁,对于研究香格里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替代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发生火灾后,将会对香格里拉的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同时香格里拉古建筑还是香格里拉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作为博物馆、旅游点,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目前旅游收入已成为香格里拉的主要收入。同时大量的古建筑也成为城市生活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香格里拉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一、火灾危险性和火灾特点分析 香格里拉古建筑大多远离城镇,处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偏人稀,四周又被林木杂草环抱。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山火和森林火灾往往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消防的设计思路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消防的设计思路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消防的设计思路武当山古建筑群有近千年的历史,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对它的保护,提到古建筑的保护,重中之重就是防火、灭火,从古至今都是采用人防水灭的方法,但对于武当古建筑群大部分都建在山势陡峭的群山之中,少水且消防车很难到达。建筑物主要原材料是木头,室内用大量的彩绘、幔帐、飘带、饰布等进行装饰,置放大量蜡烛、燃香等极易燃烧物品。针对诸多危险源,传统的消防方法是不能满足当下的现场要求,根据武当山古建筑的特殊性,我公司携手国家军工企业710舰船研究所联合推出以下消防方案。 一、火灾灭火系统的结构图 点型温感探测器点型烟感探测器紫红外火焰探测器声光报消防 火 灾 监 控

二、系统说明 系统由前端探测设备(点型温感、点型烟感、紫红外火焰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组成多鉴监控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探测器迅速将火警信号传输给火灾监控主机,火警确认,联动盘启动声光报警设备、消防疏散广播响起,1秒-10分钟(可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人和重要文物疏散时间结束,气溶胶灭火设备启动灭火(可根据现场火情自动启动多台灭火设备),本系统里面,我们也配备了火警手报装置,更独特地运用了无线手动灭火按钮,它能够直接启动终端灭火设备。最后灭火成功,火警解除。三、设备选型 系统设备的选型上面,我们充分地考虑了古建筑的特殊性,为了保护建筑设计的原貌和整体观赏性,安装在殿堂内的设备在系统设备的选型上面,我们充分地考虑了古建筑的特殊性,为了保护建筑设计的原貌和整体观赏性,安 火警手报气溶胶灭火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是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 纪念建筑、石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修缮工程,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系指始建或历代重修、重建的原状。修缮时应按照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材料质地、风格手法及文献或碑刻、题铭的记载,鉴别现存建筑物的年代和始建或重修、重建时的历史遗构,拟定按照现存法式特征、构造特点进行修缮或者采取保护性措施;或按照现存的历代遗存、复原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的原则。 依工程性质,可分为五类,如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2、抢险加固工程,3、重点修缮工程,4、局部复原工程,5、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 保养维护工程系指不改变文物的现存;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装饰、色彩等情况下所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如屋顶除草勾抹;局

部揭瓦补漏;梁柱、墙壁等的简单支顶加固;庭院整顿清理、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此类工程就由管理或使用单位列入年度工程计划和经费预算,作为经常性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加固抢险工作,系指建筑物、石窟岩壁以及壁画、造像、石刻等发生危及文物安全的险情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措施,诸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抢救性措施。此类工程须在技术检查的基础上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局部复原工程,系指对文物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或局部复原工程。此类工程必须事先做好勘查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提出《修缮、复原工程申请书》报经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方得进行施工。 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的安全设施,诸如排水防洪堤坝、防水房、亭、新加窟檐等。凡此类构筑物或建筑物,须与文物及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可喧宾夺主。对文物本身和其周围的历史残迹,必须严格保护,不可因附加安全措施而遭受损坏,附加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报请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