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邮电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京邮电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年《形势与政策(下)》作业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翻译

姓名:黄鑫鑫

课程号:B0900141C

学号:B13140522

负责老师:张娟

2015年 4 月22 日

题目一:

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中国的外交布局

谈到中国外交布局,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我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包括,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友好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首先,大国关系稳定,致力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强国,依然对全球事务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国应全面加强两国在政治、安全、经贸、金融等领域的双赢合作,并在全球治理、应对地区热点问题等方面展开务实协作,包括促使美国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其外交优先议程,推动实现“习奥会”年度会晤的常态化,扩大两军联合演习的规模并实现机制化,深化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球合作,敦促美国加强对日本、菲律宾等盟国的管控以维护地区稳定。

其次,周边外交积极进取,积极深化与新兴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将对“后霸权时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中国应夯实金砖合作机制,落实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应急外汇储备安排的动议,合力推动 IMF 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此外,中国还应大力拓展双边合作,包括全面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以消解美国对两国造成的战略挤压;加强中印战略合作,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落实,维护阿富汗局势的稳定;通过与巴西和南非的合作,进军拉美,深耕非洲。

第三,切实加强与地区“支点国家”的合作。部分地区强国业已成为其所在区域国际秩序日益重要的参与者甚至塑造者,中国应树立“全球布局”的战略意识,遴选地区“支点国家”,遵循“多予少取”的原则,强化与“支点国家”的双边关系。例如在南亚应落实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加紧瓜达尔港的建设,稳步进军印度洋。在东北亚与韩国协调应对朝核问题,加快中韩自由贸易谈判,联手牵制安倍政权的右倾化趋势。在东南亚加强与印尼等国战略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维护南海局势的稳定。在中东加强与土耳其和沙特的合作,在拉美加强与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的合作,为中国的全球战略建立牢固的地区支撑点。

第四,在国际关系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新规则的制定。随着自身实力的下降,美欧日日益重视利用制度和规则的创设,以保持其对国际体系以及全球议程的主导。例如对国际政治“新边疆”——极地、太空和网络空间——规则的制定,又如在国际经贸领域对TTIP和TPP的积极推动,再如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也谋求建立有利于其自身的规则体系,逃避自身所应承担的义务,迫使发展中国家分担不相称的责任。对此中国应予以密切关注,积极参与相关新规则的规划和制定,占据战略制高点,以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外交在保持大政方针稳定性、连续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顺利开局,为今后五到十年外交工作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和平发展”这盘大棋局全面均衡、立体多元、丰富多彩。

首先是理论上有创新。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并向国际社会积极介绍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习总书记提出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这一重要思想。他指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以义为先、先义后利。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

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正确义利观丰富了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为我国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鲜明旗帜。

实践上的巨大开拓

大国关系总体稳定,持续均衡发展;周边外交积极进取;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得到全面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在外交上表现出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势,通过支持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推动巴以和谈,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方针,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在钓鱼岛建立常态化存在,对黄岩岛实施实质性控制等一系列举措,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题目二:

反腐常态化

反腐倡廉,亦称“惩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政治伦理学术语,属政治道德范畴。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西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尤其在经济体制转换的改革开放的时期,更是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

中共十八大提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从两次重大会议关于反腐政策的措辞来看,中国共产党汲取了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到腐败对执政稳定及权力合法性的严峻威胁,将反腐工作提升到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存亡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反腐倡廉改革总方针,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的反腐工作发展方向反腐政策导向也由侧重教育、防控转向强化惩处监督、推进制度建设。同时加大了反腐力度和方式的创新。

首先是中央反腐的意识增强,反腐态度非常明确,决心很大。社会和公众所看到的反腐高压态势反映出,中央已经认识到腐败和作风不良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消解百姓对政府信心的重要原因,并开始采取有力措施化解这一局面。

在路径选择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道路是比较明确的。通过对权力运行体系进行干预,惩处贪腐行为,增强老百姓对反腐的信心,为治本赢得时间。最终要形成对权力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制度体系。

在反腐的手段上,发挥了几个优势:发挥党内纪委系统的作用,比如纪委领导主要由上级提名,增强纪委的权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重视网络反腐的优势,使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更多更好地参与到反腐进程中来;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反腐过程更加高效透明,老百姓对反腐效果的感知也更加明显。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反腐”预计将成为重要议题。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前期的反腐成果需要获得制度的保障。

周永康、苏荣、徐才厚……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中管干部达55名。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这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反腐败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

反腐倡廉工作步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减弱或宣告胜利,恰恰相反,它标志着党的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向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迈进,既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雷霆霹雳,又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化熏陶。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向着“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常态一:强化制度建设成为新常态。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实施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认识和要求。法者,治之端也,从严治党更要制度先行,既要强化制度的建立健全,又要强化制度的实施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要着力健全党内监督制度。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权力就失去枷锁,腐败就会立即变成洪水猛兽,即便赶跑也不能让其绝迹,稍不留意就会卷土重来。因此,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原则,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建立科学、健全、可行的防腐、反腐、惩腐制度,为权力规范运行划定界限,才能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化和常态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但更直接的在于制度的实施执行。有法不依,有制度不执行,只会让法律和制度失去公信和权威,强化制度实施执行及监督检查,在执行制度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是党反腐倡廉工作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要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彻底根除腐败,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的坚定信心和必胜决心。不断强化党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必将成为党的反腐败斗争工作的新常态,也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新常态二:党员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新常态。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历史上,党正是依靠钢铁般的纪律和万千坚守纪律的共产党员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筚路蓝缕取得最终胜利。因此,守纪律、讲规矩是党长期历史实践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区别于其它资产阶级政党,始终保持崇高理想和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保障;是共产党员在完成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要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共产党员更要率先垂范。守纪律、讲规矩,守党纪、遵国法,依法守纪做人做事不仅是共产党员保持自身廉洁的前提,更是在当前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重要标尺;是共产党员在完成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的重要准则;是共产党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的直接体现。党员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新常态,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必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无往不胜。

新常态三:强化国有企业监督成为新常态。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其经过几代人披肝沥胆,艰苦奋斗,得之殊为不易,更应倍加珍惜。党、国家和人民赋予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经营的责任。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应深感责任重大,夙夜在公,不仅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应努力将国有企业发展为能够支撑国家和民族经济产业的中流砥柱。以往,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交叉、权力集中、监督薄弱等问题,既导致人民群众对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产生误解,也严重干扰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其标志着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步入新常态,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必须纠正、调整、优化以往不规范、不合理的工作运行体制机制,更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自身创造力与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国有企业能够真正成为我国经济潮流的引领者、国计民生的保障者、艰难险阻的开拓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