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

达即文章”,人生“千难万难”莫如“人心隔肚皮”哪!可见“人心不古”、“人心高深”、“人心难测”;

对人心的识别,是“横看秦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一印象可识别人心:从对方的举止容貌可识人心;从对方的眼神可识人心;

从面部表情的变化可识人心;从对方的体型坐相可识人心;从对方的衣着服饰

可识人心。言语心声可识别人心:闻其声可知其人,从声音的清浊可识人心;从语言的风格可识人心;从言辞的锋芒犀利可识人心;从笑声中可识人心;从

谎言中可识人心,还可以识别什么是假言假语,什么是花言巧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识别小人:识别出什么是阿谀奉承之人;什么是落井下石之人;什

么是好拍马屁之人;什么是好耍阴谋诡计之人。识了小人还要识能人:什么是专才;什么是全才;什么是精才;什么是帅才;什么是最需要的人才;什么才

是“国际型人才”。

识人须有识,这是不容怀疑的公理。所谓识,就是指见识、胆识,或者叫远见

卓识,主要是能够把事物发展规律,给予恰当处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创新。具体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性,能看准时代前进的方向,善于驾驭各种坏境,即

所谓"识时备者为俊杰";

二是在工作上能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抓住突破口,找开新局面;

三是对事物具有一定深度和独到的见解,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的判断力。识人需要有胆有识,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和判断力。识人需要有胆有识,无胆无识是决不能发现人才的。清代诗歌理论家叶燮将诗歌所表现的客观现实

概括为:理、事、情;把诗人主观能动性地反映现实在内在因素归纳为:才、胆、识、力。他讲的识,指的是辨别能力,认为才、胆、识、才四者交互作用,四者这间,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惟有识,则有非明","识明则胆张","人惟中藏无识,则理、事、情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非可否……" "且夫胸中地无识之人,即终日勤于学,而亦无益,俗谚谓为"

两脚书橱".记诵日多,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头绪既纷,无从

割择。中且馁而胆愈怯,欲言而不能言。"叶燮还指出:"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背道".也就是说,无识之人,写诗是注定写不好的。

叶燮之后,清人章学诚把识与志结合起来论述,认为文史人才有无"志识"

是带有根本性的一件大事。他形象地比喻说:文辞,犹三军也;志识,其将帅也。

文辞,犹舟车也;志识,其乘者也。

文辞,犹品物也;志识,其工师也。

文辞,犹金石也;志识,其炉锤也。

文辞,犹财货也;志识,其良贾也。

文辞,犹毒药也;志识,其医工也。

在章学诚看来,"学问文章,聪明才辨,不足以持世,所以持世者,存乎识也".也就是说,光会写得一手文章,还不行;要想成才,要想为社会做些有益

的事,必须有"见识".这一点与王安石讲的"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所见略同,都是高于当时世俗陋儒的见解。一定的社会,时代,对人才有一定的要求,埋

头于自己所专的业务领域,不看时代需要、历史要求,就很难与时代合拍。顺

应历史潮流出现的人才,叫"应运而生"的人才。这种人,即使一时学问不多,

但靠其在识的方面高人一筹(也即平常讲的"方向正确")即可在实际头争中,

不断增长才干,而成为以人民对历史贡献较在的人。反过来看,这也就是为什

么有些人学问一大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终于没有什么作为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

识人要有识,就是指识人用人时要有胆有识。一般来说,用人只用内行人

管内行人,这样对做好管理工作才有把握。但有胆有识的人,敢于打破常规,

用外行人管内行人。即最初看来是外行,但有发展前途,会由外行变内行。松

下就是这样善用外行管内行的人。

当然,识别人心的同时我们要做到:切忌以貌取人,不要嫉妒他人,不可轻信

他人,不能小气量人,大肚能容别人,透过假像看真人。具有识人的本领,;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瞬息之间,看透周围发生的人与事,刺探一个人的真伪,洞

察其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能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窥探出情绪变化的温差,

辨别出气色蕴藏的内涵,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移步生莲。具有这样

的本领,就可以认识他人的长短优劣,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制其人;现

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说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人生的

“发球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用人的前提是选人,识别人不仅仅是看一个人冰山以上的部分,看一个人的学历、学位、资历,更要看一个人的潜在素质,也就是冰山以下的部分。人的素

质决定着他的工作绩效,就像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企业家与

我们交流时,曾感慨:在重要的岗位上选错一个人,与选错了配偶一样的叫人

后悔不迭。中国有句古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人要有坚忍

的精神,但这句话对于选人用人却是大谬:明明有更适合当做针来使用的材料,你为什么偏偏花那么多工夫把一根铁杵磨成针呢?针有针的用处,铁杵原来也

有铁杵自己的价值,这个磨的过程,就是一种时间上、资源上的巨大浪费,还

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无论如何都不是理智的选择。

专业水平与胜任素质并重

在选拔人才,特别是在招聘中,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一个人的学历、背景,而对人的用途素质却严重忽视,这是造成人才选拔失误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一

些管理者只认那些已出成果的甚至已经名扬四海的人才算为人才,有这样的人

才观,也就难怪有人“目中无人”了,也难怪会说“是人才当然要尊重,不过

我还没有见到”之类的话了。

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但这只是冰山的外显部分,而更大的、更

主要的部分即用途素质,却是内隐的、深藏的。只有做到专业水平与胜任素质

并重,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地识别人。胜任素质的应用起源于21世纪50年代初

美国外事局、国务院选拔外交官一事。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

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

常失望,其原因在于传统能力测验预测效率低导致不公平。当时,哈佛大学的

麦克里兰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外事局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

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麦克里兰博士应用了奠定胜任素质方法基础

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

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麦克里兰发现三种核心胜任力即胜任素质:跨文化的

人际敏感性;对他人的积极期望;快速进入当地政治网络。

麦克里兰博士在197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此后,胜任素质的概念在企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智商与情商并重

相对于情商而言,对一个人的智力进行决断相对比较容易。一位企业家曾

经对我们感慨,说:“我见过许多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我从没见过一个

情商很高但智商很低的人。”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工作能力与敬业精神并重

这里说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有一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由于业务的需要,要招聘大量员工,包括飞行员、修理师、地勤人员、空姐等。全球各地闻讯而来的应聘者济济一堂,经过几轮的筛选,还有大量的人。最后,西南航空公司采取了一个独特的招聘策略,把所有参加面试的人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大约20人,不同职位的应聘者全都混在一起,然后,公司的面试主考官只要求他们上台来作几分钟的演讲,讲三件事:一是介绍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二是你来这里应聘什么职位,三是你为什么能应聘这个职位。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既不是考察候选人的口才,也不是考察他们的形象、表现力。比如,对机械师,从胜任能力上说,并不需要他有非常好的口才,也未必需要特别出众的形象。西南航空公司的主试人员根本没有考察在台上演讲的这些人,而是在考察另外与他同组的19个人在干什么。这些人当中,有的在非常专注地倾听,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在忙自己的什么事,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悄悄地做着上台前的准备工作。

西南航空公司是全世界服务意识最强的公司,服务意识的基础是关心人,如果一个员工对人都不关心,怎么会有服务意识,哪里来的敬业精神?所以,公司通过这一招,把那些他们认为不符合“服务”、“关心他人”这一理念的人都淘汰掉了。决不考虑被淘汰的应聘者的资历、学位。

1,要塑造“好人缘”的公众形象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即是否有个好“人缘”,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有个好“人缘”呢?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

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

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

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

能给人“穿小鞋”。

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

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

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

速得多。

2、学会与不性格的人打交道

(1)与性格不同的同事相处的要点:

人的一生,不各要和多少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

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在这些人中

就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那么,我们怎么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我们应该看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之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我们要承认差别,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

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

差别。

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相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平各的人,你给小李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刚强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李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

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

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个提意见的方式不一样之外,还看到他也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

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

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

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

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

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

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

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爱有缺点,我们对人

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

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

玩世不恭。我所说的待人的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

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三、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死板的人,唤起他的兴趣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期望的

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与这种

人进行交往,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

遇到这种人,你就要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

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能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这个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

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的性格和心理。

2、对傲慢无礼的人,尽量少说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你这种举

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

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需要如何对待他?

对付这一类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

3、对沉默寡言的人,直奔主题

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是十分吃力的事,因为对方过于沉默,你没办法了解

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白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对深藏不露的人,多用心思

我们周围有很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他的心思,有时甚至说

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

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不懂或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

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对草率决断的人,步步为营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作出决断,给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由于性子太急了,因此

有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由于“反应”太快,这样的人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或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下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

行较快,但草率做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到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倘若遇到这种人,最好把话题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

求他的意见,同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至于发生错误,也可避免不

必要的麻烦。

(6):6、对过份糊涂的人,尽量躲避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与他长时间交涉下去,也是枉然。

经常犯错误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从来不知反省;别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太差,

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对于这种人,你还是少和他接触为妙,另外寻找出路吧。

7、对顽固不化的人,适可而止

顽固不化的人是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已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与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防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

时费力,自讨没趣。

8、对行动迟缓的人,拿出耐心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交涉时最需要耐心。

与人交涉时,也经常会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耐着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处事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9、自私自利的人,投其所好

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已无利的事,他是断然不会考虑的。

但是,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时,只有暂时抑制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时,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涉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10、对毫无表情的人,仔细观察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透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故在交涉时候,往往可做判断情况的依据。

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们喜怒不形于色,这种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当你与这种人进行交涉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有时候,适度的紧张和放松,也可以在交涉中形成一种理想的气氛。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是受自己的应对态度所影响,进而影响到交涉结果时,就不得不特别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了,特别是碰到脸上毫无表情的人就更应该注意了

古代识人术

头发多的人是劳碌命。

牙齿缝隙大的人爱撒谎。

3眉毛长的人身弱多病。

4女人额头有先天性斑痕者,家庭多有不幸。

5三十头涡的人非大人物便是大恶人,不会普通人。

6牙齿黄的人齿质较坚固。

7脚趾甲高的人关于走路,扁平足最怕登山。

8额头宽的人聪明。

9大脚笨,小脚懒。

10绝壁头的人好渔色。

11爱好猎兽(狗猫鸟)而食之的人,而生兔唇女儿。12好哭的孩子健康,不哭

的孩子是腺病质。

13女人肤色白有良缘。

14手指甲上有黑症的人手巧。

15嘴角有痣的人是好吃鬼;痣在嘴边附近是祥瑞之兆。

16眼下有病的妇子缘份薄。

17眼角多纹的人多情。

18眉毛九眼睛间有痣的人淫乱。

19耳朵厚的人有财气,德高望重。

20眼睛周围多痣或黑斑的人容易哭泣,心肠软,多愁善感。

21头大人早逝。

22脚食趾比拇指长的人,多依赖于父母,靠父母,靠父母庇护。

23胃部常胀的人胃弱。

24胃部常胀的人胃弱。

25有痣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时受惊而把手放在肚于上。

26昂头走路的人性开朗。

27低头走路的人心计多。

28习惯早起的勤俭。

29睡觉时四肢张开、仰面脚天的情性较浓,但有气魄。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嘴薄堵,好多嘴。

识人

6根,6尘与6识

6根:眼,耳,鼻,舌,身,意(内境)

6尘:色,声,香,味,触,法(外境)

6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身心现象)

佛=觉悟

佛法修持之道

信(信仰心)

戒(五戒十善)

定(禅定,收心,摄心)

慧(悟透诸法实相的智慧)

五戒十善

不杀生——离杀生——救生

不偷盗——离偷盗——布施

不邪淫——离邪淫——梵行

不妄语——离妄语——诚实

——离两舌——和静

——离恶口——爱语

——离绮语——质直

不饮酒——离贪欲——清静

——离嗔恚——慈悲

——离邪见——正见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鉴人术

西方识人术

素质冰山模型

坐标橱窗

知觉,认知心理

态度,人格,气质,

性格

人职匹配

人事测评

测评的信度与效度

中国古代

鉴人术

1,六戚鉴人法

六戚的处世原则影响一个人

对六戚的态度也能验证一个人的品行父

2,六征鉴人法

观诚:观察验证一个人是否真诚

考志:考察度量一个人的心志

视中:观察一个人的内心

观色:观察一个人的表情

观隐:观察一个人的隐藏伪托之处

揆(kui)德:考察度量一个人的道德3,孔子鉴人九法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

人者厚貌深情.

孔子鉴人九法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

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

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4,西汉刘向鉴人法

将人臣的处世之道分为六正和六邪

六正:圣臣;大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

六邪: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臣.

6,诸葛亮鉴人法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患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7,曾国藩鉴人法(冰鉴)

神骨容貌——通过面像骨相察觉人的品性

须眉声音——判断人的富贵贫贱

情态气色——从精神观察人的命运

刚柔性情——刚柔并济才能无往而不胜

8,赵蕤(rui)鉴人法

大体第一:

设官分职,君之体也;

委任责成,君之体也;

好谋无倦,君之体也;

含垢藏疾,君之体也.

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

赵蕤鉴人法

任长第二:

使智,使勇,使贪,使愚.

智者乐立其功;

勇者好行其志;

贪者攫取其利;

愚者不爱其死.

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赵蕤鉴人法

品目第三: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

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赵蕤鉴人法

量材第四: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

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

9,刘劭(shao )鉴人法(人物志)

1,九征:人才的九种表征.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po)之质在于神.

明暗之实在于精.

勇怯之势在于筋.

强弱之植在于骨.

躁静之决在于气.

惨怿(yi)之情在于色.

衰正之形在于仪.

态度之动在于容.

缓急之状在于言.

刘劭(shao )鉴人法(人物志)

2,体别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jie_攻击别人的短处和阴私 ).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强楷坚劲,用在桢干(zhen 稳固支撑),失在专固.

论辩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dang).

刘劭(shao )鉴人法

普博周给,弘在履裕,失在溷(hun,猪圈,厕所)浊.

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jiong,拘谨).

休动磊落,业在攀跻(ji,升),失在疏越.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多智韬情,权在谲(jue)略,失在依违(犹豫不决).

刘劭(shao )鉴人法

3,流业——职业,专业与人才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辩,有雄杰.

刘劭(shao )鉴人法

4,才理——学养与人才

理多品而人才异也.

夫理多品则难通.

人才异则情诡.

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刘劭(shao )鉴人法

5,才能——区别材,能,量材授职

6,利害——不同材,能的优缺点

7,接识——识别偏材和兼材的困难(用人就是使用权力)

8,英雄——英才与雄才的鉴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雄者为雄)

刘劭(shao )鉴人法

9 ,八观——论材辨能的方法

观其夺救(恶情夺王,善情救恶),以明间杂;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刘劭(shao )鉴人法

10,七缪——鉴定人才的七种谬误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谬.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三曰,度心,有小大之恶.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

六曰,论才,有申压之诡.

七曰,观奇,有二尤(尤妙,尤虚)之失.

刘劭(shao )鉴人法

11,效难——选拔举荐人才的困难

居,视其所安.

达,视其所举.

富,视其所与.

穷,视其所为.

贫,视其所取.

然后乃能知贤否.

刘劭(shao )鉴人法

十二 ,释争——不息纷争的要诀

不伐者,伐之也.

不争者,争之也.

让敌者,胜之也.

下众者,上之也.

西方

识人术

素质冰山模型—识别什么

表象的

潜在的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

自我形象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行为

素质

例,自信

例,灵活性

例,成就导向

例,客户满意

潜能

行为:外在的行动和表现

知识与技能:对特定领域的了解和对实践的掌握

价值观与态度:对特定事物的偏好和判断

自我形象: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内在的自我认同个性与品质:持续而稳定的行为与心理特征

内驱力;内心自然持续而强烈的想法或偏好,它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坐标橱窗图

别人知道

潜在我

公开我

背脊我

隐私我

别人不知道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知觉

人的行为基于对现实的知觉(人"看"到的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

世界是人知觉到的世界,未必是本来的世界,这个知觉影响人的行为.

没有存在,只有感觉

认知心理

态度是一种框架

态度结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

态度改变三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改变态度的方法

团体规范

劝导与惩罚

建立价值系统

宣传效应(权威效应,自己人效应)

居家优势与异性效应

运用沟通技巧

人格

人格具有复杂性,由遗传,气质,社会和心理因素合成,通过教育可以改变.

"人心如面":个性表现如人长相,完全不同,再相像,也存在细微差别.人的心理活动与人格特征很复杂,"人心难测".

人格具有稳定性,反映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的一致性和典型性.

这种习惯性行为,发生在同一人身上,大家不会奇怪,认为他独特的表现就会如此.除非环境巨变和突发事件,人格显露是稳定的.

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性情","脾气".

气质: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方面所表现出的动力方面的特点.即神经过程基本特征在行为上的表现,使

人的行为具有独特风格.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神经系统难以改变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速度和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

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印象.

个性心理

气质

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可把千姿百态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

1.胆汁质(兴奋型).这种人精力旺盛,行动迅速,易于激动,性情直率,进去心强,大胆倔强,敏捷果断.但自制力差,性情急躁,主观任性,易于冲动,办事粗心,有时会刚愎自用.

2.多血质(活泼型).这种人灵活机智,思想敏锐,善于交际,适应性强,活泼好动,情感外露.富于创造精神.但往往粗心大意,情绪多变,富于幻想,生活散漫,缺乏忍耐力和毅力.

气质

3.粘液质(安静型).这种人坚定顽强,沉着踏实,耐心谨慎,自信心足,自制力强,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心境平和,沉默少语.但往往不够灵活,固执拘谨,因循守旧.

4.抑郁质(抑制型).这种人对事物敏感,做事谨慎细心,感受能力强,沉静含蓄,办事稳妥可靠,感情深沉持久.但遇事往往缺乏果断和信心,多疑,孤僻,拘谨,自卑. 气质

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在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意义.

多血质类型的人情绪丰富,活动能力较强,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变化也快.

抑郁质的人工作中忍受能力差,容易疲劳,孤僻羞怯,然而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不同气质的人看电影

4个人去看电影,走到电影院门口,电影已经开演,看门人不让他们进去:

胆汁质的人:会同看门人争吵,甚至不顾看门人的阻拦而闯入电影院;

多血质的人:看到楼下的入口处看门很严,可能会溜到楼上看;

黏液质的人:一直在等着;

抑郁质的人:在叹息:真不走运,偶尔来了一次电影院,就这样倒霉,于是转头就走了.

性格的发展变化

不成熟成熟

1.被动主动

2.依赖独立

3.少量的行为能产生多种行为

4.错误而浅薄的兴趣较深与较强的兴趣

5.时间知觉短时间知觉性较长

6.附属的地位同等或优越的地位

7.不明白自我明白自我,控制自我

性格

性格差异很大,却带有共性特征.

可将职业性格分为9种基本类型

1.变化型.在新的和意外的活动或工作情境中感到愉快,喜欢有变化的和多样化的工作,善于转移注意力.职业:记者,推销员,演员等.

2.重复型.适合连续从事同样的工作,按固定的计划或进度办事,喜欢重复的,有规律的,有标准的工种.适合职业:纺织工,机床工,印刷工,电影放映员等.

性格

3.服从型.愿意配合别人或按别人指示办事,不愿意独立做出决策,担负责任.职业:办公室职员,秘书,翻译等.

4.独立型.喜欢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或对未来的事情做出决定,在独立负责的工作环境中感到愉快.适合职业:管理人员,律师,警察,侦察人员等.

5.协作型.在与人协同工作时感到愉快,善于引导别人,并想得到同事的喜欢.适合职业: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等.

性格

6.劝服型.通过谈话或写作等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反应有较强的判断力,并善于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观点.职业:辅导员,行政人员,宣传工作者,作家等

7.机智型.在紧张和危险的情况下,能自我控制,沉着应付,发生意外和差错时不慌不忙地出色完成任务.职业:驾驶员,飞行员,消防员,救生员,公安员等.

8.自我表现型.喜欢表现自己的爱好和个性,根据自己的感情做出选择,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适合职业:演员,诗人,音乐家,画家等.

性格

9,严谨型:注重工作过程中各环节,细节的准确性,愿按一套规划和步骤将工作做得尽量完美,倾向于严格,努力的工作,以看到出色的成效.职业:会计,统计,出纳,校对,图书档案管理员,打字员.

多多选择对应.

不同职业有不同性格要求,如对驾驶员要求具备注意稳定,动作敏捷的职业性格特征;对医生则要求具备耐心细致,热情待人的职业性格特征.

A型性格与B型性格

人的性格,按情绪特征分为A型性格与B型性格.

A型性格是急性格的人.性急,做事匆匆忙忙,易焦急;好胜,易发火,经常处于紧

张状态,追求工作数量,其行为更易于预测.

B型性格是轻松的人.不过分追求业绩,追求工作质量;性格开朗,注意休闲与放松,有创造性.

哪个数字最符合你的行为

1.不在意约会时间 12345678 从不迟到

2.无争强好胜心 12345678 争强好胜

3.从不感觉仓促 12345678 总是匆匆忙忙

4.一时只作一事 12345678 同时要做好多事

5.做事节奏平缓 12345678 节奏极快(吃饭走路等)

6.表达情感 12345678 压抑感情

7.有许多爱好 12345678 除工作之外无其它爱好

哪个数字最符合你的行为

累加总分,然后乘以3,分数高于120分,表明你是极端的A型性格.分数低于90分,表明你是极端的B型性格.

分数性格类型

120分以上 A+

106—119 A

110—115 A-

100-114 B-

90—99 B

90以下 B+

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现实型

物质的;实际的;安定的;喜欢具有基本技能,有规则的具体劳动.缺乏洞察力,往往不善与人交往.

有一定程序要求的,明确的,具体的岗位职务,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的操作性强的技术工作.

研究型

分析的;独立的;内省的;慎重的;喜好运用智力分析,概括,推理的定向科研工作与技术工作.往往缺乏领导能力

以观察和科学分析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研究活动和实验工作,一般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

人格—职业匹配

艺术性

想象力丰富;直觉的;冲动的;理想的;有独创力的;喜欢以表现技巧来抒发丰富的感情.往往缺乏事务性办事能力,不愿依赖,服从他人,不愿做循规蹈矩的工作. 在文学与艺术创造方面,通过非系统化的,自由的活动方式,擅长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职业.

社会型

助人的,易于合作;喜欢交往;责任感强;有说服力;愿为别人服务,关心社会问题,对教育与社会福利等事业有兴趣.往往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为社会或他人办事或服务,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说服,教育,治疗及与社会福利事业方面有关的职业.

人格—职业匹配

企业型

支配的;冒险的;自信的;精力旺盛的;有自我表现欲的;不易被人支配,喜欢管理和控制他人,喜欢担任领导角色.往往缺乏科学研究能力.

从事具有风险,需要胆略,承担责任较大的工作,善于管理,营销,投资与主持指派他人去做工作的职业.

传统型

有耐心和良好的自制力;顺从的;实际的;稳定而有秩序的;思想比较保守,循规蹈矩,有条有理,喜欢系统性强的工作.往往缺乏创造力和艺术性.

按照固定程序与规则,从事重复性,习惯性的,具体的日常事务,适宜常规管理方面的工作.

测评—选拔的信息依据

第一类:知识,技能,能力

第二类:人格,兴趣,偏好

根据这两类信息——预测信息,可以预测求职者将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人员选拔:通过了解应聘者的这两类信息,并与企业职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对比,然后作出是否选拔的决定.

人事测评的含义

人事测评,是企业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人事测评按目的分:

选拔性测评:为了选拔某类优秀人才.

开发性测评:了解对象的优势和不足,为开发提供依据.

诊断性测评:以了解现状或查询根源为目的,诊断症状,分析问题与原因.

考核性测评: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为目的.

人员招聘管理

招聘网络的开发与维护:学校,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专业团体或组织,其他公司,熟人介绍等.

相关文件和工具设计:申请表,面试评分表,书面通知,登记表等

笔试与面试题库建设:文化水平,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性格品质等方面.

对招聘人员的培训:沟通技能,招聘标准,评分办法等

人才库建设

测评内容

智力测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测验个人智力表现出的外在行为,是一种间接测量.

人格测验:体格与生理特质,气质,能力,动机,兴趣,价值观与社会态度等.

自陈量法:按事先编制好的人格量表,测试得分,判断人格类型.

投射法:提供未经组织的刺激材料,如模糊的图片,绘画等,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反应,把其感情,欲望,思想投射其中,窥见其人格.

测评内容

能力测验:测验想象力,创造力进行的"一物多用"测验;测定记忆广度进行的"顺背数字","倒背数字"广度测验;考察记忆与动作的协调能力进行"数字配符号测验"等.

特定技能,工作样本

体检

背景调查:电话,访谈,推荐信.

测评的方法与技术

1.申请表:初始阶段的筛选工具,采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

2.笔试:测试应试者的知识和能力,性格与兴趣.

一般知识和能力: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数字能力,推理能力,理解速度和记忆能力等.

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能力等.

性格与兴趣:主要运用心理测试的专门技术.

测评方法与技术

3.工作模拟:具体到工作,有针对性.费用高.

文件篓(公文框)测试法:看如何处理,根据留下的笔记,备忘录,信件等信息,看其工作成效.判断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所作的工作,并考虑其在个人自信心,组织领导能力,计划能力,书写表达能力,决策能力,是否敢冒风险,经营管理能力7个方面的表现.

无领导小组讨论:圆桌,大家同等重要,提出与工作有关的题目,让其展开讨论.观察7:主动性,说服力和兜售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信程度,承担压力的能力,精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测评方法与技术

商业游戏:在一个真实的公司经营管理案例中,参加游戏者可自行其是,无人给他们分配角色,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表现打分.

测评方法与技术

4.评价中心:要测试的能力与测试方法相匹配

经营管理技巧——文件篓测试法

人际关系技巧——无首领小组讨论法,商业游戏

智力状况——笔试方法

相由心生 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相由心生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2008/11/12 21:27[未分类 ] 读曾国藩《冰鉴》有感 暑假我读的是书是曾国藩的《冰鉴》,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但就在那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有史书评价说,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他能以待籍侍郎的身份镇压勃然兴起的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成大清之柱石,多得益于其观人之术,鉴人之略。 毛泽东曾三次这样评价曾国藩,第一次在1917年8月25日《致黎锦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第二次是在34岁,1926年3月18日《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说:“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第三次在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说道:“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从毛泽东的对他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更加相信曾国藩真的是非常擅长识人用人。更有清史稿曾国藩传为证: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就是说曾国藩识人用人从未出过差错。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

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中国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通俗的老话叫: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总共分为七章:神骨鉴、刚柔鉴、容貌鉴、情态鉴、须眉鉴、声音鉴、气色鉴,就是从一个人的气质,眼神,表情,为人处世,言辞语音,行为动作,性格来阐述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摒弃传统相术之习俗,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 比如其中的: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者贱,意思是所发之声雄浑刚健,像钟声一样激越洪亮,充满阳刚之气为最佳;如果发出的声像敲锣一样浮泛无力,则显得卑贱。在容貌篇中曾国藩认为形象敦厚,神态安定,气质清高,声音响亮,耳朵厚实贴脑,鼻梁正直,面孔呈方形,背丰厚,牙口整齐的人会是很有才华,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有富贵相的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怪不得我们周校长这么厉害,长相就不一般了啊。在神骨鉴中认为一个眼神坚定清澈的人是内心超凡脱俗,品德高尚的人,我就想起了我第一天来四十八中时看见史秀辉大姐,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感觉是这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气质的知性的人,在后来的接触中发现果真如此。 归纳起来就是说一个人的精力·智力·品德·性格·心态·能力·相貌和气质决定成败,而成败写在脸上,因为精力写在脸上·智力写

从古人智慧看识人、用人之道

从古人智慧看识人、用人之道 刘敏杰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实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燕昭王问为国。郭隗曰:“帝者之臣,师也;王者之臣,友也;伯者之臣,宾也;危国之臣,虏也。唯王所择。”(译文:燕昭王(战国时燕王)问郭隗(战国时燕人)如何使国家强盛。郭隗说:“三皇五帝将大臣当做老师一样看待,将臣子当做朋友一般交往;霸王对待大臣如同宾客;只有七国之君才会将臣下视同罪虏。成败之道在此,希望大王有所拣择。”) “帝者之臣,师也”,这大概是尊重人的最高典范了。比郭隗更早些时候姜太公对以人为本也为极精辟的论述: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闭之也。译文:为天下人谋利的,天下人支持他,为害于天下人的,天下人摒弃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夺得天下的情势,就好比众人猎逐野鹿一样,因为天下人都有想分取鹿肉的欲望。就像同舟渡河一样,渡过了河大家就都受益,没有渡过河大家就都要受到损害。 对于选择人控才的标准,姜太公讲有六个标准:“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断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 (译文:太公说:“一是仁,二是义,三曰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就是六种应该信守的品德。” 文王说:怎么能谨慎地选择具有“六守”的臣子呢? 太公说:使他富贵看他是否恃才而逾越本分;让他地位显贵,看他是否自满放纵;交付他权力,看他是否仗权专断;派他作为使节出使看他是否有所隐瞒;使他处于危险境遇看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繁琐的大事看他是否方略无穷。让他富贵而他没有逾越本分,那就是仁;使他地位显贵而他没有娇贵放纵,那就是义;交付权力而他没有仗权专断,那就是忠;让他作为使节出使而他没有隐瞒,那就是信;让他处于危险之中而他没有惊慌失措,那就是勇;让他处理繁琐的大事而没有穷尽计谋,那就是谋。) 而用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如姜太公所言: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译文:天下百姓就有如流水一般,阻碍它就会停止流动,疏导它就会川流不息;搅动它就变得浑浊不堪,不去触碰它就可以说清澈明净。哎呀,多么奇妙啊!圣人看到它的开始,就已经推知它的结局了。)因势利导,才能发掘其潜力,才能充分利用优势,正所谓“介虫之捍也,必以其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译文:甲虫防卫,是用它坚硬的甲壳;必定用它毒的螫子,所以就

九型人格之识人用人之道

九型人格之管理者识人用人之道 课程前言: 1.根据权威管理机构统计:在企业中高管用人中存在「平均打击率」即三三率,三分之一正确;三分之一差强人意;三分之一错得离谱。 2.根据罗老师的研究:性格相近的用的正确,性格有些差异的差强人意、性格差距很大的错得离谱。 3.九型性格是西方企业最流行的管理心理学课程,能使管理者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变化,高度地感知团队成员的心理感受,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个性化地提高每个成员的执行力。 课程特色: 化繁就简,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课程;重点突出,从每种性格最强项入手,揭示每种性格的生命光辉;简便实用,四种管理应用,立刻见到效果。 课程目的: 系统学习九型人格的理论,掌握识别自己个性和他人个性的方法,了解性格对事业的影响,学习个性的沟通、激励技巧,挖掘自身个性优势,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九型人格的技巧。 课程目标: 1.如何识别下属的优势和不足; 2.如何根据下属的优势安排最适合其发挥的岗位; 3.如何搭配优势互补的管理团队; 4.如何培养下属克服不足; 5.如何消除团队中的紧张关系; 6.如何帮助下属度过事业高原期; 课程对象:尚未系统学习过九型人格的企业管理者。

课程时数:两天,共12小时 课程人数:最多不超过60人 课程风格:风趣幽默,旁征博引,课堂氛围活泼热烈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管理者如何用人 1、企业家团队应有什么人组成 2、审视你的团队成员,他们能帮你做什么?有什么长处和不足? 3、什么是高执行力的团队,性格与心理对执行力的影响。 4、案例讨论 第二部分:知己篇:识别九种不同智慧的人才 1、心理学与性格的关系 2、性格的产生 3、性格与工作环境的影响 4、工作压力下的性格变化 5、自我认识自我调试自我成长 6、九型性格描述 ◆标准型 ◆助人型 ◆成就型 ◆创意型 ◆理智型 ◆警觉型 ◆活跃型 ◆领袖型 ◆和谐型 7、九型性格的心理分析: ◆每种性格的主要价值取向

管理者用人之道

管理者用人之道:物尽其责 选人用人之道,博大精深,是所有想在领导职位上呆得长久的人、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领导者,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正确识人、择人、用人,为自己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最高的管理者莫过于一个国家的领袖,从我国历代优秀的领袖身上可以看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管理艺术,纵观中国历代君王,具有管理才能的人众多,如姬发、刘秀、李世民、康熙等,有人认为,其中最具管理才能及深谙用人之道的当属刘备。 从几次大的战役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相当强的作战指挥能力,但刘备清楚自己的谋略不如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于是很少发表自己的主张,更很少一意孤行,只是通过发问、求教来鼓励那些比自己能力卓越的人出谋划策。从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可以看出刘备的武功也不弱,但刘备很清楚,自己的武功远不及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所以除虎牢关外,自己从不冲锋陷阵,依然是通过激赏有能力的下属去为自己卖命。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即是如何选人、用人,刘备看人的眼光很准确,下属能力超群,且都忠心耿耿,刘备更是亲贤臣,远小人,使组织形成了强大的核心凝聚力。刘备不仅善于识人,用人,更懂得如何让这些能人为自己所用。最初清楚自己能力不足,通过结拜得到了关、张两位武艺超群,对刘备不离不弃的好帮手,又以茅庐三顾感动了诸葛亮,此时刘备已拥有了三国时期顶尖的谋士与武将,后又通过礼贤下士,收买人心等手段,网络了大量的人才,使自己迅速从无寸土安身之地,到后来的三分天下之势。 刘备深谙人才是立足、之本,人和可创造天时、地利的道理,而用兵、谋略、势力等综合实力强过刘备的曹操在管理、用人方面却显得多疑无常,刚愎自用,对下属授权不足,凡是攻于心计,缺少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宽厚仁德与更加宽广的视野。且事必躬亲,从多次亲自挂帅出征即可看出,相比之下就没有刘备那么悠闲轻松了,曹操虽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并未统一天下。 管理者如何用人?先看一个小故事: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一、局面做大之法: 曾国藩怎么由一介书生而成为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如何把局面越做越大,最后连朝廷都怕他三分? 1、场面做大,才能群雄影从; 2、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3、避人耳目,走为上计; 4、患难与共,才可以赢得人心; 5、局面狭小时,以属下自立门户为大忌; 6、事关成败时,敢于抗上; 7、功不可以一人独享; 8、鼓励下属独立发展; 9、自己立功业与别人立功业; 10、待价而沽,为集团争待遇; 11、荣誉相关,相得益彰; 12、投桃报李,互为所用;

13、集纵人之长,补一己之短; 14、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15、薪火相传,不找掘墓人; 16、多山头时的应对之策 二、广结关系网: 曾国藩说:“结网天下,雀无所逃”,他把结交关系视为“一生成败之所系”,他说提炼的“未发迹时善交人”和“识人于未发迹之时”等,足为后世所效法。 1、见多才能识广; 2、未发迹时善交人; 3、联姻自固,多得贤人帮助; 4、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5、药食之有,催人向上; 6、一生之成败,关乎朋友之贤否 7、深交之人,宁缺勿滥;

8、择友如同择师; 9、相交不成,勿使为仇; 10、“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11、用“六不”主义,对待以怨报德的人; 12、宽能得众, 三、居官不败之道 曾国藩的仕途虽然屡经坎坷,可为什么官越做越大? 1、做官宜公而忘私; 2、息事宁人,委屈做官; 3、人言可畏,省察舆论; 4、居官四败:昏、傲、贪、诈;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6、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不参与、没有结局、不胜任; 7、不让快乐的性情妨碍做大事;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中国最智慧的识人秘诀!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

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而作为曾之正宗传人的李鸿章,则不止一次向别人表示,不仅自己前半生功名事业出于老师的提携,即其办理外交的本领亦全仗曾国藩“一言指示之力”;半个世纪后的蒋介石,对曾国藩相人的工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专门研究曾氏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跟孝庄太后学习企业管理识人用人之道

跟孝庄太后学习企业管理“识人用人”之道! 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令人谈为乐道的女性来说,当属武则天、孝庄和慈禧三人了。对于古代的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来说,这三个女性彻底颠覆了“男为尊”的理论。武则天一统天下,独掌为尊;而慈禧垂帘听政,败国丧权。相对之下,武则天为得皇位害女杀子,过于血腥,而慈禧却割地卖国,为千古罪人。对于孝庄太后来说,则多了几分亲切和好感。毕竟历经三朝皇帝,大清得以延续,也是因为依附于孝庄的聪明才智。(易发传真个人评价,不做其他用处)

最近又迷上了《康熙王朝》(又名“康熙帝国”)这部电视剧。二月河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数这本书了,而经过导演和各位演员的高超演术,更是让这部戏成为诸多热爱清朝历史的典范。昨天正好看到吴三桂因康熙撤藩而在云南举旗造反。大清王朝岌岌可危,察哈尔王叛军也离朝廷不足百里。当朝廷无兵可抗时,康熙皇帝说:孝庄太后袖管中还有上万铁军。于是乎便有了孝庄太后宴请进关后以前的各位奴才之事。 这是这篇博文中的重点,孝庄的宴请中却让我真正的明白到孝庄的驭人之道,更是让我佩服不已。其实孝庄太后的用人之道在我看来简单的说可以归纳成两个字:恩和威,正所谓恩威并用。首先孝庄为了得到奴才的忠心,在入关后大量提拔先前曾伺候过他的奴才,正如孝庄太后所说:很多以前的奴才成了主子,就连奴才的奴才也成了主子,还有周培公在训兵时斩因喝酒迟到的二等候,一个仅仅是为孝庄梳头的宫女的儿子竟然已经成为二等候,可见孝庄的恩情有多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因为受到孝庄的恩情后感激不尽,才原为孝庄太后效鞍马之劳。而当听说到孝庄太后说要他们的家眷、壮丁、帮工来打退察哈尔王叛军时,很多人都静了下来。因为毕竟都是他们的家眷,他们的疑惑和思考也是应该的。此时孝庄太后便运用了第二个法宝:威。孝庄看到大家都在沉默,于是便说道:大家跟随我已经多年,如果大家觉得为难,那孝庄也不会记怪大家,喝了这碗茶后孝庄与大家恩怨两决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教你观眼识人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古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

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曾国藩却答不上来。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父亲一时间竟没想过来,继而点头赞许他的倔强。并说他的这种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他自己也讲道:“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岁时,他与弟弟曾国潢去衡阳,师从汪觉庵。弟弟聪明伶俐,深得汪觉庵的欢心,常受夸奖,而曾国藩却默不好言,

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对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

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对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在于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行,以“广收、慎用、勤教、 严绳”形式最大化发挥每个人才的优点,做到人尽其才。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对今天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启示主要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标签: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企业人事管理;启示 晚清重臣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自道光二十年初(1838)會试中名列三甲,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迁为兼属五部的侍郎,位居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曾国藩以用人三策向咸丰皇帝进言,认为“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咸丰帝心服而纳谏,并对其加以褒奖。 比起他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选人用人的本领,曾国藩一生举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四十多人,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用人密切相关,他的部下人才济济,助推他事业的成功。曾国藩的选人用人思想对当今人事部门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一、曾国藩识人用人智慧的体现 1、德才兼备的识人选人思想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他在选拔任命人才时始终把道德操守放在首位,他认为如果人的品德有问题,无论其才华有多么的出众都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和伟大的建树,正所谓“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能用”。曾国藩自身也有着自虐般的自律,严于律己、生活简朴,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他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曾国藩的选人用人之道即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进行不断的磨炼和培养,调动和激发人才的潜力,将个人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人才的优势和长处,做到人尽其才。在曾国藩的眼里,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排列的顺序是德、识、学、才。他对于那些投机取巧、官僚习气重、不切实际之人不予使用,二是重用能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之人,在此观念的主导下,在曾国藩的麾下实现了“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2)终身学习,立志有恒。曾国藩出身平凡、才智中等,正是这种平凡人蜕变的过程,才对大多数人都有借鉴意义。他并非天才式的人物,他的成功,是逐步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是从理想主义到实干家的蜕变。有人说曾国藩的成就不是取决其兵法,而是取决于他的学识,他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于人于己都要求立志有恒,从自身做起做到终身学习。 梁启超对曾国藩是这样评价的:“并时诸贤中最称钝拙,其一生得力在立志,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 达即文章”,人生“千难万难”莫如“人心隔肚皮”哪!可见“人心不古”、“人心高深”、“人心难测”; 对人心的识别,是“横看秦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一印象可识别人心:从对方的举止容貌可识人心;从对方的眼神可识人心; 从面部表情的变化可识人心;从对方的体型坐相可识人心;从对方的衣着服饰 可识人心。言语心声可识别人心:闻其声可知其人,从声音的清浊可识人心;从语言的风格可识人心;从言辞的锋芒犀利可识人心;从笑声中可识人心;从 谎言中可识人心,还可以识别什么是假言假语,什么是花言巧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识别小人:识别出什么是阿谀奉承之人;什么是落井下石之人;什 么是好拍马屁之人;什么是好耍阴谋诡计之人。识了小人还要识能人:什么是专才;什么是全才;什么是精才;什么是帅才;什么是最需要的人才;什么才 是“国际型人才”。 识人须有识,这是不容怀疑的公理。所谓识,就是指见识、胆识,或者叫远见 卓识,主要是能够把事物发展规律,给予恰当处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创新。具体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性,能看准时代前进的方向,善于驾驭各种坏境,即 所谓"识时备者为俊杰"; 二是在工作上能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抓住突破口,找开新局面; 三是对事物具有一定深度和独到的见解,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的判断力。识人需要有胆有识,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和判断力。识人需要有胆有识,无胆无识是决不能发现人才的。清代诗歌理论家叶燮将诗歌所表现的客观现实 概括为:理、事、情;把诗人主观能动性地反映现实在内在因素归纳为:才、胆、识、力。他讲的识,指的是辨别能力,认为才、胆、识、才四者交互作用,四者这间,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惟有识,则有非明","识明则胆张","人惟中藏无识,则理、事、情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非可否……" "且夫胸中地无识之人,即终日勤于学,而亦无益,俗谚谓为" 两脚书橱".记诵日多,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头绪既纷,无从 割择。中且馁而胆愈怯,欲言而不能言。"叶燮还指出:"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背道".也就是说,无识之人,写诗是注定写不好的。

《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心”领导力系列培训课程 课程背景: 清代学者魏源曰: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用人成事! 随着我国企业变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在人才招聘方面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在这种经济浪潮下,企业对中高层领导者的识人用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拓宽人才进入途径,如何进行不同性质团队的搭建,如何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如何有针对不同特质的人进行组织培养,如何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选、育、用、留的最优化。 本课程将使用PD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科学的测评及解读,借你一双慧眼,掌握快速识人用人的方法,实现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发展目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真正做到适人适岗,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从而达到强化企业人才的目的,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环境。 课程目标: ●找到快速识人用人的方法,使人力资源管理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轻松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开启个人天赋领导力 ●获取快速了解他人、结识他人、影响他人的交际法宝 ●运用天赋领导力带领成员完成目标、达成绩效 ●科学化分析组织成员,有效使组织成员达成共识 ●建立人才管理标准化,降低组织内部的冲突与危机 授课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老总、HR、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及优秀管理干部、后备干部 授课方式:演讲+体验+案例+视频+互动=生动形象+寓教于乐 课程大纲 第一讲:PDP优势理论——理论篇 一、管理者面临的四大挑战——选、育、用、留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 《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 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 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 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 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 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 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 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 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 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 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 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

古人识人用人之道

古人识人用人之道 发展研究中心杨多旺整理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面临识人用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如何用好人始终是做好企业的关键。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用人的差距。关于识人用人,古代帝王、将相、明君的用人谋略,如今仍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文王观人之法 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一生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用人,首先要识人。要用好人,必须先了解要用的人。《文王官人篇》记述了周文王告诉太师尚父(姜太公)观察忖度感情真伪考试才艺的方法。这种方法表现在五征上,一是观诚,二是考志,三是观色,四是测隐,五是揆德。 所谓“观诚”。即受重用、宠信的人,要看他会不会骄奢淫逸;被当权者疏远、贬斥的人,要看他会不会背逆或有什么越轨行为;荣贵显达的人,要看他是不是见人就炫耀自己,显得了不起;默默无闻的人,要看他是不是有所畏惧。青少年要看他能不能恭敬好学又能与兄弟和平相处;壮年人要看他是否清廉实干,勤恳敬业,大公无私;老年人要看他是否思虑慎重,各方面都衰退了,身体精力都不济了,是否还要拼命挣扎;大臣是否忠诚。 所谓“考志”,是通过与对方谈话来考察他的心志。如果一个人的语气宽和温柔,神色恭敬而不奉承,先礼后言,常常自己主动流露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是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如果说话盛气凌人,话语上总想占上风,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故意掩饰他的无能,这种人只会伤害别人。如果一个人的神情坦率而不傲慢,言谈正直而不偏私,不掩饰自己的美德,不隐藏自己的短处,不防备自己的过错会使自己被动,这是质朴的人。如果一个人的神情总是奉承别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谄媚,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洋洋得意,这种人是虚伪的人。假如一个人感情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乱七八糟的琐事虽然使人心烦意乱,但心志不被蒙蔽;不为厚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威胁屈服,这种人是内心平静、坚贞不屈的人。如果由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怒;因事情繁琐而心生烦乱,不能安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这种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骨气的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果断地处理事情,以无穷的应变能力面对突然的惊扰,不用文采就能表现出灵秀,这是有智慧、有头脑的人。假如一个人不能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又不听人劝告,执守一种观念而不懂得变通,固执己见而不懂得改正,这是愚鲁刚愎的人。如果别人说什么也不听从,自私自利,毫不掩饰,强词夺理,颠倒是非,这种人是好诬陷他人、嫉妒他人的人。 所谓观色,就是察言观色。观色所以能知人,是因为人的心气虽然涵藏在内心深处,但可以通过人的脸色去把握它。真正宽厚的人一定具有值得尊敬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一定具有不可震慑的神色;真正忠诚的人一定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神色;真正纯洁的人一定具有难以玷污的神色;真正有气节的人一定具有值得信任的神色。质朴的神气正义凛然,坚强而沉稳;虚伪的神色游移不定,让人烦躁不安。 所谓测隐,是看一个人,如果发现他要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让小利而争大得,言语恭顺装作老实,假装慈爱以充忠诚,小心谨慎地做事以博取好名声,这就是用仁爱贤惠来包藏祸心的人。考核一个人时,如果向他提问他不回答,仔细追问他又含糊其辞;外表让人感到很有学识,打着传播真理的招牌放纵自己;为环境所困时,一旦没招就故作深沉。这是借学识理论来隐匿其良苦用心的人。观察人时,如果他大唱高调以示廉洁,装作雷厉风行给人造成他勇于作为的假相,

《曾国藩家书》摘录笔记解析

曾国藩家书摘录 前言:很早前就想阅读此书,一直抽不出时间。前一段时间听完曾仕强讲的“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觉得还不够味,便又找了电子书来看。 最初用手机读了一点,又觉得不方便,还是在电脑上又从头开始看了一遍。 1.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骆按:如今休去且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做与不做都是同理,想做就去做,不必择时择地。 2.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骆按:这句话有点王阳明的意思了。知行合一。 3.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总期不自满足为要。 骆按:乔布斯所言“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也是让人们不自满,不要骄傲的意思吧。 4.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书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禾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7.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8.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骆按:人而无恒,一无所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9.身体虽 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 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骆按:既然决定做某一件事情,就认准目标,决心去做就好了。 10.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 骆按:心中所想,你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你的眼睛出卖了你的心。 这段话有点以貌取人的意思,大家都说眼乃心之门户,其实也只是片面的看法吧。

好书推荐《曾国藩全集》推荐书

《曾国藩全集》推荐书 人物概述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该书主要讲述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号召“抱道君子”,“赫然愤怒,以卫吾道”,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该书的主要五大特点 1、治世之道特点 2、军事管理特点; 3、处世哲学特点; 4、家庭教育特点; 5、儒学思想特点。 本书六大主要内容,集成曾学六大精华; 一、曾国藩大传-家世:圣人之道; 二、曾国藩家书:内修之道; 三、曾国藩家训、日记:齐家之道; 四、曾国藩《挺经》:治国治国军之道; 五、曾国藩《冰鉴》:识人用人之道; 六、曾国藩谋略:平天下九略之道。 从本书中学得曾国藩六大致胜法宝;从本书中参透曾国藩六大成功要素。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1875年,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三年,为彰显这位“中兴第一名臣”文章功业,清廷颁下谕旨,李翰章等人编撰出《曾文正公全集》156卷。但它辑书都被氏后人藏在湖南小乡曾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等日记和一部分家书原件去了台湾,其余仍留在老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前言 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曾公简述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曾国藩爱才之道 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乐不乐意广泛地结交朋友,

这个也是性格使然。有不少人他就不喜欢结交朋友,他们或者是内向、拘谨,或者是清高、孤傲,不愿意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交朋结友上。 我们从流传的史料和曾国藩存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我曾经仔细剖析过他的朋友的圈子。他在京师的时候,地位还不是很高。曾国藩是30岁到北京开始做京官,是一个翰林,在翰林院做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说曾国藩当年是30岁的时候,以一个博士后的身份进入中央的文化部门,从一个副处级做起,从七品就是我们今天的副处级,这就是曾国藩进官场的起步点。他在北京有十多年的时间,官位很长时间里也不是很高。就是在这个不高的官位上,我发觉很明显的他有三个比较大的朋友圈,一个就是以翰林院詹事府为中心的,京师的那批在文化部门担任官职的一批朋友,比如说唐鉴、倭仁、何绍基、吴廷栋、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父,他跟曾国藩同年,在翰林院工作),就是以这批文化官员为主体,他们有过很广泛的这种联谊。 还有一个朋友圈就是湖南籍的,在外省担任大员的朋友圈。他们是湖南人,但不是在北京工作,而是在外省做巡抚,相当于我们今天省委书记,比如说贺长龄、李星沅这批人。曾国藩无论是从年龄、从资历还是从职务来说,跟他们都差了一大截,但是他跟他们有很明确的书信联系。 还有一个朋友圈就是湖南当时一批出头露脸的名士,他一直跟他们保持着很广泛的联系,比如说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郭嵩焘、刘容这批人,后来这批人都是他湘军的早期骨干。可见他是一个非常乐于、而且很善于结交朋友的人,性格上的这两个特点是他识人、用人的基础。 3、曾国藩惜才之道 曾国藩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人才是决定的因素。考察曾国藩的史料,我发现他这一点非常突出,就是他什么时候脑子里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是人才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多朋友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觉得从理论上讲都应该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都是人办的,人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曾国藩这一点他非常清晰,他从来不模糊。不止在他后来带兵时,他早期在部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前言 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曾公简述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曾国藩爱才之道 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乐不乐意广泛地结交朋友,这个也是性

格使然。有不少人他就不喜欢结交朋友,他们或者是向、拘谨,或者是清高、孤傲,不愿意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交朋结友上。 我们从流传的史料和曾国藩存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我曾经仔细剖析过他的朋友的圈子。他在京师的时候,地位还不是很高。曾国藩是30岁到开始做京官,是一个翰林,在翰林院做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说曾国藩当年是30岁的时候,以一个博士后的身份进入中央的文化部门,从一个副处级做起,从七品就是我们今天的副处级,这就是曾国藩进官场的起步点。他在有十多年的时间,官位很长时间里也不是很高。就是在这个不高的官位上,我发觉很明显的他有三个比较大的朋友圈,一个就是以翰林院詹事府为中心的,京师的那批在文化部门担任官职的一批朋友,比如说唐鉴、倭仁、何绍基、吴廷栋、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父,他跟曾国藩同年,在翰林院工作),就是以这批文化官员为主体,他们有过很广泛的这种联谊。 还有一个朋友圈就是籍的,在外省担任大员的朋友圈。他们是人,但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外省做巡抚,相当于我们今天省委书记,比如说贺长龄、星沅这批人。曾国藩无论是从年龄、从资历还是从职务来说,跟他们都差了一大截,但是他跟他们有很明确的书信联系。 还有一个朋友圈就是当时一批出头露脸的名士,他一直跟他们保持着很广泛的联系,比如说江忠源、长佑、罗泽南、郭嵩焘、容这批人,后来这批人都是他湘军的早期骨干。可见他是一个非常乐于、而且很善于结交朋友的人,性格上的这两个特点是他识人、用人的基础。 3、曾国藩惜才之道 曾国藩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人才是决定的因素。考察曾国藩的史料,我发现他这一点非常突出,就是他什么时候脑子里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是人才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多朋友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觉得从理论上讲都应该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都是人办的,人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曾国藩这一点他非常清晰,他从来不模糊。不止在他后来带兵时,他早期在部院做大臣的时候,他就在为人才的缺乏而担忧了。曾国藩的官做得比较顺利,他30岁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