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施工信息化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施工信息化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施工信息化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施工信息化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施工信息化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张春瑜 王守清

【摘要】本文介绍信息化施工的基本概念、优点和发展,并结合工程实例,综述信息化施工在各种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施工工程建设

引言

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房地产业兴起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增大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各种超大规模(如三峡水坝)、超高层(如经贸大楼)、高难度(如奥运主体育馆)建设项目不断出现,项目有关各方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项目的完成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度和成本。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施工比工程设计更为复杂。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完成,而且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设计方法不完善、设计参数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造成设计的可施工性往往不那么好,因此要实现设计的可施工性和在施工中完全实现设计意图,就必须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收集现场施工信息,动态调整设计,解决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使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在预算内如期完成。要做到这一点,施工信息化非常重要。实际上,信息化施工由于其优点,在建筑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特别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部门各行业要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是一致的。

施工信息化的概念和优点

施工信息化(或信息化施工)就是以建筑业信息化为总体目标,在施工过程涉及的各部门、各阶段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施工生产效益显著增加的过程,涉及建筑业管理、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等一系列活动。施工信息化技术是利用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将政府行政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过程(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所发生的主要信息有序、及时、成批的存储;以部门间信息交流为中心,以业务工作标准为切入点,采用工作流程和数据后处理技术,解决工程项目从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共享到决策目标生成等环节的信息化,及时准确地以量化指标,为政府主管行政部门、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单位的决策管理提供依据。由于信息技术渗透性强、发展快以及施工生产自身的复杂性,施工信息化概念的内涵极为丰富,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建筑施工企业除了要解决各种施工技术问题,还必须关注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金应用、环保、财务及成本等状况,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材料设备供应情况和设计变更等。以上问题远不是单项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就必须采用系统的信息技术,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上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供企业的决策管理层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资源信息,进行快速正确的决策,使施工项目有计划、协调均衡地进行,实现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最优组合,保证工程质量、施工速度、经济和社会效益。

施工信息化的发展

观测施工

信息化施工出现以前,对工程的监测、管理可称为观测施工。观测施工是在施工过程中凭借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或安放测试元件进行测试,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质量、安全问题主要靠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原有设计,为今后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和资料。

靠事后分析的观测施工不能直接指导当前工程项目的施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去测量、分析手段落后,如土中的应力和位移难以测量,现场数据不能实时获得,以及靠人工计算分析花费时间较长等。

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施工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各种测量元件和仪器,实时收集现场实际数据并加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原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反馈到下一施工过程,对下一阶段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经济地进行,其过程参见图1。

施工信息化技术是在现场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要进行信息化施工,应当具备一些条件:○1有满足检测需要的测量元件及仪器;○2可实时检测;○3有相应的分析预测模型和方法;○4应用计算机。

及时掌握可靠的信息是信息化施工中分析和预测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迅速处理有关数据,及时指导正在施工工程的监测管理。

施工信息化的应用

地下工程

由于地下工程的受力特点及复杂性,其测试与监测技术一直受到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从场地水文地质和工程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到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同步监测,以及地下构筑物建成投入使用,测试和监测技术不仅对计算理论,而且对整个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产生深刻的影响。50年代国际上就开始通过对地下工程的量测来监视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并应用现场监测结果来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近年来,现场量测又与工程地质、力学分析紧密结合,正在逐渐形成一整套监控设计(或称信息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较好地反映与适应地下工程的规律和特点。

城市地下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

城市地下隧道工程开挖引起的上覆岩(土)层的变形有可能直接影响沿线地表设施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因此信息化施工显得更为重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能有效控制地表及建筑物的下沉、倾斜或开裂,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为地下工程开挖提供实测参考资料,特别是为埋深较浅的小断面地下工程支护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

山岭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

我国现阶段山岭隧道主要采用的是重视现场量测技术的“新奥法”施工,将计算机技术和施工方法结合起来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最近也应运而生。山岭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即在隧

道施工中通过工程地质勘察、监测与评价不断取得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以及围岩受力、变形等测试资料的各类信息,将其反馈于设计之中,修改原设计参数,改进施工,并持续不断地进行反馈和改进。实质上这是通过利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大量信息来指导设计和施工,以期获得最优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施工中会常遇到一些工程勘察中未发现的地质问题,但却是设计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及时分析研究这些信息,采取针对性措施,就可完善和修改设计,减少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消除工程隐患。预制桩沉桩过程中不同速度和声响或突然走歪;灌注桩冲击成孔时的速度,钻出或反循环抽出的岩屑;振动沉桩时桩管的入土速度和声响;以及重夯、强夯施工时的声响和夯沉量等等,都是施工机具作用下地质性状的反映。抓住这些信息进行研究往往可以找到保证施工质量的有力措施,如在柴油桩锤打预制桩施工中不但应达到设计沉桩深度,更应控制其最后十击贯入度,这是保证预制桩单桩承载力的重要数据。

强夯法信息化施工

由于强夯法的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夯击时地基土的动力性质又不十分明确,以及地基性状变化多端等原因,在采用强夯法时必须进行现场试夯,并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另外,由于按照目前勘察布孔要求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时,只能大致了解场地的不均匀程度,整个场地的最弱部位不一定能查明,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强夯设计时往往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参数进行设计,这样虽经强夯处理,有时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时又因施加过多的夯击而造成浪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日本在80年代推出了信息化强夯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当按相同夯击数夯完第一遍全部夯点后,对整个场地进行标贯等一系列测试,将实测结果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对地基处理效果做出定量评价,然后反馈回来修改原设计,提出第二遍夯击时各部位的夯击次数,并按此设计进行第二遍的强夯施工。如此循环进行,直至达到预定目标。

钻孔灌注桩工程信息化施工

与一般的天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不同,钻孔灌注桩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是在设计选定该种桩基方案后进行的,属于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相适应的详细勘察阶段。

勘探点的布置应控制持力层层面坡度、厚度及岩土性状,其间距

宜为10~30m,相邻勘探点的持力层层面高差不应超过1~2m。

当层面高差或岩土性质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当岩土条件复

杂时,每个大口径的桩宜布置1个勘探点。

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除极少数大型工程外,对一

些单体建筑,建设单位大多要求只作一次性岩土工程勘察,并没

有进行专门的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在一些基岩顶面埋深度比较大

的场地,基岩顶面埋深竟在10~40m之间,在桩距极小的情况下,

相邻两桩的嵌岩深度也不处于相同的标高,在确定桩的持力层深

度时造成很大的盲目性。另外,由于工程地质钻探口径的限制,

仅凭岩芯描述的岩性有时与实际会有很大的出入,如在挖孔桩中

证实,将大块石(漂石)误判为基岩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岩土工程

勘察资料真实性差,不能完全可靠地指导施工,造成单桩承载力

达不到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成孔钻进的信息化施工框图见图2。钻进至快进入

持力层时,采集与持力层性状有关的所有信息,预测持力层顶面

埋深,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达到持力层深度即可停钻。否则,

需重新预测、比较。初始的设计值仅作为停钻的参考依据,并不

能作为停钻的标准。

在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中,能否达到设计的持力层深度,直接影响到单桩承载力的大小。根据信息化施工法,可根据以下施工信息推断持力层的深度:①钻屑;②钻速;③泥浆性能;④设备运转情况;⑤邻近桩孔持力层;⑥钻头的磨损情况;⑦工程物探信息。

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

深基支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惠的深基施工方法。组织信息化施工的手段是现场监测。通过确定监测方案、制定实施计划、组织现场跟踪测试,将测试结果及时通知设计与施工,以便有效调整原始方案,使深基支护更经济合理。

现场监测是深基支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手段,它经常在新型支护结构中或经验代替理论计算的结构体系中使用。支护结构体系可进行现场监测的内容有:①支护体系的水平位移,②支护体系的内力,③支护体系竖向杆件(墙或桩)的侧向位移,④主动侧压力,⑤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⑥基坑内外降水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一定在同一工程中都测,测试内容应视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与难点的需要决定,并制定出相应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测点位置、测试手段和方法、测试时间和信息反馈方式等,它是监测成败的关键。

道路工程

高速公路在线型、曲率、纵坡坡度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线路避让受到较大限制,山区高等级公路路基难免深挖高填,路堑边坡点多、面广、线长,且高大边坡多岩质边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防护工程问题相当突出。对岩质高大路堑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必须以可靠的边坡稳定性评价为依据,结合路堑边坡工程的特殊要求,提出科学的坡形与防护工程设计,并将严格的施工控制贯穿于边坡构筑过程的始终。施工过程中,坚持信息控制的原则,通过揭示的新的边坡工程地质信息,优化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

博山-莱芜高速公路穿山越岭、跨越险关,全线路堑开挖长度逾14km,高度超过20m的开挖边坡达68段,最高边坡开挖高度近80m,其路堑边坡开挖等防护工程十分艰巨,因此,在路堑边坡施工中采用了信息化控制,一方面对边坡爆破开挖及防护工程的监控,使施工过程规范化,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设计意图;另一方面对路堑在钻、爆、挖、护的每一步边坡施工过程中,跟踪揭示各种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据此验证已有认识,优化防护方案,指导后续施工。通过信息化施工及控制,博莱高速公路在路堑边坡在安全、坡形与防护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京珠高速公路的边坡施工过程中,同样采用了信息化施工,取得了经济和质量上良好的效果。其施工要点是:

(1)边坡施工方案必须根据“信息化”设计要求确定,做到开挖、加固和监测有机结合。

(2)为了减小爆破对人工边坡的破坏,边坡开挖时采用松动+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进行。光面爆

破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保持坡面达到多光滑,而是减小爆破振动对坡面及岩体的破坏,缓冲松动爆破在软岩中使用,必须靠坡面预留2m以上的缓冲层,这样才能有效的阻隔振动波,而缓冲层可用挖掘机铲除。

(3)“适时”加固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原则之一,为了防止边坡开挖暴露时间过长受雨水浸

蚀,施工中要求及时加固边坡,并提出低台阶(2.5m)开挖,边开挖边加固的要求。

桥梁工程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需要,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其主体连续梁部分施工难度不断增大,对施工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并且桥梁工程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即时没有直接损坏造成人员伤亡,但一旦安全性出现问题,这个工程就属于失败的工程,因此,在桥梁工程中实行信息化施工成为大势所趋。

宝成复线清江七号特大桥主桥53+2×88+53m单线铁路PC连续梁,其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处于领先地位,设计和施工均有一定难度。为确保工程质量,使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单位特对连续梁实施信息化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调整和改进施工工艺,使成桥后结构处于最佳状态。为了做到信息化施工,对悬灌梁体实施了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梁体垂直变位(挠度)的监

控测试。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信息化施工管理流程图(见图3)的操作程序,通过对宝成复线清江7号桥PC连续梁实施信息化施工管理,有效地指导了施工,使梁体应力、梁体挠度在每一施工工序中都处于可控状态,克服了施工中跨度大、施工难度大的困难。从全桥合龙、结构体系转换完成后梁体应力、挠度的测试结果来看,清江七号桥PC连续梁预应力充分、合理、结构设计是安全的,较为经济合理的。

图3 信息化施工管理流程图

在润扬大桥南锚碇冻结工程中,同样采用了信息化施工,保证了基坑施工及支撑体系的安全,对冻结壁进行了全面监测和适时分析(主要通过冻结壁温度场监测和冻结制冷施工各冻结管供冷量的检测),实现对冻结壁的控制。

模板工程

在多高层建筑施工中,新浇混凝土楼板荷载通常由数层支撑和二次支撑以及与它们相连的支承楼板(通称支承体系)承担。施工中因支撑设置不当而导致支承体系的严重超载可能引发整个结构的坍塌破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现场管理外,造成这类事故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在制定支架施工方案时,未能合理地考虑施工荷载及其传递问题。当前的脚手架工程施工由于缺少成熟、系统的设计理论,施工规范过于笼统,施工过程又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并缺乏配套的施工检测手段,因而基本处于一种定性的、经验式的施工水平,工作中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则对结构安全的危害往往难以挽回。

在建设工程的结构施工中,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施工的手段,通过精密传感器、电阻应变片、百分表、红外线水准仪等设备对超高模板脚手架和型钢悬挑外脚手架的工作状况进行现场跟踪测试。通过测读荷载及位移变化数据,监控施工安全、建立脚手架工作的预警系统,验证所采用的设计理论的有效性。这种信息化施工在合肥新闻中心工程的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详见文献14)。

结束语

信息化施工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而且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方面依靠开发更先进的测试元件、测试仪器,研究设计方法和预测分析方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更先进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的关系。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从表面上看虽然使工程成本有所增加,但优化了设计和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避免发生事故造成更大损失,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施工技术》,1998年第4期

2.陈向东、杨茂忠,“信息化施工及其应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3月第27卷第1

3.刘行,“论施工信息化技术”,《施工技术》,2001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4.毛国才,“施工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水力发电》,2003年第29卷第5期

5.张志刚、佴磊,“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第2期

6.严钰成、薛印平,“浅谈强夯信息化施工”,《机械施工》,1996年第2期

7.张永钧、丁玉琴,“强夯法信息化施工”,《施工技术》,1994年第9期

8.丁克胜、杨宝珠、赵军“深基支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年

12月第3卷第4期

9.冯玉国,“信息化施工法在钻孔灌注桩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开发》,1998年6月第25

10.张学锋、叶志华,“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在京珠高速公路高边坡路堑施工中的应用”,《交

通科技》,2000年第4期

11.杨珠江、阎宝杰、元晓贵、王广和,“高速公路石质深路堑边坡评价、设计及施工信息化控

制综述”《勘察科学技术》,2000年第3期

12.杨志余、李红军,“宝成复线清江七号桥PC连续梁信息化施工”,《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1998年8月第22卷第4期

13.陆卫国,王继献等,“润扬大桥南锚碇冻结工程信息化施工与管理”,《西部探矿工程》,2003

年第11期

14.徐章云、杨皓东,“建立模板工程信息化施工体系初探”,《当代建设》,2003年第1期

论信息化建设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发展

论信息化建设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发展 胡裕 (江西南昌山湖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进和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种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土木工程作为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支柱,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技术土木工程 1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土木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管理者要首先构建出土木工程信息的框架,打破陈旧的观念。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化思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引发和带动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进步。 1.1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与发展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土木工程专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发展。它是土木工程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土木工程专业信息网络既可以远程为工程提供信息,又可以为土木工程信息的传播提供媒介。 (2)土木工程信息的接收终端。其主要由手持式终端、以及台式终端两种不同形式,其中,手持式终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具有方便携带的特点,使工程人员利用它与工程信息网能够随时随地的交换信息,从而获得技术方面的支持。 (3)土木工程信息网络的传输标准。其一,它保证了土木工程信息能够与中国电讯移动通讯的网络实现兼容;其二,它保证了不同的土木工程信息网络之间、不同信息网络与接收终端之间可以顺利地相互交换信息。 (4)土木工程的信息集成与交互系统。土木工程的信息集成与交互系统是由一系列的大型程序所组成,其主要依照土木工程信息网络的传统标准来开发,是对土木工程信息进行整合和传播的虚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同的土木工程信息制造商能够方便准备地为工程界提供出各种符合标准的不同信息,并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的传输。 1.2土木工程信息学科的建设发展与土木工程信息的产业化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土木信息学科是一门边缘交叉性的学科,它把传统的土木工程和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继而在进一步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将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本学科的建设发展。它主要从政治因素、技术条件、经济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土木工程的信息化,为其建设发展提供完善的学科基础,同时培养出大量符合要求的专业性人才。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必定会引发整个土木工程行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相关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制约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矛盾,促进粗放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最终形成新的、独立的产业。1.3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的形成,需要对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政策与体制方面加以推动 要想保证土木工程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土木工程企业以及土木工程各级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产、学、研、政”相结合的措施,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从政策和体制两方面形成强健有力的机制来推动发展。 2信息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 2.1建筑智能化 现代社会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智能建筑的出现和发展提供出相当广阔的空间。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即智能型计算机被智能建筑所利用,同时结合了保安智能化、多媒体应用、通讯现代化以及环境监控等各种先进技术,将其与建筑艺术相互融合,以实现设备自动监控的方式,将信息资源、以及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和建筑的优化设计相组合,帮助人们获得同时具备灵活、舒适、高效、安全等特性的建筑空间,并满足投资合理,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条件。智能建筑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system-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通讯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cas),通常统称为“3a建筑”。 以往人通常将智能建筑理解成优良的理论环境,例如声环境、热环境以及光环境等。其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结构和智能环境方面,包括建构在自保护等方面。即要求建筑能够具备感觉、自行通过分析判断做出决策;对信息能够交流并做出相应处理;能够自行监测、自行诊断、自我修复等各种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对各大型土木工程实行监测,进而形成建立统一性的监控网络,以便服为较大范围内的各种决策和研究提供出准备的数据支持。 2.2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得到优化与提高 新时期下,信息技术涵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内容。信息技术系统以及设备的应用,可以向建筑师直观展现最新的建筑美学以及设计理念,帮助建筑师随心所欲地表现最大胆的创意、最奇妙的构思,超越时空的限制进行相互交流,进一步优化设计,从而达到以往传统创作所无法达到的全新高度。 以三维协同设计模型为例,其对象是模型,主要采取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以便设计方法由平面设计转为模型设计, · 632 · 2013年第1期(总124期)江西建材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信息化

土木工程信息化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高潮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编制:闫军伟 单位:河南振华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成为制约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无疑将成为保证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作用 建筑企业信息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已经历了数据管理一信息管理一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其中,数据是企业最原始的资源,信息是有用资源,而知识是有价值的资源。在强调知识管理的今天,信息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途径。二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项目前期决策到规划设计,再到项目实施及竣工试运行分为四个阶段。特别是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保、合同等方面的信息浩如烟海,难免处于失控状态。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进行企业扁平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远程动态监控体系,增强了企业和项目管理的可控性,以实现企业法人零距离管理项目的目标。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的管理能力角度来看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

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管理。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工程项目角度看,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账目不清,还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方便了企业管理者对每个项目进行实时监控了解运作情况,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 建筑企业信息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企业总部、专业子分公司、外地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在当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已经是一个全面而广泛的共识。但信息化在建筑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尤其作为最为核心的产业环节一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仍发展缓慢、踯躅不前,信息化仍未成为企业主要/核心竞争能力。其实决定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实施信息化失败的表面现象也不尽相同:软件功能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数据不能及时

施工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范茂庆 公司受体制、机制和历史问题影响,在力能资源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与当前市场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电力建设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司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这困难时期,能及时捋清思路,积极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是抓住了企业的当务之急。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建筑企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公司施工项目众多,分布面广,管理难度大。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建筑产品的特殊性: 1、生产周期长,要求管理的连续性; 2、产品固定,生产要素流动,管理受地域影响大; 3、产品具有单一性,管理受项目特点影响; 4、影响产品生产的因素多。 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难点: 1、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控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2、施工区域分散,资源优化配置难。 工程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企业管理紧密相连,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手段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管理密集型企业。 二、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原则和紧迫性。

对大多数国内建筑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应用软件并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翻版,而是体现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思想,是规范企业管理的工具。 建筑施工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加之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信息量庞大,存在潜在的风险。如何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妥善处理,使工程项目可控、在控,已是建筑企业刻不容缓的工作,也对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及工程管理难点和解决途径。 公司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究其实质,在管理上发挥的成效并不多。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真正在管理上发挥效益,必须从全局考虑,提出企业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各工程项目基本是独立运作,目前的管理手段对项目动态信息掌握数量不够、时效性差,对各项目的经营、进度、质量、安全控制仅靠月度、年度的报表及次数不多的突击、巡回检查,管理难度很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防止恶性事件发生缺乏预见性和控制手段,也造成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从管理理论上看,放权是必须的,问题是缺乏上层管理、监控的有效手段。 信息化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使项目数据信息及时反馈回总部,使公司准确掌握各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实现对项目部的全方位监控,使管理工作简单化和清晰化。 三、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大,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下到上,由内及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来源:首都建设报2016年12月16日版次:06作者: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洪涛 “十三五”,国家进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进行创新和转型,建筑业也同样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挑战。这对于广大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 北京城建亚泰集团自2014年初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截止目前,OA办公平台、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财务NC等系统全部上线运行。笔者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亲身经历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桎梏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融合的艰辛历程,并对当前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广泛调研。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原因 据了解,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而且高资质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低资质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

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自动传递。 造成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建筑业属于传统行业,受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较深,企业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作用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建筑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缺乏顶层设计;企业管理观念没有转变,管理流程仍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等等。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下滑,建筑、市政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监管更加严格,“微利”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特征,一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施工企业创造了一个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平台。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意义,认识到知识管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促进企业持续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发表时间:2008-12-30T11:44:32.937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杨铸 [导读]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筑业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特点、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系统以及进行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当代意义。 摘要: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筑业发展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特点、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系统以及进行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三大系统;意义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 1、从技术形式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指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以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通过实现土木信息的在线与共享,以随时、随地、互动的方式提供土木信息支持和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2、从行业影响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对土木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过程,它涵盖了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诸多领域,尤其针对我国实际,土木信息化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建设量大面广与信息知识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矛盾,促使了整体的技术进步。 3、从实现过程来看,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一样,土木信息化也是一个包含3个层面、6大要素的动态过程,所谓3个层面,一是土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主要指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土木工程信息在软件、硬件方面的网络传输标准,同时大力开发研制土木工程信息的传输终端,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土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主要指作为土木信息的提供者,完成国家土木工程信息公众网和企业局域网的建设,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土木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指应发展一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开发制造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所谓6大要素即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特点 1、土木工程信息化具有鲜明的知识经济特点,其核心生产要素是土木工程的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以互联网为工具,土木信息资源的生产、传输和应用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本质表现形式。 2、实时性、远程性、互动性是土木工程信息必须具备的3大属性,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互动地为土木工程界提供信息服务,完全打破时间地域等的限制。 3、智能化、网络化的工作方式是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又一特点,这势必会对人们的思维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4、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动力是人力资本。终生学习技能、专业知识、IT技能、信息的识别与理技能等都是信息时代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系统 (一)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多位设计人员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 (二)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必须准确高效地制订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理。土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三)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建筑业,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地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加强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三、结语 建设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实际的现实需求,也是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富国富民理想的一大支柱。 第二,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整体提高土木工程行业建设科技水平的有力手段,并将形成土木工程信息化这样一个新产业。

浅谈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系统

浅谈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系统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关键词:浅谈土木工程信息建设系统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

施工公司信息化解决方案1.doc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1 信息化产品介绍(一) 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建设行业最大的软件开发实体,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无论在开发力量、关键技术、行业经验还是软件在建设行业的占有率方面都始终处在同行的先进行列,承担多项国家七五、八五、863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并且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与上海长宁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上海市政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哈尔滨质量监督机构、唐山市定额站、北京质量监督总站、云南质量监督机构、江苏质量监督机构、福建质量监督机构、湖北、湖南监督机构、河南省质量监督机构、重庆质量监督机构、新疆质量监督机构等单位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设行业政府监督管理领域的产品开发与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监控措施不到位,监管机制和监督手段相对滞后,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范的有形的建筑市场的形成,导致了市场活动的透明度低,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难以到位,往往只有“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查处,而没有“未雨绸缪”式的事前监控。 为规范建筑业监督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行为,迫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建设行业政府职能机构对工程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政府监管的信息化将有效地强化监督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质量安全、工程造价情况、

重大工程项目和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监督;以及工程项目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质量安全事故等在信息网络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建筑业政府执法及监督部门与社会的互动性,为决策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数据。 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筑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建设部制定了2004-2010行业信息化规划,对建筑业信息化作了明确的要求,信息技术又被列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之一进行推广。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采取责任分解、目标控制、动态管理、核算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以争取更大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当前阶段,国家已经将信息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大力推动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高科技和施工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在建筑行业,建设企业信息化技术被列为建设部建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高潮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关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摘要:本文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分析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对施工企业信息建设提出策略,阐述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和建议,得出了信息化建设必须和企业发展同步的结论。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又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呢?这里面涵盖了四个问题:1、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如何?2、怎样定位信息化建设目标?3、需要做规划吗?4、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有多少技术含量? 一、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特级资质企业信息化热,起于住建部资质从新就位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以特级资质验收标准为基础,以通过验收为目标忽视了企业战略和管理的需要,不顾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基础,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部署,只重其表,缺乏灵魂和核心思想,根本无法使用,最终必将走向失败。 2、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各类软件纷纷登台,广联达、PKPM、

BIM等软件已经在项目中逐渐普及应用,如何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做到成熟应用、实效利用是关键点。 3、企业面临抉择,信息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规划、架构、系统建设、推广使用、售后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个典型的持久战,立足企业现状,满足特级资质验收需要,改造现有还是重起炉灶,数据集成还是应用集成,持久战还是攻坚战,选择产品还是定制开发,统一门户还是分散建设等等,都需要企业做出抉择。 4、施工企业有其自身特征,劳动密集,管理分散、粗放,管理滞后、低效,信息屏蔽、资源浪费等等,导致企业发展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等。 (二)、信息化建设定位和目标 1、结合企业特级资质验收的要求,利用全员重视的大好机会,强力推动管理变革,实现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管理模式优化,梳理管理流程、强化项目管理、学习先进标杆企业、总结固化管理经验,实现科学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 2、立足企业现状,打造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的信息系统,绝不能追求大而全,一味求先进,一味求应用集成等,要贴合实际,满足企业管理需求,根据企业愿景和战略,结合企业发展,建设贴合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信息系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既不能远高于企业管理,也不能低于企业管理,应稍高于企业管理,牵引企业管理的提升。 3、信息化建设应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开放架构、夯实基础、快速构件、灵魂调整、自主掌控、随需而变、技术先进。从而打造实用、

浅谈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战略对策

浅谈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战略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已成为世界共识。信息时代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类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的信息世界,其本质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生产工具,知识与信息成为生产力要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逐步深入并融和的过程。我国土木工程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处于粗放型的工作模式,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更是任重道远。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和新兴产业,土木工程信息化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意义。 一、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土木工程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近代土木工程阶段和现代化发展三个阶段. 其中,现代土木工程从20 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其显著特征是土木工程相关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一)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历程 1.科学计算阶段 这是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最初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从无到有得到初步发展,并且在运算速度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

这时,它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依照一定算法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机辅助绘图来提高效率和计算精度。 2.专业软件阶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到专业软件阶段。这一阶段土木工程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提高效率或者求解以前不能计算的问题。在硬件方面,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的运算能力增加一倍,或相同性能情况下价格下降一半. 同时,计算机市场上发生的一个巨大变革是个人电脑(PC)替代了“主机+ 终端”模式,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绘图,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实现无纸化设计,并带来信息化施工。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以数学规划为代表的最优化方法取得了长足进展.利用计算机和最优化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得一个在给定条件下的优良工程方案.此外,仿真系统通过将可视化技术与三维动画图形图像显示相结合,使之能生动、直观而又逼真的展现土木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三维动态场景。进行此项研究有助于建立全面而高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总体模拟,进而在宏观上加强对整体工程的综合评价与控制.仿真技术的实质是一种数值模拟技术,特别适用于一些难以用常规实验模拟解决的问题,如大型破坏试验三峡库区地质体实时滑坡仿真预报等。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施工企业信息化

施工企业信息化 近些年发布的《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不难发现,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同时企业的负债率高达65%,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截至2008年,全国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占总数的45.83%,其中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78.06%,一级企业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43.51%。二级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30.65%。三级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开展率约为15.79%。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从目前信息化投入所占企业营业额的情况看,最高的达到0.5%,最低的只有0.01‰,平均是0.05‰。而在日本,其建筑施工企业年平均信息化投入约占到营业额0.6%《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总结了现存于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十大问题: 1 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 缺乏信息化人才; 3 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 4 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 5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 6 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 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 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 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 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一直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行业,由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 2007年3月,建设部以《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的形式,首次对全国264家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明确提出信息化要求。由此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 让“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再继续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对98家施工企业的一项信息化应用调查显示也证明了这一点,82.61%的企业认为,解决“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是他们眼里的首要问题。 “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对于施工企业运营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许多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却更多是“秋后算账”,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调配、项目进度、物料采购这些事关成本的关键环节很难实时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在需要进行“价格决策”的环节,往往靠经验拍脑门而无法依靠掌控成本管理进程做出合理的决策,错失了科学部署企业资源提高利润率的诸多机会,有时甚至已做出造成“亏损”的决定却无法自知。 实施让你苦,应用让你甜 信息化必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升级的助推器、成为施工企业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论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运用

论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运用 1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土木工程建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并且具备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色。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具备着十分鲜明及显著的知识经济特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生产核心要素就是技术知识、各种信息,以现代化的互联网作为工具,其本质表现形式就是土木信息资源的应用、传输以及生产。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所具备的属性主要为互动性、远程性以及实时性,也就是以互动的方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能够提供信息服务为土木工程界,将地域、时间等相关方面的制约彻底打破。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作方式,这必然会深刻的影响到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人力资本可谓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动力,终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知识、信息技术和IT 技术等,均是土木工程行业从业者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所需具备的能力。 2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途径 目前,人类已经步入到了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图形,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彰显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美学,可以使土木工程的创作成果达到全新的发展境界。所以,在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全方位、多角度的贯穿信息化的理念,并且积极的开辟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途径。 2.1构建施工、设计的控制及技术信息系统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与网上的大量相关信息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将项目承包内容加以完善,增强项目承包内容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因而这也是计算机手段的一种应用表现。采用信息技术就意味着工程师工作量的减少,有助于审美理念的提升、设计概念的优化,有助于相关构思的实现以及设计理念的创新。就施工项目而

浅谈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开篇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局布阵之棋就是系统业务需求调研,好的开端就预示着成功的一半,而恰恰一个成功的业务需求调研往往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浅谈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心得 作为一名长期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推广的工作者来说,本人对信息化建设有过怨恨、有过心酸、也有过喜悦,说怨恨,是信息化建设的之初大量的基本工作都得从头梳理,有理说不清,干了许多一些自身业务职责范围之外的业务,而且总是得不到认可;说心酸推广之初的不为人所重视,甚至经常听到人说:“这个东西走走过程就行了,那么人真难干嘛”,停留在纸面难以落实,总有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深夜想想,满腹的委屈总是化作手中的烟雾缭绕;说喜悦,经历一路的风雨,发现同舟的人越多,认可的人也不断增加,些许的成功增加了微笑的筹码。爱恨的交集,注定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的探索之旅。 对于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来说,其建设的最基本的依据、最基本的基础就是业务需求调研,如果把软件公司看作施工单位、那么作为业主单位的施工企业本身的管理诉求就是设计意图,把设计意图设计为施工图纸就是业务需求调研阶段两方的主要任务,由此可见业务需求的重要性。

下面结合笔者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历以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浅谈一些看法,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企业简介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世界500强第100位、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国资委直管上市大型央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企业集团,总部驻地河南省郑州市城东路108号,为国内一流的融资建造企业、中原地区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2.9亿元,年经营规模800亿元左右,员工12000余人。 公司最早成立于1952年,经历工改兵、兵改工的跨越性转变,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先进的核心区域行业领军企业;公司荣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是集设计施工于一体,可承接房屋建筑、公路、市政公用、铁路、水利水电、港口与航道各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及开展相应设计主导专业人员齐备的施工图设计业务的最高级别资质,同时具有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装饰、钢结构、公路路基、地基与基础工程等5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目前,公司正按照中建股份“一最两跨”战略目标、公司“四个打造”发展愿景的指引,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模式和精细的服务,严格遵循“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奋力向核心区域建筑地产“领跑者”和城市综合开发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