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SIGMA七步骤方法

6SIGMA七步骤方法

6SIGMA七步骤方法
6SIGMA七步骤方法

“Six Sigma”★★★★「七步骤方法」在品质保证发展上,近年提出了“6 Sigma”的品质管理。

不少跨国性企业已采用这品质管理概念,并要求他们的供货商提供此种保证。★“6 Sigma”的历史:

在70年代,Motorola面对日本严峻的挑战,其主席Bob galvin决定在品质上改善,来迎战日本高品质的挑战。在1981年,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10倍的改善。于1987年,Motorola建立了“6 Sigma”的概念,基于统计学上的原理,“6 Sigma”代表着品质合格率达99.9997%或以上。换句话说,每一百万件产品只有3.4件次品,这是非常接近“零缺点”的要求。“6 Sigma”计划要求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他们制定了目标、工具和方法来达到目标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的要求。在过程上他们提供了黑带(Black Belt)和绿带(Green Belt)的有经验工程人员和顾问推行整个计划,并成为品质改善的先锋。

Motorola的“七步骤方法”(Seven Step Method),“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都是取材自TQM(全面优质管理概念)。他们提出新设计文化,简化生产步骤,采用机械臂、通用网络等来达到他们5“九”(99.999%)品质要求。1989年,Motorola更成功取得“Motorola Baldn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奖项。1989年,Bob Galvin又提出另一个十倍品质改善的要求,并于1991年完成。自1981年起,Motorola已录得1000倍(1000∶1)的品质改善。其它公司,譬如Boeing,Caterpllar,Corning,General Electric,Digital Equipment和IBM等公司都采用“6 Sigma”方法去改善品质。

Motorola其中一个成就就是把以前“3 Sigma”(合格率为99.73%)的品质要求提高至“6 Sigma”。他们把传统合格率百分比的要求改变为百万分比或亿万分比。

"保证百分之百条符合要求。”

当我们听到这句话时,就觉得这好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我们生产100个灯泡,每个灯泡亮的可能性是99%。那么,如果100个灯泡全部通电,所有灯泡亮的可能性就是0.99的100次方,结果是0.366,还不到一半。

如果改进措施,把每个灯泡这的可能性提高到99.9999%。现在再给所有灯泡通电,而所有灯泡亮的概率是0.999999的100次方,结果是0.99999,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就是99%与99.9999%的区别。这就是六个西格玛力量。

希腊字母б是描述偏差程度的数理统计术语,而不是一支演唱组合。计算方法则很简单,将偏差次数除以总的操作次数,再乘以一百万,这样得到每百万次操作机会中所产生的偏差。最后参照下面的换算表:

6个西格玛=3.4偏差/百万机会

5个西格玛=230偏差/百万机会

4个西格玛=6,210偏差/百万机会

3个西格玛=66,800偏差/百万机会

2个西格玛=308,000偏差/百万机会

1个西格玛=690,000偏差/百万机会

西格玛用在统计学上是表示偏差,用在产品和服务里,就是缺陷的计量手段了。过去,企业用合格率来计量产品与服务缺陷,但这是一种不稳定,以及范围较窄的方法。而六个西格玛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工具,要求缺陷必须改进,而不是任其自然。

世界一流的企业,无不为缺陷付出不菲的代价。东芝笔记本事件让其在大陆退居亚军,凡士通轮胎让福特尝到了亏损上亿美元的滋味,可口可乐一度让法国政府和比利时下禁销令,为此该公司总裁辞职。

企业即使达到5个西格玛(99.977%)的标准,仍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那意味着医院每年开错超过200,000的药方。缺陷的成本,即使是最小的缺陷,企业也承担不起。

质量

当我们对雪花般飘落的管理新概念应接不暇时,实际上我们却不得不认真对待我们认为已经过时的不值一提的质量管理。我们以为自己是专家,然而却站在质量殿堂外不得其门而入。杰克·韦尔奇,前GE董事长疯狂地迷上了六个格玛,他说,“质量问题可以真正使GE从最了不起的公司之一这个地位上升到全球商界绝对最了不起的公司。”

六个西格玛仅是统计方法,错。摩托罗拉公司较早实施六个西格玛,却未产生GE的全球影响力。原因就是前者把六个西格玛看成统计理论,后者则认为是经营绩效。六个西格玛管理专家,彼得·S·潘德认为,六个西格玛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法,通过它获取、维持、和最大化公司的成功。它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对事实、资料的规范使用、统计分析,以及对管理、改进、再发明业务流程的密切关注。

六个西格玛只涉及那些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部门,错。开始我们认为制造问题,产品问题是质量管理,后来顾客的投诉让我们知道了客户服务也是质量管理。直到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质量管理是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的每项任务。质量不只是在车间,而是在人力资源部、在行政部、在市场部,在办公区的桌面上,在公司的户外广告牌上,在商店里,在客户的家里。开一个会是质量管理,关闭办公区的灯光是质量管理,写一份报告是质量管理,实施电子商务是质量管理。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有质量问题,毫无疑问可以用六个西格玛来衡量。

六个西格玛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对。如果我们掌握了六个西格玛,就好象找到了一个重新观察企业的放大镜。我们惊讶地发现,缺陷犹如灰尘,存在于企

业的角角落落。这使我们感到不安,迫促使我们为企业做点什么。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了,我们不断地问自己:我们现在是几个西格玛?我们应该做到什么?我们的问题是哪里?通过努力,我们能做到什么?时间过去了,我们提高了吗?

六个西格玛给我们改进的工具。质量管理的精髓,不是达到一个目标,而是明天比今天更好。在我们看清缺陷的同时,六个西格玛给我们一块干净的抹布。它并不复杂深奥,它是一位车间师傅,不仅教给你理念,同时还送你一些工具,让你现场操作一下。而其工具也不是复杂和难以应用的。即使是蓝领工人也能够运用自如。

作用

杰克·韦尔奇说,地区销售经理可以用它来预测可靠性、定价政策或价格方差,人力资源经理可以用它来减少聘用员工所需的时间,工厂经理可以用它来减少废物,提高生产能力,而汽车修理工和园艺工人也可以提高服务和满足顾客。

显然,我们不能认为六个西格玛无所不能,不过它可以从下列方面帮助你:

提升管理六个西格玛是以资料和事实为驱动的管理。企业过去对管理的理解,以及管理理论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而六个西格玛,把这一切都转化为实际有效的行动。六个西格玛管理法成为追求完美无暇的管理经营方法的同义词,是管理是科学这种说法的最好诠释。

减少成本摩托罗拉公司十多年现已达5.6个西格玛水平(20失误/百万),其节省下来的费用已达110亿美元。据估计,如只达到3到4个西格玛质量水平,将使一家公司损失10%-15%的营业收入。

保留顾客1998年,柯达(上海)公司要求GEP(塑料部)降低原材料的价格。GEP说服了上海柯达的管理层在柯达内部实施六个西格玛项目。整个过程为柯达公司当年节省23万美元的成本。预计至2001年可节省130万美元。GEP既没有降低价格,又巩固了同上海柯达的关系。

减少周期循环时间在过去,GE的各业务部门对客户不是早交货9天就是晚交货6天。而实施六个西格玛之后,GE塑料业务的交货期从50天减少到5天,飞机引擎从80天减少到5天,而抵押保险从54天减少到1天。

公司文化在企业里,人们有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通过实施六个西格玛,每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做成什么,应该怎么做,整个企业洋溢着热情和效率。

改进产品/服务 GE的下属公司ED&C公司过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来通过六个西格玛方法,找出了产品质量的深层次问题。

获得利润不遗余力的使用者--GE,从1995年实施“六个西格玛”管理概念以来,公司的营业利润从1995年的66亿美元飙升为1999年的107亿美元。GE 到1999年额外赚到以及因节省开支而获得100至150亿美元的收入。

当你把自己行驶了5万公里的汽车检修后,更换了零件和机油,然后开上高速公路,你有什么感觉:轻踏油门,感到汽车仿佛增加了100多匹马力。GE的

管理者认为,实施六个西格玛前后的企业,就是这种感觉。

★★何谓“6 Sigma”

1. Sigma的解释

“Sigma”的定义是根据俄国数学家P.L.Chebyshtv(1821-1894)的理论形成。根据他的计算,如果有68%的合格率,便是±1 Sigma(或Standard Steviation),±2 Sigma有95%的合格率,而±3 Sigma便达至99.73%的合格率。

在70年代,产品如果达到2 Sigma便达到标准。但在80年代,品质要求已提升至3 Sigma。这就是说产品的合格率已达到99.73%的水平,只有0.27%为次货。又或者解释为每一千货产品只有2.7件为次品。很多人以为产品达至此水平已非常美满。可是,根据Evans和Lindsay一书提出,如果产品达到99.73%合格率的话,以下事件便会继续在美国发生:

——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

——每年有超过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抛落地上

——每年平均有9小时没有水、电、暖气供应

——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

——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虽然合格率已达到99.73%的水平,但相信各位读者对以上品质要求并不满意。所以有很多公司已要求“6 sigma”的品质管理。就是说其品质要求是“3 sigma”的一倍。其合格率为99.99966%(Motorola所谓的5“九”了),每一百万种产品中只有3.4件是次品(非常接近零缺点要求)。相比之下,3 sigma 容许在1百万件产品中有2700件次品。事实上,日本已把“6 sigma”成为他们品质要求的指针。

2. “6 sigma”的计算方法:

其实“6 sigma”是有别于1920年代Bell研究所的研究员Walter A Shewhart 发展的“品质管制表”的概念[注解1]。它是根据(Cp)Process Capability Index而定出其关系的。

Cp=(UCL-LCL)/6 sigma

如果Cp<1就代表未能达到指针

Cp=1已达到3 sigma的要求

Cp>2代表已超过3 Sigma的要求

但是如果要达到6 Sigma,Cp必然达到2[注解2]。其实,根据“The Six Sigma Way”一书[注解3]的公式,可以很简单便算出其结果。

(次品的数目÷总次品的机会)×106=PPM(Parts Per Million)或DPMO (Defection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总次品机会=总检查数目×每件产品潜在次品机会

根据PPM的结果,在换算表中便可得知是否已达到“6 sigma”的要求。

注解:

(1)其方法是把收集的样本取得中线(p):

p=样本的中线

∑X=所有样本的平均数

K=样本的总数

在P表上,我们再加上上限(UCL)和下限(LCL)。然后把生产样本定期放进表内,检查他们是否超出所定范围,来决定他们是否达到品质要求。

(2)见P55“World Class Quality” by Keki R.Bhote and Adi K.Bhot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New York,2000一文

(3)见P392“T he Six Sigma Way”by Peter S.Pande,Robert

P.Neuman,Roland R.Cavanagh,MC Graw-Hill 2000

(4)“The six Sigma Way”by Peter S.Pande,Robert P.Neuman Roland R.Cavanagh,MC Graw-Hill 2000 P43-49

(5)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9827278.html,/

(6)同上

(7)“World Class Quality”by Keki R.Bhote and Adi K.Bhot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New York,2000

★★★品质改善的发展

一九二○年代,Bell研究所的研究员,Walter A. Shewhart根据统计学方法发展出「品质管制表(ControlChart)」的概念。他的同事,W. Edwards Deming把此方法在战后的日本发扬光大,从而制定了日本产品商品质要求的路向。五十年代便发展了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AOQL(Average Outgoing Quality Level)和LTPD(Lot Tolerance Percent Defective)等方法。六十年代,由于苏联在太空发展上较美国成功,美国国防部提出「零缺点」的管理要求。他们以为如果工人能保证生产可达到零缺点,品质便有保证。

一九八七年,影响各行各业的ISO9000出现。在品质管理上,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这些文件管理只产生官僚化现象。这制度只可以保证现有品质要求,但在产品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方面,并没有什么贡献。

其实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亦倡行全面优质管理方法(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其方法是不断改善品质,以达到零缺点的梦想。在西方国家,有几位品质管理专家对国际品质管理有异常重大的影响,其中佼佼者有戴明(W. Edward Deming)、朱兰(Joseph H. Juran)、哥斯比(Philip Crosby)等。过去十多年来,西方国家的大企业若考虑推行品质改善计划,差不多都一定会参考这些大师的著作,甚至聘请他们为顾问。特别在日本,Deming和Juran皆有异常崇高的地位,以Deming为名的「Deming Award」(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可是,当时Juran提出的品质成本曲线理论(Costof Quality),在八十年代已备受挑战。(见图一)

他以为当品质改善至某一程度时,就算再大量增加资源改善,其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所谓零缺点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当时亦流行当品质达到某一范围,便

算合格。其理论正如射龙门一样,若足球射在方格内,便取得一分(见图二及三)。

由于科技进步,各类仪器能够取代人手,发挥防止次品出现的机会。一个突破性的品质成本曲线出现(见图四)。

如果在预防和检定增加资源方面,「零缺点」理想是可以达到的。再加上当时日本一位品质管理专家Taguchi推翻射龙门的品质要求理论,他提出产品品质要在某一点的中线位置,高于或低于此点便代表成本上升(检查、测试、翻工等),并代表增加客人的不满(见图三)。其它品质管理专家,如Ishikawa,Kaizen等都抱着同一理念。

在品管理论上,当时的品质管理大师都以为通过品质圈(QualityCircles),品质控制及保证和各级员工训练和参与等,便能达到「全面优质管理」的效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除了Xerox的例子比较突出外,其成就并不显著,考其原因,正如PeterS.Pande在「TheSixSigmaWay」一书提出注解1,「全面优质管理」概念缺乏有经验的管理层由上而下推行。最致命的是缺乏明确目标来推行,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定位错误,引致浪费资源。

「全面优质管理」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Motorola在一九八七年提出的「Six Sigma」品质管理方法,是建基于「全面优质管理」并加以改善。他们「不断改善」(ContinuousImprovement),七步骤方法(Seven-Step Method)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等都是取材自「全面优质管理」(TQM)概念。Motorola在口号上加上「6 Sigma」的产品要求目标,并利用黑带(Black Belt)的有经验管理人员来推行。Motorola和General Electric便是典形的成功

例子,亦引发其它公司学习。与此同时,不少有关「6 Sigma」的书本、文章

在互联网上出现。再加上不少品质顾问公司宣扬及提供「6 Sigma」管理的服务,可谓百花齐放,一时无俩。

可是,「6 Sigma」的成功亦引来不少敌人,如Thomas Pyzdek的「Motorola's Six Sigma Program(注解2)和Arthur M. Schneiderman的「Question: Whenis Six Sigmanot Six Sigma/Auswer:Whenit's the Six Sigma Metric!!」(注解3)一文都质疑Motorola在统计学上的偏差。根据他们的计算,6 Sigma代表每一亿个产品只有2个次品。Motorola所谓的6 Sigma可能只达到4.5Sigma而已。在本质改善方面,6 Sigma并不代表终极,8Sigma、

10Sigma、12Sigma会继续出现,根据Arthur M. Schneiderman的说法,当达到10Sigma时,以Motorola的方法,便和正确的方法有1000倍的偏差。再者,他又质疑厘定品质要求的标准是否合理。在生产成本节省上,亦代表产品开发和品质检定的成本增加,他们是否取得平衡呢?他认为所谓「6 Sigma」

其实只是口号,其中心还是「全面优质管理方法(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再者,Keki R. Bhote,曾在Motorola推行6 Sigma计划担任高级顾问一职,在他的「World Class Quality」一书中指出Motorola提供的只是婴孩形的「6 Sigma」(Baby Six Sigma-“The Little Q”),他以为他提出的「最终极6 Sigma」(The Ultimate Sigma-“The Big Q”)最为有效。他提议的「实验议计(Designof Experiments-DDE)和「十个最有效工具(The Ten Powerful Tool for the 21st Century)(注解4)最能达致世界级的品质管理要求。

d)小结

在品质改善道路上,各家学说理论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其目的是「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以达「零缺点」水平。可是,希望各位读者不要被前文的图表和计算方法吓倒。前文所说,只是品质管理发展和「6 Sigma」的定义。如果能够达到「零缺点」和「优质管理」,其计算方法和前文提供的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希望各位读者不要本末倒置,花费时间在以上的统计。老实说,「6 Sigma」只是其口号,如果达到「6 Sigma」或「零缺点」才是其精神所在。

虽然现在有很多顾问公司都以「6 Sigma」为口号,提倡品质改善服务,可是,其内容五花八门,各师各法,与ISO 9000的严格要求完全不一样。总括而言,他们都以全面优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为基石,并结合各品管理论专家的成果,从而制定他们的方法。譬如Peter S. Pande一书着重员工的训练,但是Keki R. Bhote一书着重各类统计方法监察和鉴定产品便是极端的例子。

无论如何,Motorola「6 Sigma」是利用「七步骤方法」(Seven-Step Method)才成功。老实说,「七步骤方法」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发明,它只是「全面优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一个方法。再结合Walter Shewhart的PDCA周期「Plan(计划)-Do(实行)-Check(检查)-Act(制定)」,便成为「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目标。当然,Motorola在「七步骤方法」上会加上「团队精神」,「由上至下推行方法」,「6 Sigma口号」,和各「品质检定」等方法,才能成功。

注解

(1)“The Six Sigma Way”by Peter S. Pande, Robert P. Neuman Roland R. Cavanagh, MC Graw-Hill 2000 P43-49

(2)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9827278.html,

(3)同上

(4)“World Class Quality”by Keki R. Bhote and Adi K. Bhot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NewYork,2000

★★★★「七步骤方法」

a)七步骤方法内容:

「七步骤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界定问题,找出原因及分析,制定方法及实行,从而检讨及把方法制度化等

第一步:寻找问题(Select a problem and describe it clearly)

把要改善的问题找出来,当目标锁定后便召集有关员工,成为改善主力,并选出首领,作为改善的任责人,跟着便制定时间表跟进。

第二步:研究现时生产方法(Study the Present System)

收集现时生产方法的资料,并作整理。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Identify possible causes)

结合各有经验工人,利用脑震荡(Brainstorming)、品质管制表(Control chart)和鱼骨图表(Cause-and-effect diagram),找出每一个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

第四步:计划及制定解决方法(Plan and implement a solution)

再利用各有经验员工和技术专才,通过脑震荡方法和各种检验方法,找出各解决方法。当方法设计完成后,便立即实行。

第五步:检查效果(Evaluate effects)

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检查其解决方法是否有效和达到什么效果。

第六步:把有效方法制度化(Standardize any effective solutions)

当方法证明有效后,便制定为工作守则,各员工必须遵守。

第七步:检讨成效并发展新目标。(Reflect on process and develop future plans)

当以上问题解决后,总结其成效,并制定解决其它问题方案。

正如前文所言,WalterShewhart的PDCA周期是和「七步骤方法」相结合,来达至「不断改善」的效果。所谓PDCA周期(Plan-Do-Check-ActCycle),就是:

?计划实验(Plan the experiment)

?实行(Do it-perform the experiment)

?检查成效(Check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制定方法(Act according to what you observed)

当PDCA cycle和「七步骤方法」结合,便是:

Plan

1)Select and describe problem

2)Study present system

3)Identify possible causes

Do

4)Plan and implement solution

Check

5)Evaluate effects

Act

6)Standardize solution

7)Reflect on process and develop future plans

大体而言,PDCA是不断循环,令到品质不断改善,以达到「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目的,从而达到「零缺点」的要求。

b)例子一:

例如某公司在问题上,多次收到客人投诉,甚至受到退货和翻工等待遇。营业部当然对非常不满,但又控诉采购部来料不良,包括纸面扔粉、纸毛多和油墨太软等。又控诉生产部处理不当,引致退货率上升。相反,采购部亦控诉货仓部储存纸张不良,并非采购不当。当然,货仓部亦会控诉船务部来货迟,引致没人收货等。总之他们互相指责,没完没了,但对品质改善,完全没什么贡献。如果利用「七步骤方法」,便可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步:寻找问题:

在所有控诉上,我们可以分类为以下各种原因。如纸粉多(40宗)、色差(20宗),套印不良(8宗),过底(12宗)和油墨雾散Scumup(5宗)。

第二步:研究现时生产方法:

如果我们把以上数据转化为百分比及利用Pareto图表表达,便发觉纸粉多占47%、色差23.6%、套印不良9.4%、过底14%和油墨雾散6%等。

当然,我们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必须按步就班。如果我们能够一下子解决纸粉问题,便差不多解决一半的控诉。所以解决纸粉问题,便是首要目标。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

通过脑震荡方法,各员工提出了各样原因,如纸品不良、缺乏清洗胶布、检查不足、机器缺乏保养、喷粉过多等。如果用鱼骨方法分析,便可把各类原因归纳。

第四步:计划及制定解决方法

i)方法:

-制定表格,记录及监察定时清洗胶布

-制定表格,记录何时搅墨一次

-制定每印多少张便要检查一次,如果每500张检查一次不足,便要求正、副机长都要负责检查,形成每250张检查一次,如有问题,立即改善,甚至停机清洗胶布

当然,由于科技进步,一些监察品质的仪器皆可采用。

-制定守则,限制喷粉用量

ii)人力:

-人事部必须协助聘请有经验机长。并提供在职训练给在职机长,令他们能达到应有水平

-鼓励员工发挥团队精神。利用奖金奖罚制度,如果员工在数量和品质上达到某一水平,便可获得奖金,相反,便要扣工资

-提高问责性制度,每一机长必须负责所管核机器的性能、保养、产量与品质iii)物料:

-建立制度,并记录在文件中:来料必须适当地入仓及贮存

-制定标准,要求供货商提供合格物料

-生产部制定表格,记录在生产时,物料的稳定性,作为和供货商交涉的证据(譬如每印四千张便必须清洗胶布,并记录在案。如果录得每印二千张便要洗胶布,原因是纸粉做成,这便成为要求供货商赔偿的证据)

iv)机械:

-制定时间表,定期为机器保养,清洗和加油或换零件等,各项工作均记录在案及由上级核实

-制定品质管制表(Control chart),监察机器运作情况

第五步:检查效果

利用第二、三步方法,收集生产资料并分析,与未改善前的资料相比,是否得到改善,或者某些地方放错重心,以致改善不明显等。

第六步:把有效方法制度化

当改善方法被认可后,其方法便制成生产流程一部分,并写进ISO9000的守则里。譬如物料入仓及贮存程序、清洗胶布程序、检查印张程序等,都写成流程图。并用ISO方法监控。此外,其它表格,亦要用ISO方法管理。

第七步:检讨成效并发展新目标

当扔粉问题解决后,便可重复以上方法,解决色差和其它问题。当所有问题解决后,再订新目标,譬如怎样把内部次品率降低,提高品质稳定性和提高产量等。就是利用PDCA周期,达到「不断改善」(ContinuousImprovement)的目的。

例子二:

在咭书盒板上,时常有剥胶水现象,其中问题不外乎:用错胶水,胶水分量不当,工人擦胶水不正和切书时切得过多所致。

我们可以利用「七步骤方法」的第一至三收集及分析原因。在第四步,我们可以制定各项守则和管制表(ControlChart)作监察。当然,我们可以加入新方法,譬如丝印擦胶水法、定位工具、气动压书工具等都有帮助。最后,便利用第五至七步方法,考核及制定有关方法等。

例子三:

文字混淆和书页颠倒等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七步骤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议计生产入手(譬如每一页/每一手书的边沿在过菲林时加上记号,在合板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便可立即发觉。),便可节省不少品质改善的花费。

V)总结:

不可能用「有麝自然香」的方法生存,我们必须跟随现时流行的产品要求,所以ISO9000的守则,我们亦要遵守美国所定的「CodeofConduct」和他们各类的安全标准。再加上每家公司都要管理上千个员工,花费当然不少。只有在改

善品质,控制成本上下工夫,才能增加边际利润。继ISO9000的品质要求后,「6Sigma」的品质要求出笼。虽然「6Sigma」并不需要像ISO般取得证书,但我们的客人在骨子里要求提供他们非常完美的产品。

老实说,「6Sigma」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品质管理产品。我们不要被Motorola的统计和推销「6Sigma」的顾问所吓怕。它其实是「完全优质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延续。相对来说,就是「6Sigma」为外(或口号),TQM的为实的品质管理。当「6Sigma」出现后,自然会有其它更成功的例子,如「8Sigma」、「10Sigma」、「12Sigma」等相继出现。

当然,如果我们能支付数百万聘请「6Sigma」顾问来改善产品,那就最好不过。一则我们可以炫耀我们的品质,增强客户信心,并吸引更多客户。再者,我们亦同样要求我们的供货商提供我们相应的服务。

「6Sigma」的精神在于「完全优质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而TQM 的推动力就是时常挂在口边,知易行难的;上下一心、团队精神、全面参与、上下沟通、品质控制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CustomerSatisfaction)等技巧。以上方法再加上在工业工程学(IndustrialEngineering)所采用统计和管制方法,就算不用「6Sigma」顾问,亦不难达到甚至高于「6Sigma」的要求。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改善品质,来达到客人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6Sigma的产品要求,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在我们要清醒一下,该用什么方法来面对此一新挑战呢?再者,一些未有取得ISO9000的公司,必须在品质管理上急起直追,否则便和新时代脱节两代了。

参考书目

( 1)“ The Sigma Way” by Peter S. Pande, Robert P. Neuman, Roland R. Cavanagh Mc Graw Hill 2000

( 2)“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by Ashok Rao, Lawrance P. Carr, Ismael Dambolena, Robert J. Kopp, John Martin, Farshad Rafii, Phyllis, John Wiley Sons. 1996

( 3)“ Operations Management” by Robert S. Russell, Prentice Hall Inc. 1998

( 4)“ World Class Quality” by Keki R. Bhote and Adi K. Bhote, AMACOM 2000

( 5)“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the 7th edition by Richard I. Levin, Prentice-Hall Inc. 1998

( 6)“ Methods Standards to Work Dosign - 10th Edition” by Benjamin Niebel and Andris Freivalds, Mc Graw Hill 1999

最新6σ六西格玛工作流程汇总

6σ六西格玛工作流 程

6 Sigma/Lean (6 西格玛/精益) 1. 六标准差 (Six Sigma) 是要为您确定什麼是您不知道的、并且强调什麼是您必须知道的,同时须采取那些措施减少错误,以及重新整合、组织您浪费的时间成本、金钱、成功机会及错失的客户。 2. 六标准差 (Six Sigma) 利用统计学的概念来衡量流程中的瑕疵。达到六标准差,即意味著您的生产流程中仅会有百万之 3.4 的不良率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DPMO) ;换句话说,这表示已经接近完美状况。Sigma (σ) 是希腊字元,为「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的衡量。在商业术语中,其代表「流程」与「完美」的偏差值 3. 6西格玛管理不仅是理念,同时也是一套业绩突破的方法。它将理念变为行动,将目标变为现实。这套方法就是6西格玛改进方法DMAIC和6西格玛设计方法DFSS。DMAIC是指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一般用于对现有流程的改进,包括制造过程、服务过程以及工作过程等等。DFSS是Design for Six Sigma的缩写,是指对新流程、新产品的设计方法。 4.一个完整的6西格玛改进项目应完成“定义D”、“测量M”、“分析A”、“改进I”和“控制C”5个阶段的工作。每个阶段又由若干个工作步骤构成。虽然,Motorola、GE、6Sigma Plus、Smart Solution等采用的工作步骤不尽相同,有的采用6步法,有的采用12步法或24步法。但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大致相同的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特点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特点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之所以能被诸多国际一流企业所追捧和使用,是因为其在众多实践过的企业中得到证明,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显著优越性,而且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它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以流程为核心,采用DMAIC方法,运用统计工具找出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又称关键质量特性,然后通过测量评估目前的质量水平,分析出与标杆间的差距,采取措施改进流程,从而消灭问题,并保持质量改进绩效。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数据为基础,注重量化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注重量化,强调用数据说话。从项目的第一个阶段,定义阶段开始,就要求必须充分收集数据,分析清楚目前现状水平,同时找出标杆水平,明确定义顾客的需求,确定合理改善幅度,从而准确定义出项目的目标。不仅定义阶段如此,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每个阶段都注重“以事实为依据”,对相关数据的进行收集、测量和分析,利用因果矩阵找出关键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实施改进和控制,以达到对过程和产品的改进。 二、以顾客为中心,充分关注顾客 六西格玛管理所进行的质量改进,都是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强调关注顾客呼声,顾客既包括内部顾客,也包括外部顾客。顾客需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因此应该动态地定义顾客需求,对当前感到不满的顾客、满意的顾客、竞争对手的顾客、潜在的顾客进行调查和访谈,并通过顾客投诉及市场反馈,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针对这些需求来设定企业目标,衡量绩效;对需要改进的质量特性所进行的测量和分析也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做出的改进设计也是以向顾客提供严格的质量保证为目标;对改进的成果保证也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原则。 三、以流程为核心,注重持续改进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的名字源于统计学,西格玛是对过程质量特征值变化的衡量。如果过程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西格玛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如公差范围处于质量特征值分布的左右两侧6倍标准差(六西格玛)的位置,则即使考虑过程分布均值出现一些漂移(一般假设1.5倍西格玛),则出现缺陷的概率也不过是百万分之3.4。因此,六西格玛代表了一个很高的质量水平。 这是六西格玛的统计解释,我们现在所说的六西格玛,其实就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简称,其涵义就是用一切持续改进的方法来使你的工作质量达到六西格玛水平,如果你说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用六西格玛的语言来说,我们可以说你的某项工作只有做到了六西格玛水平,也就是做一百万次,只有3.4次是不合格的,才算做得足够好。 又譬如,如果某个过程是由6项工作组成,第1项工作你达到了六西格玛水平,但是如果你的其他5项工作还是只有五西格玛,四西格玛的话,意味着你还有巨大的改善空间,需要努力去改善。 所以我们说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面向六西格玛的设计,简称DFSS),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换句话说,六西格玛就是一个代名词,其含义是客户驱动下的持续改进。其方法体系的运用包括业务改进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质量、服务等各个方面。其方法体系也不仅仅是统计技术,而是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的集成。 简言之,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 六西格玛的魅力在于它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突破性业绩改进的管理模式。从六西格玛的本质来看,六西格玛管理体现了科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系统和集成的应用。过去我们一直在讲科学管理或者管理现代化,如何理解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我认为首先就是要从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分析业务流程或管理流程中的问题,从事实和数据出发,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流程质量改进,并建立有效的业务流程控制体系,保持持续改进。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的效益,是因为: 首先,企业从战略出发选择改进机会并确定改进项目,保证了六西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及应用分析

2012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及应用分析学生姓名:吴小洁 指导教师:黄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8月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及应用分析 摘要:六西格玛管理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用统计分析方法追求企业完美目标的新的管理理念。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通过正确识别顾客需求、工作流程再造和倡导管理创新等有力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DMAIC业绩改进模型来测量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优化过程和控制效果,使企业在运作能力方面达到最佳境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应用,不是单纯的统计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工业工程技术的集成。其方法体系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解决质量问题,而且包括业务改进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成本、服务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它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以流程为核心,采用DMAIC方法,运用统计工具找出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又称关键质量特性,然后通过测量评估目前的质量水平,分析出与标杆间的差距,采取措施改进流程,从而消灭问题,并保持质量改进绩效。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系统,1987年诞生于当时面临破产边缘的摩托罗拉公司。这一系统的实施为该公司带来1 10亿美元的节约利益,并获得了美国国家品质领域的最高奖“鲍得里奇奖”。摩托罗拉公司最终凭借其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赢得了很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巨大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六西格玛管理在GE公司的实施成功使GE公司的总市值排名和净收益排名都进入了世界的前列,并把公司CEO韦尔奇推上了全球第一CE0的宝座。韦尔奇说: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行是GE公司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变革,它也带来了最大的变化和收益。 SONY、东芝、IBM 等国际性大公司都先后效法GE公司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取得了数以亿计的收益并提升了市场份额。现在,国外的许多中小公司,国内的海尔、华为等大公司也在积极地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主要特点 (一)以数据为基础,注重量化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注重量化,强调用数据说话。从项目的第一个阶段,定义阶段开始,就要求必须充分收集数据,分析清楚目前现状水平,同时找出标杆水平,明确定义顾客的需求,确定合理改善幅度,从而准确定义出项目的目标。不仅定义阶段如此,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每个阶段都注重“以事实为依据”,对相关数据的进行收集、测量和分析,利用因果矩阵找出关键因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实施改进和控制,以达到对过程和产品的改进。(二)以顾客为中心,充分关注顾客 六西格玛管理所进行的质量改进,都是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强调关注顾客呼声,顾客既包括内部顾客,也包括外部顾客。顾客需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因此应该动态地定义顾客需求,对当前感到不满的顾客、满意的顾客、竞争对手的顾客、潜在的顾客进行调查和访谈,并通过顾客投诉及市场反馈,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针对这些需求来设定企业目标,衡量绩效;对需要改进的质量特性所进行的测量和分析也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做出的改进设计也是以向顾客提供严格的质量保证为目标;对改进的成果保证也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原则。 (三)以流程为核心,注重持续改进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重点是将所有的重复性活动作为一种流程。不管是设计产品还是提供服务、评估绩效、提高顾客满意度,六西格玛管理法都把业务流程作为关注的对象,所谓的非增值的、甚至是危害较大的“隐蔽工厂”就存在于每个流程当中。六西格玛方法就是运

六西格玛方法论通常包括

[标准答案]六西格玛方法通常包括()。 过程改进过程 B、严格按照3.4ppm的质量水平进行过程控制 C抽样检验采用统计方法 D工艺设计过程DFSS 集成产品开发方法 标准答案:广告 柳溪六菌成功管理的六大要点 成功之一:成功地将一种普遍而现实的测量方法应用于质量评估和改进 使用关键质量特性(CTQ)和百万分之缺陷(DPMO)作为性能指标是六西格玛的商标。选择和定义关键的质量特征可以帮助公司集中精力避免在不重要的细节上浪费精力。使用DPMO作为绩效衡量标准,可以方便地比较两个不同过程的绩效,即改进前后的绩效和跨流程的比较研究。该量表还具有相应的等效量表,即“基准”和“项目目标设定”

的“西格玛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结果都是“或”(“有缺陷”或“完美”),有时很难对“或”进行分类(例如,响应特定客户的“时间”)请求。值得注意的是,“零缺陷”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不经常被谈论(或者更糟的是,目标是语言而不是实践)。现在我们面临着零缺陷的挑战。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因为这个变化,过去的含糊不清和似是而非的零缺陷已经被摒弃。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前进(包括需要有效的基础设施和工具)。请参阅“其他成功案例”)。此外,使用六西格玛,我们现在能够用一种普遍的方式来显示进步的程度,并且质量工人用来测量缺陷的方法不再受过程和行业性质的限制。总之,与以往的数学公式相比,管理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百万机会缺陷”和“西格玛水平”的概念。 第二个成功因素阐明了绩效改进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 六西格玛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一句谚语的结尾:“质量是每个人的责任”。这种说法的动机也许是好的、有效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意味着责任不明确,尤其是出现问题时,可能会让人觉得每个人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是平等的。众所周知,在很多情况下,

六西格玛方法在汽车制造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人资社科 Human Resources & Social Sciences 六西格玛方法在汽车制造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刘玮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结合了上海汽车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运用六西格玛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结合项目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进行汽车生产制造的各项活动,分析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企业项目管理运用现状,并提出自我见解。 关键词:六西格玛方法;汽车制造;应用 引言 六西格玛管理是在提升顾客满意程度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和周期进程的方式方法,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质量制约途径。由于项目极具自身独有特色,在项目监管中,不少工作难以运用数据来衡量,其中,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中,极具一定的特殊性。 六西格玛概念 六西格玛(西文为:σ),在统计学中表示“标准差”,是用以表示数据相对平均值的分散程度。六西格玛的狭义概念只表示统计学中的内涵,即在过程输出为正态分布情形下,在每百万个输出中,有3.4个出现在+6σ和-6σ范畴之外。六西格玛的广义概念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途径。六西格玛管理是以提升顾客满意程度为目的,同时,减少经营成本和周期进程的稳健革新途径,采用提升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进而提升企业赢利潜质的管理形式。 六西格玛管理特征 (1)以顾客为核心 顾客需求是项目开发真正的导向,六西格玛是以顾客为核心,关注顾客需要。然后分析需求要素中哪个最重要,并找到最佳组合。可见,六西格玛是凭借顾客需求,并确定管理项目,把重点放在顾客最在乎的产品特质上。 (2)提升组织业绩 六西格玛管理瞄准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升顾客满意度,通过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此加强组织效益;二是降低资源成本,通过降低资源成本,尤其是不良质量成本损失COPQ,加强组织收入,这也是它受到众多企业欢迎的关键原由。 (3)重视数据和事实 六西格玛管理方式是高度重视数据的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计算每一机会中的缺陷数(DPO)、每百万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不但针对产品质量,也进行针对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的测量和评估,进而获得改进机会,降低工作差错和产品缺陷目标。所以,六西格玛管理使其成为一种数字化、可测量的科学。 (4)以项目为动力 六西格玛管理方式的实施以项目为基础单元,通过每个项目的实施,并来以此体现。 (5)实现突破性质量改进 六西格玛项目的显著特点是项目改进均具有突破性,采用这种改进,可以让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或者让流程获得一定性的改造,进而使组织获得显著的经济利益。突破性改进的实现是六西格玛一大特点,也是组织业绩提升的源泉。 (6)遵循DMAIC的改进途径 六西格玛有一套系统而全面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这就是DMAIC的改进方法,即:D(Define)项目定义、M(Measure)数据收集、A(Analysis)数据分析、I(Improve)项目改善、C(Control)项目控制。 六西格玛在车间生产中的应用 我车间的现状环境分析:质量与可靠性基础薄弱、技术难度大、生产品种多等因素,不利于产品高效高质量的交付使用。存在的突出质量问题也呈现出多发性和复杂性。针对目前的生产状态,我们将运用六西格玛管理进行调整。 1、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导入六西格玛管理的初期,我车间结合生产实际及对项目的要求,车间选择《减小XX—XX尺寸质量偏差》项目,按照六西格玛方法的关键流程DMAIC进行项目的实施。 D:界定项目范围。首先确认顾客的关键要求VOC,并将此转换为过程输出的关键质量特性CTQ。在项目的界定阶段,使用SIPOC分析方法确定项目关键指标并编制项目立项表。 M:测量阶段是项目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了事实和数据驱动管理的特点。数据收集采用了简单随机抽样,并对数据的分布进行分析。由于此项目的测量系统为三坐标,精度较高,不需作测量系统分析。通过对生产过程能力具体分析,发现过程能力指数都较小且相差不大,说明问题主要是西格玛太大,目标改进应着重于降低过程波动。 A:分析阶段对现状的数据进行收集,运用头脑风暴法汇总了潜在的原因。根据流程图,做出尺寸质量的PFMEA,假定了少数的关键原因。通过流程试验,找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提高加料速度、固定零件安装人,尽量固定线上测量人,是需要改进的方面。 I:改进阶段,对所确认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同时运用实验设计,对各因子进行微调。保证下一批生产过程中实行定员、不在位置放置产品,强调生产的速度。 C:控制阶段保持了改进阶段的成果,编制了作业指导书,以此形式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推广传承。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在后续的型号批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顾客对尺寸质量的满意度达99%。 2、在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车间要求工艺员为所管的产品生产绘制详细的流程图,识别最可能造成缺陷问题的流程或步骤,以便在生产过程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规范关键工序时制定操作细则,即SOS。利用班前会,头脑风暴法对生产的各个工序进行有效预防控制。车间采取每人每月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要求人人参与管理;在团队建设风格上强调无边界的合作:各个班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优化核心生产过程中坚持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善;采取了六西格玛方法以后,车间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厂里车间被评为“管理先进单位”。 六西格玛应用的意义及建议 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标杆企业,研制生产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是汽车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战略性决定体现了汽车人“追求卓越、铸造精品”的质量目标。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框架不断完善,为质量变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质量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六西格玛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1)部门之间的壁垒或人为抵触;2)缺少激励机制;3)缺乏财务支持和科学的评估;4)只关注节流忽略开源。 我单位由于生产过程变异多,在管理中以关键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为依据,以质量为目标,科学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思想、系统和技术步骤,着力解决本企业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彼得S·潘德,罗伯特P·纽曼,罗兰R·卡瓦纳著,刘合光等译.6σ管理法.管理纵横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余锋,张东,徐佳盈.从战略到执行.2009 [3] 戴之渊.六西格玛在质丝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007(05) [4] 胡锫,程瑾.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项目中的应用.2009(07) >才智/282

关于6西格玛项目的选择

六西格玛管理系列讲座之八 关于6西格玛项目的选择 6西格玛管理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6西格玛项目而实现其经济效益的,也是通过6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来推进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的。因此,6西格玛项目的实施不论在获得实际效益还是在变革企业文化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企业在导入6西格玛管理的初期,6西格玛项目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企业是否能以较小的阻力引入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说6西格玛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是6西格玛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什么是6西格玛项目?朱兰先生将项目(Project)定义为:“按预定时间解决的问题(Problem)”。我们可以将6西格玛项目定义为,由职责明确的团队通过运用6西格玛方法(DMAIC或DFSS),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并实现预定目标的问题。一个好的6西格玛项目应当: 第一:支持顾客满意程度的改善。所解决的问题是从顾客端分解而来的,项目的完成将支持关键顾客要求(CCR-Critical Customer Requirements)的实现。

第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或支持企业的发展重点。实际上,6西格玛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每一个6西格玛项目都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连接。或者说,通过6西格玛项目,在企业和未来的战略目标之间架起桥梁。 第三:所解决的问题必须是清晰的、可测量的。6西格玛要解决的问题并不限于产品质量问题,它们还包括缩短生产或服务周期、改善交付、改善服务响应时间、提高生产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销售等等。但不论对哪一种问题,都必须清晰地定义什么是“缺陷”。也就是说,要清晰的阐明什么是“好”、是“可接受的”,什么是“不好”、是“不可接受的”,以及测量方法。 第四:有挑战性的目标。一般来说,每个6西格玛项目都要将“缺陷”降低70%-80%。因为,每个6西格玛项目都要实现过程业绩的突破性的改进。这个目标是项目团队必须努力实现的。 第五:范围清晰、适当。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多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范围适当,可在4-6个月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在许多情况下,一个问题的改善会涉及到若干方面。比如:缩短某种产品的交付时间涉及到几个关键加工环节质量的提高、还涉及到另一些零部件采购周期的缩短等等。6西格玛黑带要有能力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关键的小问题。每个问题构成一个项目,可以在

卓越绩效评价步骤和方法

卓越绩效评价步骤和方法 卓越绩效,意味着领先和榜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实施至今,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重视和认可,“全国质量奖”等质量奖的评选组织也纷纷表示将采用新的国家标准作为评审标准来执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质量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演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激励和引导企业追求卓越质量,增强竞争实力,有效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国家质检总局在研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的同时,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为企业提供了追求 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并用量化指标为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5年后,质量管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管理作为科学,讲求的是认同,因此,《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要求企业建立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可以说,它是ISO9000 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结果。该标准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在总结中外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7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能指导组织进行发展规划,从而获得长期成功。 卓越绩效,意味着领先和榜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实施至今,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重视和认可,“全国质量奖”等质量奖的评选组织也纷纷表示将采用新的国家标准作为评审标准来执行。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企业要推行好卓越绩效,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实用、以经营战略规划实施为准绳的指标评价体系,因为追求卓越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持续的过程。为便于企业更科学地理解和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国家标准,追求现代经营质量系统的质量卓越,本期栏目将就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并就企业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给予阐述。 主要术语的解释 1.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的定义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绩效是指过程输出结果和从产品、服务中获得的结果,可以对照目标、标准、过去的结果和其他组织进行评价和比较,以非财务的和财务的术语来表示。《卓越绩

6西格玛考核ITSM 西格玛

6西格玛考核ITSM西格玛 01 实施DMAIC模型的7个步骤“你说什么?网络平均响应时间已经达到了服务水平?!可我在系统里查订单怎么越来越慢!” “你提交的报告确实显示你们缩短了故障响应时间,可我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你们实施ITIL也一年了吧?我承认IT部门的态度是好了不少,可问题解决不了,各业务部门的意见还是很大……” 这种责备是IT部门最常见不过的了。IT系统速度越来越慢,不可预期的宕机,对纵向业务的服务可用性管理依然困扰着IT部门。 面对业务部门日渐增加的需求,CIO们的一个疑惑是:我已经全部或部分实施了IT服务的支持流程,却还是有内部用户不满意,我应该如何考核我现在的IT服务系统呢?如果要改善服务流程,我该从何入手呢? “面向业务,提高服务”在企业IT部门中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国内大部分IT应用较为成熟的企业,均建立了面向服务的IT组织架构。相当一部分的IT投资被用来提高服务,IT管理部门大量采购与IT服务管理相关的工具,如系统、网络、数据库的监控工具和平台软件;同时派遣众多IT从业人员通过ITIL认证考试。

可以说,IT服务管理的成熟度已经从初始的混乱状态向反应式管理(Reactive)或主动式管理(Proactive)迈进。但是业务用户的对IT的期望也在向前发展。 把6西格玛引入ITSM 什么是6西格玛?直白的解释是在统计学中,σ是希腊字符,代表标准差,用来对变异进行测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过程变异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之一,因为过多的过程变异会导致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客户要求,为企业带来损失。大多数企业的运作过程保持在3至4个西格马的水平,也就是说在100万个造成缺陷机会中,存在6200至68000个缺陷。相对而言,保持6西格玛运作的企业,在100万个造成缺陷的机会中,只有不到3.4个缺陷。 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6西格玛不仅研究平均,而且关注波动(散布)。比如,在ITIL的事件管理流程中,KPI是事件响应时间。在衡量这个指标时,是使用最长时间呢,还是最短时间?在笔者接触的IT服务管理人员中,大部分使用平均时间为考核点。但在统

六西格玛管理项目团队选择成员的要素解读

六西格玛管理项目团队选择成员的要素 企业如何选择六西格玛项目团队成员: 因为企业大多数六西格玛工作都由团队来完成,所以,如果忽略团队成员的选择过程,关于角色的讨论就不算结束。 无论何种类型的团队,在组建时可能最常犯的错误就是选出的成员过多。通过分析旅客上下机场巴士的情形,你会得到有关要旨: ①一位男士或女士带着一个相当轻便的衣箱,可能还有一个样品包、公文包或手提电脑,情况就是这样; ②某位旅行者带着两个大提箱,身上还背着一个鼓鼓的小旅行包。 当然,当第一位旅客已经轻巧地跳上巴士坐下时,第二位才气喘吁吁地将第一个大箱子拖上巴士台阶——嘿,就剩这两个了,哪一位旅行者比较有经验? 经常出门在外的人都知道,旅途最麻烦的就是你把预想需要的“百货商店”都搬着,以备需要时可以从中“购买”。相比之下,不经常出门旅行的人常常会把一切认为可能需要的东西都塞进箱子,甚至还会带上一大瓶洗发液,像是头发要一天洗两三次,还有为了预防反常的天气而带上保暖内衣。 你可能会说:“啊,这位老兄可能是要去度假吧。”你也许说对了一点。但是,你能想象一个精明的旅行者会像我们这位老兄一样带如此多的东西吗?我们无法想象。 我们的意思是在团队建设的问题上,许多组织的做法就如同一个初次旅行者,将项目期间可能用到的各种人全部网罗到团队中。人员臃肿的团队行动迟缓,其成员也常常是投入少和缺乏热情,这并不足为奇。有许多不同的确定团队人数的“经验法则”,但是,几乎所有项目团队的人数都以5-8人为宜。超过这个范围,沟通就会变得比较复杂,决策就难以做出,凝聚力也会减弱。 这里,有几个主要问题可供你在选择团队成员时考虑: ①谁最了解正在改进的过程或最擅长与顾客联系? ②谁最了解问题或最容易获得数据? ③在整个项目进程中,什么是贯穿始终的技能或洞察力? ④哪些部分或职能部门会受到项目最直接的影响? ⑤我们需要什么程度的管理、监督和一线代表? ⑥在项目进程中,哪些技能、职能或组织能力当需要时就可以获得? 选合适的成员组成一个有效的团队是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个团队应包含熟悉过程制造流程的人员,同时还应包含以下各方面的代表: (1)在过程中接受活动的顾客——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顾客; (2)在过程中实施活动的部门; (3)提供过程输入的供应商。

浅析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运用

浅析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运用 精益生产方法与六西格玛方法各有千秋,精益和六西格玛两大流派,各有所长,如果说精益是中医,那么六西格玛就是西医;虽然都是为了看病,虽然看的病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看病。这两种流派源远流长,各有特点,那么到底哪一种学派更适合我们中国的企业呢?那我们再深层次审视一下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的运用。 一、精益生产方法 精益方法,体现三个字:快、活、长,组织架构,平衡,这正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1、快 快速获得结果,就像东方太极,出手刹那非常快,就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快,聚集所有力量,做Kaizen改善,在短时间内通过改善实施,迅速看到改善结果。 2、活 虽然精益有很多改善工具和方法,但这些工具和方法,在不同公司或不同问题时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使用固定模式,所谓“活”,就是让我们去思考用什么样的组合方式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充分利用每个人自己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潜能把基础工具用不同的方式合起来。 3、长 长期眼光来看待精益,长长的供应链带来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强调价值流的过程管理,强调社会责任,体现在和供应商的合作上,帮助供应商改进,达到共赢。 二、六西格玛方法 六西格玛运用主要体现三方面:关注顾客,解决源头问题,基于数字的科学管理: 1、顾客为关注焦点 六西格玛是以顾客为中心,关注顾客的需求。它的出发点就是研究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假如顾客买一辆汽车要考虑30个因素,这就需要去分析这30个要素中哪一个最重要,通过一种计算,找到最佳组合。因此六西格玛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定管理项目,将重点放在顾客最关心、对组织影响最大的方面。 2、解决源头问题 这通常体现在六西格玛设计中,很多时候,当批量生产时发现过程变差大,制造过程的质量成本高,深入分析后发现问题发生的很多因素来自于新产品设计的设备可靠性差,工艺过程能力低而导致,所以在新产品设计,测试过程中就要用六西格玛设计的理念,用DOE方法来寻找最优的参数组合,通常在设计试产阶段采用六西格玛的理念和方法,我们能获得的是70%的

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步骤和内容

DMAIC方法包含5个步骤:(1) 定义。(2) 测量。(3) 分析。(4) 改进。(5) 控制。精益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步骤为: 定义阶段: 1.定义顾客需求,分析系统,寻找浪费或变异,确定改进机会; 2.分析组织 战略和组织的资源; 3.确定项目:包括项目的关键输出、所用资源、项目范围。 测量阶段: 4.定义流程特性; 5.测量流程现状(包括各流程或动作需要的时间); 6.对测量系统分析: 7.评价过程能力。 分析阶段: 8.分析流程,查找浪费根源或变异源; 9.确定流程及关键输入因素。 改进阶段: 10.确定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方案; ll.定改进计划。 控制阶段: 12.建立运作规范、实施流程控制: l3.验证测量系统,验证过程及其能力; 14.对实施结果进行总结,规范成功经验,提出新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 D 1、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问题陈述)? 2、客户是谁,客户的需求如何?什么是关键质量特性(CTQ)? 3、定义CTQ(Y),小Y的定义(缺陷定义) 4、CTQ的测量系统可靠吗(GR&R)? 5、CTQ的初始过程能力如何 6、CTQ(Y)的分布规律 7、如何确定CTQ的目标? 8、项目成果预估(有形(财务)和无形成果) MA 1、是否找全影响CTQ的所有输入因素(详细流程图)?有无快赢机会? 2、定性初选影响CTQ的主要X是什么(C&E表)?有无快赢机会? 3、是否定性研究主要X的风险分析和初步的改进对策(FMEA)?有无快赢机会? 4、主要X的测量系统可靠吗?如何分析改善(MSA) ?有无快赢机会?

5、主要X的过程能力和控制方法如何?有无快赢机会? 6、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系统和数据收集计划并予以实施 7、定量确定影响CTQ的关键输入变量X(假设检验、多变量等) 8、关键X此阶段的过程能力和控制方法如何?有无快赢机会? 9、FMEA筛选出的关键变量X得到现场或数据的验证(假设检验、多变量等) 10、FMEA筛选出的关键变量X制订相应的控制计划 IC 1、初步改善的效果验证和确认 2、是否得到每个工序Y=f(X)内在规律(DOE)?关键变量X的最佳设置是什么(优化实验设计)? 3、快赢机会的改善实施及其控制 4、现场改善(最佳)实施方案计划是否合理有效? 5、项目改善结果和有效改善措施的确认和检验(X,Y) 6、目前指标标准与客户需求的偏差是否得到纠正? 7、怎样进行过程控制以保持项目成果? 8、项目收益是否计算合理,是否具有可观的财务贡献?

中国六西格玛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原创)

中国六西格玛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原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从更广、更远的时空来评价。今天企业应用六西格玛所取得的进展只是良好的起步和开端。 2002年9月16日,在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会议期间,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简称六推委)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标志着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推进步人有序轨道。目前大约有1000家左右的企业在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既有大企业、中等规模的企业也有小企业,主要聚集在制造业和工业企业,围绕生产流程在质最、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其中。有些企业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比较深入。对它们而言。六西格玛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顶目。而是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升为一种理念了。而有些企业还停留在生产流程再造、优化层面上,还有的企业处在更初级的试验阶段。整体上看,应用六西格玛的企业数量较少,应用层次参差不齐,可以说,十年时间虽然不短,但六西格玛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还需要继续推进。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应用、实施六西格玛,促进我国整体应用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过去十年仅是良好开端 六西格玛管理最初传入中国。主要通过四个渠道。 1、是国外一些大企业在中国的分支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如摩托罗拉、通用电气。 2、是与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国外大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国内企业、供应商,较早推行了六西格玛管理。 3、是国外一些从事六西格玛管理咨谊服务的咨询机构,为了拓展中国市场,向中国企业介绍六西格玛管理知识。 4、是国内一些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开展了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探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从更广、更远的时空来评价,今天企业应用六西格玛所取得的进展只是良好的起步和开端。相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目前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还只是极少数企业。六西格玛管理工作队伍的数员和素质还远不能满足需要。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需求很大,六西格玛管理工作者的用武之地也很大。要使更广大的企业接受并实施六西格玛。取决于能否继续坚持正确的工作方针和方法。取决千六西格玛工作者队伍能否不断扩大、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否不断提高。我们要特别重视调查总结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走了弯

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要点(很难找到)解读

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要点(很难找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9827278.html, B.e e k7~ 6西格玛管理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6西格玛项目而实现其经济效益的,也是通过6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来推进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的。因此,6西格玛项目的实施不论在获得实际效益还是在变革企业文化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企业在导入6西格玛管理的初期,6西格玛项目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企业是否能以较小的阻力引入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说6西格玛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是6西格玛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六西格玛品质论坛&{4T4O ~0m ~ L:^ ` 什么是6西格玛项目?朱兰先生将项目(Project )定义为:“按预定时间解决的问题(Problem )”。我们可以将6西格玛项目定义为,由职责明确的团队通过运用6西格玛方法(DMAIC 或DFSS ),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并实现预定目标的问题。一个好的6西格玛项目应当: O%F K6o k&h g6T&j 第一:支持顾客满意程度的改善。所解决的问题是从顾客端分解而来的,项目的完成将支持关键顾客要求(CCR-Critical Customer Requirements)的实现。 W,t y:J N K 质量-SP C ,six sigma,TS16949,MSA ,FMEA! A zq j(S u q4Z(u 第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或支持企业的发展重点。实际上,6西格玛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每一个6西格玛项目都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连接。或者说,通过6西格玛项目,在企业和未来的战略目标之间架起桥梁。*s4a F0r { s:E l p _ H B L0c 第三:所解决的问题必须是清晰的、可测量的。6西格玛要解决的问题并不限于产品质量问题,它们还包括缩短生产或服务周期、改善交付、改善服务响应时间、提高生产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销售等等。但不论对哪一种问题,都必须清晰地定义什么是“缺陷”。也就是说,要清晰的阐明什么是“好”、是“可接

六西格玛管理论文

六西格玛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以COCO奶茶为例 摘要:针对宿舍附近现做COCO奶茶分量问题,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和方法对其制作流程进行分析改进,并建立了六西格玛DMAIC业绩改进模型。首先确立目标,找出每杯奶茶分量不一致的关键原因,然后对其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改进的方案使得制作的分量达到平衡与规范。通过此次调查与分析,使制作奶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这样既节约了生产商的原料,又使得消费者花同样的钱买同样价值的商品的心理平衡性。 关键字:六西格玛,奶茶,分量,流程,优化 1.前言 六西格玛是一套系统的丶集成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是指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丶集成地采用业务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 ,DFSS),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界定(define)丶测量(measure)丶分析(analyze)丶改进(improve)丶控制(control)——简称DMAIC流程,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的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达到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 σ是一个希腊字母,读作“西格玛”,在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是用来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参数。西格玛质量水平则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丶标准差与质量要求的目标值丶规格相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对过程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西格玛水平越高,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西格玛水平越低,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越低。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意味着百万出错机会(DPMO)中不超过3.4个缺陷。 六西格玛的管理意义包括: (1)六西格玛目标。使过程趋于目标值并减少波动,追求零缺陷,追求完美。 (2)六西格玛方法。六西格玛在方法层面强调系统集成与创新,这里特别要指出六西格玛绝非仅仅应用于统计技术解决问题,它是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 系,其工具和方法包括现代质量管理技术丶应用统计技术丶工业工程和其他现 代管理技术丶信息技术等。 (3)六西格玛文化和战略。将六西格玛价值观和改进方法融入企业文化,列为企业的战略,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促进组织完成其使命,实现其愿景和战略目标。 为了达到六西格玛,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σ。现己形成一套使每个环节不断改进的简单的流程模式: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界定: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 品和提高效率。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 测量: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六西格玛单选题题库(答案及解析)

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单选题 1. 黑带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在下面的陈述中,哪些不是六西格玛黑带应承担的任务:答案 D A. 在倡导者(Champion)和资深黑带(MBB)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六西格玛项目 B.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方法,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确认改进机会; C. 与倡导者资深黑带以及项目相关方沟通,寻求各方的支持和理解; D. 负责整个组织六西格玛管理的部署,为团队确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目标,分配资源并监控进展。 2. 确定项目选择及项目优先级是下列哪个角色的责任:答案 D A.黑带 B.黑带大师 C.绿带 D.倡导者 3. 在分析X ?R控制图时应:答案 B A. 先分析X 图然后再分析R 图 B. 先分析R 图然后再分析X 图 C. X 图和R 图无关,应单独分析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在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中,下面的陈述哪个是正确的:答案 C A. 黑带应当自主决定项目选择 B.绿带的数量和素质是推行六西格玛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C.倡导者对六西格玛活动整体负责,确定前进方向 D.以上都不是 5.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先生在其著名的质量管理十四条中指出“停止依靠检验达成质量的做法”,这句话的含义是:答案 B

A. 企业雇佣了太多的检验人员,对经营来说是不经济的。 B. 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C. 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由操作人员自己来保证质量,而不是靠检验员保证。 D. 人工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依靠检验是不能保证质量的。 6. 在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A A. 六西格玛管理仅是适合于制造过程质量改进的工具; B. 六西格玛管理是保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系统方法; C. 六西格玛管理是增强企业领导力和综合素质的管理模式; D. 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科学方法。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B A. 界定阶段包括界定项目范围、组成团队。 B. 测量阶段主要是测量过程的绩效,即Y,在测量前要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找到并确认影响Y 的关键原因。 C. 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Y 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并验证关键原因。 D. 改进阶段主要是针对关键原因X 寻找改进措施,并验证改进措施。 8.在以下常用的QC 新七种工具方法中,用于确定项目工期和关键路线的工具是:答案 D A. 亲和图 B. 矩阵图 C. PDPC 法 D. 网络图 9. “平衡记分卡”是由下述哪几个维度构成的:答案 A A. 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 B. 评价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内部沟通系统 C. 业绩考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流程 D. 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0. 在质量功能展开(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中,首要的工作是:答案 C

六西格玛以数据为依据的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以数据为依据的管理方法 摘要:六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本文从整体上介绍了6σ,并从数据的角度上详细阐明6σ实施的五个阶段,最后探讨了在6σ实施过程中对数据应注 意的事项。 关键词:数据质量管理实施阶段 进入20世纪末,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加速了 技术、管理的创新。与此同时,六西格玛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它是一套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强调消除错误,减少消耗,避免重复劳动,其核心是数据定义,测量,分析原因,改进优化和控制效果,使企业在生产,设计管理等方面达到最佳境界。 1、数据的内涵及6σ概述 数据是关于自然、社会现象和科学试验的定量或定性的记录;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数据就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类、录入、储存、统计分析,统计检验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其中统计分析,统计检验需要一些逻辑推理,才能分析影响输出的关键因素。由于数据的客观性,它被用于许多场合。六西格玛就是将数据成功运用于管理中的典范。 六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西格玛是一个希腊字母σ 的中文译音,统计学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即数据的分散程度。对连续可计量的质量特性:用"σ"度量质量特性总体上对目标值的偏离程度。几个西格玛是一种表示品质的统计尺度。它 有别于其它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依据严格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找出误差的根源,并寻求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根据顾客的要求来确定的管理活动。 六西格玛实施由黑带大师,黑带,绿带组成的团队负责。黑带大师负责项目改进的方向及项目资源的规划;黑带是实施管理的中坚力量,负责绿带的培训,在其中起协调作用;绿带则侧重于六西格玛工作的具体实施。 在六西格玛实施过程中,小到单一产品和服务,中到一个项目、一个部门,大到一个企业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