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货币及其防伪技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货币及其防伪技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货币及其防伪技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货币及其防伪技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货币及其防伪技术的历史发展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各类仿冒高档商品

和伪造票证等形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之多。在国际

市场上,近五年之中有纪录的重大商品假冒伪劣事件就

已超过2000起。更令人担忧的是.医药、食品、烟酒、

饮料等领域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常使人防不胜防。致使一

些久享胜誉的名牌产品.在假冒产品的恶风浊浪中纷纷

倒牌。这不单会造成经济损失,还直接危及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有这些无不使国内外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他们纷纷在研究和寻找肪伪和制止伪劣产品的手段。于是,一种特殊的印刷技术——防伪印刷便悄然诞生了。

中国在世界上首先发明了印刷术,因此也早在宋代就首创了防伪印刷,比欧洲早了三四百年。由于最早的

货币产生在中国.最早的伪钞出现在中国,因此最早

的防伪钞技术也出现在中国。这也许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中国古代纸币及防伪技术

有史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便有人用假币

进行交换和买卖。公元1278年,有一个叫石治民的因为

伪造货币而被处死,或许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案可查的

伪钞犯。

要研究中国古代货币伪钞问题,首先要从研究中国

古代币钞萌芽及其发展开始。

I 古代纸币的萌芽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如将宋代的交子定为正式的国家纸币,那么,早

在西周初期,纸币的萌芽就已经产生了。《周礼·载师篇》记存“凡宅不毛者有里布。里布就是以布为材

料制成的交易媒介物,布上有币名、年月、地址、钱数、发行人印信。《周礼》中还载有;“听称责以傅别、“凡买卖者质剂焉。傅别“、“质剂”都近似予现在的票据。春秋战国时期,曾通行皮币,“昔者大王居分狄

人侵之,事之以皮币。民间也曾通行作为交易媒介的牛皮。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曾制造白鹿皮币,

今人多认为是一种筹集国用的债券。东汉也用过类似里

布的布币。

魏晋南北朝兴起了寺院柜坊及豪门郾店.吸收存

款.出具可流通的存款收据,在市面上流通。唐宋时期

柜坊设立得更多.可发行的帖已深入人心。《太平广记》

卷146引《唐逸史》中有:“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

来,此是尉迟敬德也”。吴曾的《能改责漫录》卷18中,

也有“取笔写帖付生日:持此於梳行郭家,取十千钱,

与汝作业。”此二篇虽为当时神话小说,但钱帖的观念

已深入人心是可见的。柜坊接受存款人的帖(就是支

票),就支付通货的事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就是到

了北宋时代,在健全的柜坊中也还是这样的实行着。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都比较发达.印刷、造纸业也得到较大发展,此时

期印刷、造纸、丝织、金属、陶瓷等手工业品都有很高

水平.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如已出现“飞钱

(汇款)制度。唐代造纸术在汉代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据新唐书载,唐代已开始用厚纸制作和使用纸器、纸杯。在晚

唐,中国已经发明了用植物纤维造成举世闻名的宣纸。

这就为宋代使用纸币打下了基础。

唐宪宗时,还有飞钱和便换,凡商贾到京师,可将

钱送存诸路进奏院(各地在京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也

可送存在诸军、诸使、官家,由收存人出给收据,然后

持收据可到异地取钱,购办货物,这是一种异地兑钱的

凭证。唐人赵磷的《因话录》中就有一例“有士鬻产于

外,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责也,祈所知纳于公藏,而

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套之衣囊。”

五代楚王马殷,大量发行笨重的铅币、铁币、市上

用的契券,契券也有纸币的性质。

北宋时,四川行用铁钱,因钱重价轻,不便使用,商

人乃出具收据形式的纸帖,在市面上通行。宋太宗初年,

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成立了交子铺,发行交子,用铜版

印制,以便通行和兑现,后因交子舞弊,经营不善而归

官办。商办交子因能够兑现,故有信用纸币的性质。

我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真宗初年,称之为“交

子”,政府开始筹议将交子改归官办。仁宗天圣元年(公

元1023年),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并从第二年开始发

行官交子”,掌握纸币流通事务。“交子”成为世界上

晟早的纸币,这绝非偶然。纸币的产生源于北宋造纸术

与印刷术的兴旺发达,当时的四川就是造纸业和雕版印

刷业的中心之一。

据史籍记载,交子最早出现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四

年,原由十几户富商发行。在此期间,交子图案有屋

术人物”。用朱墨两色,还有备私人铺户的押字,“各自隐密题号”,以防伪冒。几年后,即宋仁宗天圣元年,由官府接收,特令在四川设置交子务,作为发行交子的机构。纸币先用木版印刷,后又改用铜版印刷。

交子的币面价值,晟早限于一贯至五十贯,在发放

时临时书填,充近代支票。宋仁宗宣元二年,改为发行五贯与十贯两种交子。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又改为发行一贯和五百文两种交子。币面价值临时书填,改为定额印刷,这是纸币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交子为三色铜版套印的纸币,立界(期)发行,三年

一界。到了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又改为钱引,并于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

钱引仍为三色套印,至南宋初仍大量发行。南宋还有地方纸币,如河池银会子、两淮交子、湖广交子、铁钱会子等名。南宋初年民间还通行便钱会子,后改为官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又出现了商人纳钱,政府给以贩卖茶业、宝货、盐的凭证。还有现钱关子,公据关子、内关、金银现钱关子等名目。

金于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就设立了交

钞库,发行交钞。基本上仿宋朝的交子,纸币上有发行机构,官员等的印章,另有编号、花纹图案等等。后又发行有贞枯宝券、通宝、兴定宝泉、元光珍货、重宝、天兴宝会等名目。

元朝是中国纸币最为盛行的时期,元初纸币为各地

单独发行。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印发中统交钞,又称丝钞。后又陆续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银货、蟹钞、至元宝钞、至大银钞。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 年)发行的元宝钞及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发行的至正

交钞流通时间长,影响较大。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设宝钞提举司,立钞

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明朝自发钞至停用未改钞名及形制。

清初顺治初年,因军事征讨不断,国家筹集款项而

发行通顺治钞贯,但很快收回。到咸丰年间,因财政危机又大发纸币,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两种,但很快失

败。

北宋四川的交子,南宋的河池银会子,川引、湖会、

淮交均为地方纸币。金朝纸币在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 以前,基本上是分路发行的。后来改为几路联合发行,钞上加盖合同印章,可在几路通行。据考古发现.已知有

山东东路、北京路、陕西路等合同钞。至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才出现了全国通用的纸币。元初也是先发行地

方性纸币,如何实在傅州发行的会子、真定的地方纸币

等等。一直到清成丰年间,甘肃司钞、滇藩司钞及地方

官钱局纸币仍在各地发行流通。

二、纸币舫伪措施应运而生

比起金属货币来,纸币自有其方便之处。但是有了

纸币,就有伪钞出现,伪造钞票案时有发生。南宋时一

次查获伪钱引三十万,盗印团伙达50人。元代铅山(令

江西省铅川县)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所造伪钞远

至江淮、燕蓟。他以伪造致富。竞派恶少四五十人打进

官府为吏,搜集情报,对欲告发他的人“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面对如此猖獗的伪造钞票犯罪活动,历代采取了一些防伪的办法,大致有如下七种:

控制印钞1呀料。选择一般人难以仿造的特制“佳纸”.即洁白、光厚、耐久的纸张来印钞。纸币晟早出现在四JI1.当地官民在与伪钞作斗争中积累了经验,渐渐提高了印钞票纸张的质量。故钞用JI1纸,“物料既精、工制不苟,民欲为伪,尚或难之。宋威淳年间园纸局所造关子纸不精,命四JI1制使抄造输送。当时臣僚中有这样一种认识:印钞之纸应增添纸料,宽假工程,务极精致.使人不能为伪是上策,禁捕之法使人不敢为伪是下策。所以在制造印钞纸上颇下功夫,JI1纸几乎成为印钞专用纸。这类纸张既用来造钞,乃禁民间不得买卖此纸,以防作伪。

蟪一书写字泣。古代纸币上的字均由善书者手书,

然后刻印,且文字较多,有的书刻《孝经》,有的书刻先正格言,有的书刻刑律。文字一多,则难以摹仿;仿不像,则容易辨别。

印别复害田孪。宋交子上印有房屋、树木、人物、“朱

墨闭错,以为私记”。金代交钞,外作花纹边栏,其上横书贯数,左右书写某字料、某字号、号外篆书禁条。清

代宝钞、钱票上印有龙的图案。钞面图案复杂,作伪者

不易临摹。

多加印记签押。晟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在质剂时,

要将收到的钱记在交子上,经签押后,方可作现钱使用。金代交钞在复杂的图案上,加上层层的签押,交钞库副使专管书押搭印合同之事。清代有人建议造钞发于各省市布政司为记,发于各府又为印记,发于各县又为印记,发于钱庄,钱庄义为印记,然后行之民间,则易于辨伪。我们现在看到的人清宝钞上多盖有汉满文字并用的印章三四种。

熏尊俘置上鼎犯。对于制造伪钞的罪犯初时处罚较

轻。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立伪造法,规定凡通情转用,并邻人不告者,皆罪之,私造交子纸者,罪以徒配四年。后园制造伪钞的犯罪行为猖獗,非处以极刑不足以威慑。绍兴三十:年(公元1 162年)立伪造会子法,伪造者处斩,并将这一法令印在会子上。金代交钞上也书背‘伪造交钞者斩”。清代伪造钞票者也处以斩监候重刑。

熏赏芍音之上。为何虽有严刑峻法,而伪造仍层出

不穷?这是因为伪造者存在有侥幸心理,希冀罪行不致

暴露。在此情况下,动员知情者告发,不失为一种打击伪造者的有效办法。宋伪造会子法规定,告发者赏钱千贯.不愿受者可补进校尉。金代交钞上也载明:“告捕者赏钱三百贯”。元世祖中统年间,规定告者赏钞五锭,以犯人财产给之这?规定也印在大咀通行宝钞上

最问自主辩移^。既然伪钞屡禁不绝,那么在民间

设立“辨钞人”,则是不可缺少的办法。金代府州县镇设辨伪人,给以条印,听与人辨验,酌量收取手续费,即随贯量给二钱,贯例虽多,六银即止。

清代王望总结了以上历代防止伪钞的各种办法,在

《钞币议》一文中提出了“防伪”的综台性措施:既特造佳纸,多为印信,钞值重者又令善书者书之,则作伪者,必先造伪纸,又刻印信,再摹字迹,有一不肖,其奸立破,较少私铸钱,伪造银,其难数倍。而又随处皆立辨钞人,重法以诛作伪之人,重赏以奖告伪之人,则伪造者自可息矣。(

鉴于防伪中国及世界各国广泛铸造金属货币

早期由于造纸、印刷技术有限,伪造纸钞屡禁不止,

因此欧洲和美洲较

早就开始铸造以金、银、铜为原料的

金属货币。明朝穆宗隆庆元年(公元

l 567年),我国海禁已开,欧美各国

相继来华贸易,他们携来本国银元

与我国进行通商。此后,外国银元不

断流八,及至清世祖顺至四年(公元

1647年),一度曾限制外洋只准在澳

门贸易,但贸易的范围无法限制,外

国银元的流入量有增无减,有以外

国银元取代中国银两的趋势。这些

外国银元初称番饼”,或称番银”,

亦称“洋银”,当时民间依其圆形,故

称之为银元”,各国所铸,名目繁

多,而其中要以西班牙本洋和墨西

哥鹰洋输入为最多。西班牙本洋自

清康熙二十年到清道光十三年(公

元1681—1833年)153年问输入近

1亿元。墨西哥鹰洋的输入到清末,

总数达4~5亿元。外国银元大量

输入,套购我国大量白银外流,引起

满清朝野的重视,不少有识之士,要

求顺应时势,自铸银元,维护权益。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吴

大潋在吉林设立机器局,试铸一两

制银元,是我国采用正规机器铸造

银元之始,及至光绪十三年(公元

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再次奏请

自铸银元.以谋抵制,经清政府同

意,遂于1888年设广东银元局试铸

银元.以七钱三分纪重。由于新型银

元是引进外国机器设备铸造的,所

以这种银币俗称“银洋”或洋钿”。

自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改铸

以七钱二分纪重后,仅有龙图案的

银元,其铸造量为3亿枚左右,而其

中以光绪元宝”(光绪三十四年、北

洋造)铸了近1亿枚为最多,大清

银币”(宣统三年)铸造数量约2700

万枚名列第二。银元在我国的大量

铸行,促进古老的中国银两制向银

元制转化,推动了货币向前发展,成

为近代中国货币史新的开端。

我国的机铸铜元,也始于广东。

铜元作为银元的辅币而出现,自光

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

开铸以来,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已有12个省,共计15个局

铸造,铸量骤增。从我国清代早期以浇铸和人工打制的土法铸造的银币,到1949年1O月止,旁及各种纪念币、章和代用币等,采选金币、银币、铜币、镍币、铝币及其它币计共1480

余种

我国的机铸币,常以银币币模

铸成金币,可称之为“银摸金铸”。以孙中山先生像开国纪念金币为例,

这种金币采用的是日本银币币摸,

银币币面上有壹元”二字,铸成金

币则远远超过壹元银币的价值因

此说,凡银模金铸的金币,并非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只是作为某种纪念、馈赠之物,以示其珍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

村各革命根据地一度曾铸行中华苏

维埃银币和铜币,但铸造量不大,仅限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流通,流传至

夸的实物,以中央苏维埃一分、五分铜币,贰角银币及川陕苏维埃二百文、五百文铜币,一元银币较常见。中央苏匡苏维埃政府1931年铸造的

列宁像正脸、侧脸壹元银币,湘赣苏区壹圆银币,湖南平江县苏维埃壹

元银币,l933年闽浙赣匠壹元银币,鄂豫皖苏区壹元银币和1936年在陕

北瓦窑堡铸造的壹元银币及皖西北

苏区铸的铜币,皆属罕少。井冈山地区,在l931年前后也曾铸造过袁大

头壹圆银币,便于与国民党统治区

进行贸易。此外,为了控制根据地的银圆外流,曾以墨西哥鹰洋加盖

“工字,或用袁大头币面加盖“苏

维埃”三字,作为苏区的通货。

铸造各种金属铸币和纸钞一样.

伪造铸币也很多,大都以低价位的铅、锡台金为币芯,外面镀银或金,其制造工艺之精良,居然也达到以

假乱真之水平。这也是各国财政机构、金融机构澡感头痛之事。因此纸钞、金属铸币的防伪措施几百年来

一直是各国财政、金融机构极为重

视的问题。制造金属铸币.虽然采取的防范措施很多,但收效甚微,伪造金属铸币仍然屡见不鲜,真是遭高

一尺,魔高一丈啊!制造伪钞和伪

造金属铸币近年来已形成国际化趋势,似乎有了伪钞印刷的跨国公司.其范围之广,所采用技术之先进,令

人惊叹。

为此,开发新的防伪币技术已

成当务之急。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首先使用了塑料钞票,其工艺先进,技术难度大,塑料钞票上有各种防伪措施,耐揉、撕不烂、防水,防油、防渗透,目前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能够独家印刷。塑料钞票一问世,就得到澳大利亚各界人士支持和拥护,现在澳大利亚已用塑料钞票替了纸钞。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安全、金融机构对于塑料钞票的问世极为重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巴西等

论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论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廖小玲 1290810304 会计12丙 这几个星期听了老师对金融思想史的讲解后我感触颇深,原来金融不仅仅存在于发达的现在,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这里就对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来谈谈我的看法。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二是“刀”,是刀的缩影。三是铜贝,是在南方楚国流通,通常称之为“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性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纸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序 早在公元前21世纪,还是原始时代的我国先祖就有了自己的钱币。那时的钱币就是一个小贝壳(目前的鉴别方法就是看它的风化程度)。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器皿上的铭文对此作有记载。我国的钱币萌芽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发展过程是汉武始铸五铢到隋,大唐通宝开新篇,五代钱币较稀少,出土不多价格高,泉珍最多是大宋,皇帝来把御书题,开创御书钱先河,古今铸币最精属宋徽,辽,夏,金,元,虽然是外族,但铸币工艺不逊色于汉人,这个时期的钱币也是中国古钱币最贵的古钱币,通宝就这样一直用到大清末年。洋务运动兴起造西式钱,古钱币自此淹没。中国的钱币不仅产生的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了一种货币文化。我中华4000来历朝历代铸币之丰,有贝,骨,铜,铁,金,银,纸币等材料。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中国古钱币当中,大多字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中国的货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对钱币的记载,《管子》曰: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币,金币,刀币,班固言:神农氏时就有金刀龟币,郑樵称,太昊氏谓之金,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人谓之布,齐莒人谓之刀……目前这些说法还要我们近一步考证。说到对钱币的研究,我国南北朝就有了《刘氏钱制》和《顾恒钱谱》,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对钱币研究的资料之一。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货币发展过程 第一章 中国古钱币 今天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而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是贝币,原始贝币是天然的海贝,它产于南海得之不易,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又是天然成形,夏商时代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货币。当时计算贝的单位是“朋”,十贝为一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变迁 12文遗郭嘉祺 201224142247 先秦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秦汉钱币 秦代最重要的货币当属“半两”钱,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刀、布等旧钱,将“半两”定为法定货币。半两钱的出现将先秦时期各种原始形态的货币统一在方孔圆钱之下。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 汉初,因政府无力掌控,允许明间私铸钱币,于是郡国诸侯,地方豪强便纷纷私铸,形制各异的榆荚钱风行于世,随后导致通货膨胀及后来的七国之乱。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废除一切旧币铸造五铢钱,并在上林苑设立负责铸钱的机构,称作“上林三官”。颁布严刑峻法:“盗铸诸金钱罪皆死,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从此五铢钱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独步于大汉王朝的五铢钱又一次迎来了重大钱币史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汉末王莽时期的铸钱,它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铸材众多,形状各异,堪称一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隋唐钱币 隋王朝统一中国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迈向它的顶峰,经济上这时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隋文帝改革币制,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在各地设关卡置样。历史进入唐代,正如同唐代灿烂而辉煌的历史,唐代货币发展,同样迈上了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顶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改币制,废五铢,

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

世界货币的发展历程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金属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 纸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货币名词之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货币名词之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货币名词之汇率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复习进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史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 作为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历史悠久、变化无穷、形式多样的古币。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中国古币大都具有以铜为主、方孔圆形状,主要采用铸造工艺制币和含有丰富的书法艺术内容等共同特征。中国货币至少经历了从贝币到“半两”到“五铢”到“通宝”乃至现今流通的纸币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形成一种极具中国个性特色的货币文化,还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与西方的货币文化相映生辉,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贝的国家之一。至于我国何时以海贝作为货币,有人认为是夏朝,但大多数人认为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海贝已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商代商业是较繁荣的,商人以经商为荣,为致富捷径,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也许与殷商时商业繁荣有关吧。李亚农先生指出,那个佩戴着贝串起来项链的人,就是带着贝币去作生意的商人。如此看来,海贝在当时具有饰物与货币的双重职能。 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伟大的青铜时代,一种青铜仿制的海贝--原始的金属铸币诞生了。由于铜金属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奠定了在以后很长时间内,铜钱始终是中国货币流通的主流。到西周时,这种金属货币被熔铸成条块形,切割成一定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具有面额价值,成为中国后来普遍使用的“称量货币”。后来其材料逐渐发展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韩、赵等中原地区的货币形状源于农具铲,称为布币;北部燕地和东部齐地的货币形状源于工具刀削,称为刀币;南部楚地的货币形状源于青铜贝,称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状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此外,由于古代将金属分为黄(黄金)、白(白银)、赤(青铜)三大类,货币流通的形式也以这三类为基准出现。 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统一为方孔钱。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由秦朝沿用到清末。汉承秦制,并允许民间自铸。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但重量与名称渐渐地不符了。西汉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王莽钱名目等级繁杂,其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属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 古代 古代铸造方法比较粗放,殷商冶炼技术出现,铸造了仿真贝的铜贝,其范围尚有一定局限。春秋时期简单的手工冶铸作坊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铸造工场。侯马春秋铸铜遣址出土的炼炉、坩埚以及空首布的陶范和泥内范,显示出一座古代铸币工场的规模与工艺水平。泥范由泥沙加工制成,钱币铭文反刻范内,经浇铸取出铜币,范即毁坏,一范只用一次。币材多为青铜,含铜70-80%,余为锡、铅、锌等。晚期布币多为各诸侯国所铸,铸有城邑名称,初要在本城邑内流通,后范围逐渐扩大。 秦 秦半两亦用泥范浇铸,铸出的钱轻重相差很大,秦半两与布币不同之处在于秦半两是国家统一和度量衡统一情况下多为官炉所铸,布币则是各城邑自造。西汉铸钱技术略有提高,所铸四铢半两始采用铜范,铸出钱大小一致。汉代五铢钱铸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已十分工整。山西有多处汉代五铢钱范出土,可知汉代山西仍是铸钱重地。山西定襄曾出土一具五铢铁范,很少见。 宋 宋铸钱规定“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山西宋钱官家铸额颇大,如张州垣曲监每年铸26万贯铜钱,铸额在全国铸钱监中居前。北宋末年,“唯河东三路听存旧监,以铸铜、铁钱;产铜郡县听存,用改铸小平钱”。并“俄诏并河东罢铸夹锡钱,止用旧法鼓铸”。南宋时山西在金统汉下设有阜通监,在代州,铸大定通宝。宋钱铸行数量极大,大额交易用钱已不便,往往用银,钱只为小额买卖所用。 金元 金元铸钱基本袭用旧制,因银、纸币行用渐渐盛行,铸钱自然相对减少。明铸造钱较少,山西有炉局鼓铸,母钱有用铜、锡制成的,铸钱用范铸,钱币轻重、成色有匠头专司其职,铸费较高。万历五年(1577)山西巡抚高文《钱法十议》中,提到铸钱费用为:工料铜价每百斤值银七两,工匠杂费二两二钱,可铸钱10000余文。明铸炉规模已扩大,每炉每年7832贯,较唐代每炉每年3300贯多了一倍多。洪武二十六的(1893),山西有铸炉40座,每年铸钱文。山西明初用钞少用钱多,后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钱为辅;纸币膨胀跌价后,一切以银、钱支付。 清代 清代制钱在山西的铸造可上溯到顺治年间,当时户部设宝泉局,工部设宝源局,铸顺治通宝钱,并“颁行各省,开炉鼓铸”,钱文为汉、满两种,正面铸“顺治通宝”四个汉字,北面铸“宝泉”两个满文。道光四年(1824)后因银贵钱贱,全国铸炉渐减至道光九年,山西铸钱炉“一并停止”,后道光二十三年又“遵户部咨,先以四炉开铸”。咸丰初年,全国各铸钱局开铸当十到当千大钱。宝晋局在咸丰四年(1854)亦开铸当十大钱,因“成本过重”,“每年共亏折钱五万九百余串,合银二万余两”。只得暂行停铸。以后,制钱渐被铜元所代,各省竞相改铸铜元,制钱铸炉即告终结。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2)

目录 1.1秦朝的货币 ......................................... 1.2西汉的货币 ......................................... 1.3王莽时期的货币 ..................................... 1.4东汉魏晋的钱币 ..................................... 1.5南北朝的货币 ....................................... 1.6隋朝的货币 ......................................... 2、货币演变的规律.......................................... 2.1钱币形制基本不变 ................................... 2.2货币重量稳定不变 ................................... 2.3畸形的铜本位 ....................................... 2.3.1什么是畸形铜本位 ................................. 2.3.2造成“畸形的铜本位制”的原因..................... 3、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秦到隋的币制研究 1、秦朝到隋朝的货币演变过程 1.1秦朝的货币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xx古代货币历史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根据科学考古的发掘资料,在中国殷商时代的中、晚期,已经有了原始的金属铸币--青铜仿制的海贝,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铸币孕育于伟大的青铜时代,诞生于公元前14-11世纪,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8世纪),青铜块成为中国普制的一种称量货币。青铜仿制的贝壳在这个时期也有铸行。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候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 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偶而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

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金融学系保险专业费清 09991685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国际统一的货币体系发展,国际区域化货币体系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洲共同体的“区域化货币体系”。 总的来说,欧洲共同体“区域化货币体系”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70年代初-1978年,欧共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其目标在于稳定汇率。 第二个阶段:1978年-1986年,欧共体提出“单一欧洲文件”,“文件” 肯定了欧洲货币联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应该继续积极推行,拟订了初步计划。 第三个阶段:1986年-1990年欧洲货币联盟的开始实施。 一、魏尔纳计划 “魏尔纳报告”或“魏尔纳计划”是欧洲货币体系发展的基础,它是在在原来的罗马条约以外建立的有关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规划,其最早形成于1970年5月。 总的来说,“魏尔纳计划”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汇率机制调整、货币储备基金建立和欧共体内部核算。具体地说, 1.汇率管理机制调整 在汇率管理机制方面,欧共体曾实施“蛇洞制”以加强其成员国之间的汇率联系。 欧共体在1972年4月10日作出决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各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可容许波动幅度只能是上下1.125 %(总幅度为2.25%),比史密森协议的规定小一半,换言之,欧共体对内部的汇率波动要求更加严格,拟推行内外有别的汇率政策。用当时比较通俗的比喻来说,这叫做“蛇洞制”. 2.货币储备基金的建立 该基金的职责主要是:支持成员国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活动以促进汇率的稳定,管理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信贷,逐步集中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并逐步发展为

货币的由来与发展历程精简版

历史上的钱荒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事实上,钱荒在我国早已存在了几千年,成为困扰南朝、唐宋、明清等封建统治者的大难题。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确立了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它们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1汉始“劣币驱逐良币” 因铜价较高,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改铸了许多小钱,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结果当时就出现了“奸钱日繁,正钱日亡”,但是这只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的“钱荒”还尚未出现。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此后的四百多年间,北方政局动荡,北方人口、财富、生产技术大量南迁,东晋和南朝统治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发展,铜钱的流通范围扩大。而从司马氏代魏,到东晋南渡,都一直未铸新钱,再加上铜料短缺,铜钱被大量储积,造成钱币严重匮乏。钱币匮乏,导致物贱伤农,国库空虚。 南朝政府铸造小钱,小钱重量不及旧钱,却规定与旧钱有同等购买力,南朝政府还将库存的大量钱币用以购买农产品,防止农产品价格下跌,缓和社会上的货币不足。 2唐朝重税收致“钱重物轻” 唐朝前期曾经发生“钱重物轻”现象。在租庸调制下,农民交纳的主要是实物,所以物价变动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均田制的瓦解使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下去。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建议推行“资产为宗”两税法来取代租庸调制。此后税收日益苛重,终于导致贞元三年末出现“钱重物轻”现象,此后钱荒就一直困扰着大唐王朝的统治者。 为了解决钱荒,唐政府采取一系列管制办法,除了禁止私铸外,还禁止销毁钱币,禁止钱币外流,禁止过量储藏钱币;奖励采铜,收购民间铜器用作铸钱原料,武宗甚至将佛像和法器用作铸钱;同时强令使用布帛等实物货币,并将“除陌”合法化。然而,直至唐亡,钱荒问题始终未获得解决,民间及政府一直使用短陌钱,而且除陌数额日趋增多。钱荒到了宋代更为严重。宋代铸造的钱币数量多得惊人,仅铜钱一种,铸造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最多的年份,需要耗费1万吨左右的铜。如果将这些铜钱一枚接一枚地排列起来,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半。 这个数量是空前绝后的。奇怪的是,宋代的人偏偏又总在叫喊钱少,从北宋中期开始议论,一直吵到南宋灭亡,甚至还专门创造了一个词:“钱荒”。 钱究竟缺到什么程度?按苏轼的说法,当时浙江地区的市面上因缺少现钱而无法交易,当铺竟因没有现金,而导致大白天停止营业。 有人这样形容当时的“钱荒”:老百姓拿着银绢丝绵到市场上卖,连个问的人都没有;官府散出二三十万贯的钱,到了百姓手里,像泼出的水一样,立马不见了踪影。那么这些钱究竟去了哪里呢?首先是民间销熔铜钱,制造器皿以获利。其次,专卖、钱税使得农民被迫多卖农副产品,以缴纳赋税,购买盐、矾等日用必需品,这些都需要花费现钱。所以,农副产品一起涌入市场,市场一时不能消化,也造成“钱荒”、钱少现象。宋人总结钱荒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鼓铸不登、渗漏不赀、销钱铸器、私家藏匿。其中鼓铸不登是北宋时期所没有的,它只出现于南宋,北宋时期年铸钱数额在一般年份都远远超过百万贯,“自渡江后,岁铸才八万缗”。渗漏不赀、销钱铸器自北宋初期就已存在,而且屡禁不止。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xx货币发展简史 10级经济学 (2)xxxx10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

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浅析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一)

浅析中国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

世界货币的发展史

世界货币的发展史 物物交换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金属货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纸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

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货币名词之金银 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货币名词之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货币名词之汇率 1971年8月,美元停止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从此,进入符号货币时代。此后各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一些比较稳定的或者有升值潜力的货币,如瑞士法郎、西德马克等等。 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号体系,用来表示各国的货币。这个标准的代号为ISO 4217。货币代码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钱币,是各国各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之一,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积累和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货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贝币”发展至现今的第五套人民币,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各个历史时期。由于历史的演变,创造近数万种之巨的货币(纸币和钱币)和多姿多彩的中国货币文化,并且形成一套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体系。 一、中国货币发展史中几个重大演变 中国货币的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历史风云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9985096.html,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因为半两钱盗铸不止,就下令新铸五铢钱,并允许天下郡国铸造,通称“郡国五铢”。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内容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9985096.html,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中国古代钱币发展阶段 从钱币形态特征上来分,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钱币萌芽时期、纪地钱

中国纸币的发展史

中国纸币的发展史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 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 mdash;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

—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 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 府发行交子。 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

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中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民国时期纸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