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发现HIV疫苗及治疗药物设计的新思路

研究发现HIV疫苗及治疗药物设计的新思路

研究发现HIV疫苗及治疗药物设计的新思路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历程 2015212374 世祺 摘要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围广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目前没有针对HIV的特效治疗方法。曾经由大卫·巴尔迪摩领导研发的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研究,然而这项耗时经年、耗资过亿的实验最终仍然宣告了失败。整合酶抑制剂的疫苗实验失败了之后,艾滋病研究领域一时充满了悲观的声音,但更多的观点认为,目前艾滋病研究只是误入歧途。目前DNA疫苗成为了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新方向,然而仍然有许多专家报以谨慎观望态度。随着对HIV的深入研究,HIV流行特点、流行株的克隆、测序和重配等基础工作的完成,以及HIV病毒本身生物学特性的阐明,我们依然有理由乐观的相信,人类将不断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疫苗,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感染。 一、为什么至今未能研制出HIV疫苗 全世界许多国家对病毒疫苗的研制都很成功,但艾滋病疫苗研究却一直没有成功,这主要与HIV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高度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HIV外壳蛋白的抗原性很低,而且存在不同型1。HIV可以分为主型M(main genotype)及A~I亚型,不同的亚型之间的差异可达30%以上,而且不同分化体之间还会产生重组体。HIV感染者虽然可以产生各种中和性抗体,但是这些抗体通常是病毒株特异的而不能交叉中和。艾滋病病毒的变异非常“聪明”。它们在复制的过程中错误率至少比人类高一千到一万倍。艾滋病病毒复制高错误率的代价就是一些变异后代的死亡,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就是药物对旧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时候,它立刻就会有新的病毒出现,避开药物的侵害。 1BurtonDR,WilliamsenPA,PattenPW,el:a1.Antibodyandvirus:bindingandneutralization.Virology,2000,270:1

202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活动总结

月世界艾滋病日活动总结 促进和提高对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等服务的普遍性和可及性,减少社会歧视,下面是整理的.界艾滋病日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界艾滋病日活动总结一 根据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xx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昆防艾〔**〕)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围绕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促进和提高对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等服务的普遍性和可及性,减少社会歧视。 一、加强领导。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二、宣传教育方式 开展全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各班要按照活动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 三、主要工作 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每周安排0、时为健康教育课。 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进行有关知识讲座,内容包括 (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疫苗研制失败的原因揭秘

特朗普治愈新冠的秘密 10月2日,特朗普感染新冠肺炎,在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慰问电尚在途中时,特朗普宣布已经治愈。 从2日住院到5日出院继续工作,特朗普说他不再服用药物,认为“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一切。” 图瓦卢命令驻美大使馆不得不紧急追回即将发往白宫的慰问电。 特朗普治愈的秘密是什么? 先看一下艾滋病疫苗研制失败的原因。目前,所有关于艾滋病疫苗研制失败的讨论全是错误的。 科学本身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科学家才有立场。科学研究成果本身也只是对人类世界的一种客观发现,但科学家在对这种发现运用过程中便会带有偏见。

这种偏见本身就是导致人类悲剧的原因之一。 核的发现,本身既能用于发电,造福人类,又可以制造原子弹,打倒小日本,甚至还能够摧毁地球。 艾滋病发现30多年了,可消灭与治愈艾滋病仍只是一句空话。虽然科学界对艾滋病的起源、发病、传播等科学机理逐渐有了深刻了解,并且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该疫苗研制,然而经过30多年的努力,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或者说,艾滋病疫苗本身没有任何进展,人类在与艾滋病毒的战斗中失败了。 疫苗是人类对抗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已反复被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所证实。 1997年,连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就向公众许诺,要在8年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3年后克林顿就离任了,致使艾滋病疫苗的研发无人问津。 全球虽然曾一度有几十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但几项主要的疫苗临床试验先后受挫,结果令人沮丧。 为什么呢? 有专家将其归因于HIV病毒变异过于复杂。 事实上,病毒生存的种种特征,易于变异是病毒的通性,但不管如何变异不能失却其自身的基本结构与特征,因此病毒变异不是疫苗研制不能成功的恰当理由。 比如,乙肝病毒善于变异,但疫苗却卓有成效;流感病毒更善于变异,年年都有相应疫苗问世。为什么HIV病毒疫苗的研究人类屡战屡败呢。 有专家分析认为,造成一种病毒疫苗研制的困境大致可分为技术或理论两大方面的因素,但目前无论是从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水平来说,还是从理论机制上来讲,均不存在疫苗研制的任何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呢?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曹译文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225) 摘要通过对已有艾滋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探究在艾滋病领域存在的相关心理学研究,以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支持两方面进行阐释,并从心理学与医学两个领域探讨艾滋病的防治现状。本文旨在了解当前社会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艾滋病研究方向的新思考。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态度;防治现状 1引言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有艾滋病病毒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力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疾病。[1] 198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HIV感染者,此后AIDS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截至2011年10月,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万例。据中外机构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权威评估指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DIS, PLHIV)78 万。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即目前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2]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为准确掌握疫情、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病例报告数与实际感染数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成为了解人群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艾滋病被普遍认为具有高度致死性,因此导致人们对它产生本能上的恐惧。 艾滋病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两大特点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国均加大对艾滋病的相关研究的投入,从预防方法、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预防艾滋病,也从有效疫苗、治疗方法等方面试图解决艾滋病这一难题。在艾滋病研究与防治这一方面,我国也从未停止努力的步伐。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关于我国艾滋病防治状况的论文新发表数量和累积数量越来越多。[3] 2艾滋病相关研究 在HIV感染者数量逐年增长的当今社会,因HIV的高致死率以及感染途径,使民众对艾滋病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与排斥。伴随着HIV感染者数量的提升,其心理健康情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刘颖等人发表的《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与干预》中探讨了艾滋病污名形成的相关理论及社会影响因素,试图探究其污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同时就污名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其个人的发展影响与对家庭的影响,最后提出其干预措施,建议增加非感染者与感染者的积极接触以便包容与理解,除此外也加大知识传播的力度给予公众对艾滋病广泛正确的认识。 耿柳娜等人采用实验法探讨正念在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污名的干预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吸毒者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相关不显著,而正念干预对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最终得出正念

艾滋病不治疗能活多久

艾滋病不治疗能活多久 而通过药物控制,初始都是使用一线药物的,这能够帮助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期限,具体可以活多久要看个人的耐受性,以及对身体的护理和保养情况。 如果得了艾滋病,好好护理,注意保护自己,并有规律地去检查服药的话,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的,也能够活很久。 一旦,得了艾滋病的人对一线药物已经有抗药性了,那么就必须选择二线药物,但是二线药物的价格贵的离谱,一般人根本无法负担,这也导致病人病情恶化,快速死亡。 当然,在艾滋病感染初期,不需要服药的阶段,必须经常去检查身体,一旦发现,CD4+T细胞每毫升血液低于200单位,就必须立刻开始食用一线药物,否则是很危险的。 所以,有些人虽然得了艾滋病,因为有条件服用最新的药物去控制病情,能够长期存活,但是也有些人得了艾滋病,没多久就过世了,这都是因人因自身条件而异的。 艾滋病临床表现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 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 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 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 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前言 爱滋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艾滋病疫苗是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对HIV 致病机理的研究证实有时人体能够取得对HIV 的自然免疫,发展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目标是发展一种能够预防HIV 感染的方法。但是艾滋病免疫保护的机理十分复杂,很难完全预防HIV感染并清除病毒,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疫苗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限制病毒的复制、减少HIV传播的艾滋病疫苗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也是有效的。更现实的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目标是降低病毒血症、保持低病毒载量水平、减缓HIV 疾病的进程,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率。 临床试验是确定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决定性方法,艾滋病疫苗必须通过科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临床试验的检验,考察其安全性、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确保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的准确性,必须有科学、周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 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研究对象的权利、安全和意志高于研究的需要。 (二)为研究对象保密,尊重个人隐私。防止研究对象因接种艾滋病疫苗而受到歧视。 (三)临床前研究的结果支持进行临床研究。 (四)符合GCP要求。 三、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临床试验的前提和条件 1 .具备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和条件,建立和完善检测HIV感染和免疫学指标的方法,建立区分疫苗诱导的抗体与野病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的方法。 2 .掌握多中心研究的现场,具有HIV 感染高危人群队列研究的基础。 3 .具有适合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试验用疫苗和安慰剂必须是适合进行临床研究的产品,在GMF条件下生产,通过国家检定。疫苗和安慰剂的外观应完全相同。

HIV服药、寿命、治愈方面答疑

HIV服药、寿命、治愈方面答疑 1、关于寿命的问题 (1)再次重申,保持良好的依从性,维持一个较高的CD4(至少150以上),不会影响寿命。这个结论是多个研究小组通过对不同感染者群体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当然,其标准也不同,在乌干达做的研究结论是,保持CD4在150以上,预期寿命是71岁;而其他研究有要求CD4保持在350以上的,有要求CD4保持在500以上的,预期寿命从70-83不等,但总体而言,其结论都是不会影响寿命的; (2)有人认为这些结论都是在欺骗和安慰,我想说,您多虑了。看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人都看到过这样一个细节,就是在伍德鲁夫被确诊感染HIV之后,医生告诉他他只能活30天。而大部分癌症患者医生也会明确告诉他们他们的寿命很有限,试问中国HIV感染者有什么特权能让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去安慰和欺骗?目前不影响寿命的结论都是有科学数据支持的,都是能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找到相关文章的,而说影响寿命的大部分是自己的一些臆断、居心叵测的恐吓以及被中国地宣传吓得不知所措的新感染者,这些话是不足为信的。 (3)再次重申,是人就会死,何况是病人。因此HIV感染者死亡以及死亡率高于普通人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分析到底死亡率比普通人高多少以及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早发现,早治疗,维持高的CD4,不引发机会性感染(药物副作用后边说)是不会比正常人早死的,而死亡的绝大多数是发现很晚,已经有多种机会性感染,免疫重建综合症以及免疫恢复很慢的患者,如果我们没有成为AIDS病人,或者我们CD4已经恢复到200以上,那么我们就基本脱离危险了。 (4)关于药物不同以及人种不同导致可能寿命不同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目前所做的所有研究都是基于齐拉伊以及替拉依组合所做的,其数据都是来自于1998-2011年间,这个期间最好的组合就是替拉依了,所以奉劝各位A友千万别听很多人说国外药物比国内先进多少,在整合酶抑制剂问世前,目前国内的主流组合就是当时欧美各国的主流组合。另外上述研究都是在综合考虑人种情况下做出的,试问以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难道还不如乌干达吗? (5)可能很多A友会问,艾滋病到现在发现也不过才30多年,怎么可能得出有人能活四五十年的结论呢?好吧,的确如此,目前的寿命要就都是在考虑人体衰老、药物侵蚀以及

hiv疫苗取得飞跃性进展 人类战胜hiv

hiv疫苗取得飞跃性进展人类战胜hiv 最新的一则消息非常振奋人心,美国艾滋病疫苗试验成功,被各路媒体评论为人类医学的新里程碑,充分体现出医学的进步之快。那么,癌症疫苗是不是就在来的路上?下面请看详细资讯。 hiv疫苗取得飞跃性进展人类战胜hiv还远吗? 自1981年6月6日,人类通报了全球首例艾滋病毒感染病例以来,三十多年中,人类从未停止过与这种难以治愈的头号传染病搏斗的步履。 一开始艾滋病刚刚出现之时,医学界对艾滋病知之甚少,没有成体系完整的医治对策,再加上当时世人对于艾滋病的妖魔化,多数艾滋病人最后只能在疾病和痛苦之中死去。 然而随着大量新药的不断研制,艾滋病这个曾经让人“谈虎色变”的疾病已经不再等同于“死刑”,从大幅延长患者寿命的鸡尾酒疗法再到全球首例艾滋病病愈患者。我们在防治艾滋病的路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而最近,又有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炉,我们离hiv疫苗又近了一步! 强生公司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这一临床试验招募了393名健康的志愿者,结果显示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除了志愿者100%产生了hiv的抗体之外,还让志愿者单次暴露于hiv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 在具体了解这次hiv疫苗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先区别一下hiv

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 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携带hiv,不一定会有艾滋病。 人体体内有许多免疫细胞保护人体来抵抗其他病毒的侵入,但是hiv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它所针对感染的就是免疫细胞,最终造成免疫细胞的死亡。 这时感染hiv并不意味着患上艾滋病,而是感染过后会进入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但潜伏期可长可短,主要看hiv病毒在你体内屠杀免疫细胞的效率。 如果效率非常之高,把你体内的免疫细胞杀了个七八成,让你的身体彻底失去了免疫力,那么这个时候hiv携带者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免疫系统失灵。这时身体就会成为很多疾病的目标,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随便一场感冒都能轻易攫取一个人的生命。 而想要治疗艾滋病,无非就是杀死病毒,或者是补充免疫细胞,重建免疫系统。 但艾滋病棘手就棘手在hiv病毒隐匿在细胞中抗病毒药物难以发觉,如此一来野火吹不进,春风吹又生,免疫细胞的再生速度跟不上hiv推塔的速度。所以艾滋病才难以治愈。 因此对于艾滋病和hiv的治疗,大多数都是在hiv病毒携带阶段进行治疗,尽量压缩病毒的生存空间,比如前文提到过的鸡尾酒疗法,就是在潜伏期时降低hiv病毒的拷贝速度。 因此如果在hiv病毒携带阶段,如果治疗有力的话,可以大大延长潜伏期,延缓艾滋病的出现。但如果hiv病毒携带时期不

艾滋病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研究最新进展 钟勇 摘要:自1970年人类出现首例爱滋病感染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的迅速蔓延传播,,人类正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严峻挑战,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科学家自始至终从没有放弃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抗病毒疗法、治疗性疫苗和基因治疗,还有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都很有可能成为治疗爱滋病的有效手段,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战胜这个“世纪之病”。 关键词:爱滋病,抗病毒、疫苗、基因和中医治疗 这篇文章通过对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详细介绍,来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爱滋病病毒是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来侵入人体T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以及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侵入,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爱滋病的目的。 1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法又叫“鸡尾酒疗法”,现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包括“逆转录酶抑制”、“蛋白酶抑制”以及“融合酶抑制”这三种疗法。 下面将作详细介绍。 1.1 逆转录酶抑制剂[1、2、3] 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其中NRTIs通过对阻断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即阻断病毒的双股DNA的形成,使病毒失去复制的模板。此类药物首先进入被感染的细胞,然后结合到病毒DNA链的3ˊ末端,则病毒不能再进行5ˊ到3ˊ磷酸二酯键的结合,竞争性抑制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可导致未成熟的DNA链合成终结,从而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这些药物包括齐多夫定、去羟肌苷、扎西他滨、司坦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耐药性,主要包括逆转录酶对底物的识别机制及对核苷(酸)类抑制剂的切除反应,并且核糖核酸酶氨活性对耐药性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而NNRTIs 是一类在结构上差异很大,但作用机制相似的化合物。NNRTIs能与HIV-1 RT特异性结合,结合位点与底物结合位点不在同一位置,因此NNRTIs对RT的抑制为非竞争性抑制。NNRTIs对细胞的毒性很小,而且在极低的浓度时也能抑制HIV-1的复制。这些天然药物主要包括nevirapine,delavirdine 和efavirenz,但这些药物容易使HIV 1RT 产生突变,因为HIV-1 RT的NNRTIs结合部位周围氨基酸残基很容易产生突变,形成抗性,因而限制了NNRTIs抗病毒潜力的发挥。 1.2 蛋白酶抑制[4] 蛋白酶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4种: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天冬氨酰基蛋白酶。而HIV蛋白酶属于天冬氨酰基蛋白酶,是由含99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形成的C 2 对称的均二聚体,其天然产物包括浅蓝菌素、锌和利用体外药物模型筛选的天然产物, 利用体外药物模型筛选的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或其前导物的主要来源,其以短肽为底物作酶促反应,然后根据底物的有无标记和标记物的特点分别进行HPLC、放射性、荧光分析或ELISA检测,从而可以得到一些有抑制HIV蛋白酶活性的

为什么艾滋病无法被治愈

为什么艾滋病无法被治愈? Ian York: 一般而言,如果没有自身免疫系统的参与,很难消灭体内感染病毒。目前还没有足够多的抗病毒药物,即使有也效果不佳;大多数只是抑制病毒复制速度,让免疫系统喘口气清除感染。 原理其实很简单,抗菌抗毒药物共同的机制就是-在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不会影响宿主。这就意味着它们的靶向只是病原体的某些都有特征,而非宿主。 然而病毒复制必需在宿主细胞内完成,也就是说它们的很多生化组成都与宿主细胞相同。与病毒比较而言,细菌更加独立,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生理成分和细胞结构。因此,抗病毒药物比抗细菌药物可以打击的靶向要少。 还有一点,一些病毒变异的速度相当快。它们的生化成分也与宿主相差很大(比如RNA 病毒和单链DNA 病毒)。从理论上讲,因为变异快,药物对它们也就更无力。 而对于HIV 病毒而言,并不是缺乏抗病毒药物。相反,与其它病毒相比,此类药物可能还更多,更有效。症结在于,不同于消灭其它病毒,免疫系统本来就受到影响,在清除HIV 病毒时也就非常无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清除这种变异速度极快的病毒。 Christopher VanLang: 严格来说,AIDS 所指的是症状,要治疗的实际上是体内的HIV 病毒。 有两点值得一提。对于已经发展成AIDS 的感染者,可以在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情发展;之前报道的骨髓移植法是否真的能够“治愈” HIV?如果不幸你是感染者,可以接受这项治疗实验,你会作何选择?发展成AIDS 后是否也能被治愈? 然而,骨髓移植法的复杂度和风险很高,“治愈”后可能得不偿失。 Patrick Kerns: HIV 病毒可以进入宿主的T 细胞基因,随同繁殖。所以,即使是清除了循环系统中的病毒,感染者体内细胞也会隐藏HIV 病毒基因。如果有诱因激发病毒复制,还是会卷土重来。 Liang-Hai Sie: 就个人观点简单而言,药物只能抑制病毒,所以最多能将这种致命病毒转化成另一种可治疗病毒,不可能将它从体内完全清除。 Usman Qazi:

艾滋病疫苗最新消息

艾滋病疫苗最新消息 【导语】: 发现艾滋病31年后,首个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预防的药物在今年7月16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0天后结束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首位被治愈者现身,人们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 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31名受试者注射第一针 研究人员从标本中提取DNA。 发现艾滋病31年后,首个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预防的药物在今年7月16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0天后结束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首位被治愈者现身,人们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 记者前天从北京佑安医院获悉,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已于上周在该院启动,首批31名受试者已接受第一针注射,受试志愿者一共150人,其中120人是高危感染群体——男同性恋,另30人是普通人群。 目前累计报名并通过身体检查的共有31名志愿者,已注射第一针DNA疫苗,他们的观察周期为20周。 活疫苗:死疫苗更安全,但造价很高;活疫苗安全性不如死疫苗,但造价低。我国此次研究并试验的是活疫苗,其“较低的造价”有利于成功后的推广。 联合注射:此次艾滋病疫苗采用的是联合注射,受试者先接种3针DNA疫苗,每针间隔一个月,随后根据随机分组,在不同的间隔时间后注射“痘苗”。 “电脉冲”:简单的肌肉注射无法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此次试验中,将选取其中一组受试者进行电脉冲式注射:前3支DNA疫苗采取“电脉冲”方式,在通过电脉冲施加形成的电场中,DNA中的质粒将被无阻地输送至受试者的细胞中。 中国疾控中心与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新方法,联合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强,可诱导受试者产生抗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Ⅱ期试验将进一步验证其免疫原性,即是否有效。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复制型活病毒载体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已有31人注射第一针。 方向 中国防艾疫苗打组合拳 据介绍,截至2010年底,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约76万。按照我国防艾计划,到2015年底,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左右。 此次我国采用的是“核酸疫苗与重组天坛痘苗联合免疫艾滋病疫苗”,作用为“预防HIV感染”。由HIV-1DNA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以下简称DNA疫苗和“痘苗”)艾滋病疫苗两个组份组成,前者在人体内建筑免疫屏障作用,后者则对该屏障进行加固。 参与此次试验的北京佑安医院医师夏炜说,为了增强免疫效果,此次艾滋病疫苗采用的也是联合注射,这是我国“国家级”艾滋病疫苗与国外最大的不同之一。受试者先接种3针DNA 疫苗,每针间隔一个月,随后根据随机分组,在不同的间隔时间后注射“痘苗”,这样能“显著增强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比单独用DNA疫苗免疫有优势”。 据悉,我国此次试验中的DNA疫苗是根据云南省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的血液“量身定做”的。 安全 鼠兔猴已验证疫苗安全 此次投入到Ⅱa期试验的艾滋病疫苗是否安全?这在小鼠、家兔、恒河猴等动物身上得到了

艾滋病常识普及

一、艾滋病核心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 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三、艾滋病的检测: 1、每个二甲医院均有艾滋病的检测实验室。 2、艾滋病是西医疾病,所以要去挂西医内科的医生号。 3、艾滋病检测结果是保密的。 4、艾滋病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测确认,不能以一次的结果定性。 5、艾滋病有空窗期,阴性结果也需要复查。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侯佩强, 艾宪淮, 李兆忠 作者单位:侯佩强,艾宪淮(泰安市卫生防疫站,山东,271000), 李兆忠(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刊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A PREVENTIVE MEDICINE 年,卷(期):2003,4(1)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4条) 1.Schedel I;Sutor GC;Hunsmann G Phase Ⅱ study of antiCD4 idiotype vaccination in HIV positive volunteers[外文期刊] 1999(15/16) 2.LUNDHOLM P;Asalura Y;Hinkula J Induction of mucosal IgA by a novel jet delivery technique for HIV-1 DNA[外文期刊] 1999(15/16) 3.Sarin PS;Talmadge JE;Heseltine P Booster Immunization of HIV-1 negative volunteers with HGP-30 vaccine induces protection against HIV-1 virus challenge in SC1D mice[外文期刊] 1999(15/16) 4.McCarthy M AIDS doctors push for live -virus vaccine trials 1997(9084) 5.HAYAMI M;Igarashi T;Kuwata T Gene -mutated HIV -1/SIV chimeric viruses as AIDS live attenuated vaccines for potential human use[外文期刊] 1999(Suppl 1) 6.Haga T;Kuwata T;Ui M A new approach to AIDS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the use of gene -mutated HIV/SIV chimeric viruses for anti -HIV -1 live -attenuated vaccines 1998 7.Heeney J;Akeblom L;Barnett S HIV -1 vaccine-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which correlate with protection from SHIV infection:compiled preclinical efficacy data from trials with ten different HIV -1 vaccine candidates[外文期刊] 1999 8.NOVEMBRE FJ;Saucier M;Anderson DC Development of AIDS in a chimpanzeee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Ⅰ 1997 9.常俊标艾滋病的分子生物学及治疗 2001 10.康来仪;潘启超;庄明华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1(01) 11.Fomsgaard A HIV -1 DNA vaccines[外文期刊] 1999(1/2) 12.Wang Y;Xiang Z Pasquinis.The use of an EI -deleted, replication -defective adenovirus recombinant expressing the 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for early vaccination of mice against rabies virus 1997 13.WEINHOLD VM Retrovireses of human AIDS and related diseaeses 1997 14.HD DD Toward HIV eradication or remission: the tasks ahead[外文期刊] 1998(537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朱小磊更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能否研制成?[期刊论文]-世界科学2005(11) 2.董玉坤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及前景[期刊论文]-医学文选2006,25(4) 3.张晓燕.徐建青.刘颖2004年国际艾滋病疫苗大会报告综述[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6) 4.易海华.汪允侠.张洪永HIV疫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校医2002,16(3) 5.洪坤学.邵一鸣.HONG Kun-xue.SHAO Yi-ming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2) 6.秦光明.张定玲.杨维中HIV疫苗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3) 7.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新发现[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06(7)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前后观(基因科学)

世界首例艾滋病治愈前后观 1.医学史上的奇迹——首例艾滋病治愈 美国人蒂莫西·布朗于1995年第一次被诊断为艾滋病,这对还在上大学的他来说宛如晴天霹雳,然而厄运之神却没有就此远离。2006年的一天,当他在路上骑着自行车时,突然感到浑身乏力。短暂的休息之后也无济于事,他只好前往医院求助。经诊断,他患上了白血病。同时被艾滋病与白血病缠身的他,好比拿到了一张判决书——死刑并缓期若干年执行。 2007年,布朗来到柏林找到了修特医生,修特医生是一名肿瘤病和血液病专家。修特说:“当时布朗的状态非常不好,病情正在恶化,几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修特清楚地意识到,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布朗白血病的唯一希望。随即,修特做出一个决定: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先治白血病! 在手术成功之后,布朗停止服用之前的药物。三个月后的一次血液检测显示艾滋病毒居然在他体内完全消失!“真的不敢相信,我们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竟然是这样开始的。”修特对记者说,“因为布朗患有艾滋病,本以为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他依然会离开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到,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现在,他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病毒了,已经不再吃药。” 如今的布朗已不再受艾滋病的任何困扰,在患病至今的许多年内,被幸运女神所眷顾的他仍一直坚持协助科学家们做各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1。 1苗苗. HIV患者治愈之谜[J]. 科学大观园, 2014, 第22期:44-46. DOI:doi:10.3969/j.issn.1003-1871.2014.22.022.

患者接受大剂 三个月后 1、采集 从配型成功的正常 人的骨髓或血液中采集 造血干细胞2、处理血液或骨髓送实验室提纯浓缩干细胞 3、冷冻保存 4、重新输注解冻的干细胞再输入患者体内 量化疗或放疗 HIV 检测呈阴性图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流程图 2.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究竟从何来? WHO 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 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这样一个令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疾病——艾滋病,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的呢? 这便要从罪魁祸首——HIV 病毒谈起。HIV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于1983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 是如何在人体内感染细胞的呢?自其结构来看,HIV 的病毒外膜就如同它的外衣,其上装饰着gp120和gp41两种病毒膜蛋白,就像一只钩爪和一把钥匙。人体中的T 淋巴细胞等则充当着抵挡疾病的卫士,在它们的表面存在着名为CD4的蛋白受体,而gp120这只邪恶的钩爪可将其牢牢抓住,便于HIV 定位目标从而吸附于宿主细胞上。除CD4这个主要受体以外,HIV 的进入还依赖于细胞表面膜蛋白CCR5/CXCR4作为辅助受体2。在“帮凶”辅助受体的协助下,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进一步接近,好比一个窃贼顺藤摸瓜。接着,它掏出了那把叫做gp41的钥匙,改变构象、转动锁孔,打开了一条通道,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最终融合,病毒RNA 就 2余勇, 肖庚富, 李敏,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3, 01期:13-18. DOI:doi:doi:10.3321/j.issn:1000-3282.2003.01.003.

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论文

专业:************ 姓名:****学号:********** 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 2012年5月2日

艾滋病治疗研究 自1970年人类出现首例爱滋病感染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传播,人类正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严峻挑战,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科学家自始至终从没有放弃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找出治疗爱滋病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战胜这个“世纪之病”。 一、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内,赋予患者新的抗病机能,它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载体的构建与包装及受体的选择与转入等。 (1)抗HIV基因 现研究最多的抗-HIV基因是反义核酸和核酶,其中反义核酸反义核酸是互补于mRNA的RNA或DNA,在细胞内形成部分双链,阻碍mRNA的剪接、运送和翻译,降低mRNA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基因的构成。有一些科学家做了相关抑制HIV实验,但由于受调控水平的限制或者由于反义RNA量的不足,而导致失败,但现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反义核酸的专一性和进入靶细胞之前的降解。核酶是一种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RNA分子,可特异性地切割靶RNA序列。它

最初由Haseloff在研究烟草病毒时发现的,迄今,人们发现的核酶有六种类型,但从结构上看主要分为" 两大类:锤头状核酶和发夹状核酶。核酶的优点是序列特异性;不编码蛋白质,无免疫原性;可以重复使用。使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倍受青睐,其研究进展也相当迅速。但核酶的稳定性较低,生理条件下反应速度缓慢是其用于抗-HIV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它在机体内是怎样被转录的和转录后抗RNase的能力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2)基因疫苗 与传统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制备简单、可塑性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疫苗抗原可以在人体靶细胞内天然表达。科学家曾经用人猿做过试验,方法是肌内接种100μg质粒pm160,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该抗体在体外能中和HIV-1的感染。接种后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证明了类人猿能通过接种质粒pm160产生非常强的特异性CTL应答,所有的类人猿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感染能力,其中一组取得了100%的抗感染力。此结果说明DNA 疫苗接种技术不仅可预防艾滋病,同时可产生T杀伤细胞清除体内的感染病毒细胞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目前DNA疫苗的出现才在近几年出现,出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观察 二、中医治疗艾滋病 (1)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以HIV复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为靶点而干扰HIV复制,包括吸附、融合、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

清华医学院教授张林琦主持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医学院教授张林琦主持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 重大进展 *导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联合使用复制性痘苗病毒载体和粘膜途径初次免疫的创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为疫苗进一步的优化和人体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病毒学》(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粘膜免疫复制型载体艾滋病疫苗可有效控制猴艾滋病毒致病》的研究论文,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联合使用复制性痘苗病毒载体和粘膜途径初次免疫的创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为疫苗进一步的优化和人体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艾滋病被发现的30多年以來,已导致2500万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万感染者。在过去的五年內,由清华大学医学院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香港大学李嘉誠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博士等,合作完成了上述粘膜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体内的临床前试验研究。该团队发现这种粘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細胞的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接种此疫苗的猴子保持健康体征,而没有接种疫苗的猴子,绝大多数在感染一年半后相继

发病,呈现典型的艾滋病症状。 该项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张林琦表示,性传播已经是艾滋病病毒在我国乃至世界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以异性和男男同性传播为主,高等院校的学生也不容轻视乐观。这种传播的隐蔽性以及有关性教育的缺乏,使我们预防艾滋病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使用艾滋病粘膜疫苗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一旦这种疫苗策略在将来的人体试验中获得成功,将对我国乃至世界有效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支持。并计划在下一个五年中开展临床研究。

艾滋病最新研究成果

艾滋病研究成为《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突破之首2011年12月27日 09:37:55 来源:光明网

新华社电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公布其评选的2011年十大科学进展,一项艾滋病研究被列为本年度最大突破。 这项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进行的研究旨在评估只有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伴侣中,感染者服用抗逆转录药物是否可以阻止病毒通过性渠道传播给另一方。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者感染初期其免疫系统相对健康的情况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将传染的风险降低96%。 这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终结了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否可以在治疗病人体内病毒的同时也降低病毒的传染力。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认为,这项新发现令人信服地表明,尽早利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感染者对降低病毒传染力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9项进展包括: “隼鸟”号探测小行星:日本“隼鸟”号探测器带着一个石质小行星表面的岩石微粒返回地球。这些付出巨大代价采集到的岩石

微粒只有1500多个,最大直径不到180微米,肉眼根本无法看见。这些微粒是人类35年来对一颗小行星首次直接采样,分析表明,地球上最常见的球粒陨石来自石质小行星。 揭开人类起源之谜:多国科学家对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研究后发现,它兼具原始人和现代人的特征。由于其存在年代早于此前公认的最无争议的人类祖先,科学家认为,生活在约200万年前的南猿源泉种是人属祖先的最佳候选物种。 捕捉光合蛋白:日本研究人员绘制了光系统Ⅱ蛋白结构的细节图,植物用该蛋白将水裂解为氢和氧原子。图片展示了该蛋白的催化核心区域及其内部原子的具体定向。 太空中的原始气体:天文学家利用设在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发现了两个氢气云,它们似乎还保持了其原有的化学性质。另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颗如宇宙最早恒星那样的几乎完全没有金属的恒星,但其形成时间却晚得多。这些发现显示,在宇宙进化过程中,一直有少量未受损害的孤立物质区域持续存在。 对肠道菌群的逐步了解:对人类肠道中无数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显示,每个人在其消化道中都有 一个领导菌群的主导细菌:拟杆菌、普氏菌属或瘤胃球菌属。追踪研究披露,某种细菌会在高蛋白 饮食的时候茁壮生长,而另一种则更喜欢素食。这些发现可帮助理解健康和疾病状态时饮食和微生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种疟疾疫苗:一种名为“RTS,S”的疫苗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患疟疾的风险。临床试验的 初步结果显示,在为期12个月的观察期内,6000名5个月至17个月大的婴幼儿注射3剂疫 苗后,患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风险分别降低了56%和47%。 奇异的恒星系:天文学家今年首次对几个遥远行星系统进行观测,发现那里有些情况相当怪异。 首先,美国航天局“开普勒”望远镜帮助发现了一个恒星系,其中的行星轨道运行方式无法用当今 的模型来解释。接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颗陷在某个罕见的“逆行”轨道中的气态巨星,一颗围绕 某个双星系统运行的行星以及10颗似乎在太空中自由浮动的行星――它们与在太阳系中发现的任 何星体都不一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