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图书馆_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_李玉安

电子图书馆_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_李玉安

电子图书馆_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_李玉安
电子图书馆_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_李玉安

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1999年第6期

ZHONGGUO TUSHUGUANXUEBAO ●李玉安

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摘 要 电子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数

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等等名称。然而对这些“图书馆”的概念、内涵和

特征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今后数年内将有6个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参考文献56。

关键词 电子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研究 实践

分类号 G258.94

ABST RACT Electronic lib rary is a dev eloping concept.With th e dev elop men t of electronic infor-

mation tech nology,th ere h ave been many names,s uch as electronic lib rary,digital library,virtual

library,n etw ork library and m ultimedia lib rary.How ever,there hav e n ot been any clear definitions

for th ese concep ts yet.Th e author thinks that there are six topics to be studied in th e following

years.56refs.

KEY WO RDS Electronic lib rary.Digital lib rary.Study.Practice.

CLASS NUMBER G258.94

在我国,进入90年代末期,有人对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和实践,作了较为现实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观点和未来的发展模式思路。如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的徐引篪、霍国庆所著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黄宗忠教授的《论21世纪的图书馆》、《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上海的杨宗英教授对电子图书馆的系列研究,以及中科院图书情报中心的汪冰博士的《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辨析》、北大刘兹恒先生的《试论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等一批论述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力作相继问世。尤其是汪冰博士的新著《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电子图书馆的学术专著,内容涉及广泛,对电子图书馆的相关概念与定义、电子图书馆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现实背景,电子图书馆的实验及其经验分析,理论模型和技术基础,电子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尚待解决的电子图书馆课题等[1],作了精辟而又深入的研究。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从90年代开始,有120余篇论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将试图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一个大概的回顾和分析。

1 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电子图书馆,它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应用,近几年确曾赋予了传统图书馆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发展活力。而它作为一种新技术、新观点的思潮,早在20世纪的20年代就开始酝酿和初现端倪。尽管加拿大图书馆学家伯德萨尔(W.F. Bi rdsall)博士推论电子图书馆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的缩微复制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2],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图书馆的神话迅速变成了现实。

1.1 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和认识过程

60年代电子书刊的兴起,尤其是以后电子检索期刊在国际联机检索上的成功应用,导致了电子图书馆迅速发展。美国在1962年就在西雅图举办过“21世纪图书馆”的展览,当时就提出了“没有图书的图书馆”的观点。可以说,这是电子图书

馆最先的舆论准备。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 ARCⅡ型机读目录,是图书馆进入自动化的标志。197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克里斯蒂安(R. W.Christian)出版了《电子图书馆:书目数据库: 1975~1976》一书,书中首次提出了“电子图书馆”这个名词[3]。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著名图书情报学家兰卡斯特(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10590248.html,ncas ter)在其《走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两部著作中[4]都曾经过于乐观地描绘了未来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的前景。

1983年美国人科莱因(H.F.Cline)和辛诺特(L.T.Sinnott)在其专著《电子图书馆——自动化对学术图书馆的影响》一书中频繁使用了“电子图书馆”这个术语。这是一部以芝加哥大学等4所大学的图书馆自动化应用和研究的专著[5]。

在日本,1985年日本邮政省首先提出电子图书馆的构思,东芝公司甚至开发出了“电子图书情报系统”,同年11月,日本40多家主要新闻媒介和出版社发起成立了“电子图书馆研究会”,不久,日本的商业电子图书馆也投入了使用[6]。

我国对电子图书馆的研究,始于80年代的中后期,主要是介绍国外的译文和论著。1985年,由郑登理、陈珍成译校的兰卡斯特《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1988年,刘建明节译了由美国图书馆协会所属图书馆与情报技术协会主席道林(Kenneth E. Dowlin)的著作,以《电子图书馆》为题,登载于上海的《图书馆杂志》[7]。同年,还有乔欢等翻译的英国情报学家詹姆斯·汤普森(Jeames Tomp-son)所著的《图书馆的未来》,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进入90年代后,研究电子图书馆的论著日益增多。1991年赖茂生发表了《电子图书馆的构想与实现》一文,较早地介绍性地描述了电子图书馆运行的构想[8]。早期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当推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宗英教授。1993年,他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以《电子图书馆的崛起》为题,连续发表了数篇有关电子图书馆的力作,为后期的学术研究和建设奠定了基础[9~12]。他和汪晓明[13,14]认为,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国际书刊市场上电子书刊的发行,是电子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70年代出现了一批联机编目中心和大型文摘社及检索系统,如O CLC,W LN,DIA-LO G,O RBIT,M EDLIN E,BRS等,它们利用计算机深层次揭示馆藏情况。80年代以后局域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广域网和局域网的联结,人们可以在图书馆、办公室甚至在家中访问图书馆的机读目录、大型信息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等[15]。电子图书馆的出现并逐步普遍地应用,使我们对它不再感到陌生和神秘了。

我国电子图书馆的建设起步较早。1993年,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始筹建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并于次年开放[16];在最近3年里,电子图书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1.2 电子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电子图书馆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其速度远远快于我们的理论研究,甚至来不及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然是莫衷一是。至于什么是电子图书馆,1984年,美国人道林在其《电子图书馆:前景与进程》一书中,首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电子图书馆是一个提供存取信息的最大可能性并使用电子技术增加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机构。”[17]1989年,坎贝(Kabbey)对其的释义是:电子图书馆并不是指一个固定地方具有硬件与软件的馆藏,这些馆藏是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储存于不同的地点,使用者通过网络可以检查到所需要的信息[18]。

我国研究者认为:电子图书馆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储图书、杂志的全文内容,并提供检索、访问、查阅和提供全文服务的信息系统。由于它存储的不是纸张印刷的书刊,而是数字化的信息,所以又称“数字图书馆”;又由于它的服务不限于物理意义的“馆藏”,所以又称“虚拟图书馆”[19]。

汪冰博士认为: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是内部业务操作的自动化,而联机OPAC和图书资料内容的数字化则是电子图书馆的重要内涵。所谓电子图书馆是建立在图书馆内部业务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之上,不仅能使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存取其O PAC以查询传统图书馆馆藏(非数字化的和数字化的),而且也能使用户通过网

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Li Yu'an:A Review of Studies and Practices in Electronic Lib raries and…

络联机存取图书馆内外的其他电子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20]。

赵殿国先生指出:电子图书馆是一个特定组织为自己的需要用电子方式存储图书、杂志的全文内容并提供存取、检索、浏览和传递的信息系统,执行自己的存取与管理政策(版权管理与收费办法等),主要面向组织内部共享有价值信息[21]。

傅守灿先生认为:“电子图书馆”强调了图书馆的资料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和利用的;真正的电子图书馆不再是藏书楼式的机构,而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连接各地、全国甚至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传递系统[22]。

黄建年撰文指出:电子图书馆是电子化的图书馆,是利用各种电子手段,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存储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处理并提供给用户使用的[23]。

杨宗英教授描述的概念为:电子图书馆是组织电子信息、使其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场所”。几乎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均能以电子形式获得,通过网络组织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和访问外界电子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24]。

上述各家观点的表述,虽其字面上说法不一,而从本质特征上分析,则颇多相似。其核心有以下几点:

(1)电子图书馆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最基本外部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用户界面,使用计算机高效管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2)通讯系统和存储技术是电子图书馆的关键;

(3)电子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以电子化的信息源和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且能够在网络上运行;

(4)用户咨询教育和服务也是电子图书馆重要特征和内涵;

(5)动态的信息资源高度实现共享。

2 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称谓,稍晚于电子图书馆。也可以说它是在电子图书馆基础上产生的。尤其是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图书馆现代化的普及,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使得利用网上查询数据库和浏览网上信息成为现实。在电子图书馆应用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应用。

2.1 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起源和发展

数字图书馆有关的早期研究,可追溯至1945年美国科学家维勒维尔·布什(V annerv ar Bush),他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科学顾问,提出了M emex一词,意思是一个能存储他所有的书、记录及通讯的装置。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认为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起源[25]。

1980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外借部的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工作的负责人哈利(A.J.Harley),最早提出了“虚拟图书馆”的术语[26]。而较早提出虚拟图书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人卡耶(Gapen D.Kaye),他在1992年的一篇论文中把虚拟图书馆定义为:“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一种方式。”[27]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起源于1993年9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国家宇航局、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联合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倡议”,并投资240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密执安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94年成立了专家小组。同年10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它将迈向数字化时代[28]。

自1993年以来,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发展,人们对数字网络、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越来越多地给予关注和研究,因而在概念上逐渐倾向于“数字图书馆”[29]。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仅局限于翻译和介绍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计划上。真正的起步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最早介绍国外的理论研究与建设情况的是范国胜和群生,他们分别在1995年2月和12月的《中国计算机报》刊登了对数字图书馆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的文章[30,31]。1997年由文化部组织

第25卷第124期Vol.25.NO.124

中 国 图 书 馆 学 报

T HE J OU RNAL O F THE LIB RARY SCIENC E IN CHIN A

1999年11月

Nov,1999

申报、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中国重点科技项目——“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正式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联合研制开发,“以建立多馆协作、互为补充、一致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模型”[32]。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已开始建立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同时上海交通大学也宣布在2000年以前将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模型[33]。2.2 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

虽然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研究如火如荼,名家权威也不乏其人,但至今对其准确定义仍在探索之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之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图书馆和网络系统连接,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34]。

定义之二:“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大系统,它是分布式的、大规模的和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用户和用户团体可以对系统内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获得自己所需要最终信息。”[35]

定义之三:“数字图书馆”强调了它存储的信息是用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的方法加以存储和管理,是把原先用纸张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存储和处理的信息。“虚拟图书馆”则是强调了信息网络传输的特性,它超越时空概念,其资源和服务已大大超出了原来物理意义的馆藏,真正的电子图书馆不再是藏书楼式的机构,而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连接各地、全国甚至全球的信息资源的网络传递系统[36]。

定义之四:数字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储存、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即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37]。

定义之五:利用当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过诸如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网络,使人数众多且又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储存处的电子物品的全部内容[38]。

从以上各家的观点来看,数字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它是建立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它的组织方式是网状化的,是一个互连空间;新的存储技术,它存储的信息是用电磁介质,按二进制编码的方法加以存储和管理,各种文献载体将被数字化,所以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馆藏”概念不局限于文献,没有地理时空的局限,在检索模式上是以全文检索、多种媒介、多种语言为特征的;它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主,它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和参考咨询系统。

3 对电子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认识

对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的认识,由于各位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对这一跨学科、跨领域的事物的认识也有较大差异。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电子图书馆就是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事物的几种称谓。黄宗忠教授直截了当地说:“数字图书馆实际就是人们所说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围墙图书馆。”[39]接着,他又进一步明确解释: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是一种事物的几种叫法,归根结底是一种现象[40]。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徐引篪、霍国庆等,他们在其所著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书中也有明确的阐述[41]。杨向明也说:“数字图书馆实际就是人们常讲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全球图书馆。”[42]李刚亦持此观点[43]。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三者的称谓是有质的区别的,是几个不同的概念。北京大学刘兹恒认为:一些学者越来越多地把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同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概念等同起来,以为虚拟图书馆就是电子图书馆。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够科学的。”“虚拟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4]西北大学的雷震也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的区别:“电子图书馆”强调的是图书馆的资料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和利用的,它是组织电子信息使其进入图书馆并提供

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Li Yu'an:A Review of Studies and Practices in Electronic Lib raries and…

有效服务的场所。数字图书馆所注重的不是“收藏”,而是“网络共享”,它的形态不是建筑实体,而是通过网络建立在电象空间(Cyberspace)中的知识大厦[45]。

第三种观点认为:电子图书馆是较早的一种提法,被后来的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所代替,或者说,三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外延不同,数字图书馆是电子图书馆的更高级形式。杨宗英教授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他说,电子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早期提法,1992年前人们多用“电子图书馆”,1992~1994年间并行使用“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这两个术语,1994年以后使用“数字图书馆”的逐渐多了起来[46]。天津师范大学的王崇德教授介绍说,1995年美国Fox等人著文认为,美国已从电子图书馆转向使用数字图书馆,这恐怕与“数字革命”观念的确立有关[47]。沈红芳博士等认为,由于因特网服务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人们在提出电子图书馆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的更高级形式——数字图书馆[48]。

第四种观点是以汪冰博士的研究为代表[49],认为电子图书馆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从它的功能讲包含了3个内涵:一是在图书馆业务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向着以O PAC模式发展,再向虚拟实在图书馆方向演绎;二是所有文献全部数字化后,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阶段;三是网络信息检索系统下连接并广泛传递信息源的虚拟图书馆。

上述看法,不论是狭义的理解还是广义的解释,都可归纳为:电子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都是电子图书馆的基本内涵的不同形式,从它们的现实功能、理论模型、技术基础及社会效益来讲,都是一致的。

4 电子图书馆的研究路向和思考

综上所述,有关电子图书馆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主要包括电子图书馆的定义、基础理论、基本模式、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服务模式、管理与运营、人员素质、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及影响等诸多方向,探讨的范围还有待不断拓展,层次有待不断深化。我们对传统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可是对电子图书馆来说,它毕竟是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还有许多的空白点有待我们去探索。由于电子图书馆的跨学科特征,它所“引发的问题,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员、图书馆学等方面的可能影响也远非现在就能全面认识清楚的”[50]。但可以相信,在未来的数年里,以下研究重点将仍然是我们共同关心的热门课题:

(1)电子图书馆的数据传输与储存问题研究[51];

(2)电子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与产权保护、信息载体和信息保护问题研究[52];

(3)电子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3];

(4)电子图书馆的文献组织和服务模式研究[54];

(5)电子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和咨询系统研究[55];

(6)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和管理重组研究[56]。

这6个方向可以说是电子图书馆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薄弱地带。从中国的现实条件看,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优势互补、互相依从的格局将至少再并存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届时,我们对电子图书馆的面目和模式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万健.关于电子图书馆的全面探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4(5)

2 黄纯元.关于《电子图书馆的神话》.图书馆杂志, 1997(6)

3,5,15,17,20 汪冰.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辨析.图书馆,1997(3)

4,22,36 傅守灿.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技术和问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

6 高曼等.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

7 刘建明.电子图书馆.图书馆杂志,1998(1)

第25卷第124期Vol.25.NO.124

中 国 图 书 馆 学 报

T HE J OU RNAL O F THE LIB RARY SCIENC E IN CHIN A

1999年11月

Nov,1999

8 赖茂生.电子图书馆的构想与实现.情报科学与技术,1991(3)

9 杨宗英.电子图书馆的崛起.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3(1)

10 杨宗英.电子图书馆的运行环境.大学图书馆学报,1993(2)

11 杨宗英.电子图书馆的重要存储媒介.大学图书馆学报,1993(3)

12 杨宗英.电子图书馆的主要信息源——出版物.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3(4)

13 汪晓明.电子图书馆的兴起与传统图书馆的未来.图书馆现代技术,1997(1)

14,24 杨宗英.电子图书馆的现实模型.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22(2)

16 高曼等.电子出版物和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6(3)

18,47 王崇德.论未来的图书馆及其信息服务.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3(5)

19 刘昭东等.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21 赵殿国等.An Ov erview o f the Electro nic Li-brar y a nd Ne two rked Info rma tion Retrieva l

System.In Proceedings of the4th Beij ing Inter-na tio nal Sy mposium o n Co mputer-based Infor-matio n M anageme nt.Beijing,1994

23 黄建年.关于电子图书馆的几点思考.图书情报工作,1997(1)

25,26 张晓娟.论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1996

(1)

27,44 刘兹恒.试论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图书情报工作,1997(4)

28 黄宗忠.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

29 李颖等.数字图书馆发展前瞻.图书与情报, 1997(4)

30 范国胜.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与管理.中国计算机报,1995-02-19

31 群生.数字图书馆与开发技术.中国计算机报.

1995-12-19

32,34 赵洗尘.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1)33 杨宗英.再论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1)

35 李人厚等.数字图书馆特征和关键技术问题.西北高校图书馆,1997(2)

37 张丽虹.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问题和技术研究.

图书馆杂志,1997(1)

38,42 杨向明.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图书馆,1997(1)

39 黄宗忠.论21世纪的图书馆.图书与情报,1996

(2)

40 黄宗忠.图书馆学理论的变迁与创新.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5)

41 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

43 李刚.21世纪图书馆展望.山东图书馆季刊, 1997(4)

45 雷震.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西北高校图书馆,1997(4)

46,49,50 汪冰.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48 沈红芳,杨道良.论数字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1)

51 安树兰.关于数字图书馆问题的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增刊)

52 陈芳仪.数字文献资料的保护.江苏图书馆学报,1997(4)

53 吴建中.网络资源的组织与整理.图书馆杂志, 1997(5)

54 吴慰慈等.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1)

55 张晓源.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1997(8)

56 黎盛荣.论21世纪的电子图书馆.图书馆论丛, 1997(4)

李玉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通讯地址:武汉市东湖南路8号。邮编430072。

(来稿时间:1999-03-22。编发者:翟凤岐)

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

Li Yu'an:A Review of Studies and Practices in Electronic Lib raries and…

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优势

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对传统管理方式的好处 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就是将传统图书馆(室)业务的手工操作转变成由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即图书馆(室)的图书、期刊等各种文献的采编、典藏、流通、检索及常规业务管理等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高效、准确的自动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不需要太多资金,也不需要专业管理人员,相比手工管理工作效率高且成本更低。图书馆只需要一台电脑足以实现一个高效、运行稳定且价格低的自动化管理平台,系统及服务相关交由公司售后即可。 科迅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经过严格的软、硬件测试和大规模应用测试过程,是一款集功能性强、易用性好、兼容性强、稳定性高于一身的图书管理软件,是专门针对各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建设而研发的,适用于各中小学、高中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型图书馆。使用这个系统用户不需要购买服务器、不需要系统维护、不用当心数据安全,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安装本系统后就能实现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归还、报表统计、馆藏查询等的自动化管理。 本系统就是针对目前各中小学、高中及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型图书馆经费紧张、缺少专业的技术和维护人员(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图书馆老师大多是非本专业毕业或者兼职管理(时间、精力及专业性均有限)、回溯建库任务(现有图书编目录入系统)繁重等现状而开发的,如下图: 一、传统手工操作与科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管理对比情况

1、综合投入 1)传统手工管理:兼职或非专业人员+手工操作+手工操作用的目录卡片、书根卡等材料。 目前中小学的图书量较少,若说这种方式勉强能运行,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图书的投入将逐年增加,以达到学生人均图书量的要求。那么庞大的图书量,一个兼职或非专业人员根本不够,必须增加专业人员,这样增加学校成本,而手工操作庞大的图书量,工作效率低下,且数据准确度、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另外图书的各类目录手工录入卡片等材料投入增加,学校经费投入将剧增。 2)科迅图书馆管理系统管理:从财务角度看,选择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综合考虑以下费用:购买软件成本 + 软件使用成本(硬件、回溯建库和人员投入等)+ 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 ①本系统为公司针对中小学自主研发,考虑到中小学的经费及实用性,软件相比同类型软件价格更低廉但实用性却很高; ②使用本系统学校不需要另外增加服务器,调用现有的一台电脑则可以安装运行; ③所需硬件不多,且质量有保障减少维修成本等,价格优惠; ④系统的编目流程简单易学易操作,图书管理员可轻松进行回溯建库,无须费用投入,只是时间和精力投入剧增,若人手不够情况下可由公司进行编目建库,操作更专业、快速,真正成本并不比学校自行编目建库费用高,毕竟效率很高; ⑤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都已包括在公司给用户提供的免费系统服务里。 2、系统维护及管理 1)传统手工管理:虽没有系统维护直说,但对后续的图书大量增加,手工操作及图书维护工作将会很繁杂且工作量大。 2)科迅图书馆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先进的技术构架,软件安装后的系统维护、数据备份等工作操作简单,也可由本公司负责,从图书馆使用本系统起,终身服务,实现客户服务的7*24h响应,彻底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学校只管使用就行。 在本系统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随时通过QQ或E-mail联络我公司客服人员,及时远程在线解决问题,不但方便及时还可以节约电话费用。

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管理制度 导读:规章制度图书管理制度 【篇一: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1、图书室要努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及时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信息资料。 2、图书室要建立财产登记、分类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种帐册,藏书室、资料室、阅读室,应建立相应的帐册,做到帐物相符。 3、图书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学使用书》的规定执行。 4、认真制订书刊资料的选购标准,使之结构合理,复本量适当,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对于内容陈旧和破损严重的图书要定期修补、剔除,及时注销。 5、新购置图书,要及时验收、登记,在两周内完成分类、编目、出架等工作,以加速图书流通。 6、为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工具书、大型成套图书只供查阅,

不得出借。教师借书须持借书证,每次借阅教学图书不超过5本,文艺作品不超过2本,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学生借书须持借书证,每次借阅只限一册,时间不超过一周;班主任为学生集体借阅,每次人均2本,借期2个月;逾期不还者,罚停借一月。 7、遗失或严重损坏书刊,原则上应赔偿原书。如不能实现,应加倍赔偿,孤本等珍贵图书按原价3—5倍赔款;成套书刊遗失一册,按全套价赔款,余书仍留室存藏。对书刊有轻微损坏者给予批评教育,并责成其修补好。 8、经常保持室内整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霉变、防虫蛀、防鼠咬等项工作,保持图书完好。 9、教工调离和学生休学、转学、毕业要主动还清借阅图书,交回借书证,否则,不予以办理离校手续。 【篇二: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 一、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规范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_661

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收藏者和传播者,必须更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电子图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影像等模式,传播给读者阅读的信息,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传播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书的单一感。科学合理的建设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下载是现在图书馆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形成一个统一,规划的制度,丰富电子书的资源和形式,使的电子书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利于人们的阅读。 1 公共图书馆电子书的优势 电子书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公告图书馆发展,与传统的图书馆比较起来不仅方便快捷,信息储存量还很大。一千册三十万的纸质图书只需要一个可读光盘就可以储存下来,这使得储存信息量大,电子书携带也很方便,提供给人方便快捷的读书模式,只要有空闲时间,随时随地就可以轻松阅读。此外,电子书阅读模式也不再单一,不再是纯粹的纸质阅读,而电子书里面带有图文,音频等,使读者更全方位直观的的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者的兴趣。电子书不再使用传统的纸张,不仅降低了经济预算,也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纸张的利用就减少了森林树木的砍伐,保护了森林资源,减少造纸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2 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带来,公用资源建设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公告图书馆电子书的建?O正好体现了这一点,紧跟时代发展,推出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一种图书,让更多的人可以阅读图书。对于平时去图书馆时间较少的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时间问题,可以随时打开电子书看书,电子书资源庞大,藏书量丰富,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方便,人性化强。对于老年人或者残障人士更是一大福利,他们视力或者耳力都有所退化,电子书可以提供音频阅读或视频模式让他们进行观看或收听。对于图书馆也是极有好处的,电子书的运用使的图书的阅读量,销售量等都得以提升,增加了图书馆的知名度,提高了业绩,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前景。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平台搜集图书,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阅读,查找资料,不用找时间去图书馆查找。满足读者对移动信息的要求,定时为读者推送一些文章,推荐一些书籍,提供给读者便利快捷的服务。人们不需要去到图书馆才能学习了,只需要点开电子书,查找图书,便可以快速阅读图书,方便了上班族,家庭主妇,残疾人等没有太多时间或者不方便去图书馆学习的人。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电脑进行查看,方便快捷,无须纸质图书阅读,不仅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了传播速度,只要有上新的图书,读者就可以看见电子书推送,只要点进去随时开始阅读。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1.1 系统分析 1.1.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万人以上的员工,并地理位置分布在大型企的图书馆理系统,图书馆藏书100 多万册,每天的借阅量近万册。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等的工作量大,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立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 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读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1.1.2 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分析 为了对系统有一个全貌性的了解,首先要对系统内部人员结构、组织及用户情况有所了解。图书馆系统的组织结构如图1 - 1 所示。 图1 -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 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办公室、财务室、采编室、学术论文室、图书 借阅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技术支持室。各部门的业务职责如下。 办公室:办公室协助馆长负责日常工作,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采购计划。

财务室:财务室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采编室: 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入库和图书编目,编目后的图书粘贴标签,并送图书借阅室上架。 学术论文室:负责学术论文的收集整理。 图书借阅室:提供对读者的书目查询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 电子阅览室:收集整理电子读物,准备提供电子读物的借阅服务,目前可以提供目录查询和借阅。 期刊阅览室:负责情况的收集整理和借阅。 技术支持室:负责对图书馆的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1.1.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的业务室系统要达到的业务目标,业务流程分析是系统分析的基础环节。图书馆管 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 1 - 2 所示。 图1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

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书(新版)

数字图书馆建设 解 决 方 案

目录 目录 .......................................................................................................................................... - 2 - 一、方案概述 - 3 - 二、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 3 - 四、为何要购买数字图书馆?............................................................................................. - 4 - 五、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 5 - 六、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 6 - 6.1 WEB前端功能......................................................................................................... - 6 - 6.2 管理后台 ................................................................................................................. - 6 - 七、电子图书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7 - 7.1 服务器软硬件环境要求............................................................................................ - 7 - 八、售后服务标准政策和承诺............................................................................................... - 7 - 8.1质量保障期声明......................................................................................................... - 7 - 8.2公司售后服务政策..................................................................................................... - 7 - 8.3项目培训计划方案..................................................................................................... - 8 - 九、阅览室软硬件配置清单................................................................................................. - 10 -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一、系统概况 (一)系统说明 1)系统名称: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2)客户:某企业 3)供应商:开发人员 (二)系统背景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显得极不适应,因此,工作人员和读者对于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协调与管理自身工作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企业也在不断提高它的各个部门的管理质量。而图书馆管理就是对图书的编目、查询以及对读者信息的管理,重要的是图书的信息管理,包括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因此,图书的管理是一个工作量比较大且比较复杂的工作。至今,某企业还在进行手工管理的方式,效率低、易出错、手续繁琐,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这样的工作在这么高科技的时代下显得太原始了。 二、系统规划 (一)图书馆现状 某企业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具有万人以上的员工,并地理位置分布在大型企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每天的借阅量近千册。在手工操作的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的工作量打,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设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二)开发方法 本项目采用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系统分析。原来的手工操作系统已经不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于是提出了开发新的系统的要求,并作出新的系统开发规划。对此,我们做了初步的系统调查和详细的系统调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2、系统设计。其主要内容有: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与评估等环节。 (三)目标和约束条件 开发目标: 希望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功能完备的、可行便捷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的功能包括能够按照各种条件查询符合条件的图书,读者能够自行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图书到期日等,个人信息的修改、浏览等功能;后台包括能够录入新书信息,能够修改、删除、更新和查询在馆图书的所有信息,进行新书编号,能够查询借阅读者的借阅情况,如果超期能给出警报,能够对查询的结果从屏幕显示或打印报表等功能。 根据图书馆日常图书管理工作的需求和图书借阅的管理流程,该系统实施后,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界面设计友好、美观,数据存储安全、可靠。2.基本信息设置保证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分类管理。3.强大的查询功能,保证数据查询的灵活性。 4.实现对图书借阅、续借、归还流程的全程数据信息跟踪。 5.提供管理员修改信息、密码等功能,保证管理的安全性。 6.提供灵活、方便的权限设置,使整个系统的管理分工明确。 约束条件: 目前企业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没有太多的投入,计划里面没有包含图书管发展方案,技术人才方面也没有过多的重视引进人才,导致图书馆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图书馆建设方面经济投入也是很大的问题,需要联系专业的系统开发人员了解企业图书馆的运转要求设计符合该企业需求的系统。

电子图书馆网络建设设计方案

电子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

第一章电子图书馆系统方案 1.1网络架构 1.1.1 采用以PC为核心的局域网 计算机的发展现在PC是主流,从技术的角度,资金占用角度等诸多方面来看,以PC和PC Server为核心的局域网早已超出大型主机系统,结合湖南商学院电子图书馆实际应用需要,我们采用了上述方案。 1.1.2 采用光纤以太网 在所有的网络类型中,我们采用了光纤Fast Ethernet。我们以100台电脑为例,考虑到以后扩容以及与其他网络互连,甚至和因特网互连,其数据传输量较大,加之电子图书将来大都是超文本方式,图片占用空间相当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当前方案上网速度不够,我们还采取如下两条措施,来避免网络流量过大造成系统反应太慢:

●采用思科公司最新的Layer 3交换技术的CISCO WS-C3560V2-48TS-S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内含路由功能,能有效地避免网络“广播风暴”的产生,使得网络数据传输得以顺畅。 ●在服务器端采用多网卡,扩宽服务器数据网络通道,使服务器数 据吞吐这个瓶颈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双网卡方式可以互为备份,增强服务器的可用性。 ●采用三个Switching Hub将整个网络分成三个网段,一方面是便 于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流量。

1.2 操作系统平台及开发平台 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面,我们采用了Windows NT Server作为服务器。Windows NT从开始时的OS/2到目前十分成熟并应用十分广泛Windows NT 10.0,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且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它既适合一般用户的需要,又能满足网络管理员的需求。由于Windows NT Server的安全性强,运行速度快,功能完善,集成度高,因此非常适宜作为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和Internet的服务器。目前Windows NT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学校、政府等大机构首选的网络操作系统。 和Unix等操作系统相比较,Windows NT除拥有多任务,多用户,多处理器等传统功能以外,还有一些新的特点: 安全性。Windows NT采用NTFS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一改原有FAT的各种弊端,支持对目录或文件的权限设置, 文件安全性大大增强。在服务器及网络资源的管理上,采 用域管理模式,所有需要登录到网络的用户,必须有管理 员授予的口令,在用户身份的验证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程序。 并且这些安全性的措施获得了美国国防部C2级安全人证, 目前获此认证只有Windows NT一种。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一、系统概况 (一)系统说明 1)系统名称: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2)客户:某企业 3)供应商:开发人员 (二)系统背景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显得极不适应,因此,工作人员和读者对于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协调与管理自身工作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企业也在不断提高它的各个部门的管理质量。而图书馆管理就是对图书的编目、查询以及对读者信息的管理,重要的是图书的信息管理,包括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因此,图书的管理是一个工作量比较大且比较复杂的工作。至今,某企业还在进行手工管理的方式,效率低、易出错、手续繁琐,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这样的工作在这么高科技的时代下显得太原始了。 二、系统规划 (一)图书馆现状 某企业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具有万人以上的员工,并地理位置分布在大型企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每天的借阅量近千册。在手工操作的方式下,图书的编目和借阅的工作量打,准确性低且不易修改维护,读者借书只能到图书馆手工方式查找书目,不能满足借阅需求。需要建设一套网络化的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 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有两部分人:注册用户和一般读者。一般读者经注册后成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其他人员只可查阅图书目录,但不能借阅图书。系统同时考虑提供电子读物服务,目前只提供电子读物的目录查询服务,不久的将来将提供电子读物全文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访问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二)开发方法 本项目采用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系统分析。原来的手工操作系统已经不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于是提出了开发新的系统的要求,并作出新的系统开发规划。对此,我们做了初步的系统调查和详细的系统调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2、系统设计。其主要内容有: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3、系统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与评估等环节。 (三)目标和约束条件 开发目标: 希望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功能完备的、可行便捷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的功能包括能够按照各种条件查询符合条件的图书,读者能够自行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图书到期日等,个人信息的修改、浏览等功能;后台包括能够录入新书信息,能够修改、删除、更新和查询在馆图书的所有信息,进行新书编号,能够查询借阅读者的借阅情况,如果超期能给出警报,能够对查询的结果从屏幕显示或打印报表等功能。 根据图书馆日常图书管理工作的需求和图书借阅的管理流程,该系统实施后,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界面设计友好、美观,数据存储安全、可靠。2.基本信息设置保证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分类管理。3.强大的查询功能,保证数据查询的灵活性。 4.实现对图书借阅、续借、归还流程的全程数据信息跟踪。 5.提供管理员修改信息、密码等功能,保证管理的安全性。 6.提供灵活、方便的权限设置,使整个系统的管理分工明确。 约束条件: 目前企业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没有太多的投入,计划里面没有包含图书管发展方案,技术人才方面也没有过多的重视引进人才,导致图书馆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图书馆建设方面经济投入也是很大的问题,需要联系专业的系统开发人员了解企业图书馆的运转要求设计符合该企业需求的系统。

图书馆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第二次大作业 题目:沈阳北方图书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132 学号:131606048 姓名:王婧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图书目录检索、网上图书预定、图书借阅、电子出版物借阅、图书采编、读者留言和系统维护等。系统功能描述如下。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图1.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1.读者注册系统 读者访问系统时将检验读者账号和密码,经过注册的读者允许进入系统。 2.书目查询系统 读者进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后,可以根据需要检索书名或期刊。检索条件可以是书名称、图书编号、作者姓名或关键字等条件,如果读者拥有不充分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3.图书预定系统 读者检索到需要的图书后,单击所需要图书条目,进入图书预定系统,读者也可以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进入图书预定系统。系统查询图书库,如果书库中有此书,则将此书为该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应当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

4.图书借阅系统 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 5.图书采编系统 图书采购入库经过编目等处理后,将其目录存入数据库,提供给读者检索使用。目录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出版日期和数量等。 6.电子读物系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的数量越来越大。电子读物系统处理电子读物的阅览、版权与安全等事务。 7.读者留言板 通过留言板,读者将需要的图书、要求和建议等记录下来,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 8.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图书统计信息和读者统计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从宏观上掌握图书馆运行的总体状况。 2. 系统配置设计 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中表设计,表中字段(域)的设计,对各字段要指明数据类型,数据大小及其他需要的信息。各报表需要指定其关键字段,表与表之间的关系等。 图2.1 数据库设计 硬件平台: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内容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内容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资源的简单表述就是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以及Internet信息资源等多种形式。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电子资源环境,开阔师生的视野、拓宽创新思路将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电子资源及其特点 所谓电子信息资源是指数字信息资源,即通过计算机等以数字信号(也称二进制信号)来传递使用的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概括地讲有3种类型:国际互联网资源、电子出版物、各馆自建的数据库。国际互联网资源因其开放性,资源非常丰富;电子出版物常见的有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软件等;各馆自建的数据库是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利用馆藏文献而建立的数据库,如馆藏书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等。 电子信息资源与传统印刷型信息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易获取性。电子信息资源不受时空限制,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借助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二是资源共享性。传统文献如一本书或一本刊物,同一时刻只能供一个读者使用,但电子资源在同一时刻可供多个读者同时使用,解决了读者多、复本少之间的矛盾。三是资源更新速度快。电子信息资源没有印刷型文献的印刷、装订、运输等繁冗环节,更新周期短、传递快捷。四是资源的表现形式多样。电子信息资源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态等组合为一体,给读者提供丰富多彩、形象逼真,能闻其声、见其形的信息。五是检索功能强大、便于利用。利用强大的检索软件,可实现跨库检索,不同类型的信息库一次检索完成。 2电子资源在高校中的作用 电子资源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于它的方便、快捷及多样的特点很快获得高校广大师生的青睐,它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扩大了广大师生的知识来源。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馆藏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丰富和扩展了教育的内容,从而为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全面普及推广学分制,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质与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多、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开设选修课、学生学习和选修课程提供文献保障,馆藏电子信息资源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保障。 (2)提高了科研、教学的效率。电子信息资源的引进,使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查阅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可实时跟踪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往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最伤脑筋的是课题前期的资料检索。现在借助计算机,有的仅需几分钟就能从海量的信息源中检索到所需的文献,为读者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电子图书馆解决方案

电子图书馆解决方案 电子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和企业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电子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存放在服务器端,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员对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客户端仅需安装网络浏览器就可以浏览各种电子数据。 1.1产品特点 1.1.1网络管理轻松便捷 传统的C/S架构系统中,管理员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是非常麻烦的,必须要求管理员坐到服务器前,通过专门的软件,才能完成系统维护。如果管理员一时不在服务器附近,无法操作服务器计算机,则无法进行系统维护。 电子图书馆系统采用真正的B/S架构,这就解脱了这种维护上的麻烦。管理员不必固守服务器前,他只需在任何一台能够连入系统的客户计算机上,通过输入自己的管理员账号和密码,仅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整套系统的管理工作。电子图书馆系统实际上是三套产品的集合体,其一是电子图书的管理和浏览系统;其二则是纸质图书的预借和借阅系统;其三则是纸质图书的在线预售系统。 由于系统采用了B/S架构,客户端的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无需安装其它的应用程序。这样管理员再也不用随身附带必要的工具软件,在任意计算机上都可以自如工作。 1.1.2阅读内容多种多样 电子图书馆不仅是一套数字图书的管理系统,还是一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支持绝大多数多媒体文件格式:包括文本格式、各种图像文件、PDF文件、Word文件、MPEG 文件等。同时还提供多种格式的对应软件下载。将电子图书馆和校园机房结合起来就可以轻易搭建起校园网络多媒体阅览室。 1.1.3工作学习环境宽松和谐 当用户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时,但又没有足够时间去阅读,这时可以将该书加入

适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全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建设方案-学校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3)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3)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4) 1.4 行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优势 (5) 第二章、数字图书馆介绍 (6) 2.1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6) 2.2 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6) 2.2.1前端功能 (6) 2.2.2 管理后台 (7) 2.3 数字图书馆资源 (8) 2.3.1电子图书 (8) 2.4* 学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示意图 (10) 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 (11) 第四章、服务及支持 (11) 4.1售前 (11) 4.2 售中 (11) 4.3 售后 (12) 第五章、成功案例/ 样板工程 (12)

第六章、数字图书馆软硬件配置清单 (14)

第一章、概述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学校图书馆、社会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承担着资源积累、数据加工、知识传播、信息服务的多重职能,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最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存储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新颖的服务模式。 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十三五计划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资金建立数字图书馆,各地方政府的数字图书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接入到各地学校、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案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案 一、数字资源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助推阅读模式从传统纸质阅读向无纸化的数字阅读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无纸化数字阅读已成为传统纸质阅读之外重要的阅读模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向纵深的不断发展,数字阅读模式在未来读者占有率中的比重将会持续增加,建设数字资源“廉价高效”的成本优势,必将使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在未来图书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网络数字资源极其丰富、获取十分便捷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如果不主动有效地进行馆藏资源转型,不主动有效地整合传统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必将被淘汰。 二、我校图书馆目前的现状 目前,我校图书馆仍然以纸质出版书籍作为收藏的主要载体,电子资源严重缺乏,达不到学校的发展要求,然而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等科技阅读媒介的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日益成为读者参与阅读的重要方式。另外,数字资源作为学校评估的一项硬性指示,也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为了图书馆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好质量的服务,需要采购电子资源。 三、电子资源两年内建设计划 根据省教育厅对我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需要达到数字资源(图书类)生均30册(学位论文)生均40册的要求和我校目前在校学生1万人的情况。图书馆计划在两年内完采购数字资源(图书类)30万册(学位论文)40万册。 (一)采购原则 为了建设高质量,个性化的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结合本校的专业涉及面广,文化艺术为龙头等特点,购买建设电子图书期刊数字资源图书馆拟根据以下几点原则进行采购数字资源: (1)首选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数据库; 在配置电子资源结构时,首先需要选择国内外使用人数众多、学术地位较高、文献质量优秀、服务质量较高的权威数据库,例如CNKI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等知名学术数据库。 (2)重点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 电子资源建设以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学科方向文化艺术类为优先,其次为理工专业类、人文社科类及其他类型。 (3)网络版数据库优先,方便使用; 随着网络服务不断升级优化,网络版数据库不管是数据的及时更新、用户操作体验的舒适、还是外网访问的便捷性等方面都超过了原有的本地镜像数据库。所以同比下网络版的数据库更加符合现在读者的使用需求。 (4)重点建设全文,兼顾文摘索引; 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全文数据库和文摘数据库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全文数据库由于使用便捷、能快速获取全文是建设的重点方向。文摘数据库作为信息深加工的产品,并且具有指南性质,也是需要兼顾的建设内容。 (5)尽量选择性价比优良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内容和价格是需要同时考虑的因素,电子资源建设需要尽量选择性价比优良的数据库。 通过去开封大学图书馆和黄河水利职业学院图书馆调研,结合以上5条建议,推荐方案如下:

电子图书馆管理制度

电子图书馆管理制度 一、电子图书馆管理员岗位职责 1、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本馆正常开放,确保开放时间,保持清洁、整齐、安静的上机环境。 2、维护正常的上机秩序,对读者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预以制止。 3、维护系统计算机等设备,定期检查计算机病毒,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4、负责安排读者上机,督促上机人员严格遵守上机制度,对上机人员应入馆登记。及时处理发生的事故。 5、刻苦钻研计算机新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解答读者各类咨询。 6、负责电子出版物的管理。 7、根据读者需要,定期制订电子出版物的订购计划。 8、做好本室读者到馆人数的统计、分析工作。 9、做好本室的防盗、防火、防水等安全防范工作。 10、服从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调整,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二、计算机维护员岗位职责 1、负责组织解决图书馆计算机运行中的有关问题,保证图书馆每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2、负责指导图书馆计算机管理、使用、维护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技术、设备引进方面的建议。 3、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台计算机的运行情况。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电子图书馆入馆规则 1、凡入电子图书馆者,先登记,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随意换机。上机完毕到管理人员工作台告知。 2、读者必须对号入座,入座后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否则责任自负。 3、电子图书馆严禁读者自带软盘、光盘和硬盘入内,不得有从事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和行为。 4、不得利用互联网络制作、下载、复制、查阅、发布、传播反动的和不健康内容的信息。 5、严禁玩各种暴力、色情、反动及赌博等游戏。 6、将所带物品自行看管,如有丢失,后果自负。 7、爱护室内财产,严禁在操作台桌椅及机器上涂划,严禁拆卸机器及有关设备,损坏设备照价赔偿。 8、严禁修改电脑配置、私设密码、删除硬盘系统文件和网络文件,以上行为一经发现,罚款。 9、着装整齐,不得穿拖鞋、背心、短裤入图书馆。必

(适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全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3)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3)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4) 1.4 行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优势 (5) 第二章、数字图书馆介绍 (6) 2.1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6) 2.2 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6) 2.2.1前端功能 (6) 2.2.2 管理后台 (7) 2.3 数字图书馆资源 (8) 2.3.1电子图书 (8) 2.4* 学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示意图 (10) 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 (11) 第四章、服务与支持 (11) 4.1售前 (11) 4.2 售中 (11) 4.3 售后 (12) 第五章、成功案例/ 样板工程 (12) 第六章、数字图书馆软硬件配置清单 (14)

第一章、概述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学校图书馆、社会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承担着资源积累、数据加工、知识传播、信息服务的多重职能,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最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存储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新颖的服务模式。 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十三五计划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资金建立数字图书馆,各地方政府的数字图书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接入到各地学校、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存放在服务器端,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员对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客户端仅需安装网络浏览器或者相应的APP就可以浏览各种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数字图书馆以其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可以极大程度地消除中国目前教育资源

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

数字图书馆管理系 统

南京师友产品 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

版权声明 本手册为“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安装卸载帮助手册,由南京师友软件有限公司制作。 除非法律规定,否则不对本手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内容做出任何类型的、明确或默认的保证。我们保留在预先不通知的情况下随时对本手册做出修改和改进的权利,相应的改变我们会及时添加到新的版本中去。 注册商标 .师友软件是南京师友软件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 .windows 、 windows 都是Microsoft公司的注册商标。 .在本手册中涉及的其它名字和注册商标都属于她们各自的拥有者。 产品介绍 软件简介 师友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也称为电子阅览室。我们都知道,国家对图书馆的投资和重视在全世界应该说是名列前茅,首屈一指的。据我们了解呢,图书馆无非分为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当前,各个学校的纸质图书馆应该说都相当的完善,可是,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览习惯,同时为了节省资金,我们师友公司花了大约4年的时间,联合学校把现有的纸质图书进行多媒体化和电子化,在师友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的构架下,能够进行在线传输和阅读。

如想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敬请浏览我们的网站。 软件特点 能够方便增加图书和期刊,量比较大,主要一个还具有心理评测功能,读者进出这个图书馆的时间都有记录,而且也有记录其读书的书名,能够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相关说明与产品售价 用户数量:江苏省内大约700所,省外大约2600所 开发时间: 上市时间:初 最新版本: 图书数量:20万册 开发领队:谢培奋 思想来源:中国图书编目分类标准 产品版权:南京师友软件有限公司 产品售价:人民币1 元(学校版)80000元(教委版) 安装说明 安装准备 我公司的软件采用的是B/S模式的教学和办公软件,对客户端硬件要求不是太高。服务器端配置要求如下: 服务器配置 推荐配置: CPU:至强处理器2.0Ghz

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1 引言 1.1 图书管理系统的现状 国际上图书管理系统前景看好,而国内的在线图书,数量上也有了新的增长。数字图书,各高校的电子图书室等在线图书的出现,证明了在线图书管理系统的前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在各领域运用,教育也面临信息技术的挑战。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已引起了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 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这一概念以来,全球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已近十几个年头。我国图书馆报界、IT业界自1995年左右开始对这一领域跟踪研究,1998年开始全面升温,迄今无论是在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还是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准 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资源服务器型、服务研究型和联合建设型。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资源服务型不能算是数字图书馆,但它的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在大多数图书馆开展,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情报界提供网上数字服务的主要形式。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证实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金,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 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图书馆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图书借阅信息的管理工作乱而复杂;一般借阅情况是记录在借阅证上,图书的数目和内容记录在文件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