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22.如图16、17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中物块的长度为cm

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cm。

29.如图16 所示木块A 的长度是_______cm。

3.图10所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读数是________。

27.如图12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

28.量筒的应用

(1)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 2,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佯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鹏飞同学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红线

左侧,则他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调平后,他测量时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则所测物体质量是 g 。

22.(2分)用调好的天平测某物体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6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

22.(2分)用调好的天平测某物体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6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g 。

14.小刚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他先将游码移至____________,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应将被测物放入_______盘(选填“左”或“右”);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该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g 。

12. 小聪放学回家,发现爷爷做生意用的杆秤锤碰掉了一小块,他用这个秤称出1kg 黄豆,则这些黄豆的真实质量应

A .小于1kg

B .大于1kg

C .等于1kg

D .无法判断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 .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D .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12.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 .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 .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3kg

1.在酱油、水、食油和白酒四种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 A .酱油 B .水 C .食油 D .白酒

12.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D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11.一个质量为0.25 kg 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 ,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 ,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 .1.0×103

kg/m 3 B.1.16×103

kg/m 3 C .1.75×103

kg/m 3 D .1.2×103

kg/m 3

29.小军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A 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侧零位。他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14甲所示,此时,小军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选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将物体A 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4乙所示,则被测物体A 的质量为________g 。

V /cm 3

19.图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现有一质量待测的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

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物体放人左盘,用镊子夹取g、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g砝码,加上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相加,即是待测物体的质量。

25.(5分)下面是小明测量一块矿石密度的实验过程,请根据题意填空:

(1)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开始时,他操作情况如图8(甲)所示,经同学提醒后,他改正了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测出了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这些水的体积V1,如图8(乙);

(3)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2,如图8(丙);

(4)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17.(6分)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13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图13

19.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吗?

(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民______________的。

(2)小刚带了一些花生油到学校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玻璃杯中盛上花生油,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06.2g(已填入表中)。

○2把玻璃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的一部份(如图9),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并填入下表中

○3把玻璃杯和剩余的花生油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砝的位置如图10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油的质量填入表中。

○4计算出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中。

31.小明同学为测定酱油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18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图18 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酱油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23.小刚的妈妈在商店买了一个首饰,为了辨别首饰的真伪,小刚对首饰的密度进行测量,

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图9显示的是他测量首饰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情况以及测体积时量筒的示数,实验记录表格尚未填写完整、请帮小刚完成表格中的内容。(A分)

37.小红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小红利用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以下是她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红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________,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小石块密度ρ石的表达式为:ρ石=_____。

35.实验室有如下器材:水、烧杯、量筒、天平、弹簧测力计、细线、小金属块、一个可以放入量筒中的小玻璃杯。选用上述器材可以测量小金属块密度(水的密度ρ水已知)。

(1)小丽同学的测量步骤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1;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③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为m;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请你指出小丽同学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2分)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小金属块密度,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填序号)。(2分)

(2)请你再从提供的器材中选取器材,设计另一个

...实验方案测出小金属块密度。

选用器材:(1分)

主要实验步骤:(2分)

所测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 = (2分)

30.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14甲显示的是

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 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 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 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 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 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 (选填“<”、“>”或“=”)

14.晓丽买了一件工艺晶,.但不知究竟是什么金属制成的,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对该工艺品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以下表格中的一些数据。请结合下图将表格填写完整。

通过测量,可以认定这件工艺晶是用金属______制成的,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

泛,例如:______________。这种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用图象中的斜线__________来表示。图中斜线a 表示的是金属_______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6.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简、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评估与交流】

(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一:;

方案二:

(2)你准备选择方案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

应改为:。

31.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芸和小阳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鲜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了下列实验器材:鲜牛奶、量筒、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调节好天平,将装有适量鲜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向左盘中加砝码,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游码仍位于零刻线处,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鲜牛奶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鲜牛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及其中剩余的鲜牛奶的质量m2(此时游码恰好仍在零刻线处);

(4)计算出鲜牛奶的密度ρ。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方案中存在一个操作上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错误:

更正:;

(2)用上面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鲜牛奶的密度:

ρ=。

22.小明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个物体的质量,当把物体放到天平左盘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18甲所示,天平平衡,请你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内。

(2)将该物体放到盛有70cm3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18乙所示,将物体体积记录在下表内。

(3)按照上两步骤,小明继续测量了2个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一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9的坐标纸上用“×”描点,作出图像,观察图像并得出结论:。

表一:表二:

(4)小明又测量了3个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

积,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9的坐标纸上用“×”描点。观察分析做出判断: 。

(5)一个与D 相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是10cm3,它的质量是 g 。

25.小可妈买了一箱牛奶,放在水平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是0.025m 2,箱和牛奶的总质量是5kg,箱中每一小袋牛奶的包装上标有“净含量220ml 、231g”字样(g 取10N/kg)。求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保留两位小数) 25.(6分)实验室某玻璃瓶中盛有质量为140g 、体积为l.72×10-

4m 3的酒精。(1)瓶中酒精的密度?

(完整版)中考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选择题 1.烧杯中盛有500g冰,加热后全部熔解成水,体积明显减小这说明冰熔解成水后的质量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确定 2.在地球上用弹簧秤某物体的读数为98N,若在月球上用天平称量该物体时,其数据应为A.98kg B.10kg C.10N D.98N 3.四个一样大小等质量的空心小球,它们分别是铝、铜、铁和铅做成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A.铝的最小B.铜的最小C.铁的最小D.铅的最小 4.某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下列正确的是() A.其质量减半,但密度未改变B.其密度减半,因为质量减半 C.质量和密度均减半了D.密度改变了,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改变了 5.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g的盐水、酒精和水,比较它们的液面,液面最高的是A.盐水B.酒精C.水D.无法判断 6.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cm3)() A.3.0kg B.30kg C.300kg D.3000kg 7.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 8.在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M和N,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M与N的密度() A.ρM>ρN B.ρM=ρN C.ρM<ρN D.无法判断 9.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是A.3:5 B.3:4 C.5:3 D.4:3 10.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也能装1千克的()(ρ水<ρ硫酸,ρ水>ρ酒精,ρ水>ρ汽 油) A.酒精B.汽油C.硫酸D.都可以装进去 1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0.005m3B.0.05m3C.0.5m3D.5m3 12.有甲、乙、丙三个铝球,其体积之比是1:2:3,下面说法正确的() A.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质量之比是1:2:3 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2:1,质量之比是3:2:1

2015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尘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共 12 课时 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

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由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接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一)、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生: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练习题(有答案) 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射箭运动员张娟娟获得女子个人金牌,打破了韩国运动员对该项目的垄断。她射箭用的弓上的弦,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A.弹性 B.导热性 C.磁性 D.导电性 2、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抗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3、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4、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重力相等 D.体积相等 5、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电性 B.良好的导热性 C.金属光泽 D.较高的硬度 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7、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8、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9、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直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10、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 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 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 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体积的单位 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1、质量: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千克(g)其他单位有: 3、托盘天平的使用 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水平平衡 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 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 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三、物质的密度 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 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密度的公式:=/v。密度的常用单位g/c3,g/c3单位大, 1g/c3=1.0×103g/3。 水的密度为1.0×103g/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 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个基本________。 2、质量的单位:t Kg g mg 3、测质量的工具 生活中:台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的使用 A 称量前:水平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梁平衡调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称量时: 1、物放________盘,砝码放_______盘 2、加减________,移动________,使横梁平衡。(砝码应从______到______) 3、m物=m砝+m游(以____边为准) 4、使用完毕,游码回零,并把砝码回收。 5、砝码生锈,则测得值偏_________,砝码磨损,则测得值偏_________。 6、游码向右移,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码左移时,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横梁调节平衡,用这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测得的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 8、如物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则m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__,与质量、体积_______。由__________决定。 密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g/cm3=_________________Kg/m3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量筒、量杯量筒的刻度特点___________ 量杯的刻度特点___________ 视线与液面:凹形液面的_____________,凸形液面的____________处相平。 11、测固体的密度 1、常规法: 1、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物 2、在量筒中加适时的水,记下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V2 4、则ρ=_________________ 备注:如固体能沉于水中,则用细线系住 如固体不能沉于水中,则用细铁丝压入水中。 适量:不能太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太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溢水杯法 1、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物 2、在溢水杯中加满水。 3、把固体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溢出的水用量筒收好,记下体积V 4、则ρ=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②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米和裳和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概念;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③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合作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 ④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不同,知道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的方法。 ⑤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大致估测物质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测量,体会必须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②通过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长度单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获得对国际单位的初步了解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②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长度、体积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通过长度的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道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学习重点:使用测量工具选择正确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难点:正确认识误差,能大致估测物体长度和体积。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自主阅读图2-1,图2-2,图2-3,图2-4,了解物质的几何尺度大小是否相同? 阅读并思考图2-5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思考: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是1027m,最小尺度是10-15m。这句话对吗? 任务二:长度的测量 自学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长度,用什么符号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它们之间是怎样预算的? 3、估测黑板的长度、宽度,物理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记录下来。 4、说出你所见过的测量工具,思考并说明测操场的长度用刻度尺?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模板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_模板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原素芳 大家好,我是阳城县小学数学”读写说”习惯养成课题组成员,来自演礼乡中心学校的原素芳。很高兴能在”读写说”习惯培养的微信平台与您相遇。 课前思考 ”比”是各版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北师版教材这样定义”比”,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翻阅其他版本也是如此(人教版、苏教版)。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教材都涉及了这些知识点: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联,知识点多。那么该怎么处理这么多知识点?平均用力显然会缺乏深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重点在这三个方面用力:一是比的意义的理解,二是理解生活中的比分和数学中的比是不一样的,三是认识同类量的比和非同类量的比。而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可以弱化处理。 就比的意义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比的本质是什么呢?仅仅是表示”相除关系”吗?查阅资料,在刊《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年第6期的《比是什么》一文中,王永教授指出:”比源于度量,度量解决了物体可度量的属性(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可比性,比却能够解决物体不可度量的属性(颜色、形状、质地等)的可比性。这就是比的本质。”也就是说,比更多是为了表征隐含于数量之中的、不可度量的属性。 至此,我们可以对比不同版本的情境引入图:北师版课本中的情境图,”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苏教版的情境图”2杯果汁和3杯牛奶”,直截了当的研究”相除”显得突兀一些。我们知道”甜度”是很难直接度量的,如果改成”调制蜂蜜水”的活动,用”蜂蜜”和”水”的比就能比较几种不同配法的”甜度”一样。这和只就一组数据(比如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直截了当的研究”相除”并产生比要深刻得多。随后引入洗洁液、不同类量的比、比分等素材,这些学生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事件,可以从正面强化、或从反面辨析,打开思维空间,层层推进中不断明晰比的特征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相比产生一个新的量。 2.认识比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1.从”如何调制蜂蜜水”引入新课。 琳琳到王阿姨家作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调了一杯蜂蜜水给他喝,甜味适中。几天后,琳琳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调制这样的蜂蜜水给客人喝。可是怎么泡呢?他打电话给王阿姨,王阿姨说:”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 2.讨论配置过程中”甜度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1)思考:如果你是琳琳,听了王阿姨的介绍,会怎样来调制蜜水招待小伙伴们呢? (2)交流:调制蜂蜜水的办法。 (3)引导:调制蜂蜜水的方法大家找到这么多。不过,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你看: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 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请你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 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 (二)互动解疑 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 比较像? 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 ①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②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照片B的4倍。 ④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

4、出示下表(PPT)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 =1.5 。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应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 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 6、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 7、回顾小结:“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师: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刚才我们把长和宽这两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板书:同类量) 8、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 自学课本,认识名称(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 9、出示49页第2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下面这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想一想:要比谁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 :2=20(千米) 45÷3 = 45 :3= 15(千米) 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让学生明白: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巩固理解比的意义。 10、出示“比价格”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9页第3题的填表。 11、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以最快的速度汇报你填写的结果?这个问题中你找到比吗?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你能模仿前面两个例子那样说说其中两个量的比的关系吗? 学生不难说出: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 12、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比速度、比价格两个例子我们看到: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速度就是它们的比值;总价和数量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单价就是它们的比值。(板书:不同类的量) 13、比还有一种书写形式,想知道吗?(示范书写比“ 6 :4”书写的顺序),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对于本单元中的知识,学生是在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对分数的乘除法计算也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学习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哪些照片更像速度水果价格长方形的长与宽等系列生活和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你知道吗,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了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

这一类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除法的意义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及其应用反比例及其应用比例尺三单元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突破重难点的策略:由于比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尽管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概括出比,但真正理解其含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提供多种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意义的全过程。 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生活和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梳理)教学提纲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 点梳理)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梳理 1.质量: 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 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 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 2.密度: ⑴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 m v ρ= m v ρ = m=ρv 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 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⑷理解密度公式: m v ρ=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②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⑺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 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北师大版八年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同步测试

第二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如图1所示,用AB 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则A 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cm ,B 尺测得物体长为 cm 。 2.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6 ,其中每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 3.水的密度是 kg/m 3,90 kg 的水全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为 m 3。 4.小红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桶花生油,瓶上标有“5 L ”净含量4.5 kg 的字样,则花生油的密度为 kg/m 3。 5.一块小石头先后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和装满另一液体的杯子中,溢出水与另一液体的质量之比为5:4,则另一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6.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边长分别为 2 cm 和 6 cm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7.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乙、丙三人的结果分别为11.85 cm , 11.82 cm ,11.8 cm ,三个人在操作上却没有错误,则甲、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乙、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则从杯中溢出水最 多的是( )。 A.铜块 B.铁块 C.铝块 D.溢出水一样多 9.图3是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由图可知 ( )。 A .甲的密度大 B .乙的密度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10.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 cm ,9.8 cm , 9.3 cm ,9.3 cm ,则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 A. 9.3 cm B. 9.4 cm C. 9.2 cm D. 9.23 cm 11.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 A .1.5 kg B .1.5×10-1 kg C .1.5×10-2 kg D .1.5 ×10-3 kg 12.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把它们合在一起后,它们的密度( )。 A .为原来的一半 B .和原来一样 C .为原来的2倍 D .无法确定 13.一个最多能装1 kg 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 kg 的( )。 A .盐水 B .酒精 C .水银 D .硫酸 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 图1 V m 乙 甲 图2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1、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2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熔化。 3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是一个结论 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 还有就是物理性质前,往往有易,能,可以等词。 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判断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饶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呈现的现象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特点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化学是要经过反应而反应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日期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 m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 ,毫克(mg)和吨(t) 。 1 t = 1000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判断:1kg 铁比 1kg 棉花重?
课外阅读
国际千克原器
最初规定在 4℃时 1 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 1 千克。后来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 都是 39 毫米的圆柱体,在 1819 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它现今保存在 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所有计量的测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2013 年 1 月初,德国 最 新一期《计量学》杂志刊载研究报告称 ,作为标准质量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因表面
遭污染而略有增重。
2、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结构
使用方法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 左物右码 ;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 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的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 测量值。向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1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初二上) 学科:物理 教学内容:第二章复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本章小结 知识树 思想方法 1.专门测量 在长度、体积、面积、质量、密度的测量中,除了熟练把握测量的差不多方法外,还应了解一些专门的测量方法.一样来讲专门方法有:累积法——用来测量不易直截了当测得的微小量;分割法——用来测量较大量;替代法〔转换法〕——间接测量等. 【例1】〔湖北十堰〕鄂西山区的原始森林中是否存在野人,一直是个谜.然而在神农架发觉的类似人的奇异大脚印为野人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如以下图所示,请在以下可供选择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图中野人脚印的面积. 可用器材:刻度尺、坐标纸、天平、厚薄平均的硬纸板、剪刀、铅笔、小石块. . 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表达式

思路与技巧 法一是将不规那么形状转化为规那么形状,方法是在方格纸〔坐标纸〕上描下〝野人脚印〞,边缘线超过半格按一格算,不足半格的不计,运算出总的小格数n ,用 刻度尺测出十小格的边长a,那么每格边长为10 a ,面积1002a ,〝脚印〞面积为1002na .法二将 面积测量转化为测质量.方法是将不规那么形状的质量与规那么形状的质量进行比较. 答案 以法二为例: 步骤:〔1〕在硬纸板上描出〝野人脚印〞的形状记为A ,另用刻度尺描出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记为B 〔2〕将A 、B 用剪刀从硬纸板上小心剪下,并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分不为m A 和m B 〔3〕用刻度尺测出硬纸板的厚度d 因硬纸板密度一定,故 d S m A A ?=d S m B B ? 故〝野人脚印〞面积S A = B A m m ·S B =B A m m ×100cm 2. 举一反三 1.1 如何用一张纸条、一把刻度尺和一枚大头针准确测出一支铅笔的周长? 1.2 没有量筒,只有天平,另外给你一个空墨水瓶和一些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2.对密度概念的明白得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同种物质做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但它们的比值即密度是不变的. 【例2】 〔宜昌〕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1〕请你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形表示出来〔如图结2-1所示〕: 图结2-1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要求写出两条〕.在物理学上通常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最新【比的认识教案】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个人简历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二)、完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三、教学例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2. (2016·济宁)一间15m 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 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3.用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A.偏小 B.偏大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 (2016·扬州)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 50 mm 3 B. 50 cm 3 C. 50 dm 3 D. 50 m 3 5.在称量质量为39 g 的物体时,往天平右盘内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应该为( ) A. 30g 9g B. 5g 30g C. 10g 5g 4g 20g D. 20g 10g 5g 6. (2015·南宁)“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材料,其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由此可知,“全碳气凝胶”是( ) A.密度小的绝缘体 B.密度大的导体 C.密度大的绝缘体 D.密度小的导体 7.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8. (2016·无锡)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9. (2015·东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1m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2m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1V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2V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

四、比的认识 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比 2、比的化简 3、比的应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这些情境中既包括“比赛成绩”“速度”“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也包括图形放大缩小等数学情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切实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不仅仅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如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身高与影长的比,设计“你知道吗”使学生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这一类问题。教材创设了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首先实际进行分配,在分的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的问题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在此基础上,教材又安排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例子,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理: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 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 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