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matlab GUI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于matlab GUI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于matlab GUI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于matlab GUI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于matlab GUI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一、目的

通过matlab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并以GUI界面方式实现输入输出的参数化,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位置分析、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和静力学分析。此外,通过动画演示,更加形象直观地观察机构的运动过程。最后,将程序编译成.exe独立可执行文件,可以在其它没有安装matlab的机器上运行。

二、设计思路

通过matlab的GUI功能模块,创建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在自动生成的代码框架中对初始化函数和回调函数等进行编辑,建立与控件相关联的程序:控件属性、位置分析、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静力学分析、动画演示等。

图1是平面四杆机构的示意图,输入角q的运动规律为q=pi/50*t^2+q0,r1、r2是从动角。对t时刻沿着杆长距离原点A的任意一点进行分析。

注意:输入输出角的单位为度,时间t的取值范围为0:0.05:10,任意点lx的取值范围为0~a1+a2+a3,估算的从动角r1、r2的迭代初始值不能偏离平衡位置太大。

图1、平面四杆机构示意图

三、设计流程

1、通过GUI模块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命令方式:在Matlab命令窗口键入>>guide;菜单方式:在Matlab的主窗口中,选择File>New>GUI命令,就会显示GUI的设计模板。如图1所示。

图2、创建图形界面

2、设计图形界面

在创建之后的图形界面中插入坐标轴axes,静态文本框static text,编辑文本框edit text,按钮push button等等。如图所示。

图3、图形界面设计

3、编辑回调函数

1)位置分析:输入角的函数为:q=pi/50*t^2+q0。在时间t=0~10s内,每一个时间点估算两个初始从动角,根据牛顿-拉普森迭代得到准确的机构位置。10s刚好主动角经历了360度,记录每一时刻的位置,便可以动画演示。

2)速度分析:输入角速度为:dq=pi/25*t。选择杆件上的任意一点(坐标表示为质点沿着杆件到原点A的距离)做分析,正确表达出角速度系数和速度系数,便可以求出质点的速度。

3)加速度分析:输入角加速度为:ddq=pi/25。正确表达出向心系数和角加速度系数,便可以求出质点的加速度。

4)静力学分析:由虚功原理可知,当广义力Q(V,H)=0(或近似为零)时机构达到平衡,记录该平衡条件下的位置数据。

四、结果演示

1、机构杆长条件判断

1)不符合杆长条件。如图4所示。

图4、不符合杆长条件

2)符合杆长条件,输出参数。如图5所示。

图5、符合杆长条件2、机构运动动画演示。

图6、机构动画演示

五、生成.exe文件

1、安装编译器。可有多种选择,本机安装的是matlab自带的Lcc-win32;

2、设置编译器。在matlab命令行输入mbuild –setup,选择安装的lcc编译器;

3、调用编译器。输入mcc –m sgjg,这里sgjg为要转成exe的m文件;

4、安装\toolbox\compiler\deploy\win32目录下的MCRInstaller。MCR是matlab的运行环境,在程序打包时,最好将相应版本的MCR一起打包。在其它机器上运行exe文件前,首先安装matlab的运行环境MCRInstaller.exe。

六、附录(程序)

function varargout = sgjg(varargin)

% Begin initialization code - DO NOT EDIT

gui_Singleton = 1;

gui_State = struct('gui_Name', mfilename, ...

'gui_Singleton', gui_Singleton, ...

'gui_OpeningFcn', @sgjg_OpeningFcn, ...

'gui_OutputFcn', @sgjg_OutputFcn, ...

'gui_LayoutFcn', [] , ...

'gui_Callback', []);

if nargin && ischar(varargin{1})

gui_State.gui_Callback = str2func(varargin{1});

end

if nargout

[varargout{1:nargout}] = gui_mainfcn(gui_State, varargin{:});

else

gui_mainfcn(gui_State, varargin{:});

end

% End initialization code - DO NOT EDIT

% --- Executes just before sgjg is made visible.

function sgjg_Opening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varargin)

% Choose default command line output for sgjg

handles.output = hObject;

handles.gx=[];

handles.gy=[];

axis(handles.motion);

imshow('tt.bmp'); % 机构示意图

% Update handles structure

guidata(hObject, handles);

% --- Outputs from this function are returned to the command line. function varargout = sgjg_Output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Get default command line output from handles structure

varargout{1} = handles.output;

function a1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a1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a2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a2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a3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a3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a4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a4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q0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q0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ftol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ftol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r1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r1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r2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r2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t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t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lx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lx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lx2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lx2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lx3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lx3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H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H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V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function V_Create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f ispc && isequal(get(hObject,'BackgroundColor'),

get(0,'defaultUicontrolBackgroundColor'))

set(hObject,'BackgroundColor','white');

end

function Calculation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Calculation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a1=str2num(get(handles.a1,'String'));

a2=str2num(get(handles.a2,'String'));

a3=str2num(get(handles.a3,'String'));

a4=str2num(get(handles.a4,'String'));

q0=str2num(get(handles.q0,'String'));

ftol=str2num(get(handles.ftol,'String'));

r1=str2num(get(handles.r1,'String'));

r2=str2num(get(handles.r2,'String'));

V=str2num(get(handles.V,'String'));

H=str2num(get(handles.H,'String'));

q0=q0*pi/180;r1=r1*pi/180;r2=r2*pi/180;

ly1=0;ly2=0;ly3=0;%局部坐标系的第二坐标为0

lx1=a1;lx2=a2;lx3=a3;%局部坐标系的第一坐标设一初始值

lx=str2num(get(handles.lx,'String'));%杆上选择一个数据分析的质点if (lx<=a1)

lx1=lx;

elseif (lx>=a1+a2)

lx3=lx;

else

lx2=lx;

end

gr1=[];gr2=[];

gdx1=[];gdx2=[];gdx3=[];

gdy1=[];gdy2=[];gdy3=[];

gddx1=[];gddx2=[];gddx3=[];

gddy1=[];gddy2=[];gddy3=[];

k=[a1 a2 a3 a4];

lmin=min(k);

lmax=max(k);

if((lmin+lmax)>(a1+a2+a3+a4)-lmin-lmax)

errordlg('不符合杆长条件!','Tip')

else

for t=0:0.05:10

k=0;

q=pi/50*t^2+q0;

f=[a1*cos(q)+a2*cos(r1)+a3*cos(r2)-a4

a1*sin(q)+a2*sin(r1)+a3*sin(r2)]';

while(norm(f)>ftol)

A=[-a2*sin(r1) -a3*sin(r2);a2*cos(r1) a3*cos(r2)]; dr=-A\f;

r1=r1+dr(1);

r2=r2+dr(2);

f=[a1*cos(q)+a2*cos(r1)+a3*cos(r2)-a4

a1*sin(q)+a2*sin(r1)+a3*sin(r2)]';

k=k+1;%记录迭代次数

end

xa=0;ya=0;

xb=a1*cos(q);yb=a1*sin(q);

xc=a1*cos(q)+a2*cos(r1);yc=a1*sin(q)+a2*sin(r1);

xd=a1*cos(q)+a2*cos(r1)+a3*cos(r2);yd=a1*sin(q)+a2*sin(r1)+a3*sin(r2);

x=[xa xb xc xd]';y=[ya yb yc yd]';

handles.gx=[handles.gx x];%记录机构每一时刻的位置,用于动画演示

handles.gy=[handles.gy y];

%------------------速度分析----------------

dq=pi/25*t;

w1=1;

w2=a1*sin(r2-q)/(a2*sin(r1-r2));

w3=a1*sin(r1-q)/(a3*sin(r2-r1));

u1=(-lx1*sin(q)-ly1*cos(q))*w1;

v1=(lx1*cos(q)-ly1*sin(q))*w1;

u2=-a1*sin(q)-(lx2*sin(r1)+ly2*cos(r1))*w2;

v2=a1*cos(q)+(lx2*cos(r1)-ly2*sin(r1))*w2;

u3=(-lx3*sin(r2)-ly3*cos(r2)+a3*sin(r2))*w3;

v3=(lx3*cos(r2)-ly3*sin(r2)-a3*cos(r2))*w3;

dx1=u1*dq;dy1=v1*dq; %11?t1é??êμ?μ??ù?è

dx2=u2*dq;dy2=v2*dq;

dx3=u3*dq;dy3=v3*dq;

%-------------------加速度分析-----------------------

ddq=pi/25;

dw1=0;

dw2=w2*((w3-1)*atan(r2-q)-(w2-w3)*atan(r1-r2));

dw3=w3*((w2-1)*atan(r1-q)-(w3-w2)*atan(r2-r1));

du1=(-lx1*sin(q)-ly1*cos(q))*dw1+(-lx1*cos(q)+ly1*sin(q))*w1^2;

dv1=(lx1*cos(q)-ly1*sin(q))*dw1+(-lx1*sin(q)-ly1*cos(q))*w1^2;

du2=-a1*sin(q)*dw1-a1*cos(q)*w1^2-(lx2*sin(r1)+ly2*cos(r1))*dw2-(lx2*c

os(r1)-ly2*sin(r1))*w2^2;

dv2=a1*cos(q)*dw1-a1*sin(q)*w1^2+(lx2*cos(r1)-ly2*sin(r1))*dw2-(lx2*si

n(r1)+ly2*cos(r1))*w2^2;

du3=-(lx3*sin(r2)+ly3*cos(r2)-a3*sin(r2))*dw3-(lx3*cos(r2)-ly3*sin(r2)

-a3*cos(r2))*w3^2;

dv3=(lx3*cos(r2)-ly3*sin(r2)-a3*cos(r2))*dw3-(lx3*sin(r2)+ly3*cos(r2)-

a3*sin(r2))*w3^2;

ddx1=u1*ddq+du1*dq^2;ddy1=v1*ddq+dv1*dq^2; %杆1上质点的加速度

ddx2=u2*ddq+du2*dq^2;ddy2=v2*ddq+dv2*dq^2;

ddx3=u3*ddq+du3*dq^2;ddy3=v3*ddq+dv3*dq^2;

%--------------------静力学分析----------------------------- Q=a1*(V*cos(q)+H*sin(r2)*sin(q-r1)/sin(r1-r2));

if Q

qe=q;re1=r1;re2=r2;

end

gr1=[gr1 r1];gr2=[gr2 r2];%记录机构每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加速度 gdx1=[gdx1 dx1];gdx2=[gdx2 dx2];gdx3=[gdx3 dx3];

gdy1=[gdy1 dy1];gdy2=[gdy2 dy2];gdy3=[gdy3 dy3];

gddx1=[gddx1 ddx1];gddx2=[gddx2 ddx2];gddx3=[gddx3 ddx3]; gddy1=[gddy1 ddy1];gddy2=[gddy2 ddy2];gddy3=[gddy3 ddy3];

end

t=str2num(get(handles.t,'String'));

n=20*t+1;

r1=gr1(n);r2=gr2(n);

r1=r1*180/pi;r2=r2*180/pi;

qe=qe*180/pi;re1=re1*180/pi;re2=re2*180/pi;

dx1=gdx1(n);dx2=gdx2(n);dx3=gdx3(n);

dy1=gdy1(n);dy2=gdy2(n);dy3=gdy3(n);

ddx1=gddx1(n);ddx2=gddx2(n);ddx3=gddx3(n);

ddy1=gddy1(n);ddy2=gddy2(n);ddy3=gddy3(n);

set(handles.dispr1,'String',num2str(r1));

set(handles.dispr2,'String',num2str(r2));

if (lx<=a1)

set(handles.dispdx,'String',num2str(dx1));

set(handles.dispdy,'String',num2str(dy1));

set(handles.dispddx,'String',num2str(ddx1));

set(handles.dispddy,'String',num2str(ddy1));

elseif (lx>=a1+a2)

set(handles.dispdx,'String',num2str(dx3));

set(handles.dispdy,'String',num2str(dy3));

set(handles.dispddx,'String',num2str(ddx3));

set(handles.dispddy,'String',num2str(ddy3));

else

set(handles.dispdx,'String',num2str(dx2));

set(handles.dispdy,'String',num2str(dy2));

set(handles.dispddx,'String',num2str(ddx2));

set(handles.dispddy,'String',num2str(ddy2));

end

set(handles.dispre1,'String',num2str(qe));

set(handles.dispqe,'String',num2str(re1));

set(handles.dispre2,'String',num2str(re2));

end

guidata(hObject, handles);

%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Show.

function Show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i=1;

n=length(handles.gx);

while 1

h=plot(handles.motion,handles.gx(:,i),handles.gy(:,i)); a1=str2num(get(handles.a1,'String'));

a2=str2num(get(handles.a2,'String'));

a3=str2num(get(handles.a3,'String'));

a4=str2num(get(handles.a4,'String'));

axis([-a1-2 a1+a4 -a1-2 a3+2]);

set(h,'EraseMode','normal','LineWidth',5)

set(gcf,'DoubleBuffer','on')

drawnow;

i=i+1;

if i>n

i=1;

end

end

% --- Executes on button press in close.

function close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close

机械毕业设计1157牛头刨床六杆机构运动分析程序设计

摘要 在工程技术领域,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反复操作,重复性很高的工作,如果能有一个供反复操作且操作简单的专用工具,图形用户界面就是最好的选择。如在本设计中对于牛头刨床平面六杆机构来说,为了保证结构参数与运动参数不同的牛头刨床的运动特性,即刨刀在切削过程中接近于等速运动从而保证加工质量和延长刀具寿命,以及刀具的急回性能从而提高生产率,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设计一个模型平台,之后只需改变参量就可以解决预期的问题,这将大大的提高设计效率。本设计中正是通过建立牛头刨床六杆机构的数学模型,然后用MA TLAB程序设计出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的图形界面,并将数学模型参数化,使用户只需改变牛头刨床的参数就可以方便的实现运动分析和运动仿真,用户可以形象直观地观察到牛头刨床的运动轨迹、速度变化及加速度变化规律。 关键词:牛头刨床六杆机构MA TLAB 运动仿真程序开发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area, often repeatedly encountered some operational needs, repetitive highly, and if the operation can be repeated for a simple operation and dedicated too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s the best choice. As in the planer graphic design for six pole bodies, and campaigns 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planer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planning tool in the process of cutting close to equal campaign to ensure processing quality and extended life cutlery and cutlery rush back to the performance enhancing productivity, If such issues can be adopted to design a model platform parameter can be changed only after the expected settlement, which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sign. It i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design planer six pole bodies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n use MATLAB to devise procedures of a friendly aircraft in the world graphics interface,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arameters, so that users only need to change the parameters planer can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movement analysis and sports simulation, Users can visual image observed in planer movement trajectories, speed changes and acceleration changes. Keywords:Planer 6 pole bodies MATLAB Campaign simula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

MATLAB程序:已知三个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求解程序(位移矩阵法)

%MATLAB程序:已知三个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求解程序(位移矩阵法) clear;clc; %凡是变量名前带v的为数值变量,不带的是符号变量 vxp1=0; vyp1=0; vsita1=0*pi/180; vxp2=-2; vyp2=6; vsita2=40*pi/180; vxp3=-10; vyp3=8; vsita3=90*pi/180; %精确位置P1,P2,P3及各角度 vsita12=vsita2-vsita1; vsita13=vsita3-vsita1; vxa=-10; vya=-2; vxd=-5; vyd=-2; %选定A,D点 %所有数值均在此确定,更改此处即可解出不同数值的四杆机构位移矩阵方程 syms xp1 yp1 xp2 yp2 xp3 yp3 sita12 sita13; syms xa ya xb1 yb1 xb2 yb2 xb3 yb3; f1='(xb2-xa)^2+(yb2-ya)^2=(xb1-xa)^2+(yb1-ya)^2'; f2='(xb3-xa)^2+(yb3-ya)^2=(xb1-xa)^2+(yb1-ya)^2'; %前两个机构方程 f3='xb2=cos(sita12)*xb1-sin(sita12)*yb1+xp2-xp1*cos(sita12)+yp1*sin(sita12)'; f4='yb2=sin(sita12)*xb1+cos(sita12)*yb1+yp2-xp1*sin(sita12)-yp1*cos(sita12)'; %由第一个位移矩阵方程得出 f5='xb3=cos(sita13)*xb1-sin(sita13)*yb1+xp3-xp1*cos(sita13)+yp1*sin(sita13)'; f6='yb3=sin(sita13)*xb1+cos(sita13)*yb1+yp3-xp1*sin(sita13)-yp1*cos(sita13)'; %由第二个位移矩阵方程得出 f1=subs(f1,{xa,ya},{vxa,vya}); f2=subs(f2,{xa,ya},{vxa,vya}); f3=subs(f3,{xp1,xp2,yp1,sita12},{vxp1,vxp2,vyp1,vsita12}); f4=subs(f4,{xp1,yp1,yp2,sita12},{vxp1,vyp1,vyp2,vsita12}); f5=subs(f5,{xp1,xp3,yp1,sita13},{vxp1,vxp3,vyp1,vsita13}); f6=subs(f6,{xp1,yp1,yp3,sita13},{vxp1,vyp1,vyp3,vsita13}); %代入具体数值 [xb1,xb2,xb3,yb1,yb2,yb3]=solve(f1,f2,f3,f4,f5,f6); %解方程 vxb1=vpa(xb1); vyb1=vpa(yb1); vxb2=vpa(xb2); vyb2=vpa(yb2); vxb3=vpa(xb3); vyb3=vpa(yb3); (vxb1-vxa)^2+(vyb1-vya)^2; (vxb2-vxa)^2+(vyb2-vya)^2; (vxb3-vxa)^2+(vyb3-vya)^2; %去掉这三行分号可验证B点三个位置是否距离A点相等 syms xd yd xc1 yc1 xc2 yc2 xc3 yc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答案

1.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2.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不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相对瞬心。 3.当两个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当两构件组成高副时,两个高副元素作纯滚动,则其瞬心就在接触点处;若两个高副元素间有相对滑动时,则其瞬心在过接触点两高副元素的公法线上。 4.当求机构的不互相直接联接各构件间的瞬心时,可应用三心定理来求。 5.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一条直线上。 6.机构瞬心的数目K与机构的构件数N的关系是K=N(N-1)/2 。 7.铰链四杆机构共有 6 个速度瞬心,其中 3 个是绝对瞬心。 8.速度比例尺μ ν 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速度大小,单位为: (m/s)/mm 。 加速度比例尺μa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加速度大小,单位为 (m/s2)/mm。 9.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构件,而不能应用于整个机构。 10.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当导杆和滑块的相对运动为平动,牵连运动为转动时(以上两空格填转动或平动),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2×相对速度×牵连角速度;方向为相对速度沿牵连角速度的方向转过90°之后的方向。 二、试求出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 ij P直接标注在图上)。 P 24)

12 三、 在图a 所示的四杆机构中, l AB =60mm,l CD =90mm ,l AD =l BC =120mm ,ω2=10rad/s ,试用瞬心法求: 1)当φ=165°时,点C 的速度v C ; 2)当φ=165°时,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 的位置及速度的大小; 3)当v C =0时,φ角之值(有两个解); 解:1)以选定的比例尺μl 作机构运动简图(图b )。 2)求v C ,定出瞬心P 13的位置(图b ) a ) (P 13) P P 23→∞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仿真模型分析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仿真模型分析 1前言 平面四杆机构是是平面连杆机构的基础,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其承载能力大,而且同样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轨迹曲线和运动规律,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就是对机构上某点的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 根据原动件的运动规律, 求解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方法有很多,传统的有图解法、解析法和实验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已逐渐脱离传统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仿真技术。本文在UG NX5环境下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草图建模,通过草图中的尺寸约束、几何约束及动画尺寸等功能确定各连杆的尺寸,之后建立相应的连杆、运动副及运动驱动,对建立的运动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构件上某点的运动轨迹及其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规律曲线,文章最后简要分析几个应用于工程的平面四杆机构实例。 2平面四杆机构的建模 2.1问题的提出 平面四杆机构因其承载能力大,可以满足或近似满足很多的运动规律,所以其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以基于曲柄摇杆机构的物料传送机构为例,讨论其建模及运动分析。 如图1所示,ABCD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AB为主动件,机构在运动中要求连杆BC的延伸线上E点保持近似直线运动,其中直线轨迹为工作行程,圆弧轨迹为回程或空程,从而实现物料传送的功能。

2.2平面四杆机构的建模 由于物料传送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所以它符合曲柄存在条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实例[1],选取AB=100,BC=CD=CE=250,AD=200,单位均为毫米。 在UG NX5的Sketch环境里,创建如图2所示的草图,并作相应的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其中EE'为通过E点的水平轨迹参考线,用以检验E点的工作行程运动轨迹。现通过草图里的尺寸动画功能,令AB与AD的夹角从0°到360°变化,可看到E点的变化轨迹为直线和圆弧,如图3所示为尺寸动画的四个截图,其中图3(a)中的E点为水平轨迹的起点,图3(b)中的E点为水平轨迹的中点,图3(c)中的E点为水平轨迹的终点,而图3(d)中的E点为圆弧轨迹(图中未画出)即回程的中点。 如E点轨迹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可适当调整各杆件的尺寸,再通过尺寸动画功能检验。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习题和答案

2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图 示 平 面 六 杆 机 构 的 速 度 多 边 形 中 矢 量 ed → 代 表 , 杆4 角 速 度 ω4的 方 向 为 时 针 方 向。 2.当 两 个 构 件 组 成 移 动 副 时 ,其 瞬 心 位 于 处 。当 两 构 件 组 成 纯 滚 动 的 高 副 时, 其 瞬 心 就 在 。当 求 机 构 的 不 互 相 直 接 联 接 各 构 件 间 的 瞬 心 时, 可 应 用 来 求。 3.3 个 彼 此 作 平 面 平 行 运 动 的 构 件 间 共 有 个 速 度 瞬 心, 这 几 个 瞬 心 必 定 位 于 上。 含 有6 个 构 件 的 平 面 机 构, 其 速 度 瞬 心 共 有 个, 其 中 有 个 是 绝 对 瞬 心, 有 个 是 相 对 瞬 心。 4.相 对 瞬 心 与 绝 对 瞬 心 的 相 同 点 是 ,不 同 点 是 。 5.速 度 比 例 尺 的 定 义 是 , 在 比 例 尺 单 位 相 同 的 条 件 下, 它 的 绝 对 值 愈 大, 绘 制 出 的 速 度 多 边 形 图 形 愈 小。 6.图 示 为 六 杆 机 构 的 机 构 运 动 简 图 及 速 度 多 边 形, 图 中 矢 量 cb → 代 表 , 杆3 角 速 度ω3 的 方 向 为 时 针 方 向。 7.机 构 瞬 心 的 数 目N 与 机 构 的 构 件 数 k 的 关 系 是 。 8.在 机 构 运 动 分 析 图 解 法 中, 影 像 原 理 只 适 用 于 。

9.当 两 构 件 组 成 转 动 副 时, 其 速 度 瞬 心 在 处; 组 成 移 动 副 时, 其 速 度 瞬 心 在 处; 组 成 兼 有 相 对 滚 动 和 滑 动 的 平 面 高 副 时, 其 速 度 瞬 心 在 上。 10..速 度 瞬 心 是 两 刚 体 上 为 零 的 重 合 点。 11.铰 链 四 杆 机 构 共 有 个 速 度 瞬 心,其 中 个 是 绝 对 瞬 心, 个 是 相 对 瞬 心。 12.速 度 影 像 的 相 似 原 理 只 能 应 用 于 的 各 点, 而 不 能 应 用 于 机 构 的 的 各 点。 13.作 相 对 运 动 的3 个 构 件 的3 个 瞬 心 必 。 14.当 两 构 件 组 成 转 动 副 时, 其 瞬 心 就 是 。 15.在 摆 动 导 杆 机 构 中, 当 导 杆 和 滑 块 的 相 对 运 动 为 动, 牵 连 运 动 为 动 时, 两 构 件 的 重 合 点 之 间 将 有 哥 氏 加 速 度。 哥 氏 加 速 度 的 大 小 为 ; 方 向 与 的 方 向 一 致。 16.相 对 运 动 瞬 心 是 相 对 运 动 两 构 件 上 为 零 的 重 合 点。 17.车 轮 在 地 面 上 纯 滚 动 并 以 常 速 v 前 进, 则 轮缘 上 K 点 的 绝 对 加 速 度 a a v l K K K KP ==n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高 副 两 元 素 之 间 相 对 运 动 有 滚 动 和 滑 动 时, 其 瞬 心 就 在 两 元 素 的 接 触 点。- - - ( ) 19.在 图 示 机 构 中, 已 知ω1 及 机 构 尺 寸, 为 求 解C 2 点 的 加 速 度, 只 要 列 出 一 个 矢 量 方 程 r r r r a a a a C B C B C B 222222=++n t 就 可 以 用 图 解 法 将 a C 2求 出。- - - - - - - - - - - - - - - - - - ( ) 20.在 讨 论 杆2 和 杆3 上 的 瞬 时 重 合 点 的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关 系 时, 可 以 选 择 任 意 点 作 为 瞬 时 重 合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学院:工程机械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5041004 设计者:王东升于新宇 2013年 1月8日一、分析题目

如图1所示六杆机构,对其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已知数据如表1所示。 r1=r3=L2=110mm ,L4=600mm ,L AD=39mm ,n1=40r/min ,L CS4=220mm. 图1 六杆机构 二、分析内容 (1)进行机构的结构分析; 如2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机构中活动构件为1、2、3、4、5,即活动构件数n=5。A、C、B、D、E处运动副为低副(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共7个,即P l=7。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3Χ5-2Χ7=1。 图2(a)图2(b) 图2(c) 如图2,拆出基本杆组,(a)为原动件,(b)、(c)为二级杆组,该机构是由机架0、原动件1和2个Ⅱ级杆组组成,故该机构是Ⅱ级机构。 (2)绘制滑块E的运行线图;

利用JYCAE软件求解。 1、将题设所给的原始数据(机构的活动构件数、转动副数、移动副数、己知长度值总数 和机构的自由度)分别输入JYCAE软件中,如图3: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2、机构的运动分析 输入完所有的原始数据以后,开始运动分析。求E点的运动线图,要选取基本单元5,但是利用基本单元5的条件是已知C点的运动状态,所以先利用基本单元1、2求得C点的运动状态,然后求的E点运动线图。如图4。 图4—1 解得B点运动参数

图4—2 解得C点运动参数 图4—3 解得E点运动参数共选取3个基本单元,如图4—4,然后运算。

基于matlab的连杆机构设计

基于matlab的连杆机构设计

————————————————————————————————作者: ————————————————————————————————日期:

目录 1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 1.2 机构的工作原理 (1) 1.3机构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1) 1.3.1建立机构的闭环矢量位置方程...................................................1 1.3.2求解方法.....................................................................2 2基于MATLAB程序设计 (4) 2.1 程序流程图 (4) 2.2 M文件编写 (6) 2.3程序运行结果输出 (7) 3 基于MATLAB图形界面设计 (11) 3.1界面设计……………………………………………………………………………………………11 3.2代码设计……………………………………………………………………………………………12

4 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1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曲柄摇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的由转动副组成的四杆机构,它可以用来实现转动和摆动之间运动形式的转换或传递动力。 对四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意义是:在机构尺寸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假定主动件(曲柄)做匀速转动,撇开力的作用,仅从运动几何关系上分析从动件(连杆、摇杆)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机构闭环矢量方程计算从动件的位移偏差。上述这些内容,无论是设计新的机械,还是为了了解现有机械的运动性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它还是研究机械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提供必要的依据。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当需要简捷直观地了解机构的某个或某几个位置的运动特性时,采用图解法比较方便,而且精度也能满足实际问题的要求。而当需要精确地知道或要了解机构在整个运动循环过程中的运动特性时,采用解析法并借助计算机,不仅可获得很高的计算精度及一系列位置的分析结果,并能绘制机构相应的运动线图,同时还可以把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问题联系起来,以便于机构的优化设计。 1.2 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其具有曲柄的条件为: a.各杆的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即: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b.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且其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当最短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构)。 在如下图1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中,构件AB为曲柄,则B点应能通过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的位置。

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平面六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者: 完成时间:

一.题目 1.1 说明 如图所示为一片面六杆机构各构件尺寸如表格1所示,又知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rad/s沿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加速度以及E点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情况。1.2 数据 组号L1L2L’2L3L4L5L6 x G y G 1-A 26.5 105.6 65.0 67.5 87.5 34.4 25.0 600 153.5 41.7 表格1 条件数据 1.3 要求 三人一组,编程计算出原动件从0~360o时(计算点数N=36)所要求各运动变量的大小,并绘制运动线图及点的轨迹曲线。

二.解题步骤 由封闭图形ABCD可得: 由封闭图形AGFECD可得 于是有: 112233 1122433 sin sin sin1 cos cos sin2 l l l l l l l θθθ θθθ +=-------- +=+----- / 1122225566 / 1122225566 cos cos sin cos cos153.53 sin sin cos sin sin41.74 l l l l l l l l l l θθθθθ θθθθθ +++=+---- +-+=+----- 对以上1到4导可得- 222333111 222333111 / 55566611122222 / 55566611122222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sin sin(sin cos) cos cos cos(cos sin)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θωθωθω θωθωθω θωθωθωωθθ θωθωθωωθθ-+= -=- -=--- -=--+

平面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平面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2111306008 王健 1、 曲柄摇杆串RRP 型II 级杆组平面六杆机构数学模型 如图1所示,当曲柄1做匀速转动时,滑块5做往复移动,该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大于1,有急回特性,且传动角较大。设曲柄1的角速度为ω,并在铰链C 建立坐标oxy 。由图可知,该机构由构件1、2、3、6组成的曲柄导杆机构和构件3、4、5、6组成的摆动滑块机构组成。机构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1,2,3,4)分别表示曲柄l 、机架2、导杆3、连杆4的长度及滑块5的行程用5s 表示。曲柄转动中心A 的坐标(y x H H ,)。 图1 六杆机构运动简图 对构件1、2、3、6组成的曲柄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曲柄1转动角度 ?、连杆2转动角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及摇杆3转动角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都是以X 轴正方向为起始边的度量角度,单位为rad 。并设机构初始位置为曲柄1转角 0=?的位置。该机构的位置方程为: ?θδππi i i i x i y e L e L e L e H e H 1232/+=++ (1) 式(1)中x 、y 轴的分量等式为:

{ θ?δθ?δ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13213L L L H L L L H x y +=+-+=+ (2) 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 3600-作匀速变化时,就可以求出对应的连杆2的转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及摇杆3的转角δ的值。将式消去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得到: ()()22213213cos cos sin sin L L H L L H L x y =--+-+?δ?δ (3) 将(3)式分解,并分别定义: ()212122231cos )sin (??L H L H L L A x y ++-+-= )sin (2131?L H L B y -= )cos (2131?L H L C x += 摇杆3的角位移 ()]/)tan[(2112121211C A C A B B a --+-+=δ (4) 由(2)式可得连杆 2 的角位移 ]/)sin sin arcsin[(213L L L H y ?δθ-+= (5) 假设曲柄作匀角速度dt d /φω=是常数,对式2求时间导数,得到连杆2的角速度2ω以及摇杆3角速度3ω,方程式如下: (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11233322?ω?ωωωδδθθL L L L L L =-- (6) 对式(6)求时间导数, 得到连杆 2 的角加速度及摇杆 3 的角加速度2a ,方程式 如下: ()()]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3232221232322212233322δωθ?ωδωθ?ωδ δθθL L w L L L w L a a L L L L -+-----= (7) 再对构件3、4、5、6 组成的摆动滑块机构进行运动分析。首先建立机构位置方程,方程如下: 2/3543πφδi i i e S e L e L += (8) 式中5S 为滑块的行程。 按同样的方法可分别得到滑块 5 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连杆4和滑块5的位置方程为:

用matlab分析四杆机构

首先创建函数FoutBarPosition,函数fsolve通过他确定。 function t=fourbarposition(th,th2,L2,L3,L4,L1) t=[L2*cos(th2)+L3*cos(th(1))-L4*cos(th(2))-L1;… L2*sin(th2)+L3*sin(th(1))-L4*sin(th(2))]; 主程序如下: disp ' * * * * * *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 * * * *' L1=304.8;L2=101.6;L3=254.0;L4=177.8; %给定已知量,各杆长L1,L2,L3,L4 th2=[0:1/6:2]*pi; %曲柄输入角度从0至360度,步长为pi/6 th34=zeros(length(th2),2); %建立一个N行2列的零矩阵,第一列存放options=optimset('display','off'); %θ_3,第二列存放θ_3 for m=1:length(th2) %建立for循环,求解θ_3,θ_4 th34(m,:)=fsolve('fourbarposition',[1 1],…%调用fsove函数求解关于θ_3,θ_4 options,th2(m),L2,L3,L4,L1); %的非线性超越方程,结果保存在th34中 end y=L2*sin(th2)+L3*sin(th34(:,1)'); %连杆3的D端点Y坐标值 x=L2*cos(th2)+L3*cos(th34(:,1)'); %连杆3的D端点X坐标值 xx=[L2*cos(th2)]; %连杆3的C端点X坐标值 yy=[L2*sin(th2)]; %连杆3的C端点Y坐标值 figure(1) plot([x;xx],[y;yy],'k',[0 L1],[0 0],…%绘制连杆3的几个位置点 'k--^',x,y,'ko',xx,yy,'ks') title('连杆3的几个位置点') xlabel('水平方向') ylabel('垂直方向') axis equal %XY坐标均衡 th2=[0:2/72:2]*pi; %重新细分曲柄输入角度θ_2,步长为5度 th34=zeros(length(th2),2); options=optimset('display','off'); for m=1:length(th2)

四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张海涛

四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使用ADAMS 建立如图1所示的四连杆机构,二杆长150mm ,三杆长500mm ,四杆长450mm ,二杆的转动速度为πrad/s ,二杆初始角度为90度。用Matlab 建立该系统的运动约束方程,计算结果,并与ADAMS 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图1 四杆机构 一、位置分析 1、由地面约束得到: {R x 1=0 R y 1=0θ1=0 2、由O 点约束得: { R x 2?l 22cos θ2=0R y 2?l 22 sin θ2=0 二杆 三杆 四杆 O 点 A 点 B 点 C 点

3、由A 点约束得: { R x 2+l 22cos θ2?R x 3+l 32cos θ3=0R y 2+l 22sin θ2?R y 3+l 32 sin θ3=0 4、由B 点约束得: { R x 3+l 32cos θ3?R x 4+l 42cos θ4=0R y 3+l 32sin θ3?R y 4+l 42 sin θ4=0 5、由C 点约束得: { R x 4+l 4cos θ4?l 5cos θ1=0R y 4+l 42 sin θ4?l 5sin θ1=0 6、由二杆驱动约束得: θ2?ω2=0 积分得: θ2?θ02?ω2t =0 由上面九个方程组成此机构的运动约束方程,用Matlab 表示为: fx=@(x)([x(1); x(2); x(3); x(4)-l2/2*cos(x(6)); x(5)-l2/2*sin(x(6)); x(4)+l2/2*cos(x(6))-x(7)+l3/2*cos(x(9)); x(5)+l2/2*sin(x(6))-x(8)+l3/2*sin(x(9)); x(7)+l3/2*cos(x(9))-x(10)+l4/2*cos(x(12)); x(8)+l3/2*sin(x(9))-x(11)+l4/2*sin(x(12)); x(10)+l4/2*cos(x(12))-x(1)-l5; x(11)+l4/2*sin(x(12))-x(2); x(6)-w*i-zhj0;]);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分别表示R x 1、R y 1、θ1、R x 2、R y 2、θ2、R x 3、R y 3、θ3、R x 4、R y 4、θ4。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答案

一、填空题: 1.速度瞬心是两刚体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2.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若瞬心的绝对速度不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相对瞬心。 3.当两个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当两构件组成高副时,两个高副元素作纯滚动,则其瞬心就在接触点处;若两个高副元素间有相对滑动时,则其瞬心在过接触点两高副元素的公法线上。 4.当求机构的不互相直接联接各构件间的瞬心时,可应用三心定理来求。 5.3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间共有 3 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一条直线上。 6.机构瞬心的数目K与机构的构件数N的关系是K=N(N-1)/2 。 7.铰链四杆机构共有6个速度瞬心,其中3个是绝对瞬心。 8.速度比例尺μν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速度大小,单位为:(m/s)/mm 。 加速度比例尺μa表示图上每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加速度大小,单位为(m/s2)/mm。 9.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构件,而不能应用于整个机构。 10.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当导杆和滑块的相对运动为平动,牵连运动为转动时(以上两空格填转动或平动),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2×相对速度×牵连角速度;方向为相对速度沿牵连角速度的方向转过90°之后的方向。 P直接标注在图上)。 二、试求出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 ij

12 三、 在图a 所示的四杆机构中,l AB =60mm,l CD =90mm ,l AD =l BC =120mm ,ω2=10rad/s ,试用瞬心法求: 1)当φ=165°时,点C 的速度v C ; 2)当φ=165°时,构件3的BC 线上速度 a ) 24) 14(P 13) P 24 P 23→∞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以典型平面连杆机构(牛头刨床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并列出相应方程,然后采用计算机C语言编程的方法,计算出机构中选定点的位移、速度,并绘出相关数据图像。 标签: 连杆机构;位移;速度;计算机编程 TB 1 前言 平面连杆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典型机构。平面连杆机构的典型应用包括牛头刨床机构、缝纫机、颚式破碎机等。在研究平面连杆机构的过程中对机构上某个特定点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手工计算不仅计算量大,而且极易出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计算机逐渐成为分析研究典型机械结构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力求通过C语言编程技术来对牛头刨床机构来进行简单运动分析。 2 牛头刨床机构运动分析 图1所示的为一牛头刨床。假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如表1所示,原动件1以匀角速度ω1=1rad/s沿着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刨头C点的位移、速度的变化情况。 角速度变化较为平缓,保证刨头慢速、稳定工作;在220°~340°之间为回程阶段,角速度变化较快,以提高效率;4杆有4个角速度为0点,即4杆的速度方向改变了四次。 C点的位移、速度分析:在0°~200°范围内,C点位移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化较小,说明此时C点速度及加速度的变化量不大,且保持在较小值。200°~260°范围内C点的速度变化量明显增大,由速度图像可以推知加速度在220°左右达到最大值后快速减小,并使其速度在260°左右达到最大,而后加速度反向缓慢增大,速度持续减小到零以后又开始反向增大。 ①工作行程为θ1:0°~220°,回程为θ1:220°~340 °;工作行程角度大于回程角度,工作效率较高; ②工作行程阶段,刨头C点位移的变化较为平稳,速度可以近似看为匀速,

基于MATLAB的双摇杆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模板

本科生毕业设计 基于MATLAB的双摇杆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 Based on the MATLAB double rocker organization movement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双摇杆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仿 真 邹凯旋 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昆明黑龙潭650201 摘要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十分广泛,它的分析及设计一直是机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MATLAB的Simulink是一个对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的软件包,为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借助其强大的模拟仿真分析功能可以方便的实现机构性能分析和动态仿真,降低分析的难度,有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产品开发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本设计课题以MATLAB的simulink\simMechanics 动态模拟仿真工具为平台,对双摇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能方便、准确的得到机构的运动、动力数据,能为机构的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应用此工具可很好地对机械系统的各种运动进行分析,构造出平面连杆机构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此数学模型分析,分离出可独立求解的机构模型,并用相应的机构分析方法对它进行求解,建立了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专家系统。系统可完成部分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动画仿真,从而为机械系统的建模仿真提供一个强大而方便的工具。 关键词:连杆机构;动态仿真;SimMechanics;数学模型

Based on the MATLAB double rocker organization movement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Zou kaixuan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Y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ilongtan Kunming 650201 ABSTRACT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 used widely, it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 ha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MATLAB Simulink is a dynamic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for signal and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With its powerful simulation analysis function is realized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simulation institutions, reduce the difficulties of analysi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sign work efficienc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quality, reduce development costs. This design task to MATLAB simulink \ simMechanics dynamic simulation tools as the platform, on the double rocker organization mo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method can conveniently, accurately to get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data organization, for the choice of institutions, optimum desig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his tool can application is mechanical system analysis of all kinds of sports, construct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 Through mathematical model to analysis, separating out can be independent of solving mechanism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s analysis method to solve it, a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expert system. System can finish part of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 kinematic analysis and animated simulation, thus for mechanical system modeling simulation provide a strong and convenient tool. Key words: linkage;Dynamic Simulation;SimMechanics;mathematical model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六杆机构运动分析 学院工程机械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三班 设计者秦湖 指导老师陈世斌 2014年1月15日

目录 一、题目说明??????????????????????????????????????????????????? 2 1、题目要求????????????????????????????????????????????? 3 2、原理图????????????????????????????????????????????? 3 3、原始数据????????????????????????????????????????????? 3 二、结构分析??????????????????????????????????????????????????? 4 三、运动分析????????????????????????????????????????????????? 5 1、D点运动分析?????????????????????????????????? 8 2、构件3运动分析??????????????????????????????????9 3、构件4运动分析??????????????????????????????????9 4、点S4运动分析??????????????????????????????????10 四、结论?????????????????????????????????????????????????????10 五、心得体会?????????????????????????????????????????????????????10 六、参考文献?????????????????????????????????????????????????????11

平面四杆机构分析报告

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大作业 一、序言 平面连杆机构是若干个刚性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移动副)联接,且各构件上各点的运动平面均相互平行的机构。虽然与高副机构相比,它难以准确实现预期运动,设计计算复杂,但是因为低副具有压强小、磨损轻、易于加工和几何形状能保证本身封闭等优点,故平面连杆机构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和仪器。对连杆机构进入深入透彻的研究,有助于工业设计的学生在今后的产品设计中对其进行灵活应用或创新改进。 二、平面连杆机构优缺点的介绍 连杆机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由许多刚性构件用低副连接而成的机构,故称为低副机构,这类机构常常应用于各种原动机、工作机和仪器中。例如,抽水机、空气压缩机中的曲柄连杆机构,牛头刨床机构中的导杆机构,机械手的传动机构,折叠伞的收放机构等。这其中铰链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是最常见的连杆机构形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第一,它们的运动副元素是面接触,所以所受的压力较高副机构小,磨损轻;第二,低副表面为平面和圆柱面,所以制造容易,并且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第三,低副元素的接触是依靠本身的几何约束来实现的,因此不需要高副机构中的弹簧等保证运动副的封闭装置。 连杆机构也存在如下一些缺点:为了满足设计的要求,往往要增加构件和运动副数目,使机构构造复杂,有可能会产生自锁;制造的不精确所产生的累积误差也会使运动规律发生偏差;设计与计算比高副机构复杂;在连杆机构运动过程中,连杆及滑块的质心都在作变速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用一般方法方法加以消除,因而会增加机构的动载荷,所以连杆机构不宜用于高速运动。此外,虽然可以利用连杆机构来满足一些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设计要求,但其设计却是十分困难的,且一般只能近似地得以满足。 正因如此,所以如何根据最优化方法来设计连杆机构,使其能最佳地满足设计要求,一直是连杆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应用实例。 连杆机构是由若干刚性构件用低副连接所组成的。在连杆机构中,若各运动构件均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则称为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的最基本形式,这其中所有运动副均为转动副的四杆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按连架杆能否作整周转动,可将四杆机构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其中: 1.曲柄摇杆机构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两连架杆中有一个为曲柄(整周回转),另一个为摇杆(一定范围内摆动),则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在这种机构中,当曲柄为原动件时,可将原动件的连续转动,转变为摇杆的反复摆动。如飞剪、间歇传送机构、传送带送料机构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