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

2016年国考/省考笔记整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一、常见的题型: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

(选词填空、语言表达、阅读理解)

二、试题的设计

(一)题目构成三要素:

1、提问

2、材料

3、选项

解题顺序: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看选项。这样节省解题时间,解题时间建议是每题控制在50秒以内,甚至在40秒以内,遇上材料较长或较难题目可用1分钟,超出一分钟建议直接略过不要再停留。

(二)题型分类

1、阅读理解题:(1)主旨理解(2)细节理解(3)语句理解(4)接语选择

(5)标题选择(6)态度理解

2、逻辑填空:(1)实词(2)成语(3)虚词(4)混搭

3、语句表达:(1)语句排序(2)语句衔接(3)语句歧义句辨析

4、语文知识题型:如病句等

三、言语的地位

(1)题量:一般在25-50题之间,分国考、省考、事业单位都不一样,但是此部分算是整张试卷最重要的题型部分,如果此部分能够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这样几乎能够确保行测65分以上,其他部分再把握一下能够达到行测70分左右。

(2)分值:一般在于0.8分/题,一般40题省考题占到32分至少。

(3)难度分布,80%题型简单,10%中等,10%偏难,因此争取拿下80%简单题目。

第一节言语的思维

一、统领大意

二、定位关键词——引导词、暗示词

1、关键词:并列词、递进、条件、因果总结、转折、顺承

2、情态词:有趣的是,难道、有意思的是

3、援引词:即加双引号,“”内的词

4、语意重点呈现——顺理成章

某些关键形容词:重要、关键的是

三、掌握顺序

1、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对应分析选项

2、思路顺序:先正向思考,再反向思考——先细节再排序最后多词选择

四、判断最佳

好——更好:语意吻合、选项间最佳(贴近要求)

坏——更坏

第二节言语的圈套

一、圈套的成因

1、有形的作者,有意为之下的套

2、无形的——挖、总结——错项成因

二、圈套的法则

(一)阅读理解

1、主旨理解:片面、偏颇、过重、无中生有、反、主旨意图含混不清

2、细节理解:反、无、绝对、以偏概全、偷换对象(偷换时态、偷换概念)、细节主旨化

3、词句理解:对象指代错误、逻辑语意理解不到位

4、接语选择:前意重复、后意过远

5、标题选择:主要语意(对象、话题)概括不同

6、态度理解:强加、弄反、偏颇

(二)逻辑填空

1、词义辨析不清、近义词

2、语境判断不准

3、成语本义不明

(三)语句表达

1、语句排序:首尾句不合理、连贯不合理

2、语句填空:语意衔接不当;句式、主语使用不当

3、病句辨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

违背逻辑;歧义

4、歧义辨析:词汇多义,指代不明,修饰不定,关系含糊,停顿轻重标点不当

(四)语文知识题——靠平时积累

第三节言语的章法

(一)主旨理解题

章法技巧1、结构分析法——宏观

2、关联分析法——围观

3、主体分析法

一、表面主旨:结构分析法

主要——次要主——从总——分主旨意,服务于主旨

1、要素:总——观点、评价、总结

分——观点、原因、铺垫、反证、引用

2、结构类型:(1)总——分

(2)分——总

(3)总——分——总(问题—分析—解决)

(4)分——分

(5)分——总——分

(6)分——总——总

技巧:有总找总,无总概括,多总找最后

分的构成:(1)举例——例子:比如、例如

(2)解释——原因:由于、因为

(3)反证——后果:否则、要不然

(4)铺垫——背景:随着

(5)引用——内容:正如,如同,有一种/有一些

二、表面主旨:关联分析法

1、类型:(1)总结: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看来、可见

(2)转折:但、却、相反、然而等词之后内容重要

(3)递进:而且、更、甚至

(4)并列:并且、也、还、此外、一方面

(5)条件:只有,才;除非;如果;倘若;只要,就;(条件重要,即“只要(条件)就”中条件内容重要)

(6)顺承

2、技巧呈现

(1)并列关系要全面

(2)递进、条件、总、转折选其后

(3)多个同种选最后(即如多个总结则选择最后的总结)

(4)多种关系优先结构分析(即若同时出现转折、递进、并列等类型则优先采用结构分析法看是否为总分或者分总或其他的结构类型)。

三、表面主旨:主体分析法

主体——有则找主体,无则概括主体

主体数量:(1)1个——主旨中必不可少这个主体

(2)2个——主旨中需正确表述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二者关系

(3)大于或者等于3个——主旨中寻找关键词或者找寻共同语意

四、隐含主旨:推断意图

题目例:以上这段话意在说明或意图是或可推出或出于什么意图?

关键字:意在、向、意图、推出、出于等

推断:1、材料已知语意是基础(结构、关联词、主体分析)

2、引申一步选答案:(1)引申不能照抄材料

(2)引申不能过渡

(3)不能偏颇

(4)引申相反也不是正确答案

五、杂糅主旨

提问:表面对隐含

1、表面主旨意图化

2、隐含主旨表面化

(1)提问是表面主旨,但正确答案却是隐含主旨

(2)提问是意图的隐含主旨,但是正确答案却是选表面主旨

“章法”

1、典型主旨典型选

2、表面主旨意图化选意图

选项:没有表面主旨答案时

3、隐含主旨表面化,选表面主旨

选项:无意图或意图错误

4、主旨正确选项唯一

5、故事性材料的主旨——道理/意图(即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细节理解题(审读提问)

提问:

3、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符合/不符合文意的是?对与错——应一一对应分析

可以/不能得出的是?

2、……的原因是

(不)属于……的特点是具体要素——定位分析

……的区别是;

分析语意变与不变

变:

1、程度——绝对化

2、范围——以偏概全不变——同义替换

3、对象(话题),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4、时态:将来、完成

5、关系:(1)只有……才——只要……就

(2)因果关系

(3)并列——其他,强加

(4)“或”、“与”

(5)有无、是非、肯否

(三)词句理解题

审读提问

1、“……的意思是……”

划横线的句子意思是……

2、文中“这”(“此”、“他们”“前者”指的是

章法技巧

意思所指

1)不能脱离语境,选字面

2)语境关系:对应解释、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相反关系3)对象指代:就近原则

主语一致

语境语意引导分析

接语选择题

审读提问: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接语:仅接——接下来

考点:文意连贯,分析过渡意

章法技巧

1、过渡——承上启下——“新”

2、分析末句中的新对象、关系、话题、名词

3、前意重复、后意过远

4、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对策

(四)标题选择题

审读提问:“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考点:选合适的标题选“主旨”的变型

章法技巧:

1、正确——简明扼要表达主要意思

2、错误——1)空泛2)口语化

3、完美:(不是必须)

素材——体裁

议论文:论点

说明:对象要素特征

散文:中心思想

新闻:导语、主要内容

游记:概括

(五)态度理解题

审读提问:可知作者的态度

作者是否同意

作者认为上述有无道理

作者对……的看法是

考点:把握作者的立场、表态

解题原则:明确有无态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

章法技巧:1、判断有无表态——若无,选择未表态

2、若有:明确或隐含,关键找关键词句

3、关联词:转折、递进等

情态词:可能、也许、或许

援引词:——正:正如、如同

反:遗憾、所谓、难道、有一些、有一种

在我看来

语意词

关键句:1)反向句:句意相反

2)多重否定——奇否偶肯

3)典型句式考察:①我认为A至于B见仁见智

②无论A,B都

③与其A,不如B

④宁可A,不可B

⑤不是A而是B

⑥不是A就是B

(六)逻辑填空实词辨析

实词:实际意义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实词考查角度

1、搭配对象流传、留传

2、感情色彩谋取、牟取

3、词义轻重怂恿、纵容

4、词义侧重点启用、起用

5、语体风格商量、商榷

6、范围大小边疆、边境

成语辨析——属于熟语

成语——约定俗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法结构

易错类型

1、望文生义

2、褒贬不一

3、用错对象

4、语意重复

5、违背逻辑

6、不合语境

虚词辨析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考察角度

1、关联词递进、并列、转折

2、相近虚词以致(强调结果,不好的结果)、以至(状态时间加重)

词义辨析方法

1、语素拆分:审定、审订;耸人听闻(使……惊)、骇人听闻(使……惊怕)

2、造句分析:爆发、暴发;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3、反义推究:富裕、富余;虚伪、虚假

4、高频词语积累:相得益彰、异彩纷呈、息息相关

5、自编口诀记忆: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漂浮用浮浅

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截了当用简捷

釜底抽薪才彻底,扬汤止沸不彻底

汗牛充栋藏书多,罄竹难书罪恶多

语境逻辑关系

上下文语意引导或暗示

1、对应解释:最可能语意

2、并列关系:语意接近、感情色彩一致

3、递进关系:语意增强或减弱,感情色彩一致

4、相反关系:语意相反,感情色彩相反

(七)语句表达——语句排序

审读提问:将以上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解题原则:首尾句+捆绑分析

即:先看首尾句再看前后句捆绑分析

章法技巧:1、首尾句

首句:1)引入话题对象句

2)关联词后半开头不能作首句

3)指代不明不能作首句

4)评价、总结、态度不作首句注:评价、总结、态度可作结尾句

2、捆绑:1)关联词

2)引入+话题对象、明确

3)指代不明前有所指句

4)话题一致、局势一致的句子

5)时间、空间、发展逻辑

6)“顶真“引导句子

7)语意顺序的引导

(八)语句填空题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是——”

解题原则:语境关系+结构形式+主语一致

言语理解与表达(二)

片段阅读(加黑为重点)

1、主旨概括题

2、意图判断题

3、细节理解题

4、标题填入题

5、态度观点题

6、词语理解题

7、代词指代题

词句表达

1、语句排序题

2、语句衔接题

3、结语推断题

逻辑填空

1、实词辨析题

2、成语辨析题

做题顺序

1、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

(明确题型分类)(寻找正确答案的标志)

2、正确答案的标志——精简压缩/同义替换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言语技巧1:主体排除法

选项的陈述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寻找主语以及重复出现词汇

言语技巧2:成分分析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定语(前置)

地——状语(前置)

得——补语(后置)

言语技巧3:指代引导法

文中若出现宏观指代(即指代上文的宏观内容),则该句较为重要,往往承担文段的主要观点。

(注意)并非所有代词都重要!必须是宏观指代

言语技巧4:表达倾向法

1)注意把握文中的表达倾向性

2)类型:积极的倾向性和消极的倾向性——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

言语技巧5:标点符号法

1、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

2、分号、顿号:并列关系

3、双引号:1)援引观点

2)强调特称

3)反语讽刺

4、括号:补充说明

5、问好:1)设问引出话题

2)反问=一次否定

3)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言语技巧6:分步解题法

提问——题目——答案

言语技巧7:替换压缩法

正确答案的标志:1、同义替换

2、精简压缩

言语技巧7:背景铺垫法

1、背景常常出现在段首,引出下文重点,故背景不重要

2、背景的类型:

1)时间/地点状语:

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明清之际,建国初期、日前、当下;在美国,在中国北方

2)分析形势: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

言语技巧9:援引观点法

1、作用: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重点阅读援引之后的语句

一家之言:有人认为、大多数人们认为、有一种看法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

言语技巧10:举例论证法

1、作用:1)为了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略读或快速浏览

2)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2、类型:

1)显性:比如、例如、……就是一个例证

2)隐性: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

言语技巧11:反面论证法

1、作用:为了说明正面观点的权威性与合理性

2、类型:1)正+反:不看反面论证,直接看之前

如否则、不然等词

2)(正)+反:通过反面论证推出正面论证

如:如果不那么不

如果没有那么没有

言语技巧12:原因推断法

(论述模式)

阐明原因——引出观点

点明观点——阐明原因

点明观点——阐明原因——重申观点

1)解释原因是为了证明结论或观点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原因的位置来寻找前后的主题句2)原因本身并不重要,因此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

3)围绕原因进行表述的选项属于干扰选项

言语技巧13:选项差异法

1、排除两个,还剩两个时,首要工作是比较二者差异(此方法特别适合语句排序题)

2、有效提炼动宾结构

言语技巧14:排同求异法

排同法:四个选项中几个选项若表述意思相同或十分相近,则均予以排除

求异法:在讨论话题与原文一致的前提下,答案很有可能在一对互相矛盾的选项中

言语技巧15:相对绝对法

1、绝对表述要排除:都、所有、一切、任何、完全、永远不、绝对、哥哥、总是、一定、

全部不可能、必将等

2、相对表述优先选:可能、也许、大概、通常、往往、一般、未必、是否等。

一、逻辑填空——实词辨析

秒杀技巧1:提炼有效语境+限定性选项

秒杀技巧2:逐一排除选项+锁定一一对应

逐一排除选项:适用于组合辨析题

锁定一一对应:感情色彩、语义轻重

表达风格、搭配范围

一、排除选项

二、一一对应

1、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倾向性(积极/消极)

如:结果/后果/成果尝试/冒险徘徊/徜徉

2、语义轻重:批评/批判

损坏/破坏

妨碍/妨害

骚动/骚乱

3、表达风格:语体风格;文体风格

商量/商榷

悄悄/悄然

已咬定/曾经怀疑

4、搭配范围:爱戴/爱护

二、逻辑填空——成语辨析

秒杀技巧1:单一成语辨析——关注近义词语

秒杀技巧2:多组成语辨析——侧重语境及限定性选项

知难而上:指明知道困难重重却偏要向前走,敢于迎难而上

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两面三刀:用来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后面一套的人

刀头舔蜜: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功亏一篑:原指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因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后用以比喻做事情因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完成。

马失前蹄:是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

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将要成果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无功而返: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层出不穷: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化之快

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很奇怪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用那样的方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三、片段阅读——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1)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等)的是

2)这段文字的主旨、关键词、中心议题、旨在说明?

3)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做题原则:

1)找题眼,即文段主题句

2)对比选项进行转换(统一替换、精简压缩)

3)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4)优选忠于原文的选项

解题技巧:宏观(行文脉络)+微观(关联词语)

秒杀技巧1:转折之后是重点

(典型格式)

虽然……但是…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关联词)

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秒杀技巧2:递进之后是重点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

(关联词语)

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

不但……而且……甚至……

秒杀技巧3:结论之后是重点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

因为=由于(指原因)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导致=造成=致使=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论之(特殊格式)

之所以……是因为……

秒杀技巧4:必要条件之后是重点

(典型格式)只有……才

(关联词语)

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当=务必=除非=怎样等

隐性:才

(转换格式)

只有A,才B=B必须A=不A则不B=A是B的必要条件(必备要素、不可或缺、必不可少、前提、基础、保证、保障)=B以A为必要条件(同上)

秒杀技巧5:并列复句无重点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关联词语)

单用:而=又=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再说=并且=加上等

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3、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关联词语)不是……而是;有的……有的

4、表现形式

1)关联词语

2)标点符号:顿号、分好、逗号(句式一致)

3)表达并列内容的分句关系(隐性并列,藏于句中)

秒杀技巧6:首尾句原则

(行文脉络的传统类型)

1)总-分-总

点明观点——阐述原因/举例论证——重申观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举例论证——解决问题

2)分——总

3)总——分

秒杀技巧7:段中藏重点

(行文脉络的特殊类型)

分——总——分

四片段阅读——意图判断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意在说明(阐明、强调)的是

通过这段话,作者想表达(说明)的是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这段话告诉我们?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秒杀技巧1:把握准确的“言外之意”

秒杀技巧2:故事寓言类的3/4处,推出意图

(总结)

1、用文段的3/4处去克服情节障碍

2、用关联性去客服选项障碍

秒杀技巧3:意图判断主旨化

(做题原则)

1、通读全文,把握文段重点

2、优选对作者目的、意图、出发点

3、次选主旨类型的答案

4、排除引申过渡、表意肤浅、不符合生活规律和社会主旋律的选项

五、片段阅读——细节理解题

(辨别标志)

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下列理解正确/有误的一项是?

秒杀技巧1:看清“是非”

秒杀技巧2:勿入陷阱

1)无中生有

2)概念混搭

3)曲解文意:偷换时态(已然/未然/进行)

偷换数量(多/少/中)

偷换概念(主体/客体/扩大/缩小)

偷换逻辑关系(条件/并列/因果)

偷换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科技说明文)

秒杀技巧3:一一对应

秒杀技巧4:细节理解主旨化——全面“理解”

正确答案的特点:

1)原文部分语句的复述

2)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六、片段阅读——标题填入题

(辨别标志)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以下最适合做上文题目的一项是?

最适合做这一段新闻标题的是?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秒杀技巧1:概括为第一要义

秒杀技巧2:兼顾文体风格

七、片段阅读——态度观点题

(辨别标志)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作者认为***有无道理/是否正确

作者对***的态度是?

符合作者观点/原意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与文章作者态度不符合的是?

秒杀技巧1:寻找观点引导词

秒杀技巧2:明确表达倾向性

消极的倾向性:所谓的、遗憾的是、看似、好像、双引号、反问等秒杀技巧3:客观陈述无观点

新闻消息类、说明文类

仅为客观陈述,没有观点表述

秒杀技巧4:杂糅观点看句式

笔者认为A,至于B就见仁见智了

无论A怎样,B都怎样

八、片段阅读——词句理解题

(辨别标志)

文中“****”如何理解?“****”指的是?

做题原则

1、定位原文,有效利用冒号、破折号及关联词语。

2、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小语境推测语意

3、排除字面意思的选项

秒杀技巧1:寻找解释说明项

秒杀技巧2:词句理解细节化

秒杀技巧3:词句理解主旨化

八、代词指代题

(辨别标志)

文中“****”指代的是

(做题原则)

1、定位原文,确定代词在文中的位置

2、根据就近原则,提炼前后句中的主宾语

3、区分类型,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

4、有效利用提问中的提示性信息(这一切、这两点、后者、这个概念)

秒杀技巧1:就近原则

秒杀技巧2:主语话题一致原则

九、词句表达——语句排序题

秒杀技巧1:观察选项布局,排除选项(如有三选项中首句一致则可排除第四选项首句不一致的)

难度简单:

1、112式

2、13式+112式

难度中:

1、22式

2、22式+13式

(发语词特征)

1)援引观点、背景铺垫、设问等常为发语词

2)反面论证(否则、不然、如果没有、如果不等)不做发语词

3)补充类表述(如当然、也、又等)不做发语词

4)结论类表述(因此、所以、最终、终于等)不做结语词

(结语词的特征)

结论类表述(因此、因而、总之、可见、总上所述等)常为结语词

难度高:

秒杀技巧:阅读原文句子,验证答案

1、关联词语类

2、重复词语类

3、时间空间类

十、语句表达——语句衔接题

(辨别标志)

填入划线部门最恰当的一句是?

秒杀技巧1:居中类——承上启下

秒杀技巧2:居末类——承上或总结

十一、语句表达——结语推断题

(辨别标志)

秒杀技巧1:转变读者身份

秒杀技巧2:重点阅读最后1-2句

2015年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详细笔记整理

行测考试绪论 考试类型及特点:国考/联考/省考 题量大,时间短分值要求高 考试目标要求:行测总分在65-70之间 国考联考各模块题量分布 国考春秀季联考常识判断20 20 言语理解40 30-40 数量关系15 10-15 判断推理40 30-35 资料分析20 15-20 模块汇总135 120-125 2012-2014年国考、联考各模块分值分布 考试类别2014国考2013国考2013春季 联考辽宁2012春季 联考辽宁 2012春季 联考福建 常识判断0.7 0.7 0.9 0.9 0.8 言语理解0.8 0.8 0.8 0.8 0.9 数量关系0.7 0.7 0.9 0.9 0.8 图形常规0.7 0.7 0.7 0.7 0.8 图形分组0.8 0.8 0.7 0.7 0.8 逻辑判断0.7 0.7 0.7 0.7 0.8

定义判断0.7 0.7 0.7 0.7 0.8 类比推理0.8 0.8 0.7 0.7 0.8 资料分析0.7 0.7 1 1 0.8 【行测命题技术点拨】 1.统卷思路:概览性命题模式 【作答原则】从易到难 【作答策略】题量:10+X+10=120-135 时间:110+10=120 【行政答题策略概述】 【取舍策略】49秒/题-55秒/题(扣除10分钟涂卡) 一题都不放——必死无疑时间并非平均分配 难度有取舍——笑到最后 (130-15)X(100/130)X75%=66.35——易+中 15X(100、130)X25%=2.88——难 66.35+2.88=69.23——总分 1.考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2.考查题型及题量:逻辑填空——20题 阅读理解(片段阅读)——约15题

2016年国考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解析

2016年国考行测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解析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及解析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1.执行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级优秀企业总是能够让那些令人振奋的战略规划_____地得到落实,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不遗余力 C.分毫不差 D.滴水不漏 【解析】C。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分毫不差:没有一点儿差错。滴水不漏: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 22.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雨绸缪 B.万全之策 C.大势所趋 D.当务之急 【解析】C。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万全之策:指最好的解决办法。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23.在某种制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__的是,这种方式的收藏也不能被_____,因为这就像吃鱼翅的人越多,遭到杀戮的鲨鱼就越多一样。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憾复制 B.矛盾鼓励 C.不幸推广 D.尴尬宣传 【解析】B。前者说的是保护,后句中说到“也不能”,说明是相反的情形。 24.中国教育,向来不缺批评声,这其中不乏_____,也难免过激之言。问题当然要直面,难题一定要破解。需要_____的是,当批评蜂拥而至,不要无视那些被掩盖的优点和进步。唯有如此,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不彷徨、不摇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警惕 B.远见灼识担心 C.深谋远虑注意 D.肺腑之言反思 【解析】A。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远见灼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肺腑之言: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25.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地制宜 B.正本清源 C.齐心协力 D.有的放矢 【解析】D。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正本清源: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表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齐心协力:认识一致,共同努力。有的放矢: 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6.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保护产权形成_____,“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使全社会创新活力_____,创新成果涌流。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吸引释放 B.刺激膨胀 C.激励迸发 D.促进凸显 【解析】C。第一空排除吸引和促进,第二空活力和膨胀不搭配。

言语理解笔记

前提性说明: 主旨做题顺序:看问题定题型——扫描文段靠标志找重点句——看选项找核心语义相同 一、主旨题的实质: 1、选择主要意思作答案,次要的不选; 2、不要对选项抱有任何希望,选择核心语义作答案,求同存异(语义相同即可,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二、判别方式 “这段话主要讲述”、“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最能准确概括这段文字核心内容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注意:“意在说明、表明、强调...”都是主旨题 黄金十六条(独孤十六剑): 一、二大原则: 1、汉语核心语义后置原则:重点在后 2、从形式出发靠标志解题:相当于路标、指示牌——数字、关联词、引号 二、十条核心:解题核心方法 (一)递进的前项不重要,后项是答案 1、不但A 而且B 甚至C :B重要——“甚至”表示程度之深(有夸张意味)c不是答案。 2、不但——替换:不仅、不仅仅、仅仅、仅、除了、不只不独不光不单 而且——替换:也、还、更、重要的、主要的、尤其、特别、依然、仍然关键的核心的(引导答案) (二)假设的不重要,正面论述是答案 代表词:如果、假如、否则、若、倘若 补充:1、A如果B,A要成为答案的条件:A必须是一句完整的结论,如果不是,通过假 设的内容转化成正面的论述是答案。

2、如果A,那么B中,A是重点;如果说A,那么B则B是重点。 (三)引用的不重要,作者自己的论述是答案 1、引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2、也就是说、这就是说、换言之、意味着引导的是答案 (四)转折的前项不重要,后项是答案 代表词:但是、可是、却、不过、然而、事实上、实际上、不是...而是...其实当然只是,遗憾的是 例如:A但B:1、A 2、B 3、A和B 2、3均为答案,1不可作答案 有助于、有利于、推动了、牺牲了、扩大了、强化了、改善了、拓展了...这一类词语出现,我们可以概括为“意义重大”、“重要价值”“重要性” (五)关联词的连用,前面的不重要,最后一个是答案 例如:不但A,而且B,不过C,但是D,尤其E,实际F。——F是答案 (六)因果关系中,结论是答案(注意“结论”非“结果”) 1、区分结论与结果 结论:是论点、主要观点、主旨——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结果:客观事实——客观上发生的事实 2、因果关系概括方式有三:(1)某某认为什么什么是因为.......(2)“解释”某某的原因;(3)结论词引导的是答案 表示结论的词语:认为、说明、由此可见、看来、总之、所以、因此 (七)举例的不重要,前面一句是答案 举例方式有四种: 1、专有名词举例: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例如渐学山庄、孔子、北京 2、数字举例: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数字本身不重要,用数字说明的论点才重要 3、“据”字结构举例:根据(=按照)、据说、据统计、据调查、据研究 4、普通举例:例如、比如、像、以...为例,...就是证明/例证 例子里面的关联词(但、却等),不重要

行测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定义、类比)

片段阅读 (一)归纳概括类:主旨概括类、意在说明类、关键词类。 解题方法:(1)关联词法:转折、因果、并列、假设 (2)关键符号:“——”:解释说明;(在副标题中)引申 “?”:提出问题,问号后面为解决问题 “;”:句子的两部分,并列关系 “:”:解释说明,阐明观点 (3)引导词法:“诸如此类”、“事实上”、“使得”、“由此看来”…… (4)反复强调的词:①帮助找中心句(反复强调的词出现在中心句中)②重点词汇 (二)细节类:注意关注:时态、概念、可能性与肯定性、内涵与外延; (三)排序类:①首先分析确定是一体类还是两体类 ②一体类: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首尾顺序排列 两体类:先找出拆分方法,然后对其拆分,再重新排列。 (四)语句、词语理解:遵循就近原则 ①代词:就近原则,即代词在上一句指代的实词 ②实词:结合词语本意看文中意 (五)补充类、标题类:做题方法与归纳概括类一致。 选词填空 (一)解题原则:(1)语境原则:在做题时要注意选择词要符合语境。 大语境:符合题干语境 小语境:某一句或者分句的语境 (2)轻重原则:灵活通过后面可以确定的词语选择前面的词语。 (二)解题要领:①重搭配: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固定搭配 ②看色彩: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语体色彩(口头色彩、书面色彩);形象色彩(视觉色彩、听觉色彩、味觉色彩、嗅觉色彩) ③辨词义:注重平时积累,特别是近义词和成语,以及其具体用法 (三)解题方法: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在这里都适用。 演绎推理(逻辑) 题型分类:结论类、论证类 一、结论类:(一)显性结论类: 1.真假推理型:(1)看矛盾:“一真全假,一假全真”。找到各个命题中相矛盾的两项,假 设其中一个为真或为假,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真假。 (2)看反对:“有的……有的”必一真,“所有……所有”必一假。在各个命题中找出存在上反对关系的两项,这两项可以同时为真,不能同时为假,根据条件可以解出。 (3)看包容:“一真前假,一假后真”、“所有推某人,某人推有些”。找出存在包容关系的两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的两项同真同假,由此来判断。

国考行测暑期向前冲第五周系列1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之理解型题目精讲

细节理解型题目与词句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考查题型,每年都按一定比例出现,因此掌握这两种题型对于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来说非常重要。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此项题目做出精确讲解。 一、细节理解型题目 细节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的能力。掌握这一题型,需要知道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 1.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主要表现】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2.颠倒黑白 “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 【主要表现】利用材料信息错综复杂的特点,在选项中将材料明确表示正确(错误)的信息予以否定(肯定)。 3.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通过对词语张冠李戴来迷惑考生。 4.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通过更改主语或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考生。 5.混淆时态 “混淆时态”是指将还没有发生或未实现的说成已经发生或实现的,将可能的说成必然的,将不肯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已然”与“未然”、“可然”与“必然”的互换。 6.逻辑混乱

“逻辑混乱”是指选项中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 【主要表现】因果混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 7.推断错误 “推断错误”是指选项在文段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了错误推断。 【主要表现】最常见的错误为过度推断作者意图。 【例题1】据报载,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mg)的追求。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终极“万有理论”,而现在他认为,人们永远都获得不了这样的理论;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 B.“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比“万有理论”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 C.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D.霍金过往对“万有理论”的追求显示了人们不竭的探索精神 中公解析:B项属于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万有理论”做比较,就更谈不上何种理论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例题2】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言语理解笔记整理

言语理解核心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章片段阅读 第一节中心理解 一.提问方式 辨识标志:主旨、主要、主题、核心、中心、重在、强调、概括 意在、想、推出、告诉、意图 具体提问方式:这段话的主旨是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是 等等…… 二、解题思路 中心句匹配选项 中心句的特点: 1.表达观点——观点句 2.提出对策——对策句 原则:忠于原文,先判断话题,再纠结选项 三、解题技巧 关联词: 1.转折:典型格式:虽然A,但是B。 替换词语:虽然=虽是、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答题要点: 1)转折之后是重点。 2)同一主体,不同时间段,强调前后转变。 3)引用+转折,注意把握前后话题。 2.因果:典型格式:因为A,所以B。 替换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故而=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

=照此看来 答题要点: 1)重点关注结论。 2)宏观指代词,有时同样具有总结作用 3. 条件关系 a.必要条件:典型格式:只有A,才B。 替换词语: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 答题要点:条件(对策)是重点 注意:关联词省略的情况 同义替换: 只有A才B = A是B的必要条件/ 必然要求 =A是B的前提/ 基础/ 保障/ 途径/ 方式/ 方法 =不A则不B b.周遍条件:典型格式:无论A,都B。 答题要点:“无论”对前文有总结作用,后边结果是重点 4.并列关系:显性并列: (1)单用:而=又=同样=同时=与此同时=另外=此外= 再说=并且=加上等。 (2)双用: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隐性并列:标点符号、段落分层、相同句式 答题要点:不分主次、不可偏颇、全面概括 拓展一:引导对策的表述 1.直接引导对策:需要、应该、要求、亟需、应当、务必 2.间接引导对策:为了、如何 3.反面论证法引导对策 拓展二:主体排除法 1.主体:文段反复重现,着重论述的人、物、概念 2.话题:与主体相关的事件 3.答题要点:抓住主体/话题——匹配选项 行文脉络 1.总-分-总:总起-分说-总结/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中心句居首尾。中间为阐释。 (2)对策是重点 2.总-分:中心句+ 解释说明 中心句居首句,承载段落核心。 3.分-总:各种列举+ 总结 中心句居尾句。多为结论或对策。 4.分-总-分:各种列举+ 总结+ 解释说明 背景铺垫举例论证

粉笔学霸笔记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三讲言语理解与表达 理论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请先瞧易错题整理部分) 一、主旨概括题 (一) 提问方式: 1、主旨类:中心、主题、中心议题、关键词、核心、主要、重在(观点、介绍、讲述、 讨论、强调、说明) ; 2、概括类:概括、归纳、总结、复述。 (二)解题思路: 1、主旨类:中心思想即重点; 2、概括类:全面(重点+其她)。 (三)重点出现的位置: 1、微观: (1)关键词:①标志词:重要的就是,关键的就是,这使得,有趣的就是;②主题词:核心词。 (2)关联词: ①转折: a、典型格式:强转:虽然……但就是……;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就是、 当然。 b、替换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就是:可就是,不过,然而,却。

c、考点:转折就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虽然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②递进: a、典型格式:不但……而且……;不但……而且……甚至/更/还……。 b、替换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只、不光、不独; 而且:并且、并、也、还、 甚至、更。 c、考点:递进后就是重点;替换词语可以任意搭配;不但这一部分可以省略。 ③因果: a、典型格式:因为……所以……;之所以……就是因为……。 b、替换词语:因为:由于;所以:因此、故而、总之、瞧来、由此可见、综上所 述、概而言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c、考点:结论就是重点;倒装原因就是重点;替换词可以任意搭配;原因部分可以省 略。 ④必要条件: a、典型格式:只有……才……;除非……才……;应当、必须、应该、需要、 必要、必要条件就是。

b、替换词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 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 c、考点:“才”前就是重点,即必要条件就是重点;“只有”、“除非”可以省略;解决问 题对策的标志词。 ⑤并列: a、典型格式:既……又……。 b、替换词语:就是……就是……;有的……有的……;一边……一边……;也…… 也……;不就是……而就是……;就是……不就是……。 c、考点:并列关系的符号如“;、。”;注意词语,如同时、同样、此外、另外、 与此同时、与、又、以及、及、而;注意杂糅在一起考;注意并列中的两个关系,一个就是并 存,如美貌与智慧,一个就是相对,如好与坏。 ⑥顺承: a、典型格式:首先……然后……;首先……其次……;先……接着……后来……; 先……随后……;……紧跟着……就……;……便……。 b、考点:主旨为A+B+C;与并列的区别在于有先后顺序。 ⑦充分条件:只要……就……;一旦……就……。

2015国考浅谈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2015国考浅谈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导读】2014国考浅谈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复习此模块,特地为大家整理了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关于常见标点符号的用处。 推荐:华图内部教案全面升级抢购中包邮仅39.9元可抢华图千元大礼包 Q群:84482807 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能力要求未做变动,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复习此模块,特地为大家整理了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关于常见标点符号的用处。 标点符号是可以帮助作者确切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辅助工具,同时,也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文段意思。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字的有效信息,还要有意识的观察文段中出现的标点符号。接下来针对行测考试中言语部分的不同题型来告诉大家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标点符号的具体应用。大家首先要明确哪些标点符号是具有提示作用的。类似逗号,句号这种比较平凡的标点符号对我们做题的来说作用不大,不具备提示作。在这里要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提示性作用的标点符号: 1、冒号、破折号: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2、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 3、双引号:援引观点、强调特称、反语讽刺; 4、问号:设问有问有答可以引出话题,反问问中有答可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针对以上几种标点符号,考生应多加注意。 接下来将就标点符号在不同题型中的应用,为大家做简单的讲解。 【例题1】有些日本人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过去的鸡毛蒜皮的陈年旧帐,要放眼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这个所谓的新思维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起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2017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7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 21.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是不能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手偶得 B.一蹴而就 C.守株待兔 D.灵机一动 22.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单个企业是无法“”的,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这也是网络安全的更高等级--生态安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哲保身 B.自力更生 C.独善其身 D.自给自足 2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作业将由机器执行,低端蓝领、白领阶层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对职场很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而代之 B.越俎代庖 C.鸠占鹊巢 D.更弦易辙 24.卫星轨道数据是一类需要严格保密的数据,卫星所有人将卫星的位置和运行路线视为机密资料。拥有卫星的那些企业担心泄密会使自己丧失竞争,因为把的定位信息泄露出去,可能会向竞争对手暴露自己的实力,政府也担心这会危害国家安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筹码详细 B.能力准确 C.机遇隐藏 D.优势确切 25.各国在对外交往中常常会形成一套相对的话语体系,特别是拥有自己的核心话语。对外话语不仅体现一国的外交政策,更了一国对外沟通的基本态度和价值。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灵活承载 B.独立说明 C.固定代表 D.集中体现 26.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功能受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后果。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是中国独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解决这一问题_______,且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多项改革不可能_______,但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多层次的行动、全方位的改革必须启动或加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难万险齐头并进 B.错综复杂避重就轻 C.迫在眉睫万无一失 D.千头万绪立竿见影 27.对于科学家来说,数学公式可以展现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或者将复杂的东西简洁地表达出来,这的确。但对普通大众中的一些人而言,公式也可能是令人生畏、晦涩难懂的;然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正是公式的使其变得迷人:即使不能理解公式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被它打动,因为我们知道,有些公式蕴含着一些超出我们理解能

2018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题型

2018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题型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定在12月10日进行,现在广大考生已经进入2018年国家公务员备考高峰期,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模块主要分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逻辑填空,这三大题型又细化成许多小题型,今天小编就给考生们分享下,言语必考的题型的解题思路及其方法。 一、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是所有题型的基础,考察应试者对整个文段的把控能力,整个文段分为有主旨句和没有主旨句两种情况,有主旨句时,考生需要通过关联词和行文的分析去需要主旨句,进而分析哪各选项和其语义相近,进行同义替换。没有主旨句时,考生需要对正片文段进行全面的概括,归纳共性。 下面通过真题来给大家具体进行讲解: 第一种情况:文段中有主旨句 【例1】(山东-行测-2013)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赞美的可信度要靠批评的自由度来检验。如果我们处在一个不能自由表达批评意见的环境中,那么无论赞美的声音表达得多么充分,也不能让公众信以为真,因为最真实的评价总是在一个可以自由竞争的言论环境中产生的。一旦缺失了这一保障赞美言论公信力的制度土壤,哪怕赞美真的是出自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赞美与批评是矛盾的统一体 B. 真实的赞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C. 批评和赞美都需要自由的言论环境 D. 能够自由表达批评才能有真实的赞美

【答案】D。 【解析】文段开头就提出观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进行正面理解就是:赞美有意义,批评要自由。文段后面出现两个反面论证,“如果……不……”和“一旦缺失……”说明要自由的批评以及赞美需要自由批评,更加论证了观点句,对观点句进行同义替换的是D选项,A,C选项将批评与赞美混淆为并列关系,这是常见的陷阱选项,在分析文段时一定要看清文段强调的侧重点,不可想当然的进行选择,B选项缺失批评这一主体,可直接排除。 第二种情况:文段中没有主旨句 【例2】(春联-行测-2011)从羊皮纸、竹简到纸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从摩尔斯电码、二进制代码到影像的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内容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同时,借助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人们可以以更快捷的速度,制作精彩纷呈的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等,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文化的进步包含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B. 科技创新使文化创新的潜力变得无穷 C. 科技创新大大推进了文化创新的进程 D. 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工具和载体 【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并列关联词“同时”可以看出是并列关系,分分结构,文段第一层含义是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化的载体变轻盈,带来一系列的发展,第二层含义是科技进步又为文化提供了新工具使得文化产业全新的发展。A选项表述错误,文段讲述的是科技对文化的作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词义解析词语色彩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词义辨析之词语的色彩义练习题 上一周中公教育专家讲述了词语的核心义(即理性义)。这一周我们通过词语的色彩义来进一步掌握词义辨析的解题方法。色彩义是词的理性义之外的附属义,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词语的色彩义包括三个方面: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和词语的形象色彩。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它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示例1】“节约”VS“吝啬” ①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节约 ②这个人平时一个钱也舍不得花,真吝啬。 上述两个句子虽然只有最后一个词语不同,但表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①句因“节约”为褒义词,所以表达的是作者对“这个人”的赞扬;②句因“吝啬”为贬义词,所以表达的是作者对“这个人”的排斥。 【示例2】“美英联军”VS“占领军” 美英在伊拉克的军队,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全都称为“美英联军”,而伊拉克100多家各种背景、各种色彩的报纸全都称其为“占领军”。 “美英联军”是个中性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而“占领军”显然是个贬义词,包含了伊拉克人民对美英在伊军队的敌对、排斥情绪。两个称呼反应的是西方媒体与伊拉克人民完全不同的立场。 【例题1】在当前的涨价风潮中,有的商品确系成本增加而导致的终端消费价格上涨,但是也有不少商品却属于无须涨价之列,只不过看到其他产品涨价,便想搭上涨价的顺风车,为自己私利。这种跟风涨价的势头,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牟取遏制 B.谋取遏制 C.牟取遏止 D.谋取遏止 中公解析:“谋取”与“牟取”意思相近,但前者为中性词,后者为贬义词。对应“私利”可知,作者在句中持贬义,故应选“牟取”。“遏制”是去阻止,侧重阻止的过程。“遏止”是指阻止,侧重结果。对于“跟风涨价的势头”不能仅仅是控制,要彻底阻止,强调结果。因此用“遏止”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 二.词的语体色彩 它指的是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所使用的词语的特点。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比较通俗、自然,书面语相对文雅、庄重。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公务员考试选取的命题材料多是书面语。从表达内容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和广告语体。 【示例1】“小气”vs“吝啬” 点拨:二者都指过分看重自己的财物。但“小气”是口头语,“吝啬”是书面语。 【示例2】“老套”vs“窠臼” 点拨:二者都指陈旧过时。但“老套”是口头语,“窠臼”是书面语。 【例题2】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其质量安全自控体系,确保出口日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日 方,其尽快解除对其余三十七家企业产品的检查命令,保证输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辨析-笔记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辨析-学习比较 (1)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2)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3)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4)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5)分毫不差:形容没有一点差错。近义词:丝毫不差 (6)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 (7)大势所趋: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8)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9)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 (10)万全之策: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1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12)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13)齐心协力:指的是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14)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15)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是故步自封的同义词。 (16)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17)老调重弹: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 (18)稳操胜券: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19)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20)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22)稳扎稳打: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23)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24)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25)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26)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27)回头是岸: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28)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29)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30)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31)遥不可及: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32)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33)多谋善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34)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35)经验之谈: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36)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37)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38)爱憎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39)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言语理解与表达超全面知识点概括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概述 【考查能力】 理解→片段阅读+ 篇章阅读 表达→选词填空+ 语句表达 【做题顺序】 审题干→读题面→看选项作对比 【正确答案的标志】 转换的两种模式: ▲同义替换 ▲精简压缩 片段阅读 知识点:主旨概括题 【辨别标志】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谈论、强调、说明、阐明、阐述、分析、介绍主要等)的是? 主旨类:找重点 ▲对这段文字概括(复述、归纳、总结)最准确的是? 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重点是第一位的,其他其次,择优原则) 【做题原则】 ▲找重点,即文段主题句。 ▲对比选项进行转换(同义替换、精简压缩)。 ▲忠于原文,无需引申。 ▲通常为对策或核心观点。 【解题技巧】 宏观(行文脉络)▲文章结构 微观(关联词语)▲逻辑标志 知识点: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而且……。如:大别山区不但矿产很丰富,而且自然景色很美。【关联词语】不但=不仅=不单=不独=不只=不光 而且=并=并且=也=还 甚至=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典型例句】 1)黄金不只是一种名贵的金属,也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万能语言。 2)寿昌不仅学习戏里的唱腔身段,还从母亲那里弄些碎布学剪戏中的人物。 3)犯罪官员们所面对的不单是牢狱之灾,他们似锦的前程也毁了。 4)来这家大型食品超市购物的不仅有当地的家庭主妇,而且有附近街区的居民,甚至京津地区也有驱车前来采购的。 【总结】 ▲递进复句重点在递进之后。 ▲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技术链接】▲反面论证法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反面论证的作用是为了加强之前正面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 ▲围绕反面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否则”,反面论证,起到再次强调先前论述的正确性,之前的内容也就是文章重点所在。} 知识点:成分紧缩法 ▲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 ▲标志词:的→定语(前置)(重点)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 知识点:转折复句 【典型格式】虽然……,但是……(强转折)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弱转折) 【关联词语】虽然=尽管=虽说=固然 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总结】 ▲转折复句重点在转折之后。 ▲弱转折与强转折同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知识点:观点援引法 ▲援引目的: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援引之后的语句很重要。 ▲援引类型:正向援引(如:正如) 反向援引(一家之言,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 人们认为、传统认为) 知识点: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所以…… 【关联词语】因为=由于 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概而论之 【特殊格式】之所以……是因为、导致、造成、使得、致使 【总结】 ▲正常语序下,原因为结论服务,结论之后是重点。 ▲“之所以……是因为”通过倒装的形式来强调原因,符合汉语核心语义置后的原则。 ▲注意不能因果倒置。 【技术链接】▲举例论证法 ▲例子的作用是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本身不重要,阅读可省略。 ▲例子可以由数据、故事、事例等来充当。 ▲标志词:例如、比如、、、、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 ▲围绕举例论证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知识点: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只有……,才…… 【关联词语】显性:只有=必须=需要=应该=应当=务必=除非=如何=怎样等 隐性:才{尤其要注意“才”,其实是隐含了“只有……才”这样的结构} 【典型例句】 1)传统相声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总结

言语题脉络知识点 1、言语模块(以A形式题居多) A、主旨概括题:基于原文重点的同义替换 意图推断题:言外之意 B、词语理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 代词指代题:定位原文,临近原则 C、语句衔接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 语句排序题:关联词搭配,小语境逻辑关系 言语模块题型综述 (一)主旨概括题(题目1——56) 1、关联词语(有重点部分) A、递进:不但、而且、甚至 B、结论:因为····所以 C、转折:弱——其实。强——但是 D、必要条件:只有、必须、应该,“才”之前 2、关联词语(无重点部分) A、并列(a+b形式,全面概括) 宏观行文脉络(用宏观的行文脉络确定主题句,然后用微观的关联词语找重点,多用于多个关联词的文段中) 1、类型 A、总-分-总 B、总-分(例题46——53) C、分-总 2、特点 A、首尾原则,文章段落以及段落之间的首尾句很重要 B、辅政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辅政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用辅政去寻找前后的 观点,围绕辅政表述的不是主旨题的答案) a 举例:例如、比如、以····为例。例证——看前后(例题46——50) b 原因:因为、由于——看前后(例题51——53) c 反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看之后 关联词语 1. 并列复句 知识要点:1、没有重点,前后均为重点。主旨题应概括全面,不可偏颇。正确答案应该为A+B形式。 2、关联词可以省略,用其他表示。(用标点符号表示有“;。,”使用逗号时需要句式相同) (1)表示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同类项关系,互为解释,补充说明) 【关联词语】单用的“又、同样、同时”等,这些词语多用在后续分句中。双用的“也……,也……”,“又……,又……”,“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而用两句结构一致的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2)表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情况。(反义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展开讨论)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分析

2016年国考/省考笔记整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一、常见的题型: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 (选词填空、语言表达、阅读理解) 二、试题的设计 (一)题目构成三要素: 1、提问 2、材料 3、选项 解题顺序: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看选项。这样节省解题时间,解题时间建议是每题控制在50秒以内,甚至在40秒以内,遇上材料较长或较难题目可用1分钟,超出一分钟建议直接略过不要再停留。 (二)题型分类 1、阅读理解题:(1)主旨理解(2)细节理解(3)语句理解(4)接语选择 (5)标题选择(6)态度理解 2、逻辑填空:(1)实词(2)成语(3)虚词(4)混搭 3、语句表达:(1)语句排序(2)语句衔接(3)语句歧义句辨析 4、语文知识题型:如病句等 三、言语的地位 (1)题量:一般在25-50题之间,分国考、省考、事业单位都不一样,但是此部分算是整张试卷最重要的题型部分,如果此部分能够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这样几乎能够确保行测65分以上,其他部分再把握一下能够达到行测70分左右。 (2)分值:一般在于0.8分/题,一般40题省考题占到32分至少。 (3)难度分布,80%题型简单,10%中等,10%偏难,因此争取拿下80%简单题目。 第一节言语的思维 一、统领大意 二、定位关键词——引导词、暗示词 1、关键词:并列词、递进、条件、因果总结、转折、顺承 2、情态词:有趣的是,难道、有意思的是 3、援引词:即加双引号,“”内的词 4、语意重点呈现——顺理成章 某些关键形容词:重要、关键的是 三、掌握顺序 1、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对应分析选项 2、思路顺序:先正向思考,再反向思考——先细节再排序最后多词选择 四、判断最佳 好——更好:语意吻合、选项间最佳(贴近要求) 坏——更坏 第二节言语的圈套 一、圈套的成因

2012 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

(2012 国考)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答案 26.【QZZN答案】C【田老鼠解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一下子就成功,符合语境。“随心所欲”有贬义,本处适合中性词。“轻而易举”与“想法”搭配不当,“信手拈来”多用于写文章。所以选择C选项。 【原文出处】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好想法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的想法通常是不正确的,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取决于持续地产生想法,直到将惯常的想法扫荡干净,才会产生富有想象力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居里夫人的第一个想法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于是她又产生了第二个想法。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灵感。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 【注】2008年国考言语35题原考点。 27.【QZZN答案】D【田老鼠解析】由题干中“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无缘由地突然掉到自己身上”可知,有些人只想不劳而获地获得动力。“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本题用其原义。故选D。 【原文出处】三招解决自身缺少动力 当人开始不愿意执行目标,停止去学习或者放弃保持某些好的习惯时,他们总会说出同一个理由:“我缺少动力。” 不少人嘴里常常挂着“缺少动力”,却并不明白什么是动力。他们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于是马上就改变了自己的无效率状态。既然我们都知道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的时候,却还在守株待动力,期望动力哪天无缘由地突然撞到你身上来呢? 28.【QZZN答案】A 【田老鼠解析】由“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语言有可能更快地发生变化”可知,第一个空应填“变化”的反义词,“传统”相对于现代”而言,故排除B、C项;由“更快地发生变化”可知,“有些音素”会消失,而不仅仅是减弱,D项“式微”表示衰落,与音素不能搭配。故选A 【原文出处】语言巴别塔:关于语言起源的最新假设语言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在人口众多的族群中,语言倾向于保持稳定。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更多的人能记住上一辈说话的方式。然而在规模较小的族群中,比如探索新栖息地的分支派别,语言有可能更快的发生变化,在世代交替中有些音素将流失。 29.【QZZN答案】B 【田老鼠解析】由“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融合”常指几种事物间的交融汇合,用在这里不合适,“借鉴”常用于经验,故排除C、D项;A项“断裂”表达的含义过重。故选B。 【原文出处】关于民族文化多元视野下的节日分配与建设问题—高有鹏 时尚转换成习俗是可能的,这需要特殊的机遇。而且,时尚与习俗的划分不是很简单的,它们常常相融合于某一种具体事项。应该指出的是,现代民俗学决不应该排斥时尚,而应该密切关注时尚,甚至在必要时积极进行时尚与习俗的有机合成。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大繁荣。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接纳所有优秀的文化,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就是明证。所谓礼崩乐坏的哀叹,其文化心理基础是相当脆弱的。事实上,习俗文化何尝不是积累而形成的! 30.【QZZN答案】D 【田老鼠解析】第一空应填比“错误”语义稍轻的词语,但也要表示非正确的含义,“消极”多与“积极”相对应,“反面”多与“正面”相对应,故排除;“知错就改”语义过重,“不切实际的理想”不足以称为错误。故选D。【原文出处】有些理想可以放弃—寒江穆 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持之以恒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却是偏颇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世界之大,到处都有机会和选择,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往往是追悔莫及,为曾经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