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常识 没有消化不良、没有胃痛、没有胀气……一切胃病的明显症状都是零,只是偶尔的咽部异物感、轻微的烧心、泛酸水,这也算胃病吗?别掉以轻心,这可是胃病中最具伪装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秋季正是养胃时,我们将帮你识破胃病的伪装号,及时“拨乱反正”。 脱下胃病“伪装衣” 提问: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A烧心——感觉心窝灼热,总想吃一块冰给它降降温。 B泛酸——不断打嗝,酸水向上滴,难受不已。 C咽喉处不适——有种想呕吐的感觉。 答案:如果上述症状每周两次甚至更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必要怀疑——自己可能有了胃病。这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也许这种疾病听起来陌生,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病率达到了20-40%,而亚洲国家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烧心、泛酸、咽喉不适……这些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似乎都是小问题,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只是疾患的初级阶段,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睡眠障碍:烧心、泛酸的不适感让人辗转难眠,而夜间发生的酸反流涌向喉咙又常常会导致呛醒,使睡眠质量受损,引发睡眠障碍。 食管炎症: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酸长时间刺激食管,令黏膜受损伤,引发食管炎症,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溃疡和出血、食管狭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食管损伤,可能增加患食管腺癌的几率。 胃癌:胃食管反流长时间刺激着胃部与食管,令黏膜受到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几率。 胃病了,检讨糟糕的生活习惯 大家最怕惹上胃病,因为它反复纠缠,但恰巧它也是最易患的疾病。因此,你需要检讨下自己那糟糕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问题,让胃食管反流找上门。 饮食过饱:不懂得控制饮食量,遇到美食大快朵颐,让胃内沉积过多食物,无法消化,体重出现严重超标现象,导致腹腔压力高,促进了胃液反流,最终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饮酒过量: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有阻止胃内容量反流的功能,但饮酒过量和酒精浓度过高都有可能导致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 过于焦虑:当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之时,胃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出现泛酸病症。 碳酸饮料:爽口的碳酸饮料通过产气、打嗝把热量带出来,而打嗝恰恰对胃功能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果频繁大量的喝碳酸饮料而不断打嗝,会对下食管的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这时他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攻击目标。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AJG: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类疾病被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口腔和/或肺引起的症状的综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爱因斯坦医疗中心胃肠病学部Philip O. Katz等人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复杂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了整理,形成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指南发表在2013年6月The American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1.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推断诊断可以建立在存在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基础上。根据经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建立诊断中推荐应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级)。 2. 疑似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非心因性胸痛在进行规范治疗之前需进行诊断评估(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对存在胸痛的患者在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之前需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能(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3. 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不推荐应用钡剂造影(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4. 对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存在警报症状或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推荐进行内镜筛查。对于不存在巴瑞特食管以及无新发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反复复查内镜(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5.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推荐进行远端食管粘膜活检(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6. 在术前评估中建议食管测压,但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无作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7. 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在考虑患者是否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时建议进行。该项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是否耐受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疑诊的情况(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是评估反流与症状相关性的唯一方法(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8. 无论食管存在巴瑞特食管的病变长度的长短,都不需要依赖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 9. 并不推荐对胃食管反流患者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检查,同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不是常规抗反流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 对于超重及近期体重上升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进行控制体重处理(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 2. 夜间反流症状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在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并且可适当在入睡时抬高头部(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3. 常规球部消化的食物一般容易诱发反流(如巧克力、咖啡、酒精、酸性或辣的食物)在进行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过程中建议避免摄取(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4. 为了减轻症状以及促进腐烂食管炎愈合,推荐进行疗程为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类型在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5. 传统的延迟释放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推荐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以获得

什么是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病 导语:身体出现疾病后,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正确方法,不要先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身体其他出现,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病 身体出现疾病后,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正确方法,不要先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身体其他出现,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疾病,这类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多,治疗上也是有多种方法,那什么是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病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什么是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胃食管反流是指食管下端括约肌出现反射性松弛而使食物进入胃内,或胃内过多的气体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往往见于日间餐时或餐后。正常人在食管下有一个可紧可松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它具有压力和屏障作用,当进餐吞咽时,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使食物顺利入胃。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这样可以防止胃食管反流。健康人用餐后虽然也会有少量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但通过食物重力、食管向下蠕动及唾液吞咽作用,为时短暂,常无不适感。若反流的胃内容物在食管内清除太慢,则可以引起症状。此外,胃排空延缓对加重胃食管反流也有一定作用。 胃食管反流有时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时也伴有不适,如胸骨后烧灼感或口中泛酸,疼痛可能会很严重,也可发展成食管黏膜炎症(食管炎)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胃内容物是否反流入食管,取决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和腹内压。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这样可以防止胃食管反流。每次吞咽,食管下端括约肌都有短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浅谈【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而导致的疾病,反流物还可致食管、咽喉和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1.病因 胃食管反流分为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反流,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反流。从广义上讲,凡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妊娠呕吐以及任何病因引起的呕吐,或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等均可继发胃食管反流病。 2.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分为无糜烂性gerd和糜烂性 gerd。(1)无糜烂性gerd:是指存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典型症状如烧心、泛酸以及胸痛和食管外表现(声嘶、咳嗽、哮喘等),但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破损性炎症病变,其还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2)糜烂性

gerd:是指存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任何长度的食管黏膜破损性炎症病变,又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3.病理生理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酸和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胆盐、胰酶等所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的结果。(1)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 1)抗反流屏障减弱:正常时,胃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具有抗反流的功能。其解剖结构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膈肌、膈食管韧带、食管和胃之间的锐角(his角)等,其中les在抗反流屏障中起关键作用。正常人餐后也可存在胃食管反流,但在食物的重力、食管的廓清力和唾液的化学作用下,这种反流为时短暂,一般不造成食管黏膜损害,常无症状,属于生理性反流。les是指食管下段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在静息状态les的压力为10~30mmhg,是一个高压带,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但当存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护理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护理 【关键词】反流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eux disorders.GERD)是指胃内容物(如胃酸、少量未消化食物)、胆汁反流至食管导致的临床症候群或食管的炎症、溃疡、狭窄等一组疾病而言。发病原因常为:(1)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以致食管本身抗反流屏障受损;(2)反流的胃内容物,特别是胃酸、胃蛋白酶等对食管黏膜的刺激;(3)食管本身运动功能障碍,以致使清除反流物质能力受损;(4)胃排空延迟而增加反流机会及反流量。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尤以老年人发病率高。因常有胸骨后疼痛,而误诊为心绞痛。现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护理报告如下。 1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疾病等。在反复发作胃-食管反流时,常常因食欲不好而导致营养不良,以致抵抗力降低,招致几种疾病一起发作。因而情绪低落,烦躁,对治疗没有信心。医护人员一定要主动热情地关心病人,做好卫生宣教,按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做静脉穿刺和其他治疗时,严格三查七对与无菌操作,力求做到稳、准、精,以获得病人的充分信任,以利帮助病人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2 常用药物观察及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有抗胃酸分泌剂:雷尼替丁、泰胃美、洛赛克等。促胃运动药:多潘利酮(吗丁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等。口服药应在餐后取直立位吞服,以利充分消化吸收。 泰胃美是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滞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烧心。大多数情况下,烧心及酸反流发生在晚餐至午夜之间,故泰胃美最佳给药时间(800mg)晚餐30min后服用。如症状不典型和没有固定的时间,应在白天分次给药。这两种药物比较安全,可长期服用。 洛赛克是新一代强烈抑酸药,它特异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抑制了胃酸形成的最后步骤,不论是基础分泌还是各种应激胃酸分泌,都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病人服用雷尼替丁、泰胃美效果不理想时,改用洛赛克效果极佳,一般用量40~60mg/d,在服药期间注意有无腹泻、恶心、口干、头昏、虚弱、头痛和麻木。如出现上述症状,通知医生酌情减量或停药。洛赛克可减少安定、新双香豆素和苯妥英钠的清除率,同时服用洛赛克和上述某种药时,应注意用量。洛赛克的清除率不受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不良或年龄的影响,因此,适合老年人。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一)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一)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30%的GERD患者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0%,西方国家尤为多见。目前我国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抑酸剂、促动力剂的广泛使用,对GERD的认识及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疗效也显著改善。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近年来GERD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将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病人可伴有食管外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哮喘、慢性咳嗽、夜间睡眠呼吸暂停、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等。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内镜阴性的GERD和内镜阳性的GERD。内镜阳性的GERD是指胃镜下可看到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有食管黏膜破损的表现即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约占GERD的2/3;内镜阴性的GERD指胃镜下食管黏膜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约占GERD的1/3。部分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可发展成为Barretts食管,后者为癌前病变。有研究提示〔1〕,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中有不典型症状和食管外症状的患者较RE高。另外,近年研究倾向认为〔2〕,NERD与RE并非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是两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也可能不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典型症状(烧心和反酸、反食)的发生率为10.19%,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为7.76%,据此推测两地区GERD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2%〔3〕。 1发病机制 GERD是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保护因子与攻击因子建立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所致。抗反流机制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食管的廓清能力、食管黏膜组织的抵抗力等,反流物包括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 1.1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研究表明,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失调、食管的清除功能及组织抵抗力的下降在GER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表现为自由反流、用力性反流和反射性反流,分别由LES压力低下、胃排空延迟、腹内压升高使跨膈压增加、一过性LES松弛(TLESR)、食管体部收缩振幅下降引起反流。最近研究表明,TLESR是引起GERD的重要原因,而胃排空障碍、胃内压增加是TLESR增加的主要机制。Wong等〔4〕研究了中国人胃食管反流机制后发现,GER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酸反流多数是由TLESR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发生后,大部分反流物通过1~2次蠕动性收缩而迅速被清除,剩下的则由吞下的唾液缓慢地中和,故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异常均可参与GERD的致病作用,Chrysos等〔5〕发现,GER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ES静息压降低,食管蠕动幅度下降,食管转运延迟,而有咽下困难,严重食管炎和Barrett病史长的患者,食管运动功能更差,食管转运时间更长。许军英等〔6〕研究发现,48.6%的GERD有食管失蠕动和食管远端低幅蠕动。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可见于NERD和不同程度的食管炎,而并不仅仅见于重度食管炎,表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是GERD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GERD不仅可以有消化期的动力减缓,而且还有消化间期移行复合波(MMC)的异常,即MMCⅢ期明显减少,不能清除胃内容物和十二指肠反流物。临床上,RE仅发生于部分GERD患者中,有的反流症状典型,都不一定有明显食管组织损害。显示了食管组织抵抗力在防RE发生有重要地位。它包括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部分屏障作用。当屏障功能受损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也可致食管炎。反之,当黏膜抵抗和修复能力较强时,对于病理性的反流内镜下也无食管炎的表现。但研究表明,GERD患者虽然

胃食管反流病和顽固性咽喉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和顽固性咽喉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咽喉炎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电子胃镜检查或24 h食管pH值检测对112例慢性顽固性咽炎患者进行诊断。把测出胃食管反流病的3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用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病理改变进行比较。结果食管反流病占34.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顽固性咽喉炎和胃食管反流病有很大的相关性,质子泵抑制剂及促动力药或改善顽固性咽喉炎的症状。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顽固性慢性咽喉炎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组织损伤,同时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食管外症状,如夜间发作性呛咳、夜间睡眠呼吸暂停、非心源性胸痛、咽喉炎等[1]。按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炎[2]。三者之间虽有一定相关性,但没有转化可能,它可导致食管组织损害。许多情况下出现食管外症状,主要是由于反流物刺激或损伤如咽喉、气管等部位,出现以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或哮喘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棉团感、堵塞感,吞咽困难等。但胃食管反流病和顽固性咽喉炎的实际发生率和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此作一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慢性顽固性咽喉炎患者,男62例,女50例,年龄22~57岁。病史3个月~2年,均确诊为慢性顽固性咽喉炎,治疗效果差或反复发病。症状为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慢性咳嗽或有哮喘,部分病例可有上述多种症状,112例中有12例(11%)同时具有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电子胃镜检查89例,24 h食管pH值检测23例。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级法判定,24 h食管pH值监测分析,根据pH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治疗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物并辅以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用抗感染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复查喉镜。 1. 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咽喉部症状消失,镜下黏膜破损愈合;有效: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改善,咽喉部病变好转,症状改善;无效:自我症状及病理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

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病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胃 ? 食管反流病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临床表现 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 1.反流症状:反流物为不消化食物为反食,为酸味液体为反酸。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有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烧心为GERD的特征性表现,常在餐后60分钟出现,屈曲、弯腰、平卧发生较多。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生。反流物刺激引起食管痉挛,造成胸骨后疼痛,酷似心绞痛。 3.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包括无季节性夜间哮喘、咳嗽、睡醒后声嘶等。 4.并发症:①食管狭窄;②Barrett食管;③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活检:诊断GERD的一线方法。但是NERD一般无特异性的变化或者仅有极轻微的变化。

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酸反流的重要手段,pH<4的百分时间对诊断病理性反流最具价值。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GERD的诊断。 3.食管测压: 诊断食管动力异常的重要手段。食管下段静息压如<6mmHg易致反流。 4.食管滴酸试验: 主要用于确定症状是否与酸敏感有关。 5.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 治疗有效则可诊断GERD。 诊断 (1)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内镜发现食管炎,排除其他原因食管炎后可确立诊断。无内镜下食管炎,24h食管pH检查阳性时诊断也可确立。 (2)不典型症状如咽喉炎、哮喘、咳嗽、胸痛的患者应结合内镜、24h食管pH、PPI 试验性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 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病程长。食管吞钡可见“鸟嘴征”。食管镜可见食管扩张,贲门部闭合,但食管镜可通过。 2.食管癌:多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一般病程较短,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活检可明确。 3.食管瘢痕狭窄:有吞食腐蚀剂病史,多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钡餐显示食管不规则线状狭窄,管壁僵硬,粘膜消失。内镜检查可明确。 4.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冠心病、纵隔肿瘤等,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 消化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胆汁监测、食管下段测压、食管吞钡检查、胸部增强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等。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抬高床头、避免进餐后立即卧床; 2.戒烟、禁酒,避免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表时间:2016-04-05T10:16:01.020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2期供稿作者:姜涛[导读] 黑龙江省体育局运动创伤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及食管外的刺激症状. 黑龙江省体育局运动创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上消化道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与抗反流屏障功能下降、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幽门螺菌感染、间质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等有关。以下从反流物的攻击作用、抗反流屏障的削弱、食管粘膜的防御作用降低和胃排空延迟等四个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既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参考价值。【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722.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91-0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及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如烧心、胸痛、咽喉炎、食管炎等,内镜下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为反流性食管炎,也有部分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之所以出现上述病症的原因是反流防御机制出现削弱,引起了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导致患者食管外的组织受到损害,增加患上反流性食管炎的几率。因此,分析和探究胃食管返流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析 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反流物的攻击作用,反流物刺激并损伤食管黏膜,受损的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与黏膜接触的时间及患者体位有关。反流可见于餐后和夜间,以餐后反流为主的病例并发食管炎较轻,夜间反流为主的病例容量清除和化学清除作用显著下降,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并发的食管炎较重。胃酸和十二指肠反流物的攻击作用,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内容物反流导致食管损害的重要因素。胃酸能激活和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加重食管黏膜损伤,PH越低,酸暴露时间越长,黏膜损害越重;54%-94%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存在食管裂孔疝,这个数据比正常人群明显为高。说明食管裂孔疝患者易于出现重度食管炎、食管狭窄以及Barrett食管;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胃排空延缓使近端胃扩张,易诱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食管反流。当十二指肠发生病变时,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可因胃容积的增加而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性增加,含胆汁和胰酶的反流物对食管黏膜亦具有损伤作用;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父母患病机会增加,同卵孪生个体同时患胃食管反流病的机会大于异卵孪生个体,提示遗传因素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中起作用。 2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分析 2.1削弱抗反流屏障的作用进而诱发胃食管反流病 抗反流屏障主要是指具有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的胃食管结合部,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胃周悬韧带、膈肌脚等。其中任一结构的解剖或功能异常都会导致胃食管的抗反流作用减弱。现在认为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指在非吞咽情况下胃食管发生的一过性的自发性松弛,常伴胃、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多表现为直立位反流,病理或生理状态下都可发生。虽然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在正常的健康人群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均有发生,但两者反流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多为气体反流,而后者常伴有酸反流;膈肌脚的解剖及功能异常也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膈肌脚张力明显低于健康者,且张力的降低幅度与酸反流程度呈正相关,表明膈肌脚张力降低可能直接减弱胃食管的抗反流屏障作用;食管裂孔疝也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相关,食管裂孔疝患者胃食管结合部解剖结构出现异常,导致正常抗反流机制的破坏,从而增加了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2.2 食管粘膜的防御作用降低进而诱发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粘膜的屏障主要包括上皮因素(如细胞代谢功能、细胞内的缓冲系统和上皮运输等)、上皮前因素(如黏液层和黏膜表面碳酸氢根浓度等)和上皮后因素(如组织基础酸状态与血清供应的情况等)。当食管黏膜的防御屏障受到损害时,即使是正常的反流情况也会使患者患上反流性食管炎。有报道显示胃食管反流患者在生理水平的酸反流有也可能出现烧心等症状,推测是由于细胞间隙增宽使得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增加,使得生理水平的酸反流也能够直接刺激暴露的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烧心等症状的出现。有的科学家发现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上皮标本中食管钙黏蛋白出现降解,而食管钙黏蛋白在食管上皮细胞中具有保持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从而加强食管上皮屏障功能的作用。因此食管粘膜的防御作用降低也会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2.3食管廓清能力进而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食管内容物通过重力作用,一部分排入胃内,大部分通过食管体部的自发和继发性推进蠕动,将食物排入胃内,此即容量清除,是食管廓清的主要方式。遇有反流时,食管扩张,通过神经反射,出现继发性蠕动,达到容量清除作用。容量清除减少了食管内酸性物质的量,剩余的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由咽下的唾液中和,这样就减少了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而患上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食管蠕动振幅减弱、消失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食管消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延长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其结果是反流物中的酸性离子对黏膜造成损伤。夜间发生的反流对食管的损伤尤为明显。睡眠时,无重力作用可致反流物的清除延缓,吞咽和唾液分泌实际上停止,而且没有原发性食管蠕动,食管内的酸得不到唾液的中和和有效清除。吸烟已被证实可通过增加酸反流的发生频率增加食管的酸暴露。此外,食管裂孔疝也被证明可妨碍食管的酸清除。 总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因较多,发病的机制也较为复杂,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患者抗反流屏障削弱,从而使患者出现反流情况。经调查发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有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因此,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以找到更好的治疗手段。参考文献: [1]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3(01):37-41.

胃食管反流咽喉炎的治疗

胃食管反流咽喉炎的治疗 在生活中我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得病,这个也说明疾病的患病几率在不断的增加,人们不注意合理饮食,不注意合理生活,那么就会引起这些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这个胃食管反流咽喉炎疾病,在疾病发生后我们的咽喉会很难受,吃饭的时候还会痛,有的人反酸过于厉害,那么针对这个胃食管反流咽喉炎到底该如何来治疗呢? (一)一般治疗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 (二)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 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

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10~20mg,每天3~4天,几无不良反应。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每次25mg,每天3~4次。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三)降低胃酸①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镁0.3g,每日3~4次。藻朊酸泡沫剂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 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②组胺H2受 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其剂量分别为200mg,3~4/d;150mg,2次/d和30mg/d。疗程均为6~8周。本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③质子泵抑制剂此 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而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 泛使用于临床,前者20mg/d,后者30mg/d,即可改善其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病历

主诉:反酸、烧心1年伴吞咽困难1月 现病史:近1年来经常于饭后1小时反酸、烧心症状,以平卧、弯腰时为着,烧心以胸骨后为着,近1月来出现轻微的吞咽困难,伴有轻微的疼痛,未进行治疗,今特来我院住院治疗,门诊以“反流性食管炎”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黑朦及晕厥,无头痛,无胸闷等症状,精神差、睡眠差,食纳正常,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病史;无输血、献血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6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46岁闭经。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原因不详,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6.6℃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自动体位,神志清,精神欠佳,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蜘蛛痣、溃疡、瘀斑、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反射存在;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充血;咽腔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觉语颤正常。胸骨无压痛;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不可明视。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剑下及左上腹压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听诊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各关节无畸形,双下肢未发现水肿。神经系统:见专科检查。 专科检查 神志清,无失语,无构音异常,一般情况可。嗅觉视力未测,两眼各方向运动充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未引出眼震。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咽反射减弱,感觉系统无异常,左侧肌张力亢进。颈软,双克尼格氏征(-)布鲁金斯基征(-)左侧巴彬斯基征(-)右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血常规:RBC:4.17*1012/L,WBC:11.4*109/L,Hb:124g/L,PLT:153*109/L;腹部彩超示:双肾小结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正常;经颅多普勒示:所测颅内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减慢。 初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住院医师: 2017-10-511:00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女,72岁,以“反酸、烧心1年伴吞咽困难1月”为主诉入院。近1年来经常于饭后1小时反酸、烧心症状,以平卧、弯腰时为着,烧心以胸骨后为着,近1月来出现轻微的吞咽困难,伴有轻微的疼痛,未进行治疗,今特来我院住院治疗,门诊以“反流性食管炎”收住入院。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黑朦及晕厥,无头痛,无胸闷等症状,精神差、睡眠差,食纳正常,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T:36.6℃P:7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觉语颤正常。胸骨无压痛;叩诊双肺呈清音,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不可明视。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神志清,无失语及构音异常,一般情况可,嗅觉视力未测,两眼各方向运动充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未引出眼震。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右侧咽反射减弱,感觉系统无异常,右侧肌张力亢进。颈软,双克尼格氏征(-)布鲁金斯基征(-)左侧巴彬斯基征(-)右侧(-)。入院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依据:1.老年患者,有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症状。2:辅助检查:血常规: RBC:4.17*1012/L,WBC:11.4*109/L,Hb:124g/L,PLT:153*109/L;腹部彩超示:双肾

胃食管反流与咽喉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与咽喉部疾病 一、病因 胃食管反流(GERD)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其中包括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食管症状主要为胸骨后烧灼感和反酸等。食管外症状主要是由于GERD引起咽、喉和肺部等器官的病损而致。Cherry等(1968)首次描述了伴有咽炎的GERD,其观察到3例GERD病人存在咽喉部溃疡。此后,GERD与咽喉部疾病的关系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Delahunty(1972)曾将9例咽异感症的病人称为酸性喉炎,采用睡眠时抬高头位的治疗,经6~8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目前缺乏与GERD相关的咽喉炎的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Wong(2000)调查表明,约4%~10%的耳鼻咽喉科门诊病人与GERD相关。具体表现除咽喉炎外,尚有接触性溃疡、肉芽肿、喉气管狭窄、咽异物感、喉痉挛及喉癌。 晚近的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GERD关系密切。Heimann 等(1995)报道70%左右的OSAHS病人存在GERD。钟旭等(1998)观察到56%的OSAHS病人合并夜间胃食管反流,其中有67%合并夜间胃食管反流者在日间也存在胃食管反流。 慢性咽炎和慢性喉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慢性咽炎通常表现为咽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和(或)微痛。病人常感到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病人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认为,慢性咽炎的病因包括: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②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及炎性分泌物刺激咽部、慢性扁桃体炎和牙周炎的影响;③烟酒过度、粉尘与有害气体的刺激和辛辣食物的影响;④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全身因素。慢性喉炎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声嘶、喉部不适、喉干燥感、讲话时喉痛、喉分泌物增加形成粘痰、讲话费力等。一般认为慢性喉炎的病因包括:①用声过度,主要见于长期用嗓或在嗓音较大的环境中大声讲话者; ②长期受到有害气体、粉尘的刺激和吸烟;③鼻腔、鼻窦及咽部慢性炎症可直接扩展到喉部; ④长期鼻阻塞而张口呼吸,使外界空气未经鼻腔处理直接经口吸入导致喉粘膜受到刺激;⑤急性喉炎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⑥下呼吸道有慢性炎症,导致长期咳嗽及脓性分泌物刺激喉部粘膜而导致炎症。 近年来研究表明GERD与咽喉部症状的关系十分密切,GERD导致病人表现为声嘶、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和频繁清喉的动作等,目前将这类疾病称为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 x),该病的名称尚未统一,其常用的同意语有反流性喉炎、喉反流、胃咽反流、咽食管反流、食管上反流、食管外反流等。国内有学者使用反流性咽喉炎、反流相关性咽喉炎等术语描述这类疾病。GERD引起咽喉损伤和出现症状的机制有以下3个方面:①抗反流防御功能下降:典型GERD的抗反流防御功能下降的关键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异常,而在反流相关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中,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起重要的屏障作用,胃内容物必须由食管喷门端反流至食管咽喉端并通过食管上括约肌进入咽喉部才可引起咽喉的损伤。Shaker等(1995)观察到反流性喉炎病人与健康人、典型GERD病人比较,远咽喉端的食管酸暴露时间并未增加,但返流达到近咽喉端食管的机会明显增加。②反流物对咽喉粘膜的损伤:胃酸、胃蛋白酶可与咽喉粘膜直接接触引起反流相关性咽喉炎。Ylitalo等(2001)对26例后部喉炎病人、17例喉部正常的可疑GERD病人和19例健康人进行咽喉部pH监测,观察到69.23%后部喉炎病人存在咽食管反流,而健康志愿者中只有26.32%存在咽食管反流,提示胃酸-胃蛋白酶对咽喉粘膜的直接接触是引起本病的重要损伤因素。③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末梢在酸性物质的刺激下可引起反射性清嗓、慢性咳嗽,发生慢性难治性咽喉炎。有研究表明,食管病变产生咽异物感取决于两侧迷走神经在解剖和功能上与食管的密切关系,咽与食管有着共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已知在食管下1/3段做气囊压迫试验,病人感到胸骨后灼热;在食管中1/3段行做气囊压迫,则有25%的病人出现胸骨上窝不适;另有研究观察到食管下1/3段的感觉可广泛传播。在反流性咽喉炎病人中,各种机制可能同

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

[文章编号]167327768(2007)022*******专家论坛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共识意见介绍 张法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南宁530021 ) 张法灿,男,49岁,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卫生科教管理学会会长、广西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西消 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理事、《内科》杂志和《广西医 学》杂志编委。1985年起在广西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消化专家周展骥教授,主要 致力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率先在区内引进和开展胃肠动力学研究。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其中“影响胃溃疡愈合因素的研究”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14篇。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定义;分类 [中图法分类号]R573.34 [文献标识码] A 胃食管反流病(Gastr o2Es ophageal Reflux D 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患病率为7%~15%。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广东省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每周至少有1次烧心和(或)反酸症状者占6.2%。6%~14%的GERD可能演变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 ophagus,BE),而0.5%~1.0%的BE又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嗳气、上腹痛、恶心、胸骨后痛;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近年来,GERD的诊断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鉴别诊断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但是,一直以来,不同国家发布了不同的GERD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至今尚无可广泛接受的GERD及其症状和并发症的定义;反流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诊断上又仅依赖于症状,但在GERD与消化不良的鉴别上尚未达成共识意见,由此在临床造成一些混乱;对于GERD的食管外表现的意见也不一致,导致临床上出现诊断不足或诊断过度;最后,Barrett食管的定义也不统一,在危险因素评价和追踪方面存在较大分岐。今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的44位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达成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共识意见,目的是制定一个广泛为医生、病人和有关当局接受的GERD全球共识定义和分类。 1 GERD的定义 GERD的全球定义:GERD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GERD的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最常见的食管损伤是反流性食管炎。 新的定义强调:从病人的角度描述症状的负性影响,承认症状如何影响病人的差异性,当反流症状达到引起病人不适的程度时才能定义为GERD,否则,烧心症状本身不构成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确定症状是否对病人有影响应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而不由频率和时间的任意值来决定。在人群研究中,一周发作2次或以上的轻度症状,或者一周发作1次以上的中重度症状常被病人认为引起不适。 无症状病人仍可存在潜在的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因此也满足GERD的诊断标准。无症状者可依据证实有胃内容物反流的检查来诊断(pH检测、电阻抗)、或者反流的损伤效应(内镜、组织学、电镜)进行诊断。 2 GERD的分类 2.1 食管综合征 2.1.1 症状综合征 a.典型S反流综合征;b.反流性胸痛综合征。 2.1.2 伴食管破损的综合征 a.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 oph2 agitis,RE);b.反流性食管狭窄;c.Barrett食管;d.食管腺癌。2.2 食管外综合征 2.2.1 明确相关的 a.反流性咳嗽综合征;b.反流性喉炎综合征;c.反流性哮喘综合征;d.反流性牙侵蚀综合征。 2.2.2 可能相关的 a.咽炎;b.鼻窦炎;c.特发性肺纤维化; d.复发性中耳炎。 以综合征为基础的GERD定义,反映GERD病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临床实际。 将GERD的表现分为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食管外综合征再分为明确相关和可能相关。新的共识定义允许以症状诊断疾病,如果发现粘膜损伤时进一步确定诊断。未经检查有食管症状、但无食管损伤证据的病人认为是食管症状综合征,而存在已证实损伤的病人则认为是伴食管损伤的食管综合征。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归属于不伴食管损伤的典型反流综合征,而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伴食管损伤的食管综合征的分类。既往的NERD定义,由于其本身定义会由于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如使用放大内镜),而不再使用。 在食管症状综合征分类中,反流性胸痛综合征单独列出,其表现为无典型反流综合征相关症状的胸痛或疼痛。伴有食 941 内 科 2007年4月 第2卷 第2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