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复习资料

第1章 数据分析的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

1.数据分组与变量数列

2.分布中心与离散程度的测定

3.偏度与峰度

4.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数据分组与变量数列编制的方法及其应用;

2.分布中心与离散程度指标的种类、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3.偏度、峰度以及相关系数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 能够理解:本章学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随机抽取某班级的10名男同学,测得其体重(单位Kg ,从小到大排列)分别为56.0,59.2,61.4,63.1,63.7,67.5,73.5,78.6,80.0,86.5,则其中位数为( ) A.63.7 B.67.5 C.65.6 D.65.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分位全距和极差一样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B.四分位全距充分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

C.标准差的平方称为方差,用来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

D.方差的平方称为标准差

3.在对某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应该做的前提工作是( ) A.数据的整理 B.数据的检查

C.数据的分组

D.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

4.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X 中位数e m 众数0m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0m m X

e >> B.0m m X e << C.0m m X e == D.e m m X >>0

5.下列不属于离散程度的测量指标的是( )

A.极差

B.期望

C.方差

D.四分位全距 6.关于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最大 B.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的总和不等于零

C.变量线性变换的平均数等于变量平均数的线性变换

D.n 个相互独立的变量的代数和的平均数大于其平均数的代数和

7.已知某班级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中位数为72分,算术平均数为69分,则该班级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的众数的近似值为( )

A.78分

B.63分

C.75分

D.70.5分 8.( )指的是变量的取值分布密度曲线顶部的平坦程度或尖峭程度。

A.偏度

B.峰度

C.四分位全距

D.平均差 9.在变量数列中,关于频率和频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频数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 B.频数越小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小 C.当对变量值求算术平均数时,频数看作为绝对数权数

D.当对变量值求算术平均数时,频率看作为绝对数权数 相对数权数 10.对于一列数据来说,其众数( B )

A.一定存在

B.可能不存在

C.是唯一的

D.是不唯一的 有时候唯一,有

时候不唯一

11.某企业辅助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500元,技术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7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A.520元

B.540元

C.550元

D.600元

12.八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

360 400 290 310 450 410 240 420则这8位学生五月份伙食费中位数为()

A.360

B.380

C.400

D.420

13.如果一组数据分别为10,20,30和x,若平均数是30,那么x应为( )

A.30

B.50

C.60

D.80

14.在一次知识竞赛中,参赛同学的平均得分是80分,方差是16,则得分的变异系数是( )

A.0.05

B.0.2

C.5

D.20

15.若变量Y与变量X有关系式Y=3X+2,则Y与X的相关系数等于( )

A. -1

B. 0

C.1

D.3

16.当所有观察点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r=0

B.r2=1

C.-1

D.0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在测量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何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P36)有时候掌握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测度指标有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2.简述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P62、64 )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程度测度的引入有何意义?

答:(P25)研究变量的次数分布特征出来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它是变量次数分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的概念有何意义?

答:(P33)对变量次数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进行测度,一方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的认识;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心的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的近似程度,为进一步的推断分析奠定基础。5.什么是变量数列?

答:(P2)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三、选答题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地避免(1)中的问题。

答:(P16)(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

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的影响。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个变量的全部变量值计算的,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

③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数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组内部的所有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2)①为了提高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极增值,即对变量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剔除。

②采用比重权数更能反映权数的实质,因为各组绝对数权数按统一比例变化,则不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

③注意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近似值。

2.(1)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图?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2)简述洛伦茨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答:(P8-9)(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3.(1)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否存在缺陷?

答:(P12-13)(1)分布中心就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揭示变量的分布中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变量的分布中心是变量取值的一个代表,可以用来反映其取值的一般水平。其次,变量的分布中心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的直角坐标系上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

(2)分布中心常用的测度指标主要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即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值或者极大值时,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众数表示数据的普遍情况,但没有平均数准确;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等水平,但不能代表整体。

第2章概率与概率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随机时间与概率;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与独立性;

4.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随机事件概率的性质与计算;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3.随机变量数字特征及其测定方法。

能够理解:概率与概率分析的相关概念、定义、定律和定理。

了解: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的本质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随机现象的是()

A.明天的天气状况

B.投掷一颗骰子,上面的点数

C.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100℃,水会沸腾

D.下个月三星手机的销量

2.已知X~N(2,1),则P{X<2}=()

A.0.5

B.0

C.1

D.0.75

3.下列关于事件的概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其中A和B是对立事件。

A.0≤P(A)≤1

B.P(A)+P(B))≤1

C.P(A∩B)=0

D.P(AUB)=P(A)+P(B)

4.若随机变量X在[1,5]上服从均匀分布,则其期望E(X)为()

A.1

B.2

C.3

D.4

5.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为P{X=k}=1/3(k=1,2,3),则其期望为()

A.1

B.2

C.3

D.4

6.若事件M与事件N互不相容,则有( )

A.P(MUN)=P(M)+P(N)

B.P(MUN)=P(M)-P(N)

C.P(MUN)=P(M)*P(N)

D.P(M ∩N)=P(M)+P(N) 7.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白球的概率为( )

A.1/5

B.2/5

C.1/3

D.2/3 8.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事件M 发生的概率0

B.若事件M 确定发生,则P(M)=1

C.事件M 发生的概率0

D.若事件M 不确定发生,则P(M)=0 有可能会发生 9.A 与B 为互斥事件,则B A 为( ) A.AB

B.B

C.A

D.A+B

10.设A 、B 为两个事件,则A-B 表示( )

A. “A 发生且B 不发生”

B. “A、B 都不发生”C . “A、B 都发生” D. “A 不发生或者B 发生” 11.设A 、B 为两个事件,P(A)=0.5,P(A-B)=0.2,则P(AB)为( ) A.0.2 B.0.3

C.0.7

D.0.8

12.袋中有红、黄、蓝球各一个,每一次从袋中任取一球,看过颜色后再放回袋中,共取球三次,颜色全相同的概率为( )

A.1/9

B.1/3

C.5/9

D.8/9

13.北方大学统计系06级3班共有60名同学,至少有2名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为(一年按 365天计算)( )

A.60

365

!

60 B.6060365365P C.!36560365P D.60603653651P - 14.如果事件A 的概率为41)(=

A P ,事件

B 的概率为4

1

)(=B P ,下列陈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21)(.

=+B A P A 21)(.B ≤+B A P 21

)(.C ≥

+B A P

41)(.D =+B A P 15.如果事件A 发生的概率6.0)(=A P ,事件B 发生的概率4.0)(=B P ,并且已知A B ?,则=)|(B A P ( )

A.0.6

B. 0.4

C. 1

D. 0

16.天地公司下属3家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3家公司的次品率分别为0.01,0.02,0.015,而3家工厂的日产量分别为2000,1000,2000,则天地公司该产品的总次品率是( ) A.0.015 B.0.014 C.0.01 D.0.02 17.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

则a 等于( A.1/4 B.1/3 C.1/2 D.1

18.若某学校有两个分校,一个分校的学生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5分,另一个分校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7分,则该校学生期末考试的总平均成绩为( )分。

A.76

B.75.8

C.75.5

D.76.5

19.若随机变量Y 与X 的关系为Y =3X -2,并且随机变量X 的方差为2,则Y 的方差D (Y )为( ) A.6 B.12 C.18 D.36

20.一个二项分布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数学期望之比为1/5,则该分布的参数p 应为( ) A.1/5 B.2/5 C.3/5 D.4/5

21.某保险业务员每六次访问有一次成功地获得签单(即签单成功的概率是1/6),在一个正常的工作周内,他分别与36个客户进行了联系,则该周签单数的数学期望是( ) A.3 B.4 C.5 D.6 22.数学期望和方差相等的分布是( )

A.二项分布

B.泊松分布

C.正态分布

D.指数分布 23.如果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已知,025.0}96.1{=≥X P 则( )

A.95.0}96.1|{|=≤X P

B.975.0}96.1|{|=≤X P

C.05.0}96.1|{|=≤X P

D.95.0}96.1{=≤X P 24.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N (0,4),则随机变量Y=X-2的分布为( ) A.N(-2,4) B.N(2,4) C.N(0,2) D.N(-2,2)

25.若两个随机变量X 与Y 的简单相关系数r=0,则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 ) A.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B.相关关系很低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不存在任何关系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有哪些?分别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P58)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有: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例如:某公共汽车站从上午六点起每十分钟来一辆车,则乘客在六点以后到汽车站等车的时间是[0,10]上的均匀分布,人的身高、体重作为随机变量时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灯泡的使用寿命则服从指数分布。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怎样表示?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有哪些?

答:(P54-56)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有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3.正态分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P59)

(1)集中性,正态分布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该位置也是分布的中位数和众数。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以x=μ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分布曲线由μ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 (μ,σ)。均数μ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太分布曲线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平缓。 (5)u 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4.简述数学期望和方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P62、64)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三、计算题

计算题1:某车间生产的一批产品中,按照其质量规格可以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次品四类,相应的概率为0.7,0.2,0.06,0.04,对应可产生的利润 (单位:元)为10,8,4,1, 1.(1)我们可以用说明指标来衡量该车间的生产效益?

(2)试求出该产品的平均利润。

解答:(P62)(1)可以用期望值来衡量,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

(2)设平均利润为随机变量X,则:

E(X)=10*0.7+8*0.2+4*0.06+1*0.04=8.88元

2.(1)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什么指标来衡量所得到的统计数据?

(2)引入这些指标对数据的分析有何作用?

解答:(P62)(1)方差、标准差。

(2)仅仅学了数学期望对随机变量的认识还是不够,我们还应该知道随机变量的取值对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即方差,这种偏离程度不仅可以反映一个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还能衡量期望值的代表性大小。

1.(1)计算甲、乙两种投资方案的期望。

(2)计算甲、乙两种投资方案的方差。

解答:(P62-64)(1)E(甲)=100*0.4+200*0.2+300*0.4=200(万元)

E(乙)=100*0.3+200*0.4+300*0.3=200(万元)

(2)D(甲)=(100-200)2*0.4+(200-200)2*0.2+(300-200)2*0.4=8000

D(乙)=(100-200)2*0.3+(200-200)2*0.4+(300-200)2*0.3=6000

2.(1)试比较甲乙两种投资方案哪种更好?

(2)如何运用期望和方差来比较哪种方案更好?

解答:(P62-64)(1) E(甲)=E(乙),而D(甲)大于D(乙),所以乙方案较好。

(2)比较方案的优劣首先看方案的期望值即平均值,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当期望值一样时要比较两者的方差,方差是方案取值与期望值的偏离程度,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此时方案较优。

四、选答题

1.(1)试解释为什么要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

(2)随机变量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答:(P53-54)

(1)在生产生活中,仅仅讨论随机事件的概率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揭示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并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描述。这就需要把随机试验的结果数量化,即要用某一变量的不同取值来表示随机试验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结果,这就是要引入随机变量的原因。

(2)总的来说随机变量具有三个特点:

①随机性,在试验前只知道它可能取值的范围,而预先不能确定具体取哪个值;

②统计规律性,由于它的取值依赖于试验结果,而试验结果的出现是有一定概率的,因此随机变量的取值也有一定的概率;

③它是定义在样本空间Ω上的实单值函数。

第3章时间序列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时间序列的概念及其种类;

2.时间序列特征指标;

3.长期趋势变动分析与季节变动分析;

4.循环变动与不规则变动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时间序列特征指标及其计算;

2.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测定及其分析方法。

能够理解:时间序列的概念及其种类。

一、选择题

1.某连锁店1月份至4月份的收入(万元)分别为3250,6532,2560,4689,则该连锁店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为()万元。

A.42157.75

B.3969.50

C.3250.00

D.4689.00

2.从统计分析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变动的测定方法的是( D )

A.剩余法

B.直接法

C.循环平均法

D.移动平均法

3.在对原时间序列拟合数学模型时,关于指标法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A.若原时间序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采用直线趋势模型

B.若原时间序列的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则采用二次曲线趋势模型

C.若原时间序列的二级增长大致相等,则采用修正指数曲线趋势模型

D.若原时间序列的逐期增长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则采用直线趋势模型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时间序列分析中长期趋势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趋势线数学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答:(P93)常用的趋势线数学模型有:直线、指数曲线、二次曲线、修正指数曲线、逻辑曲线、龚珀茨曲线和双指数曲线。

2.反映时间序列变动特征的指标有几类?

答:(P80、85)反映时间序列变动特征的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反映时间序列水平变动的特征,又称为时间序列水平指标。一般用来反映研究现象的变动量,具体包括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三种指标。另一类是反映时间序列的速度变动特征,又称为时间序列速度指标。用来反映研究现象在动态上发展变动的相对程度或平均程度,具体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四种指标。

3.常见的时间序列的变动模型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模型之间的区别。

答:(P80)按照长期趋势(T),季节波动(S),循环波动(C),不规则变动(I)的影响方式不同,时间序列可分为多种模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乘法模型:Y=T*S*C*I 加法模型:Y=T+S+C+I

乘法模型假定四个因素对现象发展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加法模型则假定各因素对现象发展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4.简述季节变动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P79、101)季节变动就是指受自然界更替影响而发生的年复一年的有规律的变化,季节变动的特点有周期性、规律性、周期长度固定。

三、选答题

1.(1)简单季节模型与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2)简述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改进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P111)(1)简单季节模型与移动平均季节模型的区别在于简单季节模型未考虑到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因素。

(2)首先用移动平均法消除时间序列中随机因素变动,并在趋势变动的基础上再根据季节变动对预测值加以调整,这样可以达到更切合实际的效果。

2.(1)常用的长期趋势预测的测定方法有哪几种?

(2)试简述应用每种方法时应该注意哪几点?

答:(P90-93)(1)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数字模型法。

(2)应用时距扩大法时应注意:

①只能用于时期数列;②扩大后的各个时期的时距应该相等;

③时距的大小要适中(即时距扩大程度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应用移动平均法时应注意:

①被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多,修匀效果好;②移动平均所取项数,应考虑研究对象的周期;

③如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需进行两次移动平均;④移动平均所取项数越多,所得趋势值项数则越少; ⑤移动平均的项数不宜过多。

应用数学模型法时应注意:对原时间序列拟合数学模型时,要弄清原时间序列趋势的变动形态,然后在此基础上配合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更准确地描述其长期趋势变动情况。 3.(1)我们研究季节变动的目的是什么? (2)试解释趋势剔除法的含义。

答:(P101、103)(1)季节变动时客观存在的,通过研究季节变动,可以认识其变动周期和变动规律性,给实际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决策依据。

(2)在具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动的时间序列中,为了测定季节变动,必须首先将趋势变动因素在时间序列中的影响剔除。先剔除长期趋势变动因素,后计算季节比率的方法,就是趋势剔除法。 4.(1)循环变动与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之间有何区别? (2)简述随即变动的测定方法。

答:(P113、115)(1)循环变动常常存在于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它不同于长期趋势,所表现的不是朝着某一个方向持续上升或下降,而是从低到高,由从高到低的周而复始的近乎规律性的变动。它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一般以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为一周期,成因也比较复杂,往往难以事先预知。

(2)对于一个具体时间序列,分别求得其中的长期趋势(T ),季节变动(S )和循环变动(C ),再依据乘法模型,分别从该模型中剔除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的影响,则其剩余即为随机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C

S T y I t

++=

5.(1)什么是时间序列? (2)时间序列的种类有哪些? (3)试述时间序列分析的作用。

答:(P77-78)(1)时间序列指按照时间顺序将观察取得的某个统计指标的一组观察值进行排列而成的序列。

(2)时间序列按指标性质不同,分为:时点序列,时期序列、特征序列;按数值变化特征不同,分为: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

(3)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描述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还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第4章 统计指数

本章重点难点

1.统计指数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2.总指数及其编制;

3.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应用;

2.指数体系的编制及因素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能够理解:统计指数的基本概念、种类及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统计指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统计指数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反映事物的因果相对变动关系 事物数量的相对变动

B.指数理论发展到今天,还仍局限于反映和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推广到空间变化

C.从广义上讲,一切说明社会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绝对数都是指数

D.从狭义上讲,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数量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2.按照所反映的现象的特征和内容不同,统计指数可以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时间指数和空间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3.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因素分析法可以分为( )

A.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

B.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

C.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D.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和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

4.若价格p 用表示,销售量q 用表示,下列指数中属于拉氏价格指数的是( 基期 )

A .

∑∑0

1q

p q p B .

∑∑1

011q

p q p C .

∑∑0

10q

p q p D .

∑∑0

11

1q

p q p

5.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指数

∑∑0

10q

p q p 综合反映了( )

A .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B. 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C .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6.某百货公司2000年比1999年的商品平均销售额增长了15%,平均销售量增长了18%,则平均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 .16.7% B.-16.7% C.2.5% D.-2.5%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简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

答:(P140-141)进行因素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大体如下: (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要分析的对象及影响的因素。

(2)根据指标间数量对等关系的基本要求,确定分析采用的对象指标和因素指标,并列出其关系式。 (3)根据指标关系式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

(4)应用实际资料,根据指数体系及绝对量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个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影响的 相应程度及绝对数量。

2.简述统计指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答:(P122-123)统计指数在产生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一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2) 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3) 研究事物在长时间的变动趋势。

三、选答题

1.(1)如何理解平均指数的概念?

(2)请区分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

答:(P131)(1)平均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综合平均而得出的综合比率指标,即平均比率指标,它是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

(2)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的联系在于,在一定的权数下,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区别在于平均指数作为一种独立的总指数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使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广泛应用价值。 2.(1)指数体系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编制指数体系? 答:(P138-139)若干个有联系的经济指数之间如能构成一定数量对应关系,就可以把这种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之间的客观联系称为指数体系。

(2)编制指数体系应以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理为依据。由于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可以固定在基期或报告期,所以可编制不同的指数体系。但无论编制哪一种指数体系,有一个条件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各个因素对现象影响的总和,应该等于现象实际发生的变动,为了保证这个条件的实现,应当遵守的原则是:同一个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要分别固定在不同时期。一般来说编制质量指标指数,

应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即采用派氏指数公式);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即拉氏指数公式)。

3.(1)在统计指数中,试简单说明什么是总指数和个体指数。

(2)总指数和个体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P123-124)(1)总指数是反映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成本、价格等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的相对数。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事物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变动程度。

(2)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在于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所以其数值总是介于最大的个体指数与最小的个体指数之间。区别是总指数反映多种事物的变动,而个体指数只反映某一种事物的变动。

4.(1)什么是综合指数?列举常用的综合指数有哪些?

(2)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P125-128)(1)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称为综合指数。常用的综合指数有拉氏指数,派氏指数,杨格指数,埃马指数和费宣理想指数。(2)同度量的问题;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的确定问题。

5.(1)解释什么是因素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P139-141)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据指数体系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情况,分析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因素分析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①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②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③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为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第5章线性规划介绍

本章重点难点

1.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2.使用线性规划的基本技巧;

3.运输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线性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运输问题的线性规划的模型及其应用。

能够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数学模型。

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相关概念。

一、选择题

针对指派问题和旅行商问题,可用()解决。

A.图解法

B.表上作业法

C.匈牙利算法

D.效率比法

二、问答题

1.简要说明线性规划问题中效率比法,图解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算法适合解决的问题。

答:(P163)效率比较法: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图解法:针对原料的有限库存,合理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使生产效益最大;表上作业法:针对物资调运问题;匈牙利算法:针对指派问题或旅行商问题。

2.简述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

答:(P166)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如下:先编制运费表和产销平衡表,并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运方案,再用闭回路法,求检验数检验初始调运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若不是最优,再用闭回路法,求调整数,用之调整初始方案。再用闭回路法,求检验数检验调整的调运方案是否最优,直至调整到最优为止。

3.规划论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P161)规划论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安排的最优方案,可将之表示为函数在约定条件下的极值问题;若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都是线性的就属于线性规划。

三、计算题

计算题1:某糖果厂生产两种糖果,A种糖果每箱获利润40元,B种糖果每箱获利润50元,其生产过程分为混合、烹调、包装三道工序,下表为每箱糖果生产过程中所需平均时间(单位:分钟)

每种糖果的生产过程中,混合的设备至多能用12小时,烹调的设备至多能用30小时,包装的设备至多能用15小时。

试问用每种糖果各生产多少箱可获得最大利润?

1.(1)试写出该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

(2)试写出该问题的目标函数。

解答:(P165)(1)设生产A种糖果x箱,B种糖果y箱,可获得利润z元,则此问题的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x+2y≤720

5x+4y≤1800

3x+y≤900

x≧0

y≧0

(2)目标函数为z=40x+50y

2.(1)选用什么方法解决该优化问题比较合适?

(2)用选中的方法求最优方案。

解答:(P165)

(1)适合使用图解法.

(2)

OA:y=0,

AB: 3x+y-900=0,

BC:5x+4y-1800=0,

CD: x+2y-720=0,

DO: x=0

,截距为z/50的平行直线系,z/50越大,z越大,

z的最大值=40*120+50*300=19800,即生产A种糖果

元。

计算题2:某公司决定派甲、乙、丙、丁四人去完成A、B、C、D四个项目,每个人分工不同,且每个人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假如四个人完成四个项目所需的经费(单位:千元)如下表所示。

1.(1)此类型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2)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解答:(P182-185)(1)用匈牙利算法来解决。 (2)步骤:

①将费用矩阵的每一行元素减去该行的最小元素,再将每一列的元素减去最小元素(已有0的列就不必减)。

②找在不同行、不同列的0元素,先在各行中找只有一个0元素的,并在其右上角加“*”号,再将次0元素记为Ф,再在各列中找只有一个0的加“*”号,并在此0元素所在行中的0记为Ф,若在不同行、不同列的“0”有n 个,则将与“0”对应的解取为1,其余元素对应的解取为0,即为原指派问题的最优解,若在不同行、不同列的“0”不够n 个,则经下一步调整。

③在有“0”的行、列上过“0”画横线或竖线,有n 个“0”就只能画n 条横竖线,还要经过所有的Ф。再在没有横竖线经过的非0元素中找最小的将没画横线的各行元素均减去这个最小元素,而在画竖线的各列非0元素均加上这个最小元素。

重做第二步,即可得到最佳指派方案。 2.(1)试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出最优选派方案。 (2)试说明使用线性规划的技巧有哪些?

解答:(P163、185)(1)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矩阵变化如下:

?

?

???

??????????→???????????????ΦΦΦ→

??????

??????ΦΦ→????????????→?????????

???→????????????*****

*01000001001010000123509606061200123509606061200102350960606120441047501110062101201113109161917121615511513153zuiyoujie 从而得到最优解:甲完成D 项目,乙完成B 项目,丙完成A 项目,丁完成C 项目。

(2)单纯形法可以解决大部分线性规划问题,但是考虑到常见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算法来解决,如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可用效率法;针对原料的有限库存,合理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使生产效益最大,可用图解法。

第6章 统计决策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统计决策的要素和程序;

2.非概率型决策;

3.概率型决策。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先验概率型决策模型、方法及其应用;

2.后验概率型决策模型、方法及其应用。 能够理解:非概率型决策和概率型决策的应用条件及准则。 了解:统计决策的相关概念、要素及其程序。

一、选择题

1.统计决策的要素不包括()

A.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

B.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

C.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

D.决策的目标

2.乐观准则属于统计决策分析中的()所采用的准则之一。

A.非概率型决策

B.先验概率型决策

C.后验概率型决策

D.经验决策

3.下列选项中,关于决策目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策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而不能笼统模糊

B.在统计决策分析中,决策目标必须是定量目标

C.决策目标越大越好

D.决策者的决策目标既可以是定性的目标,也可以是定量的目标

4.下列选项中,关于最优行动方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越敏感,其稳定性越差,可靠性越低

B.对最优方案我们要降低它的敏感性,增强它的稳定性

C.市场调查对最优行动方案决策的风险无影响

D.对最优方案的稳定性分析称为敏感性分析

5.统计决策的程序有()

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比较分析,确定最佳方案③执行决策④拟定各种可行的方案

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6.下列关于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策者对客观环境完全不能确知的决策,称为非确定性决策

B.经济管理和商务活动中的决策大部分都是非确定性决策

C.统计决策理论是关于确定的客观环境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D.统计分析推断方法是确定性决策的主要方法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概率型决策的准则的是()

A.大中取小

B.小中取大

C.大中取大

D.最大可能

8.下列关于非概率型决策的准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小取大准则也称为乐观准则

B.小中取大准则也称为悲观准则

C.大小取大和小中取大准则都是从收益函数出发给出的决策准则

D.折中准则与大中取大准则一样都是一种极端准则

二、问答题

1、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答:(P193)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

2、先验概率型决策的准则有哪些?

答:(P203)在进行先验概率型决策分析中,常用的决策准则主要有期望收益准则或期望损失准则、最大可能和渴望水平准则等几种。

三、计算题

计算题1:某企业准备批量生产一种新产品,需要确定产品的产量,根据市场预测估计,这种产品的市场状况的概率为:畅销(0.3)、一般(0.4)、滞销(0.3),各种状态下的收益值(单位:万元),

1.(1)对此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合适?它的原理是什么?

(2)此方法的要素由哪些构成?

解答:(1)可以用图的形式进行分析,即决策树法。原理为: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状态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决策树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状态枝等要素构成。

2.(1)试说出三个可供选择方案中最优方案。

(2)决策树法管理人员和决策分析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决策工具,在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应用,试根据你所学的统计决策分析的方法,概括总结一下此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解答:

(1)决策树法分析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很明显选择小批量生产,其期望值为39.0万元。

方案:

畅销(0.3) 50万元

36.4万元大批量一般(0.4) 43万元

滞销(0.3) 14万元

畅销(0.3) 54万元

36.1万元中批量一般(0.4) 40万元

滞销(0.3) 13万元

畅销(0.3) 42万元

39.0万元小批量一般(0.4) 45万元

滞销(0.3) 28万元

(2)决策树列出了决策问题的全部可行方案和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以及各可行方法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期望值,从而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决策问题在时间和决策顺序上不同阶级的决策过程,在应用于复杂的多阶级段决策时,阶段明显,层次清楚,便于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可以周密地思考各种因素,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当然,决策树法也有它的缺点,如使用范围有限,无法适用于一些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决策;对各种方案的出现概率的确定有时主观性较大,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等。

计算题2:某手机供应商准备在市场上发售一批手机,由于市场的需求量不同,市场可能有两种状态即畅销、一般。根据前几年的统计数据资料分析,两者出现的先验概率分别为0.7,0.3.该公司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利润:一是高价出售,若畅销的话,可以获得8000万元,若销路一般的话,可能会出现货物大量积压,这样只能获利1600万元。二是低价出售,如果畅销的话,可以获利6500万元,若销路一般的话,可以获利3200万元。

要求:对两种方案选择的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方案是否稳定。

1.(1)试述敏感性分析的含义。

(2)判断所选行动是否稳定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解答:(P230)(1)对最优方案的稳定性即可靠性进行分析,称为敏感性分析,就是分析客观环境可能状态出现概率的变化对最优方案的影响。

(2)先根据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损益值计算出引起最优行动方案改选的转折概率,然后再将实际估计的概率与此转折概率比较,根据两者差距的大小来判断所选最优行动方案的稳定性。

2.(1)求出引起最佳方案的转折概率。

(2)试对该方案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解答:(P230-231)(1)如果设畅销的概率为p的话,则销路一般的概率为1-p,则高价出售和低价出售的两个方案的期望收益为:E(高价)=8000p+1600(1-p)=6400p+1600

E(低价)=6500p+3200(1-p)=3300p+3200

若高价称为最优方案,根据期望收益准则,有6400p+1600大于3300p+3200,得出p大于0.516,所以最优方案的转折概率为0.516.

(2)由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高价营销只有当畅销的概率大于0.516时,才是最优方案。而当畅销的概率小于0.516时,低价营销才是最优方案。转折概率0.516与畅销的先验概率0.7相比,其差距为

0.7-0.516=0.184差距很大,这说明畅销的概率估计值0.7比真实值高出0.184,因此该决策中最优行动方案的选择对客观状态出现概率的变动是稳定的,敏感性不高。

四、选答题

1.(1)决策树的原理是什么?

(2)应用决策树进行统计分析时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P206)

(1)它利用了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

件下损益值得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首先根据决策问题绘制决策树,然后计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和相应的结果节点的收益值;其次计算各概率点的收益期望值;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最优方案。

2.(1)什么是决策树技术?决策树对管理人员有何意义?

(2)概括说明绘制决策树的步骤。

答:(P206)

(1)决策树是对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它是把各种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各种损益值简明的绘制在一张图表上,用决策树可以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决策树便于管理人员审度决策局面,分析决策过程,尤其对那些缺乏所需数学知识从而不能胜任运算的管理人员。

(2)决策树的绘制步骤有:

①绘制决策点和方案枝,在各方案枝上标出对应的备选方案。

②绘制状态点和状态枝,在状态枝上标出对应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值。

③在状态枝的末端标出对应的损益值。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决策树。

3.(1)决策分析中,对各行动方案取舍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2)请解释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的敏感性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3)请分析如何降低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

答:(P230-232)

(1)决策分析中对各行动方案的取舍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各行动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损益值;二是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值。

(2)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越敏感,其稳定性越差,可靠性就越低。

(3)要降低所选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就需要对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进一步调查,获得补充信息,从而对过去估定的先验概率分布进行修正,用既包含了先验信息,又包含了样本信息的后验概率分布再进一步进行决策分析。

4.(1)先验概率型决策适用于什么情况?

(2)简述先验概率型决策的准则的期望损益准则的步骤。

答:(P202-203)(1)决策者除了掌握有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外,还掌握有客观环境的各种可能状态出现的先验概率分布,这时就可以使用先验概率型决策进行分析。

(2)首先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计算出各个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损失,然后通过对各个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损失进行比较,找出期望收益最大或期望损失最小的来作为行动方案。

5.(1)统计决策的要素与统计决策分析有什么样的关系?

(2)简述非概率型决策的含义。

(3)非概率决策的准则有哪些?

答:(P194、196、199-201)(1)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收益函数或者损失函数是统计决策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了这三个基本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统计决策分析都无法进行,只有当这三个基本要素都具备了,统计决策分析才可进行。

(2)非概率型决策就是决策者在仅仅知道客观环境可能有哪几种状态,但却不知道每一种可能状态出现概率的条件下的决策。

(3)非概率型决策的准则主要有:乐观准则(大中取大准则)、悲观准则(小中取大准则)、折中准则、大中

取小准则四种。

6.(1)决策和决策者的分类有哪些?

(2)请解释决策风险的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

答:(P243-246)(1)按照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可以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三种。根据决策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可以将决策者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性者、风险规避者。(2)决策风险的衡量方法就是以概论原理为基础,针对那些有很多种可能结果的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的步骤为:

①确定决策方案的概率与概率分布;②计算决策方案的期望值;③计算决策方案的标准差;

④计算决策方案的标准差系数。

第7章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本章重点难点

1.相关性与滞留成本;

2.决策风险与不确定性;

3.风险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分析。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决策风险的衡量方法及其应用;

2.掌握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能够理解: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有关概念及其含义。

一、选择题

4.某养殖企业拟准备在租地上开设一养殖场,如果养鸡则可以获利60万元,养猪可以获利55万元,养羊可以获利40万元,则养鸡的机会成本为()万元

A.55

B.60

C.40

D.95

5.按照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可以将决策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这三类的是()

A.确定性决策

B.随机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不确定决策

4.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的成本是()

A.付现成本

B.沉没成本

C.重置成本

D.机会成本

4.关于相关性和准确性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相关性是信息从属于决策的主要质量特征之一

B.相关性一般是指信息与决策的相关的特性

C.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

D.准确但不相关的信息对决策而言是毫无价值的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简述不确定性决策分析方法中折衷的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

答:(P255)(1)要求决策者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确定一个乐观系数α。应该注意α的取值范围是0≤α≤1,它的取值大小反映了决策人员对未来情况的乐观系数。如果α的取值接近1,则说明决策者比较乐观;如果α的取值接近于0,则说明决策者比较悲观。

(2)计算各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收益值。其计算公式为:

各个方面的预期收益值=最高收益值×α+最低收益值×(1-α)

(3)比较各个被选方案的预期收益值,从中选出具有最大预期收益值的方案作为决策的最优方案。

2.简述风险性决策分析方法中,期望损益值的决策方法的步骤。

答:(P248)

(1)在确定决策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2)分析各个被选方案实施后可能遇到的自然状态,并估计每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3)计算各个被选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可能取得的收益值(或损失值)。如企业贡献毛益总额、利润总额、投资收益等。

(4)决策人员可以把各个备选方案、自然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以及收益值(或损益值)在一张表上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所谓的决策损益表。

(5)计算并比较各个备选方案期望收益值(或期望损失值)的大小,从中选出具有最大期望收益值(或最小期望损失值)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3.简述滞留成本的含义。

答:(P241)滞留成本不是未来成本,而是由企业现在承担的,但需要在不久的将来偿付的成本,较为典型的是资本成本,例如债务利息、股东回报等。

三、计算题

某公司准备今后五年生产一种新产品,在经过调研之后,需要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确定生产哪一种产品,现有两种备选方案可供选择,根据市场预测及相关人员估计,具体调研信息如下:

甲产品:预计可以获得利润为30000元的概率为0.2,获得利润为20000元的概率为0.5,获得利润为15000元的概率为0.3.

乙产品:预计可以获得利润为40000元的概率为0.4,获得利润为10000元的概率为0.3,获得利润为0元的概率为0.3.

要求: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对决策提供依据。 1.(1)对决策风险进行衡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试计算两种方案的利润期望值。

解答:(P245)(1)决策风险与概率直接相关,因而在对决策风险进行衡量时应当着重考虑期望值、标准值、标准差系数等因素。(2)甲产品的利润期望值:E(甲)=30000*0.2+20000*0.5+15000*0.3=20500元 乙产品的利润期望值:E(乙)=40000*0.4+10000*0.3+0*0.3=19000元 2.(1)试对两种决策方案的风险程度进行衡量。 (2)如何比较和评价这两种方案?

解答:(1)要衡量两种方案的风险程度,必须先得出: 甲方案:

()()()15.52203.015000205005.020*********.03000020500222≈?-+?-+?-=

σ

V 甲=5220.15/20500=25.46% 乙方案:

()()()40.175783.00190003.010*********.04000019000222≈?-+?-+?-=

σ

V 乙=17578.40/19000=92.5%

(2)由上面得知,甲产品的利润期望值大于乙产品,甲产品的标准差小于乙产品,甲产品的标准差系数小于乙产品。标准差系数越大,说明风险越大。综上所述,该企业应该选择甲产品。

四、选答题

1.(1)解释相关性的定义。

(2)怎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答:(P235、237)(1)指信息与决策相关的特性,通常情况下,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有关人员所作的决定。

(2)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者试图采用定量方式,将尽可能多的决策因素表达出来,因为这可以减少需要进行判断的定性因素的个数,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2.(1)信息的相关性取决于有关人员所做的决策,如果信息是相关的,那么它应符合哪几项标准? (2)历史数据与决策之间是否相关的?为什么?

答:(P236)(1)如果信息是相关的,那么它应该符合两项标准:

第一,信息必须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测,包括预计的未来收入、成本数据等。

第二,它必须包括各个方案之间的差别因素。在预期的未来结果中,只有那些会随着所选方案的不同而改变的结果才是与决策相关的。

(2)历史数据是已经发生结果的反映,尽管它们有助于对未来的预测,但其本身与当前决策是不相关的,因为决策只能影响未来的结果,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所以,历史数据与决策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

3.(1)谈谈你对风险性决策的理解。

(2)风险性决策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答:(P243-244)(1)风险性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因素的未来状况不能完全肯定,但可以依据有关方法通过预测来确定其客观概率。

(2)①存在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②存在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各种自然状态。④可测算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⑤可测算出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客观概率。4.(1)试解释什么是不确定性决策。

(2)不确定性决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P244、252)(1)不确定性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因素不仅不能肯定、而且每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也无法确切的预计,各种备选方案的条件只能以决策人员通过经营判断所确定的主管概率作为依据。

(2)不确定性决策的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保守的决策方法(大中取小法、小中取大法)、乐观的决策方法、折衷的决策方法。

5.(1)试结合实际例子说明机会成本的含义?

(2)机会成本存在的前提是什么?

答:(P238)(1)机会成本是指在经营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2)机会成本以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为前提。

6.(1)影响风险性决策方案的因素有哪些?

(2)风险性决策分析方法有哪些?并说明各方法的适用条件?

答:(P247-251)(1)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决策的方法、决策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其对待风险的态度。

(2)风险性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期望损益值的决策方法、等概率的决策方法和最大可能性的决策方法。期望损益值的决策方法一般是用于: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具有明显的客观性,而且较为稳定,拟解决的决策问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重复的;决策的结果不会给决策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的情况。等概率决策方法是用于决策人员无法预测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的情况。最大可能性的决策方法一般是用于某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状态所出现的概率,但各个备选方案期望值却相差不大的情况。

第8章模拟决策技巧和排队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

1.排队系统的相关问题概述;

2.M/M/1排队模型;

3.M/M/C排队模型。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

1.M/M/1排队模型及其应用;

2.M/M/C排队模型及其应用。

了解:排队系统的特征、运行结构及其数量指标。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衡量排队系统指标的是()

A.排队队长

B.队长

C.停留时间

D.排队规则

参考答案

二、计算题

汽车按平时90辆/H 的泊松分布到达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收费关卡,通过关卡的平均时间是38s 。由于驾驶人员反映等待时间太长,主管部门打算采用新装臵,使汽车通过关卡的时间减少到平均 30s ,但增加新装臵只有在原系统中等待的汽车平均数超过5辆和新系统中关卡空闲时间不超过10%时才是合算的。 1.(1)它是排队论中的什么模型?试简述该模型的含义。(2)简述描述此模型的基本特性的数量指标都有哪些?

解答:(P261-263)(1)该系数属于M/M/1 排队模型,表示服务台数目C=1 的排队模型,其顾客到达间隔时间服从参数为λ 的泊松分布,服务时间遵从参数为1/μ的指数分布,顾客的到达和服务都是相互独立的、随机的。

(2)一般地,描述其基本特性的数量指标有四个:排队长,队长L ,等待时间,停留时间。 2.(1)试计算新旧装臵在模型中的常用系统指标。(2)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新装臵是否合算。 解答:(P264) (1)

(2)采用新装置后要求原系统中等待的汽车平均数超过5辆为合算,经计算原系统的Lq=18.05>5满足这个条件.但是还有一个条件是采用新装置后要求新系统中关卡空闲时间不超过10%,而经计算

25.01''

0=-=ρP ,即新系统的空闲率为25%超出了要求,所以采用新装置是不合算的。

三、选答题

1.(1)研究排队论的目的是什么?(2)解释什么是M/M/1模型?

答:(P263-263)(1)研究排队论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地设计和保持服务系统的最优运营。 (2)M/M/1表示服务台数目C=1的排队模型,其顾客到达间隔时间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服务时间从参数为1/μ的指数分布,顾客的到达和服务都是相互独立、随机的。

2.(1)举一个简单例子说明排队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请解释M/M/C 电脑含义。

答:(P259、265)(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排队的问题,例如到银行存取款、到营业厅缴纳话费、办理业务等,排队就是指处于服务机构中要求服务的对象的一个等待排队,排队论就是研究各种排队现象的理论。 (2)M/M/C 表示服务台数目C ≥2的排队模型,其顾客到达间隔时间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服务时间服从参数为1/μ的指数分布。

3.(1)排队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2)请解释处理排队问题的过程。 答:(P260-262)(1)排队系统的运行过程包括是三部分:输入过程、服务机构、排队规则。 (2)处理排队问题的过程:

①确定排队问题的各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根据已知的统计数据,运用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以确定相关的概率分布; ③根据所得到的概率分布,确定整个系统的运作特征;

④根据服务系统的运作特征,按照一定的目的,改进系统的功能。

第9章 成本、产出和效益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成本、产出和效益分析的基本假设、基本模型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

2.损益平衡分析;

3.损益平衡分析与决策。

重点掌握:

1.成本、产出和效益分析的基本模型和相关指标的计算;

2.损益平衡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3.损益平衡分析在决策中的应用。

能够理解:成本、产出和效益分析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假设。

一、选择题

1.单位销售价格对损益平衡点和利润的影响分别是()

A.反方向、同方向

B.反方向、反方向

C.同方向、反方向

D.同方向、同方向

2.成本/产出/效益分析是指建立在()基础上的一种数量分析法。

A.成本习性分析和成本法

B.成本分析和成本法

C.成本习性分析和变动成本法

D.成本分析和变动成本法

3.损益平衡图是围绕(),将影响企业利润的有关因素及其对应关系,在一张坐标图上形象而具体地表达出来。

A.损益平衡点

B.贡献毛益

C.亏损

D.利润

4.若某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为8.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销售价格每提高1%,利润就会相应增加8.6%

B.单位销售价格每提高1%,利润就会相应减少8.6%

C.单位销售价格对利润的影响不大

D.提高单位销售价格将使得利润减少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贡献毛益相关指标中,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P273)贡献毛益率是以相对数的形式反映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贡献毛益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大,而变动成本率是反映企业产品获利能力的一个反响指标,变动成本率越高,获利能力就越小。就企业某种产品而言,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数量关系,两者之和等于1,即他们之间属于互补性质。

2.传统式损益平衡图反映了销售量、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什么规律?

答:(P280)可以得出以下重要规律:

(1)在损益平衡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越大,企业可以实现的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反之,销售量越小,企业可以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大。

(2)在销售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损益平衡点越低,企业可以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反之,损益平衡点越高,企业可以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大。

(3)在销售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损益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大小,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大,损益平衡点就越高;反之,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总额越小,损益平衡点就越低。

(4)在总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损益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销售价格的高低,单位销售价格越高,损益平衡点就越低;反之,单位销售价格越低,损益平衡点就越高。

3.成本/产出/效益分析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哪些?

答:(P270-271)(1)成本习性分析假设(2)线性关系假设(3)产销量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稳定假设。

4.损益平衡分析在哪些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答:(P290-292)(1)成本结构决策;(2)生产决策;(3)定价决策。

5.简述传统式损益平衡图的绘制方法

答:(P279)传统的损益平衡图是损益平衡分析中最基本的形式,其绘制步骤基本包括五点:(1)建立直角坐标系;(2)绘制固定成本线;(3)绘制销售收入线;(4)绘制总成本线;(5)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就是损益平衡点。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复习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对管理定义的理解: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特性: (1)管理具有两重性: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的发展:决策和创新 管理的类型: (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公共管理接收公众监督 (2)企业管理—管理目标相对单一管理具有竞争性 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2)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类型:

按层次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 按领域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1)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 (2)波特认为,影响企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主要有:现有企业、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用户等5种环境因素。 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1、识别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方法 2、内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技术。 管理理论的发展: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威尼斯兵工厂马基艾维利-《王子》-领导者原则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儒家:仁义礼智信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法治 商家:积著之理-范蠡;治生之学-白圭 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者的启蒙者) 亨利.普尔提出三条基本管理措施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①n 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数据的个数 全体数据的和 ∑==+++=n i i n x n n x x x x 1 211Λ,其中数据为n i x i Λ,2,1,= ②分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频数的和 频数)的和 (组中值?≈ ∑∑=++++++===m i i m i i i m m m v v y v v v y v y v y v y 1 1 212211ΛΛ, 为组数,y i 为第i 组的组中值,v i 为第i 组频数。 10,20,30和x ,若平均数是30,那么x 应为 A .30 B .50 C .60 D .80 【答案】选择C 【解读】考察的知识点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60 304302010=?=+++x x 【例题】某企业辅助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500元,技术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7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 A .520元 B .540元 C .550元 D .600元 【答案】选择B 若n 为奇数,则位于正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即2 1+n 就是中位数。 若n 为偶数,则中位数为 1 2 2 ++n n x x 就是中位数。 【 】 A .360 B .380 C .400 D .420 【答案】B 4位数360与第5位数400求平均为380 (数值)有意义,对分类型有众数,也可能众数不唯一。 【例题】对于一列数据来说,其众数( ) A.一定存在 B.可能不存在 C.是唯一的 D.是不唯一的 【答案】B 【例题】数列2、3、3、4、1、5、3、2、4、3、6的众数是__________。 =众数 <众数 。

Y 轴的直线横坐标。 =Q 3-Q 1。 第2四分位点Q 2=全体数据的中位数; 第1四分位点Q 1=数据中所有≤Q 2的那些数据的中位数; Q 2的那些数据的中位数。 R 那样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2212 )()1()(1x x n x x n i i n i 22 212)(1)(1y v y n y y v n i i i m i i -=-=∑∑= i i , n 是数据的个数,y 是分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 σ=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与原来数据的单位相同) x σ = (%) (反映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的分散程度) 1002 25.3375.2525.21075.12125.12375.03625.0?+?+?+?+?+?+?= = 方差22 212)(1)(1y v y n y y v n i i i m i i -=-=∑∑=σ= 规范差n z x σ α2±= 3. 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年均收入在万元以上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一、案例选择题 (一)忙碌的王厂长 王厂长是光明食品公司江南分厂的厂长。早晨 7 点,当王厂长驱车上班时,他的心情特别好,因为最近的生产率报告表明,由于他的精心经营,他管辖的江南分厂超过了公司其他两个分厂,成为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分厂。昨天,王厂长在与其上司的通话中得知,他的半年绩效奖金比去年整整翻了两倍!王厂长决定今天要把手头的许多工作清理一下,像往常一样,他总是尽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除了下午 3:30 分有一个会议外,今天的其他时间都是空着的,因此,他可以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他打算仔细审阅最近的审计报告并签署他的意见,并仔细检查工厂 TQM 计划的进展情况。他还打算计划下一年度的资本设备预算,离申报截止日期只有10天时间了,他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做这件事。王厂长还有许多重要的事项记在他的“待办”日程表上:他要与副厂长讨论几个员工的投诉;写一份10分钟的演讲稿,准备在后天应邀的商务会议上致辞;审查他的助手草拟的贯彻食品行业安全健康的情况报告。 王厂长到达工厂的时间是 7:15,还在走廊上,就被会计小赵给拦住了。王厂长的第一个反应是:她这么早在这里干什么?小赵告诉他负责工资表制作的小张昨天没有将工资表交上来,昨天晚上她等到9:00,也没有拿到工资表,今天实在没办法按时向总部上报这个月的工资表了。王厂长作了记录,打算与工厂的总会计师交换一下意见,并将情况报告他的上司——公司副总裁。王厂长总是随时向上司报告任何问题,他从不想让自己的上司对发生的事情感到突然。 最后,王厂长来到办公室里,打开计算机,查看了有关信息,他发现只有一项需要立即处理。他的助手已经草拟了下一年度工厂全部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假期时间表,它必须经王厂长审阅和批准。处理这件事只需 10 分钟,但实际上占用了他 20 分钟的时间。 接下来要办的事是资本设备预算。王厂长在他的电脑工作表程序上,开始计算工厂需要什么设备以及每项的成本是多少。这项工作刚进行了 1/3,王厂长便接到工厂副厂长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在夜班期间,三台主要的输送机有一台坏了,维修工要修好它得花费 5 万元,这些钱没有列入支出预算,而要更换这个系统大约要花费 12 万元,王厂长知道,他已经用完了本年度的资本预算。于是他在 10 点安排了一个会议,与工厂副厂长和总会计师研究这个问题。 王厂长又回到他的工作表程序上,这时工厂运输主任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他在铁路货车调度计划方面遇到了困难,经过20分钟的讨论,两个人找到了解决办法。王厂长把这件事记下来,要找公司的运输部长谈一次,好好向他反映一下工厂的铁路货运问题,什么时候公司的铁路合同到期及重新招标? 看来打断王厂长今天日程的事情还没有完,他又接到公司总部负责法律事务的职员打来的电话,他们需要数据来为公司的一桩诉讼辩护,因为原江南分厂的一位员工由于债务问题向法院起诉公司。王厂长把电话转接给人力资源部。这时,王厂长的秘书又送来一大叠信件要他签署。突然,王厂长发现 10 点到了,总会计师和副厂长已经在他办公室外面等侯。3 个人一起审查了输送机的问题并草拟了几个选择方案,准备将它们提交到下午举行的例行会议上讨论。现在是 11 点 5 分,王厂长刚回到他的资本预算编制程序上,就又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打来的电话,对方花了半小时向他说明公司对即将与工商所举行的谈判策略,并征求他特别是与江南分厂有关问题的意见。挂上电话后,王厂长下楼去人力资源部部长办公室,他们就这次谈判的策略交换了意见。王厂长的秘书提醒他与地区另一家公司的领导约定共进午餐的时间已经过了,王厂长赶紧开车前往约定地点,好在不过迟到了 10 分钟。下午 1 点 45 分,陈厂长返回他的办公室,工厂工长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两个人仔细检查了工厂布置的调整方案以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等工作要求。会议的时间持续得较长,因为中间被三个电话打断。到 3 点35 分时,王厂长和工厂副厂长穿过大厅来到会议厅。例行会议通常只需要 1 个小时,不过讨论工人工资和利益分配以及输送系统问题的时间拖得很长。这次会议持续了 3 个多小时,当王厂长回到他的办公室时,他已经精疲力竭了。12 个小时以前,他还焦急地盼望着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日,现在一天过去了,王厂长不明白:“我完成了哪件事?”当然,他知道他干完了一些事,但是本来有更多的事他想要完成的。是不是今天有点特殊?王厂长承认不

数量方法试题

数量方法试题 1在一次《数量方法》考试中,某班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4分,则该班考试成绩的变异系数是 A. 0.05 B. 0.2 C. 5 D. 20 2.对于峰值偏向右边的单峰非对称直方图,一般来说 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D.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3.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的样本空间Ω={00,01,10 ,11}(用0表示出现正面,用1表示出现反面)。“第一次出现正面”可以表示为 A. {01,11} B. {10,11} C. {00,01} D. {00,11} 4.某夫妇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生两胎。如果他们每胎只生一个孩子,则他们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概率为 A. 1/2 B. 1/4 C. 1/8 D. 1/6 5.设A、B、C为任意三个事件,则“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可表示为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6.事件A、B相互对立,P(A)=0.3,P(B –A)= 0.7,则P(AB)= A. 0 B. 0.3 C. 0.4 D. 1 7、2008年某唱歌比赛,九位评委给歌手甲打分如下:8,7.9,7.8,9.5,8.1,7.9,7.8,8, 7.9,,则该歌手得分的众数为 A、7.8 B、7.9 C、8 D、9.5 8、琼海市在一条高速公路建造的招标过程中共有六个投标,其投标金额(万元)分别为98; 100;105;112;130;107,则这些投标金额的极差为 A、10 B、15 C、32 D、40 9、某交通管理局选择6辆汽车行驶本作样本,得到这些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6;3;8;9; 3,则汽车使用年限(单位:年)的中位数为 A、1 B、3 C、4.5 D、5 10、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在23-5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员工占全部职工的32%, 30-40岁的占40%,则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 A、15% B、20% C、25% D、28% 11、设A、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若P(A)=0.6,P(AB)=0.3,则P(B)等于 A、0.3 B、0.5 C、0.7 D、0.9 12、某全国性杂志社给每个订户邮寄一本广告小册子,并随附一份问卷,杂志社在寄回的问 卷中随机抽选50人发给奖品。这家杂志社共收到10000份有效问卷,则某一特定参加者获奖的几率为 A、0.005 B、0.04 C、0.05 D、0.06 13 则a等于 A、1/4 B、1/3 C、1/2 D、2/3

管理决策分析复习资料解析

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经过分析、比较、判断,从中选择并赋予实施的过程。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系统中主观能力的体现者,亦称为决策主体。决策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决策目标,是决策者希望达到一定的状态的具体表示.行动方案,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自然状态,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 条件结果值,采取某种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所出现的结果。决策准则,选择方案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确定型决策:在完全掌握未来状态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决策者掌握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面临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每种方案只可能有一种后果。当可供选择的方案不多时,对这种问题很容易作出决策。风险型决策:知道未来状态的分布时做出的决策;决策者面临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面临多种后果,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 可以预测。这时,决策者即可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作出统计意义下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未来状态的分布未知;决策者只知道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但不 知道每种后果出现的概率。对抗型决策:对竞争对手将要采取的策略的分布未知。 决策分析的步骤决策系统 行动空间:所有方案或策略的集合。A=(a1,a2,…,am T 状态空间:所有可能状态的集合。Ω=(θ1,θ2,…,θn T 决策系统:由状态空间Ω、行动空间A以及定义在Ω、A 上的决策函数所构成的系统,记为(Ω,A,F 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基本条件:存在一个明确的目标;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可以计算或估计各方案在不同状态 下的益损值。 问题特征:每一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常用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衷准则;后悔值准则;等可能准则.

05058管理数量方法2016年10月附答案真题

2016年10月《管理数量方法》上海卷,课程代码05058 一、单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 1、一组数据5,9, 11,12,23,27的中位数是 【 D 】 A 、7.5 B 、9.5 C 、10.5 D 、11.5 2、下列数据:5,7,10,18,20的标准差为 【 C 】 A 、3.97 B 、4.97 C 、5.97 D 、6.97 97 .56.355 )1220()1218()1210()127()125(12 5 20 181********==-+-+-+-+-==++++= σX 3、设A 、B 、C 、D 是四个随机事件,用A 、B 、C 、D 的运算关系表示事件:A 或B 不发生但C 、D 发生为 【 D 】 A 、D ABC B 、BCD A C 、 D C B A D 、CD AB 对偶律 :解析→+=CD B A CD AB )( 4、从一个包含50个单元的有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5的样本,则系统抽样的组距为【 A 】 A 、10 B 、15 C 、20 D 、25 5、掷一枚骰子,这个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分别标有1,2,3,4,5,6,如果连续投掷两次,且至少一次出现6点,则其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D 】 A 、 181 B 、121 C 、 91 D 、36 5 6、已知某时间数列连续三年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2%、15%、18%,则该数列的这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 A 、14.93% B 、15.93% C 、16.93% D 、17.93% 解:%97.1411497.1151984.1118.115.112.133=-=-=-??=平均增长速度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一、案例选择题 (一)忙碌的王厂长 王厂长是光明食品公司江南分厂的厂长。早晨 7 点,当王厂长驱车上班时,他的心情特别好,因为最近的生产率报告表明,由于他的精心经营,他管辖的江南分厂超过了公司其他两个分厂,成为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分厂。昨天,王厂长在与其上司的通话中得知,他的半年绩效奖金比去年整整翻了两倍!王厂长决定今天要把手头的许多工作清理一下,像往常一样,他总是尽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除了下午 3:30 分有一个会议外,今天的其他时间都是空着的,因此,他可以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他打算仔细审阅最近的审计报告并签署他的意见,并仔细检查工厂TQM 计划的进展情况。他还打算计划下一年度的资本设备预算,离申报截止日期只有10天时间了,他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做这件事。王厂长还有许多重要的事项记在他的“待办”日程表上:他要与副厂长讨论几个员工的投诉;写一份10分钟的演讲稿,准备在后天应邀的商务会议上致辞;审查他的助手草拟的贯彻食品行业安全健康的情况报告。 王厂长到达工厂的时间是 7:15,还在走廊上,就被会计小赵给拦住了。王厂长的第一个反应是:她这么早在这里干什么小赵告诉他负责工资表制作的小张昨天没有将工资表交上来,昨天晚上她等到9:00,也没有拿到工资表,今天实在没办法按时向总部上报这个月的工资表了。王厂长作了记录,打算与工厂的总会计师交换一下意见,并将情况报告他的上司——公司副总裁。王厂长总是随时向上司报告任何问题,他从不想让自己的上司对发生的事情感到突然。 最后,王厂长来到办公室里,打开计算机,查看了有关信息,他发现只有一项需要立即处理。他的助手已经草拟了下一年度工厂全部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假期时间表,它必须经王厂长审阅和批准。处理这件事只需 10 分钟,但实际上占用了他 20 分钟的时间。 接下来要办的事是资本设备预算。王厂长在他的电脑工作表程序上,开始计算工厂需要什么设备以及每项的成本是多少。这项工作刚进行了 1/3,王厂长便接到工厂副厂长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在夜班期间,三台主要的输送机有一台坏了,维修工要修好它得花费 5 万元,这些钱没有列入支出预算,而要更换这个系统大约要花费 12 万元,王厂长知道,他已经用完了本年度的资本预算。于是他在 10 点安排了一个会议,与工厂副厂长和总会计师研究这个问题。 王厂长又回到他的工作表程序上,这时工厂运输主任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他在铁路货车调度计划方面遇到了困难,经过20分钟的讨论,两个人找到了解决办法。王厂长把这件事记下来,要找公司的运输部长谈一次,好好向他反映一下工厂的铁路货运问题,什么时候公司的铁路合同到期及重新招标 看来打断王厂长今天日程的事情还没有完,他又接到公司总部负责法律事务的职员打来的电话,他们需要数据来为公司的一桩诉讼辩护,因为原江南分厂的一位员工由于债务问题向法院起诉公司。王厂长把电话转接给人力资源部。这时,王厂长的秘书又送来一大叠信件要他签署。突然,王厂长发现 10 点到了,总会计师和副厂长已经在他办公室外面等侯。3 个人一起审查了输送机的问题并草拟了几个选择方案,准备将它们提交到下午举行的例行会议上讨论。现在是 11 点 5 分,王厂长刚回到他的资本预算编制程序上,就又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打来的电话,对方花了半小时向他说明公司对即将与工商所举行的谈判策略,并征求他特别是与江南分厂有关问题的意见。挂上电话后,王厂长下楼去人力资源部部长办公室,他们就这次谈判的策略交换了意见。王厂长的秘书提醒他与地区另一家公司的领导约定共进午餐的时间已经过了,王厂长赶紧开车前往约定地点,好在不过迟到了 10 分钟。下午 1 点 45 分,陈厂长返回他的办公室,工厂工长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两个人仔细检查了工厂布置的调整方案以及周边环境的绿化等工作要求。会议的时间持续得较长,因为中间被三个电话打断。到 3 点35 分时,王厂长和工厂副厂长穿过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在对某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应做的前提工作是( D ) A.数据的整理 B.数据的检查 C.数据的分组 D.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某企业A产品1月份产量1100件,单位成本52元;2月份产量1300件,单位成本49元;3月份产量1600件,单位成本46元,则1季度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A) A.元 B.元 C.元 D.元 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D )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评价两个无偏估计量谁更有效,用到的统计量是(B )。 A.期望 B.方差 C.中位数

D.平均值 答案A 答案A 点估计的方法不包括(D)。 A.矩估计法 B.顺序统计量法 C.最大似然法 D.特殊值法

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A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在双侧检验中,如果实际的-t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A )。 A.拒绝原假设 B.接受原假设 C.拒绝备选假设 D.不能确定 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A )。 A.都减少 B.都增大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时点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A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B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D) A.9.2%×8.6%×7.1%×7.5% B.(9.2%×8.6%×7.1%×7.5%)-100% C.109.2%×108.6%×107.1%×107.5% D.(109.2%×108.6%×107.1%×107.5%)-100%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C )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2016

管理案例分析期末复习2016 一、判断正误(请根据你的判断,正确的在答题纸上划“√”,错误的划“×”。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按编写方式,案例可分为自编、翻译、缩删和改编等类型。(√ ) 2.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借鉴法学“判例法”开创的。(×) 3. 案例教学具有启发式的教学特点,就是指改变学生和老师的地位,由学生成为学习主角,老师进行辅助指导。(√) 4. 案例内容的表述涉及很多方面,第一个就是写好案例的开头和结尾,即指案例的开头必须要和结尾相呼应。(×) 5.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仿真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自己杜撰案例中的人物和内容,设计案例作者关心的问题。(×) 6. 案例写作原则中的前瞻原则是指案例作者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推断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启发人们思考。(×) 7. 被迫决策型案例是指在内、外部环境条件约束和时间限制下,对某些棘手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决策方案的案例类型。(√) 8. 被迫决策型案例要求学生在内、外部环境条件约束和时间限制下,对某些棘手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决策方案。(√) 9. 从管理案例是一个故事这个角度来判断,好的管理案例应该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进入“角色”;二是进入“现场”;三是面临“问题”。(√) 10. 对于案例的结构安排通常可以遵循两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二是内容顺序。(×) 11. 管理案例不同于习题,因为案例不需要像习题那样带入解题公式或使用计算方法。( √) 12. 管理案例的核心有三点,即案例的真实性、可读性和案例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 13. 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 14. 管理案例就是围绕着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作的文字描述。不包括声像等其他媒介采编撰写方式。(×) 15. 管理案例一个基本要求是:案例中应包含一个或数个管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 16. 好的管理案例应该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进入“角色”;二是进入“现场”;三是面临“问题”。(√) 17. 教学型案例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18. 教学型管理案例的核心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的问题点和案例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 19. 拟定案例撰写提纲,主要是安排案例撰写的时间。(× ) 20. 在案例分析过程五个步骤中,第一步是确认问题,在此基础上才是分析形势、提出方案.(×)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案例分析需注意的要点与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例分析需注意的要点主要有:(1)重视课前案例的 阅读与思考(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3)置身课堂讨论,提高表述水平(4)注意记录学习心得。学生在进行管理案例分析时,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案例材料中深层次信息发掘不够(2)不能围绕案例的中心线索,切人主题(3)分析结论缺少客观依据。 2. 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形势环节包括哪几个层面的工作? 答:首先是收集信息,把所有主要信息都筛选出

管理数量方法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1.在测量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有时候掌握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测度指标有协差和相关系数。 2.简述数学期望和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的平均数,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程度测度的引入有意义? 答:研究变量的次数分布特征出来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它是变量次数分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的概念有意义?答:对变量次数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进行测度,一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的认识;另一面人们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心的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的近似程度,为进一步的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5.什么是变量数列? 答: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有效地避免(1)中的问题。 答:(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 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的影响。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个变量的全部变量值计算的,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 ③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数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组部的所有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2)①为了提高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极增值,即对变量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剔除。 ②采用比重权数更能反映权数的实质,因为各组绝对数权数按统一比例变化,则不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 ③注意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近似值。 2.(1)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图?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2)简述洛伦茨曲线图的绘制法。 答:(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3.(1)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否存在缺陷?

系统工程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章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输出;(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4)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2、说明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 3、管理系统有何特点?为什么说现代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4、请总结系统工程(学)的特点(结合第二、三章内容)。 5、结合系统工程应用领域,说明系统工程在你所学专业领域的可能应用及其前景。 第二章 1. 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 控制论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3. 系统结构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控制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 5. 功能模拟法与传统模拟法的区别有哪些? 6. 信息概念的特点有哪些? 7. 申农信息熵与物理学中的熵有什么关系? 8. 信息方法论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及信息方法的意义。 9. 简述一般系统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观点。 10.什么是耗散结构?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有哪些?以及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11.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在研究上的区别有哪些? 12.突变论较以往的数学理论有什么突破?其主要观点有哪些? 13.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4.钱学森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哪几个方面的层次含义? 第三章 1. 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它有何特点? 2. 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有何异同点? 3. 什么是系统分析?它与系统工程关系如何?

4.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各自是何含义? 5. 你如何正确理解系统分析的程序? 6. 初步系统分析有何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7. 请通过一实例,说明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 8. 请总结近年来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及其特点。 第四章 1.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模型化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2.简述解释结构模型的特点、作用及适用范围。 3.请依据下图建立可达矩阵。 P 4. 已知下列可达矩阵,求结构模型。

管理学案例分析练习

管理学案例分析练习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管理学 1. 黄大佑为什么要走? 助理工程师黄大佑,一个名牌大学生高材生,毕业后工作已八年,于4年前应聘到一家大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勤恳负责,技术力强,很快就成为厂里有口碑的“四大金刚”之一,名字仅在技术主管陈工之后。然而,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黄厂长,一个有名的识才老厂长,“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孙中山名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了。4年前,黄大佑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黄大佑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是黄厂长亲自吩咐秘书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这确实使黄大佑当时春风不少,工作更卖劲。 两年前,工厂有指标申报工程师,黄大佑属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文凭,工作平平的老同志,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他没去找厂长,厂长却先来找他了:“黄工,你年轻,机会有的是。”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个目的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因为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黄厂长当着客人的面赞扬他:“黄工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有创新的……”。哪怕厂长再忙,路上相遇时,总会拍拍黄工的肩膀说两句,诸如“黄工,干得不错”,“黄工,你很有前途”。这的确让黄大佑兴奋,“黄厂长的确是一个伯乐”。此言不假,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的重任教给他呢,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 最近,厂里新建好一批职工宿舍,听说数量比较多,黄大佑决心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谁知黄厂长又先找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黄工,厂里有意培养你入党,我当你的介绍人。”他又不好开口了,结果家没有搬成。 深夜,黄大佑对着一张报纸招聘栏出神。第二天一早,黄厂长办公台上压着一张小纸条: 黄厂长: 您是一个懂得使用人才的好领导,我十分敬佩您,但我决定走了。 ——黄 大佑于深夜 请分析下列问题: (1)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分别分析黄工程师为什么要走?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05058管理数量方法复习

05058管理数量方法 1分类型数据;又称属性数据,他所描述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和低级的计量,称作列名水准。这类数据只能计算各类的频数和比例,不能进行其它的数学运算。 2数量型数据;这类数据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包括订距水准和定比水准。 3截面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在同一时点社会经济各种不同指标的数据,可以观察同一时期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截面数据还包括同一时期相同指标在不同部门的分布,通常又称横向数据。截面数据可以研究客观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4时间序列数据;将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数据序列,有称纵向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反应事物在一定时期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研究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并进行预测等。 5频数分布;又称次数分布,是按照数据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组后再计算出各类数据在各组出现的次数加以整理,这种次数也称频数,这种整理后形成的表称作频数分布表。把频数与全体数据个数之比,称为频率,这样的表就为频率分布表。频数分布表可以观察各组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状况 。6组距;在数量型数列中按单变量分组有时组数过多,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需要将数据的大小适当归并,在每组中规定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称作组距。各组的组距均相等时称作等距数列,不完全相等时称不等距数列。 7组界;又称组限,只组距的变量数列的分组中,各组变动范围两端的数值,最小限度的值称作下限,最大限度的值称作上限,上限与下限之差即为组距。 8组中值;组距的变量数列中每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组中距=上限+下限/2 9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把每组中出现的频数转换为相对次数,记得每组次数除以总次数,称为各组的频数,各组频数相加为1. 10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的直观图示形式。它适用于组距数列,图形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变量值,各组的组距大小与横轴的长度成正比 。11 条形图和柱形图一种用来对各项信息进行比较的图示方式。在平面上用相同宽度但不同长度的条形图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器条形可以是横的,也可以是竖的,当条形竖立时,也称柱形图 。12饼形图;又称圆形结构图,一般用来描述和显示总体中各类占全体的比例。通常以圆的面积表示研究对象的总量,把圆形分成若干个扇形部分,每个扇形部分代表一种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的大小与扇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从而表示总量的构成状况,形象地显示总量结构。 13折线图;有两种折线图,一是研究动态趋势时,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现象的数值,将所形成的逐点相连,就形成动态折线图;另一种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将顶端的中点,器临近两点用直线加以连接,就形成频数分配的折线图。 14曲线图;是折线图的均匀,折线图在个点连接时会产生突变,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是逐渐变化大的,通过修匀后的曲线图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反应了逐渐变化的过程。15.散点图;又称散布图,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单元具有两个标志值时,在坐标轴上分别用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在它们取值的交叉点上坐点,这些点所形成的图形,就称散点图。 16茎叶图;形象地把每个数据分为茎和叶两部分,用数字的主干部分加以归类作为茎,然后在分类时把其余的部分作为叶,列在相应的茎上,其优点是可以把统计的分组和频数分配的划记工作一次完成。即保持了直方图的直观形象,又保留了原有数据的原始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特征值。 17平均数又称均值,其中最长用的是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18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次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也就数说中位数将整个数据一分为二,正好有一半的数据比中位数小,另一半的数据比中位数大。 19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众数的优点在于反应了数据中最常见的数值,它不仅适用于数量型数据,也适用于分类型数据。 20方差;是一组数据的每一个观察值与其平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21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也是反应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由于方差是变量与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因而方差的量纲与原来数据的量纲不一致,标准差将其开平方根,就恢复了原来数据的量纲。 22极差又称全距,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3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平均数之比。 24四分位点;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用Q1,Q2和Q3三个点将整个数据进行四等分,它们分别位于25 ﹪,50﹪和75﹪的位置,这三个点就成为四分位点,这 三个点的数值称为四分位数。 25四分卫极差;基于四分位点计算的数据值之差,又分 为四分位极差和四分位半距,四分位极差是指第三个四 分位数Q3与第1个四分位数之差,即Q3-Q1,它表明两 端各25﹪的数据后的极差,四分位半距是将四分位极差 除以2. 26所及实验;广义第将,凡是一个运动或过程会导致一 系列可能结果之一,但具体发生哪一个结果则是不确定 的,这种行动行动或过程称为随机试验。 27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随机事 件,又称不确定性事件,简称事件。 28样本空间;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全体, 称作样本空间,通常用O表示。样本空间应该无一遗漏 地包括所有基本结果。 29事件的包含;如果事件A的每一个样本点都包括在事 件B中,或事件A的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 件A包含与事件B,或称事件B包含事件A,记作A∈B 或B∈A 30事件的并;又称事件的和,即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 少有一个事件发生的事件,记为A∪B或A+B. 31事件的交;又称事件的积,时间A与事件B同时发生 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它是由即属于A也属 于B的所有公共样本点所组成的集合,记为A∩B或AB 32事件的差;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这一事件称 为事件A与事件B之差。它由属于事件A而不属于事件 B的那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记作A-B或AB. 33;互斥事件;事件A与事件B没有共同的样本点,即两 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事件A与事件B为互斥事件, 又称A和B互不相容。否则这两个事件是相容的。 34对立事件;又称互补事件或逆事件,一个事件B若与 事件A互斥,且它与事件A的并是整个样本空间O,则 称B是事件A的对立事件。 概率是对于不确定性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 由于概率应用的发展,统计学家对概率哟不同的解释, 有古典的定义,统计的定义以及公理化定义等。 36随机变量把一个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用数量 来描述时,与一定事件对应的数值称为随机变量。随机 变量可以分为离散的随机变量和连续的随机变量两类。 37概率分布;对随机变量总体规律性的描述,综合反应 随机变量在取某一值时的概率。有多种表示形式,如分 布规律,概率密度函数等 38分布律是概率分布的一种表示形式,通常适用于离散 型的随机变量,即用列表的形式,一方面列出随机变量 的可能取值,另一方面列出各种取值的概率。 39概率密度函数;用数学函数的形式来表示概率分布,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连续的随机变量,而且比较简洁, 同一类型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只要用不同的参数就可以 表示不同的分布。 40决策树;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形象地利用 树分支的结构图形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左向 右展开,用一方框代表决策点,然后根据方案的多少向 右边分出几根树枝,每根树枝的末端有一原点作节点, 根据决策面临的状态又分成若干树枝,将决策方案与每 一种状态结合,就得到各种不同的收益或损失 41;极大极小决策原则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在选择方案是要从最坏处着想, 即将各种结果的最坏-极小收益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以个 收益最大的方案 42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机会损失是指由于没有选择 正确的方案而带来的损失。在采用这一原则时,首先要 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实行的方案与最优方案之间的差额, 即机会损失。然后根据各种状态的概率算出个方案的期 望机会损失。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就是选择期望损失 最小的方案。 43最大期望收益原则;采用不同方案时对于不同的状态 会得到不同的收益,可以根据不同的概率,计算出期望 收益。最大的期望收益原则就是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 案。 44敏感性分析;是指某一决策方案确定以后,决策中的 自然状态变动对最优方案的变动是否敏感。 45抽样推断;从研究对象的全部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 观察研究取得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信息,以此来 推断全体。 46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 许多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称为总体单元或元素 47样本;是按照某种抽样规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总体 单元加以观察研究并用来推断总体的那部分但愿的集 合。样本中包括的总体单元数目称作样本量或样本容量 48随机抽样又称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排除主 观上有意识地选择样本单元,而是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 是每个总体单元都有一个已知的概率被抽中的抽样方 法。 49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总体有N个单 元,从中抽取n个单元作样本,使得所有的样本都有同 样的机会被抽中的方法。 50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 是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 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 样本的方法。 51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在抽样之前 将总体划分为互不交叉的若干层,每个总体单元被化在 某一层内,然后在各层中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单元作 样本的抽样 52整群抽样是在抽样之前把总体的单元按自然形成的 或人为地分成的整群作为抽样单位在包括全部总体单 元的群中随机地抽取若干群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53抽样框;用来代表总体从中抽选样本的框架,为了实 施抽样通常把总体单元划分成抽样单元,把抽样单位编 制成名册、清单活地图就称作抽样框。 54抽样误差;通过样本的估计值B来推断总体的相应值 b时,这时假定各个样本单元的数值是可以正确取得的, 但由于样本是随机抽取的,有样本对总体代表性引起的 误差(B-b)称作抽样误差,因此抽样误差是一种随机误 差。55非抽样误差;是指抽样调查的估计推断中除了抽 样误差以外其它所有误差的总称。 56偏差;又称偏误,是一种系统性的误差,它定义为样 本估计量的数学期望与带估的总体参数之间的离差。 57无回答;是指抽样调查的样本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 获得调查数据通常是发生在调查对象是人的总体,包括 有意或无意的无回答。 58总体分布;是研究对象这一总体中各个单元标志值所 形成的分布。总体分布的一些特征如数学期望等往往是 抽样推断中待估的参数 。59样本分布;又称子分布或经验分布,是指从总体中 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这些单元标志值所形成的分布。 60.抽样分布;是指样本估计量的分布。样本估计量是样 本的一个函数,在统计学中称作统计量,因此抽样分布 也是指统计量的分布。 61中心极限定理;是统计学中阐明在什么条件下随机变 量趋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最常用的极限定理是: 一个具有任意分布形式的总体,从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 本,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样本平均数则逐渐趋近于正 态分布。62参数;狭义的参数是指决定理论分布的函数 中一个好哦若干个数值,它决定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状况。 广义的参数是指反应总体特征的数值,入总体均值,总 体的总值,总体的比例及总体的方差等。 63估计量;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规则,它 通常表示为样本数值的一个函数统计量。它不包含总体 的任何未知参数。 64估计值;是估计量在某一次抽样中的具体数值。如在 估计总体均值这一参数是,通常使用样本均值作为估计 量,但某一具体抽样结果所得到的样本均值就是估计值。 65点估计;是参数估计的一种类型或方法,它是指从抽 到的具体数据计算出单个估计值作为待估总体参数的估 计值。 66区间估计;是参数估计的另一种类型和方法,它是在 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估计的范围,,推断总体参数有 多大的概率被涵盖在这一范围之内。 67无偏性;评价估计量的标准之一,它是指估计量抽样 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68;有效性;也是评价估计量的指标之一,它是估计量 离总体参数摆动比较小的一个性质。 69一致性;又称相合性,是指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 计值愈来愈接近总体参数真值这一性质。 70置信期间;指区间估计时给出的估计范围。置信区间 总是与一定的概率相联系的,这一概率通常称作置信水 平,与置信水平相联系的数值范围称作置信区间,数值 的两端称作置信水平,按大小分为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 71置信系数;又称置信水平,通常是在区间估计时人为 确定的,通常上用1-ā来表示。置信系数的确定通常根 据研究事物的客观要求而定。 72参数假设检验;对总体的未知参数先做出某种假设, 通常称作原假设。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假设称作备择假 设或对立假设。将样本试验所有的可能结果均匀包括在 这两个假设之内,然后抽取样本,根据样本的结果来判 断接受哪一个假设,这种推断方法称作参数的假设检验。 73检验的统计量;是假设检验中建立在样本数据基础上 的一个函数,用来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 74接受域和拒绝域;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时要把抽样所 有可能结果组成的样本空间分成两部分,当原假设为真 时,统计量在允许范围内变动的区域称作接受域,也就 是说,当统计量的直落入之一区域,就应该接受原假设。 当统计量的值超出之一区域,原假设为真时,只有很小 的概率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将拒绝原假设的区域称作 拒绝域。 75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决策规则判定为假的概 率,通常用ā来表示。因为在检验中由于样本的随机性与 要求检验的总体参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只有达到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