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破伤风病室应

10破伤风病室应

10破伤风病室应
10破伤风病室应

10破伤风病室应 A 安静、整洁B 适宜的湿度、温度C 安静、光线暗淡 D 空气流通、光线适中

11保持病区环境安静 下列措施哪项欠妥 A 推平车进门时 先开门后推车 B 轮椅应定时注润滑油 C 医护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 D 医护人员穿软底鞋

12病室湿度过低可导致 A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 C 影响机体散热 D 闷热、难受

13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

14病室群体气氛的主要调节者是 A 病员 B 家属C 护士 D 伴护人员

15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 A 医院内感染 B 医源性损伤C 无菌观念不强 D 责任心不强

16下列哪项不是病室通风的目的 A 净化空气 B 抑制细菌生长C 减少细菌数量 D 增加氧含量

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 A 核实情况 B 沉默的运用 C 触摸的方式 D 用心倾听

18倾听对方谈话应 A 全神贯注 注意听讲 B 及时评论对方所谈内容 C 与对方距离约1m D 双方位置平持 稍向病人倾斜

19在护患交往过程中 除以下哪种病人以外 都可使用共同参

与护理活动的模式 A 产妇术后 B 病人 C 新生儿D 肢体训练病人

20对护理用语的要求 哪项不妥 A语言内容严谨、高尚 B 语言清晰、温和言语 C 简洁、明快D 书写整齐、清晰21不属于护理单元设备范围的是 A 病床床垫枕心枕套B 棉胎大单被套C 茶杯脸盆热水瓶D 床旁桌、椅信号灯

22铺备用床的目的主要为 A 预防并发症 B 暂离床病人使用C 为使被褥不被

破伤风健康教育指导

破伤风健康教育 (一)住院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1)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 2)做好对破伤风知识的宣传,使病人、病人亲属或社区民众了解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知识。 3)指导破伤风预防免疫。 4)将病人置于隔离病室,室内遮光、安静。 5)减少外界刺激。 2.心理指导: 1)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破伤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导抽搐; 3)家属应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 3.饮食指导: 1)加强营养协助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2)食应少量多次,以免引起呛咳、误吸; 3)抽出较频繁的禁食; 4)病情严重者,提供肠内、外营养,以维持人体正常需要; 4.保护病人,防止受伤: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所有器械、敷料专用,使用后予以灭菌处理,敷料须焚烧。让病人卧床休息;

2)为防止痉挛发作时病人坠床,床边应加隔离护栏,必要时加用约束带。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应用抗痉挛药物。注意痉挛发作前的征兆,以便及时加大药量,控制痉挛的发作。4)留置导尿管保持持续导尿并给予会阴部护理,防止感染。 6.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指导: 1)应将病人安置于单人隔离病房,保持室内安静、遮光,避免各类干扰,减少探视。 2)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可以在使用镇静剂30分钟内进行。 3)做好护理记录,作为医师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据。 7.用药指导: 1)在控制痉挛的情况下,对伤口彻底清创、充分引流,消除毒素的来源。 2)伤后12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 TAT 1500 U,儿童与成人剂量相同。 3)但对发病高危情况(如污染明显的伤口;小而深的刺伤; 严重的或复杂的开放性损伤;未能及时清创或处理不当 的伤口,须剂量加倍,必要时可在1周后再注射1次; 4)某些陈旧性创伤施行有关手术前如异物摘除等),须剂量加倍,必要时可在1周后再注射1次; 5)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愈早使用,效果愈好。

破伤风的临床治疗分析

破伤风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破伤风诊断治疗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自伤口侵入,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以肌肉阵发性痉挛和紧张性收缩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是创伤外科常见的并发症。 一、病因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尘埃、地表土、人畜粪便中。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人体正常皮肤,只有当发生创伤使人体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之后,如开放性骨折、烧伤、刺伤及动物咬伤等时,才有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破伤风的发生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①感染创面病菌的数量和毒力;②伤口创面的暴露情况; ③人体抵抗力。只有当伤口感染相当数量的破伤风杆菌,且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深而窄,血循环差,并有坏死组织和异物存在,造成缺氧环境时,细菌才能大量繁殖,分泌外毒素,导致发病。 二、病理生理

破伤风杆菌产生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外毒素。引起症状的主要是痉挛毒素,它与神经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末梢,并可扩大到大脑中央回肌肉运动区,引起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大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溶血毒素则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三、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8~14天,最短者可在24小时左右发病,最长时可达数月或经过再次创伤后才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程度的轻重有关,潜伏期越短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发病的前驱症状主要为无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局部疼痛、肌肉有牵拉感。发病后突出的症状是肌肉呈紧张性收缩。由于毒素随血液流动传播,因此,血管丰富的肌肉群最先受到侵犯,其顺序一般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背腹、四肢肌、膈肌。病人的症状出现一般先从面部开始,如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进而出现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和背部肌肉痉挛引起角弓反张等。膈肌痉挛则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并出现全身性抽搐,其持续时间由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在上述肌肉持续性收缩的基础上,任何细小的刺激,诸如光亮、声音、触碰等都可以诱发其强烈的抽搐痉挛。每次发作时,病人大汗淋漓、流涎、口吐白沫、头频频向后仰、手足抽搐不止。发作的间歇时间长短不一,既使在发作间歇期,紧张性肌肉收缩

破伤风分类、症状及急救治疗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性改变。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在低氧条件下(破伤风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就能在 "A33","新生儿破伤风" "A33.X01","新生儿破伤风" "A34","产科破伤风" "A34.X51","产后(产褥期)(分娩)破伤风" "A34.X52","破伤风伴有流产或异位妊娠" "A35","其他破伤风" "A35.X01","破伤风在其他方面未特指"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破伤风(tetanus)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 %~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提示发病必须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 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发育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致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菌体及其外毒素,在局部并不引起明显的病理改变,伤口甚至无明显急性炎症或可能愈合。但痉挛毒素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破伤风毒素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致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 潜伏期

破伤风护理练习题.doc

破伤风护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破伤风发作期的典型表现是_______________。 2.破伤风发病需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破伤风的潜伏期为______日,少数病人1~2日,还有伤后数月或数年发病者。新生儿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俗称____________。 4. 破伤风的预防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破伤风注射TAT 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 B.中和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C.中和游离的毒素 D.清除毒素来源 E.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2.破伤风病人采用人工冬眠,主要目的是 A.控制炎症扩散B.减少抽搐 C.便于护理 D.降低体温 E.防止合并症发生 3.为预防破伤风,清创时伤口使用哪种溶液冲洗最好 A.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 B.0.9%氯化钠 C.蒸馏水 D.0.05%呋喃西林液E.3%双氧水 4.破伤风最初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是 A.咀嚼肌 B.面肌 C.颈项肌 D.胸、背、腹肌 E.四肢肌群 5.破伤风强直性肌痉挛的特点不包括 A、肌肉持续性强直 B、阵发性全身抽搐 C、任何刺激均可诱发抽搐 D、肌肉有痉挛性疼痛 E、全身肌肉强直收缩从四肢起始 6.对破伤风病人护理的一般要求正确的是 A.严格隔离 B.病室阳光充足 C.伤口敷料用后高压灭菌 D.各种护理不要集中处理,以免加重刺激 E.治疗护理操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前30mi内进行 7.治疗破伤风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A.首次肌注破伤风抗毒素5万u B.应用10%水合氯醛镇静解痉 C.抽搐频繁应采用人工冬眠 D.应用3%过氧化氢冲洗创口 E.应用大剂量青霉素 7.患者,男性,20岁,足底刺伤后发生破伤风,频繁抽搐,控制痉挛的最主要护理措施是 A住单人隔离病房 B限制亲属探视 C避免声、光刺激 D按时用镇静剂,集中护理操作 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 (2019 年版) 外伤后破伤风是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类型。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做好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外伤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破伤风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参考《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立场文件》,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本指南。 一、破伤风免疫制剂 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为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TTCV)。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etanus vaccine,adsorbed,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and tetanu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adsorbed, DTaP)等。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equine anti-tetanus F(ab') 2, F(ab') 2 ] 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 immunoglobulin,HTIG)。其中F(ab') 2 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产 TAT 工艺的基础上,经加用柱色谱法纯化工序降低 IgG 等大

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F(ab') 的相对含量, 2 使之安全性较TAT 得到较大提高。在 HTIG 难以获得时,应当优,其次选择 TAT。 先选择F(ab') 2 二、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的基本流程 外伤后进行伤口处置和合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外伤后伤口处置按照外科诊疗常规要求,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基本流程如下: (一)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分类 在接诊外伤患者时,应当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环境和受伤的过程,对伤口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如下: 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伤口;在伤后 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 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 股沟及会阴等)的伤口;超过 6 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 3.污染伤口:被污物、有机泥土(如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如动物或人咬伤)污染的伤口;已经感染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发生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二)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仔细询问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患者适宜的预防方法,后文详述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推荐。

(推荐)破伤风抗毒素使用三问

破伤风抗毒素使用三问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破伤风抗毒素是马血清制剂,可中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破伤风抗毒素(TAT )临床应用中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注射时机:受伤超过 24 小时的患者要求注射 TAT,还有无意义呢?饮酒后能否注射 TAT?注射 TAT 后短期内再次受伤是否还需注射? ?适用人群:孕妇能不能用 TAT?儿童需要使用 TAT 吗? ?注意事项:TAT 过敏怎么办?应用 TAT 就不患破伤风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并简述理由,让更多同行看到你的见解,现在点击右上方评论键即可浏览并参与评论~ 参考答案 TAT 注射时机 一般认为,TAT 尽可能在伤后 12h 或 24h 内肌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受伤超过24 小时的患者要求注射 TAT,还有无意义呢? 首先,强调早期应用 TAT 是因为,TAT 可中和伤口部位及血中游离的破伤风毒素,预防和治疗破伤风,但不能中和已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所以肯定是越早越好。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 1-2 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 24 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不过,若是超过了 24 小时的话,TAT 用量要加倍,在糖尿病人也是如此。 TAT 注射剂量 TAT 的剂量根据用药目的不同而不同,预防用药时,一般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 1500~3000U,儿童与成人相同,伤势重者加 1~2 倍,经 5-6 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为消除,可重复。TAT 治疗用药时,第 1 次肌肉或静脉注射 5-20 万 U,儿童与成人同,以后视病情而定,伤口周围可注射抗毒素。新生儿 24 小时肌肉或静注 2-10 万 U。 饮酒后能否注射 TAT? 关于饮酒和 TAT 过敏的关系,目前尚无报道。一般建议酒醒后再进行皮试,因不能确定酒精对皮试结果的影响,即使可以注射,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那可就麻烦大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呀!

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7T14:54:37.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火根 [导读] 对破伤风的治疗,除常规治疗,重型病例应尽量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张火根(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江西贵溪 335400) 【中图分类号】R6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104-02 【摘要】目的对36例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提高破伤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破伤风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安定达到“安定化”,控制抽搐,可有效控制痉挛期的发作。结论对破伤风的治疗,除常规治疗,重型病例应尽量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破伤风治疗分析 一、引言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强直性痉挛、阵发性痉挛,波及的肌群主要有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重者可发生喉痉挛而窒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病死率达10%—40%。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破伤风36例,现分析如下: 二、临床资料 ㈠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近期有污染的创伤史或不洁的孕产妇接生及手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3、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躯干肌、颈肌、腹直肌强直性痉挛,呈阵发性,肌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存在;4、重者可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困难、高热。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上标准。 ㈡一般资料: 所有36例中,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31岁。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手、足部外伤占绝大部分,只有1例是产后破伤风;潜伏期最短7天,最长60天,平均15天;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32天,平均16天。 ㈢症状和体征: 所有病例均有张口困难,牙关紧闭症状,其中出现躯干肌、颈肌、腹直肌、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28例,抽搐26例,肺部感染2例,发热2例,昏迷1例,失语1例。 ㈣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例(10—15)×109/L,白细胞下降1例(3.0×109/L),脑脊液异常1例【潘氏实验(++)】,胸片示:肺部感染2例。 ㈤治疗方法: 1、独居暗室,避免外界刺激及不必要的检查,各种治疗在使用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之后进行,维持营养,给予高热量、半流饮食。对中重型患者应禁食、静脉输液或鼻饲。 2、及时彻底清创,全部伤口清创后局部封闭破伤风抗毒素1万U,敞开伤口,创面用双氧水冲洗,每日2次,冲洗伤口至痊愈,伤口深者宜切开。 3、病原治疗,破伤风抗毒素3—8万u,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三天,用前需做皮试,皮试阳性者需做脱敏治疗,用氨苄青霉素6g/日,青霉素钠盐640—800万U/日,分次静滴;灭滴灵100ml,每日2次,静滴,杀灭破伤风杆菌及预防肺部感染。 4、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应用: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安定用量,安定合适用量即达“安定化”,此时,病人抽搐控制,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醒,过后又入睡,若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则定定用量过大,应减量。本组病例,安定用量最大者每日达600mg,总量最大者达9070mg,最小者每日仅用20mg,总量最小者仅使用40mg。有2例经使用大剂量安定仍不能控制抽搐,合并使用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共用3次,抽搐才得到控制,病情严重或者合并肺部感染者,加用地塞米松20mg/日,静脉点滴,有脑水肿者加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4次,进行脱水治疗。 5、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窒息倾向应进行气管切开。 ㈥预后及并发症: 36例治愈3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窒息,1例为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自动出院1例,治愈好转率94.4%,病死率5.6%,并发尿潴留6例,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1例,褥疮2例。 三、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外毒素有痉挛毒性和溶血毒性,前者为神经毒性,后者为组织毒性,但临床表现以神经毒性为主,表现为横纹肌的紧张收缩和阵发性痉挛,最初是嚼肌痉挛,但有报道以吞咽困难为首发者,病初误诊为食道病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神经毒素也可影响交感神经,引起发热、大汗、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表现,多见于重型患者。 破伤风治疗包括清理伤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镇静解痉,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其中重症破伤风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抽搐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控制抽搐首选安定,而安定的用量至关重要,量少了不足于控制病情,病人频繁抽搐,量大了抑制呼吸,易导致呼吸衰竭,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咳出,在喉痉挛未控制时易造成窒息。使用安定必须达到“安定化”,才是最佳状态,那什么样的情况下者是“安定化”呢?本人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些临床经验:抽搐基本控制,病情稳定,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醒,过后又入睡,即达“安定化”;若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则应考虑安定用量过大,应减量;若病人抽搐未控制,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则说明安定用量不足,应加大安定用量。本组病例,严重者每日安定最大用量达600mg,总量最大者达9070mg,而病情轻者,每日安定用量仅用20mg,总量最小者只有40mg,差异巨大。因此,使用安定时应根据病情轻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量,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潘孝彰.破伤风,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0-593;

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什么原因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预防破伤风的方法有: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破伤风需要做哪些检查?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2020完整版)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2020完整版) 破伤风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唯一的非传染性疾病[1],其致病菌为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及其芽胞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2],暴露常常难以避免。无菌技术、新法接生、疫苗接种等措施推广普及之后,新生儿破伤风已得到有效控制,很多国家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消除标准(每个社区或相似的行政管理单位每1 000名活产婴儿中新生儿破伤风年发生数少于1例)。但是,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3]。根据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报告约13 500例破伤风,其中非新生儿病例占85%,这个数据很可能还低估了其发生水平[4]。我国将新生儿破伤风列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达到WHO新生儿破伤风消除目标[3]。但我国仍缺乏非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监测和报告体系,发病情况尚不明了。另一方面,国内临床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认识水平和警惕性差,容易误诊漏诊[5],选择预防措施时囿于经验和传统,免疫制剂选择极不规范,亟待提高认识。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10月31日印发了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规范包含重要附件——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2019年版)[5],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一、破伤风发生机制

当破伤风梭菌的芽胞侵入人体组织,在缺氧环境中发育为增殖体,产生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属于神经毒素,是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在伤口中产生并迅速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典型的麻痹与强直性痉挛[2]。 非新生儿破伤风常与无感染表现的穿刺伤有关[2]。引起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各种损伤中,急性创伤尤其刺伤和撕裂伤占47%~82%[1]。烧伤、开放性骨折、皮肤擦伤及表皮脱落也与破伤风发生有关。历史上,破伤风往往是战争创伤导致的严重后果。近些年,破伤风大规模集中暴发多出现在自然灾害(如印度尼西亚2004年海啸和2006年地震)所造成的大规模伤亡之后。破伤风也见于多种非外伤的情况,包括慢性皮肤溃疡、脓肿、坏疽、口腔感染、昆虫和动物叮咬,以及癌症。在南亚地区和非洲各国,中耳炎也是小儿破伤风的常见病因,可占儿童破伤风病例的一半。注射毒品也是引起破伤风的高危因素,在破伤风病例中可占15%~89%。在不洁分娩和流产比较普遍的地区,孕产妇破伤风可能是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占比可达5%。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打耳洞、文身、身体穿刺、宗教仪式中皮肤划痕等都与破伤风有关[2]。但有些病例的感染入口并不清楚,当破伤风症状出现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查不到伤口[4]。 二、非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表现及诊断

破伤风预防共识

专家共识:中国破伤风的免疫预防 导读:破伤风是一种由专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尽管多数破伤风病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状况相关,但儿童和成人受伤后发生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共识仅提供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条件而定。 破伤风的预防措施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针对儿童的主动免疫,但缺乏针对成人的主动免疫。为实现我国破伤风预防的规范操作,本共识的建议意见如下。 一、伤口管理 良好的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对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1.根据伤口的暴露情况进行分类:获取患者完整病史,包括受伤的确切过程和受伤的环境状况。(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或超过6h未处理的简单伤口(感染机会增加)。(3)污染伤口:被黏土或粪便污染,或者已经感染的伤口,包括被污物、有机泥土(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污染(如动物或人咬伤)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坏死或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2.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1)免疫缺陷状态(如HIV感染);(2)血液疾病或肿瘤疾病患者;(3)干细胞或器官移植患者;(4)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3.伤口处理措施:(1)对于大量细菌污染和脏的伤口,推荐进行伤口清理,在容易实施并且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伤口内的刺激性异物或污物应尽可能在现场去除。同时,在处理时应注意使用清洁技术,但并非要求一定无菌。在野外条件下,饮用水可作为首选的伤口冲洗液。(2)伤口冲洗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应尽早实施。建议使用高压冲洗(6~12PSI,1PSI =6.895kPa),以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应保障不少于1000ml 的伤口冲洗量。除了存在狂犬病暴露风险的伤口,不推荐在伤后冲洗后使用其他制剂。(3)伤口处理或缝合时如果需要去除毛发,应选择剪除而不是刮除。存在明显失活组织的创面应该敞开。(4)对于未接受破伤风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延迟转运的伤员,应该考虑给予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缓破伤风的临床发作时间。 二、免疫预防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实现。 破伤风的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指将含有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TT)成分的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从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免疫的患者需要连续注射3剂才能达到足够的抗体滴度;如果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小于5年,但全程免疫后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达到5~10年,在全程免疫后进行加强免疫,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10年以上。

破伤风8例分析

破伤风8例分析 目的探讨破伤风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经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同时做好对破伤风的宣教。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of tetanu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8 patients. Results 8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We should enhance the clinician to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and do a good job of tetanus mission. Key words:Tetanus;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Misdiagnosis;Treatment 破伤风是与创伤与关的特异性感染,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人体细小的伤口后,在厌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其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此病非常凶险、如诊断有误,可致患者死亡。典型病例根据病史及症状和体征,一般可及时明确诊断,但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诊断比较困难,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9月普外科治疗的8例破伤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农民7例,学生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56~65岁共7例;1例13岁。入院提供外伤史1例(外踝骨折石膏固定局部感染),其余7例均未提供外伤史。入院前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住院后经反复询问病史均有外伤史,其中手指砸伤、刺伤、刀割伤6例,左前臂受外伤1例(因头晕摔倒以重型颅脑损伤入脑外科治疗,2 d后出现苦笑,张口困难,角弓反张状态,追问家属和患者1个月有外伤史)。8例患者发病的潜伏期7~45 d。表现为张口困难、苦笑、肢体抽搐等症状,首次诊断为破伤风的1例;患者表现为颈部不适,头晕、头痛、咀嚼无力等症状6例,均到当地医院或天津、北京等大医院查脑CT等,其中4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分别有延髓梗死、左顶叶梗死。按照脑血管病住院治疗2例,自己口服相应药物治疗无好转。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出现典型破伤风症状后转到或经门诊收到普外科。8例患者按照Ablett 分级,2例II级,5例为III级,1例IV 级[2]。 1.2入院治疗情况①单间隔离,减少刺激,室内避光,床加护栏防止坠床,防止误吸和压疮、保持大小便通畅。②处理伤口,对已愈合伤口不特殊处理。③中和游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静脉静脉点滴,如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应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④控制和解除痉挛:地西泮和苯巴比妥Q6H交替使用。⑤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或器官插管,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⑥预防和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如出现肺感染给予三代头孢菌素。⑦加强营养防止负氮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不能进食者下胃管,给予肠内营养。

破伤风症状鉴别常规

破伤风症状鉴别常规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1~2周。起病急缓不一。 2.早期可全身不适、头痛、四肢痛、咀嚼困难、躁动不安及出汗等。 3.后期表现为肌肉群的僵直,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上臂屈曲内收、拳头紧握、腹肌坚如木板、下肢僵直,膈肌痉挛或瘫痪可造成呼吸困难。 【病因及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为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称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杆菌分布广泛,家畜粪便中含菌很多,细菌芽孢可存在于土壤、污泥和尘埃中。 入侵门户为各种创伤,伤口中有坏死组织、杂有泥土或其它异物.或伴需氧菌感染。 细菌外毒素侵袭神经末梢运动板,沿神经轴传至脊髓前角细胞,循运动神经束进人中枢;或外毒素人血沿全身神经通路达中枢。进人中枢后外毒素固定在灰质突触小体膜上,与神经苷脂结合,使其不能释放甘氨酸等抑制性递质,致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脑干广泛脱抑制,因此临床上表现出肌痉挛和肌强直等征象。破伤风毒素还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功能亢进。 【院前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导致肌肉痉挛。

【急诊科检查】 1.全血细胞计数。 2.电解质、肾功能、血糖。 3.动脉血气。 4.伤口分泌物培养。 5.有神志改变的可以行头部CT检查,伴发脑膜炎者可作腰 穿检查,脑脊液检查在本病可以正常。 【诊断】 有牙关紧闭者均应疑为破伤风。诊断多无困难,外伤史、旧法接生等均有参考价值。创作分泌物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脑膜炎。 2.脑炎。 3.狂犬病。 4.马钱子碱中毒。 5.由于多巴胺阻断所致的肌肉紧张异常。 6.引起张口困难或肌痛强直的局部疾病。 7.手足搐搦,过度通气综合征。 8.癔病。 【急诊科治疗】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牙关紧闭者可以使用神经肌肉松弛剂。检测血压,心电监护,

破伤风教学设计说明

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厌氧性细菌》 教学设计 科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科任:佳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类容:厌氧性细菌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20班 授课地点:E2 403 授课时间:2011年5月9日 第十一周星期四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教学设计 佳 一、教材及教学容分析: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包括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主要介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学习免疫机制与免疫学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无菌观念,同时为将来学习药理学、传染病学及临床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主要容是厌氧性细菌,包括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其中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疾病的病原菌,是本节课重点讲解的细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与治疗原则,熟悉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并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二、教学对象分析 12级护理20班是一个有51人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习氛围不错,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性较高,学习态度良好,对本课程有一定的兴趣,都愿意认真听课、自觉思考,课后作业做得很认真,但一方面他们是一年级学生,没有医学基础,另一方面中职的学生本来学习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导致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到一定的困难。 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课程的前部分容: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初步了解了微生物的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微生物的分布,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三、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2、熟悉肉毒梭菌的致病性; 3、了解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二)能力目标: 能对典型的破伤风疾病做出诊断,并知道破伤风的基本处理与治疗原则。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 2、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破伤风梭菌的防治原则。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 文章目录*一、破伤风的早期症状*二、破伤风有哪些治疗妙方*三、如何预防破伤风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1、破伤风的早期症状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痉挛,即人们常说的“抽筋”。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嘴张不开,咀嚼 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诊。 2、破伤风如何急救 2.1、病人住的室内要安静,温暖,避声、光、风等响动。专人看护,防跌碰伤。 2.2、深创口周围先用1~2万单位破伤风抗毒素(理想的是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单位)封闭注射后,再将伤口内的泥土异物、坏死组织、碎骨彻底清理,不缝合,敞开创口。并用3%双氧水或1:1000高锰酸力争上游溶液反复冲洗。 2.3、立即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3万国际单位,新生儿注射500国际单位(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越早注射越能中和游率的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 2.4、速转送医院或呼救医护人员前来对症治疗。 3、破伤风潜伏期是多久 破伤风潜伏期是不稳定的,有的人可以在1到2天就发病, 有的人则半个月才发病。正常的人都是7~8天的潜伏期。假如病

人有曾经有毒素预防接种的患者潜伏期会更加的长些。有可能潜伏期会达到两周,还有些患者的潜伏期很短只是一两天的潜伏期就发作了。因此要依据不同的人群进行判断。 破伤风有哪些治疗妙方1、大河蟹1个,黄酒适量。大河蟹去壳,岛烂,用黄酒冲服,出微汗效佳。忌吃柿子。 2、槐树汁2酒杯,蜂蜜45克,黄酒(白酒亦可)60克。先将黄酒温热后,加入上药调匀即可,1次服下,蒙被发汗。以前额剑突下有小汗珠即可,不可大汗淋漓。 3、雄黄、香白芷各等分,锉细用黄酒煎服。 4、九香虫2个,炒成末用黄酒冲服。 5、蝉蜕15克。蝉蜕去头、足、翅膀、炒黄研细备用。服时以黄酒60克冲服,每日1次,小儿酌减,6~7日后症状即可消失。每日服蝉蜕发汗后,静脉输林格氏液1000毫升,以促使毒素排出,并防止脱水。 6、槐角30克,炒后研成末,加水、黄酒各半冲服。 7、老葱白(必须、去叶不去皮)500克,黑扁豆45克,棉籽90克,高梁原酒75克。将棉籽炒焦至紫色,碾碎,过筛去壳;葱白加水5碗,煎成汤;酒温热;黑扁豆放铁勺内炒,先冒白烟、后冒青烟至90%炒焦时离火;把温酒倒入铁勺,过滤,留紫色酒液。 如何预防破伤风1、主动免疫

破伤风使用须知

破伤风抗毒素(破抗)使用须知: 1、破抗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应在进行正确的外科处理后,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伤口污染严重者或受伤已超过12小时,剂量应加倍。成人与儿童的剂量相同。 2、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空腹及饮酒患者应暂缓注射,危急重患者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使用。 3、既往有破抗过敏史应主动告知医生,须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有家族过敏史及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过敏的特殊体质者,均须告知医生,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4、若皮试阳性需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或脱敏注射,但脱敏注射仍需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皮试阴性者肌注后也可发生过敏反应,因现科技条件限制仍不能阻止皮试假阴性的发生。 5、破抗是一种马血清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双重作用,既能给人体提供特异性抗毒素抗体来中和人体内相应的外毒素,从而起到防治破伤风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抗原性的异性蛋白,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因此,注射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休克、血清病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破抗引起过敏反应率5%-30%,其中有约十万分之一的致死率。 6、门诊病人注射破抗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同时近7-10天禁食酒类、辛辣刺激食物、冷饮、海鲜类,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指甲搔抓,适量饮水,多加休息。 7、破抗注射体内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预防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所以一周后受伤仍需再次使用。另外,即使应用破抗仍不能排除罹患破伤风的风险,这与受伤部位厌氧情况及患者抵抗力等有关。 8、应用破抗后,如有头昏、胸闷、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等不适反应请立即来院复诊。 以上情况及风险向患方告知,患方表示知晓并履行手续后方可注射!!! 患者(患方)签名:主治医师:责任护士: 破伤风抗毒素(破抗)使用须知: 1、破抗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应在进行正确的外科处理后,及时使用抗毒素治疗,伤口污染严重者或受伤已超过12小时,剂量应加倍。成人与儿童的剂量相同。 2、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空腹及饮酒患者应暂缓注射,危急重患者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使用。 3、既往有破抗过敏史应主动告知医生,须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有家族过敏史及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过去曾注射马血清制剂过敏的特殊体质者,均须告知医生,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4、若皮试阳性需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或脱敏注射,但脱敏注射仍需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皮试阴性者肌注后也可发生过敏反应,因现科技条件限制仍不能阻止皮试假阴性的发生。 5、破抗是一种马血清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双重作用,既能给人体提供特异性抗毒素抗体来中和人体内相应的外毒素,从而起到防治破伤风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抗原性的异性蛋白,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因此,注射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休克、血清病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破抗引起过敏反应率5%-30%,其中有约十万分之一的致死率。 6、门诊病人注射破抗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同时近7-10天禁食酒类、辛辣刺激食物、冷饮、海鲜类,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指甲搔抓,适量饮水,多加休息。 7、破抗注射体内后,可直接对破伤风起到预防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所以一周后受伤仍需再次使用。另外,即使应用破抗仍不能排除罹患破伤风的风险,这与受伤部位厌氧情况及患者抵抗力等有关。 8、应用破抗后,如有头昏、胸闷、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等不适反应请立即来院复诊。 以上情况及风险向患方告知,患方表示知晓并履行手续后方可注射!!! 患者(患方)签名:主治医师:责任护士:

医学–破伤风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 来源:医学之声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在我国并没有破伤风防治相关指南,下面医学之声小编结合相关文献,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疾病的预防。 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生活中,灰尘、土壤、铁锈、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均可发现它的存在,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最常见是外伤、烧烫伤,此外不洁接生的新生儿、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目前相对较少。 对于损伤重、伤口小而深的创口极易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芽孢杆菌的生长和繁殖。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伴需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容易生长繁殖(需氧菌消耗氧气后厌氧菌容易繁殖)。 两种不同的免疫保护方式 被动免疫 我们常说的注射破伤风针。通过注射抗破伤风球蛋白获得保护抗体的方式被动免疫,包括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TAT通常为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酶消化和盐析等工艺制成,因而过敏性反应为其通常的不良反应,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TAT脱敏注射过程中约%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很少应用。但因其价格便宜在发展中国家仍广泛应用。 虽TIG制备复杂、价格相对较高,但是TIG具有使用安全、临床易操作性、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文献报道约为%)、中和毒素作用强等优点,保护预防作用持续时间比TAT长,因此TIG在单独发挥被动免疫、被动—主动保护作用优于TAT,值得推荐使用,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TIG代替TAT的原因。 作为一种被动免疫其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TAT约为2-4天,TIG约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 主动免疫 是通过主动免疫获得保护,它是指通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诱导机体自身产生抗体获得保护的方式。医学上的破伤风疫苗是指破伤风类毒素制剂,是类毒素而不是抗毒素。大家常说的小儿百白破疫苗里的“破”即指破伤风类毒素。他是用破伤风杆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注射到人体10天后产生抗体,2~3月内抗体逐渐增加,并维持滴度较高水平,这样人体才会产生常达10年左右的自动免疫力,但不能产生终身免疫,且需定期强化免疫。若在注射TT后人体尚未产生抗体或其他导致循环抗体水平不足ml时,伤者存在感染破伤风威胁,

破伤风诊疗指南

破伤风抗毒素应用的二三事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A、彻底清创 B、应用青霉素 C、注射TAT D、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E、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是不是在文章开头先出一道题,都会显得很高大上?那大家看看今天的题呗,虽然很常见,但是好多人可能会出错。 看完题,就进入今天的话题,谈谈破伤风抗毒素(TAT)——想必各位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话说TAT,看起来真的很像哭脸表情啊。 虽然有报道称,TAT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死亡人数超过了破伤风死亡人数,但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价格贵是一方面,这还好解决,关键是经常缺货买不到,而且TAT的过敏反应至少是可预见的,而对于外伤病人,破伤风是不敢不防,所以,TAT的江湖上地位还是有份量的。 闲话少说,先说说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20%,破伤风发病跟破伤风杆菌有关。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孢厌氧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可随粪便排到自然界,生命力很顽强。破伤风杆菌本身并不致病,只有当细菌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才会引起破伤风。 致病毒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溶血毒素,但在破伤风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另一种是毒性极强,仅次于肉毒毒素的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物质,毒素产生后通过传导,最后作用于脑干或脊髓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终未器而发病,痉挛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紧密结合则不能被抗毒素所中和。 虽然人受伤后,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高,但真正得病的人却很少。破伤风杆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繁殖。这种缺氧环境一般只有在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或血块充塞、局部缺血等情况时才会发生。 人工免疫是世界公认的预防破伤风的有效办法。人工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经过规范免疫接种后,抗体有效性一般可以维持10年以上。而被动免疫是指受外伤后,应用TAT或TIG为机体直接提供抗体,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破伤风抗毒素是马血清制剂,可中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TAT临床应用中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一、TAT注射时机 一般认为,TAT尽可能在伤后12h或24h内肌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受伤超过24小时的患者要求注射TAT,还有无意义呢? 首先,强调早期应用TAT是因为,TAT可中和伤口部位及血中游离的破伤风毒素,预防和治疗破伤风,但不能中和已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所以肯定是越早越好。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不过,若是超过了24小时的话,TAT用量要加倍,在糖尿病人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