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最新热点时评文二十篇

“喊停已够捐款”不能仅靠道德自觉

龙敏飞

三入火海,救出多名邻居,自己被大面积烧伤,至今命悬一线。近日,38岁的河南男子王锋受到舆论关注。一周之内,社会各界共向其捐款超过221万元。5月26日,面对从各地持续汇来的捐款,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喊停了捐款: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潘品说,前来捐款的好心人中,有不少人自身经济并不宽裕。“既然我们的治疗费已经差不多了,就不要让大家的爱心浪费了。”(5月27日《新京报》)

“钱已基本够用,拜托大家别再捐了”“捐款若有剩余,会捐出去”“我不希望大家的爱心被浪费”“已停掉网上捐款项目,将销银行卡”……这样的话语,出自受助者家人口中,的确令人感动。受助者需要帮助,但并不贪婪,也很有底线与准则,如果受助者都能像这样,愿意献出爱心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心,不是被骗了,也不是被挥霍了,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在“爱心事业”上。

对于这次受助人的表态,网上也是好评一片。有人表示,这样的道德自觉,值得肯定,也值得更多的人学习与借鉴;也有人表示,呼吁“钱已够别捐了”的说法,也是一种慈善……从网上舆论来审视,对此事好评颇高。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底线之举,只不过由于之前一些受助者的素质不高,才显得如今这受助者的高尚。毕竟,不让“爱心流失”,应该是慈善的应有之义。

审视现实不难发现,在慈善方面,现实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一些慈善机构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令捐助者“很受伤”。此外,网上一些人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募捐,也没有得到严厉的惩戒,同样是对慈善的一种“伤害”。当然,还有一些人,没有骗捐,但收到的慈善款远远超过他们的需要,但他们也没有“退还”的意思,甚至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的行为,在“捐赠者”看来,同样的不甚合适的,甚至是令人“心寒”的。

通过这些案例足以发现,慈善领域任何的一件小事,一旦处理不当,都可能让“爱心”受到损伤。而并不是每一次,受助者都能有足够的道德自觉,都能合理地进行善款的管理与分配。这就意味着,对善款的管理,应该有统一性的规范。可以说,无论是通过个人募捐还是机构募捐的善款,都应该保持充分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好监管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善款”合理地用在刀刃上。

遗憾的是,当前对此的约束,似乎还停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上,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希望有关部门的能够及时介入,并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为善款的合理利用保驾护航,让“善款”落到实处,维护好慈善行业的良性制度。

语文教材修订凸显文化自信

封寿炎

据语文出版社近日透露,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幅调整,40%原有课文被替换。新版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相关课文最高占到全部课文的40%,并且增加了古诗文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修订,迅速成为广受热议的话题。

语文不仅仅包含工具性的语言知识,而且兼具承载哲学思想、陶冶人心等诸多功能。受此传统影响,今天语文教材课文的遴选仍然广受关注,常被视为时代精神、

文化传承、文学艺术乃至情感趣味的风向标。那么,这次大幅调整入选课文体现了什么?

增加古诗文教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就是要更加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厚重的国家,拥有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记录,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同时,我们还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无论是对于当下,还是对于未来,这些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价值。然而到了当代,随着年青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文化名家越发难寻。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学校教育大有可为。

要接续传统、传承文化,古诗文教学是一把关键钥匙。历代哲人、诗人、作家扎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地体验社会和人生,强调人类的基本情感,专注于语言的艺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这些篇章与整个历史文化脉络血肉相连,蕴含着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承载着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范的文化价值。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是激扬它们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焕发神彩。因此,对它们的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更体现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

同时,此次语文教材的修订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一些原来收入教材的文章此次进行了调整,比如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这次就替换成了从张纯如著作《南京大屠杀》里节选的《死里逃生》。对照着读温书林和张纯如的两篇文章,可谓各有千秋。张纯如的著作,资料更加扎实,细节更加生动,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更加层次丰富、性格生动。她在文中除了揭示大屠杀的残酷性之外,也展示了主人公李秀英不畏残暴、勇于抗争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令人感佩的中国女性形象。

时代在变,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变。紧扣时代脉搏,跟上时代脚步,在传承中变革,既固本又开新,应该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课题。

纷飞的谣言与我们浮躁焦虑的内心世界

杨朝清

近日,一段“樱桃核有毒,5颗毒倒成年人”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记者向医学、营养学专家求证,专家表示,这一消息为假命题,樱桃核致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5月26日《京华时报》)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区别于家庭、工作场所的“第三空间”,曾经给老百姓带来了愉悦的用户体验。然而,不论是屡见不鲜的“炫耀性晒娃”,还是不厌其烦的拉票,抑或层出不穷的谣言,微信朋友圈不断上演着“变形记”,早已面目全非,让一些人选择了远离甚至退出。那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为何能在微信朋友圈上大行其道?

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社会,“樱桃核有毒”无疑触碰了老百姓关于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敏感神经。在一个“吃货”盛行的时代,有不少爱吃樱桃的消费者;危言耸听的“樱桃核有毒”不仅会影响商家的生意,也会加剧老百姓的心理恐慌——尽管吃5颗樱桃核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了最大限度地自我保护,人们往往采取一种封闭性的社会排斥,对樱桃“望而生畏”。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谣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进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激发负面的社会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在有效信息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具有刺激性的谣言对受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谣言内容与受传者预期的吻合以及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印证,进一步加剧了谣言“乱花渐欲迷人眼”。

许多谣言并不高明,只要我们多一些独立思考和审慎思维的能力,谣言就会被粉碎。在微信朋友圈,谣言为何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说到底,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人们普遍缺乏定力,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而在一个多元的时代里,多种不良社会心态交织杂糅,让谣言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纷飞的谣言,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调、变味。在微信朋友圈,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喜欢转发、分享谣言的朋友。你高冷地不屑一顾、义愤填膺地讨伐,他却乐此不疲、信誓旦旦地相信谣言是真的,甚至对你进行“道德捆绑”。思考的惰性和文化的快餐化,让许多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原本没有什么生命力的谣言,就又多了一些生存空间。

在社会信任缺失的当下,谣言进一步切割了稀薄的信任存量。“樱桃核有毒”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一个时代的病症。只有让真相越早抵达,谣言才会越快攻破。不论是提升制造谣言的违规成本,还是公共部门、科研机构及时以“信”辟谣,抑或提升公众参与、减少谣言的以讹传讹,治理五花八门的谣言,显然需要多方合力。

问题论文“闯关”打了谁的脸

周继坚

“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理。

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客观来讲,当前我国高校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的学位论文评审总体上是严格的,而在这几个层级当中,博士论文的答辩应当说最为严格。和本科、硕士教育相对放开不同,我国的博士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国家对博士生的培养可以说是严上加严,很多论文不过关的博士生不得不延期毕业。但这篇“问题论文”恰恰出于博士生之手,陈吉德提到的“资料堆砌、语句不通、文不对题”等诸多问题,着实令人惊诧。学位论文是一个人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刻苦钻研、诚实守信是一个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这样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话讲,那就真正是“斯文扫地”。须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校师生负责,更是对一国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的保护。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挑起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梁,如果都像这样腐蚀学术殿堂,连起码的学术准则都不要,连基本的学术要求都达不到,遑论破解“钱学森之问”。

学术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社会的生态和人们的心态。当人们都忙于巧夺浮名、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氛围。当人们都忙于钻营讨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学术尊严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当学术也被人们当作摆设来对待,甚至当作商品来交换,那么一个国家的原创力、创新力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每一篇“问题论文”都是国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纹”,“裂纹”多了,学术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层出不穷,最该反思的还是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学生不认真研究、导师不严格把关,根源是制度出了漏洞,或者制度被架空。应当反思制度规定的论文评价体系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的打击是否起到了作用。如果造假作弊的行为得不到惩处,好的论文得不到激励,敷衍塞责的行为得不到约束,最终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惩治学术腐败,毫无疑问须从“把关”入手,以“追责”收尾。导师应当作为学生论文的第一把关人,承担学生学术行为的连带责任,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导师不再空当摆设。学校作为学术机构,应当对全校学生的论文质量承担责任,必须深究学校在论文把关方面的主体责任,由教育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问题严重的学校要不惜取消其自主评审资格。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导向。

“昭君牧羊”,权力无文化很可怕

郭文斌

“因为是学中文的,所以就很敏感,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四个字不对劲。”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对此,当地有关部门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5月22日《重庆晨报》)

对于“苏武牧羊”、“昭君出塞”,读过历史我们都知道,我们还真不知道“昭君牧羊”,不过,当地有关部门却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于是想当然地就有了“昭君牧羊”的城市雕塑,且存在多年了。期间想必也有大学生提出过质疑,但由于当地有关部门的固执己见,却让“昭君牧羊”,成为了当地人人皆知的“地名”,这实在是悲哀。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不仅仅是增添城市美景,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因此,需要追求美感,更要追求科学性、真实性。显然,“昭君牧羊”不符合历史事实,退一步说,历史上真有“昭君牧羊”,也应该是经过考证的,而不是相关部门所说的“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如此猜测而成的“昭君牧羊”等同于儿戏。“万一这些孩子以后只晓得有‘昭君牧羊’,不晓得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怎么办?”市民的忧虑显然不无道理。

城市雕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本应该谨慎用之。既要有预算,又要相关的审核。不知道“昭君牧羊”是谁出的注意,又是谁审核的,怎么相关人员就没觉得不妥,这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现在城市雕塑,以怪异来吸引眼球的也不少。由某知名网站发起的“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评选”活动曾引起全国网民的强烈反响,在全国大中城市矗立的许多著名和不著名的雕塑作品引发了全民的共同讨伐和质疑。不过,质疑归质疑,只要权力部门不想拆,仍然会继续矗立于城市街头,老百姓又能奈若何?其实,即便是拆了,浪费的还是纳税人的钱,谁又会受到问责呢?

历史文学允许想象,但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这是不允许的,因为会造成误解,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对城市雕塑,应该尊重历史,少些“戏说”。

“昭君牧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的一次胡搞,权力无文化很可怕,可以弄出个“昭君牧羊”,下次说不定还会弄出什么名堂。“昭君牧羊”是城市伤疤,或留存或拆掉,都已经抹不去权力的“任性”。城市雕塑如果缺乏“民意程序”,如果不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昭君牧羊”以及所给出的“狡辩”,都会留下无穷的“后遗症”。

“扔鞋治陋”的文明之辩更具意义

张立

一名男子“对不文明说不”,愤然将机场候机的另一名乘客脱下的鞋子扔掉的视频在中国网上窜红。(5月25日参考消息网)

厦门机场候机室,一名乘客脱鞋袜自顾自的睡觉,不仅形象不雅,也给其他候机乘客带来不适。一名乘客对脱鞋袜者“扔鞋治陋”,表明了部分乘客对脱鞋袜者的不容忍和制止,此举也在网络上引发不同声音,有赞有疑,相应的争论,势必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文明含义的认知。

“扔鞋治陋”为什么能发生?在机场方面没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时,公共文明就缺少了公共制度的托底式维护,这时,公民个人挺身而出,对睡觉脱鞋袜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从维护公共场所文明的初衷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而对于“扔鞋者”来说,其首先是一个有朴素文明认知的人,有的网友称之为“捍卫文明的侠”。在“扔鞋者”看来,把鞋子扔掉,是对不文明行为的一种惩戒,让脱鞋者知道不文明行为之失、之痛。“扔鞋治陋”,仍然有很大市场。如对别车人进行反别车教训,如对不文明行为人进行人肉搜索,如对小偷游街示众,等等,每一种朴素的捍卫文明,都在以捍卫文明的名义为一些“捍卫文明的侠”所津津乐道。

然而,“扔鞋”与“治陋”,到底能有多紧密的因果作用还不得而知。当脱鞋者醒来时,发现自己的鞋子被扔并且知道扔鞋之人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一是脱鞋者自惭形秽,为自己不文明行为后悔不已;二是毫无悔意,且要与扔鞋者理论甚至还有可能大动干戈。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从和谐社会的建设上,每一个公民,都有对不文明行为制止的道德义务,但受限于主观和客观各种原因,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有时还有不同理解,有的甚至走入歧途。因此,“扔鞋治陋”的出现,和由此引发的争论,能够更加引起人们对文明和维护文明的再思考,这才是此事件最应该关注的焦点。

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不能突破不文明行为的烈度和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制止不文明的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烈度相匹配。“扔鞋治陋”显然也应如此。扔了他人的鞋,不管这双鞋价值多少,已经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越过了应有的界线,难以为文明价值所包容。

作为当事人,“扔鞋者”可以敦促机场对睡觉者进行劝阻,或者也可以叫醒睡觉者要注意个人不当行为,做一个“捍卫文明的绅士”。这两种措施,都要比“扔鞋治陋”要缓和的多,也比“扔鞋治陋”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要小的多。

“捍卫文明的侠”,与“捍卫文明的绅士”,两者都是捍卫文明的自觉实践者。而其所带来的效果,显然,“绅士”要比“侠”更符合现代文明的精神追求。而机场等文明的托底者,显然要率先为公共文明的建构兜好底,支持“捍卫文明的绅士”。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

戴先任

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前段时间,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像这样的“甩老族”在郑州也有,而一些民营养老机构本身运营就困难,在遭遇这些违背诚信的“甩老”行为之后,不仅维权困难,经营更是雪上加霜。(5月24日《河南商报》)

“甩老族”的出现,让人心寒,尤其是在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还在剧增的中国,各地频发“甩老”事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仍

是主流,子孝孙贤,是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甩老”事件频发,则让人担忧老年人的养老处境。

这些“甩老”事件,很多都发生在养老院,子女在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后,就不管不问,不再支付费用,而养老院出于人道等各方面考虑,又不可能把这些遭受遗弃而且往往还是病重、羸弱的老人赶出养老院,养老机构为此承担了本应是老人子女承担的费用。而很多养老机构都是民营,这样就给养老院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和人力负担。

这样的“甩老”事件越来越多,需要养老机构更为重视对老人家庭条件的调查,看老人子女是为了“甩掉包袱”还是真心为了让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当然,这样的措施也无法阻挡那些恶意遗弃老人的不孝儿女。这就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立法实行老人财产托管制度,让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养老机构可申请变更老人的监护权,对老人财产实行托管,用以支付养老费用。同时,也要加大对遗弃老人的不孝子女的追责力度,不能让这些不孝子女遗弃了老人,还能逍遥法外。其实“甩老族”并不止表现在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就不管了,不孝子孙将老人遗弃到养老院,还是有希望养老院替其养老之意,而有些老年人,其子女也不送老人去养老院,也不赡养老人,或对老人实行家暴,比如在生活上,对老人不好,让老人吃得不好,穿得不暖,甚至时时咒骂老人,这些虽然没有驱赶老人出门,却可能让老人生不如死,也是一种“甩老”;有些“甩老族”则会把老人从家中赶出去,也不送养老院,让老人无处安身等等。这些情况,养老院并不知情,更具有隐蔽性,这样的“甩老”事件甚至更为常态而频发。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抚养我们长大,我们就要赡养他们终老,敬老爱老,也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甩老族”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夹击,让“甩老族”没有生存土壤,才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让社会变得更文明而有温度。

对于“悬崖村庄”舆论该有包容心态

舒圣祥

一则题为《悬崖上的村庄》的报道,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当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县领导已经连夜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开展工作。(5月25日《新京报》)

作为媒体记者,发现这样一个悬崖上的村庄,拍下那么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引来那么多的关注,无疑是一次很成功的报道。而作为地方官员,发现自己的辖区出了这样的“负面新闻”,在此扶贫攻坚特殊时刻,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难免心慌慌兮夜不能寐,于是连夜动作,该表态的表态,该行动的行动。按照应对舆情的标准范式打分,这样的表态和行动,大概可以得个不错的分数。但是网友不认账,因为“之前做什么去了”。

是啊,之前做什么去了,媒体一报道就连夜行动,之前行动了么?这样的质疑向来是无往而不胜的。扶贫攻坚的行动是当下地方工作的重点,这样一个“悬崖上的村庄”,如果都没入定点扶贫的范围,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公众的质疑不能说没有道理,只不过,这样的责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悬崖村庄”缺的可能根本不是把藤梯换成钢梯,如果因为媒体报道在山上专设一所学校,那可能是浪费,而如果花费巨资修路上山,更可能是对纳税人的不公。

像这种“悬崖上的村庄”,大山深处其实还有很多,交通不便的孤立村庄,有的是被山阻,有的是被水隔。最好也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整体搬迁。事实上,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也是国家扶贫的要求,“一方面不把扶贫资金投到那些该搬迁的村,避免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其中,避免浪费是很重要的,像新闻中的“悬崖村庄”,修一条路至少五六千万,全国那么多孤立村庄,都要如法炮制吗?

按照“不把扶贫资金投到那些该搬迁的村,避免浪费”的要求,我不知道领导随意拍板把藤梯换钢梯,是不是涉嫌浪费;如果进一步的“彻底解决方案”是修路上山,那就更是在烧纳税人的钱了。现在的问题是,“悬崖村庄”不愿整体搬迁——山上能够自给自足,山下却没有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孤立村庄扶贫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如果强行整体搬迁,显然不够和谐;如果尊重村民意愿,一旦被媒体曝光,你又必须回应“之前做什么去了”的舆论质疑。

责骂解决不了“悬崖村庄”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也许是引入市场的手段,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入合适的旅游开发。这个意义上讲,媒体报道给“悬崖村庄”带来了名气,肯定是一件好事。如果有民间资本看上这里的旅游资源,愿意投入开发,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到时候,“悬崖村庄”就不是问题麻烦,而是特色资源了。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机遇,不可急躁,不可蛮干。

所以,对于“悬崖村庄”,舆论应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否则,只会促使地方政府基于漂白“负面新闻”的动机,做出两种选择:要么动用强制手段实施整体搬迁,要么为博舆论一笑“烽火烧钞票”。

救人值不值无需探讨

杨丽

河南周口的两位小伙子胡浩强、陈庚因舍己救人的壮举感动着社会,书写着青年英勇。但英雄故事却在网络上引得一片争论,只因女子跳湖轻生,便带给了两个家庭无尽的悲痛。网友们一面缅怀两位英雄,一面感叹“想死的人没死成,不想死的却死了”。青年小伙救人到底值不值,该不该,成为争论的焦点。

俗话说“人命关天”,生命是最珍贵的,任何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值得被挽救的。在危急时刻的舍身救人是出于中华儿女守望相助的本能。在战争年代,一人的牺牲更是为了千万人的幸福。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耳熟能详的英雄先烈已经成为矗立的民族丰碑,更有用鲜血驻守黑龙江的马占山,身受重伤也不愿做亡国奴的黄启东,为救朝鲜少年而牺牲的中国志愿军罗盛教,他们舍生取义,值得被祭奠。战争年代,国难之际,他们牺牲为的或是小家性命,也可以是大国安危。任何的牺牲都叫“舍”,任何的大义都叫“义”,牺牲自己,也是为了挽救他人。如果说,动荡年代里牺牲不可避免,那现代社会,和平大氛围的氤氲下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危险在,生命就必须拯救。动乱年代的牺牲精神也必须在今天得到延续,平安时,它作为一种必须坚守的信念潜藏于路人的内心,危急时刻,它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救人于水火。

“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后,不少人感叹世态炎凉,城市社会缺乏爱心与温暖。然而,事实上“舍身取义”在今天并非离我们而去。非典病毒肆虐时,奋战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用行动演绎着“用生命挽救生命”;天津爆炸中上演最美逆行的消防员战士,用生命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今年4月底,不顾危险跳入粪坑救起幼童的教师杨文利也曾直言:救人是天职。

以生命挽救生命值不值,本就无需讨论。生命无价,任何人遭受威胁时,旁人都有救助的义务。这是人类的本能,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也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这种牺牲与奉献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

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见义勇为是美德,舍己救人也无比的崇高,这才是我们该称赞的。至于轻生跳湖的女子,我们也应该少些指责,毕竟连累他人或并不是姑娘本意,英雄牺牲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今天,我们追忆舍己救人的青年英雄胡浩强、陈庚。在两位少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救人于危难时的义无反顾,更看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和价值选择。这一代的青年人,也在用行动延续着优秀民族精神,并传递着鼓舞人心的力量,引领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呼唤这样的青年担当,只有将生命的平等与崇高扎根在祖国的下一代心中,我们的国家才更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更能辉煌。

博物馆里更该教会孩子“文明”

李思辉

上海玻璃博物馆内,一件精美的玻璃翅膀展品被两个孩子用力摇晃折断,而一旁的家长不仅没制止还在拍照,此事引起热议。媒体报道,被破坏的作品已改名“折”,放在馆内永久展示。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更是一个与历史、艺术对话,提升修养的公民课堂。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或多或少都有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目的。放纵孩子闹腾,破坏博物馆静谧、幽雅的氛围,甚至任凭孩子损坏展品而不加劝阻,这种纵容岂不是与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熊孩子”走后垃圾遍地、一片狼藉;在武汉东湖等景区,“熊孩子”不听劝阻下水上树……生活中,“熊孩子”在博物馆、餐厅、景区等公共场所随意打闹、影响他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而这些行为与家长的宽纵不无关系,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别人应该谅解,殊不知文明需要从小养成。孩子不懂事,家长却应明理。

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保持文明素养是起码的要求。一旦孩子的行为有损文明,对他人造成影响,家长就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本身就是一个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过程。孩子就像树,要成长成栋梁,必须及时剪枝。作为监护人,家长需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及时对孩子进行文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讲文明、有修养的人,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每个个体的素质都关乎国家形象。过去,一些人出门不讲文明,随意插队、大声喧哗、多吃多占等,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让人慨叹“国民素质低”。提升国民素质,须从今天的青少年开始。如果说,成年人中有些人素质不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一些人养成的旧习难改。可现今物质条件好了,对孩子进行文明教养应该没有什么“硬件”障碍。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折断博物馆展品,舆论的板子打在家长身上,展现的是对当下家庭教育的担忧,引出的是文明教养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有责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文明的榜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素养、道义担当、爱心、善心和良心。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淘气”“不乖”的时候,就应及时蹲下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一味骄纵,不加约束,“熊孩子”就可能变成坏孩子,“淘气”就可能变成“没教养”。

博物馆里,更该教会孩子何为“文明”。请不要把这堂课上“反”了。

不能让网址导航把网民“导入歧途”

朱永华

针对网址导航网站在网站推荐和内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家网信办从即日起在全国开展网址导航网站专项治理。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网址导航网站是网民上网的重要入口,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亟需加强管理,确保网址导航网站为广大网民推荐权威可信的网站和信息,促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据5月19日《中国网信网》)。

所有经常上网或拥有个人电脑的网民都有体会,在选择完成浏览器安装之后,都会选取一个网址导航网站作为打开浏览器的“首页”,而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几乎所有的网址导航网站都不能让网民完全满意,不是想要进入的网站在导航中找不到,就是不需要的网站导航“一大堆”,更让人烦心的是,由于导航网站之间的竞争关系,有些导航网站不仅跟网民“耍流氓”,不请自来强迫安装,且还难以卸载。某家导航网站提供的新闻导航,居然连新华网都不存在,更有导航网站“暗藏埋伏”,无论点开任何一个链接,首先跳出来的居然是衣着暴露的低俗网页,不但让成年网民感到尴尬烦心,一旦被孩子无意点开,其危害更是显而易见。

说实话,对于很多习惯浏览新闻的网民而言,自然非常关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导航,而对于网游一族自然也向从导航网站上“一键直入”,客观上来说,导航网站对于广大网民也是“众口难调”。但无论怎么“难调”都不应当为满足自身利益搞“竞价排名”,尤其不能给淫秽、色情、暴力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网站设置“入口,导航网站更也应当承担起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暴力和不给任何非法网站提供导航的社会责任。导航网站企业之间的竞争无法避免,但不管怎样与对手竞争抢夺客户资源,都不能跟用户“耍流氓”,对于将病毒软件捆绑其中强迫用安装使用的违规行为,显然也需要强化治理。

导航网站也是广大网民上网遨游信息海洋的“刚需”,几乎每个网民都在选择使用,国家网信办对这一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既是审时度势,显然也是契合广大网民的心愿和网络发展的必须。虽然表面上看网站导航只是给广大网民浏览信息提供链接入口,但对于很多网民而言他依然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双刃剑”,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站导航,可以为广大网民提供通向主流正能量网站的便捷通道,让用户获得主流信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精神食粮,相反,如果导航企业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为大量非主流甚至色情暴力等非法网站大开方便之门,对网民的误导作用和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也是非同小可。对导航网站进行专项治理,其实也是对非法网站的入口进行把关。对于促使网络空间的清朗无疑也是至关重要。

平心而论,无论是老网民还是初次上网的“菜鸟”,很多人在网络上所看到的各种违法甚至色情暴力信息,并非是刻意寻找。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这些非法网站通过导航网页“主动”送上门来。很多人都有体会,这些诱惑的链接一旦点击进去,基本就陷入了非法网站的层层包围圈,不但难以摆脱各种捆绑病毒的“纠缠”,各种不堪入目的网站链接足以让用户的精神和电脑系统一起“崩溃”。因此,国家网信办对于导航网站不仅要开展专项治理,更应当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制度监管,确保每一家导航网站条条链接通光明,不能让任何导航网站把网民“导入歧途”。

公共建筑取名少些“昭君牧羊”式的自我想像

堂吉伟德

因为是学中文的,所以就很敏感,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四个字不对劲。”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

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对此,三峡广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个雕塑描绘的并不是某个典故,而是对于王昭君在塞外生活的场景的描述。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5月22日《重庆晨报》)

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皆是耳熟能详历史典故,虽然不能说是妇孺皆知,不过传承数千年也没有变化。时至当下,却出现了“昭君牧羊”的城市雕塑,固然不是对“昭君出塞”的全盘否定,却是一种臆想化的变更。管理方的“场景的描述”的解释,其实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辩解。“应该有牧羊经历”的说辞,足以表明其心中也没谱。以不确定的猜想,来为城市公共建筑取名,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文化歪曲。

昭君固然有出塞的经历,其有没有牧羊的经历,并无历史记载作为依据,那么“昭君牧羊”的想像就难以成立。如果照此逻辑,既有“昭君牧羊”,那么自然就有“苏武出塞”了?其间或有某种逻辑上的联系,然而在没有史料作为依据的情况下,就不宜去相当然的联想。毕竟,文化的记载与传承,不是戏说式“时空穿越”,真实的描绘而不联想,才能让其在传播过程中不走形变样,更不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与错误。

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化想像,然而造成的影响却难以估量。尤其是对长期耳濡目染的小孩来说,此举可能会在心中,留下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在历史课上,以“昭君牧羊”去否定“昭君出塞”,这种场景注定让人尴尬不堪。更重要的是,若是没有人去进行矫正与否定,那么以讹传论之下,恐怕历史的真正面目,将会被自我想像的场景所取代。没有了对文化事实的尊重之感,才是文化传承的真正灾难。

其实,仅有“昭君出塞”的个案尚不足虑,若是这种现象已有普遍之势,那么问题的严重程度,显然已超乎于外界的想像;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缺乏敬畏与尊重,才是最大隐患所在。比如方兴未艾的名人故里相争之下,一些地方不惜乱用典故,或者编造虚假的历史事实,最大化进行文化的想像,以便于为自己争取一个名人故里之名;要么就是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将本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名轻易改变,如仁怀改茅台,思茅改普洱,皆因为茅台、普洱红极一时,因一地特产而动用地名,也足以看出文化认知上的肤浅。

当文化标签、历史典故,成为利来利往的道具之后,就难以避免会落个面目全非的结局。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董小玉表示,“历史文学是可以允许想象的,但是如果要将一种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有可能会让市民造成误解。”若不能区分出历史文学与地名记载之间的关系,若不能具有基本的历史事实敬畏,那么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在欧美诸多国家和城市,可以用对建筑和地名的保护,来佐证其对历史事实的敬畏。深厚历史底蕴与厚重文化的注脚,除了保护得极好的建筑,就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只有真实的文化记载,没有虚幻的文化想像,应是更改地名或者给公共建筑取名过程中,应当坚守的一条底线。否则,我们的历史记载会在想像中变样,而随意想像形成的文化态度,更会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掘墓者”。

善待野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时间已过去一周,南充市民吴先生还在惦念:那对在自家客厅筑巢并养育出4

个宝宝的小鸟,明年会不会再回来?过去两个月里,他见证了一对“鸟夫妇”在家里筑巢、下蛋、孵蛋、养小鸟的全过程,为避免惊扰它们,他甚至不开客厅的灯,不在家里做饭……(5月19日成都商报)

吴先生的家在南充城区某小区5楼,旁边是植被茂密的气象公园,客厅阳台上还种植有兰花、绿萝等植物。3月中旬的一天,吴先生突然发现,有两只不知名的野鸟,时不时叼着草根、苔藓从阳台窗户飞到客厅,原来,这两个家伙正在客厅的吊顶上筑巢。

这则“人鸟共栖”的故事,读来倍感温馨。两只野鸟的粪便弄脏了吴先生家的地板,吴先生非但不气不恼,反而觉得“鸟夫妇”在自家客厅筑巢是件喜事;不仅尽量不去打扰它们,还在客厅窗户处为鸟夫妇留了一道缝隙。“鸟妈妈”孵蛋,吴先生连客厅的灯也不开了,不再在家里做晚餐,而是到附近的父母家“蹭饭”,或在外面吃完后再回家。客厅的电视不能看了,就在书房的电脑上看,没有丝毫的怨言。当鸟巢里孵出4个鸟宝宝之后,吴先生便不再邀朋友到家里做客,直到5月11日鸟夫妇带着4只幼鸟离开。

鸟是人类的朋友,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加强,人们的爱鸟意识也逐渐增强。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吴先生这样善待野鸟。疯狂捕杀贩卖野生鸟类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就在本月上旬,新华社还报道了黑龙江省东升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200余只珍稀候鸟被毒杀。警方调查发现,三个犯罪团伙在当地毒杀、贩卖候鸟数百只,借此非法获利万余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确,以捕杀贩卖野鸟谋取不义之财,以吃野鸟大快朵颐,何尝不是某些人眼前的苟且?假如天空没有了飞鸟,生活中没有了鸟语花香,恐怕离我们人类自己的灭亡也为期不远了。从这一意义上说,善待鸟类,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善待鸟类,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南充吴先生遇到的事有点偶然,但是,他的这种爱护鸟类的意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去打扰野生动物的生活,更不要去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不要再吃野味。没有买卖,自然也就没有了对野生动物的杀戮。

当然,保护野生动物,关键还在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关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对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个人和单位,加大查处力度,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只有当野生动物保护法真正落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是美丽的神话。

到底是什么让“花朵”成了英雄?

陈广江

5月13日傍晚,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二路台东公交车站附近,一名女教师下班后等公交,突遭陌生男子生拉硬拽。女子惊恐求救,周围无成年市民出手。其间,四名初中生挺身而出,组成人墙挡在中间,并欲报警,男子见状逃跑。据悉,在事发地附近,两周前发生过类似事件。19日,警方称已展开全面调查。(5月19日中新网)

四名初中生搭人墙救下遇袭女教师,周围二三十个成年人未施援手,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一边为“祖国花朵”的正义和勇敢点赞,一边向冷漠围观的成年人拍砖。不过,为孩子们鼓掌时,别忘为他们捏把汗;指责路人冷漠时,也别忽视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花朵”成了英雄,该脸红的不仅仅是围观市民。

初中生涉世未深、不谙世故,尚葆有一颗近乎本能的正义之心,因此能在不法分子面前挺身而出。成年人复杂多了,不仅会斟酌损益、权衡利弊,还会在他人身处危机之时弃基本的道义而不顾,成为冷漠看客,这是对不法分子的纵容。但平心而论,路见不平,“出手”的不该是学生,毕竟存在太多未知的危险。

成年人的冷漠令人不齿,相关部门的“漠视”更不容忽视。报道称,半月内,同一地点附近接连发生两起类似事件,尽管警方没有接到受害人的报案,但在第一起事件发生时,已有人向派出所反映情况。结果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后,当地警方一度没有给出明确回应,令人费解。强行拉拽、纠缠年轻女子的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作为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警方不该无动于衷。

在一定程度上说,围观者之所以冷漠,恰恰因为当地警方的不作为。如果连公安部门都持“事不关己”的态度,怎能指望普通市民“拔刀相助”?假如一有类似事件发生警方都能迅速、果断出警,重拳打击不法分子,围观市民也不会冷漠到连110都不拨打的程度。其实,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引起社会和舆论关注,警方已经涉嫌失职。

鼓励市民见义勇为,就要营造见义勇为的氛围,为见义勇为者提供强大的、可信任的后盾。对职能部门来说,这既是分内之事,又是举手之劳,关键看有没有责任心。不法分子看似胆大妄为,其实外强中干,一句“警察来了”都能被吓跑;若警察不来,“山东好汉”也会变得冷漠、怯懦。所以,当“花朵”成了英雄,警方的不作为比路人的冷漠更可怕。

好在,媒体报道后,当地警方已高调介入,展开全面调查。虽然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相信歹徒很快就会被捉拿归案,但反思不能停。

长大未成人:现象型药方未必管用

文峰

昨日,一段央视的调查视频爆红网络。视频讲述的是:4月23日,山西绛县15岁少年张超凡疑因没钱买饮料,被多名同学殴打长达四小时后,心肺破裂小脑受损死亡,棍子被打成几截。其中一名打人者几天前还和张超凡一起去春游,但下手时却是最狠的。面对记者镜头,张超凡母亲哭诉:“你说你们是孩子,你怎么能忍心把他打死……”

令人更加齿冷的是,记者采访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却碰了一鼻子灰。涉事学校大门紧闭,校领导处于“失联状态”。当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你是外地人,你不懂绛县的事情!”之后,便挂断了电话。显然,在有些人眼里,一个孩子的生命和对事件的反思整改,没有学校和城市的形象重要。有人屁股决定脑袋,在失职之后,又把舆情当敌情。

而稍加梳理,我们也可以发现:这几年,校园暴力走到舆论场的中央已不是一两次。但发生致死的欺凌事件还真不多。这种致死事件一旦出现,往往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气愤、后怕、揪心、不可思议会交织在一起。

事实上,从舆情来看,如何阻止这种暴力,我们也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比如,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关注校园暴力,尽快出台反校园暴力法。有教育学家也指出,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可在笔者看来,在相关讨论中,很多人开出的药方是现象型的。这种现象合并了暴力这个同类项,去掉了个体事件的差异性。这样的现象型药方放到个体校园欺凌事件上,可能并不一定会产生预期效果。比如,有人提议,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应提前,这就是从现象层面去开药方。可是,提前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就一定能制止这样的暴力吗?看看现实,有多少成年人知法犯法。现象型药方固然需要,也值得研究,但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尺度。如果只从宏观上去解决孩子成长的问题,那一定会事倍功半。我认为,校园欺凌更多应该以心理问题的视角看待。这些年,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一直关注的是孩子的分,并

未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现在一连串的校园欺凌事件出现后,我们会把它们串连成现象,感到惊讶。而治疗心理问题就必须对每个涉暴孩子区别对待。举一个例子,张超凡被打时,网吧里有张超凡的同学,但他们没去劝架,也没把这些情况告诉家长,而是保持了沉默。有人说那些孩子拒绝说出真相,是因为怕挨打。这方面的原因也许有,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可能有些孩子不是怕挨打,而是怕被边缘化,怕以后脱群。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状态。

我曾经看过一部名为《女王的教室》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有关孩子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为什么人要读书;其二是如何培养孩子长大成人,应对现实生活。剧中的主演真矢老师也谈及校园欺凌问题,她给出的答案是让孩子体会换位思考,让孩子认识到,谁都没有权力给予他人苦难、痛楚、悲伤。可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的“4+2+1”的家庭结构形式,已经使得孩子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逻辑,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这代孩子,小时候摔一跤,父母和爷爷奶奶为了哄他们,都会去拍地板,当着他们的面怪地板。

幸好,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这意味着对他们的思维纠偏工作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变形记。校园暴力虽然是个现象,但解决问题应该点对点。时下,中小学一般都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其中很多都是虚置的,并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此外,涉及校园暴力的孩子往往存在家庭问题。在应对家庭暴力方面,我们的社区民警干预机制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这两个层面做好了,就可以产生点对点的作用。它的效果比出台反校园暴力法等现象型药方更有效。

鸡汤文的“毒”该用什么样的药来解

张剑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朋友圈的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每转发或点击一次1到6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鸡汤文除了制造垃圾信息,内置的广告还会给网友带来误导,甚至就是一骗局。(5月9日《新京报》)

虽然说鸡汤文的“迷惑性”为虚假广告的推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使得广告本身可以在它的掩护下以病毒裂变的方式传播开来,但就问题的本质而言,鸡汤文不过是一个运输载体,它也不是虚假广告在朋友圈泛滥开来的罪魁祸首,并无原罪。试想,如果附着在它身上的广告没有毒,事情的结果可能也不会恶化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因此,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其实并不是穷追猛打地对鸡汤文进行一顿批判,反倒该去追问附着在它身上的广告流毒到底来自何方?它的监管又在何处?这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药。

透过报道不难发现,在虚假广告大行其道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缜密的“生产链条”。而这条生产链条的立足点,却是微信平台毫不设防的广告准入及监管制度。而就目前的防控体系看,微信团队及工商部门所采取的仍旧是被动接受举报和提示风险为主,并没能从主动出击的角度给这类乱象披上监管的外衣,以至于虚假广告可以以野蛮的姿态搭着鸡汤文的快车进入你我视线。

更为遗憾的是,就目前微信团队和工商部门的回应看,此类乱象在短时间内好像还无法破解,微信甚至说自己也是虚假广告的受害者,而工商给出的理由却是微信等网络交易行为隐蔽,监管部门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找到涉事人。这些说辞看起来颇有道理,在现实中也极具代表性,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可以坐视不管,从而逼迫消费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来辨别朋友圈中的黑与白。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微信团队来讲,其不能只顾着自己产品的发展而忽视用户的利益,要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的发展与壮大都是匹配着对应的社会责任的,如果微信团队不能将这一点铭记于心,不在后续的产品设计、平台监管等环节对广告的准入进行有效审核,不对出现的乱象有效整治,那么,它被民众所抛弃便是迟早的事。

而对于工商等监管部门来说,搭载在自媒体上的相关交易虽然是一个新事物,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也必定会遭遇诸多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但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哪怕困难再大,权力部门都应该迎难而上,给民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消费环境,这既是其内在的职责,也是其应该履行的义务,否则,便是最大的失职。解铃还须系铃人,以此来看,鸡汤文的毒,还需要监管部门与企业的相互联手来共同化解。但就目前的情形看,这似乎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梦想。

勿忘更多坐冷板凳的“陈忠实”

刘巽达

对民族文化的积累、保存与贡献而言,很多情况下,成就与光环是不成正比的——镁光灯不停闪烁的地方,未必是文化高地;而远离光耀的僻静之处,却屹立着文化高峰。

近期,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逝世引来如潮纪念,这位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代表,配得上各种礼赞。在《白鹿原》的题记里,陈忠实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道出他的文学追求,而他也确实用作品努力攀爬这样的高度。有人形容陈忠实的离世堪比“中国文坛的天空塌了一个角”,此言并不夸张。只是此时此刻,笔者却不能不想起另一个“史学界的陈忠实”。他的名气远没有陈忠实大,但是他的离去同样令人扼腕,他的成就同样足以载入史册,他就是前不久英年早逝的北大历史系教授刘浦江。

这位1961年生于上海的年轻学者,仅仅活了54岁,在淋巴癌晚期的时刻,他用最后的生命冲刺,带领团队完成了《辽史》的修订。这整整一百一十六卷的《辽史》,跟《白鹿原》的“文学丰碑”一样,成为一座“史学丰碑”。

支撑这两座丰碑的,是背后令人赞叹不已的那种“坐冷板凳的功夫”。陈忠实写《白鹿原》,从构思到写成,差不多用了近十年时间,其中很长一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农村的陋室里,远离尘嚣,全情投入。写完后的某一天,他忐忑不安地等待评论家李星的评点,得到的是一声惊呼:“哎呀!咋叫咱把事弄成了!”正是这句关中民间最常用的口头语,给陈忠实铸下了永久的记忆。他明白,所有的艰辛有了回报。而后来的回报如此丰厚,他自己也始料未及。陈忠实的“冷板凳”,给他带来了热腾腾的文学春天。

相比之下,刘浦江教授的“冷板凳”,或将是永无止境的。即便“弄成”了卷帙浩繁的皇皇《辽史》,也只算在相关领域“弄出点声音”,无论大众还是媒体,对于它的价值认定,难免存在隔膜和生疏。辽宋夏金元属于多民族竞争时期,这些政权分别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史学界对于辽史的研究,不说是偏门,也至少是冷门,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全部“二十四史”点校本,印数最少的就是《辽史》,可见《辽史》和辽史研究的寂寞。

但再寂寞,也得有人做这件事,相伴而来的,就是长期的“坐冷板凳”。对很多学者而言,这就是一个“终身姿势”,无论你“弄成”什么,可能安慰你的,只是一份“完成心愿”的踏实,而见不到烁烁闪耀的光环。但是对民族文化的积累、保存与贡献而言,很多情况下,成就与光环是不成正比的——镁光灯不停闪烁的地方,未必是文化高地;而远离光耀的僻静之处,却屹立着文化高峰。

我们不要忽视和忘却蛰伏在僻静处的“坐冷板凳者”。他们足够伟岸,但也足够寂寞。文学界的陈忠实轰轰烈烈地走了,史学界的刘浦江冷冷清清地走了。冷清没有关系,甘坐冷板凳的刘浦江教授不会计较身后的哀荣。但是作为我们,面对两种“坐冷板凳”的身形,不妨稍稍“分神”,将目光聚焦一下刘浦江和他的《辽史》,陈忠实勾勒了一个民族的“秘史”,而刘浦江们描绘了一个民族的“正史”,他们都值得人们永久祭奠和纪念。

公交让座“道德绑架”论可以休矣

路工

近年来,“道德绑架”一词时髦得很,许多人动辄以“道德绑架”论事。近期网上就有一文,题为《“点名让座”更像是一种道德绑架》。

事情是这样的:4月6日,济南市122路公交车驾驶员杨涛按了两次“文明礼让宣传键”,仍旧没有乘客给一位站立的老人让座,便对坐在前排座位的女乘客进行了让座提醒。而这名女乘客在让座之后,把杨涛投诉到了公交车公司,认为公交司机提醒她让座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权利。“‘点名让座’确实像是一种道德绑架,并不值得提倡。”《“点名让座”更像是一种道德绑架》对此事评论说,“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与义务,而只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并无权干涉。从这个角度来说,公交车司机即便是出于好心与善意,也不能点名要求某位特定的乘客给另外的乘客让座。”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用词不当。明明是“提醒”,怎么成了“点名”?尽管司机的提醒有专指的对象,但“提醒”并不是强迫,这位乘客不让座也不必负“法律责任”,怎么就成了“干涉”?作为公交车辆的驾驶者和管理者,司机提醒乘客给老幼病残孕让座是职责所在,在公交上已是惯例,也是发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好事,怎能被冠以“道德绑架”之名?

其实,这些年因为公交让座问题扣“道德绑架”帽子的事件已有多起。2015年7月5日《法制日报》一篇题为《博爱专座涉嫌道德绑架,且慢叫好》的文章说:“公交公司与乘客之间是一种运输服务的合同关系,公交公司……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强制一部分乘客给另一部分乘客让座或者留座。”《网易新闻·另一面》第672期的文章《让座是美德不是义务》说得更为具体:“乘客买票上车,就是向公共客运公司购买服务,事实上构成客运服务合同。乘车时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拥有相同的权利。”

这种说法,初看很“学术”、很“专业”,细思则不然。须知,公交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交通。对于生理上处于弱势、需要照顾的老幼病残孕群体,公交公司通过设置专座、提醒乘客为他们让座等方式以保证这些群体的优先权,体现的是人道主义关怀。对乘客而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有需要的人让座可谓举手之劳见美德。

令人担忧的是,“道德绑架”论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笔者近日和一个年轻人聊起让座的话题,他就是以这种“票款权利”论和“道德绑架”论来为不让座的行为辩护。因“让座”引发的讨论,反而使不让座的人更加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这对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还是不利?公共舆论要弘扬公序良俗,为不文明行为寻找理论根据不是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应当做的。公交让座“道德绑架”论可以休矣。

对网络转载侵权说“不”

李岳

随着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网络转载侵权再次成为热议焦点。近期,一篇题为《火碱勾兑洗涤剂洗出7天酒店床单》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然而在各大网站的转载页中,标注的文章来源并不是作为原创媒体的《新京报》,而是“N传手”的某某网站,有的甚至标明为“本站整理”。这直接引发了原创作者和媒体控诉帖的“刷屏”。说实话,这种公开控诉不常有,但控诉的对象——网络非法转载侵权却不鲜见。

根据相关法律,报刊之间相互转载不必经过许可,但网络转载报纸内容则必须要有授权。而且,无论是报纸之间相互转载,还是网络转载报纸内容,都须注明内容出处,并向作者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作为著作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这一点早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准则。法律是有了,但在实践中却经常遭遇被漠视甚至被无视的尴尬。网络转载中的“巧取豪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涵养诚信经营、尊重版权的网络天空,我们都必须重视网络转载侵权现象。新闻作品倾注着记者的心血,有的甚至要经受极大的风险。为了扎实揭露快捷酒店“白床单”背后的“黑幕”,女记者在黑洗衣坊“卧底”半月之久,手指变得红肿疼痛,声称“一辈子都没洗过这么多床单”“这辈子再也不想洗东西”。但不少网站“连招呼也不打”就一键复制粘贴转载过来,不仅内容几乎完全照搬,连最起码的出处、作者姓名都不标明。这不仅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利益,也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破坏和干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对网络媒体来说,合法依规进行内容转载传播,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项社会责任。申请授权、注明来源、事后付酬——按照现行法律,网络依法转载只需完成这几个步骤即可。但现实中,大量网络媒体做不到。涉事媒体违法转载侵权在先,遭舆论围攻、“吃官司”都是必然要承担的后果。大面积的集体侵权转载暴露出内容行业版权保护意识的普遍淡薄,与其说是“做不到”依法转载,还不如说是“不想做”。

更值得追问的是,明文禁令之下,转载侵权何以屡禁不止?并不算低的诉讼费用、烦琐的法律程序、庞杂的证据收集、较长的等待周期等,足以让不少有维权想法的人产生畏难情绪。侵权成本过低,但维权成本过高,不少人和单位不得已选择了放弃维权行动。另外,当前维权渠道还比较单一,很多著作权人和单位哀叹,在发现被网络非法转载后,“除了发出一纸公告和声明外,还能怎么做”。要保证网络转载在法律轨道上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法律虽然规定了使用作品须经过权利人授权许可,但采取何种许可方式、合理的授权价格如何确定、授权交易是否合法、怎样完善使用作品的授权机制等,都需要在立法层面继续努力。

师生断交,折射怎样的教育观

戎国强

昨天晚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断交”风波有了新进展。“被断交”的学生郝相赫发布致歉信,希望能在孙家洲教授门下继续学业。

9月20日,人大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教授发布公开信,表示解除与新近入学的研究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缘由是郝相赫在微信上讽刺、攻击该校历史学院另外几位教授,甚至还有谩骂行为。孙家洲教授数次劝告无效,遂发出“断交信”。该公开信发出后,郝相赫发表“情况说明”作回应,基本态度是为自己辩解,虽有歉意,但比较勉强。9月21日晚,郝相赫用实名微博发布致歉

信,表示收回“情况说明”,并“恳请孙老师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

教育是社会事业,师生关系也就不纯粹是个人关系。从此番“断交”风波里,我们能读到什么信息?孙家洲是否应该收回成命,让郝相赫继续做他的研究生?郝相赫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吸取教训?

最初读到该消息时,最令人意外的就是郝相赫用“垃圾”一词称呼他人时的任意、随便。这也是孙家洲教授最不能接受之处。看郝相赫的微信截屏,他骂人“垃圾”的理由或原因,仅仅是被骂教师和有关学术单位的学术水平不能令他佩服。以“垃圾”等不堪词语骂人,已是一些人的上网习惯。你说这是“骂人”,可能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更有人以为“骂人有什么不可以?”郝相赫是不是受此影响?一个研究生动辄以“垃圾”称呼他人,是失去底线的行为,这跟我们的教育以及围绕教育的环境是不是有关系?

郝相赫会把谩骂言辞发到朋友圈里,孙家洲教授的反应,应该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孙家洲教授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认同骂人“垃圾”一类的行为。这是否表明,在基本的是非观问题上,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代沟”或脱节,才导致了“断交”?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现象?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基本的价值观被颠覆,是一个国家的福音,还是灾难?

现在,郝相赫“充分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多么年少无知,一定深刻检讨痛改前非认真学习”,并“恳请孙老师容留我做您的学生”。如果孙家洲教授接受郝相赫的道歉,收回断交决定,是最好的结果。从他对有关教师的褒贬来看,他读历史学研究生,确实是出于学术兴趣。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学校最终同意孙家洲教授与郝相赫“断交”,郝相赫再要找到一个能接受他的导师会很困难,他的求学之路将充满波折。如果他的求学梦最终破灭,他的性格中年少轻狂的一面,会不会导致他失去理智,萌生与社会的对立情绪?这对他个人,对社会,都是。

高考作文社会热点素材及运用

环保、责任、改革、梦想一、作文素材 共享单车竞争激烈。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出行是一件极为便捷的事情,随着各品牌单车的不断投放,由共享单车所引发的交通拥堵、随便停放等现象,也成了让各方头疼的问题所在。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步普及化,破坏共享单车的乱象屡见不鲜。记者走访发现,并非所有共享单车都“共享”了,除被破坏之外,一些共享单车甚至变成了“私家车”。占为己有、恶意破坏、改装兜售、乱停乱走,“共”享单车,谁在“私”享? 二、构思点拨 1、共享单车第一个层面上的法律问题,涉及交通和市容城建的行政管理问题。 共享单车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城建市容管理,甚至涉及刑法和民法的基本财产类法律问题。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民的法律素养。 在共享单车热潮喷涌的当下,很多问题已经超出了道德的约束范围,上述法律法规能否在骑行过程中得到良好贯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国国民的法律素养。这种法律素养甚至决定着共享单车经济模式能走多远。 人们更习以为常的是有关部门对机动车的管理,对于非机动车尤其自行车的违章问题,或偶以道德问题谴责,或视而不见。但实际上,非机动车违章问题的多见程度甚于机动车,早已是交通管理的老大难。 2、除了交通管理问题,市容管理问题也十分突出。

共享单车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无桩停放、即走即停。这一特点让骑行更加便利快捷,也让共享单车模式得以迅速传播。但同时,无序停放、过度投放的问题已经困扰到城市管理者。 共享单车停放在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行人和机动车道、小区绿化带、盲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交通问题,应当如何管理?市容城建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如果尺度过大过死,可能会被诟病因噎废食,影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专车那样;如果放任不管,有一天某一个街道会被废铜烂铁的单车占据,有一天交通会被无序行驶的单车阻塞。 未按要求停放、未按要求骑行,除了违反行政法规外,在民法层面上,便是一种违约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尤其在约束和监督机制欠缺的共享单车模式下,一般违约和侵权行为都不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诚信原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骑行者最基本法律素养的表现之一。 3、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如果家到地铁站口的距离较远,除步行之外的通勤方式就只能选择自行车、“蹦蹦车”以及“摩的”等黑车。快递业的“最后一公里”,衍生出的需求催生出各种快递柜和代收服务的商机。 规则与底线、尊重、坚守 一、作文素材 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故事:为了救患有阑尾炎的妈妈,7岁的小爱迪生找来几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让油灯的光聚在一起,机智地让家中房间变亮,医生因此成功实施了手术。 对于这则出现在人教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人轶事,很少有人质疑它的真实性,直到8年前,数位语文教师开始和它“死磕”。死磕的理由也相当充分——没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典例三篇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典例三篇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优秀高考作文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素材集 ——专业开头结尾 1、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2、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3、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4、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8、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

高考必备高考作文素材运用7个技巧

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

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所以,我们可以从“磨难与成功”这方面立意。 技巧2: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 题目1:

最新2017年最新高考英语作文素材题型

最新2017年最新高考英语作文素材题型 2017年最新高考英语作文素材题型1:Learn to Ride the Bike Since I go to high school, I have to walk a very far distance, it always takes me half an hour to reach the school. My father bought me a bike last week, he said it would save a lot of time. But the problem was that I didn’t know how to ride. I needed to learn ride the bike. The first time when I rode the bike, I lost my balance quickly and nearly fell down, my father tried to keep my balance, so that I did not fell to the ground. After I tried for an hour, I started to know how to keep the balance and can rode for a few distance. Then my father stayed away from me and watched me. Without my father’s protection, I scared, but I needed to learn by myself. I fell down many times, but I finally could ride. 自从我进入高中后,我不得不走很远的距离,我总是半小时才到达学校。我父亲上周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这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

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 导读:本文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高考拉下帷幕了,考生们可以来看一看“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本文由高考栏目整理而出,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们! 高考题目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范文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片上映之时。作为从老资历的学生转变成刚满一年期的职场菜鸟,对于6月7日、8日两天,只看做日复一日劳苦工作的寻常日子,若不是同事偶然提起,大概早就淡忘了2014年这时候的自己,也曾经历了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战役。 说是轰轰烈烈,其实大多是媒体和社会肆意渲染,似乎这么个寻常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了“用以实现人生转变”的关键。于是

爸妈哄着,老师逼着,全社会关注着,身为当事人的自己也被周围不寻常的气氛熏陶得加快了心跳绷紧了神经。 在高三最后的温书假里,我们用最老套的题海战术一遍一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因此聚集起来的一个个战斗小组,在彼此竞争的大环境里却保持了同舟共济的革命友谊,一起做题,一起分析,一起把家搬进了自习室里,复习之余还可以玩笑嬉戏。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高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同在战斗队伍里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为了打好高考这场硬仗,他们似乎付出了比我的精力。 记得当时老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连终日大大咧咧的老爸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脚步一个喷嚏就打断了我做题思路影响心情。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我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看书做题的间隙总是停不了进食的嘴,复习的日子不光飞涨了应试能力还增重了10斤。 考完的当日,老妈便生了场大病,像是马拉松长跑之后突然放松了神经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功成之后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妈,也正好把复习期间积累起的赘肉重新减下去。 后来揭榜的时候,小组里的人都各自悲喜着。当时天真地以为高考成绩的高低便是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命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就觉得彼时我们认为的“改变人生的关键”其实并没有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特别有利的证据。无论是985还是211,抑或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大全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大全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大全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 作文 ·素材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80美元环游世界】: 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 年仅26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

2017高考语文作文素材11篇

2017高考作文素材: 四月最新时评(11篇) 从“中国味道”感受文化自信 生活的乐趣可以有千万种,而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90后来说,美食是生命中一抹别样的色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味道》节目的制作,和许多像我一样热爱美食的同龄人一起,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追寻中华美食的踪迹,感受中国味道的传承。 时评 经典作品中的美食,是一道耐人寻味的存在。比如在《白鹿原》中,为什么新娘会做一手好面条,是给娘家“长脸”必需的本领?又比如《京华烟云》中,经历了那么多社会动荡和家庭变故的姚木兰,为什么还会有心思慢条斯理地花费一下午的时间,料理一道焖鸡榨菜蒸笋?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而《中国味道》试图寻找一个崭新的充满烟火气息的温暖角度,感受经典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优雅和从容,领略千百年的寻常日子里,一茶一饭的生动气韵,在日用饮食之间带给人们强有力的文化归属感。 起初,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过多把注意力放在美食上。随着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我们慢慢感悟出经典的韵味。一本《京华烟云》,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写出了人物对命运从无力到超然,再到宽怀、同情的境界;一本《红楼梦》,从诗词歌赋到酒令灯谜,从说书笑话到医卜星相、栽种花果、畜养禽鸟,巨细无遗,活脱脱一本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在铺天盖地的资料中,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大部分前面挂一个“胡”的食物都是来自丝绸之路,如胡萝卜、胡麻子;大部分前面挂一个“番”的食物都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如番茄、番薯;而宋朝开始就有如今天这般围坐一桌的“合家欢”饭局并开始使用公筷。更让我们欣喜雀跃的是,唐朝就有了冰激凌作甜品,还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酥山”。制作节目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充满惊喜、赞叹与自豪的寻宝之旅,经典作品就是我们的美食地图,每个人都在这里尽情地快意江湖。 还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选手,倾尽全力要把经典作品里令人垂涎的美食变成现实。“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麋鹿之味”,出生在金陵美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小编收集了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欢迎阅读。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

最新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分析

最新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分析 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1:陈先生,您说呢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而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高考作文短篇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短篇素材集锦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 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高考作文材料运用的方法

高考作文材料运用的方法 李艳龙 同学们所拥有的作文材料永远是有限的,但作文试题却是无限的。我们必须以有限的作文材料,来应对无限的作文试题。因此,积累作文材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选择和运用作文材料的技巧。作文材料是死的,但同学们一定要将作文材料用活,作文材料一旦活起来,同一个作文材料,完全可以恰当地运用于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这是因为经典材料、经典思想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这些从不同侧面挖掘出来的思想内涵几乎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作文试题。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

‘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 种心 记得是谁曾说过,人的心像一所房子,有“扉”,有“窗”。我不喜欢这样的比喻,因为太腐气。 我觉得,心就是一块田。种下自卑,带来菲薄;种下仇恨,长出煎熬。但若种下善意,种下奉献,种下好品质,种下妙文章,就会收获花发枝满的人生。 工人“你好”的问候,像温暖的种子,撒播在保安心田。经年累月,“你好”茁壮成长,已成参天大树。当工人身处绝境时,是“你好”的大树劲摇生命之叶,召唤来重生的灵犀之心。 种心,种下善意,收获新生。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高原上的“并蒂雪莲”——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放弃城市的富庶,在西藏用生命提携孤儿的成长。十二个寒暑过去了,美美的高原红早已在他们脸颊留下阳光的绚烂;十二个寒暑过去了,他们当年在心田种下的奉献与关爱,现如今早已桃李芬芳,

最新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最新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题目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题目1: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本就是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

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作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 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命题人的解析) 一、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 全国卷I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2017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II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2017年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

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范文

写好作文的核心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人的观念的材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 1月31日,有媒体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_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此前,上海药物所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消息发布后,查询各大药房网上销售渠道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已经基本脱销。 人命关天的“好消息”,一定要准确再准确! 昨夜,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在微博、微信疯传,网上药店瞬间告罄。一些地方街头甚至出现群众连夜排队买药的场景,为了双黄连,一些人早把钟南山院士“不要出门”的忠告抛到九霄云外,情形让人担忧。经历了一夜的全民抢药,今晨各大媒体纷纷发声呼吁,不要抢购、自行服用药物,“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疫情当前,任何好消息,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救命稻草”。看到这一夜之间的剧情大反转,长安君还想说几句。 越是特殊时刻,越要理性思考。特殊时期,人们对于消息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无论是确诊人数增加的坏消息,还是药物研究突破的好消息。但越是特殊时刻,越要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很多时候冷静想一下,就能避免被信息的洪流裹挟而行。不要冲动,待在家里多听、多看、多想想,就能为抗疫做贡献,就比盲目冲上街更安全。 越是声音大,越要说准确的话。新闻媒体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扩音器的作用比平常更加显著。很多人都是抱着“他声音大听他没错”的理念冲出了家门、冲进了药房。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声音,当好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当然是媒介平台的天职,但面对人命关天的“好消息”,要更加准确、可靠,才不会“希望换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越是,越要让百姓听懂。疫情暴发以来,科研人员没日没夜战斗在研究病毒“家底儿”的一线,传递出了不少让人心安的好声音。但对公众发声时,要多说一些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什么是抑制?什么是预防?什么算有效?负起学术责任,也要负起社会责任,才能让“好声音”真正发挥“好作用”。 这场战“疫”中,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之一,把每一个字都用在刀刃上,胜利可期。 人命关天,请把各项工作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实一些、再实一些。工作的实际成效,比任何辩白和致歉都更有力,都更能赢得人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