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寒假中,丽丽从哈尔滨出发到南方旅行,经北京、广州到海南,一路上她感到气温有很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A 各地距海洋的远近不同

B 各地海拔高度不同

C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不同

D 各地所处的纬度不同

3.下图中居民分布地区排列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4.下列几组地形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 河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C 四川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东南丘陵

5.长江沿岸地带是一个以长江为生命线的地区。下列关于本区开发利用错误的是( )

A 长江沿线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B 长江航道宽阔,可以大力发展航运事业

C 长江流域下游河湖众多,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事业

D 长江中游的森林茂密,可以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6.2005年4月12日, 在长江沿岸地带某卫星发射基地,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成功将“亚太六号”卫星送入太空。这个航天工业基地应是( )

A 酒泉

B 西昌

C 太原

D 宜昌 7.下列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台西平原

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和沿江结合部

B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C 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

D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读材料,完成9-11题。

2000年8月19日,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碑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碑仪式隆重举行,它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9.你知道这 “三江”源头在哪里吗?( )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10.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 B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C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11.下列物产不属于本区域的是( )

A 牦牛

B 青稞、豌豆

C 甘蔗、橡胶

D 藏山羊 读材料,完成12-15题。

有一个盆地,这里流贯着四条大江,即岷江、沱江、嘉陵江和涪江,故宋代称为“川峡四路”。 盆地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西部为平原,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行岭谷区。它躲在青藏高原的脚下,免于寒流的吹袭,冻土层不能产生;它气候和暖,又有秦岭北障,免却风沙为患;四周山地雨量汇成大河,流入盆地,把盆地冲刷侵蚀,形成低落的盆地。因此,气候温和多雨地区,大大有利于农业发展,有人称它为一个安乐窝。 12.材料提及的盆地是(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13.材料中提及的“西部为平原”中“平原”应是( ) A 台西平原 B 成都平原 C 河套平原 D 河西走廊 14.该盆地内主要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5.下列城市不位于该盆地中的是( ) A 绵阳 B 乐山 C 马尔康 D 宜宾

二、读图填图题(55分)

16.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⑴此图主要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四川省都在该区域内吗?简要说明:

比较区域差异

⑵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鱼米之乡)

B. (天府之国)

C. (三大丘陵之一)

D. (四大高原之一)

⑶按要求填写下列地理事物:

①省级行政区名称②省区简称___ ____ ③省级行政中心④省区简称___ ____ ⑷图上⑤、⑥分别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工业基地,其中⑥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名称:。

⑸番号⑦是本区的北界,为(山脉)。

⑹④所在的少数民族以族为主。

⑺本图包含了个直辖市。

⑻⑧为所在省区最高山峰,它是山。

⑼⑨是四川省乐山市内著名的佛教名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它是山。

1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⑴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邻国①山脉②

矿产地③邻国④

⑵A、B两地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盛产小麦、大豆的是。

⑶C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地。

⑷D是隔东海与我国相望的国家,它是。

⑸你看过安塞腰鼓激动的场面吧?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安塞在我国高原,即图中地。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是,你能列举几个治理措施吗?

⑹请你用字母F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我们伟大的首都。

18.读诗句,猜地区,完成下列各题:(5分)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

这是地区的景色,表现的是活动。

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地区的景色,诗中的“西湖”在省。

⑶“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阳关”在地区。

19.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⑴①为海;②为海。

⑵河流③为中国第一大河。

⑶城市④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港

口;城市⑦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

⑷省级行政单位⑤⑥。

⑸A是铁路、B是铁路。

⑹海洋岛屿按成因不同可分为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C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冲积岛——崇明岛,读图,可看出它几乎都归(省级行政单位)管辖。

⑺根据④所处的位置,请你说说它的位置重要性。

20.秦岭横贯我国中部,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岭和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并因此而闻名。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自然分界线,请你比较该线南北两侧的地理要素差异。(10分)

比较区域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⒈B ⒉D ⒊D ⒋D ⒌D ⒍B ⒎C ⒏D

⒐C ⒑B ⒒C ⒓A ⒔B ⒕C ⒖C

二、读图填图题:(共55分)

⒗⑴南方;不是,分属于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

原⑶湖南省;闽;昆明;桂⑷沪宁杭工

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⑸秦岭⑹

壮⑺ 2 ⑻贡嘎山

⑼峨眉

⒘⑴朝鲜;大兴安岭;大庆油田;俄罗斯⑵ B;A

⑶辽中南⑷日本⑸黄土;E;水土流失严重;

坚持退耕还林,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

业结构⑹略

⒙⑴内蒙古(西北);放牧⑵南方,浙江⑶西北

⒚⑴黄;东⑵长江⑶上海;杭州⑷江苏省;浙江省⑸京沪;沪杭⑹上海直辖市

⑺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最重要的经济地带所构成的

“T”字型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

和辐射作用。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 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 图

导入新课 新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播放《亚洲 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 图的阅读 方法 过渡:要了 解一个大 洲的自然 环境,除地 理位置外, 还需认识 它的地形、 湖泊、河流 及气候等 方面。 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 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 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 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 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 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 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 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 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 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 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 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 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 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 讨论回答 出各地的 地理位 置,海拔 高度 不同组的 学生展开 竞赛,抢 答,活跃 气氛 通过观 察、比 较,培 养学生 的动手 操作、 动眼观 察能 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总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导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2、三大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辽宁省东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上; 江南丘陵东南丘陵: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闽浙丘陵两广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 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题】1、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 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等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 能资源丰富。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地形与地势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 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 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 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 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陆推进,为我国广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 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 梯 4000米以上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 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 梯 1000~2000米高原、盆地 高原、云贵高原、黄 土高原、盆地、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 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 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流河——塔里木河。

教案:《地形多样》

2.2.1《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教学目标: 1、掌握五种地形类型以及如何区分。 2、通过地图,能够描述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的特征。 3、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我们江山市的本地情况进行比较,思考我市的地形种类 及所能够发展的相应行业。 教学重点: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和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分析每种地形上能从事的行业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某人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旅行前往西部山区 (思考)这位旅客沿途经过的土地形状是否相同? 从外貌上面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描述? 学生活动:略(通过对土地的外部形状和海拔高度上进行描述) 教师总结:通过一些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可以简单的对什么是“地形” 进行概括——即土地的形状。 问:那么世界上的地形的类型总共有哪几种呢?(导入) 新课教授(板书)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地形类型 师:通过阅读书本,世界的地形种类总共有几种?它们的名称分别为? 生:山地、丘陵、高地、平原和盆地五种。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外貌和海拔两个角度来描述下每种地形的特征? 学生活动:观察书本第31页进行总结 (板书)二、地形特征

播放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师:观看完有关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那么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我们进行一个连线活动。 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教师进行根据地形的特征进行分析 (板书)三、地形与生产活动 转折:同学们思考下,这五种不同的地形上面,人们能够从事哪些行业的发展?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 山地: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 丘陵:可以开发梯田、种植茶叶和一些经济果树 高原:发展畜牧业,草原旅游业 平原:种植业 师生活动:书本P31,在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并说一说它们各自所在的大洲。 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找出它们的位置 问:同学们大概观察下,这些世界地形之最分别是哪些?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高原——?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高原分别是——? 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师生活动:这里有一副《中国地形图》,大家一起来找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学目标: 1、陆地自然带的涵义; 2、地域差异原因; 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三、重难点讲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知识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同学们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 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2.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的四种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3.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4.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特征。分布,能描述其基本 5.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自然带的分布特征;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对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做出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教材,自主探究、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通过自主提问的方法学习垂直分异规律。 3.搜集有关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陆地资源的事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陆地资源的意义。 2.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 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板书)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8活动题。 参考答案: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考点】 一、地形部分 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二、气候部分 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 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 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自然环境──地形多样》教学设计03

《自然环境──地形多样》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1-2描述世界地形类型、特征及其分布,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的实例。 要点提示: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世界一些著名的地形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五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知道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地形差异造成了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3.在学习在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五种不同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地势 能力目标:学会分辨不同的地形地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本地的地形特点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五种不同的地形及亚洲的地形地势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ppt播放地球上丰富多彩的地形地势 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学们 请在认真看课本30页 你能找出几种不同的地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材料 再结合课本知识找出五种不同的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 【讲授新课】 一、我们都知道了地球上有五种不同的地形。那么他们的特点都有什么呢 用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31页 小组总结不同地形的特点。

教师友情提示;可以从二个方面考虑 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探讨 小组展示结果。 教师最后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记下此点重要信息 二、动一动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五种不同的地形。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下面我们就看看在我们地球上哪里有这些典型的地形。 请打开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 跟着老师找出一些重要的地形。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地理 通用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高一 2 课时
主干考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近三年考情
2019 年全国 I 卷 1 题 2019 年全国 I 卷 10-11 题 2019 年全国 II 卷 6-7 题 2019 年全国 I 卷 37 题
分析预测
此部分知识是在学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关知识之后,对 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与理论整合。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纵
向、横向联系,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 习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做铺垫,因此更会在大题中出现。
考一点、精知讲识1讲解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不同的
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 示(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 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 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 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例题 1】 关于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叙述错误的是(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A.地域差异在同一自然带中是不存在的
B.自然环境中有相同的地区,也有相似的地区
C.陆地自然环境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上的相互叠加,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D.两相邻的不同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分异界线
【答案】C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本题考查了对地域差异的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在每一个自然带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差异程度不同而已;由于地域差异的存
在具有普遍性,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地区的。相邻自然带逐渐过
渡,没有明显的分异界线。
考点精讲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上或
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
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 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
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 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
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成因总结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海陆位置)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
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典型地区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中纬度地区

人教版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 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 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学习目标 1.理解产生自然区域差异的原因及划分自然区域的依据。 2.识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掌握分析自然区差异的基本方法。复习反馈 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 新知导学 自学指导一 区域差异比较 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2、划分依据: A.基础: B.标志: 自学指导二 3、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名称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等值线比较接近。青藏高寒区东部选取了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内部相对一致性。 4、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

探究一 导致山东与新疆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 东部季风区内部各自然要素的关系。海拔和气候对植被、土壤、河流、地貌的影响是什么? 自主建构 地形土壤 决定三大自然区标志 气候植被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自然环境差异

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B.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D.区域划分的指标都是综合性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2~3题。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比较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备课教学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我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颜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多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清理情况。教学内容:地形气候河湖。 二、教材分析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教学重点: 1、运用分层颜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识记分界线的山脉名称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怎样影响。 2、让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熟悉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地形分布中起到的“骨架”作用,总结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总结我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灾害成因及治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教学方法: “地势呈阶梯状分析”、“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三方面内容看视平行,但内在层层递进,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地势、地形基本特征,更重要的是让指导学生从多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引导他们去讨论这些特征对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运用、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从而从更深层次地理解内容。 内容点析: 1、课文以图导课,从图:2.1、2.2,让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地势三级阶梯,及分界山脉,从图中可以方便知道各个地形区的海跋高度,活动更是深化对地势三级阶梯的掌握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2、图2.4告诉学生有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并引导学生理解山脉是如何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这一含义。拿不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活动让学生深刻掌握内容。 3、山区面积大,是我国地形的一大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山区利弊,让学生科学刻观地认识自然,研究如何进行山区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重、难点突破:其突破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动地由图了解,论证,深化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王金铜(石狮一中 362700) 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 运用各种图像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I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并非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形成的。城市学生远离自然,生活经验缺乏,在新知的建构方面欠缺感性材料,无法自主实现书本知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当好学生新知形成的“接生婆”(苏格拉底)。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二)学法 探究发现法,学生活动不停留在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力求始终保持学生的思维

2020年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 【参考答案】4.C 5.A 6.A (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 【参考答案】28.D 29.A 30.C (2018年甘肃张掖市)

(2018年山东滨洲市)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5~7题。 5.从右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此时该地区是冬季 B.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C.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D.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 6.若①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反映的气候类型与其一致的是 7.若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的滨州市,下列月份与季节搭配正确的是 A.1-3月为春季 B.9—11月为秋季 C.10-12月为冬季 D.5—7月为夏季 【参考答案】5. C 6.C 7.B (2018年山东滨洲市)14.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 【参考答案】14.C (2018年山东滨洲市)2017年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风云三号D星成功发射。据此回答21~22题。 21.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其中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领域的是 A.汽车制造业 B.航天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22.风云三号D星将帮助人们更早获知未来天气状况,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其中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 D.台风 C.洪涝 B.梅雨 【参考答案】21.B 22.A (2018年山东滨洲市)31.2018年4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研学旅行研讨会在滨州召开,某中学现场展示了他们的黄河研学课程。请依据图文材料完善他们的研学手册。(7分) 【研学准备】 (1)工具准备:手机下载地图慧、水印相机、经纬海拔测量仪 (2)成员分工:实地观察黄河,拍摄黄河实景图。记录测量地点的经纬度、海拔、时间等信息,填写到研学手册上。 (3)知识准备:绘制黄河干支流简图,完成基本信息填注。 ①在图中标出“滨州”的位置。 ②填注:巴颜喀拉山华北平原。 【研学实践】 (1)数据测量:测量不同地点的海拔、经纬度数据,填写到下表中。

List05 自然环境之地形

专题05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 一、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类型及特点 ?山地:地面峰峦起伏,坡度较陡,多呈长条状延伸,又称“大地的骨架”,海拔在500米以上; ?平原:地形平坦起伏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人口集中分布区,海拔在200米以下; ?高原:地表起伏不大,相对高度小,但边缘处较为陡峭,海拔在500米以上; ?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四周高,中间低,海拔不确定 ?丘陵:坡度和缓,连绵起伏,海拔在200米到500米之间 2.地形分布图 3.主要地形区 (1)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土地肥沃,黑土) ?华北平原(面积第二大,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土壤肥沃,“鱼米之乡”)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适合种植青稞,“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平坦辽阔,牧人的天堂,“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梯田”) ?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林广布,旅游资源丰富) (3)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长白山脉的延续部分) ?山东丘陵(盛产苹果、梨和花生等农林产品) ?东南丘陵(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盛产茶叶和竹制品) (4)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土壤肥沃,“天府之国”)?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位于新疆)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位于新疆) (5)主要山脉及意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 ?祁连山脉:南部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 ?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 ?昆仑山脉:南部青藏高原,北部塔里木盆地 ?天山山脉:南部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教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懂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解是陆地上不同的自然带。 3、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4、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介绍引导】我们每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我国炎热的南方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我们这里和上节课一样来完成一个小游戏。【教师安排】(和上节课一样)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

中国自然环境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展望06中考] 2005年中考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各地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的原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2006年中考预测:联系本地实际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结合时事热点考查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各地区域自然地理差异的原因。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雨水、积雪融水、雨水 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苹果、梨、板栗、核桃茶树 土壤棕壤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