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语文国学之《乐府诗集》

中学语文国学之《乐府诗集》

中学语文国学之《乐府诗集》
中学语文国学之《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该书辑录了先秦歌谣,汉朝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一百卷,共五千多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作品。《乐府诗集》搜录宏富,分类精当,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它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全书每一类均有总序,每一曲均有题解,对乐曲的起源、性质、演唱配器等均有详尽说明。其中保存了不少业已失传著作中的一些珍贵史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乐府”是由官府名称变成的诗体名称。它原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的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它主要是负责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

在《乐府诗集》所编辑的十二类作品中,《郊祀歌辞》《燕射歌辞》和《舞曲歌辞》收载了汉至五代的庙堂乐歌,或用于祭祀典礼,或施于朝会宴享。这种乐歌方式,所用之乐有雅乐之称,且有舞容相随。乐府作品中极有价值的是历代流布于各地的民歌。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却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如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都是靠了《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在《相和曲辞》和《杂曲歌辞》中收集了大量的两汉民间歌诗,所谓“街陌讴谣”之类,其中也有文人创作的乐歌。

在编排上,《乐府诗集》很见特色,每一题下,都以古辞列在前面,而后依次附以历代模拟之作。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同一曲调的不同形式的递变。同时,于每一曲调前,又都有必要的解题,以阐明该曲调的来龙去脉。《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同时,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

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专注于“乐府”诗作,肇始两汉,终迄西蜀,上溯先秦远古,下系南唐北宋,涵盖了古代诗传播的最主要阶段之一。它表明了诗是语言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无声的文字诉诸视觉,以有声的吟咏、诵读诉诸听觉,从而得以传播。而诗的传播与音乐关系至为密切,诗是与乐相合而广泛流传开去的。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典籍,是集大成的乐府诗总集。

1.“乐府双壁”之《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乐府双壁”之《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3.《陌上桑》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中国民间叙事诗。“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风范。

4.《东门行》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写的是一个城市下层平民在无衣无食的绝境中为极端穷困所迫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争性最强的一篇作品。此诗在句法上变化自如,随内容而定,尤其是夫妇的对话,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妻子的委曲哀怨,丈夫的急迫愤怒,活脱脱地画出了两人对话时的声音和形象。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中国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中国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其先祖

为太原曲阳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级下册,选自《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策勋

..十二转()

(2)当户理红妆

..()

(3)对镜帖花黄

..()

(4)出门看火伴

..()

(5)万里赴戎机

..()

(6)寒光照铁衣

..()

2.选文第②段突出了木兰什么品格?

3.请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的表达作用。

4.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答案】

1.(1)记功

(2)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物

(4)同伍的士兵

(5)战事

(6)铠甲

2.突出了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3.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火伴”惊讶的情态,还从侧面烘托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4.“霍霍”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学科#网

【解析】

二、阅读《木兰诗》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有删节)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翻译:织布机唧唧又唧唧地响着,木兰正对着窗户织布。

B.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翻译:征兵的名册有十二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壮士们十年后胜利归来。

6.选出下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B.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C.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根据选文,对木兰形象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勤劳善良

B.孝顺明理

C.勇敢刚毅

D.徒慕名利

8.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的排比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非实指。渲染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与繁忙,烘托了木兰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雄姿。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描写边塞夜景,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生活的艰辛。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9.下列对选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B.全诗详略得当,详写代父从军的缘由,更能突出木兰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C.征战生活写得极概括,从南征北战一直到立功归来,仅用了寥寥数语,可谓简而又简。

D.征途思亲几句话描写细腻,但不符合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特点,所以应该略写。

【答案】

5.C

6.A

7.D

8.B

9.D

【解析】

三、比较阅读【甲】【乙】【丙】三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学@科网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乙】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0.对《木兰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思。

B.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可父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代父从军,心不甘情不愿,无可奈何。

C.“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D.“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C.即书.诗四句(写)

D.父异.焉(诧异)

1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借旁近与之

D.或以钱币乞之

13.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14.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答案】

10.B

11.D

12.A

13.C

1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学.科.网

15.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解析】

《乐府诗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集。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此处略举几例供学生积累。

1.顺藤摸瓜

语出《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了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即顺藤摸瓜。比喻根据发现的线索继续追究根底。

2.踟蹰不前

语出《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形容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3.劳燕分飞

语出《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比喻夫妻、情侣离别。

4.扑朔迷离

语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5.磨刀霍霍

语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案例【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

思想道德题库思想道德作业

1.树立自主的学习理念首先应该确定() 1.A确定专业方向 2.B确定学习目标 3.C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4.D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首先要() 1.A学会处理信息 2.B学会自主学习 3.C脚踏实地,打下专实的专业根底 4.D细心体察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意味着() 1.A终身求知,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新本领,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B走出大学后就停止学习 3.C仅仅在求学阶段不停地学习 4.D工作后偶尔学习 5.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1.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B智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3.C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D美是人才素质的方向 6.人才素质的基础是() 1.A.德 2.B.智 3.C.体 4.D.美 7.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是() 1.A.德 2.B.智 3.C.体 4.D.美 8.人才素质的条件是() 1.A.德 2.B.智 3.C.体 4.D.美 9.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历史使命是不一样的。当今时代,我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1.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B.面向世界,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模式 3.C.创造财富,改善个人物质生活条件 4.D.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0.学习和践行()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 1.A.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2.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C.社会主义荣辱观 4.D.科学发展观 1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生动地说明() 1.A.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2.B.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3.C.理想就是现实 4.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12.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1.A 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2.B 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3.C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4.D 具有创新开拓精神 13.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1.A做坚定的爱国者 2.B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3.C勇于实践 4.D坚定的信念 14.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1.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2.B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C端正人生态度 4.D保持身心和谐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A立志当高远 2.B立志做大事 3.C立志须躬行 4.D需常立志并且不断变化志向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A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B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3.C理想的实现是一蹴而就的 4.D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7.爱国主义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 1.A 情感、追求、义务 2.B 情感、思想、行为 3.C 情感、思想、义务 4.D思想、义务、行为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A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C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4.D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政治全球化

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实施计划标准范本

计划编号:LX-FS-A60936 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实施计划标 准范本 After The Objectives And T asks Are Clearly Expressed In The Work, The Resources Neede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Procedures, Methods And Means Adopted Shall Be Planne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20xx年国学经典诵读实施计划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计划资料适用于工作中在确表达出目标和任务后,规划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以及所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手段,同时表达出各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预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中华诵经典诵读教材 四、国学诵读实验年级:四年级 五、活动安排和措施 1、教学具体内容:古典诗词专题诵读,蒙学经典。侧重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国学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2,具体措施: 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 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 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6-01 引言 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小学作为 学生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随着素质教育的 贯彻落实,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潮流所淹没, 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之中已是形势所趋。 一、了解国学经典教育,分析其之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华经典文化越 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作为炎黄子孙更有必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 国学经典文化所含有的文化精髓,所以国学经典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当代教育之中。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岁月与历史的洗礼所积淀下来的,里面所 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添砖加瓦,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人文情怀将会更加牢固和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学生受教育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学习生涯中的所有 学科基础都依赖于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有必要。国学经典 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近、现代的文化精粹,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 都覆盖其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本 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情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树立学生正向核心价值观也是小 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很好地达 到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教育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民 族文化自豪感,增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他们本身所储存的文化知识和日常交 往用语甚少,而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经典文化可以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词汇以及 文化经典作品给小学学生。语文课程剖白来讲就是一门有关于交流的艺术,通过 国学经典教育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且这些词汇与语言文句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 选择,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语言文学在无形 之中,不经意之间便会沾染到,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与人交往交谈时便会 口吐芳华,举手投足之间也带染着国学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气息,有着与常人不同 的特殊气质。 2、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往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有着深入浅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夏 家 堡 中 心 小 学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德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我校特色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二、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李树海 副组长:周涛柳艳波那振东 成员:韩龙王永慧李春萍李桂艳徐莉莉张野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古诗》、《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公对韵》、《声律启蒙》《论语》等。一二年级诵读《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声律启蒙》,四年级诵读《论语故事》、《笠公对韵》,五六年级《论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南充市嘉陵区火花计算机希望小学任金花 摘要:让孩子们了解经典,鉴赏经典,热爱经典,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化人文而成天下”的目的。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方法 《孔子家语?观周》认为:“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先哲孔子,正是因为谦逊好学,以老聃等为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才最终取得了集大成的教育成果。由此可见,对于国学的深层领悟,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日前,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在小教领域,若能大力倡导国学经典诵读,则完全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化人文而成天下”的目的。 所以,让孩子们了解经典,鉴赏经典,热爱经典,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才会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下面我就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小小的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学情分析 我班62名同学,其中男生28名,女生34名。据调查,全班学生在接触规定课本之余,课外书籍阅读量偏小,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有60%的孩子,对国学常识闻所未闻,课余之时,能主动接触传统经

典的,人数不到全班总人数的10%,国学文化的灿烂光芒被童话、动漫书籍等完全淹没。 二、环境的营造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塑造国学氛围,我们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做成了“国学知识园地”,教室里张贴了新的“学生十四项良好习惯与养成制度”,以及古典诗词、《弟子规》、《三字经》、古代名人的小故事等宣传图片,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激发了解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三、精心指导诵读 1.诵读的原则 (1)通读原则 在诵读课的设计方面,我确立了传统教育的诵读原则,即“素读”原则。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我做了个实验:将全班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两个大组,一组同学通读,即整体诵读,每次诵读500字的内容,一周反复相同的内容。另一组分读,即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同样每次诵读500字的内容,一周反复相同的内容。一周结束,通读的学生一气呵成,而分读的同学断断续续,多需提醒。因此,在向家长推荐诵读的方法时,我首推了通读之法。 (2)精读原则 中国学问之精要就是宁愿精读一本,不泛读10本。中国学问是“宇宙大道”之学,强调一贯之道。如四书、《老子》等书籍,只要反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面向全校各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专业除外)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目的和任务: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要求体现在: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一书。 本教材所选课文时间上涵盖了自《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就文体而言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并按文章内容分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爱情婚姻、人物风神等十二个单元,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各种题材,这些内容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 教学时数分配: 由于各系开设本课程所需的课时数、学期数不一样,下面按学时数来分配教学内容。表一:开课一学期,每周4节课,共68个学时: 章节讲授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冯谖客孟尝君》、《羌村三首》、 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 第二单元心怀天下《水龙吟》 1 《北征》、《少年中国说》 4 第三单元和而不同《召公谏厉王弭谤》 1 《容忍与自由》 2 第四单元品格修养《孔子论修身》、《以修身为本》、《好学力行知耻》 2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登快阁》、《念奴娇》 4 第五单元社会人生《采薇》、《秦晋殽之战》、《燕歌行》、《婴宁》、《苦恼》10 第六单元人情世态《贫女》、《兰陵王》 2 第七单元乡思亲情《别赋》、《雨巷》 4 《听听那冷雨》、《哭小弟》 4 第八单元爱情婚姻《长恨歌》 2 《鹧鸪天》、《沈园二首》 2 第九单元人物风神《张中丞传后叙》、《左忠毅公逸事》、《纪念傅雷》 6 《徐文长传》 2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

【思修】选择题重点

2014-2015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要点 (选择题部分) 一、考试形式:闭卷 二、试卷题型及分数分布: 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 2、简答题:(每题8分,3题,共24分) 3、论述题:(每题16分,2题,共32分) 4、材料题(400字以上):(每题16分,1题,共16分) 绪论 教学要点: 1、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P7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10 第一章 教学要点: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勇于实践,艰苦奋斗P37 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P16 3,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P16 4、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P29 5、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P29 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P15 7、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p35 8、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8 第二章 教学要点: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P45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P49

3、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爱国行为P55 4、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情感P55 5、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P61 6、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p52 第三章 教学要点: 1、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P65 2、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是人生态度。P67 3,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P73 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p74 5、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P75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P75 第四章 教学要点: 1、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劳动P90 2、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P91 3、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P104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P102 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P109 6、关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0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7、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P114 第七章 教学要点: 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P174 2、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173 1、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P180

国学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高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

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中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主题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1篇: 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兴奋的同时,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的“光辉”史……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作文写的好吗?还不想和你们在一齐呢!从此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错了,上午两节课,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

矩,为人谦逊。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此刻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终又让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2篇: 爸爸在政府上班,妈妈是教师,家庭条件比较好,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自从经历以后,深深的懂得了。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语文教师高度评价,刊登在学校和教室宣传栏上,高兴地告诉了爸妈,让他们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是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能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国学经典有效的渗透、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国学经典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整理、积累。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品质,在中华经典中成长。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铺设平台,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三分钟,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应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告诉学生要有责任感,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完成自己背负的使命。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的积累成果,有教师的简单解说,有同学们知识的相互补充,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情感做人的教育也无形中有了渗透和熏陶。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解读文本,渗透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通过所写的文字来展现出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中的《蒹葭》,文字简单,画面唯美,意境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它有效的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意境转化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意境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在赏析诗歌方面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用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不再以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作为课堂的主题。我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国学经典《蒹

思修习题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A)。 A.勇于实践 B.得过且过 C.夸夸其谈 D.拈轻怕 重 2、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 做起,这是因为( C )。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只要社会实践就能实现理想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动变为现实 3、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科学的信念,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 坚信( C )。 A.通往共产主义道路是遥远的,可望不可及 B.社会主义道德将成为所有人自觉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C.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全世界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D.不同的团体有相同的信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 系。它们是( C )。 A.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B.生活理想与道德理 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D.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的关系 5、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 B )。 A.幻想 B.理想 C.信念D.信仰 6、中国有句俗话,“望山跑死马”。期望自己一觉醒来发现理想已经实现,这种便宜事是不可能出现的。这说明,理想的实现具有( C)。 A.自发性 B.简易性 C.长期性D.偶然性 7、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当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D )。 A.对理想失去信心,“告别理想” B.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 C.对现实大失所望,逃避或反对现实 D.坚定信念,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8、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有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社会制度的向往与追求,指的是( C )。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9、“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地说明(D )。 A.理想就是现实 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

国学诵读实施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浚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特制订以下实施计划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根据学生所处不同的学段,我们为1-6年级各班制定了一套《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一)成立《校本教材》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庞振江 副组长:王君张素艳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二)活动的开展: 1、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2、每天上午利用早读的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在每天学生练字时,将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2452大学语文(国开100%形考)国开形考答案案

2452大学语文 形考任务一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牛棚杂记是季羡林先生以亲身经历写的文革批斗/摧残人性的经典名著.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2013年6月第10次印刷中选入了课文(第二十六课)《全神贯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选入(第七课)《列夫?托尔斯泰》,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 孙子,名武,齐国人。孙子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去进见吴国国王阖庐。阖庐说:“您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规模地试一下指挥队伍吗?”孙子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妇女来试一下吗?”孙子说:“可以。”于是吴王许可,派出宫中的美女,共有一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成两队,用吴王宠爱的妃子二个分别担任两队的队长,并命令大家都拿着戟。孙子下令说:“你知道你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心吗?”妇女们回答说:“知道。”孙子说:“向前,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向左,就看到左手方向;向右,就看右手方向;向后,就看背心所对的方向。”妇女们回答说:“是。”纪律已经宣布,就摆好用来行刑的斧钺,三番五次地把纪委交代清楚,于是击鼓命令向右,妇女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孙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试题 答案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试题答案(适用年级:12级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职业道德 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 民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 民事主体 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4. 民事权利能力 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拥有) 5.民事行为能力 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大小。(×) 2.道德和社会舆论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 × )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因此,报效祖国之心也有差别。(×) 5.离婚从法律上解除了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因此而消除,故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没有了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三、单选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 C ) A、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实现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B ) A、志存高远 B、社会实践 C、理论学习 D、人际交往 3.处理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D ) A、平等 B、诚信 C、互助 D、个人主义 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B ) 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 5.人生观的核心是( C )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 D、人生信仰 6.社会主义道德以( B )为重点 A、团结友善 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 D、敬业奉献 7.法律是以( B )为基础的。 A、意志 B、经济关系 C、政策 D、政治 8.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