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陈顺生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陈顺生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陈顺生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陈顺生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

陈顺生,夏宇

湖北理工学院,数理学院,435003 黄石,湖北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根本动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避开从授课主体、教学环境等常规要素进行讨论,而是立足于授课客体,从大学生自身的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首先要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创新意识,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扑捉创新灵感,继而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授课客体;求知欲;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impetus for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and it is much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for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it avoids from discussing the effects of the conventional elements such as teaching subject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objects, on the other hand, it gives a particular analysis on the practical stat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also gives the ways that firstly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philosophy, build up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ake delight in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life, catch the inspiration of innovation from life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gradually.

Keywords: Innovative thinking; Teaching object; Desire of learn; Inspiration

纵观历史几千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思想笃古不变,必然被动挨打,唯有创新求进,锐意进取,才能兴旺发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

收稿日期:2012-03-1

[作者简介]陈顺生(1975 ),男,汉族,湖北大冶人,讲师,博士。

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核心和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创新的概念也有了全新的诠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或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大学生,这也是2l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点。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让我们的大学生顺利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有效的课堂授课环节来讲,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是授课的主体,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成为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情感,授课方式,授课环境,无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滋生和发展。然而,目前仍有许多高校教师采用呆板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观念,“传承式”的教学方法,令人乏味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性地完成了所谓的教学任务,并未能实现师生间情感交流,更谈不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很多作者也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例如:肖来荣等根据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上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学生教学实践等方法[1]。这些方法措施,有力可行,针对性强,对其他高校也具有适用性和借鉴意义。又如陈勇在阐述现代大学生创新思

维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创新性思维培养,提出从教师思想、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设立不同教学情境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其所采用措施也有一定的指导性。张仰飞等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出发,依据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状况,提出了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举办各类科技竞赛为契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3]。梁红瑜等从抽样分析出发,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立的三种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观点[4]。不难看出,这些文献的共性均是立足于教师和学校的主客观条件,通过改善授课方法,丰富授课内容,设立创新基地和完善评价创新机制等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以利于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类文献也是数不胜数。这些措施、方法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固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创新性思维的主人----教师授课的客体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些方式方法难免会形成“隔衣挠痒”和力不从心的效果。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他们是教师授课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除了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良学校的教学场所和实验条件,完善各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还应立足于学生个体,从学生出发,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分析学生自身的原因,让他们实现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技能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而,对大学生本人而言,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来实现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

一、端正学习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当前高校中的许多学生对生活没热情,学习没动力,通常表现出“出勤不出力”的消极状态。也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只图一张毕业文凭,对将来能否找到满意工作则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刚刚结束的高中生活太累太苦,目前的大学生活应好好享受,崇尚“今宵有酒今宵醉”的及时享乐观。更有甚者整天沉迷游戏,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痴醉玩网游。这些学生对生活是姑且度日,更别提勤奋学习和思维创新了,他们正在自己的美好青春中浪费宝贵光阴。其实,大学年龄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段,很多科学家在二十几岁就发现了伟大的定律、公式或方程而流芳百世,如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在二十二岁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22岁时发明了浮力天平,为当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其26岁那年写了6篇论文,并在三个领域作出了光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狭义相对论、质能相当性等四个方面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古往今来,英年成才的大家不少,相比如此,现今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物质条件、精神文明还是科学研究、社会环境都有前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我们很多的大学生对人生没有规划,对生活没有目标,对知识没有追求,对发明、创新没有意识和兴趣。为改变这种困境,对他们而言,首先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健全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只有在思想上健康了,才不会走邪路、弯路,才能为今后正常的大学学习提供可能。除此之外,大学生们还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广泛开展有益的业余活动,积极参与社团组织,主动加入到志愿者行业,深入社会生活,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做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

全,积极上进的现代大学生。

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还应努力学习,充分汲取知识营养,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起点,很多的创新成果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和对知识的再次挖掘。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如果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就难以激发学习上的兴趣,更难以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除此之外,正确的学习方法、广阔的知识视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越能开阔知识视野。广阔的视野能开拓学习思路,并诱发学习上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也是创新思维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选修,可以通过学术讲座,也可以采取学和研相结合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敢于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向权威质疑,始终保持学习上的浓厚兴趣,不断激发创造性和求知欲,努力培养自我创新意识。

三、细致观察生活,全面扑捉创新灵感

创新意识的形成并非仅仅来源于学习中的专业知识,更多更普遍的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创新基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来源生活却又服务于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为灵感的滋生提供了舞台。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仔细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事物,探讨它发展的规律,对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我们也要常怀好奇。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推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因,也是诱发灵感的前提。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观察到苹果下落而顿发灵感,发

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了浮力原理而大声欢呼,鲁班在不小心被路边的小草割伤了手后而发明了锯,瓦特在烧火时发现水烧开后壶盖跳动而发明了蒸汽机。。。。。。像这样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这些伟人若不是细致观察生活,时刻胸怀好奇,也就不会有这些伟大的发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来源于现代生活的创新性例子也是越来越多,它们以各种专利的形式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当然,除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学习他人的创新之举,如中央10台科教频道的《我爱小发明》栏目等来激发自己的创新灵感。

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技能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它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有时还可能献身。诺贝尔在进行炸药发明的四百多次实验里,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他弟弟和他的4名助手就在一次实验中同时丧失了生命。当别人看到炸药威力太大劝他停止实验时,他却说:“创造新事物哪能不冒危险,但我不怕!”。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的危险,用“风筝实验”验证了天空中的闪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打破了当时的闪电是上帝旨意的愚说。对于如今的大学生,当然不是要求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求创新,而是要立足当前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地利用它们,并有效地采用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新意识培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还可以提高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信息加工、动手操作和技术运用相互协作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代大学生应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自己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做

学习的主宰者,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生活,关注事物,细心观察,胸怀创新。

参考文献:

[1] 肖来荣,茶世俊.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有色金属高

教研究,2001,(2):77-79.

[2] 陈勇.课堂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

200-201.

[3]张仰飞,魏萍,冯永伟,王灿.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南京工

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7-61.

[4] 梁红瑜,韩松. 我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作机制初探[J].广西工学院院报,

2003,SI:6-10

大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大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就不会取得引以为豪的成绩,也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现代的大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掌握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优越性和现实性。大学生要把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最后一次系统谈话提到大学要有创新精神。爱因斯坦也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这段话从反面阐明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精神有许多自身优势。作为大学生,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修养,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身也蕴藏着创造性思维。同时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具有相当思想和理论水平的群体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更能发挥自身优势。学校的学术氛围也为大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技术资源的丰富,是得天独后的优势。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年华,正是不断追求、不断求知、不断成长的黄金年代,充满着激情和斗志,有着对创新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可行性途径。 途径一:大学课堂、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大学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途径二:媒体资讯。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专业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理人世界》;二是网络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昌教育学院祝伟倩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把创新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教育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方案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常年开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创新的若干规定,实行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和立项申请工作,对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拨给一定课题启动经费,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津贴,同时将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等挂钩。这样一方面会调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姓名:陈子言 学号:1408114098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创新的思维应该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大多大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

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3、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女生追剧、逛街,男生打游戏等充斥,对于新奇的事物提不起那么多兴趣。4、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虽然很多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被思维局限性所牵绊从而导致半途而废。5、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急速发展,快生活的节奏下大致大学生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观察漫不经心,缺乏耐心导致对事物的洞察力严重下降。 从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做到量入为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填鸭式教育,老师与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课、听课,到了大学之后依旧如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极少的。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了解到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获得咨询与倾听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阅读一本书来说其中的思考比起主动阅读来说相对少很多,那么对于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学里的确有许多的关于大学生创新的活动,但很多都存在华而不实的特点,当你真正参加之后却发现创新的方面微乎其微,更多人注重的是获得的荣誉,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等方面,明确阐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欲望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践兴趣能力 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学历+素质+技能”的“适应型”人才。而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创新与实践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 本学期的13周-16周我们对本校以及外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发放问卷以及与同学的深入交流,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和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 1、对创新的认知已相对充分。现代的大学生都认为创新和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同意“创新和实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也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在大学生努力创新是有意义的事,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参与明天竞争的资本。他们都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不代表什么。约80%的同学认为大学更多的是学习能力。普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满意。因此,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 2、在创新的“知、行”上反差明显。上文说到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贯彻实施上做的尚不尽如人意。我们在调查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活动的实践情况时发现:表示没有参加过有关创新实践的活动的学生占90%,正在进行中的7%。从此结果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都对科技竞赛缺乏参与。因此可以看出,从不参加的学生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发展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 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重视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涉及到教育者的学习观、知识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教育的立足点不同,组织教学的思路和遵循的原则就不同。我同高等教育受传统的“教学三中心”的影响还很深,这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因而,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较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在学习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和惩罚,而不注黄学生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2.高校创新教育机制滞后。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制约,高校教学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合理有效的机制。教材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和科学脱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方法不适宜,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分数至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3.缺乏有利于创新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的现象,有的学生宁愿花时间去对付各种外语考试,也不愿花时间参加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谢锦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系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使大学生适应潮流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向社会成功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以后如何能够立足于社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社会责任感能够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形势,服务社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大学生拥有它们时,他们已经在社会中成功一半了。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提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是特意增加上的,所以我们应该对社会责任感予以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3、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例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创新就是发展。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提高,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只能是空谈。 关键词:创新思维;大学生;高校现状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殊性 那么什么才是创新思维呢?要想理解创新思维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或实施行为,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活动。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那什么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就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进行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或者说,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我国高校创新思维培养现状 面对我国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由过去培养市场人才的传统模式向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创新型教育模式转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人才已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诉求,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开始重视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基础扎实稳妥地推进。此外,还把转变教育方式与教学体制作为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转变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并培养大学生的双向思维,逐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总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不断地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融入课堂,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2.高校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已基本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首先是大力加强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以教学带动科研,加强了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其次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力度,突出创新人才及教育队伍的建设;第三,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授课老师:阎红卫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作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 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 一,认识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社会发展中 ,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资助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 院系: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汰,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 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旧的教学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姓名:谢男男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104031 学号:13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非智力因素; 途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呼唤。 从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看,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学生最关键的已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国家和社会为大学生们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大学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上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巩固专业思想,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2、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篮球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 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能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又要迎合学生的多样化职业兴趣,学校要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增强管理效能。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培养创新思维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破除创新思维枷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影响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枷锁大致有五种。 (一)从众型思维枷锁。 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即人云亦云。比如你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红灯亮着,尽管你清楚地知道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但是你发现周围的骑车人都不停车而是直着往前闯,于是你就也会跟着大家闯红灯。这种跟在别人后面消极的思维永远是滞后的,没有新意的; (二)权威型思维枷锁。 权威枷锁是指思维中的权威定势。人是教育的产物,来自教育的权威定势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信盲从,唯独缺少“自我思索、冲破权威、勇于创新”的意识。一味盲从权威,大学生的思维就失去了积极主动性; (三)经验型思维枷锁。 经验是相对稳定性的东西,然而正因为这些经验的稳定性又可能导致人们对经验的过分依赖乃至崇拜,从而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就会削弱头脑的想象力,造成创新思维能力的下降。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它束缚了人的思维广度。而创新思维要求大学生必须拓展思路,海阔天空,束缚越少越好。 [ (四)书本型思维枷锁。 陶渊明曾经泛读书不求甚解。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也曾说:“尽信书还不如无书”。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它可以带给我们无穷多的好处,但是现实中如果我们一味的死读书,那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大学生不应该成为书本的奴隶,而应该活学活用,读书不为书所累,“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做书本的主人,善于驾驭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否则死扣书本将严重影响一个人创新思维的发挥。 (五)自我贬低型思维枷锁。 做事没有信心,总认为“我不行,我做不到”。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办不到,而从来不敢去尝试一下。及时打破这种思维枷锁,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信心,大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思维的枷锁就像一座监狱,只有将守旧观念丢掉,勇于冲破思维藩篱,才能走进创新的世界。可见,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破除创新思维枷锁,这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方法大致有六种。 (一)良性暗示。 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而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使得学生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并且专业课设置过细,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第一,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第二,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同时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大学生创新思维-试卷2(含答案)

《大学生创新思维》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10题,每题1分。) 1.__________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首次提出的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削弱__________。 2.__________主要是研究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应遵循的科学原理,因此被称为前苏联的“点金术”和技术创新领域的“孙子兵法”。3.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空间上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__________是指横向一般性知识修养宽泛、纵向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的人才结构。 6.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技术系统的功能出发,用符号语言来建立与已经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并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的方法。 7.以问题为中心向四周幅射的发散型思维模式被称为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原型制作。 9.____________________是观察用户是否理解和知道如何使用原型提供的功能。

10.__________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方法及状态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 1.()也被称为系统级别的分离,是指将冲突双方在不同的层次上分离,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A.空间分离 B.时间分离 C.条件分离 D.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2.以下不属于设计思维训练总结阶段的步骤的是()。 A.制作原型 B.反馈 C.分享 D.总结 3.要求各位参与者自由畅想、各抒己见,由此营造一种自由、活跃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或看似不合理的想法的方法,属于会议规则的哪一条()。 A.延迟对他人设想的评判 B.追求创意的数量 C.提出见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