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劝学

劝学

劝学

劝学

我从2245年的沉睡中醒来,见今之众人大多不知如何学习,感慨良久。作此篇,兼怀战国时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从我们呱呱坠地,睁开双眼,用好奇的目光打量周围的人和事开始,我们

就开启了学习的大门!幼儿时我们的呀呀学语。之后我们进入学校,开始系统

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后来,我们进入了社会参加工作,明白只有不断的学

习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事在我们身

边每天都有发生。年纪大了以后,我们要学会如何养生,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人可千万不能在终点外倒下啊。人云:活到老,学到老。此言得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客观的事物经过一系

列的过程可以变化提高,人不也一样吗?只要你经过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

反省自己,就能够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孔子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

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惜,现在的年轻人都太高傲了,太习惯以

自我为中心。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知道“日三省吾身”的人

已经不多了,而肯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一个人整日整夜的苦苦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这是为什么呢?

拼命的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见的广阔;在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即使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人们在远

处也能听的清清楚楚。借助车马的力量,即使是腿脚不便的人也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力量,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横渡江河。所以,学习应能

取长补短,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贵有恒。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切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不轻言放弃,成功又怎么轻易放弃你呢?俗

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你看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经

历了十数年的辛苦打拼才得到今天的一席之地。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只看到那些

成功人士的辉煌,却刻意忽视了他们的汗水,一心只想一夜成名,希望天上掉

馅饼。殊不知,天上掉下的馅饼有时也会砸死人的!所以,在此告诫那些做白

日梦的朋友:勤学才是正途!

吾览今之众人,求学之风不复,浮躁之气日盛。哎!吾之责重矣!

(完整word版)劝学(高中课文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劝学》荀子原文、注释、翻译、背景【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荀子资料【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下注释】 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有删节。劝,鼓励。《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有,同“又”。槁暴,晒干。稿,枯。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 ?【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检验。省,省察。乎,相当于“于”。?【知】同“智”,见识。 ?【跂】踮起脚后跟。 ?【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疾】劲疾。 ?【彰】清楚。 ?【假】借助。 ?【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 ?【利足】善于奔走。 ?【致】到达。 ?【能水】善于游水。水游泳。 ?【绝】横渡。 ?【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同“性”,天性。 ?【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兴焉】在这里兴起。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下文“生焉”的“焉”同此。 ?【神明】非凡的智慧。 ?【圣心】圣人的关怀。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劝学原文和翻译和赏析

《劝学》原文及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劝学(高中课文节选)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劝学》试题及答案

劝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就是 (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輮以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与“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与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与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劝学原文及注释

(2009021128 李丽玲) 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 劝学○1 《荀子》 君子○2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5,輮○6以为轮,其曲中规○7。虽有槁暴○8,不复挺○9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10则直,金○11就砺○12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14之所学也。吾尝跂○15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16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18也,而闻者彰○19。假○20舆马者,非利足○21也,而致○22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23也,而绝○24江河。君子生非异○25也,善假于物○26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7;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28自得,圣心○29备焉。故不积跬步○30,无以○31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31成江海。骐骥○32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33,功在不舍○3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35而不舍,金石可镂○3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7。蟹六跪○38而二螯○3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40也。

○1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作, 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先存32篇。劝,鼓励。 ○ 2君子:这里指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liǎo 蓝,叶子可制染料。 ○ 4青于蓝:比喻蓼蓝颜色更深。 ○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 6輮:通“糅”,使弯曲。 ○ 7规:圆规。 ○8虽有槁g ǎo 暴: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 ○ 9挺:直。 ○ 10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 ○ 14须臾:片刻。 ○ 15跂:提起脚后跟。 ○ 16博见:见得广。 ○ 17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 18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 19彰:清楚。 ○ 20假:借助,利用。 ○ 21利足:脚走得快。

《劝学》理解性默写全编[高中语文]

《劝学》情境默写 一、《劝学》(《荀子》)内容梗概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助记] 揭示中心论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助记] 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助记] 写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助记] 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 二、挖空练习 君子曰:。 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中规。虽()()(),不()挺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则()明而行无过()。 ,不如;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登高而(),()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者,非()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君子,善假于物()。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心备焉。故,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朽木不();()而不舍,()无爪牙之利,,上食()土,下()黄泉,用心一也。()六()而二(),非者,用心()也。 三、易错字分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15 年湖北卷,2013 年天津卷、山东卷)

高中课文《劝学》最全理解性默写

高考默写过关训练《劝学》检测板 姓名:等次: 1、荀子《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荀子在《劝学》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的句子是: ,,与之相反的是“,”,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3 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 ”这一做人的道理。 4、荀子的《劝学》中,“, ”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5、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6、荀子的《劝学》中,“,。”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8、荀子的《劝学》中,“,”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9、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这一例作了补充。 10、“,”,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3、荀子的《劝学》中,“ , ”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 。 15、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先天弱小 ,,但如果用心专一也会能,有所成。 1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17、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完整word版)《劝学》测试题

二、 请你练一练(高考链接)(14分) 假舆马者. (09山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09安徽、10浙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7山东) 蟹六跪而. 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11四川)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2上海) 三、名句填空(20分) 12北京 安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9全国2 、09山东) (3)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06北京、11沪) (4)登高而招,_______ 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 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 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 ______,而绝江河。_____ _____,善假于物也。(08全国、08天津) (5) ,风雨兴焉。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10皖、 11福建、12山东)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09天津、10闽) (7)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08山东全国)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11山东) 四、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通 ,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通 ,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 )

荀子劝学原文翻译及其赏析

荀子劝学原文翻译及其赏析 【 劝学 】 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 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 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 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 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 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 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 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 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 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劝学练习题完整版

劝学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 马(yú) B .蛟.龙(ji āo)跬.步(ku ǐ)骐骥.(j ..ì)爪. 牙(zh ǎo) C .镂.金(lóu)弩.马(n ǔ)生.非异(xìng)洞穴. (xué) 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 乎己(x ǐng) 2.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 (片刻) 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 学(勉励,鼓励) C .绝.江河(渡)跬步..(占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 .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 焉(起) 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 .人强马壮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 .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 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 夜寐 C .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 余马兮山皋 D .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 得无衰乎 5.“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6.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劝学原文及注释

(李丽玲)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 劝学○1 《荀子》 君子○2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5,輮○6以为轮,其曲中规○7。虽有槁暴○8,不复挺○9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10则直,金○11就砺○12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14之所学也。吾尝跂○15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16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18也,而闻者彰○19。假○20舆马者,非利足○21也,而致○22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23也,而绝○24江河。君子生非异○25也,善假于物○26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7;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28自得,圣心○29备焉。故不积跬步○30,无以○31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31成江海。骐骥○32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33,功在不舍○3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35而不舍,金石可镂○3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7。蟹六跪○38而二螯○3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40也。 ○1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前238)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先存32篇。劝,鼓励。 ○2君子:这里指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liǎo 蓝,叶子可制染料。 ○ 4青于蓝:比喻蓼蓝颜色更深。 ○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 6輮:通“糅”,使弯曲。 ○ 7规:圆规。 ○8虽有槁g ǎo 暴: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 ○ 9挺:直。 ○ 10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 ○ 14须臾:片刻。 ○ 15跂:提起脚后跟。 ○ 16博见:见得广。 ○ 17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 18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 19彰:清楚。 ○ 20假:借助,利用。 ○ 21利足:脚走得快。 ○ 22致:到达。 ○ 23能水:善于游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 24绝:横渡。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阅读练习题讲课稿

劝学阅读练习题

《劝学》练习 一、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一是, 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二.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三、阅读理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跟 B.而绝江 河绝:横渡 C.金石可镂镂:同“漏”孔穴 D.而闻者 彰彰:清楚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锲而舍之 B.吾尝跂而望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的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弥补不足 B.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反复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D.第三段中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教学

《劝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

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劝学》复习题

一,基础巩固 1.注音 (1)靛()青(2)中()绳(3)槁暴() (4)参省()(5)须臾()(6)跬()步 (7)驽()马(8)金石可镂()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已: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彰: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水:绝:4.“而”在课文中主要有四种用法: A. 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就”“那么”等; B.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等; C.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等; 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 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种用法,试把正确用法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4)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德,圣心备焉。( )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拓展延伸 (1)荀子,名(),又称()。战国后期()家、()家,先秦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的意思是()。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证?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本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喻义是什么? 3.本文第一至三段各有一句直接论述学习意义或作用的关键句,请把它们摘录出来。 四、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⑩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是()。 2.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 (1)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句中义:;现代常用义:。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新教材】10.1《劝学》——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教案

《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一、三两自然段的教学。 2、难点: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 教学设想 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课文。 一、导入: 1、新课导入:同学们,也许我们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劝学》,它将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2、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3.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读文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朗读,扫清字音障碍。 3、生齐读课文,师点拨指导。 4、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梳理课文。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构成了“求学之道”这一模块. 《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议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难点: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四、说教法 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五、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古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而注重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课前作业,课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二)、简介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