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试题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试题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试题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试题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试题

一、判断(每小题1分,共50分;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 √)

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研究意识。( ×)

3.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强调评价策略。( ×)

4. 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理的预设就必然有理想的生成。( ×)

5.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认知目标代替所有教学目标的现象目前仍大量存在。(√)

6. 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既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使问题设计能揭示矛盾,引起学生思考。(√)

7. 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

8. 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

9.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10. 有人认为,把课堂教学设计搞得越天衣无缝,教学效果就越好。(×)

11. “填鸭式”教学的显著特征是缺乏交流,教师一味讲授,课堂呈单线状态。(√)

12.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多用批评,慎用激励。(×)

13. 教师应一切为了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14. 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

15. 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为主,忽略三维目标落实。(√)

16.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17. 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按照升学目标的要求办事。(×)

18. 只要有使用价值,都属于教学资源。(×)

19.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20.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21. 不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

22. 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增大,有意注意的时间会逐渐延长。(√)

23.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24.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总体设计者,又是主要组织者。(×)

25.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26. 合作学习只要在合作的基础上都能进行,并取得好效果。(×)

27. 考试成绩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28. 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评价俗套化,应因人而异进行评价。(√)

29.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

30. 教师的口头评价也是一种正式评价。(×)

31. 一个教师的课如果讲得好,那么他的综合素质一定很高。(×)

32. 教学中教师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往往会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33. “马太效应”有助于教师科学评价学生。(×)

34. 教师应从语言习惯入手,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

35. 教师应从评价方法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6. 教师在实施口头评价时,信息反馈越及时,对即时反馈越有利。(√)

37. 教师评价学生,要克服主观偏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唤起他们的自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8. 教师过分强调“以教定学”,就会重视“以学论教”。(×)

39.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40.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预设不够,生成太多的问题。(×)

41. 教案管理过于死板,是导致教师形式主义抄写教案的一个重要原因。(√)

42. 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是有正确的目标,有正确的目标定会有十分满意的效果。(×)

43. 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就是教师钻研教案的策略。(×)

44. 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45. 我们可以采用“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

有效性。(√)

46. 我们不仅应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和叙写的新要求,而且要探讨教学方案编写方法创新的问题。(√)

47.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让学生和家长去开启社会的百科全书。(×)

48.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根本原因在于不能以学生为本。(×)

49. 我们应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教学新秩序。(√)

50. 为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此艰巨,就因为我们对课堂教学综合研究不足。(×)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括号中)

1. 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正在进行的是()课程改革。

A第六次 B第七次 C第八次

2. 教师应根据课堂上()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A学情 B气氛 C环境

3.()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

A 1998年8月

B 2001年6月

C 2006年6月

4. 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应及时调整和改变()。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 C教学资源

5.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蓝本,建立()是课堂机智产生的基础。

A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B良好氛围C健全规章制度

6. ()说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无疑则不悟。

A李白 B杜甫C朱熹

7. 新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反映了()的目标价值取向。

A教学效果 B教学资源 C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8. ( )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A教学方法 B教学资源 C教学目标

9.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A教材实际 B课程标准 C教学资源

10. 集智备课主要是指()的集体备课。

A教研组或片组B学校 C年级

11. 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统与放的关系,就需要研究掌握有效课堂教学的()。A管理问题 B纪律问题 C制度问题

12. 成功管理课堂的关键是()。

A 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C对问题进行预防

13.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A班级 B学习小组 C年级

14. 分层反馈就是根据()以及不同的问题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反馈评估结果。

A学生差异B学生兴趣 C学生性格

15.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 ),形成一种认识冲突,可以引发学生思考。

A 面向全体B揭示矛盾 C教给知识

16. 本书第一篇主要从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入手,探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

A 师生关系 B学生实际C教学机智

17. 本书第二篇主要从师生关系的危机与危机的转化模式等问题入手,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A 预设与生成

B 师生关系

C 教学目标

18. 本书第三篇主要从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等问题入手,探讨课堂教学的()。

A 实施策略

B 教学方法

C 准备策略

19. 本书第四篇主要从使学生专心学习的课堂管理技巧等问题入手,探讨有效课堂的( )。

A互动策略B管理策略 C考试策略

20. 本书第五篇主要从课堂上教师口头评价的运用等问题入手,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 )。

A 实施策略B评价策略 C准备策略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括号中)

1.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

A 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B 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C 忽视学生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等D未能正确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2. 教学策略包含()。

A 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教学理念B解决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C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D 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3. 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的教育机智并非偶然,这是()的综合反映。

A 教学理念

B 民主意识

C 课程意识

D 应变能力

4. 新型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以()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

A民主B平等C理解 D尊重

5. 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类型主要有被动学习型、()。

A 浅尝辄止型B兴趣杂乱型C事不关己型 D无可奈何型

6.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应采取多种(),激发学生的兴趣。

A教学方法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资源

7. 课堂中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教师应做到()。

A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备课 B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C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

D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习状态分层引导

8.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以利教学中师生互动。

A内容上的概括性 B形式上的模糊性 C结构上的不确定性 D功能的限定性

9. 学情具有以下特征()。

A客观存在 B复杂多样 C变幻莫测 D可以改变

10. 课堂教学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

A物力B人力C财力D时间

11. 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我们可取的行动策略是()。

A提供开发空间和抓住即时信息 B 在交流中闪光和开启社会百科全书C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和开发实验室的课程资源D开辟现代技术的广阔天地

12. 课堂上学生学习不专心的表现有()。

A发呆、走神B做小动作C小声说话D一味被课堂多媒体吸引

13. 学生学习不专心的内在原因是()。

A心理失衡 B 纪律性差 C 厌学倾向 D有意注意时间短

14. 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

A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B合理布置教室 C讲好课D移走无关物品15. 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时,要()。

A让学生明白评估的标准B注重数量C评价要准确D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

16. 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包括()。

A师生互评B同桌互评C小组评价D全班同学评价

17.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应()。

A带头评价 B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C引导学生互评 D 加强教师的评价18. 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要将评价结果()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反馈信息。

A及时B准确C恰当D优质

19. 一些课堂表面活跃,而实际教学效益却不高。此类问题可以归因为()。

A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发生偏差 B 或教师在操作上出现偏差

C忽视学生实际 D 一味搞形式主义

20. “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从中告诉我们对待学生应()。

A把课内、课外活动结合起来B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C因材施教

D一视同仁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32.× 33.×34.√35.×36.√37.√

38.×39.√40.×41.√ 42.× 43.×44.√45.√46.√47.×48.×49.√

50.×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C

2. A

3.B

4.B

5.A

6.C

7.C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A 15.B

16.C 17.B 18.C 19.B 20.B

三、多项选择题(30分)

1.ABC

2.AB

3.ABCD

4.ABCD

5.ABCD

6.AB

7.ABCD

8.ABC

9.ABD 10.AB 11.A BCD 12.ABCD 13.ACD 14.ABD 15.ACD 16.BCD 17.BCD 18.ABC 19.AB 20.BC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我阅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教师的思索和实践,正是这些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恢复对学生的吸引力,向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让我们做得更好。 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探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问题主要表现是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 2、教案过于详尽。3、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4、教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涵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实行集体备课制的行动: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提倡集体备课,经验分享,集体备课出实效。 第二: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教师就需要转变观念,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上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景,多用激励,慎用批评。寻找学科的魅力,关注个体,因材施教。 第三: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纬度,要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作到什么程度合格?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开启社会百科全书,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第四: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一个问题困扰着教师,那就是课堂教学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如何把握这个度,处理好统与放的关系,这就需要谈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建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征 1、自主性。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体现。探究式教学给学生直接地接受、认识教育信息载体的机会,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情境性。探究式教学创设激发学生学习举的“易起反应”的、与生活、生产、科学、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和人文情境,实现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在具体情境中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等,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教育信息载体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更重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知识水平有参差,存在个性,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他们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还可培养共同协作的精神,对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4、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性,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情境中,从问中学,从做中学,关注与外界交互、处理知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通过上述过程形成摇篮有实践能力,能独立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教育效果,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并没有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抛开,而是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教与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 1、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提出或明确要从学科实际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不能偏离、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能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不能仅仅为了提问而提出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最好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应尽量在课提出,要让学生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形式制定一定形式的学习方案。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查阅报刊及文献资料,可利用网络资料上网查询,可以走访有关老师及专家,可以去有关部门咨询,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收集资料要丰富,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资料。 3、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允许学生验证时犯错和出现重复,甚至失败,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并增加适当的素材,指导学生重新进行假设、验证。 4、导出结论。 通过学习,学生既搞清了问题的实质,又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从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到导出结论;从传授知识到德育教育;从激发探究兴趣、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重过程、重发展、重探究和重育人的教学理论。 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积极的亲身体验,可以逐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进而形成关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

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的解析

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的解析 一、立足实际,激发审美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儿童的思维,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还具有趣味性及奇特性。在古诗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思维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可感与跳跃的特点,他们能够凭借具有趣味性的声音、形状以及色彩等对事物进行基本的判断与感知,而对枯燥的说教以及抽象的道理缺乏兴趣。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配乐朗诵,感受、品味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中,老师要从学生思维的形象直观性出发,结合多媒体,将送别与远行的场景制作成一幅幅图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配合相应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体验苍茫空阔之感,理解离别诗的悲凉。同时,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奇特性、趣味性的追求,注重古诗教学设计中的灵活、新颖、多变,充分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欣赏古诗时,老师可将古诗的文字与句式打乱,

让学生重组,并要求他们为古诗配上题目以及图画。这种类似于游戏的古诗练习,将古诗的学习与美术结合起来,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古诗的学习之中,体会古诗的美,激发审美意识。 二、注重审美积累,培养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由老师的分析来代替,而应让学生自主地在情感与思维活动中,亲身体验、思考与感悟,获得独特的感受。新课改理念倡导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的兴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教材,在学习古诗之前,引导学生积极收集相关的资料,并积极运用比较等多种方法展开想象,丰富语言与审美积累,深化学生对诗的理解,丰富审美感受。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新课标《江雪》的教学时,老师可先给出“千山、鸟、绝、孤舟、蓑笠翁”等字词,让学生大胆想象,或者出示白雪茫茫中,一人独坐江边垂钓的画面,让学生看图说话,体会诗的意境,品位与欣赏诗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古诗的领悟能力与理解能力,积累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选入小学教材的许多文章都具有哲理性,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诗的语言特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其哲理美,使学生充分感受诗的理趣。例如,在人教版新课标《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

有感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心得 新乐小学唐平虎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对这一理想的最美好的注脚,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这里成长。 拜读《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我收益匪浅!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梦想。然而,课堂正失去往日的魅力,成为教师和学生都遭受折磨的地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他,重建课堂的魅力,让每一节课能够成为学生的快乐生活和成长的场所。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用教学机智最大化“偶发事件”的潜价值。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教师来设计,来生成,课堂教学的预设太多,教案管理过于死板,过于详尽,也占用了教师大量的事件,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风气严重,个性化的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没有孕育空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真正的启发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成为不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究,这

也需要教学机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是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从统治者的神坛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站在一个平台互动,探究。 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的力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波,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他能发掘出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科学组建合作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制定好小组合作规则,比如: a.一个一个的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b.别人说的尽量不重复; c.注意听,听不懂马上问; d.轻轻的说,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 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大组交流等,同时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个学生都应当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报告者,记录者,操作者等,并且角色应该互换,增加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要建立好面向小组而不是面向个人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加强合作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 人教版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王金铎 200023 概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心词: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建立实施 1.课堂教学目标简述 1.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也称为行为目标,是课堂教学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形成的根本。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目标引领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也是到达目标,是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作为确定的、可检验的要求提出来的。教学目标是一种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及课堂教学的实际加以调整、变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2新课程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以对人的全面关注为前提,要求通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过去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单一教学目标定位,提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人教育的全面关爱,从而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无疑会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演绎、轻归纳;重理论、轻实践;重注入、轻情感的教育痼疾,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过程。 物理教学是中学生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她在培养学生素质、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特别是在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观察、实验,理解、判断,发现、综合及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为学生中学总的学习目标实现奠定基础,是物理教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现就对新课标的学习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2.课堂教学目标建立的依据: 2.1学生依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根本,课堂教学的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力水平相匹配,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如果目标设定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困难重重,四处碰壁,即使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也无法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目标即使事先规划得再好,也是无果而终的,她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过低,课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把握或者是基本把握的,则课堂上学生即使不太努力、或者只要稍作努力,也可以把握课堂所有内容,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失去了努力的必要,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怀疑,从而对课堂学习感到可有可无,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率。当然,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也要注意他们在思维方式及能力上的差异。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由于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较低,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喜欢以身边的生活现象或事例,通过观察、体验与感悟认识事物,在教师的启发、集体讨论和辨析过程中形成知识。高中学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则希望通过精彩的物理实验、严密的理论推导或严谨的文字叙述,去归纳、理解、探究复杂的物理内涵,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事物。让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不断上升新的台阶。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主要1、学:老师根据学清在出示学习目标(书面)后,以引学导语(或引学情境)形式指出学习本课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具有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需要的情感;或出示问题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不易解决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本课知识后,解决起来更便捷;或感受到随知识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水到渠成;或创设情境(包括实验)提出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知识提示等(3分钟)。在问题生成环节,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生在自读教材(学材)的基础上,解决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体验、理解、思考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生成.学生),并在展示环节一并展示,教师点拨(10分钟),由师、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自学评价,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后转入下一步。 以课堂为单位划分知识块儿,注重知识体系和脉络,知识点、知识形成过程、方法等用问题覆盖,教师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先重点探究,再通过自学解决系统的问题,即可以先“探”后“学”——系统化。仍遵循每步的六环,六环也不是绝对的,是一种理念的指导。每一节可能要分为几个活动单元,活动安排和落实要到位,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要为学生思维设置必要的“支架”,问题安排要有梯度,围绕重难点能够生成值得探究的问题。 2、探:教师在第一步的某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1-2个),安排探究活动,提出小组合作、展示、评价办法,在展示过程中关注参与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必要点拨,质疑拓展。展示原则: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组员补充,其他质疑,进一步探究。展示出错率高的、多解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合作学习评价,重点是合作学习文化引导和提升,鼓励合作出新的小组、合作氛围好的小组,量化记录并存档(15分钟)。 3、测:目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也是对学和探两步完成质量的反馈检测,是学生学习情感的升华。4-6题(10分钟),突出自主完成,注重量化评价。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设置引导文本阅读的问题 2、设置新知学习的铺垫性问题 3、设置引导举生活动的问题 4、设置对新知的理解、探究、归纳、总结的问题 5、设置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问题 6、设置知识拓展的问题 研究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1、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我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界定 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的整体性的活动。或者是教师对自己课堂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即将达成的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所做出的精心安排。或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关于课堂教学与学的计划,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又是教科学的重要主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可以用冯校长的精髓之句来概括现代教师的教学策略“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进学之功,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调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主要从教学设计所包含的主要要素来谈谈。 二、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操作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2.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即:要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教学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的民族这个目标就是很具体明确,学生一看便知道掌握什么内容。 3.因材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甚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研制与确定,这个目标的设置,对于学生而言,同学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课前看课文去设定自己应能完成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目标。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精当。 教学内容要精当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选择和加工;二是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筛选。 第一内容选择和加工确定。用教材的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性的加工。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熟悉教材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1T15:21:13.3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9期作者:叶旭霞[导读] 初中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江苏省靖江市第三中学214500 摘要:初中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通过简单的数学理论记忆、数学方法的机械学习和数学思想的灌输是难以实现的,这样的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也过于抽象。例题教学正是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通过具体的例题内容展示出来,例题的讲解和示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数学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的重要环节,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 关键词:数学知识例题教学解题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的更新为基础的,继而带动了教学理念、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相关的改革措施的跟进。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工程。数学教科书是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媒介文本。数学教学是学生感受数学这种文化洗礼的重要活动过程。数学历来是中小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这学科能够培养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所需要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过程中受到理性精神的熏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选择的原则 1.创立情境,对学习原则进行探究。电影通过音乐盒画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数学例题能够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习惯。比如,正在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对数学模型进行构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培养。数学建模是对数学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直接反映,是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数学方法进行科学应用的一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过程。 3.对内容进行变通,对题目进行创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思考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变通性直接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数学题型有很多,但都围绕着固定的知识点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课本当中的习题、例题出发,通过题目结构形式、表达方式的变化,改变习题的结论和题设,就可以在课本中的习题和课外习题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例题教学途径分析 1.选择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数学教学中,准确选择例题类型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合理的数学例题,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透彻。如果教师选择的数学例题不能够突出讲解的重点,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听不懂或思维混乱的后果,不明白教师此时讲解的侧重点在哪里,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不良现象。若选择的数学例题过于简单,学生会产生“什么都会了”的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出现不认真听、思想溜号、自大等不良现象。若选择的数学例题偏难,一些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将会很难理解与掌握,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完全听不懂,久而久之,原本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兴趣,或者干脆放弃学习,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分层化。可见,合理的选择数学例题的类型对于例题教学的模式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学例题的选择,一定要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代表性,不可一味地追求难度与技巧,应该由易到难有层次地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听课思路清晰易懂,利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时,应该紧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在选择例题时,要侧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引导解题。因学生对于乘法的运算定律都非常熟悉,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过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有理数,同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非负数扩展到有理数,让学生明白有理数的运算律与曾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会觉得很容易理解,教师也能达到教学目标。 2.结合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讲解。(1)概念型例题。概念的认知过程是在人的大脑中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过程,针对于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核心环节存在的,为学生的推理证明与思考问题提供的重要的理论知识。在新概念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均会以举例的方式,经过抽象的科学总结,继而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又准确的数学概念。那么任课教师在进行概念型例题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清概念的形式,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抽象出数学概念。(2)基础型例题。学生的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依托良好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灵活的运用数学基础型知识去解决其他问题。但目前,初中生往往对新知的理解不是很深刻,这就导致基础型数学知识的运用过于牵强。为此,任课教师在例题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一些基础型例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得到深化。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创立情境等方法来让学生思考例题,通过讲解这些例题和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秋芳关于初中数学例题及习题教学的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 [2]曹峰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模式应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 [3]刘元昕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J].教育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练习及答案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每小题1分,共50分;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 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研究意识。( ) 3.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强调评价策略。( ) 4. 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理的预设就必然有理想的生成。( ) 5.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认知目标代替所有教学目标的现象目前仍大量存在。() 6. 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既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使问题设计能揭示矛盾,引起学生思考。() 7. 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 8. 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 9.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10. 有人认为,把课堂教学设计搞得越天衣无缝,教学效果就越好。() 11. “填鸭式”教学的显著特征是缺乏交流,教师一味讲授,课堂呈单线状态。() 12.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多用批评,慎用激励。() 13. 教师应一切为了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14. 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 15. 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为主,忽略三维目标落实。() 16.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17. 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按照升学目标的要求办事。() 18. 只要有使用价值,都属于教学资源。() 19.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20.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21. 不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 22. 研究显示,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增大,有意注意的时间会逐渐延长 23.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24.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总体设计者,又是主要组织者。() 25.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26. 合作学习只要在合作的基础上都能进行,并取得好效果。() 27. 考试成绩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28. 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评价俗套化,应因人而异进行评价。() 29.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 30. 教师的口头评价也是一种正式评价。() 31. 一个教师的课如果讲得好,那么他的综合素质一定很高。() 32. 教学中教师关注结果和即时表现,往往会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33. “马太效应”有助于教师科学评价学生。() 34. 教师应从语言习惯入手,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 35. 教师应从评价方法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6. 教师在实施口头评价时,信息反馈越及时,对即时反馈越有利。() 37. 教师评价学生,要克服主观偏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唤起他们的自信,以调动学生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新课程背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微 樊宝玲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要从基本功入手。而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课堂语言。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专业性趣味性饱满性 灵动性审美性 2007年,陕西省实行了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改运动。全新的目标要求,全新的课程模块设计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业务素养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听一堂好课,就如同欣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余音却犹在耳畔。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接受新课改教学的这两年来,我自己重点从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方面进行思考、钻研、改良、总结,得出一点浅显感悟,期与同仁分享。 一、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专业性 所谓课堂语言的专业性,我浅显地理解为课堂语言的正确性、准确性,是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基本要求。 语文学科固然不像理科以及政治等学科那样,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但是语文课堂起着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作用,起着引导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务求严谨、准确,切忌随意、低俗。 同时,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学生有着深厚的影响,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产生一定的引导。那么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引导是积极的、正面的、良性的、正确的。专业的课堂用语,会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是严肃的,这位老师是严谨的,从而在心理上,也能使学生树立严肃对待的态度。 当今社会,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手段五花八门。作为缺少一定辨识能力的高中生,接受的文字、语言信息也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媒体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往往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比如电视广告中篡改词语,学生目遇之耳听之,也渐渐受到影响。我就经常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将“幸福”写成“性福”,这就是医疗广告带来的不良影响。 还有网络上的“恶搞”现象,也会让学生良莠不辨。比如有人恶搞中国成语,将“有机可乘”解释为“公务员考察有飞机可乘”;“知书达理”解释为“光知道读书还不够,还得学会送礼”;“杯水车薪”形容某些公务员的工作,“每天办公室喝杯茶,月底可以拿到买一辆车的工资”;“见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吴峰 教学设计,形象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要从三方面去把握:要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要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具体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教学设计有多方面的作用,但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1999年——2009年课程改革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各种理论体系的雏形基本浮出水面,有的被广大教师所肯定,有的成为教师们争论的焦点。我省从06年秋开始,经过省级全员培训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09年6月已经顺利完成了一轮高中三年的实践并进行了第一次高考,基本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初被誉为改

革热点的,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走班上课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无操作性,成为一句空话,综合素质测评和学习水平考试结果的利用率低,也成为一些业内人士争论的焦点,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更新,教师教学方式优化,必定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们历来追求“井然有序”,我们历来赞许“环环相扣”,我们历来推崇“行云流水”,我们历来要求“设计严密”,我们历来追求“人人称道”。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要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替代讲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秩序”,需要用一种新的秩序取而代之。由此不难看出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有一定的差别。 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传统备课为教师的教做准备;教学设计侧重于在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安排,传统备课侧重于目标指导下的教学规划。 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备课最本质的不同是,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备课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凭借系统科学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方法,构建教学系统的科学,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更趋最优化,最优化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状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将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要求做到四个转变,四个转位 (一)四个转变 1、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2、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 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3、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 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于繁锁地分析,自始自终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 的“学”。 4、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直接者,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学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四个转位 1“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探究性学习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2、“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3、“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过去的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现在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所以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4、“面向个体”转位“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淡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时下,新课程是教师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1、深入钻研教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2、备课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呢?加德纳指出:“贪多,是现代课程设置的致命伤。”如果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宁少勿多, 3、备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4、备课中必须要学会自我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反思应成为教师有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