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能源之星认证制度

能源之星认证制度

能源之星认证制度

能源之星认证制度

“能源之星”是美国能源部和环保局于1992年共同启动的商品节能标识体系,如今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符合节能标准的商品大都贴有“能源之星”的标识。“能源之星”最早只是用于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后来逐步推广到家用电器,现在就连一些新建成的住宅也自称加入了“能源之星”计划。

“能源之星”是美国能源部、环保局、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和地方政府在全国形成的一种共识,已成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标志。“能源之星”标识是颁发给产品耗电量比最低耗电量标准还要低的高效产品的。事实证明,美国政府采取的这种“能源之星”标识措施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高了消费者及厂商的能效观念,有效地实现了对市场的引导。美国能源开发署的调查显示,43%的消费者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他们会选择“能源之星”。如今,“能源之星”认证产品覆盖了美国3400多种商品,已有1200多家制造商生产“能源之星”产品。有关研究显示,“能源之星”产品比最低能效标准规定的效率要高13%~20%。美国“能源之星”计划仅在2001年一年中就节电800亿千瓦时。

美国家庭每年的能源开支平均是1500美元,如能采用“能源之星”家用电器、空调设备等,就能减少开支30%以上。美国“能源之星”计划有一套“家庭能源顾问”网上分析程序,普通用户在网上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节约家庭能源的建议。如更换密封性更好的窗户、更换墙内绝热层、堵住空调风管漏气等,就会明显节省家庭采暖或空调制冷的耗能。据美国环保局统计,2004年美国新建住宅中有近35万套(约占总数的10%)符合“能源之星”标准,每年可节约能源开支2亿美元,减少近2000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15万辆机动车的废气排放量。

“能源之星”是美国政府机构节能产品采购的技术保障。到目前为止,“能源之星”共启动了三类认证工作:

(1)终端产品节能认证

“能源之星”对空调、冰箱、荧光灯、计算机等40多类终端耗能产品开展了节能认证,1600多家产品和设备生产商和经销商已成为能源之星的合作伙伴,28000种不同型号的终端用能产品获得了节能认证,每年销售“能源之星”产品10亿件,“能源之星”在美国公众中的知名度高达56%,已成为普通大众购买耗能产品的决策依据;据估算,2003年“能源之星”认证产品节约的电力相当于2000万家庭用电,温室气体减排量相当于180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量。为扩大国际影响,促进美国经济的全球贸易,美国还加强了“能源之星”国际影响和渗透工作,目前加拿大、欧盟、日本、中国台湾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推广和应用“能源之星”。

“能源之星”是美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依据,为生产商和经销商提供了非常明确的市场信息,扩大了节能产品市场、促进了节能产业规模化发展、降低了节能产品价格、迅速地推广普及了节能产品、促进节能技术进步。能源之星的所有产品都在网上予以公布,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采购人员以及单个消费者都可以很容易的直接进入查询(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771417.html,/products)。目前纽约、加利福尼亚、麻萨诸塞等州都开始将能源之星的能效标准设定为州政府机构的采购标准,很多大宗用户的参与刺激了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2)建筑物节能认证

建筑物的节能认证是“能源之星”的一大重点,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等保温隔热性能的监控,确保建筑物自身为一节能建筑。到目前为止,共计4400个商用建筑开发商和能源服务供应商(美国建筑市场的13%)成为“能源之星”的合作伙伴,20万建筑物获得了“能源之星”认证,有效地推动了美国建筑节能工作。

(3)建筑物运行管理节能认证

美国在长期的节能实践中发现,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能源和设备管理人员知识欠缺等原因,尽管建筑物配备了一流的设备或高效节能产品,建筑物建成后通常不能优化运行,能源浪费严重,运行管理节能潜力较大。为此,美国环保局开展了建筑物能源绩效评估体系,主要对建筑物能源运行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对能源管理运行水平较高的建筑物颁发节能认证证书。到目前为止,共对19000栋建筑物的能源运行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估,其中17%为办公建筑、11%为学校、17%为超市、28%为医院、6%为宾馆酒店,将近1700栋建筑物的运行管理获得了“能源之星”认证证书。

《认证认可条例》修订及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 例》 修订前后对照表 修订前 (黑体字加粗部分为删去内容) 修订后 (红体字加粗部分为修改或补充的 内容) 第二章 认证机构第二章 认证机构 第九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 第九条 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批准范围内从事认证活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 第十条 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二)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 (三)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四)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第十条 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 取得法人资格; (二) 有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三) 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 (四) 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五) 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 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

第十一条 设立外商投资的认证机构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外方投资者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 (二)外方投资者具有3年以上从事认证活动的业务经历。 设立外商投资认证机构的申请、批准和登记,按照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外商投资企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 外方投资者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 (二) 外方投资者具有3年以上从事认证活动的业务经历。 外商投资企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的申请、批准和登记,还应当符合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设立认证机构的申 请和批准程序: (一)设立认证机构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 (二)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之日起90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批准文件,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申请人凭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名录。 第十二条 认证机构资质的申请和批准程序: (一) 认证机构资质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 (二)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认证机构资质申请之日起45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批准文件,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依法取得认证机构资质的企业名录。

微型计算机用开关电源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申请备案稿)

《微型计算机用开关电源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申请备案稿) 编制说明 起草工作小组

二○○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1.制定计算机内部电源认证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需求量也逐年递增,从而导致计算机能耗的日益增加。在能源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降低计算机单位能耗已经逐渐被生产企业及用户所重视,而计算机电源的效率是影响整机能耗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计算机电源生产企业,带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生产计算机内部电源的企业多达数百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带动了市场的发展。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众多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计算机电源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市场容量、品牌竞争、消费认知度和需求等方面面临激烈挑战。 目前,在计算机电源的安全性能方面,国家已经推出了CCC认证制度,但在能效方面还没有相关要求,现行的国家标准是1993年制定的,但没有对能耗进行限定。消费者以及整机厂家在选购时缺少相关的依据,电源究竟是不是节能产品消费者并不了解,生产厂家和商家也都不能直接证明,从而影响了节能产品的销售与推广,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随着近几年计算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其电源能效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启动计算机电源节能产品认证工作时机已经成熟,2005年中标认证中心正式将其列入新项目计划。 2、与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的规定,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质量认证证书,在用能产品或者包装上使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本“认证技术要求”的制订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3、与现行标准的关系,包括存在的差异及理由 经查询,目前尚无计算机内部电源能效方面的国内和国外标准,本“认证技术要求”无法直接等同或修改采用。美国“能源之星”正在制定相关节能标准,本技术要求关于工作能耗的检测方法与能源之星能效标准草案保持一致。 在产品安全和电磁兼容性能直接引用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9254《信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能源管理体系是将能源效率纳入管理办法的框架中,更好地利用现有能源消耗资产,制 定标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能源管理的最佳 做法和良好的能源管理行为,评估并确定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和其优先顺序,通过供应链 促进能源效率的框架和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第一步:认证申请 参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企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 2、按照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煤炭行业实 施规则》建立了正常运行至少六个月以上; 3、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 第二步:申请评审 认证机构对试点企业提交的申请文件和资料进行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确保关于试点企业及其信息充分,可以进行审核;认证机构和试点企业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得到解决。考虑了申请的认证范围、运作场所、完成审核需要的时间和任何其他影响认证活动的因素。

第三步:审核实施 审核分如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其中现场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从受审核方可能存在的能源因素及其对审核的准备情况来了解受审核方,从而确定审核策划的重点。 第二阶段审核,在企业的现场进行,全面收集审核证据,以判断企业的EnMS 建立与实施是否符合GB/T2333l-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能源管理体系煤炭行业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第四步:认证决定 审核报告对受审核方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描述和评价,并重点对其能源绩效进行量化的表述,填写《能源绩效统计对比表》。 第五步:监督审核 认证机构根据试点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审核方案,但不能 少于一年四次。监督审核重点关注企业能源绩效,每次监督审核要收集和记录EnMS 运行的绩效数据。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610-84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体系管理工作,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等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对公司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第 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项体系认证管理工作。 第 3条体系管理重点覆盖部门职责范围 3.1企管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主管部门。 3.2安全生产管理部是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主管部门。

3.3企管部/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管理性文件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性文件包括:综合手册、程序文件、体系管理涉及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3.4企管部负责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记录表格的种类、格式等进行汇总,规定各记录表格的保存期限,对各职能部门的记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与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记录表格的种类、格式等进行汇总,规定各记录表格的保存期限,对各职能部门的记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6企管部/安全生产管理部依据程序文件中《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要求,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内容的输入,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计划”的实施情况组织内审员进行跟踪和验证。 3.7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监测以及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

编号:SM-ZD-13416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 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认证质量,促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是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认可、培训、注册等工作。 第四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遵循自愿原则,任何组织都可提出申请。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部际协调机构,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

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指导委员会下设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ISO14000系列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认委)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及认可后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注委)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及对培训机构的认可。 第八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依据有关管理规定,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的备案管理。 第三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要求 第九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须经环认委认可;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工作的人员及相关培训课程须经环注委注册;环境管理体系咨

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12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8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T 23331-2009,和GB/T 23331-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边界”(见3.1)、“持续改进”(见3.2)、“纠正”(见3.3)、“纠正措施”(见3.4)、“能源消耗”(见3.7)、“能源管理团队” (见3.10)、“能源措施参数”(见3.13)、“能源评审”(见3.15)、“能源服务”(见3.16)、“能源使用”(见3.18)、“相关方” (见3.19)、“内部审核”(见3.20)、“不符合”(见3.21)、“组织”(见3.22)、“预防措施” (见3.23)、“程序”(见3.24)、“记录”(见3.25)、“范围”(见3.26)、“主要能源使用”(见3.27)和“最高管理者”(见3.28)等术语; —修改了“能源”(见3.5)、“能源基准”(见3.6)和“能源绩效”(见3.12)的定义; —修改了有关“总要求”(见4.1)、“管理职责”(见4.2)、“能源方针”(见4.3)、“策划”(见4.4)、“实施和运行”(见4.5)、“检查”(见4.6)、“管理评审”(见4.7)等各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删除了“能源因素”和“能源管理标杆”术语。 本标准中“能源”、“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等术语和我国能源领域中的习惯定义存在差别,此类术语仅使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使用过程,从而确保和ISO 50001协调一致。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的修改: —删除了部分有关术语来源参考文件的批注; —删除了部分和我国使用情况无关的批注; —附录B中,将ISO相关标准修改为等同转化的国家标准并进行比较。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宝山钢铁集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赓、,李爱仙、李铁男、王世岩、朱春雁、李燕)、黄进、梁秀英、任香贵、桂其林、杨德生、李燕)、刘立波、周璐、周湘梅、张娣、石新勇。 本标准于2009年3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必要的管理过程,提高其能源绩效,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本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受其地理位置、文化及社会条件等的影响。本标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组织各职能层次的承诺,尤其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能源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实现其承诺的能源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能源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各项活动,并可根据体系的复杂程度、文化化程度及资源等特殊要求灵活运用。 本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持续改进模式(如图1所示),使能源管理融入组织的日常活动中。 能源管理过程中的PDCA方法总结如下: —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 —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

认证审核员基础知识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ISO17007合格评定--合格评定用规范性文件的编写指南(D) A提供了制定合格评定程序的指南 B 提供了制定合格评定对象特征的规定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的指南 C提供了制定合格评定制度规定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的指南 D B+C 2.ISO17007合格评定--合格评定用规范性文件的编写指南规定了(A) A如何撰写规范性文件的原则和指南,例如标准、技术规范、行为守则和条例 B 认证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方法 C认证机构质量手册的编写要求 D认证机构管理文件的编写要求 3.ISO/IEC导则2的部分规定了(A)的结构及编写规则 A拟制定成国际标准 B可公开提供的规范文件 C技术规范 D以上都有 4.目前我国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名义参加IPC,是IPC的(A)成员 A 全权 B正式 C常务 D核心 5.IPC的宗旨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认证人员的培训及认证(注册)制度,(D) A统一审核员培训课程的批准,以保证人员认证工作的水平 B促进相互承认人员认证的结果 C促进管理体系、产品认证等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 D以上都有 6.前身为国际审核员与培训注册协会(IATCA)的IPC是(D) A国际人员培训协会 B国际审核员协会 C国际人员认证协会 D国际审核员与培训注册协会 7.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的合格评定相关机构组成的协会,其目标是在国际认证论坛的(D)全球成人体系下,促进亚太地区贸易和商务的发展 A管理体系、人员合格评定 B产品、服务 C或类似合格评定制度 D以上都有 8.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英文简称是(A) A. APLAC B.PAC C.ILAC D.IAF 9.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英文简称是(C) A. APLAC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目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认证业务范围 3.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6。认证程序和要求 7.认证证书的管理 8.获证组织信息的报告 9。及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 10.受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转换申请11。认证机构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的要求12.附则 附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订本规则。 1。2本规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及认证活动的管理。 1.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遵循用能单位自愿原则。 2.认证业务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详见附件. 3.认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发布或备案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名单,并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符合下列条件: 4。1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具有3年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从业资

格的; 4。2了解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 4。3有10名以上经注册的能源管理体系专职审核员; 4.4申请机构一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法规的记录; 4.5管理体系认证能力符合国家标准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且在提交申请前两个年度内的认可评审中没有严重不符合; 4。6建立有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 4。7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5.1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认证机构从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5。1.1具备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 5.1。2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注册资格; 5.1.3两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相关规定的记录. 5.2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人员注册机构和认证机构每年应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审核和行业能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开展持续教育培

GSP认证管理制度

北京格瑞纳健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文件 目的:规范公司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工作的管理。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药品 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GSP认证工作的发起、认证前准备、认证过程及通过认证后由认证到实施过渡四个工作流程的管理。内容: 1.GSP认证工作的发起。分为两类:初次认证和重新认证。 1.1初次认证是指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在经营活 动开始之前,依法申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 经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药品经营 质量管理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依法获得认证证书的 过程。 初次认证的发起,应由总经理提出认证要求,由总经理办公室 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初步确定认证期限、认证范围,最后通过人 事行政部发放通知,通知物流部、销售部、总经办、质量管理 部、工程部、人事行政部,通知内容应包含认证动员、认证期 限、认证范围等。

1.2重新认证是指已获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的企业,在证书到期前3个月内,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的认证程序,对申请企业进行检查和复审,并换发证书的过程。 重新认证的发起,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提出认证要求,总经理批 准后,由总经理办公室会同质量管理部门确定认证期限及认证 范围,最后通过人事行政部发放通知,通知物流部、销售部、 总经办、质量管理部、工程部、人事行政部,通知内容应包含 认证动员、认证期限、认证范围等。 2.认证前的准备 2.1组织准备:建立GSP认证领导小组,以领导、指挥、协调 认证工作。组长由企业法人或者企业法人授权的总工程师担 任,成员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领导小组下分设: 人员培训、硬件、软件系统工作小组。 在组织准备过程中,质量管理部应核查企业“机构与人员”准 备是否符合现行GSP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向人事行政部申 请聘用有资质的人员,并准备好《药品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 图》,该图应包括各组织部门的功能与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 2.2人员准备 质量管理部、人事行政部应确保各职能部门(人员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经营流程管理部门)有一名懂业务又具有表达 能力的技术负责人能实事求是的回答GSP认证检查员的问题。 质量管理部应准备好《药品批发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文化程度 登记表》、《药品批发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文化程度登记表》、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的比例情况表》。 2.3培训准备 在申报认证前,质量管理部、人事行政部要组织GSP认证的技

[制度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制度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篇一 :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目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认证业务范围 3.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6.认证程序和要求 7.认证证书的管理 8.获证组织信息的报告 9.与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 10.受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转换申请 11.认证机构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的要求 12.附则 附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规 范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认证机构 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制订本规则。,) 1.2本规则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及认证活动的管理。 1.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遵循用能单位自愿原则。 2.认证业务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详见附件。 3.认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以国家标准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发布或备案的认证 认可行业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为认证依据。 4.认证机构的条件和要求 为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认证机构名单,并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应符 合下列条件: 4.1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具有3年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从业资 格的; 4.2了解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等; 4.3有10名以上经注册的能源管理体系专职审核员; 4.4申请机构一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法规的记录; 4.5管理体系认证能力符合国家标准GB/T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且在 提交申请前两个年度内的认可评审中没有严重不符合; 4.6建立有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受理、培训、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环节的相互分开; 4.7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5.认证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5.1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认证机构从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5.1.1具备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学历及工作经验; 5.1.2取得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注册资格; 5.1.3两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相关规定的记录。 5.2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人员注册机构和认证机构每年应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审核和行业能源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持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开展持续教育培

认证认可制度讲义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一章认证认可制度的起源、发展 20世纪初,在工业化国家率先开展一种由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支配的第三方,用科学、公正的方法对上市商品进行评价/监督,以正确指导产品生产和公众购买,保证消费者基本利益,后逐渐演化形成了认证制度。 市场和社会需求催生了认证机构。他们独立于供需双方,且不受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支配。20世纪90年代以业国际上建立了相应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互认制度,并由此推动认证认可活动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 认证认可制度的内容向多样化方面发展。 我国的认证认可发展历程 中国各类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以及中国的认可工作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而不断完美发展。 在认证制度建立方面: 1981年4月,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建立了产品认证制度。 1983年启动实验室认可制度。 1994年启动认证机构认可制度 等等 认证认可的管理方面 1988年12月,《中华人民XX国标准化法》颁布实施,明确实施质量认证工作。 1989年8月,《中华人民XX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实施,明确在进出口商品领域开展质量认证工作。 199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XX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全面规定了产品认证的宗旨、性质、组织管理、认证条件和程序、认证机构、罚责等。 1993年2月,《中华人民XX国产品质量法》颁布,明确质量认证制度为国家的基本质量监督制度。 2001年国家认监委成立,开始统一、规X认证监管。 2003年《中华人民XX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 自此,中国的认证认可工作进入国家统一管理,全面规X化、法治化阶段。 第二章合格评定、认可基本概念和定义 一、合格评定、认可概念和定义 (一)有关合格评定的概念和定义 (二)有关认可的概念和定义 二、认可的本质 (一)概述 (二)认可与合格评定的关系 (三)认可与行政监管的关系 一、合格评定、认可基本概念和定义 (一)有关合格评定的概念和定义 1.合格评定 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

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GB/T 23331-2009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引言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该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组织可以: ——应用系统理论将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范合理地降低组织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过程方法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 ——应用先进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挖掘和利用最佳的节能实践与经验。 ——提高能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改进其整体绩效。 ——通过成功地实施本标准,使相关方确信其已经建立了适宜的能源管理体系。 本标准规定了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使组织能够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本标准强调对能源管理的过程控制,标准规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组织为兑现管理承诺和实现能源方针应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持续改进(PDCA)等过程。其中, ——策划:包括识别和确认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并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与纠正: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测;进行合规性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

体系认证管理制度 第1条目的 为规范公司体系管理工作,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等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对公司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项体系认证管理工作。 第3条体系管理重点覆盖部门职责范围 3.1企管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主管部门。 3.2安全生产管理部是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主管部门。 3.3企管部/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管理性文件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性

文件包括:综合手册、程序文件、体系管理涉及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3.4企管部负责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记录表格的种类、格式等进行汇总,规定各记录表格的保存期限,对各职能部门的记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5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与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记录表格的种类、格式等进行汇总,规定各记录表格的保存期限,对各职能部门的记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6企管部/安全生产管理部依据程序文件中《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要求,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内容的输入,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计划”的实施情况组织内审员进行跟踪和验证。 3.7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监测以及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 3.8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收集、识别、传递和更新,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已经于2018年8月发布,国家标准GB/T23331标准也将修订。针对能源管理体系新标准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换版时间表 自2016年以来,ISO技术委员会一直在修订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以确保该标准能够继续满足能源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ISO 在委员会吸纳了所有公众意见后,最终的国家标准草案已经在2018年6月完成,英文版已发布,中文版已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最终的标准于2019年1月发布完成。 A、按照国际认可论坛(1AF)的要求,ISO50001:2018的转换期为标准发布后3年,转换截止期后,依据 ISO50001:2011的认证证书将作废或撤销。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文件,对过渡期的时间进度安排作出要求:1.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6个月內做好针对ISO50001:2018的转换评审的准备。 2.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内完成依据ISO50001:2018开展认证的认可转换。 3.认证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后,停止依据ISO50001:2011实施的包括初次、监督和再认证在内的所有审核活动;认证机构考虑依据修订标准(ISO50001:2018)实施审核的

结果、以确定对已认可的依据IS050001:2011的认证证书的后续认证决定。 B、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确定将等同采用ISO50001:2018国际标准对国标GB/T23331进行修订。 C、CNAS对EnMS认证机构的认可转换期及有关安排将与IAF要求一致。 D、由于转换期时间紧张,建议EnMS认证机构尽早跟踪标准修订动态、识别标准内容的修订差异,着手制定和启动认证转换的工作安排。 E、建议EnMS认证机构向客户通报标准修订状况,并请客户考虑其管理体系与新标准要求的差距分析和体系转版等相关工作。 F、标准发布后EnMS认证机构正式开展对组织的认证转换评价活动应满足国家认证监督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二、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变化 1.采用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级结构(HLS)、相同的核心文本和通用的术语和定义从而使ISO50001:2018年标准与其他关键管理系统标准保持一致。它使这个版本兼容,更容易与ISO9001和ISO14001集成; 2.支持与战略管理过程的整合; 3.澄清语言和组织; 4.更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5.更新和重新排列第三部分的术语和定义; 6.增加了包括“能源绩效改进”等新的定义;

认证认可条例知识竞赛附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知识竞赛试题答案讲评 1 《认证认可条例》的立法宗旨包括:ABC 。 (A)规范认证认可活动 (B)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C)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兑现中国政府入世承诺 2 在《认证认可条例》对“认证”的表述中,以下BCD 是正确的。(A)凡是对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的评价活动都是认证活动 (B)认证是由认证机构所从事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 (C)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服务、管理体系 (D)认证的依据是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 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是保证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3 根据《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认可的对象包括:AB C 。(A)认证机构(B)实验室(C)检查机构 (D)企业 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了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按照国务院授权,将认证认可和标准化行政管理职能,分别交给国家持检总局管理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中华人民共 和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承担。4 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具体体现在A C D 方面。 (A)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B)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 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发 布,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实施

RBT104-2013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1.总要求 GB/T 23331中4.1要求及以下要求适用。 交通运输企业应根据其管理职责和地理区域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至少应包括:地理位置、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活动、交通运输覆盖的区域和线路(适用时)。 2.管理职责 (1)最高管理者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2.1要求。 (2)管理者代表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2.1要求。 3.能源方针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3要求。 能源方针应: (A)在合理用能、结余能源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总体思路,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要求; (B)提出执行国家交通产业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政策的总体做法,适当时可以包括优化运力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组织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持续改进节能管理。 4.策划 (1)法律法规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2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建立适宜的方法,获取与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及时更新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适用时,法律法规可包括与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管理有关的国际公约。 (2)能源评审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3要求。 能源评审应确定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人员及其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码头、场站、仓库等设施; ——车辆、船舶、机车、飞机、装卸机等设备; ——水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货物装卸、设备维护等过程; ——运输线路、路况、海况、天气状况、客运量、货运量、周转量、吞吐量等其他因素; ——从事驾驶、设备操作及维护、运输组织调度、生产工艺安排等工作的人员及其行为。 (3)能源基准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4要求。 应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能源管理的特点,针对相关层面和主要用能运输设备建立能源基准。(4)能源绩效参数 交通运输企业应符合GB/T 23331中4.4.5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应在以下方面设置能源绩效参数: (A)能源管理的相关层面; (B)主要用能活动。 交通运输企业应确定与以下方面有关的能源绩效参数: (A)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适用时可包括: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

工艺验证管理规定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工艺验证管理办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工艺验证。 2工艺验证的目的 通过工艺验证的有效实施,考察某一工艺过程是否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为工艺规程定稿提供依据。 3职责 技术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并下发相关单位。 生产部: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计划下达。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组织实施。 质保部:负责按计划完成工艺验证方案中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论正确可靠。并总结验证结果,向技术部提交验证产品的检测报告。 工艺员:负责工艺验证现场指导,解决验证现场问题,校对和调整、固化工艺文件。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技术副总:负责批准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 4内容

4.1验证小组成员 工艺员、生产部相关人员、检验员、质量员、生产车间相关人员。 4.2验证步骤 4.2.1制订验证计划 4.2.1.1由工艺员首先起草该工艺的验证计划,然后将验证计划交给验证小组讨论和 审批后分发至各责任部门。 4.2.1.2验证计划包括: 简介:简要说明验证对象信息、验证目的和拟采用的验证方法。 验证小组成员。 验证工作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验证项目的实施部门、责任人、实施日期及完成日期)。 4.2.2验证准备: 4.2.2.1负责验证现场的工装管理员提前半个工作日通知做好准备工作。 4.2.2.2工艺员负责提供现场验证的工艺文件。 4.2.2.3检验员负责准备好现场验证检测器具和质量文件。 4.2.2.4相关车间负责按验证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工装设备、生产材料,并指派好验

2013能源管理体系题库(附答案)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能源管理过程中的PDCA 方法中的D 是指(C) A.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B.实施方针和目标 C.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D.策划能源评审 2、组织确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范围至少是(D) A.多个边界 B.一个办公楼宇 C.一个独立厂区 D.能够单独进行能源核算的单元 3、当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A) A.能源绩效参数不再反映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 B.生产工艺进行了重大改变 C.标准或法规出台了更为严格的能耗或能效限额 D.以上都对 4管理体系认证是独立地证明组织的管理体系(D) A.符合规定要求 B.能够自始至终实现其申明的方针和目标 C.得到有效实施 D.以上都对 4、认证的总体目标是使所有相关方相信:(A) A.管理体系满足规定要求 B.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C.管理体系取得了实效 D.管理体系贯彻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认证的价值取决于第三方通过公正、有能力的评定所建立的(A) A.公信力的程度 B.符合性 C.真实性 D.满意度 6、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独立于客户和用户的第三方机构通过实施审核,对客户的能 源管理体系(1B),并能实现其能源方针和目标所给以的证明。 有效运行 A.持续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B.绩效提高 C.符合企业实际 7、技术专家应当具有与客户能源相关活动及管理和法律方面有关的(A) A.特定知识 B.实际经验 C.操作技能 D.专业能力 8、1当能耗核算边界发生变化时,对能耗数据进行简单比较(A) A.是没有意义的 B.是可以进行的 C.是可取的 D.是可信的

9、信息收集方法应包括(但不限于):(D) A.面谈; B.对过程和活动进行观察; C.审查文件和记录并计算、统计并核实能耗数值。 D.以上都对 10、下列能量单位中,属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是:答案:C A:卡 B:尔格 C: 焦尔 D:千克力米 11、在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其统计期内产品量是指:答案:C A:全部产品 B:扣除废品后的产品 C:合格产品D:合格产品与残次产品折算后相加 12、某厂由一台蒸汽锅炉为三组蒸汽加热系统供汽,在对蒸汽加热系统进行热平衡测试 时测得:第一组用汽量占全厂的50%,热效率为60%;第二组用汽量占全厂的30%,热效率45%;第三组用汽量占全厂的20%,热效率30%。该厂用汽系统平均热效率为:答案:A A: 49.5% B: 45% C: 33.33% D: 40% 13、若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36%,则1kW.h的电力其等价热值为 A. 3600KJ B. 10000KJ C.900KJ D. 7200KJ 答案:B 14、15)、能源系统的总效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A:开采效率、中间环节效率、终端利用效率 B:开采效率、发电效率、照明效率 C:开采效率、燃烧效率、终端利用效率 D:开采效率、贮运效率、发电效率 答案:A 15、16)、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蒸汽 B:煤炭 C:石油 D:太阳能 答案:A 16、17、辐射传热量的大小与绝对温度几次方成正比。 A:二次方 B:三次方 C:四次方 D:六次方 答案:C 17、18)、变压器的短路实验是用来测定变压器的 A:铁损 B:铜损 C:漏电 D:效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