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_金晓彤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_金晓彤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_金晓彤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_金晓彤

2013年第4期(总第190期)

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4.2013

(Vol.190)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金晓彤A李茉B

(A.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B.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共同组成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在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突破现实困局新着眼点的现实背景下,探寻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至关重要。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得益于其高效、合理的政府推进型发展模式,此模式突出体现在政府给出了强有力的战略和政策指导,健全和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打造了适合中介组织发展的环境,奠定了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并通过宏观的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宣传渠道的特色化。研究日本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力;文化消费;政府主导;日本

【中图分类号】F296.3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5X(2013)04-0069-08【收稿日期】2012-11-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消费问题研究”(12AZD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微观机理与实证研究”(11YJA790117)

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扩大吉林省居民文化消费对策研究”(2012B05)

【作者简介】金晓彤(1964-),女,回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茉(1984-),女,辽宁省朝阳市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全球经济动荡与国内经济总体增速回落的压力,文化消费正在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新亮点,成为突破现实困局的新着眼点。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对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意义重大。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扩大文化消费”的观点,意味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文化消费成为新的重要载体,需要以文化消费的增长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需要文化消费为中长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共同组成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不仅是可以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硬实力”,更是打造国

0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90期

家品牌、提升综合国力的“软实力”,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支柱”。[1]也恰恰是基于这一点,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将文化经济提升到战略目标层次上,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日本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走在了世界前列。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就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日本文化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据《文化软实力蓝皮书(2010)》的调查结果,日本2010年市场规模为12.641万亿日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仅次于美国,而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国,其文化市场规模则只占3%。同样作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着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同时,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又促使两国呈现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此在扩大文化消费的历史背景下,了解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并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经济,探寻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20世纪的90年代是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虽然经济低迷,文化产业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究其原因则在于日本政府于1995年正式确立了日本的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并以日本文化厅所确立的《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为始点成为其“文化立国”方略正式启动的标志。[2]作为文化立国战略的延伸与深化,日本政府调控文化产业的各种手段逐渐完善起来,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日本政府分别于2001年10月对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进行再次修订,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2002年12月制定了《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2004年确立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2007年5月正式颁布了《日本文化产业战略》。这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战略的推行标志着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启动。[3]由此可见,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国,除特殊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外,其所实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世界各国所推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来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推进型模式,例如英国和美国,其完全凭借成熟的市场经济来发展文化产业;另一类是政府推进型模式,日本正是成功运用该模式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典例。在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通过宏观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导引,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日本的政府推进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文化立国”战略为宗旨,配以积极有效的政府政策导引

日本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其循序渐进的一揽子“文化立国”战略思想不无关系。由1995年“文化立国”方略的提出,一直到2011年确立实现“文化立国”6项重点战略,整个过程反映了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全局性、前瞻性及走势规律。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于立国、强国战略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文化产业的未来方向、发展思路及成功的前景。打造知识产权文化产品是“文化立国”的核心,由此来带动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在不断强化国家“软实力”的同时,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将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于关乎全局的长远战略规划,从而使之成为日本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不是将其看作一般的产业选择。日本政府部门还通过设计恳谈会以及幕僚会议等一些列会议形式,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和商讨。

“文化立国”的战略定位,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高度。这种从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政策的制定,可以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政府和民众的共识,为文化产业培育良性的生长“土壤”。其中各项积极的政策就成为改良“土壤”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第一,稳固其发展的传统文化基础,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土壤。对各地富有个性的传统木质建

筑的维护,对各地节庆祭祀等传统文化活动的继承以及对各地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的扶持与

振兴,

是日本政府稳固文化产业发展深层土壤的核心措施。第二,夯实其发展的社会民众力量,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通过对日本民间传统与艺术的扶持与振兴,充实文化产业的社会民众力量。同时,日本政府提倡上至总理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断

地再认识和再评价“日本魅力”,进而形成展示“日本魅力”文化的自觉性,开拓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第三,储备相关人才,积蓄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机土壤。日本政府认识到培育人才是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有机土壤的关键所在。因此,日本政府设定了专门的方案和计划来培养文化产品创新和制作的专业

人才,并委托国内相关的教育机构专门负责培养这方面的人才,[4]而且,还借助“海外教育机构”向国外

派遣研修生进行出国研究,同时,还表彰和奖励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贡献杰出的机构和个人。

(二)以法律法规规制产业发展秩序,全面凸显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除了体现在战略上的宏观把握之外,还表现在战术上的详尽规划,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构建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其在日本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保驾

护航的重要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著作权法》,该法于1970年确立,经过20多次反复修订,最终

于2001年变更为

《著作权管理法》后开始正式实施。其他法律还包括:《形成高度情报通讯网络社会基本法》

(2000)、《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1)、《知识财产基本法》(2002)以及《观光立国基本法》(2006)等。与此同时,日本为了保证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均具有可操作性,通常在新法律颁布之后,相关

部门还会及时跟进更加具体的配套措施,例如:《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就是与《文化艺术振兴

基本法》相配套的具体措施方案,《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则是与《知识财产基本法》相配套的具体措施方

案,

从而为政府调控文化产业的政策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此外,各项法律相应执行组织机构的组建也是日本进行高效立法施政的关键。“知识财富战略本部”就是根据《信息技术基本法》成立的,

该部在制定“知识产业促进计划”的同时,设立了“文化产业调查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补充和修订文

化产业发展策略,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法律法规。

相对于硬性的法律条文,作为政府职能延伸的文化中介组织则成为政府战术部署中最为灵活的“触角”,深入到市场基层,能够非常准确、快捷、全面地收集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相关一线信息,是文化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

日本文化行业协会发展得较

为成熟,

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自律性组织或机构,他们为日本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创造了完备的“软环境”。大多数行业协会是社团法人,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制定行业规范,维护协会会员的合法权益,而且每年都要提供行业的一系列统计数据。一般情况下,日本政府并不直接负责文化产品的审查,而是由

行业协会直接进行把关,因此,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比如,

1939年成立的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

就专门负责音乐著作权相关事务的审核,共拥有作曲家和作词家会员1.2万余人,管理着160多万首曲目。该协会的主要职能就是按照《著作权中介业务法》的相关规定来征收相关媒体

所采用音乐的著作权使用费。另外,

日本电脑娱乐提供者协会也是日本较为知名的行业协会,该协会成立于1994年,现有会员企业达200多家,以软件开发商为主,还有一些学校和经销商。2002年,该协会

确立了电脑游戏软件产品的分级制度,

以此为标准来审查该行业所开发的软件产品。一旦新产品被发现没有送审,协会将根据有关规定对该企业进行惩处。由此可见,行业协会在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文化企业都会积极加入到各自的行业协会,并严格遵守其所制定的行业规范。

(三)以政府作为产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日本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由政府简单“包办”的,而是在政府主导17第4期金晓彤,李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90期

的前提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而言,日本政府特别注重发展产业集团,关注综合经济效益,搭建国际化产业平台,由此发挥其支持引导作用。

1.积极促成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若想进行市场化的运作,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成为关键。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文化企业的培育,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由各个领域的知名企业所构成的成熟队伍。例如,演出界的四季以及宝歌两大剧团,电影界的东映、东宝和松竹三大知名公司,出版界著名的凸版印刷和大日本印刷两家公司,票务界的琵雅公司还有广告界的电通公司等等。此外,综合性的文化企业也是这支成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艺神公司、吉本兴业公司等。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还体现在其大力推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要进行自由竞争的主导思想上。日本政府对企业的培育重点落在提升企业的竞争意识,引导其建立独立的营销体系,鼓励其通过市场化模式来谋求长足发展。此外,大型产业集团的出现也是文化企业市场化模式运作结果的体现,它们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重新整合各个企业之间的资金、技术及经营等方面的合作,打破以往在行业之间与地区之间的明显分工界限,最终形成了一个各类文化行业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新格局,推动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2.遵循市场规律,获取综合经济效益

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市场规律,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就体现在凡是可以市场化的文化,都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发展。即便是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也要依靠市场模式来运作,尽管收费很低,还是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体现文化的经济效益。比如,日本各大报社的文化中心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其中包括高雅的艺术表演、美术讲座、书法讲座、摄影讲座等,收费不高,很受大众欢迎。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的一个较为成功的范式就是“出版———电影———音乐”的综合经营模式。即一部小说出版后,改编成电影,届时发行电影音乐DVD,环环相扣的经营链条可产生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我国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就是借用这种模式在东京市场上进行运作的。先是同名小说的出版,日本出版社先后再版8次,总销量达7.6万册,随后这部影片才上映,其中小说的销售额为1.2亿日元,同时电影票房超过3.5亿日元,取代《我的父亲母亲》,成为日本境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影。

3.产品不断创新,产业平台日趋国际化

在着力发展日本本土化文化产业的同时,日本政府还致力于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他们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世界性的元素,希望借此来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以迎合消费者对各种文化的需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文化产品的创新,日本企业不惜重磅投资来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同时,硬件产品的不断创新也更好地支持了文化产业中软件产品的发展。硬件产品包括随身听、CD、PSP等娱乐休闲设备,他们为日本各类游戏和音像制品等软件产品的流行于世界铺开了道路。也正因为如此,游戏产业一直是日本文化产业中最耀眼的部分。日本经济产业省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游戏软件的年产量为18480万件,其中39%的产品供应国内市场,20%的产品出口欧洲,37%的产品出口北美,出口总额达2532亿日元。日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文化实体产品的创新发展上,同时还体现在其文化产品蕴含的内容之中,例如,动漫的故事性和艺术性体现了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文化实体以及内涵的共同创新为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四)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突破口,构建起产学官沟通合作的社会网络

为了避免生硬的行政干预,日本政府和产业界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在目标统一的基础上谋求深度合作。政府重视宏观上的整体设计和导引,更多的是扮演着企业的“领航员”、“仲裁者”、“投资

者”及“保护人”的角色,企业完全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和自主性。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扶植政策、提供预测信息及刺激性奖励计划来引导文化企业的发展。文部省和经产省是日本政府的管理体系中具有文化管理职能的两大核心部门,他们的差异在于文部省只负责公益文化管理,不分管文化产业;而经产省则侧重于文化产业的经济管理,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文化消费的状况以及文化市场规模的相关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但是,到了2000年,文部省也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年度统计制度,并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除此之外,“产———学———官”相结合的模式是日本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又一特色,形成了政府与

学界、学界与产业界、企业与企业之间大的沟通合作网络。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对政府相应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研究机构提供的市场分析和预测等信息支持以及自身发展路径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来谋求横

向与纵向同时深化发展,不仅深挖国内市场,还要拓宽海外市场,确保“日本文化魅力”的竞争优势。

(五)以政府的财政与金融扶持为基点,强力助推“日本文化魅力”形象的传播

日本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后盾,这主要得益于其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和渠道,不仅有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调控的大力扶持,而且还有来自于市场中有关机构的

资金支持。[5]

例如,

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

为许多初创的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阶段的燃眉之急。还有由日本民众和企业共同投资的证券基金组织,其具体方式是由日本券商发起并成立文化产业基金来吸收日本民众和企业的资本,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其他还有包括支持团体和个人从事文化艺术创作与传播的文化艺术振兴基金,支持

日本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联盟体系以及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知识产权证券组织,

这些都是多元化融资渠道中必不可少的一元,

这种模式分散了投资新产品开发的风险,拓宽了资金的筹集渠道,保证了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夯实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基础。

在稳固和扩大国内文化市场的同时,日本政府还着力强调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深度挖掘日本文化魅力,提升各国国民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层次,在扩大日本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塑造“魅力日本文化”的品牌形象。各种大型会展和颁奖典礼就成为日本最具特色的营销宣传渠道,比如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动漫节、东京亚洲音乐节、东京电玩展等。在近几年中,参展数量和交易额在亚洲首屈一指的东京国际

电影节突破了以往单一电影市场局面,

增加电影衍生文化市场,如音像制品、出版物等。2007年的“国际文化嘉年华”作为一个综合性文化宣传平台,主要是由东京电影节、东京动漫展、东京电玩展3个部分合并构成,更具日本特色。此外,日本政府创设的各种文化产业奖项也让人侧目,比如:总理表彰、表

扬制度

———“总理大臣授奖”,授予那些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以至高荣誉。同时,日本政府还对为提高和传播“日本文化魅力”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进行表彰,如“国际漫画奖”等。[6]这些奖项的设立是为了向海外传达日本的评价,

以期得到其他各国的认可,获得文化领域的话语权,树立其权威的地位和形象,让“日本文化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可见,在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政策法规的支持保障起到了关键

性作用,而这主要源于日本政府在文化产业开启和发展的过程中所推行的“政府推进型模式”,这一模

式既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又与当时日本社会状况相吻合,为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三、我国的选择:基于日本经验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突显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社会价值体系重构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的特殊优势,同时也反衬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上升空间以及新的挑战,目前中国文化产业

3

7第4期金晓彤,李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4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90期

正经历着与20世纪日本相似的发展历程。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辐射圈内,具有较为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对日本文化产业成功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有助于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给出基本判断和预期目标,从而探索出与之相匹配的现实发展路径。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制体系,为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只有确立文化产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法律法规保证,文化产业才能高效、有序地运行。[7]日本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关键。1970年的《著作权法》,2001年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2年的《知识财产基本法》以及2006年的《观光立国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涵盖了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证。同时,每项法律都有配套的措施及时跟进,以保证每一项法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鉴于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也应该是同时也必须是我国法制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过程。我国应当尽快梳理文化领域的法律体系,加快法治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首先,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划分公益型和产业型文化的界限,做好文化企业的市场定位以及确定文化部门的产权归属等问题,彻底纠正旧体制下文化发展的制度缺陷。其次,要强化民众的法制观念,深化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在文化法制建设中,立法是根本,执法是关键,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行。最后,组建各领域法律的相关组织机构,切实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空白点,不断完善我国文化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

文化管理体制影响文化市场机制的运行。我国文化产业尚未建立起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政府过多干预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位和越位现象严重,[8]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从日本的政府推进型发展模式来看,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强制性的行政干预蜕变为宏观上的整体设计和导引,政府更多地是以“领航员”、“仲裁者”、“投资者”及“保护人”的角色出现。日本的成功经验告诫我们,政府应减少行政干预,侧重宏观调控,政策导引,从根本上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变,调整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传统定位,隐退竞争领域,把“包办文化产业”职能转变为“管理文化产业”职能。同时,积极调整和改革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一改以往政府对文化行业“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实行“普遍支持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战略模式。特别是要借鉴日本扶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各种政策措施,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援助等政策导引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优化文化产品的创新环境,加强文化与科技之融合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但文化产业的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对消费者需求把握不够,原创力严重不足。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原动力,而科技含量高在日本文化产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创新的设计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科技的支持进而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的缘故。[5]119我们应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产———官———学”各方的积极性,依靠科技力量,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出台鼓励政策,为文化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9]具体包括:第一,创新产品开发,丰富文化市场。我国可以基于高新科技平台开发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娱乐产品等;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行业如广播电视、出版发行等也可以借助于科技力量获得新的竞争力。第二,创新人才培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文化产业是一个特别需要创意的产业,其能否顺利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10]日本政府设定了专门的方案和计划,来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还新建了许多教育机构,[11]例如:隶属于东京大学的“内容产业工程专业”等。鉴于

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有计划地培养一支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同时加大人才培养机制的

创新力度,

创造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与激励机制。第三,创新发展模式,诱导文化消费。日本政府在引导和扩大国民文化消费方面成绩显著。例如:日本各大城市随处可见的漫画书店,面向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卡通动画片,最具平民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卡拉OK 也诞生于日本。由此可见,由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科学又高效的发展路径。我国应重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文化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移动终端提供新的文化内容等,有效引致文化消费需求,把握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12]

(四)强化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良性投融资机制

日本文化产业的政府推进型发展模式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财政税收的支持,1990年,日本文化厅的财政预算为432亿日元,到1997年增加了近1倍,达到828亿日元。2003年,文化厅的财政预算首次突破了1千亿日元大关。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文化厅的财政预算呈递增趋

势。尽管2011年日本经历了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等一系列重创,但是,

2012年文化预算为1074.47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了4.2%,这足以证明日本政府在财政支持上的强大力度。[9]99这种支持对于尚处在

初步发展期的我国文化产业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政府应借助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公益类文化产业的投入,同时,对文化企业要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吸引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文化产业属于具有高附加值经济领域,只有走投资社会化的道路,才能达到市场化的要求。于是,资本的融入又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和积极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

足,

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而日本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则为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例如:日本政府推动民间企业建立文化产品开发投资联盟以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9]99从日本的成功经验来看,改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的核心就是在投融资领域导入市场机制,改变依靠政府直接投资格局,解除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积极组建文化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

基金,

从而形成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的融资渠道虽然由一元化开始向多元化转变,但是多数为原始的、自发的多元化投入,希望可以向规范化的、良性循环的多元化投入迈进,这才是我们所期望的多元化途径。

(五)积极扶持文化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提升第三方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市场的中介组织一般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构成,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第三方,起到了收集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相关信息,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的重要作用。在日本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的过程中,中介组

织所打造的

“软环境”意义重大。例如:“内容产品海外流通机构”在日本的海外文化贸易与维权方面的功不可没,为保护日本在海外知识产权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文化市场中介组织起步晚,底子薄,

身份地位模糊,想要“走出去”就更需要中介组织的帮助。因此,政府应赋予文化中介组织正确的定位,

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其组织功能,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六)注重文化贸易发展,大力推进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

海外拓展是日本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一大核心模块。日本一直将自己视为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

资源大国”,致力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并积极寻找世界性元素,通过其独具特色宣传的推

广、不同文化产业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新格局的建立以及海外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保障,在全球范围

内成功地打造了“日本文化魅力”。日本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全球化趋势以及科技信息业的发57第4期金晓彤,李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6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90期

展,在对文化产业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中国既要注重内部文化的自身建设、构筑和发展,同时又要加大与外部文化的接轨、融合和辐射。要深度挖掘本国特色文化资源与成果,大力弘扬本国传统文化内核与民族文化精神,通过市场运作和商业包装给予传统文化资源新的生命,培育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国际接轨,大量吸收国际文化市场的优质资源,拓展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的发展空间,以此扩大文化市场总量和文化产业规模,提升中华民族的品牌魅力,强化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赵政原.日本拓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118-124.

[2]李海霞.日本文化产业战略思想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0,(6):24-30.

[3]胡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J].时代经贸,2008,(6):98-99.

[4]百科事典.文化産業[EB/OL].http://jiten.big-lobe.ne.jp/j/92/f8/15/25f936855db51f2900e2a f e9541d41a2.htm,2010-07-05.

[5]张彬,晏丹.中日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比较[J].商业时代,2012,(4):118-121.

[6]李海霞.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探析[J].天府新论,2010,(6):114-119.

[7]刘登佐,何继善.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5):73-78.

[8]王琦,张庆刚,徐金娥.中日文化产业发展之比较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3):75-78.

[9]胡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文化消费需求[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7-100.

[10]唐向红,李冰.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前景[J].现代日本经济,2012,(4):47-55.

[11]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

[12]朱自强,张树武.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其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7-121.

责任编辑鲁燕

An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ath of Japan's Cultural Industry

JIN Xiao-tong A LI Mo B

(A.Research Center of Econometric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B.Business Schoo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Abstract:Cultural consumption is deeply related to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y jointly constitute important fields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becoming focus point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breaking through real dilemma,explo-ring real paths for China's cult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crucial.In the process of Japan'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on the strength of high efficient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by government.Typically,government offers powerful strategic and policy guidance,improves laws sys-tem,creates a sympathetic environment for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lays foundation of alloca-ting cultural resource based on market mechanism and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diversity of finance channels and characteristic of promotion channels through macro-economy plan and in-dustrial policies.Japan'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hina.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Cultural Power;Culture Consumption;Government-oriented;Japan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资本运作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资本运作 阎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一、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并已成为现实,其表现方式就是: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 文化产业不再仅仅是国家文化形态,而且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并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个巨大产业之一。 今天的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约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 1、美国的八大措施 究其美国强势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立法、政策、产业运作、人才战略和调控措施五个方面,来分析美国文化产业。 1、创意园区孵化 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900个以上。 2、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1790年美国就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此后,根据美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不断地对《版权法》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美国文

化产业中得益于知识产权法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对迪斯尼公司“米老鼠”的保护。鉴于“米老鼠”已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美国国会多次修改版权法,延长其保护期限。2003年1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再次做出裁定,决定维持1998年国会通过的延长书籍、电影、音乐和卡通人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期的法律,并将个人著作权保护期从著作人终生及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公司版权保护期从75年延长到95年,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迪斯尼、好莱坞等集团的利益。 3 、政府保驾护航,推动文化产品出口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因为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能获取商业利润,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产品来传承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化即商品,商品即文化”,正是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为文化产品的出口保驾护航,以实现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扩张目的。 2000年以来,美国一直以巴西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为借口,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上对巴西施压,以取消巴西产品出口美国所享受的普惠制待遇相威胁,要求巴西加强其版权保护力度。如果美国取消这项优惠,巴西每年将蒙受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在中国加入WTO 的谈判中,美国政府就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文化产品进口配额,接纳美国的各类影视制品。 4、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 美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社会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民众。 5、注重文化创新,开拓产业资源 《花木兰》、《角斗士》、《300勇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突显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当然,美国的文化产业精英们大胆追求创新,进行“美

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

摘要: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数据,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尽管中国是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手工艺品、设计、视觉艺术品和新媒体这些外围的文化产品中,具有核心内容的影视媒介、音乐媒介、出版物及版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出口比重低、竞争力弱。 关键词:文化产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文化产业被誉为21 世纪的“朝阳工业”,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全球文化市场规模以两倍于全球gdp增长率的速度迅速成长,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并超过传统产业。对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来说,传统文化产品的出口仍存在严重不足,在世界主流文化市场上,中国的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稀少,中华文化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期找到促进文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文化贸易概念的界定、分类和数据说明 文化产业就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作为新经济的产业类型,国际上也没有一致的定义和分类[1],英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地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之为版权产业,欧盟称之为内容产业。尽管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文化产业的分类与内容有

不同的界定,但是始终都没有脱离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生产的范畴。“文化产品贸易”属于货物贸易范畴,“文化服务贸易”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为了便于统计和国别比较,本文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际贸易中心五家机构共同编写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中对文化产业内容的界定。文化产品主要包括:手工艺品(地毯、纪念品、纸制品、柳编制品、抽纱制品等)、影视媒介、设计(建筑模型、时尚设计产品、玻璃制品、室内设计、珠宝、玩具)、音乐媒介(录音带、cd)、新媒体(数字媒介、游戏产品)、出版物(书籍、报刊等)、视觉艺术品(古董、绘画、摄影、雕刻等)。文化服务主要包括:版权转让和许可服务、广告和市场调查服务、视听服务、建筑工程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1996-2006年世界各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数据库,这是该组织首次发布的关于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国别统计数据。关于文化服务进出口的数据统计中,多数国家的视听服务与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数据是一样的,本文只选取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服务属于创意产业而不属于文化产业,而且多数国家的这两类数据缺失,故在本研究中舍去。本文研究的文化服务贸易只包括版权转让和许可、广告和市场调查、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数据只是中国大陆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数据单列。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

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 日本三大巨型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最近发布了一份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称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游戏业如今已陷入不断萎缩的恶性循环。该产业从整体而言主要面临“市场规模缩小”、“从业人员的青黄不接”以及“原创内容产出不足”三大问题。并且以上负面因素互相关联,使得整个业界都收到极大影响。 瑞穗银行 日本和世界的游戏口味不同 瑞穗银行在报告中称,日本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有两大类,一是以“超级马里奥”系列为代表的动作游戏,二是以“勇者斗恶龙”系列为代表的日式RPG。但在欧美国家,最流行的则是具备高度真实性以及投入感的FPS或即时战略以及MOBA游戏。 这种兴趣的差别,最终导致日本游戏产业与欧美游戏产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差异。 超级马里奥,超级玛丽 1983年到1985年间,行销全世界的“雅达利2600”游戏机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第三方厂商,他们所提供的很多游戏质量层次不齐,其中有不少简直是粗制滥造,使得整个主机市场在北美都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最终引发让该产业急速萎缩的“雅达利Shock”,因此北美不少游戏厂商不得不转战PC平台。 另一方面,任天堂的红白机却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一举让日本在世界主机市场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观欧美却客观上借由

“雅达利Shock”形成了主机游戏市场与PC游戏市场齐头并进的局面。 家用机PC机齐头并进 PC游戏市场的发达,再配合互联网络的普及,让《暗黑破坏神》、《创世纪Online》这样的跨时代作品得以在美国诞生,后来更是发展出了“本体免费”、“DLC”等全新的游戏盈利模式。 热血传奇 与此相对的是,日本的PC主机市场由于一直被价格高昂的国产PC品牌所垄断,直到Win95年代才开始向普通家庭普及。而且面对主机市场压倒性的优势,PC游戏开发商不得不另辟蹊径,让PC机成为了家用主机不愿触碰的成人的游戏大本营。 PC游戏开发技术的落后非常致命 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机游戏的开发渐渐转向以PC 为核心。在此之前一直保持着PC和家用机两条腿走路的美国得以十分顺利地完成技术升级,而过度依赖主机游戏的日本却很难跟上尖端技术的步伐。因此从1990年后半开始,欧美游戏公司在主机游戏市场也有所建树。 游戏主机 如今最新的游戏已经拥有完全不逊色于电影的逼真画面,在美国也被称为仅次于电影的第二大娱乐产业,深受各个年龄层用户的喜爱。另一方面,游戏开发经费的不断上升,让趋利避害的厂商们开始不满足于只在单一平台推出作品,横跨主机、PC、掌机以及手机的多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贸易文化的影响

三、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繁荣对于传播本国文化和历史,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而提高本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近年来各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扶持和鼓励本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即文化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产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的形式包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贸易结构是由产业结构所决定的,文化贸易的强大,其基础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熟程度。因此文化贸易的分类也应直接受文化产业及其分类的影响。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类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文化产业就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作为新经济的产业类型,国际上也没有一致的定义和分类,文化经济理论家对创意产业分类分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给我们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蒋三庚,2006)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把创意产业分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类。 尽管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文化产业的分类与内容有不同的界定,但是都始终没有脱离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生产的范畴。(见下表) 名称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分类 创意产业英国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13个部门。 版权产业美国文化艺术业(含表演艺术、艺术博物馆);影视业;图书业;音乐唱片业等4类。 创意产业澳大利亚文化遗产和古迹,如博物馆、自然遗产和保护、图书和档案馆等;艺术活动,如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和印刷,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广播、电视和电影等;体育和健身娱乐活动;文化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其他文化娱乐类等5类。 加拿大信息和文化产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电视广播、因特网、电信业、信息服务业、因特网、电信业、信息服务业);艺术、娱乐和消遣(演艺、体育、古迹遗产机构、游乐、赌博和娱乐业)等2类。 内容产业欧盟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杂志、书籍等),音像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视),用做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秦艳萍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 姓名秦艳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娄钰 2006年4月10日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特点,优势所在的分析,得出了日本动漫产业之所以取得当前蓬勃发展的局面,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完整的产业链,使得产业链的各个部门都能获利,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日本动漫从其发展伊始,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其动漫产业链先从漫画的出版开始,到发行单行本,然后进行动画制作,接着是周边衍生品的开发。在这样一个产业链下,产业活动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循环往复的进行下去。再者,日本动漫将受众群体进行分类,这大大的扩张了产业市场。由此,我认为,对于振兴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产业链的发展建设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市场,兼顾成人动漫。为此,我们应该从政府政策,市场人才培训的角度予以支持。 关键词:日本动漫;产业链;创意人才;动漫分级制度 问题:1.模板不对,请紧扣模板 2.题目改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 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及陈宫的原因 三、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四、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五、启示 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 参考文献格式一定要对 Abstract Inthisarticle,throughanalyzingthedevelopmentandthecharacteristicsofJapaneseanimationindust ry,,,publisherspublishedsingles,animation,目录这个目录不对吧? 引言 出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本人对日本动漫的精致精彩深有体会,进而对当前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质疑,因出此有了这篇研究论文。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于日本动漫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学习其产业的发展模式。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到位,提出的想法会有所局限。 一、日本动漫产业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 1.概念阐述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其次,就文化产业的行业来说。文化产业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图书出版业方面,2009年10月,中国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这是中国首次成为这个具有出版业“奥运会”之称的书展主宾国,这标志着中国出版业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出版业,中国出版产业将借助国际书展平台,扩大图书版权贸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成就。 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比较晚,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动漫产业沉默了很长时间,最近开始复苏,其标志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漫片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几年来长盛不衰。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中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惊人,其标志性事件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这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

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及原因

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及原因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6%。 据统计,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等) 占家庭消费的30 %左右。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 总量的18 —25 % ,位居军事之后,是第二大产业。从市场规模上看,现在美国、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仅这两个国家就占了世界文化产业市场2/ 3 的份额。在文化产业出口方面,美国占世界第一位。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的年增长率为6 % ,其他产业的增长率为3 %。在产业规模上,文化产业已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在互联网交易方面,美国2002 年占全球3330 亿美元网上交易总额的64%;音乐产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 3 强,海外年销售额为600亿美元。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文化在社会活动中还局限于狭窄的概念范围之内,人们很少出于经济目的开发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运用经济手段,让文化创造商业价值,于是文化产业走上历史的舞台。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20世纪中期,美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澎湃,在美国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今,美国文化产业已发展到一种巅峰状态,其总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无人能及。美国文化产业中诸多成功运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哈利·波特》。2007年7月21日,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全球同步首发,当天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售出约1135万册。英国女作家JK·罗琳在创造了“魔法男孩”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文化产业的销售神话。今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问世10周年,迄今为止,这个系列小说已被译成65种语言,总销量已达到3.25亿册。《哈利·波特》发端于英国,真正开花结果是在美国。美国的出版商和电影公司可谓大赚特赚。最近在全球公映的影片《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两周内创下票房新纪录,北美市场收益1.4亿美元,国际市场收益3.5亿美元! 究其强势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立法、政策、人才引进、产业运作和调控措施五个方面,来分析美国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原因。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在我国,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是作为非经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文化产业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二者的功能日渐明确,2002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官方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美国不仅以高科技产业称雄于世界,也是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而且在经济上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可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2.外围层:主要包括(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文化服务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文化产业界定。但这些界定虽然简单明了,便于执行,人们却通常无法从这些这种界定从中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首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47),他们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从批判的立场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此后,有关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学术界之所以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内涵上对文化产业加以正确说明,对文化产业本质特征上有所认识,才能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国内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看法侧重点有所不同。谢名家认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1.这是从精神生产角度定义文化产业的。而我国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则从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三大贸易强国之一。然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严重的贸易逆差显示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有力的竞争。优质的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丰富一国国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其精神面貌,还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在当今世界的新形势下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在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文化贸易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以影视文化产业为独特视角,分析了其概念、特点和构成,在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和韩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取得优势的原因,且对成功案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我国能够借鉴其中的成功因素。其次是介绍了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并对影视文化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制约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因素。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对策,以期为国家及相关部门在加快文化产业革新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促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积极发展,尽快地改变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使我国成为一个文化贸易强国。 关键词:文化贸易;中国;影视产业;现状;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却令人担忧。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这与我国的悠久文明和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配。文化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它的大力发展会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增添活力。在文化产业中影视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由于其与大众接触具有广泛性和密切性的特点,因而能带动社会大众进行消费,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影视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的好坏直接挂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国际竞争也日益广泛而激烈。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较低,应借鉴文化贸易强国如美国、韩国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文化产业的革新,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文化贸易概述 (一)文化贸易的概念 文化贸易是一种属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的贸易形式,与知识文化产品和服务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文化贸易是一种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与输出的贸易方式。 (二)文化贸易的特点 1.多样性。世界之大,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之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闪烁中与众不同的光彩。这就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文化贸易时,也有着多样化的特点。 2.共融性。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速度加快,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了影响。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有着极大的共融性,服饰文化、茶文化、汽车文化等都融入了文化贸易及服务的范畴。 3.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当今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中,欧美日韩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文化贸易中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很强大,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贸易上造成巨大的冲击。 4.盈利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会给文化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因此各国在进行文化贸易时,都各尽其才,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文化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此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国际、国内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进展 文化贸易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一些学者和理论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文化贸易学科的复杂多样性,国际、国内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进展却相对滞后。 1.国际上的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由于国际文化贸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际范围对其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出版了《文化产品国际流动研究》、《文化、贸易与全球化:问题与答案》等专著,对国际文化贸易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 2.国内对文化贸易的研究。相对于国际上对文化贸易研究的日益重视,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处于萌芽状态,只有少数的学者和专家在进行文化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比如,柳斌杰提出的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四名”战略:名牌企业、名牌工程、名牌产品、名人效应。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与发展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才能使人民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也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十七大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差距/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乃至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党和国家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根本性的原因有三条:首先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消费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抓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现代服务业,推动文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仍是一个弱国。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具有文化资源可以反复利用、环境污染较小、容纳大量劳动力,以及高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这些优点,使得它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成为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很多经济学家断言,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阳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推进文化事业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崛起跨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 朝阳产业” 或“ 黄金产业”。/ 从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几十年的建设已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快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成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市场运作的许多经验。三是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文化资源的积累极为丰厚。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并加以产权保护,可以使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还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培育,一个庞大的文化需求市场正在我国形成,新的文化消费浪潮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到来,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看,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观念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既有精神属性,也有物质属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概念,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对区分。我们要确保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属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二是要解决好产业规模与自我发展问题。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来自文化产业和企业集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而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日本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日本文化产业历年和最新统计数据,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正文:日本文化发展对日本国家整个进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已基本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层次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早在1993年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就已经超过汽车产业,仅次于制造业。日本逐渐成为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强国。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进行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调整,最终在20世纪末正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借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1990年到1997年,日本对文化的年度财政预算投入增加了近1倍,由432亿日元增加到828亿日元,2003

年首次突破千亿日元。文化产业总体上进入了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与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2004年经济产业省推出新产业创造战略,选定了7个产业,其中包括文化产业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中指出,能将广义的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发展到什么样的高度是新增长中最重大的课题。 企业通过利用IT进行经营革新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服务业部门的高效化依靠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商业模式革新及其产业化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是其核心内容。根据这一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动力的发展引擎,提出要将强大制造业的高科技引入服务业,实现服务产业创新,通过发展文化产品和商业支持服务,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两者相互促进融合,相得益彰,使其进化成混合产业变为可能。为使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成为与制造业比肩的另一个发展引擎,日本提出建立产官学联合体制,广泛开展提高生产率的运动,最终使日本开创出一条不同于美国那样将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的路子。2007年,日本出台了文化产业战略,提出了促进创新环境的形成并传播其魅力,创造向海外传播日本魅力的基础。以海外展开视野强化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六大政策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在财政预算上不断增加对文化的投入2009年日本提出了日本品牌战略,加大力度将酷日本国家品牌推广和植入到日本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强化产业高依存度和产品形式多样化,向海外受众宣传日本文化,扩大日本软实力影响。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面向文化产业立

浅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在当今世界,文化和文化产业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值都处于相对高的数值,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日本文化产业规模在2000年就已经超过当年日本汽车工业的产值,占GDP的17%;而我们的近邻韩国在制定了文化发展5年计划后,文化产业也一跃成为其主导产业,其产值已达到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相比之下,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对文化和文化产业客观存在的“人强我弱”的局面的认识,从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旧体制、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中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 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整体实力偏弱。 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

第10卷第1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10N o 1 2010年1月Jo ur nal of China U niver sity o f Geosciences(Socia l Sciences Edition)Jan.2010 主持人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落实中央精神,各地政府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创意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 走出去 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一种 虚热 的情形,存在着一哄而上,大轰大嗡的个别现象。因此,我们对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保持清醒的估计和科学的决策,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而上,在选择好切入点的前提下,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给出一个总体的合理的布局。 本专题中,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探索。金元浦从宏观视角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胡晓鹏研究员从理论层面上分解了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类;陆军荣副研究员则从经济政策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特性,提出了文化政策与技术创新政策双轮驱动的发展内涵。这些研究成果都从某一个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研究,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将有助于我们去反思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非常期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将来更多,这对于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或许有更大的作用。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以理论和实践的优异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主持人: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轮驱动与两翼齐飞,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 式。并强调指出,在全球化的观照中,面对具体的国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寻找我们自己的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的 中国特色 、 地区特色 ,是一切判断的基础与出发点。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国家;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0)01-0020-05 本文将探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它与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收稿日期:2009-10-25 作者简介:金元浦(1951 ),男,浙江浦江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化创意产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