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作者:————————————————————————————————日期: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园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李焕军

(内蒙古绰尔林业局,塔尔气镇022189)

摘要:文章论述了林分平均高和优势平均高与平均胸径的测算方法,林分平均高同胸径之间的关系,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在森林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确的测算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测算

中图分类号:S758

文献标识码:B

森林是以林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森林资源是以森林为主,包括依附于森林生长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随着现代林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要求从事林业的工作者,必须正确合理利用、开发森林资源,定期调查森林资源的数量、经营情况。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林分因子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林分的平均高是反映林分高矮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平均胸径是反映林分粗细的标志,他不是林木的平均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并以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代表林分的平均胸径。

1平均高

1.1林分平均高的计算

1.1.1算术平均高

选测3—5株接近平均胸径林木的树高,按下式计算其平均高:

此法简便,但精度不高,常用于测定次要树种的平均高或目测林分平均高。

1.1.2条件平均高

在同一森林分子内,树高随胸径加粗而增高,并且相关关系紧密。因此,按径阶实测树木的胸径和树高绘制树高曲线,即可确定平均高。其方法是:先在标准地内按径阶实测树木的胸径(到0.1 cm)和树高( O.1cm),其株数一般不少于20~25株,中央径阶测3~5株,两端径阶的1~2株,如实测的株数较少,小径阶可合并。再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各径阶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高,在方格纸上以横坐标表示直径,纵坐标表示树高,点绘树高——直径的散点图,并标记各点代表的株数,修匀后即为树高曲线,如图1。

树高曲线修匀原则:①曲线要圆滑,不能出现波状线。②各点到曲线的代数和为最小。③曲线应尽量通过或接近株数最多的点。

根据此林分的平均胸径,从横坐标向上作垂线与树高曲线相交,由交点处做纵坐标垂线,交于纵坐标上的高度即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林分平均高)。同样,径阶中值所对应树高曲线上的高度即为径阶平均高。

例如:根据表1的测高记录经计算后可绘制树高曲线图1。

1.1.3加权平均高

是一种较精确地计算林分平均高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1.2优势木平均高

优势木平均高又称上层木平均高,简称优势高,是林分中少数优势木的算术平均高。他能更好地反映林分中树的生长状况,而林分高受抚育采伐影响较大,会出现“非生长性增长”(表2),若用优势木平均高,就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在林分中每1OOm2的面积上,选择一株最高的树木作为优势木,这些树木高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优势木平均高。

优势木平均高常用于鉴定立地质量和不同质量下林分生长的比较。

1.3平均胸径

式中:ni——各径阶株数;

gi——各径阶段面积;

G——总断面积;

N——总株数。

也可用电子计算器,直接计算胸径的平方总和被总株数除,再开方,得平

均胸径,即:

式中:di——各径阶胸径中值。

例如:根据表3的材料,平均断面积为:

这是常用的求算林分平均直径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为了分析林木粗度的变化或作胸径生长对比,也用胸径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平均胸径(算术平均胸径)。从数理统计方差定义中,可以得到平均胸径(D)与平方平均胸径(d)的关系:

式中:x-径阶胸径;Xi-第i径阶胸径。

所以,林分平方平均胸径永远大于算术平均胸径。

因此,正确的选择林分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方法,正确的计算林分平均高和平均胸径,才能正确地确定林相,分析林分生长状况,为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世贤.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白云庆,郝文康.测树学[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7.

[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汁调查主要技术规定[S].2003.

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 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作用,而且同时植物对环境也具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实验目的】 1、掌握光照强度、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风速测量仪器测定生态因子的方法; 2、认识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 光照度计、大气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土壤湿度计、风速测定仪。 【实验步骤】 1、植物群落内与空旷无林地光照强度的测定; 2、植物群落内与空旷无林地温湿度的测定; (1)大气温湿度的测定 (2)群落内土壤不同深度温湿度的测定 3、风速的测定(高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草地的测量数据(生科楼前) 表一:草地的空气温度与湿度 空气温度平均值 :28.87℃ 空气湿度平均值 :20.06%Rh 表二:草地的光强与风速 光强平均值 :63.7 Klux 风速平均值:2.08m/s 表三:草地的土壤温度

(二)林地的测量数据(家属楼区) 表四:林地的空气温度与湿度 空气温度平均值:16.55℃ 空气湿度平均值:32.49%Rh 表五:林地的光强与风速 光强平均值:2.07 Klux 风速平均值:0.18m/s 表六:林地的土壤温度

实验结果分析: 1、空气温度与湿度 由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到:草地的空气温度平均约为28.87℃,林地的为16.55℃,则草地的温度明显高于林地;对比空气湿度,草地约为20.06%Rh。林地约为32.49%Rh,则林地的空气湿度显然高于草地;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林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而水体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而且林地覆盖地太阳辐射弱,升温慢,故草地含水量少于林地,但温度高于林地。 2、光照强度 草地的光照强度平均约为63.74Klux,显然高于林地的2.07Klux;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林地中的枝叶稠密,稠密的枝叶把大部分的太阳光吸收和反射,这成为林地中的光照强度比无稠密枝叶的草地中的光照强度强的原因。 3、风速 草地的风速约为2.08m/s,差异较大;而林地的约为0.18 m/s,,差异较小;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地中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因此林地中的风速明显小于草地。 4、土壤温度 实验数据显示,无论是在草地还是在林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降低,这是因为土壤表面在白接受辐射,升温快,而在深层的土壤接收辐射不足,升温慢。所以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降低。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商业计划书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步入富裕,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经济发达,旅游业的山东省,早已进入了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扩张时期。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 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作为试点之一。其中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以形成了完善产业链的农业基地,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40%。而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农业基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30%。 而休闲农业与有机农业相结合也正是我国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契机。 有机农业既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又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崇。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简称IFOAM)发布的信息,自本世纪以来,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保持 20%以上的增幅,预测 2020 年,全球有机食品销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有机食品占比逐步提高,并保持不断上升势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销售目前己占食品总量的2-5%。尽管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是,有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据 IFOAM 测算,目前有机食品销量,仅占食品销售总额的 1%左右。这也说明,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城市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越来越渴望利用闲暇时间寻求城市以外的休闲生活,体验农家乐趣并同时享受能够享受到有机农业的食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低端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档次低,旅游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住宿和餐饮等旅游设施配套不足,而市场上有一定档次和特色的旅游型有机农庄的数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题目: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照强度测量仪与温湿度测量仪使用方法。 2、对五个不同物候观测地点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3、分析不同生境中生态因子的差异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的环境因素。生态因子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三、实验器材照度计、温湿度计、记录本。四、实验地点与过程 本次生态因子测定的实验,我们选取了五个地点进行测

定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楼前,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化学楼前以及学人大厦前。分别于20XX年3月12日与20XX年3月26日进行了测量,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为两周。每次测量时标明每个测量点位的位置与小生境,测量并记录各点位的照度、温度、湿度。 注意事项: 1、测量点位的选择:注意选择不同生境,生态因子差异显著,以利对比分析。 2、大气温度、湿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用温湿度计分别测定各点米处高的气温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光照强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将照度计水平放置在各点地表测定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五、实验结果 原始数据记录 时间 地点 项目 温度 湿度 光照度 温度

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 (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 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 (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 (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 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 (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群落中,从林缘向林地中心1.5m的高处,均匀选5个点。 (2)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记录表格(见表1-3)。 (3)同时在空旷无林地,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 (四)数据分析 根据测定结果,列表整理得到的数据,并分析针叶林、阔叶林和空旷无林地中的生态因子及其差异性。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策划方案 观光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休闲,体验,健身,科考,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兴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现代农业重要的构成之一。他是通过系统规划,将农业和旅游业嫁接形成的一种既有的人文生态景观,有可提高农业和旅游业的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模式。这为我市首开先河,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我市观光农业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合理规划,适当选定时机,适度开发,必将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中凡能给游客以奇,异,趣,土,尝,购等吸引力,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技,科考,休闲,健身,求知等旅游功能的农业,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农业观赏),尝(品尝农产品),娱(农业娱乐),劳(劳作体验),育(农业教育)购(购买农副产品)的农业。他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城市为市场,以参与为特点,利用农村空间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经过改造提高,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产业。 他的意义可以分这么几个方面 1: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农业是天然的弱势产业,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但是可以通过观光农业把农业的效益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打破产

业界限,使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将成为沧州市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拓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 沧州是一个旅游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观赏农业是发展,满足可人们日益高涨的活动空间,增加新鲜,丰富,生动的内容,并十分有利于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观光农业的效能受市场导向作用,具有生产多样化,经营灵活性强等特点,冲破传统农业舒服。使农业生产割据转变并优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观光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它需要一整套的设施,导游,交通,服务等都能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5: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交流 观光农业增加了城乡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建立起一个快速掌握信息的产业平台,推进农村社会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6: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观光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些高素质的人才的传播,带动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7:改善生态环境 观光农业是促进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平台。

现代农业生态园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现代农业生态园花卉苗木基地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实施单位: 四、项目地点: ******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容 基地投资规模为10000亩,其中精品标准化乔木培育基地3000亩(75000株)、常规花灌木培育基地3000亩(120000株)、容器苗培育基地200亩(8000株)、南树北移驯化基地500亩(10000株)、对节白蜡种质资源库500亩(10000株)、柞树种质资源库500亩(10000株)、套种分植球类2300亩(138000株)。 建设容包括:引进苗木、管理用房12000m2、农田水利工程(蓄水池、蓄粪池)、道路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 六、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土建工程费4000万元,苗木购置费 2.42亿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800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 七、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亿元,拟通过申请***** 产业发展投资补助、企

业资本金投入、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其中: 1、申请20**年度国家 ****** 产业发展投资补助6660万元(占总投资22.2%); 2、企业资本金投入9000万元、银行贷款14340万元(占总投资 72.5%)。 九、项目效益 1、项目投资利润率25.1%;投资利税率28.2%;部收益率18.4%;财务净现值741.2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总体盈利能力较好。 2、农民的增收:通过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租用农户土地+聘用农户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来源,管护费和出苗费为345.3*3万元,加上土地年租金75万元,农户年纯收益为420.3万元,每亩净收入达2802元。项目区涉及镇受益农民近人,人均纯收入4203元,比原有收入高出1000元以上(该镇农民人均纯收3176元),因此,该项目带动当地人均收入增收效果明显。 3、连动效应:为当地提供新的几百个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关联行业带来可观效益,比如在运输、商业、包装、园林工程施工等相关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4、生态效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还能有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效益明显。此外,对城市绿化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生态系统(1)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举几个例子、 、。 二、基础与巩固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整个池塘B.池塘里全部鱼C.池塘里全部植物D.校园里全部生物 3、下列不能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草原B、一群牛C、一片森林D、一条河 4、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员的调查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应该属

于()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5、沙漠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差别很大,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空气B、温度 C、阳光 D、水分 6、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植物 B、动物 C、食肉动物 D、微生物 7、下列叙述中,一定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烧杯和其中的半杯水(无动植物) B、一口枯井 C、一棵橘树及生长其上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D、一块水稻田 8、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运动B、深海中的鱼类常常眼睛退化 C.地球上全部海洋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D. 海 洋 中 的 动 物 种 类 很 多9.善于挖洞的或能快速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一个生态系统中()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10、在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鸟、昆虫、蛇等生物,他们与其生存环境组成了一个()A生态系统 B 生物群落 C 生态因素 D 生物种群 11、一个充满生机的鱼缸构成了一个() A 种群B群落 C 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 12、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三、拓展与提高 1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测定,了解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安置 ?2.学会干湿表的观测及安装,了解干湿球温度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3.学习便携式风速、风向仪的安装使用 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测定 实验原理 ?温度表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地面温度表(又称0cm温度表)、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和原理,与测定空气温度用的温度表相同。 ?5、10、15、20cm曲管地温表的结构和原理基本同上,只是表身下部伸长、长度不一,并且在感应部分上端弯折,与表身成135°夹角。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见图)。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的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表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仪器设备 直管地温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操作步骤 ?(一) 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 1. 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地段面积为2×4m2。地表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 ?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0cm、最低、最高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列,感应部分向东,并使其位于南北向的一条直线上,表间相隔约5cm;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 ?曲管地温表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向北,表间相隔约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夹角,各表表身应沿东西向排齐,露出地面的表身须用叉形木(竹)架支住(见图)。 2.最高温度安装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稍向下倾斜。高出干湿球温度表球部3cm。 3.最低温度表水平地安装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下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低于最高温度表1cm。 ?(二)观测和记录 n 0、5、10、15、20cm地温表于每日02、08、14、20时观测;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 n 观测时,要踏在踏板上,按0cm、最低、最高和5、10、15、20cm地温的顺序读数。观测地面温度时,应俯视读数,不准把地温表取离地面。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并进行器差订正。 n 最高温度表每天20时观测一次,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观测后进行调整。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脱离窄道的现象。若有上滑现象,应稍稍抬起温度表的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的位置,然后再读数。 n 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温度在0℃以下时,应加负号(“-”)。 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按所附检定证进行器差订正。如示度超过检定证范围,则以该检定证所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值的订

(完整版)现代农业生态园创业计划书

xxxxxx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生态园 ——创业计划书

目录 一、项目描述.................................................................................................................................... - 3 - 1.项目背景................................................................................................................................. - 3 - 2.项目宗旨................................................................................................................................. - 4 - 3.项目介绍................................................................................................................................. - 4 - 二、产品与服务................................................................................................................................ - 5 - 1、产品品种规划...................................................................................................................... - 5 - 2、研究与开发.......................................................................................................................... - 5 - 3、未来产品和服务规划.......................................................................................................... - 5 - 4、实施阶段.............................................................................................................................. - 6 - 5服务与支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行业与市场分析........................................................................................................................ - 9 - 1市场介绍................................................................................................................................. - 9 - 2、目标市场.............................................................................................................................. - 9 - 3、顾客购买准则.................................................................................................................... - 10 - 4、竞争对手分析.................................................................................................................... - 10 - 四、市场与销售............................................................................................................................... - 11 - 1、市场计划............................................................................................................................. - 11 - 2、销售策略............................................................................................................................. - 11 - 3、渠道销售与伙伴................................................................................................................ - 12 - 4、销售周期............................................................................................................................ - 13 - 5、定价策略............................................................................................................................ - 14 - 6、市场联络............................................................................................................................ - 14 - 五、营运组织设计.......................................................................................................................... - 14 - 1、组织结构............................................................................................................................ - 14 - 2、团队成员岗位描述和要求................................................................................................ - 15 - 3、建立团队愿景、使命和精神............................................................................................ - 16 - 六、实施进度计划.......................................................................................................................... - 17 - 1、短期目标(1—2年)....................................................................................................... - 17 - 2、中期目标(3—4年)....................................................................................................... - 17 - 3、长期目标(5—6年)....................................................................................................... - 17 -

1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第6周

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类型群落及同一群落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GPD、手持气象站、温湿度计、手持式海拔罗盘仪、照度计。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地表温度计,土壤温度计,土壤湿度计 三、实验步骤 (一)光照强度的测定 1.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不同类型群落,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与对照地温湿度的测定 在上述同样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 1.大气温湿度的测定 (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即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2.地表温湿度的测定 (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地表温度计与湿度计分别测定每一点的地表温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农业生态园项目报批立项申请;doc

农业生态园项目报批立项申请 政府: 为发展区域经济,带动我县(区)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以及高效、有机农业发展,按照“节能生产、绿色环保、特色经营、科学管理、富裕生活、拉动经济。”为发展目标,以南阳农校雄厚的科技力量及强大的科研团队为依托。加快区域传统农业向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并以此带动周边农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保护、改善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循环利用生态资源,为本县居民营造新的休闲空间,满足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的需要。我单位拟建设效农业生态园区。现将《生态园立项申请报告》呈上,请予以批复。 附:《农业生态园立项申请报告》 公司 年月日

农业生态园立项申请报告一、项目名称: 农业生态园 二、建设性质: 自建 三、承建单位及法定代表人: 1、建设单位: 2、法定代表人: 3、项目负责人: 四、建设地点与范围: 1、地点:。 2、范围:项目区计划占地:亩。现占地:亩 五、建设周期与分期投入: 1、项目建设周期:年 2、项目分期及资金注入: 第一期:年拟投入资金万人民币。 第二期:年拟投入资金元人民币。 第三期:年拟投入资金元人民币。 六、投资总额与资金筹措: 1、本项目总投资约为:元人民币。 2、项目建设资金将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建设单位自筹资金部分。 2)、合作开发单位建设投资部分。 3)、申请国家、省、市相关配套政策资金部分。 4)、银行贷款部分。 七、项目概括与定位: 1、农业生态园项目区位于,与遥相呼应。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2、农业生态园项目区以“三国蜀汉文化”为内涵,以自然生态为依托,顺应“和谐社会”旅游发展的趋势,以保护与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方向,遵循“确立目标、形成系统、分区规划、分期实施、团队发展、持续经营。”的原则。发展集三国蜀汉古文化脉络、乡村民俗风情、农林业生态休闲、花木集约发展、高档休闲娱乐等于一身,融合文化体验主题旅游服务业和休闲农林项目建设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区。 八、布局方案: 农业生态园项目以自然生活环境为背景,以各种景观及服务性项目为点缀,通过一个智能全景四季生态展示区、一条环园区观光路及各个功能片区和配套节点,系统构建“两点、一环;六区、一线”的整体功能布局,其中:两点指:智能全景生态阳光温室。高新品种农作物培育及研发实验室。 一环指:环景区观光路。 六区指:智能全景四季生态展示区、儒雅文化园区、精品花卉观赏种植区、碧水云天垂钓区、愉悦农业休闲体验区、特色养殖实验基地。

生态因子测定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实验综合项目 科研报告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 任课教师:王江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13生物1 姓名:郑晨乐 学号:1331210020

1 科研报告题目: (宋体、加粗、小四字体) 2 研究意义:(要求查阅参考文献,结合已有研究,探讨该综合项目所掌握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哪些领域的研究;宋体、五号字体) 3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过程采用的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宋体、五号字体) 4 结果与分析:(结合图、表条理清楚的展示结果的规律;宋体、五号字体) 5 讨论:(要求查阅参考文献,对数据结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宋体、五号字体) 6参考文献:(要求在文中引用标注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体) 说明: 封面和此说明页对面打印; 科研报告根据研究意义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性进行打分。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1、研究意义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而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栖息地的环境称为生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逐渐成为全世界生物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而生态因子在决定生物多样性格局中的作用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此外,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影响和道地药材的形成是道地药材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以及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2],土壤无机元素能够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理代谢活动,促进植物的生长,影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积累,最终影响中药材品质[3]。例如人参中人参皂苷含量随产地不同变化较大,主要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等都会影响着人参品质[4]。近年来有些研究还表明,多变的气候因子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会使人参的质量差异较大[5]。又如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烟叶品质和香气风格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6]。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替、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与生态因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校内不同生境(或群落)的生态因子进行测定,掌握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及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等)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作用特点,从而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以后的从事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生境的选择 自主在校内选择两种不同的生境,生境1为生命院后面的一块草地,可以看出地上的草不多,树有几棵但没有高大的树而且树上的叶子都脱落光了,晴天时光照比较充分。生境2为生命院后面的一片灌丛,树长的比较好,遮光效果好。 并在同一时间段,对不同天气下(晴天和阴天)的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2生态因子测定 (1)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测定 分别用照度计、空气温湿度计和土温计测定两种生境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每个因子连续观测三个小时,做出生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空气温度为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所得数据记录在表1-1中。具体操作如下: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生态因子(光照强度)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内容 1、测定不同种类树木树冠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盖度大小的树木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2、测定不同群落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群落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二、目的要求 1、了解测定光照强度的方法,并掌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不同树冠内及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测定,认识植物和光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照度计、钢卷尺、皮卷尺、记录纸等。 2、事先选好被测树木和测试群落。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1、分组测定不同树冠内光的分布 在校园中选择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一株,分层测定树冠内的光照强度,分层时,层面必须与入射光垂直,同时测定树冠外的光照强度作为对照。每层重复测定6次,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树冠内外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2、分组测定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分布 选择两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在每一群落中随机设置3个样点(如群落上层、中层、下层),水平分层测定光照强度,每层重复4次,结果填入表2中,取平均值,计算各层的相对光强。 表2 不同群落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五、实验报告及讨论 1、绘制不同树冠内光的削减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讨论有关树木补偿点的问题。 2、绘制不同群落中的削减曲线,并加以比较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将光电池直接暴露于强光下,以保护其灵敏度。 2、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3、每一次测定量程开关必须遵循从高档到低档的顺序,以免烧坏仪器。当屏幕显示“1”时表示过载,需将量程开关调高一档;当屏幕上的第一位数字为“0”时,需将量程开关调查低一档,以增加精确度。 4、每次用毕,及时关闭电门,以免使电流计受损。 5、温度与湿度会影响仪器的灵敏度,不能把照度计存放在潮湿或温度超过40℃的地方。 6、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示屏左上角出现“LOBAT”字样时,需要更换电池。

现代农业生态园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现代农业生态园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综述 一、项目描述 1.项目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进行。许多地方的农村通过城市化改造变成了城市。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大,生活越来越偏离本质,减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曾经的乡间美景、瓜田树下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记忆,曾经的乡间绿野被越来越多的白领所追捧。随着“转基因食品事件”、“地沟油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使得许多城市人越发注重餐桌安全。纯绿色、有机天然食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青睐。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家庭土地承包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大量农民抛弃土地背景离乡,外出打工谋生,造成农村滞留大量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大量土地荒废、老人儿童生活无人照料,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以上种种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快速发展,减小城乡收

入差距,如何让城市居民的生活贴近自然,让人们吃上自然、绿色、健康的绿色食品,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在远离县城和市区的史官村建立一座现代农业生态园来满足城市人对自然、绿色、健康的追求。也能很好带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解决农村现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 近年来南乐县委、县政府对仓颉陵旅游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大,擦亮仓颉陵旅游名片也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2014年南乐县美丽乡村项目2700多万元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史官村及仓颉陵的旅游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仓颉陵的旅游品质。该项目位于仓颉陵后面、仓颉岸,与仓颉陵景区一墙之隔,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对仓颉陵旅游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项目宗旨 农业生态园是以仓颉陵旅游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大众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生态园,为广大城乡居民打造自然、绿色、健康的服务和产品。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工业发展带来的成果,赡养老人,教育孩童为农村群众家庭和谐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项目介绍 公司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从梁村乡自身来说,属于省市南乐县,位于两省交界地带,地处华北大平原腹地,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周围如南乐县城区、省市黄县、省市魏县、大名县几乎距离相等,距离

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一、概念解析 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六、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七、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相结合 八、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为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概念,并会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特作如下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旧知回顾: 1、"生物的生活环境

现代农业生态园创业项目计划书

绿色实业 现代农业生态园 ——创业计划书

目录 一、项目描述................................................................ - 2 - 1.项目背景.............................................................. - 2 - 2.项目宗旨.............................................................. - 2 - 3.项目介绍.............................................................. - 2 - 二、产品与服务.............................................................. - 3 - 1、产品品种规划......................................................... - 3 - 2、研究与开发........................................................... - 3 - 3、未来产品和服务规划................................................... - 4 - 4、实施阶段............................................................. - 4 - 5服务与支持............................................................ - 7 - 三、行业与市场分析.......................................................... - 8 - 1市场介绍.............................................................. - 8 - 2、目标市场............................................................. - 9 - 3、顾客购买准则......................................................... - 9 - 4、竞争对手分析......................................................... - 9 - 四、市场与销售............................................................. - 10 - 1、市场计划............................................................ - 10 - 2、销售策略............................................................ - 10 - 3、渠道销售与伙伴...................................................... - 11 - 4、销售周期............................................................ - 12 - 5、定价策略............................................................ - 13 - 6、市场联络............................................................ - 13 - 五、营运组织设计........................................................... - 13 - 1、组织结构............................................................ - 13 - 2、团队成员岗位描述和要求.............................................. - 14 - 3、建立团队愿景、使命和精神............................................ - 15 - 六、实施进度计划........................................................... - 15 - 1、短期目标(1—2年)................................................. - 15 - 2、中期目标(3—4年)................................................. - 16 - 3、长期目标(5—6年)................................................. - 16 - 七、财务计划............................................................... - 16 - 1、资金需求与使用计划.................................................. - 17 - 2、融资计划............................................................ - 18 - 3、损益预估表.......................................................... - 19 - 4、现金流预测.......................................................... - 20 - 5.投资收益率........................................................... - 20 - 6.投资回收期........................................................... - 21 - 7、资产负债预估表...................................................... - 22 - 8、盈亏平衡分析........................................................ - 23 - 八、风险控制............................................................... - 24 - 1、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 24 - 2、竞争风险............................................................ - 25 - 3、亏损风险............................................................ - 26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