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暗示

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暗示

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暗示
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暗示

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建议

陈虹主编

一、本书由七部分构成

第一章积极的课堂引导。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建设积极正向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章积极的班级引导。强调教师要用积极美好的语言占据学生们的心,讲究“爱”的方法,做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此部分涉及如何接手新班;怎样快速稳定班级秩序;怎样培养班干部队伍;怎样让班规更加有效;怎样形成良好的班风;有效奖惩的方法;如何与领导和科任教师相处等。

第三章健全的人格培育。强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美好事物心怀感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人真诚等,培养学生成为意志坚强、豁达宽容、人际关系和谐、富有创造力的“人”。

第四章合作的家校关系。强调家校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的教育合力。围绕家校关系中关键问题、热点问题,教师、家长面临的棘手问题,通过对通常语言和积极语言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与家长、学生交流互动。

第五章创新的学习策略。强调通过提高成绩和解决学习困惑来提高学生自信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学习常见问题设置情境,分析通常语言模式和积极语言模式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及影响,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创造力、自律、希望、坚持、热情、好奇心等积极品质的方法。第六章健康的教师心理。强调教师应该用积极语言调整和塑造自己的心态,更好地感悟、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积极工作。教师心态消极,怎么可能培育出积极乐观的学生?一个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很可能会制造或者扩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教师热爱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成长,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追求成长。

第七章精读引评。专家学者、领导教师及积极语言的塑造师们,对积极语言HAPPY模式产生的背景、重要性及指导意义、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局限性和不足进行了经典论述和精细点评,使文章的“微言精义”更加明白透彻,易于读者阅读和吸纳。

二、每条建议包括的内容

每条建议都包括教育、教学中常见情境,学生常见表现、原因、规律、特征;建议教师在这种情境下应该怎么听、怎么想(脑语)、如何说(口语)、怎么做(行为语言)。每条建议植根在“情境”中,紧紧围绕“HAPPY”构建,如HAPPY语言模式基本逻辑结构概念图所示。

在“情境”中,先介绍学生是什么样(表现),规律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教师(或学生自己)预想和期望,结合积极心理学强调的六大美德、24种积极品质的品质特征,确立培养目标。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六大美德是:智慧和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超越自我。在应用积极语言过程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转化为对学生在向着积极品质的可操作行为目标发展过程中每个小程序上的具体、关键的指导,达成教师希望学生或学生自己希望自己达到的目标效果,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品质。积极语言应用的效果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结构、习得积极品质的行为,发生积极改变,为学生成为乐观、积极、健康、阳光、人格健全的人奠定基础。

H(Hope预想,期望)——一个良好的期待和预想(脑语)

指:教师说任何话前,心里一定要有个明确期望,期望学生具备或可以达到某项积极心理品

质的品质培养目标,并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是什么。重点描述教师在原来情境中对学生是什么期待和预想,为什么会这么想,导致了什么结果,后来调整为什么期待和预想,结果可能会怎样,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A(Action行动)——一种促进学生/孩子“想做起来”的语言方式

指:教师使用积极的语言,包括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行为的信念,解决学生想不想做的问题。即:教师激发和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可在课题组指导下,进行“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网络测试)或孩子自己想形成的那些积极品质,提高孩子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让孩子形成成功的信念,感到自己能做、想做,并有兴趣、发挥特长、向着目标、创造性地做起来,也就是把行动先发动起来。

注意:尽量用语言把外部诱因,如给孩子设定目标、给孩子一定的压力、给孩子讲你有责任做这事、你有义务做那事,转化为孩子自己“想做事”的内部动力。

P(Process过程)——一个怎样说话的过程

指:教师/家长和孩子语言的互动过程,就是指导孩子形成新行为、或调整和改变某些行为及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长语言重点要从孩子做事动机上下功夫。

动机是引起孩子行为,维持并促使这个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不是一个心理活动的结果。对于这种心理的内部过程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孩子行为的发动、方向、强度、持续性和言语表达五个方面来判断孩子动机的大小。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1)发动就是孩子是否能够开始、想不想开始,怎样开始,如为了获取赞扬而努力,为了摆脱孤独而交友等,这个步骤在上一步“行动(A:Action)”中已经完成,在这里就不用描述了。

(2)方向就是孩子朝着哪个方面,什么目标去做、去使劲,通过什么途径或使用什么方法去做,如成就动机驱使人们选择挑战性任务,学习动机驱使人认真完成作业或做大量习题,休息动机则驱使人睡觉或去娱乐场所;

(3)强度就是孩子使多大劲、做到什么程度、水平怎样,是否努力;

(4)持续性就是孩子要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坚持多久就可以完成。

(5)言语表达就是孩子是否更多地表达兴趣和信念。表达兴趣的话有“我很喜欢做某事”“某某事特别好玩,特别有意思”“做完了我很愉快”;表达信念的话有“我很愿意坚持做下去”“我会想出办法的”“虽然有困难,但我不会放弃”“我一定能做成的”“老师,您放心吧”,常说这样的话的孩子,说明孩子的行为与其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孩子进行这个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就会继续做下去;但如果孩子说的常是下面这类,如:“我不想玩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怎么做都做不好”“我真的不行”,说明孩子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与自己的目标相背离,孩子维持这个行为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完全停止。在对话过程中,要描述和分析孩子表情、动作、体姿,这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除了看孩子能否表达兴趣和信念外,还要看孩子能否感受到并表达出来自教师或教师/家长的爱。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有了做事的动机,孩子便可以主动开始行为(发动)、决定向哪个方向去做(方向),按照目标要求努力去做(强度),坚持做下去(持续性),并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问题的结果好坏,更要关注问题的问询方向。让学生追求“好”的过程和向“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充实、快乐和有意义,而不是让学生都去追求TOP 1。所以,要对比着描述消极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积极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心理活动及情绪体验,突出积极对话的成效,其中包括孩子是否感受到了老师或教师/家长的“爱”的描述,以及对这种“爱”的方式的喜爱或厌恶程度,并说明原因。

教师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语言不能仅停留在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上,更不能常常是批评、指责、抱怨、泛化,这些会对学生有影响但不持久,甚至可能有不良影响。下面是值得注意的五个语言层次(也可点此网址:):

第一、少说或避免“NO”语言,即“不行,不好,不是,不对,不可以,别动,没长性,没出息,不努力,不求上进,不认真,不专心,不理想,不能做,不想干,不愿意,我做不了”。

第二、不说“讨厌、淘气、捣乱、烦人、罚站(抄)、笨、累人、丢人(脸)、傻、蠢、差、蔫坏、窝囊、马虎、浮躁、骗人、撒谎,让人失望、老失败、拖后腿”,这些语言使孩子缺乏自尊,失去信心。

第三、更不能说“混蛋、滚出去,不要脸,让警察抓你,抽你,打死你,不要你了,都不理你”,这些恶语剥夺了孩子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不能满足孩子的归属需要。

第四、多说“行,好,是,对,可以,试试,想干,能做(好),能胜任,做得了,有能力,有潜力,有进步,会成功”,这些语言满足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第五、经常表达“我同意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建议、我理解你的意思、我相信你能做到,我欣赏你们的做法,你们的做法有新意,我期待你能如愿以偿,我对你抱有希望,你会有提高有收获的,你说的是有道理”等类似说法。这些语言更容易挖掘出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让这些话脱口而出,成为习惯,让师生互动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积极行为习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都可描写,但重点分析积极语言的作用。

P((to the) Point关键点)——分析期望、行动、过程三步中各自关键点

指:要设法找到教师(家长)语言与学生(孩子)情绪之间的平衡点,注意说那些指向未来、指向目标、指向希望、有意义并能提高学生(孩子)动机和效能的起关键作用的话,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那些点,激励学生(孩子)想做、做起来、做下去、往好的方向做,诱导学生(孩子)积极情绪,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孩子去做标志性的或孩子自己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孩子向着这些行为特征发展,实现孩子行为上的具体转变。

(1)关于期望(H:Hoped for)的关键点:

1)是否了解孩子在该情境中想要什么(也就是孩子的“需要”)及为什么想要这个(原因),是否清楚知道孩子对什么满意,也就是孩子在此情境下期望的语言是什么;

2)教师/家长是怎么想的,影响教师/家长这么想的因素是什么(教师/家长这么想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家长应该怎样期望才能在孩子的需要与大人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

3)在对孩子期望(H:Hoped for)时尽量从正向考虑,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可以接受的,明确教师/家长到底想在这件事上培养孩子哪个方面,即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否明确清晰,在每一个小情境中,不要期望孩子什么都会,什么都好。

(2)关于行动(A:Action))的关键点:

当教师/家长确定了培养目标后,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引发孩子的做事兴趣,哪些话能促使孩子想做,有效提高孩子效能(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好或能成功),哪些话能激励孩子“做”起来,导致教师/家长没这么说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说。

(3)关于教师/家长与孩子语言沟通过程(P:Process)的关键点:

教师/家长要用语言使孩子在朝向什么方向做(有了方向和目标)、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努力)、坚持多长时间、怎样表达出来四个方面去引导。

1)在方向、强度、坚持性三个方面,导致孩子动机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激发起了孩子的愉快情绪(孩子需要得到满足);

3)导致孩子“不做”了的话是什么层次的,影响教师/家长这么说的因素是什么;

4)教师/家长怎么说不但能够转化成孩子的自觉行为,而且孩子自己还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同时去主动寻找做事的方法。

描述要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能记住、能模仿。

学生的认识、体验、情绪、态度、理念,以至行为的改变,虽不是一蹴而就,但字里行间要体现出孩子在变化。每个情境不必期望学生在该品质方面的所有行为上发生改变。

Y(Yield产品,收益)——收获

指:学生收获积极品质的可操作为行为;潜能最大发挥,积极品质形成。

孩子收获到所希望培养的品质和可操作行为,并增加孩子对该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使孩子潜能最大发挥,行为逐渐稳定,习惯结构形成,积极品质形成。

孩子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领域:扩建即时注意和思想,即:扩展视觉注意的范围和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2人际关系方面:增加对陌生人的亲切感,增加对熟悉人的信任感,尤其是对于亲密之人,促进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做法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人际关系,增进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人际情感需要;

3行动方面: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技巧,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

在这些改变过程中,学生(孩子)所收获的心理功能体现在:协调了认知、协调了情感、协调了行动,有利于实现“一起想、一起成长、一起幸福”的三个转变。

节选自《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陈虹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

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本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拙议如下: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2332296.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 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 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 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2332296.html,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作者:邱胜尧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2332296.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以下是我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p rosper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he extending and promoting the qu 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current education r 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 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i mpac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eac hing ignores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How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 sroom teaching, is each of our English teacher thought-provoking topi c. The following is my with several years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 e to talk about his own views.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A, stimulate interest,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大脑就会立即引起兴奋,思维变得敏捷和活跃,在学习中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形式,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 From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 al point of view,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br ain will immediately excited, thinking more agile and active, can ent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4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7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8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9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10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读书指导法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用素质教育去代替应试教育是当前普教系统改革的正确方向。由于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才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说,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素质。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语法和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对英语素质教育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应实现哪些素质教育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说明,更为英语教学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为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2.具体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2.1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的学习。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思维不受限制,又可以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因,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每位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余自昂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余自昂 发表时间:2012-03-01T09:37:01.29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月供稿作者:余自昂 [导读]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余自昂(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第三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29-02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一、点滴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二、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恰当创设交际情境。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的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或者终生学习。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当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课下主动复习,总结和归纳,加强记忆;学习单词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听英语要勤听、多听、会听;说英语要勤说、多说、敢说;读英语要多读、快读;写英语要多写、常写等。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培养个性。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

中学英语常见的教学方法 1.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1Warming up 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3Presentation Step4Practice Step5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1Review Step2Presentation Step3Consolidation Step4Practice Step5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合作学习或者称为共同学习,用于外语教学,基于以下几个理念。 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 一、引言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科学、艺术、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行为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等方面(邓炎昌,1989;转引自马丽亚,201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传播文化的工具。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一种语言。《新课标》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2001:26)由此可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

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直接呈现背景文化知识。背景文化,它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语言的内在含义,甚至可以说是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支撑,如果缺少了这种文化,那么语言的存在便可以说毫无意义。也就是说,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背景文化导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力。中小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及文学方面的知识极其有限,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国外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对教学内容提问并介绍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西方背景文化知识,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如涉及节日就可介绍和对比中西方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而且可以在交际中避免失误。这些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的文化内涵。再例如西方人的信仰方面,很多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在日常交际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痕迹,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信仰,在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4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

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7参观法 8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9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

情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提高小学生情感素质、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角度来 研究英语教学,为学生情商、智商的全面发展和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打下良好 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形成的基础是语言 技能、基础知识、情感素质、学习策略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学生的情绪、态度、 学习动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既对学生的态度、感受、信念及情绪等方面关注, 以及对学生的自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在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学生是否喜爱某一科目,往往与他和这学科的教师关系的 亲疏有很大关系。如果能时常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能让学生因为少上你的一节 课而感到遗憾。我想首先你的教育教学是有情感的。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尤其 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既“早熟”又依赖,他们自尊、好胜、知识面广、个性强。 对于孩子的个性特点,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社会化的标准去评价他的品德,只能把学生已有的个性当作教育培养的出发点,去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如在讲 课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和他们说一句知心的话,有时只要一句,你就会看到学生凝 视你的目光马上变得不一样。如果在一节短短的应聘课上,没有情感的传递,课 设计得再好也引不起学生和旁观者的共鸣。 二、情感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明确学习目标是情感素质教育的动力。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之际,我们深 刻地认识到学好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更为密切。学生 只有把英语学习的价值与自身价值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 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使整个英语学习活动才会变被动为 主动,变依赖到自主。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 善于运用引导、邀请及与学生合作等其它形式灵活地和学生一起来确定科学、合 理而又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这就会使师生在一开始就能很好地进行合作研究, 从而也就使学生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的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在实际教 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激发兴趣是情感素质教育的源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 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 趣和注意引向英语学习领域, 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与学生成功、自信的体验是密 不可分的。在英语学习记忆信心的心理训练中,我认为教师应首先抓目标激励, 所定目标具体实际,学生稍作努力定能实现,同时使学生明确提高记忆力在英语 学习中的作用;其次是成功激励,即学生看到通过一定的努力,记住了学习内容,并能实际交际中运用,从而产生一种“我行”的自信心,同时也对记忆内容产生兴趣;第三是榜样激励,①让学生找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或名人,研究他、模仿他,让榜样走进他的生活并带给他力量。②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找一个榜样,在与他的交往中得到启发,摸索一些规律,来树立自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成功的体验会 萌发出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相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