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祭十二郎文》逐字逐句的翻译

《祭十二郎文》逐字逐句的翻译

《祭十二郎文》逐字逐句的翻译
《祭十二郎文》逐字逐句的翻译

《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儿。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接家眷来与我同住的事儿便化为泡影。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不能把它作为长久之计:要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满以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来求得微薄的俸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去年,孟东野往。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谁料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所谓"天",实在难以测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啊!所谓"理",真是不能推断;所谓"寿",根本不能预知啊!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虽然如此,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快要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快要脱落了。

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年轻力壮的都不能保住,像这样的小孩儿,又能期望他们长大,成人立业吗?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越来越厉害。"我回信说:"这种病,江南人多数有。"并不曾把它看成值得担忧的大事。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唉!难道竟然因为这种病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有别的重病而造成这不幸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东野来信说,你是在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在哪月哪日。或许东野的使者不晓得向家人问明死的具体日期?而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的具体日期?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信口胡答来应付他吗?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果有粮食可以维持到三年丧满,就等到丧满以后接他们来;如果生活困难而不能守满丧期,那就现在把他们接来。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其余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从宣州迁回,安葬在祖先的坟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临得其穴。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着我们不能同住一起,互相照顾,你死后我又不能抚摸你的遗体,尽情痛哭,入殓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墓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我的德行有负神灵,因而使你夭亡。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互相依傍,去世以后,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魂亲近. 。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这实在是我自己造成恶果,还能怨谁呢!《诗经》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从今以后,我对这个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我该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来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我想要做的,不过如此罢了。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唉!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的,你是能够理解呢,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唉!伤心啊!希望你的灵魂能来享用我的祭品啊!

庖丁解牛翻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

六国论 字词翻译

翻译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 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考察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和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相比较,(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爱莲说》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

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自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菊花的人了。像我一样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但是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注释: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有闻:自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鲜:少。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呢?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庖丁解牛》原文和翻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 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厨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 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 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 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

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 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九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

《庖丁解牛》翻译及练习

《庖丁解牛》翻译及练习 庖丁解牛第一段原文及翻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庖丁解牛第二段原文及翻译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解牛第三段原文及翻译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规律,超过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插入有空隙的,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第四段原文及翻译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练习设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 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D 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爱莲说原文翻译注释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周敦颐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着名诗人。是着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十分。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涟:水清而有微波。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 直: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wàn),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 隐逸(yi)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者:~~的花。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多少人呢?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众:多。 译文

庖丁解牛_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庖(p a o)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 1 )(5),砉(乂口)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通:盍)(11)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13)乎技矣。始臣之 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竅(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軱 (g a)(21)乎!良庖岁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x i ng) 彼节者有间(2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7)其于游 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29)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 b)(30) 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4)焉。” 注释 (5 )踦(y 1 ):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11)盖:同“盍”,亦即“何”,何,怎样。 (12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超过。 (14 )遇:会合,接触 (15)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6)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7)批:击,劈开。郤:空隙。 (18)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竅(ku a n):空。 (19)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20 )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 1 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21)W(g u):股部的大骨。 (22 )害归这里指生割硬砍。 (23)族:众,指一般的。 (24)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25)发:出。硎(x ng):磨刀石。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叫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在不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矛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

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 六国的被攻破而(导致)灭亡,不是由于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得法。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要亏损,这是亡国的途径。 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难道都是贿赂秦国吗?回答是: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是由于贿赂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的。(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失去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护自己。所以说: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攻占取得(地盘)之外,(还得到许多土地)小则得到邑镇,大则得到城池。比较一下秦国(由于六国贿赂而)得到的地盘,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地盘,它的实际数目要多到百倍,六国(由于贿赂秦国而)失去的地盘,比他们由于战败而失去的地盘,它的实际数目也要多百倍。那么,亲过想要的,诸侯担心的,从根本上说,就不由战争决定了。想想他们的祖先,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他们的)子孙却不爱惜,拿来就送给别人,如同抛弃小草一般。今天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第二天)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秦兵又到(那里)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却是没有满足的,奉送的愈是频繁,(秦国的)侵犯也就愈是厉害,所以,不需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以至于发展到巅峰的结局,按道理说本来应该这样。古人说:“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如同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断,火就不灭。”这话是说对了。 齐国未曾贿赂秦国,终于随着五国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它)结交秦国而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1)

《爱莲说》总复习 一、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2、补充解词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 (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 (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 3、一词多义 (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 三、文学常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

六国论重要字词+翻译

阿房宫赋 杜牧 一、重要字词填空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 ...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檐牙..,囷囷焉,蜂.()()()()() 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 ()()()()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 间。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 ..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 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 ()() 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 () [ ],楚人一炬...!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 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六国论》逐字翻译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锋利),战.(打仗,战争)不善.(善于,擅长),弊.(弊病)在赂.(贿赂)秦。赂秦而力亏.(亏损),破灭之道.(原因)也。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相继,交替)丧.(灭亡),率.(一律,都)赂秦耶曰.(回答说):不赂者.(……的国家)以.(因为)赂者丧, 盖.(连词,表示原因)失强援,不能独.(独自)完.(保全,形容词作动词)。故.(所以,因此)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凭借)攻.(攻战)取.(获取)之外,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则.(就)获邑.(城镇),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则得城.(城市)。较. (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实际上)百倍;诸侯之所亡.(丧失),与战败而亡者.(……的土地),其实亦百倍。则.(那么)秦之所大欲.(想要),诸侯之所大患.(担忧),固.(本 来)不在战矣。思厥.(其)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六国的开国之君),暴.(通曝,冒着,暴露)霜露,斩.(砍断)荆棘,以.(连词,相当与而,可翻译为才)

齐人未尝.(曾经)赂秦,终.(最后)继.(随着)五国迁灭 ..(灭亡),何哉与.(帮助)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已经)丧,齐亦不免.(幸免) 矣。燕赵之君,始.(起初)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坚持正义,名作动) 不赂秦。是故 ..(所以)燕虽.(虽然)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功效)也。至.(等到)丹以.(用)荆卿为计,始.(才)速.(招致,名词作动词)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 (连续)却.(使退却)之。洎.(等到)牧以.(因为)谗.(诬陷)诛.(诛杀),

(完整word版)《庖丁解牛》翻译及练习

《庖丁解牛》翻译及练习 庖丁解牛第一段原文及翻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庖丁解牛第二段原文及翻译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解牛第三段原文及翻译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规律,超过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插入有空隙的,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庖丁解牛第四段原文及翻译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练习设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B 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D 善刀而藏之善: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庖丁解牛_原文及翻译

原文 庖(páo)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 )(5),砉(xū)然(6)向然,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通:盍)(11)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13)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14)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軱(gū)(21)乎!良庖岁更刀,割(22)也;族(23)庖月更刀,折(24)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25)于硎(xíng)。彼节者有间(26),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7)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29)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30)然已解(26),如土委地(31)。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2),善刀(33)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4)焉。” 注释 (5)踦(yǐ ):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11)盖:同“盍”,亦即“何”,何,怎样。 (12)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超过。 (14)遇:会合,接触 (15)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6)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7)批:击,劈开。郤:空隙。 (18)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ǎn):空。 (19)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20)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21)軱(gū):股部的大骨。 (22)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23)族:众,指一般的。

《六国论》原文翻译和课文分析

《六国论》原文翻译和课文分析 六国论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与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并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得很正确。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六国论》逐字翻译

六国破灭,非兵.(兵器)不利.(锋利),战.(打仗,战争)不善.(善于,擅长),弊.(弊病)在赂.(贿赂)秦。赂秦而力亏.(亏损),破灭之道.(原因)也。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相继,交替)丧.(灭亡),率.(一律,都)赂秦耶曰.(回答说):不赂者.(……的国家)以.(因为)赂者丧, 盖.(连词,表示原因)失强援,不能独.(独自)完.(保全,形容词作动词)。故.(所以,因此)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凭借)攻.(攻战)取.(获取)之外,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 则.(就)获邑.(城镇),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则得城.(城市)。较. (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实际上)百倍;诸侯之所亡.(丧失),与战败而亡者.(……的土地),其实亦百倍。则.(那么)秦之所大欲.(想要),诸侯之所大患.(担忧),固.(本 来)不在战矣。思厥.(其)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六国的开国之君),暴.(通曝,冒着,暴露)霜露,斩.(砍断)荆棘,以.(连词,相当与而,可翻译为才)有尺寸之地。子孙视.(看待)之不甚.(很,非常)惜.(爱惜),举.(拿)以.(来)

齐人未尝.(曾经)赂秦,终.(最后)继.(随着)五国迁灭 ..(灭亡),何哉与.(帮助)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已经)丧,齐亦不免.(幸免) 矣。燕赵之君,始.(起初)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坚持正义,名作动) 不赂秦。是故 ..(所以)燕虽.(虽然)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功效)也。至.(等到)丹以.(用)荆卿为计,始.(才)速.(招致,名词作动词)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连续)却.(使退却)之。洎.(等到)牧以.(因为)谗.(诬陷)诛.(诛杀),邯郸为郡,惜.(可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也。且. (况且)燕赵处秦革灭 ..(智 ..(消灭)殆.(几乎,快要)尽之际,可谓智力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

小编整理了《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于同学们了解庖丁解牛的意思,同时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庖丁解牛》原文和学习《庖丁解牛》翻译,赶紧一起来学习和参考吧! 《庖丁解牛》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所有语文资源汇总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 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翻译: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和裨益!庖丁解牛相关资料推荐》》》《庖丁解牛》ppt课件《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山市蜃楼的形成《山市》ppt课件《公输》教案

文言翻译及断句

一、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 文言翻译的原则就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 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

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国发动战争。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 ①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原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 二、把握文言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10法

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