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史

? ★★★★★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 作者:文军 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点击数:184 更新时间:2009-11-10 文章录入:admin ]

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阶段的具体划分,不同社会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法。但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大多数社会学家都倾向于认为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走过了一段由彼此分离、相互对立到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阶段
自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诞生以来,人们对其总体框架的划分就存在着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以及混合法等不同的划分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孔德(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5669514.html,te)、沃德(L.F.Ward)、索罗金(P.A.Sorokin)、波洛玛(M. Poloma)等人的二分法。如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将社会学区分为研究社会秩序的静态社会学和研究社会进步的动态社会学两部分。沃德在20世纪初出版的《纯理社会学》中,将社会学分为纯理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纯理社会学吸取了孔德的思想,把静的社会现象问题和动的社会现象问题与社会势力问题摆在一起;应用社会学则研究社会改进的现象问题。索罗金在20世纪30年代把社会学划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前者研究社会现象的共同性与共同关系,后者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现象间的特殊性和特殊关系(特殊社会学实际上是分支社会学)。波洛玛则将社会学划分为“自然主义社会学”或“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或“解释性的社会学”。还有的社会学家又把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前者侧重研究社会整体结构与功能,后者侧重研究个人、小群体行动与互动。此外,维泽(L.Wiese)在《系统社会学》一书中把社会学分成了三个部分:研究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由社会养成的内心势力的最后意义以及意识力量的哲学社会学和根据实际与实验做社会现象的系统研究的系统社会学。犹如早期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划分一样,这些划分方法,尽管各自的视角不同,但总体上看其内容是大同小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社会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内容正在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划分也大体如此,按照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逻辑演变,社会学家们通常把迄今为止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社会学诞生的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末,这是社会学的奠基阶段,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孔德和斯宾塞(H. Spencer);第二个阶段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

年代,这是社会学的形成阶段,其代表性人物是韦伯(M. Weber)和涂尔于(E. Durkheim);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其代表性人物是帕森斯(T.Parsons),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帕森斯时代”;第四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各理论流派“群雄割据”的时代,也是著名的“反帕森斯时代”;第五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直至现在,是社会学理论多元综合的新时代。对社会学理论的这种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实际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进程,其线索清晰、阶段分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为分析的方便,本书对社会学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采用上述这种划分方法,而是根据社会学理论不同研究传统的实际发展,借用历史学中的年代“用语”来进行的划分,即把社会学理论的整个发展历程划分为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三个大的阶段(见表2.1) ;

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阶段,明确地讲主要是指涂尔干、韦伯和马克思三个人的社会学理论思想。之所以说它是“古典”或“经典”的,不仅是因为它确立了社会学理论所关注的基本论题和核心观念,促成了各种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传统的最终形成,而且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序列和学术承传关系,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这一时期的社会学成为以后各种社会学理论思潮的发源地。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亚历山大((J.C.Alexander)说过:“古典就是有关人类研究的一些早期著作,相对于同一些领域的当代研究者来说,他们占有一个特权地位。”而且,他们的著作“作为一种经典,确定了特定学科领域内的基本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涂尔干是社会学迈入古典时期的标志。因为在此之前的孔德、斯宾塞等所谓的社会学理论奠基阶段的人物,其对社会学理论思想的形成还仅仅起着“奠基”的作用,其思想与其说是社会学理论的思想,还不如说是社会思想或哲学思想。社会学理论只是到了涂尔干才真正地具有“学科”特色,并取得独立的地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正是涂尔干、韦伯和马克思这一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家”才开创了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的三大社会学传统(sociological tradition) ,其后几乎所有的社会学理论流派都可以从他们这里找到各自的思想源泉。其他一些同时代的社会学理论家,虽然也有一些富有特色的社会学构想,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舍勒的“现象学社会学”、滕尼斯的“纯粹社会学”、帕雷托的“普通

社会学”思想,等等,尽管他们的许多见解都为后来的各派社会学家们有所吸取,并成为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相对来说,他们的社会学影响要比古典时期的“三大家”小得多,追随者也少,更没有形成源源不断的发展脉络和明确的理论流派。
现代社会学理论(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阶段主要是指以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三种社会学理论传统为基础,详尽阐述和发展各种理论立场的时期。它是由帕森斯所开创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反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思想构成的时期,也是社会学理论史上著名的“帕森斯时代”和“反帕森斯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紧紧围绕“现代性”和“社会现代化”这一核心主题而展开一系列论争,由此也产生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变迁与社会秩序的解释,并巩固和发展了社会学理论的“现代化研究范式”。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 作者:文军 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点击数:185 更新时间:2009-11-10 文章录入:admin ]

当代社会学理论(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修正、模仿和综合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兴起,社会学理论中“现代化研究范式’旧益受到挑战,各种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正陷人越来越深的困境中,并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多元综合的趋势,以试图解释正在出现的信息化、全球化现象,也有人把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叫做“吉登斯时代”或“后帕森斯时代”。当然,对于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起点的划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划分方法,如高宣扬认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转折点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同社会学理论密切相关的整个西方社会和人文科学,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一方面它们从根本上批判了在此之前的各种理论模式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崭新的理论典范和方法论。但我们认为,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许多针对帕森斯社会学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创新,但在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上仍然没有跳出现代社会学的分析范式,我们仍然可以将这一时期(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学理论看做是现代社会学的一部分,而把80年代以后更具有多元综合特征的社会学理论看做是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起点和转折点。
其实,本书的这种划分与前面论述的对社会学理论发展阶段的通常划分是相一致的,社会学理论奠基和形成阶段(即第一、二个阶段)也就是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社会学理论的“帕森斯”和“反帕森斯”阶段(即第三、四个阶段)

则是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而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是与其第五个阶段相吻合的。这种对社会学理论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绝不只是简单地将前述划分的几个阶段进行合并,也不是简单地套用历史学通常的年代“用语”来对学科发展阶段进行划分,而是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承传关系。作为现代性产物之一的社会学,其“古典社会学理论”的定位实际上是为了更加明确涂尔干、韦伯和马克思三人的思想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就像学科历史更为悠久的哲学与经济学一样,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社会学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内在的发展轨迹,并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现代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就其内在的逻辑演变而言,实际上都是在承传了古典社会学理论中某个研究取向的基础上,或深化发扬,或综合创新。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从已往的社会学理论研究来看,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同其他学科理论的发展一样,其基本走势是社会学理论中各种具有相反倾向的理论流派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有机的历史发展过程。①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轨迹就像一条正弦曲线,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三种取向的社会学理论交替出现,轮流占据上风的历史的、逻辑的发展过程。由孔德一涂尔干开创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传统强调社会学理论与自然科学方法的一致性,把社会学看成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认为通过社会学理论研究可以找到认识和控制社会发展的规律。而由齐美尔一韦伯开创的人文主义社会学理论传统却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本质性区别,反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自然科学化倾向,主张把关注社会行动者主体和主观性作为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至于由马克思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传统则既不同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也不同于人文主义社会学理论,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使社会学理论在本质上成为批判的、革命的学说,它对后来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三种取向的社会学理论的交错发展,一定时期后又总要出现一种对各种取向的理论进行综合的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个周期。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迄今为止,实证主义取向的和非实证主义取向(包括批判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理论至少出现了三次高峰和三次明显的理论综合。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取向的第一次理论高峰是孔德和涂尔干,非实证主义取向的第一次高峰是狄尔泰(W. Dilthey)和韦伯。例如,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就综合了德国人文主义和英法实证主义的双重传统,他主张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人的行动动机中包含着的“主观意义”去认识社会现象。因此,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中的“理解”既是“解释性的理解”,又是“理解性的解释”,目的在于克服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社会认识论上的独断,走的是一条相对主义的折中道路。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取向的第二次高峰是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及实用主义的社会学理论研究,非实证主义的第二次高峰是以舒茨为代表的现象学社会学理论的出现,而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则是从反实证主义立场出发对当代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理论所做的第二次综合。例如,帕森斯就是继韦伯以后试图对古典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社会学家,其结构功能主义是对帕雷托、涂尔干和韦伯等不同理论要素全面综合的结果,它将英国的功利主义经济学、法国的实证主义和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结合在一起,为整个社会科学构筑了一个跨部门的概念框架。
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取向的第三次高峰都是社会学发展进人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以后产生的。与前两次高峰所不同的是,第三次理论高峰无论是实证主义取向的还是非实证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理论都十分注重在承传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吸取其他优秀的理论传统。因此,在第三次理论综合上表现为一种多元综合的态势。如以实证主义理论传统为主的新功能主义和以人文主义理论传统为主的理性选择理论,实际上都表现出了相互吸收、互为补充的特征,并在理论取向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理论。可见,社会学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不同学派、不同理论、不同研究取向相互对立,又彼此渗透、彼此补充的发展过程。尽管社会学理论各发展阶段在思想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如果以现代化为坐标,以社会发展的实践为尺度,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在理论构建与目标取向上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因为它们始终没有摆脱建设“现代性”与推进“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其所遵循的都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化研究范式”。
来源:文军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作者:文军,湖南祁阳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西方社会学理论

作者:宋林飞著
ISBN:10位[7305030961] 13位[9787305030963]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9-1
定价:¥25.00 元
[编辑本段]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是关于社会稳定的探索,包括秩序论、功能论、交换论与互动论。这些理论共同关注的是社会稳定,是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一致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出现的一种状况。秩序论用“共识”、或能论用 “均衡”、交换论用“等价”、互动论用“沟通”等概论及其命题系统,来描述、解释或规范这种状态。然而,另一些社会学者发现各个社会成员与集团,经常面临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不一致性及其带来的后果。当他们注重这些方面的研究时,就提出了新的概念及其命题框架。
下篇是关于社会变迁的探索,包括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与介入理论。 冲突理论倾向于把冲突视为社会结构的固有成分,认为社会冲突引起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将消极的冲突排除掉。冲突论社会学者虽然都研究冲突的形成与过程,但更注重避免冲突的社会过程与策略。
[编辑本段]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是关于社会稳定的探索,包括秩序论、功能论、交换论与互动论。这些理论共同关注的是社会稳定,是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一致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而出现的一种状况。秩序论用“共识”、或能论用 “均衡”、交换论用“等价”、互动论用“沟通”等概论及其命题系统,来描述、解释或规范这种状态。然而,另一些社会学者发现各个社会成员与集团,经常面临社会价值、利益与行动的不一致性及其带来的后果。当他们注重这些方面的研究时,就提出了新的概念及其命题框架。
下篇是关于社会变迁的探索,包括冲突理论、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与介入理论。 冲突理论倾向于把冲突视为社会结构的固有成分,认为社会冲突引起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将消极的冲突排除掉。冲突论社会学者虽然都研究冲突的形成与过程,但更注重避免冲突的社会过程与策略。
[编辑本段]
目录

上篇 关于社会稳定的探索
第一章 秩序论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原则——孔德的观点
第二节 社会整合的机制——杜尔克姆的观点
第三节 国际社会的秩序——阿隆的观点
第二章 功能论
第一节 社会系统的功能体系——帕森斯的观点
第二节 中层功能分析范式——默顿的观点
第三节 社会系统的简化机制——卢曼的观点
第三章 交换论
第一节 交换是社会的基础——霍曼斯的观点
第二节 不平衡交换产生权力与分化——布劳的结构交换观点
第四章 互动


第一节 互动论传统
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布卢默与登津的观点
第三节 表演互动论——戈夫曼与伯克的观点
第四节 约定互动论——舒茨与加芬克尔的观点
下篇 关于社会变迁的探索
第五章 冲突理论
第一节 冲突促成整合与新结构——科塞的观点
第二节 强制引起冲突与变迁——达伦多夫的观点
第三节 冲突的根源与回避策略——柯林斯的观点
第四节 冲突与一致的交织——李普塞特的观点
第六章 批判理论
……
第七章 后现代理论
第八章 介入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