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5, 5, 270-277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25520.html,/journal/a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25520.html,/10.12677/ap.2015.5403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Childhood Abuse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Liangkai Zhou, Xinhua Tao, Juanhua Fu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Email: zhouliangkai1989@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25520.html,

Received: Apr. 3rd, 2015; accepted: Apr. 23rd, 2015; published: Apr.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2552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aper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ldhood abu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abuse and parenting rearing pattern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inappropriate parenting and child abuse. 545 college students from grade 1 to 2 were as-sessed with CTQ-SF and EMB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physical abuse, sexual abuse, emotional neglect and physical neglect of schoolboys were higher than schoolgirls (t = 3.02, 2.70,

5.11, 4.33, all p < 0.01); all kinds of childhood abuse were severer in the one-child family; and the

high level of education of parents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for child abuse. Parental punishment, excessive interference and refusing denial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hild abuse (r = 0.146 -

0.506, p < 0.05); and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abuse, physical abuse, physical neglect and emotional neglect (r = ?0.623 - ?0.104, p < 0.05). Many factors cause maltreatment in childhood. Rearing pattern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maltreatment in childhood.

Keywords

Childhood Abus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周良凯,陶新华,傅鹃花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江苏苏州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Email: zhouliangkai1989@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825520.html,

收稿日期:2015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15年4月23日;发布日期:2015年4月29日

摘要

探讨儿童期虐待的影响因素,以及儿童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减少不适宜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和儿童虐待提供依据。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某大学大一大二年级54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躯体受虐,性受虐,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状况较女生多(t = 3.02, 2.70, 5.11, 4.33, p均< 0.01);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儿童期虐待各个因子上都要显著;父母文

化水平高是儿童虐待的保护性因素。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儿童虐待都呈正相关(r = 0.146~0.506, p < 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呈负相关(r = ?0.623~?0.104, p < 0.05)。说明家庭中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儿童虐待,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期虐待的重要

影响因素。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

1. 引言

儿童期虐待是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及对其进行经济剥削(WHO, 1999)。儿童虐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重视。近些年来,媒体不断曝光虐童事件,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儿童虐待对儿童成长影响非常大。童年期受虐大学生的抑郁、消极应对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虐待大学生(杨世昌等,2011)。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指出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与初中生伤害和暴力的发生有关,是伤害和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余婷婷等,201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徐慧等,2008)。大量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有很大影响。研究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张秀阁,2003)。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苑光宗等,2011)。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自我价值感,学生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越多,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高(王蕾,2000)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侯日霞等,2011)。

国内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为童年受虐待的重要影响因素(乔侠等,2010)。还有研究显示儿童虐待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密切相关(杨世昌等,2005)。目前对于儿童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各自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关于儿童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不适宜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虐待,但是对于什么样不适宜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虐待却没有明确的描述。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545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和父母教养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在前人基础上验证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虐待的相关关系,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有可能导致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为减少不适宜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和儿童虐待提供依据。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 对象和方法

2.1. 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于2014年3月底月到4月底之间,在某高校各专业大一大二班级中间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695份,回收624份,有效问卷545份,有效率87.34%。

2.2. 研究工具

童年期创伤问卷中文版,采用美国纽约的临床心理学家Bernstein等于1998编制的CTQ-SF问卷,国内赵幸福等人(2005)将其译制成中文,经检验,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77,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41~0.68。内容效度检验显示,量表分量表与总量表相关系数为0.45~0.76;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均超过各分量表与其他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该量表共28个条目,按5级评分: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共包含5个因子: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各因子得分越高代表受虐越严重。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中文版,采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arlo Perris等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国内岳冬梅等人(1993)引进并修订了该量表,经测验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其中父亲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46~0.85,母亲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9~0.88。

该量表共66个条目,四级评分:从不、偶尔、经常、总是。本次测试为了方便起见将其改为五级评分: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与童年期创伤问卷相同。其中父亲养育方式包含6个因子:1) 情感温暖、理解;2) 惩罚、严厉;3) 过分干涉;4) 偏爱被试;5) 拒绝、否认;6) 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包含5个因子:1) 情感温暖、理解;2) 过度干涉、过度保护;3) 拒绝、否认;4) 惩罚、严厉;5) 偏爱被试,各因子得分越高代表这一养育方式越突出。

2.3. 施测方法

主要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匿名的方式,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测量的目的,集体施测,当场填写、回收问卷。

2.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有效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年龄17~23岁,平均19.66 ± 1.05岁。男生211人,女生344人。独生子女270人,非独生子女275人。9人父亲已去世,1人母亲去世。35人父母离异。父亲学历大学(包括大专)及以上163人,中专(包括高中) 197人,初中146人,小学及以下39人。母亲学历大学(包括大专)及以上108人,中专(包括高中) 177人,初中186人,小学及以下74人。父亲职业工人251人,农民82人,知识分子90人,干部61人,个体户8人。母亲职业工人247人,农民111人,知识分子90人,干部38人,个体户10人。

3.2. 儿童期受虐待的状况

对影响儿童期受虐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二分类变量进行t检验,对影响童年期受虐的多分类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3.2.1. 性别

如表1所示,在儿童期虐待量表上,男生较女生受虐更普遍。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母对男生更加惩罚严厉、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而对女生则有更多情感温暖。

3.2.2. 父母文化水平

如表2所示,在儿童期虐待量表上,父母文化水平越低儿童期的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越多。

3.2.3. 独生子女

如表3所示,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儿童期虐待各个因子上都要显著;同时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更少,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更多。

3.3. 儿童期受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对CTQ-SF和EMBU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除了性虐待和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之间,情感忽视和父亲过度保护之间,躯体忽视和父亲、母亲偏爱被试之间相关不显著以外,其他各因子之间相关显著。如表4所示,其中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虐待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父亲、母亲偏爱被试和情感忽视呈负相关。这充分说明了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期虐待之间密切相关。

3.4. 儿童期受虐待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儿童期虐待量表各维度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童年期虐待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表5结果显示,母亲惩罚严厉进入儿童虐待五个维度的回归方程;父

Table 1. Comparison on childhood abuse scores of difference genders

表1. 儿童期虐待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量表维度男女t p

情感虐待 6.17 ± 2.00 6.05 ± 1.78 0.71 0.477

躯体虐待 5.60 ± 1.96 5.21 ± 0.97 3.06**0.002

性虐待 5.52 ± 1.80 5.17 ± 1.14 2.68**0.008

情感忽视9.36 ± 3.45 7.83 ± 3.16 5.23**0.000

躯体忽视7.54 ± 2.59 6.56 ± 2.17 4.72**0.000

注:*表示p < 0.05,**表示p< 0.01。

Table 2. Comparison of childhood abuse scores in the cultural level of parents

表2. 儿童期虐待在父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

变量项目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

父亲学历大学及以上 5.80 ± 1.42 5.22 ± 0.76 5.14 ± 0.70 7.79 ± 3.20 6.60 ± 2.10 中专含高中 6.07 ± 1.83 5.32 ± 1.29 5.29 ± 0.16 8.30 ± 3.36 6.66 ± 2.22 初中 6.40 ± 2.25 5.63 ± 2.16 5.51 ± 2.18 8.90 ± 3.25 7.34 ± 2.54 小学 6.18 ± 1.70 5.26 ± 0.88 5.36 ± 1.42 10.0 ± 3.59 7.95 ± 3.02

F 2.04 1.87 1.41 5.07** 4.75**

母亲学历大学及以上 5.88 ± 1.54 5.23 ± 0.83 5.19 ± 0.89 7.33 ± 2.86 6.24 ± 1.69 中专含高中 5.97 ± 1.64 5.22 ± 0.82 5.17 ± 0.87 8.27 ± 3.44 6.84 ± 2.39 初中 6.11 ± 1.83 5.40 ± 1.72 5.33 ± 1.59 8.89 ± 3.36 6.91 ± 2.20 小学 6.52 ± 2.32 5.67 ± 1.91 5.65 ± 2.20 9.51 ± 3.52 8.08 ± 2.93

F 1.71 2.20 1.94 6.03** 7.89**

注:*表示p< 0.05,**表示p < 0.01。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Table 3. Comparison of childhood abuse scores in whether the only child

表3. 儿童期虐待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量表维度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t p

情感虐待 6.29 ± 2.13 5.88 ± 1.48 2.61** 0.009

躯体虐待 5.53 ± 1.88 5.19 ± 0.71 2.74** 0.006

性虐待 5.46 ± 1.81 5.15 ± 0.85 2.56* 0.011

情感忽视8.77 ± 3.47 8.14 ± 3.21 2.20* 0.028

躯体忽视7.37 ± 2.63 6.50 ± 1.97 4.39** 0.000 注:*表示p< 0.05,**表示p< 0.01。

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altreatment in childhood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r)

表4. 儿童期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r)

变量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父亲情感温暖理解?0.273** ?0.104* ?0.052 ?0.623** ?0.383**

父亲惩罚严厉0.485** 0.450** 0.391** 0.357** 0.390**

父亲过分干涉0.263** 0.175** 0.154** 0.195** 0.194**

父亲偏爱被试0.110** 0.164** 0.144** ?0.129** ?0.005

父亲拒绝否认0.400** 0.324** 0.270** 0.218** 0.325**

父亲过度保护0.274** 0.221** 0.164** 0.082 0.148**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0.251** ?0.117** ?0.062 ?0.612** ?0.358**

母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0.283** 0.200** 0.135** 0.160** 0.146** 母亲拒绝否认0.478** 0.346** 0.280** 0.293** 0.354**

母亲惩罚严厉0.506** 0.460** 0.390** 0.350** 0.394**

母亲偏爱被试0.128** 0.139** 0.139** ?0.091* ?0.009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

亲惩罚严厉进入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的回归方程。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进入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的回归方程。母亲偏爱被试进入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的回归方程;父亲偏爱被试进入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回归方程。母亲拒绝否认进入情感虐待回归方程,父亲拒绝否认进入躯体忽视的回归方程。

父亲过分干涉进入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的回归方程。

4. 讨论

4.1. 童年期受虐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状况

本研究显示男生躯体受虐、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等状况较女生多,这与国内众多研究结果相同(乔侠等,2010;王永红,陈晶琦,2012)。男生性受虐也高于女生,这与国内一些研究不同(高翠青等,2011),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对男童崇尚“子不教,父之过”、“不打不成才”的观念有关。同时男童生性较活波调皮,女童则较文静,这可能也会影响到父母的养育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母对男生更加惩罚严厉、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而对女生则有更多情感温暖,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Table 5.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maltreat in childhood (α = 0.05)

表5. 儿童期虐待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 = 0.05)

因变量自变量β值标准误标准化β值t p

情感虐待常数项 2.940 0.307 9.566 0.000 母亲惩罚严厉0.140 0.022 0.351 6.352 0.000

母亲拒绝否认0.083 0.022 0.213 3.874 0.000

母亲偏爱被试0.137 0.049 0.243 2.797 0.005

父亲偏爱被试?0.103 0.050 ?0.180 ?2.063 0.040 躯体虐待常数项 3.068 0.294 10.444 0.000 母亲惩罚严厉0.079 0.023 0.255 3.505 0.000

父亲惩罚严厉0.066 0.019 0.270 3.434 0.001

父亲偏爱被试0.041 0.017 0.092 2.425 0.016

父亲过分干涉?0.045 0.013 ?0.173 ?3.365 0.001

父亲过度保护0.045 0.017 0.119 2.603 0.009 性虐待常数项 2.323 0.503 4.618 0.000 父亲惩罚严厉0.073 0.020 0.300 3.588 0.000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0.014 0.005 0.119 2.779 0.006

母亲惩罚严厉0.066 0.023 0.213 2.815 0.005

母亲偏爱被试0.037 0.017 0.084 2.132 0.033

父亲过分干涉?0.024 0.012 ?0.094 ?1.997 0.046 情感忽视常数项19.850 0.948 20.941 0.000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0.085 0.021 ?0.309 ?4.028 0.000

母亲惩罚严厉0.109 0.026 0.151 4.166 0.000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0.077 0.022 ?0.272 ?3.539 0.000

父亲偏爱被试?0.256 0.084 ?0.246 ?3.031 0.003

母亲偏爱被试0.182 0.083 0.178 2.206 0.028 躯体忽视常数项8.567 0.745 11.507 0.000 母亲惩罚严厉0.118 0.026 0.232 4.614 0.000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0.052 0.008 ?0.269 ?6.608 0.000

父亲拒绝否认0.074 0.036 0.101 2.080 0.038

注:情感虐待R2 = 0.290,F = 55.229,p = 0.000;躯体虐待R2 = 0.250,F = 35.959,p = 0.000;性虐待R2 = 0.191,F = 25.498,p = 0.000;情感忽视R2 = 0.427,F = 80.465,p = 0.000;躯体忽视R2 = 0.227,F = 53.082,p = 0.000。

父母文化水平低是儿童期虐待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内众多研究成果一致(乔侠等,2010;王永红,陈晶琦,2012)。父亲文化水平低的躯体忽视、情感忽视更多,可能因为文化水平低的父母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式上有所欠缺。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学历越高会越偏爱被试,也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学历越高也会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这可能因为学历越高的人修养越高,也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表达爱意。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儿童期虐待各个因子上都要显著。但国内也有研究认为,独生子女更容易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比非独生子女受到性虐待(赵丹,李丽萍,2006)。同时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更少,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更多。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有更多的儿童期虐待行为,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更加溺爱孩子,不舍得打孩子。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数据分析也支持了这一点,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亲相比对孩子有过多的保护。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体验到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更少,家里有几个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有限的精力分配到几个孩子身上,不能像独生子女家庭一样独爱一个孩子。

4.2. 童年期受虐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儿童期虐待和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密切相关。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可能导致情感、躯体及性虐待的发生,父母对子女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子女经常被打、被惩罚,经常听到刻薄、侮辱的话,可能会导致躯体、情感虐待的发生。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偏爱可能减少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发生,父母给予子女较多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子女就会得到较多的关心支持、照顾,而不会受忽视。从本研究来看,儿童期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不打不成才”、“养不教父之过”这些不符合现代儿童培养理念的教条在广大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不少父母依然演戏老一辈的教育方式,打骂教育依然大行其道,这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母亲惩罚严厉进入儿童虐待五个维度的回归方程;父亲惩罚严厉进入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的回归方程,说明父母惩罚严厉是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进入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的回归方程,其中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的系数为负,说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有保护作用。母亲偏爱被试进入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的回归方程;父亲偏爱被试进入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的回归方程,说明父母平等对待孩子很重要。母亲拒绝否认进入情感虐待回归方程,父亲拒绝否认进入躯体忽视的回归方程,说明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很重要。父亲过分干涉进入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的回归方程,说明父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很重要。这启示我们,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应该更多的给予关爱,尽量用关爱的方式替代惩罚。对于不同孩子应该一视同仁,给与同等的爱和关怀,不能因为性别或者成绩好坏而差别对待。要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努力挖掘孩子的优势资源而不是总强调其缺点和不足,相信孩子自己能够独立做好事情,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本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作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样本量不够多,也只探讨了儿童虐待的影响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没有进一步探究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接下来的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继续了解儿童虐待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高翠青, 戴伏英, 刘华平等(2011). 儿童期虐待经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疾病监测, 4期, 313- 316.

侯日霞, 段熙明, 吉峰(2011).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期, 106-107.

乔侠, 李先宾, 乔静等(2010). 290名青少年童年期受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期, 33-35.

王蕾(2000).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杂志, 5期, 507-510.

王永红, 陈晶琦(2012). 1762名大专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18期, 4654-4656.

徐慧, 张建新, 张梅玲等(2008).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4期, 940-942.

杨世昌, 姚桂英, 杜巍等(2011).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儿童期躯体虐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 中国学校卫生, 8期, 961-962, 965.

杨世昌, 张亚林, 黄国平, 郭果毅(2005). 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学生受虐待的多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4期, 296-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97.

余婷婷, 江流, 苏普玉等(2013). 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初中生伤害和暴力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校医, 3期, 161-165.

苑光宗, 唐柳, 傅文青, 孔明, 郭玲玲, 徐丽华(2011).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7期, 151-154+158.

岳冬梅, 李鸣杲, 金魁和, 丁宝坤(1993). 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期, 97-101+143.

张秀阁(2003). 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 3期, 168-169+172.

赵丹, 李丽萍(2006). 某医科院校485名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的调查. 疾病控制杂志, 2期, 154-157.

赵幸福, 张亚林, 李龙飞, 周云飞, 李鹤展, 杨世昌(2005). 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中国临床康复, 20期, 105-10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Report of the consultation on child abuse prevention. Geneva: WHO, 29-31.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一)父母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幼儿家长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我们是科研课题组,想了解目前你们关于教养幼儿的一些想法和观念,以利于我们对幼儿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促进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在全园展开这次调查。请你如实回答,谢谢你的合作!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育儿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幼儿,使你的孩子全面发展,请你根据问卷题目如实填写(以平时行为为准,不做过多考虑)。你的回答没有好坏之分,对你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影响。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成,你们的回答可以用1、2、3、4四个等级表示,其中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请你们分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里填上最适合自己的等级(父亲、母亲分别填写,请勿代写),每题只准选1个答案。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例:你常常打孩子吗?父亲(1)母亲(2) 你觉得对自己的孩子亲热吗?父亲(2)母亲(3) 幼儿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 母亲是否健在:(是/否) 父母是否离异:(是/否) 父亲的文化程度:

父亲的职业: 母亲的文化程度: 母亲的职业: 家住:农村/ 城市 经济年收入: 幼儿日常生活主要由谁安排:父母/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保姆/ 其他 家庭特殊情况备注: 第二部分 一、选项 1、从不 2、偶尔 3、经常 4、总是 二、题目 1、你干涉孩子做的每一件事。父亲()母亲() 2、即使是很小的过失,你也要惩罚你的孩子。父亲()母亲() 3、你总是试图使你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亲()母亲() 4、你允许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父亲()母亲() 5、你觉得你是一个严厉的家长。父亲()母亲() 6、你总是左右你的孩子穿什么衣服或打扮成什么样子。父亲()母亲() 7、你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他能做的事,因为害怕他受伤。父亲()母亲() 8、你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父亲()母亲()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1)"权威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 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2)"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 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 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4)"忽视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 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反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

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溺爱型"会使儿童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忽视型"会使儿童学习注意力转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将会荒废学业。只有在"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并且能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学习灵活刻苦,善于和同学交流。"权威"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即"权力",父母具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养的权力;二是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态度,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是亲子间互动的结果。 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权威型"父母呢? 1、以身作则,坚持基本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 2、对孩子的要求要采取一致的态度,不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3、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协助孩子达成目标,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态度一致,不可以成喜、以败悲。 4、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要求及时的作出反馈,避免"权威"变成"专制"。 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定之规,这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就是继续完善自我的过程。 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原因。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不会给您带来任何不利影响。真诚地感谢您的合作!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选择并打“√”。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 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 您的性别是: 1男 2女 您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您的生源地: 1农村 2小城镇 3大城市 您的专业类别:1文史类2理工类3艺体类 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___岁。 父亲是否健在:1.是 2.否(或在您_岁时去世) 母亲是否健在:1.是 2.否(或在您_岁时去世) 父母是否离异:1.是 2.否在您_岁时离异 父亲文化程度:1.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 2.中专(包括高中) 3.初中 4.小学 父亲职业: 1.工人 2.农民 3.知识分子 4.干部 母亲文化程度:1.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 2.中专(包括高中) 3.初中 4.小学 母亲职业: 1.工人 2.农民 3.知识分子 4.干部 下面举例说明每个题目回答的方法: 题目父母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父母常常打您吗?父 1.√ 2. 3. 4. 母 1. 2.√ 3. 4. 题号题目父母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 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父 1 2 3 4 母 1 2 3 4 2 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父 1 2 3 4 母 1 2 3 4 3 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父 1 2 3 4 母 1 2 3 4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年级______ 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请您努力回想小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圈选出适合的答案。 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 1. 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 事。父 1 2 3 4 母 1 2 3 4 2. 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 我。父 1 2 3 4 母 1 2 3 4 3. 与我家庭其他成员相比,父母更宠爱 我。父 1 2 3 4 母 1 2 3 4

爱。父 1 2 3 4 母 1 2 3 4 5. 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 我。父 1 2 3 4 母 1 2 3 4 6. 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 萃父 1 2 3 4 的人。母 1 2 3 4 7. 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 处。父 1 2 3 4 母 1 2 3 4 8. 父母能让我得到家庭其他成员得不到的东 西。父 1 2 3 4 母 1 2 3 4 9. 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 的。父 1 2 3 4 母 1 2 3 4

厉。父 1 2 3 4 母 1 2 3 4 11. 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 子。父 1 2 3 4 母 1 2 3 4 12. 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它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 为父 1 2 3 4 他们害怕我会出 事。母 1 2 3 4 13. 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面打我或训斥 我。父 1 2 3 4 母 1 2 3 4 14. 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 么。父 1 2 3 4 母 1 2 3 4 15.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 我,父 1 2 3 4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 该问卷的说明介绍: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Perr is C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1993年由岳冬梅等人修订为中文版。父亲量表包含6个因子, 母亲量表包含5个因子,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过分干涉、过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 指导语: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您努力回想一下在您小时候父母对待您的方式,回答问题。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划“○”。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性别:___年龄:___年级:___ 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或在您___岁时去世) 母亲是否健在:是否(或在您___岁时去世) 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__岁时离异 父亲的文化程度: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父亲的职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 母亲的文化程度: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母亲的职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 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父母常常打您吗?父① 2 3 4

母 1 ② 3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2.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 母 1 2 ③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拒绝;因子Ⅱ:情感温暖;因子Ⅲ:过分保护;因子Ⅳ: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家庭教养方式

1、,即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居住。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家庭结构成员之间交往增多,容易形成亲密感情,这是父母对儿女实施教育的基础。在这种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认识容易达成一致。但由于家庭成员少,孩子的交往对象单一,不利于形成较强的交往能力。 2、,即由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构成的家庭类型。由于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层次较复杂,儿童可以同时和几代人交往,学习长辈们的相处方式,锻炼各种适应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但在这种家庭中,家长之间容易引起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两种家庭结构又被称为“完整家庭”。 3、,即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离异等造成的家庭结构缺损。生长在这类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所受的影响取决于儿童的性别、年龄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离异了,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仍能进行沟通,双方能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 家庭教养方式摘要: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 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准考证号: 013712212453 姓名:徐婷 专业:学前教育 办学点:郧阳师专 指导教师:王凤 2014年10月18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内容摘要:在我国,对幼儿的引导、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幼儿教师的事情。在这一传统思想的支配下,忽视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好坏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行为,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儿童形成积极地人格特征,而长期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于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如何根据幼儿不同成长阶段调整教养方式,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深入分析了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深刻的阐述了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很好地诠释了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教养方式幼儿发展成长影响

目录 前言 (1) 1父母教养方式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2) 1.1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 (2) 1.1.1权威型 (2) 1.1.2专断型 (3) 1.1.3溺爱型 (3) 1.1.4忽视型 (4) 1.2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4) 1.2.1幼儿的年龄与性别 (5) 1.2.2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5) 1.2.3父母的经历 (5) 1.2.4社会经济地位 (5) 1.2.5父母的个性特征 (6) 2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 2.1对幼儿心理过程发展的影响 (7) 2.2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9) 2.3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10) 3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策略 (11) 3.1加强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 (11) 3.2提倡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 (1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测验 (共132个问题,用时30分钟) 指导语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您努力回想一下在您小时候父母对待您的方式,回答问题。 每个题目均有4个等级,分别是“从不、偶尔、经常、总是”。请您分别选择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4个等级之后还有一个选项是“题目不适”。如果您幼时父母不全,或者您是独生子女,应对相关的题目作出“题目不适”的回答。 1、我觉得父亲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2、我觉得母亲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3、我能通过父亲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很喜欢我。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4、我能通过母亲的言谈、表情感受她很喜欢我。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5、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亲更宠爱我。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6、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母亲更宠爱我。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7、我能感到父亲对我的喜爱。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8、我能感到母亲对我的喜爱。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9、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亲也会惩罚我。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0、即使是很小的过失,母亲也会惩罚我。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1、父亲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2、母亲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3、我觉得父亲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4、我觉得母亲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5、父亲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6、母亲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E、题目不适 17、父亲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附评分标准) (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姓名:___________ 性别: 男女年龄: 您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__岁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母亲是否健在:是否;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______岁时离异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侯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侯留下的这些印象。 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3、4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分别回答。 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列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父母常常打你吗?父① 2 3 4 母 1 ② 3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1、父母对你很亲热吗?父 1 2 ③ 4 母 1 2 ③ 4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父1 2 3 4 母1 2 3 4 2.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父1 2 3 4 母1 2 3 4 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父1 2 3 4 母1 2 3 4 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父1 2 3 4 母1 2 3 4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父1 2 3 4 母1 2 3 4 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父1 2 3 4 母1 2 3 4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父1 2 3 4 母1 2 3 4 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父1 2 3 4 母1 2 3 4 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父1 2 3 4 母1 2 3 4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父1 2 3 4 母1 2 3 4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父1 2 3 4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哪些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哪些 本文是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哪些 1、权威型——控制+爱(接受)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明确,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时,会严格按规则说服教育;而对其良好行为,则表现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这种高控制、情感上便于接受的温暖式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易使孩子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者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的性格。 2、专制型——控制+不爱(拒绝) 控制有余,爱心不足。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父母就会采取强硬措施,有的甚至动用暴力。这种方式下教养的儿童往往会有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3、娇宠型——不控制+不完全爱爱得不理智,控制不足。父母对孩子百般疼爱,过分娇宠,任其呼风唤雨,对小孩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应。例如,有一位下岗女工,平时在菜场买菜总是和小贩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能省一分是一分,舍不得买质量好的菜。但是,和孩子去买东西时,却“慷慨大方”,孩子要什么买什么,一次就是几百块钱。这样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发生扭曲,使孩子形成了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心理行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懒惰、自私、任性、撒娇、为所欲为,形成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4、冷漠型——不控制+不爱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甚少,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教养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教学内容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 一、概述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各种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依恋理论认为,父母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是儿童安全依恋关系和正常发展的需要,而父母控制即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是儿童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以后心理功能紊乱的一个来源。为了定义和评估父母教养行为的有效构成,Parker于1979年根据依恋理论编制了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众多的研究表明,PBI具有良好的信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得分较少受到被试抑郁水平和生活重大事件的影响;PBI常用于临床病人所受的教养方式对其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某些症状表现,其效度也在成人群体、青少年群体、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得到广泛的验证。现在PBI已成为在美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回顾性自陈量表。国内周世杰、楚艳民、杨红君、刘利、刘琴等人对此量表做了修订和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检验。 二、量表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是评估个体对儿童时期(16岁以前)父母养育方式的认知的自陈量表,分为母亲版(PBI-M)和父亲版(PBI-F),各有23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三个因子。采用李可特4点计分形式,“0”代表“非常不符合”,“1”代表“比较不符合”,“2”代表“比较符合”,“3”代表“非常符合”。 三、测量学指标 PBI中文版的修订在849名在校大学生中完成。PBI-M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14~0.437之间,PBI-F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2~0.394。内部一致性分析显示,PBI-M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母亲控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46/0.830,0.806/0.727,0.745/0.661;PBI-F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父亲控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58/0.844,0.822/0.748,0.752/0.689。重测相关系数为0.746~0.941。 结构效度方面,探索性因素分析父亲版和母亲版均得到三因子,分别命名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母亲版累积解释率为46.22%,父亲版累计解释率为49.28%。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三因素模型中,CFA结果显示:母亲版χ2/df=2.457,GFI=0.898,AGFI=0.871,CFI=0.900,NFI=0.844,NNFI=0.844,RMSEA=0.059;父亲版χ2/df=3.052,GFI=0.870,AGFI=0.839,CFI=0.858,NFI=0.805,NNFI=0.838,RMSEA=0.070。 将PBI-M和PBI-F分量表与成人依恋问卷(AAQ3.1)进行相关分析,两个量表的所有分量表之间都相关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在-0.544~0.631之间。 四、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母亲版: 1.关爱因子:1、2、4、5、6、11、12、14、15、16、22共11个条目,反映母亲对孩子温和、理解、支持; 2.鼓励自主因子:3、7、13、19、20、23共6个条目,反映母亲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 3.控制因子:8、9、10、17、18、21共6个条目,反映母亲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严格限制孩子的自由。 其中反向计分:条目2、4、14、、16、18、22。 父亲版 1.关爱因子:1、2、4、5、6、11、12、13、15、16、22共11个条目,反映父亲对孩子

父母的教养方式.doc

父母的教养方式 (一)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国学者刘金花认为评定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有两个: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理解孩子),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成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娇宠型、冷漠型。 1、 权威型——控制+ 爱(接受)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明确,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时,会严格按规则说服教育;而对其良好行为,则表现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这种高控制、情感上便于接受的温暖式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易使孩子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者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的性格。 2、 专制型——控制+ 不爱(拒绝) 控制有余,爱心不足。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

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父母就会采取强硬措施,有的甚至动用暴力。这种方式下教养的儿童往往会有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3、 娇宠型——不控制+不完全爱 爱得不理智,控制不足。父母对孩子百般疼爱,过分娇宠,任其呼风唤雨,对小孩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应。例如,有一位下岗女工,平时在菜场买菜总是和小贩讨价还价、斤斤计较,能省一分是一分,舍不得买质量好的菜。但是,和孩子去买东西时,却“慷慨大方”,孩子要什么买什么,一次就是几百块钱。这样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发生扭曲,使孩子形成了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心理行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懒惰、自私、任性、撒娇、为所欲为,形成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 4、 冷漠型——不控制+不爱 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甚少,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容易形成较强的冲动性、攻击性、不顺从、自傲、自狂、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心理,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发生不良行为问题。

【调研问卷模板】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调研问卷模板】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 1. 指导语.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的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划“○”。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 2. 性别 男 女 3. 年龄 ____________ 4. 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__岁。 ____________ 5. 父亲是否健在. 是否(或在您___岁时去世) ____________ 6. 母亲是否健在. 是否(或在您___岁时去世) ____________ 7. 父母是否离异. 是否在您___岁时离异 ____________ 8. 父亲的文化程度 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 中专(包括高中)、 初中、

小学 9. 母亲的文化程度 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 初中、 小学 10. 父亲的职业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11. 母亲的职业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干部 12.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母亲. 经常 母亲. 总是

13. 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母亲. 经常 母亲. 总是 14.. 与我的兄弟姐妹比,方面更宠爱我 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母亲. 经常 母亲. 总是 15. 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父亲. 从不 父亲. 偶尔 父亲. 经常 父亲. 总是 母亲. 从不 母亲. 偶尔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 的影响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一)父母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原来,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课拓展的领域,自我监控,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心理控制,认知控制,认知方式、归因,执行功能,价值观,道德判断,道德脱离,同伴关系、宽恕、气质类型、人格、幽默风格、——内隐攻击性、内隐幸福感、内隐心理健康、内隐竞争性、内隐助人倾向、内隐合作倾向、 准确地说,以上这些研究都是探讨了外显攻击性的发展特点,而关于青少年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在国内外文献中鲜见有关研究。Uhlmann 和Swanson 等[5 ,6 ]的研究提出观看暴力影碟会增加内隐的攻击行为。杨治良等[7 - 9 ]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发现个体的攻击行为具有内隐性,攻击行为倾向性表现出自动化特征,内隐攻击性不存在性别差异。杨治良指出个体后天表现的攻击行为差异是社会教养和生活环境作用的结果,是对攻击性加以完全的压制、还是加以必要的限制、还是将攻击作为生活中常用的反应方式,这些都受到个体成长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正因为攻击行为上的差异是后天教化的直接后果,对攻击行为的控制才具有了现实可能。方晓义等[10 ]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家庭教育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服从,而不是公开表达他们与父母不一致的观点,儿童的攻击性常常被压抑下来。这样,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就很有意义。本研究试图就青少年的内隐攻击性,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采用翻译Arnold H.Buss&Mark Perry(1992)编制的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简称AQ)。该问卷采用五级评分(0-4级),O=完全不符合, l=比较不符合,2=既符合又不符合,3=比较符合,4=完全符合,问卷共有29道题目, 其中第9题和16题为反向计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1。 该攻击性问卷由愤怒、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敌意四个因素组成,各因素所 包含的项目有: 1.愤怒(A)包含七题:T1、T9、T12、T18、T19、T23、T28。 2.身体攻击(PA)包含九题:T2、T5、T8、Tll、T13、T16、T22、T25、T29。 3.言语攻击(V A)包含五题:T4、T6、T14、T21、T27。 4.敌意(H)包含八题:T3、T7、T10、T15、T17、T20、T24、T26。 采用翻译Arnold H.Buss&Mark Perry(1992)编制的攻击性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简称AQ) [16] 。问卷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 全符合共五个等级,问卷共有29道题目,其中第9和16题为反向计分。问卷由 愤怒、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敌意四个因素组成,其中愤怒(A)有:T1、T9、 T12、T18、T19、T23、T28七题;身体攻击(PA)有:T2、T5、T8、T11、T13、 T16、T22、T25、T29九题;言语攻击(V A)有:T4、T6、T14、T21、T27五 题;敌意(H)有:T3、T7、T10、T15、T17、T20、T24、T26八题。该问卷的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5~0.94,Alpha系数为0.8377。 [1]高桦.内隐社会认知:攻击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十论文,1998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P236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1999,p338-377 〔15)刘贺,李静.青少年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特点与差异研究〔J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