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基础第三章讲义

经济基础第三章讲义

经济基础第三章讲义
经济基础第三章讲义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个人企业也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个人企业中,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2.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资本和财产不属于出资人所有,而属于公司法人。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疑编号91103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疑编号91103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

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答疑编号91103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考试内容: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考试内容: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例如假设劳动投入可变,而其他投入不可变。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

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是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3)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教材24页表1-1。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的工人人数为10人时,其总产量为2100个;当工人人数为

11人,其总产量为2200个,则工人人数为11人时,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个,平均产量是()个。

A.100 200

B.200 100

C.210 105

D.100 210

[答疑编号91103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教材25页图1-16。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后,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例题·单选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

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

【答案】A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MP>0时,TP上升;MP=0,TP最大;MP<0时,TP下降。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例题·多选题】下面关于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MP上升时,TP增加

B.MP下降时,TP下降

C.MP=0时,TP最大

D.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E.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答疑编号91103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四)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1)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掌握)

1.机会成本: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实际上是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

3.经济利润

在经济学中,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例题1·单选题】(2007、2008年)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答疑编号91103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经济利润也称为()。

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

C.会计利润

D.隐成本

[答疑编号91103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在成本下降时利润一定是增加的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

[答疑编号91103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

(二)成本函数

考试内容:掌握各种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由于考察期的不同,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C=b+f(q)

长期成本函数无固定成本。C=f(q)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TC=TFC+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2)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ATC= TC /Q=AFC+AVC=TFC/Q+TVC/Q

(3)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例题1·单选题】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

[答疑编号9110301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2·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有()。

A.厂房和设备折旧

B.管理人员工资

C.原材料费用

D.燃料和动力费用

E.生产工人工资

[答疑编号91103011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

【例题3·单选题】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显成本

[答疑编号91103011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例题4·单选题】(2008年)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元。

A.0

B.150

C.100

D.300

[答疑编号91103011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100元,所以边际成本=(2100-2000)/(3-2)=100元。

(三)短期成本曲线

考试内容:熟悉不同的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在成本曲线中,横轴时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成本。

总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1)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2)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曲线。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逐渐接近横轴。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MCATC,ATC上升。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MCAVC,AVC上升。

(5)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6)注意29页图1-18中三个最低点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先出现,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后是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

【例题1·单选题】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A.价格

B.产量

C.收益

D.利润

[答疑编号91103011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总可变成本曲线是()。

A.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B.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答疑编号91103011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疑编号91103011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C.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D.平均固定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E.无论上升或下降,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边际成本曲线

[答疑编号91103011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例题5·多选题】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有()。

A.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

E.平均总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 础知识讲义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掌握)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对税收内涵的理解: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 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例题1·单选题】(2007年)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经济权力 B.信用 C.政治权力 D.经济实力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国家 B.财政部 C.中央银行 D.税务局 [答案]A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掌握)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无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但是对于全体纳税人而言由具有返还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指税收的确定性和征收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题·多选题】(2004年、2006年、2007年)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答案]BCE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1.纳税人(掌握)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 【例题·单选题】(2005年)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2018年度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 币及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 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楚 1市场需求、供給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給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3.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

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咱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

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I)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趋势 第三节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考核内容:(1)财政支出的含义 (2)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3)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分类的重要意义; 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这种分类的意义 具体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与原则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体现着财政的目的和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 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 财政支出的过程就是执行政府政策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原则 (1)公平分配原则 该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以实现企业和

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 市场不能对分配差距进行有效的再分配和实现社会公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予以调整和克服。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效益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宏观含义:要实现社会均衡,通过财政支出使社会资源在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达到均衡,达到这一均衡的标准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由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 微观含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判定某项支出所消耗资源与其带来的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决定某个项目财政是否配置资源及配置多少资源。 (3)稳定与发展原则 该原则是指通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果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减少财政支出。 【例题1:课后题第2题】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A.政府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 D.财政政策 答案:C 【例题2:课后题第1题】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要求 A 公平分配原则 B 效益原则 C 稳定 D 发展 答案:B 【例题3:课后题第11题】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消费者偏好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产品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 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Qd=Qs 时→Po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 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 P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前言 (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09年教材情况 整体而言,初级经济基础的内容大致变化了30滋右。第一、二部分变化较小。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7427845.html, (1)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去掉了货币职能的内容,增加了货币发行的内容(113~115页);

(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去掉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内容,增加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内容(134~137页)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1)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重新叙述了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那部分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143~144页; (2)增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153~159页),删掉了原有的第二十二章品牌策略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1)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去掉了管理学及其特点、组织环境的内容 (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增加了沟通的内容(200~202页) 第六部分法律 变动最大,基本上是全部修订。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一)试卷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初、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和各专 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40分。全国2007、2008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012年经济师考试常见知识点 考试内容:熟悉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抽象劳动是()。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形成商品的价值 C.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D.劳动的自然属性 E.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答案]ABCE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单元经济学 第一讲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前言 课程简介 课程结构 课程流程 课程简介 冲刺班主要是面向考试,有以下特点:围绕考纲模拟考堂 明确重点集中突破 面向通过争分夺秒 活学活用多快好省 课程结构 经济学基础中级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西方经济学核心内容是市场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形成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研究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而需求中重要的是消费者,供给中重要的是生产商。所以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生产和成本。厂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达成交易,所以还要研究市场理论。众多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入手点是国民收入。因为市场失灵,要引入宏观调控。 第一部分本讲主要内容 本讲的主要内容有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弹性是需求和供给相对价格的变化量。 第二部分本讲重要考点及典型例题讲解 重要考点 考点1 需求概述Ⅲ 知识点1:需求的定义 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知识点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产品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心理预期 其他因素 知识点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我们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考点1 典型例题单选题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A.需求下降 B.供给下降 C.供给不变 D.需求不变 答案:A 考点:1 解析: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C.气候情况 D.替代品的价格 E.互补品的价格 答案:ABDE 考点:1 解析:气候情况不直接影响需求。 考点2 供给概述Ⅲ 知识点1:供给的定义 供给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以生产提供能力为前提:供给≠生产,供给=愿意销售∩能够销售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 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一)工业产权概述 工业产权:人们依法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域内享有的专用权。 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统称为知识产权,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是指专利权和商标权。 工业产权的特征: (1)专有性 (2)地域性 工业产权只在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地域范围内有效,不具有域外效力。 (3)时间性 (二)专利权 1.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人 类型规定

【例题·单选题】(2006年)某研究所工作人员甲在工作之余自行完成了一项发明,但其利用的辅助物质条件来源于其所在的研究所,该发明( )。 A.属于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甲 B.属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甲 C.属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某研究所 D.属于非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属于某研究所 『正确答案』A 2.专利权的客体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对象包括: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对于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依法授予专利权;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3.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4.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

(1)专利权人的权利 (2)专利权人的义务——缴纳年费 (3)专利权的期限和终止 专利权的期限 专利权的终止

(4)专利的强制实施许可 5.专利权的保护 (1)专利侵权行为 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侵害专利权人的实施权和标记权的行为。 (2)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注意:②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③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式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⑤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3)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以后,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对于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权人发现侵权行为以后,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是2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例题·单选题】(2009年)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自( )起计算。 A.申请之日 B.登记之日 C.公告之日 D.授予之日

2020年新编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03名师资料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3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个人企业也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个人企业中,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2.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资本和财产不属于出资人所有,而属于公司法人。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 )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C.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

最新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所有曲线.pdf

2018年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I)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结构: 飞一节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J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増长趋势 第三节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匕第四节财 政支出绩效考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考核内容:(1)财政支出的含义 (2)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3)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分类的重要意义; 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这种分类的意义 具体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与原则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体现着财政的目的和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 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 财政支出的过程就是执行政府政策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原则 (1)公平分配原则

该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以实现企业和

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 市场不能对分配差距进行有效的再分配和实现社会公半,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以调整和克服。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效益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遵循市场效率准则來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宏观含义:耍实现社会均衡,通过财政支出使社会资源在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达到均衡,达到这一均衡的标准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给社会带來的利益大丁?由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 微观含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判定某项支出所消耗资源与其带來的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此基础上决定某个项目财政是否配置资源及配置多少资源。 (3)稳定与发展原则 该原则是指通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支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果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果的重耍因素,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减少财政支出。 【例题1:课后题第2题】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A.政府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 D.财政政策 答案:C 【例题2:课后题第1题】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的要求 A公平分配原则 B 效益原则 C 稳定 D发展 答案:B 【例题3:课后题第11题】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各种收益概念的含义及其公式 (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如34页1-19中(a)所示。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用R表示) R=P?Q 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用AR表示) AR=R/Q=P 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用MR表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 MR=△R/△Q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AR、MR是相等的。单个企业的AR、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无论长期决策还是短期决策,企业进行产量决策的依据是:MR=MC的原则,因为此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利润最大的含义: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 单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线。(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其最优生产规模) 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考试内容:掌握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最优决策原则;熟悉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即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AR=DD) (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

XXXX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之-(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的含义: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 (1)本行业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一个行业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数目很多,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 (2)本行业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本行业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一个行业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根据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类型。 (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为: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市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成因和特征 含义: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成因: (1)政府垄断; (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4)自然垄断。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2018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目录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 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 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 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 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完整版)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市场 需求 市场 供给 在均衡价格之上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 ①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E>1高弹性或富有弹性反方向E<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同方向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需求交叉弹性公式: ①E d>0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 d=0无关系 ①E=1 ②E>1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必需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 入的增加④E=0 ⑤E<0低档品 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①E>1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③E=1供给价格弹性为1④E=0供给完全无弹性(少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的。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而且变动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府的干预 保险市场与道德风险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政府对 市场的 干预 垄断①通过法律手段②进行公共管制,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外部性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相关企业合③明晰产权;科斯定理:财产权是明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和简单 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 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民总收入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概念 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不包括所得税 收入法 支出法 公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宏观经 济均衡 的基本 模型 含义从支出角度看GDP从收入角度看GDP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GDP=Y=C+I GDP=Y=C+S投资I=S储蓄 三部门同上增加了政府部门GDP=Y=C+I+G购买GDP=Y=C+S+T税收I=S+(T-G) 四部门同上增加了国外部门 GDP=C+I+G+(X- M) Y=C+S+T I= S+(T-G)+(M-X) 消费 储蓄 投资 消费理论 ①凯恩斯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 倾向②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③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 储蓄函数(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1 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①利率②货币供给量③政府购买④税收⑤预期⑥价格总水平3种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出口效应 总供给基本因素:价格与成本,企业的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分为:①长期(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②短期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 济 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经济 增长 含义用现行价格计算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劳动生产率; 3.资本的投入数量; 4.资本的效率 因素分解 两因素分解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 经济 周期 和 经济 波动 周期含义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 类型 ①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负增长②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经济增长率正值 ①长周期(50-60年) ②中周期(8年) ③短周期(3-5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 波动原因①投资率的变动②消费需求波动③技术进步状况④预期变化⑤经济体制变动⑥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波动指标 ①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③滞后指标(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经济基本理论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心④国民收入分配状况逐步改善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级) 2008年4月8日 17:45 阅读次数:1604 第一部分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 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上述理论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形式;掌握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熟悉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掌握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 (二) 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

掌握产权的含义、内容和特征;掌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加深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二)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内容和目标;掌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收入分配政策 考试目的 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了解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知识,使考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和政府的收入调控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试内容 (一) 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收入分配的调控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过程和机制;掌握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二) 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的结构 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性质;掌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义和方式。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含义;熟悉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指标和方法;熟悉洛伦茨曲线的形状和基尼系数的含义;掌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内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