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地下空间发展模式探索--成都市地下空间发展模式初探

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地下空间发展模式探索--成都市地下空间发展模式初探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产生了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发展与土地的矛盾日益严重,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

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需求而进行开发、建设与利用的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宝贵的空间资源。目前国内外在城市规划层面提及的地下空间利用主要是指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功能大多集中在商业、交通、市政公用、人防及综合防灾以及仓储等方面。

作为四川省会及西南地区特大城市的成都市,目前正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战略机遇期,亟需通过转型提升并追赶国内外大都市的先进理念,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1 成都地下空间利用发展历程及现状1.1成都概况1.1.1经济

2012年成都市GDP 约8000亿元,人均8745美元,财政总收入983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进出口总额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1.1.2人口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达到8730人/km 2,位居全国前列(北京11500人/km 2,上海9589人/km 2)。

1.1.3气候及地质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气候总体温暖潮湿,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成都不需要地下空间御寒的特殊功能,地下空间发展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小。成都平原区属滑坡影响安全区,无重大和频繁的地质灾害发生,多数地区可进行多层地下空间开发,局部地段的地质问题都可以通过工程措施解决。

1.2地下空间利用发展现状

成都市中心城目前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还是集中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商业部分及停车利用,以及部分交通(轨道、道路下穿)和市政功能。如位于地铁1号线省体育站旁的数码广场及来福士广场均设置了地下商场购物区,目前已通过人行通道与地铁站点实现了无缝对接;天府广场地下空间目前主要为下沉广场及地铁1、2号线的换乘枢纽站,同时地下停车场、地下购物中心和与周边各综合体相连通的地下通道也在进行建设。成都东客站是目前西部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其地下空间实现了地铁、火车、公交车、长途客运、出租之间的无缝对接。

2 国内外地下空间发展历程及现状2.1历史原因

纵观国内外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成及发展,多数是基于地理气候及用地紧张、环境制约等客观因素形成的被动空间,而后随着经济等发展才逐步被赋予其他的更多功能。城市的地下空间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城市,如1600年的伦敦、1900年的莫斯科或1975年的北京,地下空间虽然具备丰富的潜能,但实际功用却往往是被动的,通常被用于存放、储藏物品或人。

2.2经济发展

当城市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商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使速度和效率显得弥足珍贵,城市开始在地下发展更多更为活跃的系统。各大城市已经不仅仅将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而且将其视为地下空间的主要建设发展载体,使之承担了更加复合的功能。

3 成都地下空间发展模式初探3.1供需概况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各类用地的建筑的占地面积以及对应的地下空间可开发部分预测量约为7.6亿m 2,同时根据与南京、重庆等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进行类比,预测2020年成都市地下空间需求面积(包括现状已开发利用空间)约为1400万m 2。从供需量上来说,成都可供建设的地下空间资源远远大于需求,故成都公共地下空间的利用应突出重点,根据需求发展重点区域、重要节点。

3.2地铁建设

《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2013年2月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该规划中涉及线路9条,总长约291.4km,站点218座,这些线路都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运行。地铁建设的大力度推进将成为公共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契机,以推进成都市城市规划建设转型升级的稳步进行。

3.3区域划分

所以,成都的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以轨道建设为契机、依托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围绕地铁换乘枢纽,同时结合商业商务聚集区等公共活动中心为重点,综合考虑形成整体开

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地下空间发展模式探索

——成都市地下空间发展模式初探

康 萍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41000

摘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多,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等“城市病”,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开始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该论文主要是从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和发展的因素等角度,探讨成都市在城市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采用何种模式对地下空间进行高效的利用,最终实现提高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转型升级;地下空间;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第4卷 第30期2014年10月

发、综合利用的重点区域。同时根据区域功能、发展条件及限制条件、建设现状等因素进行各个发展分区的划定,并制定相应的发展利用原则。可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三类,其中:

◆ 重点发展区:主要由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所确定的主要换乘站点、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重要公共中心以及城市重要功能区、现代服务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商业商务集聚区、近期规划建设的重点地区等因素叠加选取划定;

◆ 限制发展区:主要是指总体规划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等特殊区域;

◆ 一般发展区:城市一般建设区,可结合地面建设情况,设置地下人行通道、变电站和蓄水池等市政设施、配建地下公共停车场等。

重点发展区的范围划定可根据人体步行距离进行考虑。从适宜步行角度来看,大多数人的舒适步行距离在3分钟以内(约200m),40%的人愿意步行5分钟(约400m),只有不超过10%的人愿意步行10分钟(约800m)。因此,从人们步行舒适性角度来考虑,地铁站点周边的地下空间重点利用区域半径考虑在400m 以内较为合适。

3.4东大街地下空间

各重点区域的开发利用要遵循人行优先、互联互通、地上地下有机连通等原则,同时将部分功能移至地下,为地面预留出更多公共活动空间。

东大街位于成都市CBD 区域春熙路商圈,是成都市东西向至关重要的一条主干路,红星路与东大街交叉口处设置了下穿隧道,地铁2、3号线穿越东大街片区并设置春熙路换乘站1座。东大街地下空间开发范围为盐市口至南糠市街(喜年广场)段,全长约1.2公里,规划地下三层,大部分段落宽约20米,占地面积约3.7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

10.78万米平方米,同时围绕地铁

2、3号线春熙路站、通过多通道与片区内建筑项目的地下空间利用连通,可规划形成网络状地下街体系。

图1 东大街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平面示意图

图2 地下空间节点连通示意图

3.5建设模式

由于公共地下空间需要与周边连通,故对于周边地块的连通要求需要作为地块设计条件在招拍挂同时提出。故建议各重点利用区域编制实施规划,同时将地下空间内容作为实施规划强制内容,以便于各阶段实施操作。

同时,建议各区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带规划方案挂牌的方式公开出让地下空间使用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4 结语

在各个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城市转型升级要求提上日程的今天,要根据各自情况深入研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充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为城市各种功能的设置开拓更加适用的空间,加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参考文献:

[1]城市的秘密:地下万象.[美]亚历克斯·马歇尔

[2]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3]东大街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方案,2012,3.

[4]莫栋升.彭文俊.宋飞.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规划研究.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第1期.

[5]李健行.魏文术.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探讨——以广州宏城广场周边地区为例.《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6月.

第4卷 第30期2014年10月

文章被我刊收录,以上为全文。

此文章编码:2014O

6737

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地下空间发展模式探索--成都市地下空间发展模式初

作者:康萍

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41000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4(30)

参考文献(5条)

1.亚历克斯·马歇尔城市的秘密:地下万象

2.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

3.东大街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2012

4.莫栋升;彭文俊;宋飞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规划研究 2011(01)

5.李健行,魏文术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探讨--以广州宏城广场周边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3)

引用本文格式:康萍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地下空间发展模式探索--成都市地下空间发展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3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