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一、选择题:

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

的应该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2、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3、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4、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6、已有贵贱贫富之分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7、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里存储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二、填空题: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分别是我国____流域和_____流域的早期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___ 的国家。

三、问答题: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5、C

6、D

7、A

二、填空题:

1、黄河长江

2、粟水稻

三、问答题:

相同点:(1)都从事农业生产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不同点原因:

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习题北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吗?()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元谋人和半坡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2.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 )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彩陶制作精美 3.(2016?盐城)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A.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 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D.半坡聚落会制造彩陶,河姆渡会制造黑陶 二、非选择题 6.虽然有的历史距离我们已有几十万年,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其存在。依据下列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解读】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你来解说】 (3)假如你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导游,请你从以上图片中任选一个合适的文物或复原图向游客介绍。 (4)假如你是半坡博物馆的负责人,为了改变游客稀少的状况,你会策划哪些表演再现当时半坡人的生活? (5)为了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参观河姆渡、半坡博物馆,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2.理解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4.技能目标: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xx原始xx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理念: 1.教材中的理念: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智慧和创造力。 (2)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力就越高,社会进步程度也就越快。 (3)理解北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南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的成因,理解建筑艺术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教学理念 (l)强调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究,捕捉历史生活中反映人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3)针对初中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主体内容展示为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 (4)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导学式讲解法 五、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有关插图。 六、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70万前的元谋人和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一百多万年、几十万年的悠悠岁月过去,约在六七千年前的时候,我们祖先的生活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历史场景,大家想象一下: 场景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间一些果实掉在地上。 场景二:一段时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几株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了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随手埋下几个果实。 场景三:一段时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她发现自己有意埋下的果实真的长出来了,并且又结了果子。这位妇女非常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想一想,这三个场景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农耕生活的产生过程,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形成的,妇女们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观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河姆渡聚落 案例说明 选择课文的第二目“河姆渡聚落”作为案例,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已经学习“半坡聚落”所反映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国新石器时期长江流域的代表型文化——“河姆渡聚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半坡聚落”进行比较,理解原始居民在新石器时代创造出的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为学习下一目“大汶口原始居民”经济发展导致成员之间贫富分化作好知识铺垫。 教学过程 1. 承上一课目的过渡 教师讲述:半坡聚落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现了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那么这是否代表了整个中华大地在当时的文明特点呢?(由于中国面积辽阔,南北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呈现出不同特色。)到了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河姆渡遗址,这一考古发现令人兴奋不已。呈现当时河姆渡遗址发掘情景的图片,经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发掘,河姆渡遗址的揭露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发现了四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其中第三、四层展现出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被命名河姆渡文化。如果你是当时在现场进行发掘的一名考古学家,通过接下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是否能总结出河姆渡遗址呈现了新石器时代怎样的生产生活特点呢? 学生活动:进入历史情景,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设置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远古历史的距离。培养学生

根据考古发掘内容对远古历史进行合理分析的逻辑思维方式。 2.案例主体 教师活动一:呈现一张1996年发行的河姆渡遗址的邮票的图片。这张邮票的主题是“稻作农业”,为什么邮票的背景是稻谷,而画面正中是一件器物?这件器物是干什么用的?它是用什么制作的?它与稻作农业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对比课本中的图片与课件中的邮票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思路:以当今的邮票实物展示介绍远古的历史,引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以课本为蓝本,拓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从文字、图片等多种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对比、联系的方法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课本中与课件中骨耜图片的分析,理解河姆渡的骨质农具的用途与优点。 教师活动二:呈现河姆渡稻谷多幅图片,包括稻谷出土时堆积在一起的情景和显微镜下的稻谷形态。介绍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的规模与稻谷品种,如此规模的稻谷堆积说明了什么?哪些原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优秀教案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房屋遗迹、各种磨制石器、陶器图案、农作物遗迹、饲养家畜遗迹等,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原始农耕生活,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史前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出土文物的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原始农耕生活的特征。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原始居民的成就,感受原始居民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简述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明的具体特征。 【教学难点】 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导入】 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呢?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种植什么粮食?他们会建造什么样的房屋呢?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说一说】什么是氏族?什么是聚落? 1.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 2.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 3.氏族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固定的社会群体,过着定居的生活,是同一祖先的后代。 (一)半坡聚落 自主学习,通过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工具的发展这两条线索,从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业,还

有原始手工业3个角度,让学生了解半坡聚落遗址。 (1)原始农耕: 让学生运用考古方法自主探究半坡人以粟为主食,引导学生知道南稻北粟的差异是因为自然条件不同引起的。 根据半坡氏族使用的磨制石器石刀、石锄、石耜冠、石铲、石斧,得出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2)原始畜牧业: 以证据证明半坡人的原始畜牧业中会饲养狗,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半坡人养狗主要为了打猎,继而推出半坡人在进行原始农耕的同时也保留的渔猎生活。 (3)原始手工业: 制陶业:出示半坡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和纺轮,说明半坡原始手工业的进步性。 建筑业:通过对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分析,再次证明不同的自然条件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河姆渡聚落 (1)原始农耕: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河姆渡人饮食的部分,提问:河姆渡人在当时以什么为主食?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河姆渡人以水稻为主食。 教师:运用考古方法讲述河姆渡人为什么以稻为主食。 设置情境,请同学根据出示的图片选择工具种植水稻。 (2)原始畜牧业: 教师:运用考古方法、艺术形象创作讲述河姆渡人饲养家畜。 (设计意图:以考古学常用的方法实证史实,让学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讲授把考古和实证方法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以后自主探究。)(3)原始手工业: 制陶业:出示河姆渡出土的扁圆陶纺轮、鱼塑、扁腹釜、人首塑说明河姆渡原始手工业的进步性。 建筑业:河姆渡人有了更为先进的工具,就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就要求河姆渡人必须在离耕地很近的地方定居。 教师:河姆渡人住什么样的房子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答案。河姆渡人为什么要把房子建成这样呢?请结合地理知识来回答。 学生:属长江流域,古时靠近大海,潮湿温热,这样有利于通风防潮。 通过阅读材料和对干栏式房屋的观察,使学生知道自然条件影响远古居民的建筑形制和结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古籍中有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经常要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1)。但要想真正解决中国农业的起源问题,仅凭古史传说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考古学和民族学的丰硕成果。近半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基本面貌,而近几十年来的民族学研究,又使这个基本面貌更加清晰和生动。 一.农业的发明 农业是在采集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人们在长期的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可食植物的生长规律,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将它们栽培、驯化为农作物,从而发明了农业。当农业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时,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曾在山西省朔县峙峪和沁水县下川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石刀、石锯镰、石磨盘、石磨棒等采集野生谷物的工具。其年代是距今28000—12000年,在地质年代上属于更新世晚期,当时处于冰期和间冰期交替之中。冰期气候干冷,狩猎不易,植物减少,人们的食物匮乏,迫使人们努力去采集野生植物充饥,也加深了对野生植物的观察和认识。在距今13000—12000年左右,处于间冰期,气候转为较温暖湿润,草本作物生长较为茂盛,禾本科植物增多,人们更易于采集到野生谷物,也会更加珍惜这些野生谷物。人们先是注意加以保护,然后尝试进行种植。一旦尝试成功,就会加以推广。农业也就诞生了。 因此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自然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这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民族学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云南的独龙族就是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上,然后把草拔下来,既清除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又可利用带起来的泥土掩埋种子。农作物长大后,如果附近的草木遮挡阳光,则把这些树枝和杂草折断,让作物在阳光下生长。(2)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江西省万年县吊桶环遗址和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的1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稻作遗存和水稻植硅石,可能就是属于这一阶段。玉蟾岩遗址发现3粒稻谷,其中1粒是野生稻,其余属栽培古稻,其年代为距今14000年左右。吊桶环遗址的植硅石鉴定结果,表明12000年前人们已采集野生稻为食物。大约在距今10000—9000年,栽培稻已经出现。牛栏洞遗址的植硅石年代为距今11000—8000年。(3)这3处遗址都没有发现典型的农业工具,可见当时的种植水稻的方式是与上述云南独龙族类似。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练习1 北师大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2.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掘井饮水方便 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种植粟和蔬菜 6.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7.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8.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 A.三四千年 B.四五千年 C.五六千年 D.七八千年 二、问答题: 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 自设创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A 3.C 4.C 5. D 6. A 7. B 8. C 二、问答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关于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古史多有记载。《白虎通》引文是讲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要讲究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适合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适合种植粟。同时它也影响了两大流域的居民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住半穴式房屋都与上面提到的条件有关。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 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时间、地点、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房屋等)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 3.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边自主预习,边在书上画出这些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半坡村一带。距今时间: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情况: 1)住______ _房屋,过定居生活。 2)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3)农业:半坡人还制造、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_____。 4)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5)手工业: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如: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人还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如:陶埙。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____的河姆渡遗址。距今时间: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情况: 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还发现了木结构,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2)农业:种植______,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 3)畜牧业:饲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4)手工业:河姆渡人会制作_______、玉器和原始乐器。还运用等技术,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的种植、饲养的出现,、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

农业的发展了历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食物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农业是以食物生产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因此,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迁。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 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 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 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 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 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 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 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原始水田农业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7000多年。在这里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等遗存,厚20~50cm,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斧和骨耜。在相距不远、年代与之相近的桐乡罗家角遗址中还发现籼粳栽培稻并存。这些说明长 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摇篮(图)。其后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 化都是这一传统的继续。 南方地区农业起源较黄河、长江流域相对为晚,较典型的代表有广东曲江的石峡遗址、云南白羊村遗址和福建昙石山遗址,距今5000至3000年。河北、内蒙古及东北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2.理解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原始农业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4.技能目标:依据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分析比较半地穴式房屋与干栏式建筑的成因;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三、理念: 1.教材中的理念:(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艰辛、智慧和创造力。 (2)劳动工具的改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已从消极地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发展到利用自然规律主动地获取食物;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强,社会生产力就越高,社会进步程度也就越快。 (3)理解北方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南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不同风格的成因,理解建筑艺术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教学理念 (1)强调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探究,捕捉历史生活中反映人与自然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3)针对初中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主体内容展示为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发展进程。 (4)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导学式讲解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有关插图。 六、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猜谜语导入新课: ①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植物) ②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打一植物) 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很早就学会子种植粟和水稻。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点击鼠标,展现课题) 课题: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课本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 (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 (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 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植粟、黍等,学会了饲养黄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河图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棒》,边展示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欣赏《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半坡人的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zhj 备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2016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政治建设要健全民主与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