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片段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片段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片段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片段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案例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通过范读,自由读等方式读准节奏。

(3)通过联系实际,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世界人民是一家”,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四、教学难点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机整合,让学生深入文本对话,体会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1、课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课件。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入情

(1)听歌曲《太阳太阳,你真好》

(2)问题导入课题:今天,太阳来到我们教室,我们一起上课。大家看,她来了。这样一个热情似火的太阳,它属于谁呢?只属于你?只属于我?还是只属于他?

(4)揭题,板书,读题——太阳是大家的。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动情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满意的地方多读

几遍。

(2)检查生词。(重点指导“红彤彤”中的“彤”的读音。)

(3)听老师示范读。

(4)再读诗,纠正读音。

3、精读品味,积累感悟——移情

A、品读诗歌第二小节,体验太阳的无私。

(1)导入:同学们读得真好,太阳可满意了。刚刚同学们说:“太阳是大家的”,大家指的是谁?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3)你是从诗歌的第几小节知道的?(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4)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动词,拟人用法。

a、太阳是鲜花的,她为鲜花做了什么?(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怎么洒的,你能用动作表示表示吗?这一洒,鲜花会怎样?(越来越美,越来越香)是啊。阳光像妈妈的手,轻柔地抚摸着花朵,花朵更加明艳动人了。

b、朗读指导:谁来读一读,要读出阳光的轻柔。(指名读、全体女生读)

c、太阳是小树的,她为小树做了什么?(她把小树往高处拔)你能用动作表示拔吗?

是真的把小树连根拔起吗?那这个拔指的是什么?(小树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壮)是啊,太阳就像一位营养师,给小树阳光和营养,

让他快快长高,快快长大。这一个拔,显得太阳很有什么?(力量)

d、朗读指导:谁来读一读太阳的这件好事,要读出力量。(指名读、全体男生读)

e、太阳是小朋友的,她为小朋友们做了什么?(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你能用动作表示扬起浪花吗?太阳陪着小朋友们戏水,小朋友们心情怎样?谁来快乐地读一读呢?(指名读,指导面带笑容地朗读。)

f、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看着画面,把太阳做的好事说出来吧。”

(5)同学们,太阳做的好事很多很多,这首诗歌不可能全部写下来,所以这里有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写一写太阳做的其它好事吧。

B、品读诗歌第一小节,体会对太阳落山依依不舍之情。

(1)太阳可真好,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好事。你们喜不喜欢太阳?可是当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红彤彤的晚霞的时候,我们知道,从东边山上升起的太阳就要从西边山上(落下)。陪了我们一天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你的心情怎样呢?(不舍,留恋)

(2)那谁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表达自己对太阳依依不舍的心情呢?(指名读、全班配乐读)

C、品读诗歌三、四小节,体验太阳之情美。

(1)引读第三小节。

忙碌了一天的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儿?

(2)她为什么要去别的国家?(因为别的国家里也有小朋友,也有小树和鲜花)

(3)太阳要去别的国家干什么呢?

(4)太阳是什么时候去的?别的国家的小朋友们又是在什么时候等太阳的?

——对,都是在睡觉的时候,所以我们可要读得轻一些,不要把美梦中的小朋友们吵醒了。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配乐读)

(5)太阳要去见另的国家的小朋友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们说吗?那我们请太阳给我们带个话吧。(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

4、升华主题,倡导和平——抒情

(1)我想,其他国家的小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心意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太阳下,太阳用她的无私关怀着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她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朋友。想想,我们这个朋友希望我们全世界的人都能怎样相处呢?(和平共处、团结友爱)(板书)

(2)同学们,太阳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太阳无私地爱着我们每一个人,你有什么话想对太阳说吗?

(3)同学们是懂得感恩的人。是啊,太阳是快乐的源泉,只有我们大家团结友爱,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4)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朗诵《太阳是大家的》,表达对太阳

的谢意。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我要把这首诗背下来。

★★我想抄写这首诗。

★★★我要续写诗歌的2小节和4小节。

★★★★我要当小诗人,写一首赞美太阳的小诗。

6、板书设计

25、太阳是大家的

小朋友

鲜花

小树团结友爱

有人说“幼稚的东西就是诗歌”,话语虽通俗却精辟,这种最富想象力的文学体裁最贴近小学生,适合他们的心智水平。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现代诗歌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仅中高年级的六本教材就收录了16首,教学中如何把握诗歌航向、怎样把儿童引入诗的殿堂这些成为困扰我的问题。但近三年来与学生的朝夕相处,课堂上一首首诗歌教学的探险也使得我这个不谙诗韵的人得到了些许启示。

一、读中感悟

诗歌是由一个一个的意向组成的,语句极为精炼,格律十分清晰,适合朗朗上口的诵读,所以在具体讲课过程中应该调动多种朗读手段,力争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的意向,在读中体悟诗的感情。我多采用以下读的方式:

1、范读

2、指名读

3、赛读

4、配乐读

5、录像欣赏读

二、精讲点题

当学生由读进入诗的意境后,我适时进行讲解,这种讲解则是提问释疑的一种合作交流方式,在提问的过程中,把握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体会诗歌的内涵,点明诗歌的主题。这个过程一定要在课上占时少,效率高。

三、指导模写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诗歌更是发挥想象力的最佳的文学形式,所以,当学生已走进诗歌,贴近作者之后一定要让他们进行模写,即仿写,模写一段时间后学生们那种创作的激情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写出真正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的诗歌。我认为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下水文起着激浪的作用。在学完《太阳是大家的》后,我先把我模写的一首诗歌读给他们听,同学们特别兴奋,听得极为认真,再让他们模写时没有一个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当看到一篇篇像模像样的“诗作”后,我感动了,感动于他们不被我范文束缚的那种创作能力,感动于他们那双双灵动的眼睛看到的多彩的世界,感动于他们稚嫩的世界里那一串串纯洁的意向。语句可以不通,但情感却那样真挚。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富有童趣。诗歌的教学不能陷入分析意义的牢笼,而是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去感知,并启发他们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孩子说的话其实是诗意的,孩子的想象力远比大人奇特瑰丽得多。

这个片段的教学我重点在指导学生通过几个拟人化的动词感受太阳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种种好处,并指导学生朗读。所以教学中没有生

硬的分析和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模拟动作,联系生活,走入生活,并从生活中提炼出诗意的语言,并表达出来。

我觉得这个片段的教学符合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界定,同时也能在学生的参与和表达中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下面具体说一说怎样进行片段教学: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在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片段教学,必须表现新的教学理念。比如教学目标,就要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不能满堂灌;教学内容,也要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而不能老生常谈。只有用新理念来指导片段教学,才跟得上教育教学新形势,片段教学才有学术价值。 2、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的内容或由教者自定,或由评委指定,但无论如何,都要吃透教材,做好片段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其中最应重视的是教法和步骤,教法可以体现你的教学理念,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步骤则是教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安排好步骤可以使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导入语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还可以考虑将平时自行设计、制作并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仪器、可动式幻灯片等道具溶入教学片断之中,使之增色添彩。 3、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境型片段教学没有真正的学生,教者必须虚拟教学情景,让教学逼真地进行到底。教师可以让某生进行朗读,停顿片刻后,通过评价该生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某生回答,停顿片刻后,通过评析该生的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稍作巡视,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还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境,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 4、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既然片段教学是教学活动,不是说课,也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片段教学时候是十分 忌讳的。特别要强调的是,片段教学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

【教学】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1

【关键字】教学 送教下乡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陈军华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流程预设: 一、出示卡通太阳,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今天我们把谁请到了课堂?多可爱的太阳啊!还记得太阳这一课吗?齐背《太阳》最后一段。是啊,太阳把阳光给了你、给了我、给了他,给了我们大家,所以我们说太阳是大家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过渡:诗歌里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去读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三、重点理解,朗读感悟。 (一)美读第一小节 1、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愿意来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第一小节) 2、听的这么认真,你好像看到什么?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多美的景色呀!(点击图片“朵朵白云”)夕阳西下,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点击出图“红彤彤的晚霞)白云变成了? 3、交流:看点区分单个“彤”和“红彤彤”的读音与字形。 是呀!白云和晚霞各有各的美,谁能美美的把诗句读一遍?(出示第一小节)(读得怎样?) 师: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你不想驻足欣赏这美景吗?所以“朵朵白云”应该读得慢一些。那晚霞是因为红才美丽,所以“红彤彤”应重读。你再试试。 4、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咱们一起来试试!把你脑中的美丽用声音送出来!(全班齐读) (二)、品读第二节 1、带着想象读诗

教学案例片断与反思

让操作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圆锥的体积”教学案例片断与反思 与其它版本的教材一样,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中同样安排了有关“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内容。虽然是非课改年级,但我们一直努力尝试着用课改理念来指导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关系,实现转化,推导公式”,经过思考,我们设想: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下面就是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案例片断: 师: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1:与它的底面积有关。 生2:与它的高有关。 (出示一组图片,观察,验证猜想) 师(小结):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 (出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师:观察一下,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生: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师用实物验证,演示:等底等高) 师:猜一猜,这里的圆锥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生: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师:还有其它想法吗? 生:可能是。 …… 师:请各小组利用等底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生动手实验,填写表格: 圆柱与圆锥的底、高的关系 几次把空圆柱倒满 底 高 实验

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说实验中的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师:(出示一组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 这里的圆锥体积还是圆柱体积的吗? 生:好像不是。 师:请你们利用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再做一次实验。 生再次做实验,完成表格。 汇报实验结果,强化V= sh这一公式中的“等底等高”条件。 教后反思: 原来设想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且,实验操作符合学生“爱动”的特点,比单纯看书、听讲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学生兴趣一定很浓厚。谁知,事与愿违,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兴趣状态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了本节课的问题所在:虽然学生一直处于活动之中,但这种实验操作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运用手中的学具,去验证对等底等高的圆锥、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猜想。至于研究方法的确定、实验材料的选择等都是由教师替学生完成的。也就是说,教师为了得出圆锥体积公式,让学生机械地从事着对课本内容的模拟,而且,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操作的结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压缩了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实验操作中,学生也许理解了数学知识,但却没有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于是我们想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给他们提供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 经过讨论,我们调整了教学活动方案,下面就是在另一个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的片段。 案例片断: 揭示学习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能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想出的方法有:变形成圆柱、长方体,放入水中求上涨的水的体积,把空圆锥装满水倒入量杯或量筒,等等。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都是把圆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一种更为一般的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你愿意选择哪一种立体图形来作为研究的工具? 生:圆柱体。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和圆锥的共同点很多,都有一个曲面,而且底面都是圆形。 生:我猜想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师:请各小组从实验器材(两只圆柱和两只圆锥容器)中选一只圆柱和圆锥,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生动手实验,记录下各自的发现。 汇报操作过程,说实验中的发现。 生1:我们用空圆柱装满米后倒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生2:我们是用空圆锥装满米后倒入空圆柱,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3倍。

太阳是大家的2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是大家的》教案课堂实录 【教材剖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和平意味的儿童诗。全诗分为四节。在前两节中,作者薛卫民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太阳在一天之内为地球所做的好事,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带给大家的温暖。但全诗的重点并不在于此,而是借前两节极尽渲染美丽、可爱的太阳,从而在后两节中,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可爱的太阳不仅仅是我们的,别的国家小朋友的,而是大家共享的。学完全诗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仅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整个世界都是大家的。 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着和平与安宁。 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团结友爱,和平共处。学习方式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教学目标: 1、会认“彤、陪、洒、趁”4个生字,读好红彤彤tōng这个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平相处,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诗歌 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及世界各国小朋友的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看,她是谁? 2、你们对太阳不会陌生吧,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太阳? 3、是的,太阳东升西落,每天都陪着我们,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指课件,学生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 太阳的这段话: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没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4、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板书:是大家的)齐读课题---(指板书)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孩子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学习生字词) (1)请看屏幕,自由读一读吧。 (2)(检查字音,纠错)谁来读一读? 师:你发现哪个字的字音有变化?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字单独念二声,一起读两遍---(:tóng) 师:组成叠词时,声调就变了,读一声,请读---(红:tōng:tōng。) 师:彤就是红的意思,“红彤彤”三个红在一起,红得多么鲜艳,多么灿烂,谁来读读?(生:红彤彤)还不够红,不够艳,再来读。(红彤-彤)红彤彤的什么(红彤彤的晚霞)。 (3)一起来读一读吧!每个字词读两遍。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精彩的课题导入——《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精彩的课题导入—— 《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导读:师(板书“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 生1:我收集到的是古诗《春晓》…… 生2:我要唱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沙》…… 生3:我也收集了一首古诗《清明》…… 师(放录像):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听到的是一种什么声音? 生1:知了鸣叫的声音; 生2:雷声; 生3:雨声; 生4:雷雨交加的声音。 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怎样给这段音乐加一个题目? 生1:雷阵雨;生2:雷雨交加; 生3:倾盆大雨;生4:春雨的色彩; 师:用“春雨的色彩”起名,合适吗? 生1:不行。春雨的特点是细雨濛濛,而我们从录像中听到的雨声很大。 师:有一位叔叔给这段音乐起了一个名字--“雷雨”。(板书“雷”) 齐读课题。

师:雷雨是在什么季节下的? 生:夏季。 师:夏天下雨时有什么特点? 生1:乌云密布。 生2:雷声隆隆。 …… 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当,就能引发学习兴趣,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课伊始,陈琳琳老师非常亲切、自然的口吻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雨的资料。如古诗、歌曲等让学生在诗中、歌中感受生活。接着放录像,让学生闭上双眼,边听音乐边感受一下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如何给这段音乐加上题目。陈老师采用了朴实而又新鲜的教学手法进行导入,不仅融洽了师生的关系,而且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实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自然地,学生对这位老师,对这节课就充满了兴趣。在导入过程中,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即时评价。在学生回答用“春雨的色彩”起名时,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而非老师的直接灌输。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用足够的耐心去关注与等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再次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梅花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作者写了梅花开放的时间。(早春) 生:作者也写了梅花开的很多。(满山的梅花) 生:还写了梅花很美!(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生:“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也可以看出梅花很多。 生:(寒气还没有退尽)可以看出梅花很勇敢。 …… (师正准备顺水推舟指导学生朗读,见一生手舞足蹈,在表演一朵盛开的梅花,其他孩子哄堂大笑) 师:黄某某,你这梅花开得太早啦,你先静息。 (此时其他孩子也都震慑住啦,坐得很端正) 师:孩子们,这么勇敢的梅花现在都要竞相开放,你们一起做一做梅花吧! (孩子们一个个各种姿态的表演盛开的梅花,簇拥在一起,唯独黄某某在那里安静的等待开放) 师:黄某某,你的朋友都开放了,你在等待开放心情如何? 生:我很着急,他们都开放啦!我也想赶快开放。 师:不行啊!你现在还是花骨朵儿呢,你得多吸收营养啊! 生:嗯! 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黄某某这多梅花赶快开放吗? 生:我们也希望他快来凑热闹呢!我们看到这世界真美! 生:我们看到同伴们都很美! 师:那黄某某,你现在尽情开房吧! 师:此刻盛开的梅花你们心情怎么样?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相机指导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上述片段中,学生却悟出了语文的味道,这是因为教师真正意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教学时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找出自己的发现。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闪现出即兴创造的火花。此时,教师敏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通过真诚的夸奖激励其他学生参与交流,让学生的体验有一个互动、碰撞的机会,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超越了课前预定的目标,得到始料未及的收获。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优秀案例

《蒙娜丽莎》片段教学案例设计 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悄然、脸颊、淡雅、难以捉摸、沐浴、细腻、璀璨、 大摇大摆、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男人寻味、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词语。 2.自学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 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 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中 人物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五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1963年这幅 画有幸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楠先生能有有幸成为能到看 到这幅画的一位观众,他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介绍了这幅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文章,共同感受画中人物那迷人的丰姿、感受王克楠先生那细腻的笔触。 2.出示课题,(请学生读) 3.教师检查课文预习情况(出示词语,老师纠正)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我们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学习这 篇文章,老师在学习寄语里面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学习建议,看看都是哪些建议(找同 学阅读) 二、自学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教师总结答案: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 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

《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太阳是大家的》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七组课文的一首儿童诗,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的文辞虽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长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心和平,实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设计理念]: 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能够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人,能够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所以,读诗最需要个性化体验,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设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学习方式以阅读、感受、分析、联想、创作诗歌为主导,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并掌握初步的创作诗歌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制作《太阳是大家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课《太阳是大家的》,熟读了诗歌,学会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无论是绚丽的朝阳,还是灿烂的晚霞,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多可爱的太阳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新词课件) 2、开火车领读、跟读 3、齐读生字词。 三、品悟诗歌,以读代讲 (一)品读第1小节 我们常常用如诗如画来形容景物非常美丽,这首诗歌里就藏着一张张画呢!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发现每一句诗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把美丽送进这字里行间,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第一小节吧! 1、学生自由读第1小节 2、同桌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名汇报 4、展示白云、晚霞,让学生欣赏。

教学片断与案例

教学片断与案例 1、综合法和分析法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合情推理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观察、思考下列证明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以怎样的形式使结论获证的? 引例1已知a,b>0,求证2222()()4a b c b c a abc +++≥ 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4a b c b c a abc +++≥. 引例2已知,a b R +∈,求证: 2a b +≥ 证明:要证2 a b +≥a b +≥, 只需证0a b +-,只需证20≥ 因为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引例3已知0,0,0>>++>++abc ca bc ab c b a .求证: 0,,>c b a 证:设0abc ,∴0++c b a ,则0>-=+a c b ∴0)(<++=++bc c b a ca bc ab ,与题设矛盾 又若0=a ,则与0>abc 矛盾,∴必有0>a . 同理可证: 0,0>>c b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证明方法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辨析、思考三种证明方法的形式、特点,为归纳、抽象、概括三种证明方法提供感性认识,也为理解不同证明方法的表述形式打下基础.引例1、2的方法是本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引例3的方法(反证法)是下一课的学习任务,在此给出引例3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让学生对不同方法有一个整体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对三个引例,引导学生分两个层次比较、归纳.第一层次的比较,是否直接针对结论进行证明?得出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二层次的比较,是引例1、2之间,证明的起点及逻辑推理形式,由此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本课重点学习的两种方法:综合法与分析法. 2、归纳探索的一个教学片断 问题情境:(河内塔游戏)传说在古老的印度有一座神庙,神庙中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64个圆环.古印度的天神指示他的僧侣们按下列规则,把圆环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第三根针起“过渡”的作用. ①每次只能移动1个圆环; ②较大的圆环不能放在较小的圆环上面.

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xx课堂教学片断设计范例 称呼的背后——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称呼的讨论 人教版xx设计者: 开开心心xxxx第九中学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 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 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 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 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她没有名字,就叫“xx”。 生: 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 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 (课堂稍有沉默。) 生: 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 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 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 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 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世界”这个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准确朗读“红彤彤、晚霞、陪伴”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我们体会到了古诗的韵味,这节课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现代诗歌的特点。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课件展示:太阳的笑脸) 生:太阳! 师:今天太阳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这节课太阳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十五课——题目就是---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大屏幕上的要求:(1、注意读书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做到三个不漏、不添、不错,还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2、想一想这里的大家指的是谁?)请大家捧起书,开始吧!

1.生自由读诗歌。 2.检查预习: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谁有信心读好这些生词? 注意强调“彤”字的读音。(词语:浪花、晚霞、睡梦、趁机、陪着、红彤彤) 三、指导精读,领会诗歌 1.品读第二节 师:同学们词语读的真棒,太阳可满意了,他还想考考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你觉得大家是谁?(太阳)你是从哪一节知道的呀?(第二小节)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找生读)从这我们知道太阳是——大家的。大家指的是(生:小花、小树、小朋友)(师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师: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我们动作来表现一下“洒”的意思。(全班做动作) 师:有这样的金光,鲜花才开的艳丽。师:她还把小树往高处拔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拔”的。师:原来是阳光使小树茁壮成长,硕果累累。 师:如果你就是在海边戏水的小朋友,你会是什么心情?生:特别高兴。好开心,很快乐(板书快乐) 师:那你就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读读后两行。 师:你高兴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表情?(指导面带笑容地读)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生:喜欢! 师: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齐读) 师:太阳给我们大家带来了这么多快乐,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夸夸它好不好(好)师生齐读。如果能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就更好了,边有感情的朗读,边做动作。 师:夸得真好,如果你就是鲜花,你就是小树,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生:(略)师:太阳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对于太阳,同学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它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除了课文中所说的这三件好事,你还知道它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吗?生:(略)板书:温暖 师: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咱们也不用全写下来,课文中用标点符号来表示,是什么——(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我们知道,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太阳做的好事写下来好不好(好)请同学们拿出本,仿照文中第二小节的格式来写一写,同桌两人一起合作。写后交流。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098】 答题要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做答,每题50分。(答题要求:每题字数不少于600字;要密切联系教学实例或教学实录进行阐述;答案要以小标题形式分条阐述,切忌含混笼统)。 一、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实现其“本色”阅读教学。(50分) 答: 黄厚江老师是“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这堂课采用浅文深教、浅文趣教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本自身的教学资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很好地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基本定位——“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也体现了黄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 面对文本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上黄老师主要抓了三个方面: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小标题的结构特点;语言品味和语句揣摩。这也暗合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理念,突破了一般阅读教学“线性”教学思路,而是提取文本中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可谓简洁,实用,好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路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则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一、关于品味语言和语句揣摩。具体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品读词语——标题中的“我们”;第二层次是揣摩开头部分“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和结尾部分“这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等句子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分析小标题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品读语言从词语到句子,最后到文章整体,由浅入深,打破了才传统课堂只分析个别语句的局限。而且每层分析都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学会阅读品析。 二、关于小标题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具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先说说小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找一找本文是否有小标题和有关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由初步感知到深层挖掘;第二层次是归纳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由具体分析到抽象归结;第三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这是语言的具体学用;第四层次是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比较阅读。 三、关于文本内涵的把握。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主要品质;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完成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这种对文本内涵或主题的分析归纳,打破了传统课堂临近结束时空洞归结主题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文本分层逐步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或内涵,充分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主张。 四、关于语言活动。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合作完成小诗。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切块融合。“切块”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力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这堂课更多

《梅花魂》教学片段案例与反思_教案

xx 魂》教学片段案例与反思 [案例] 《梅花魂》这篇文章选编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其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中之重.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师:作者离开外祖父的时候是多大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当时他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我是从图中看出来的. 生:顶多五六岁.因为文中说她五岁时弄脏了外祖父的画,这之后才有妈妈对她说要回国的事. 生:我从"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也看出了作者当初是个很小的孩子. 师:看来,关于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一个孩子,虽然记住了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到她的疑问吗? 生:她不懂外祖父为什么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时会落泪. 生:她不懂为什么摆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脏外祖父的墨梅图他就大发脾气. 生:她不懂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她不懂外祖父讲的话的真正含义. 师: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读懂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呢!岁 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读懂了老人的心了吗?你透过作者深情底回忆读懂老人的心了吗? 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从课文的最后一段看出来的.师:请你来读一读最后

一段. 生:(读最后一段)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这不仅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终于懂了的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 师:那么,从当年这一件件读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呢?请你细细读文体会,我们一会进行交流. 生:我注意到了外祖父读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VV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诗人远离家乡,九九重阳节时也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自己的兄弟.而外祖父的情况和王维差不多,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思念的亲人,这个诗句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泪了."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样的诗句有"归",有"愁",每句诗同样也会让外祖父想到自己归不了故乡,满腔的乡愁使他禁不住落泪了. 师:诗句里是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读诗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你体会得很深刻! 生:我从外祖父的另外两次哭中也看到了他眷恋祖国的心.当得知可以回国,而自己却不能回祖国时,他放声地哭了起来,并且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面前.看来,他是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这正说明他多么想和孩子们一起回祖国去啊!当送孩子们上船时他坚持送到船上,并且泪眼朦胧,一方面可以看出是舍不得孩子们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多么想和我们一起回祖国呀!生:我从墨梅图这件事中感受到,外祖父是怎样的思念祖国,热爱祖国.他的墨梅图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脏了,不仅拉下脸来,还训斥了孩子的妈妈.他轻轻的刮去梅污,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地花,梅花跟祖国紧进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师:关于为什么爱梅花,外祖父还有一段话,谁来读读?生:读"这梅花,是我们......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师:我们刚才说了,这段话是对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明知道孩子听不懂,却这样认认真真地说,难道仅仅是对孩子说的吗?请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2.doc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2 - 这是一首充满和平意味的儿童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即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教学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要方式,利用IP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实现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朗读、感悟、创作等语文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这首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因为文辞比较简单,所以

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诗歌的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内容】 本课的第一课时,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资源选用分析】 1、flash动画: 课前活动时使用,活跃气氛; 2、录音资源: 开课时播放配乐动画范读诗歌,让学生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图片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鹊……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认认真真地改过。。” B 生说:“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C 生说:“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 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听了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说“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又有一生说:“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 《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 【设计理念】 儿童诗是儿童生活的诗意所在。是用儿童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用儿童的心灵 去感受世界,用儿童的视野去表达情感。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 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 用词的准确,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初步学会诗歌的创作。以诗歌特有的音律 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升华对太阳的热爱,激发学习语文和创作诗歌欲望。 【教材分析】 “国际理解和友好”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主题。其中《太阳是大家 的》是该组教材的一篇文章。它是一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 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诗人从“太 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孩子的朋友,为他们 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在 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社会的安宁和世界的和平。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写字能力,对于诗歌也有一定的了 解,他们初步掌握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语文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对于创作诗歌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和亮点,因此,我决定在这方面做突破,通过老师的引导让 他们参与进来,体会到创作诗歌的乐趣。 【教学方法】 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 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因此,读诗最 需要个性化体验,最需要自由的想象。本设计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 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所以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如下 方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 让学生动脑、动口、全面感受并领悟诗歌的内容。

一篇片段教学案例及其反思

一篇片段教学案例及其反思 发表时间:2015-07-15T14:25:12.3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作者:刘碧莲[导读]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刘碧莲甘肃省和政县杜家崖学校731200 摘要:“等级+评语”这种辅以评语的批阅方式,不仅注意了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动态信息,适时地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评价开发激活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了新课标,我们学校进行了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研究,提出“等级+评语”这种辅以评语的批阅方式,不仅注意了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动态信息,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智能,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为学生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 如: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3分钟,王平跳了327下,张民平均每分钟比王平多跳12下。张民一共跳了多少下? 一般学生的解答方法是:(327÷3+12)×3=363(下)教师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比如先算张民3分钟一共比王平多跳了多少下?” 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引导,开动脑筋,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列出了其他算式:327+12×3=363(下) 12×3+327=363(下) 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题时,往往只注意分析题意的外显成份,列出一两种解答方法就满足了,而忽视了对这些题目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辨析比较。据此,教师要运用评语诱导他们去作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以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多样性的方法和途径中,通过比较和判断,选择正确、合理、科学、简捷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学生以后参与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如:小丽和小红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丽每分钟走50米,比规定时间迟到了2分钟;小红每分钟60米,比规定时间提前2分钟到达。两地的路程是多少米? 学生以小丽从甲地走到乙地的时间作标准,列出的算式:50×[60×(2+3)÷(60-50)]=1500(米) 教师的评语是:你很厉害,这么难的题目也能做。老师建议你:能把标准换一换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60×[50×(2+3)÷(60-50)]=1500(米) 教师的评语是:哇!你真行!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吗? 学生又列出一种算式:50×[(50×3+60×2)÷(60-50)+3]=1500(米)在教师评语的激励和启发引导下,诱发了学生对数学问题钻研的极大兴趣,居然又列出另一种正确的算式:60×(2+3)÷(60÷50-1)=1500(米) 如:对作业拖拉的学生写上“老师相信你,今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你准行!因为你努力了”。 用这种评语评价,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当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计算过程合理、正确率高或有进步时,在本子上适当加句信任的鼓励、关爱的评语,赢得他们对老师的爱戴和信赖。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天生爱表扬,老师几句鼓励表扬的评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心理学家赫尔劳克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适时地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明白缺失的缘由,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评语主要有:期待式评语。在作业批改中采用期待式评语评价,提出富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的目标,让学生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例如: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等等。当他看到评语时,会把本子给同学看,渴望也能得到同学的好评。这一举动,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网络,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小学生天性就是好动、好问、好奇,争强好胜,富有竞争向上的心理特征,但传统的批改只有对错的标记,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面对错误的作业不知所措,只能等老师下节课来讲评,然后按老师说的去改。这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潜能的发展。 总之,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提供展示学习效益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