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阳修《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欧阳修

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

眼。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

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睡起夕阳迷醉眼”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愁情。

B. “瘦觉玉肌罗带缓”是通过写人瘦衣宽表现主人公深受思念之情的折磨。

C. “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正值早春,亮丽的景物,消减了主人公内心的烦躁不安。

D. 末二句是说,望眼欲穿也收不到来信,其实即使有信也不行,因为见信不如见面。

15. 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6分)

14.C 试题分析:并没有消减主人公的烦躁不安。

15. 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梅花和

2017大学国文(下)课后课程测验满分答案

大学国文(下)课后课程测验满分答案 宋代历史与文化已完成 1【单选题】 赵匡胤定过国号为宋,是因为他()。 A、出生在宋州 B、发迹在宋州 C、定都在宋州 D、籍贯在宋州 我的答案:B 2【判断题】 宋朝的经济、文化、军事都较为强盛。() 我的答案:× 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已完成 1【单选题】 关于宋词繁荣的社会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民阶层的萎缩,需要近于流行歌曲的词鼓动阶层气势 B、科学文化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的文化氛围浓郁 C、文人队伍的壮大,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 D、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 关于宋词繁荣的文学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词在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长短句,与音乐联系密切,词调多 B、诗文因注重说理,受功令限制,较多具官方色彩,词则成为渲泄感情的最佳形式 C、词行诗道,唐诗的衰落为宋词的兴盛创造了文学环境 D、大晟府等音乐机关以及精通音乐的词人自创词调的推动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 继承了花间派风格的词人是()。 A、周邦彦 B、欧阳修 C、秦观 D、冯艾子 我的答案:B 4【单选题】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的是()。 A、晏几道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我的答案:C 柳永词概述已完成 1【单选题】 关于柳永对词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慢词 B、多用赋体 C、引经据典 D、雅俗并陈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 柳永的词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 我的答案:× 《八声甘州》赏析已完成 1【单选题】 《八声甘州》中,领起全文的是()。 A、渐 B、冷 C、洗 D、对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 《八声甘州》中,出自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是()。 A、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 《八声甘州》一词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 我的答案:√ 殊词概述已完成 1【单选题】 晏殊最擅长的是()。 A、长调 B、中调 C、小令 D、乐府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 晏殊的《珠玉词》受到()的影响很深。 A、李煜

蝶恋花晏殊情感

蝶恋花晏殊情感 导语:《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蝶恋花晏殊情感,欢 迎借鉴! 【原文】 蝶恋花⑴ 槛菊愁烟兰泣露⑵,罗幕轻寒⑶,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⑷,斜光到 晓穿朱户⑸。 昨夜西风凋碧树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⑺,山长水阔 知何处?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白话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情感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 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 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 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 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 迹较显, 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 但借外物抒写心情、 渲染气氛、 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 但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 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 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 而且心理上也荡 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 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 物, 它不了解离恨之苦, 而只顾光照朱户, 原很自然; 既如此, 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 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 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 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 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 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 人又 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 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 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这是从“望尽”一词中 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完整版)《蝶恋花》(晏殊)教案

发现宋词之美 ————晏殊《蝶恋花》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关于作者: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

追风筝的人读书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读书报告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书报告 【著者】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362 一、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 看了这本书,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欢这本书的风格,它所包含的东西很多:责任、诚实、爱情、友情、宽恕和赎罪。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错误,但关键是承担错误的勇气,在很多时候,因为脑袋瓜里一时错误的念头,导致错误的行为,伤害到其他人,碍于面子,碍于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有时候选择逃避,逃避我们的错误,逃避我们对其他人的伤害。这本书就较深刻得写出作者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错误,历经千辛万苦去赎罪的过程,让人感受人格的魅力。风筝,这本书的主线,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诚实,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二、主要内容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他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

阅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阅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在我上高中之时,在我的一次月考当中,当时的语文试卷上出现了一篇《追风筝的人》节选,当时里面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至我现在还深有感触。为此,我特地去看了这本小说,读了《追风筝的人》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关乎友情,关乎亲情,更代表忠诚,代表爱。 在这本小说中,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可是因为身份的不同,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然而,哈桑对阿米尔的情谊与忠诚,从未因这些元素而受到影响。在我看来,哈桑说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时,那种真挚,那种坚定,超越了任何标签的束缚。阿米尔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亲对于哈桑的关心要多于自己,在我没有看到后面时,我也同样的困惑。后来,我终于理解了。每当阿米尔受伤害的时候,哈桑总是冲出来保护他。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之间的友情也破裂了。当阿米尔看到哈桑被人欺辱却无所作为,默默离开,这件事始终折磨着他,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阿米尔,我会不会上前一步去帮助哈桑还是像阿米尔一样默默离开,但现在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我并没有亲身经历,因为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因果,有一种东西,没有因为,没有所以,只是付出,这叫爱。可是,当习惯了平常的爱,就会感到理所当然,这就会导致犯错。当阿米尔的懦弱使他和哈桑的友谊出现了裂痕,但阿米尔并没有去弥补,而是千方百计的赶走哈桑,以便让自己感到好受一些。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摧毁给别人看。人生,总是在最后悔伤害别人中度过,小说中的阿米尔就切身体会了这种感受。 成年后的阿米尔和父亲逃到了美国,在那里遇见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也成功娶到了她,但他仍然活在哈桑的阴影之下,但由于一件事让阿米尔得到了救赎。在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之后,他知道了哈桑原来是父亲的私生子,也终于懂得了父亲对哈桑的关爱从何而来。为了救赎自己的灵魂,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哈桑的孩子索拉博。 在这本小说中,让我感动的还有小说最后的结尾部分。中年的阿米尔跑在孩子当中,去为索拉博追回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当年为他所奉献的友情与忠诚,阿米尔在这一刻也为索拉博做了。 在这本书中,它打破了等级观念,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友善,它表达了不是所有的阿富汗人都向往血腥和暴力,这是一本灵魂自赎的书。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自赎,因为人无完人,谁都可能会犯错,让我们去做

精选最新版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考核题库1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尔雅《古典诗词导读》测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七言绝句一般是由 (A )句诗构成。 A、四 B、六 C、八 D、十 2.《登高》一诗写秋景 ,但直到 (C)才出现“秋”字。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3.《过故人庄》一诗将 (A )三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A、景、情、理 B、情、景、物 C、景、事、情 D、人、景、事 4.“故人具鸡黍”中“具”的意思(是B)。 A、有 B、准备 C、酒席 D、饭食 5.五律诗在整首诗结束时会有一个向外的延展性 ,这是五律的 (C)特点。 A、语言 B、意境 C、结构 D、格律 6.五言律诗的中间必须有 (A)对仗。 A、两联 B、四联 C、奇句

7.从五律的结构上来说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属于事件的 (D )。 A、结果 B、高潮 C、延伸 D、经过 8.《鹿柴》一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 (D )境界。 A、代入性 B、象征性 C、虚拟性 D、无常性 9.《客中行》创作于 (C)时期。 A、初唐 B、中唐 C、盛唐 D、晚唐 10.晏几道的词作重点是 (B )。 A、描绘女子的柔媚 B、借词表现自己的放荡高傲 C、借词表现家道中落的无奈 D、借词再现当时的奢靡生活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表D)的意思。 A、转折 B、祈使 C、感叹 D、假设 12.《登高》一诗的结尾体现出了 (B )的感受。 A、发泄 B、气竭 C、无限 D、幻想 13.“为我吹行云使西来”中的“行云”是指(B )。

B、游子 C、白云 D、无实意 14.齐言的七言古诗流行于中国的 (B )时期。 A、陈 B、齐梁 C、唐 D、宋 15.《春江花月夜》中 (D)是由抽象的哲理转向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的过渡句。 A、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B、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C、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D、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6.诗体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 B、为了丰富史诗 C、地域的局限性 D、统治阶级的倡导 17.近体诗歌中标准的律诗应该是有 (C)诗。 A、四句 B、六句 C、八句 D、十句 18.“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该句诗运用了 (B )的对仗手法。 A、邻对 B、流水对 C、借对 D、工对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声律变化是 (D)。 A、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C、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阅读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5篇

阅读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5篇 《追风筝的人》清新自然,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下面是关于阅读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1) 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叫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胡赛尼使我们看到一个在挣扎中成长的普通人,一个孤独而卑微的英雄形象,他的自私与懦弱,他受折磨的良心,他逐渐强大起来的内心和信仰的力量。”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虽然哈桑对阿米尔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阿米尔却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伤害他,背叛他。阿米尔的行为确实可以称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发自内心的原谅他。 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阿米尔,他懦弱、胆怯、过于敏感、满心嫉妒,但也正是这个阿米尔,内心柔软,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对自己无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无法抗拒的诱惑和无法言喻的苦痛而对最忠诚的哈桑作恶的同时,他一生都为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直到他历尽千难万险,了解

了身世的秘密,设法收养了哈桑的遗孤,他才得到了最终的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铭刻在心底的声音是永恒的忠诚誓言,哈桑坚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从一个少年的眼中直达另一个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来不停歇地煎熬拷问着懦弱的灵魂。亲情、友情,欢笑、背叛,汗水、血水,树荫倾泻的阳光,顺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独自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风筝和那张带着兔唇的圆脸在阿富汗这片被宗教信仰与真诚热情缠绕,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交织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长的交响曲:”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与其说,小说是在追风筝。不如说是在追回忆、追哈桑、追忏悔、追那些与哈桑一起度过的幸福快乐的童年。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注释】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晏殊《蝶恋花》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

《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复习课程

《追风筝的人》阅读分享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如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的形象、性格特点 3.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 过程和方法:1.通过帮电影配音,对照人物对话,从而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2.小组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尝试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诚实、尊重生命、种族平等、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概括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情节(重点) 2.通过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分析阿米尔父子、哈桑父子等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重点) 3. 把握故事中风筝和弹弓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旨(难点) 4.初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诚实、尊重生命、种族平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供资料引出《追风筝的人》 2.作者简介 3.创作背景:“我开始创作这本小说的六个月里,双子塔倒塌了。””美国人民不再妖魔化阿 富汗人。他们的憎恶直接发泄向塔利班——而人们无法妖魔化那些已经是魔鬼的人。” (911事件之后) 二、概括内容与细节把握 1.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追风筝的人》以温婉感伤的笔触将主人公阿米尔的凄美经历娓娓道来: 在一次风筝大赛后,阿米尔无情地背叛了与他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眼睁睁地望着哈桑受屈辱。从此,无尽的自责与悔恨萦绕在阿米尔的心头。为了躲避战争,父亲带着他逃往美国。成年之后,阿米尔的痛苦与悱恻仍未消散。终于,他决心赎罪。重回故园,等待他的却是哈桑的死讯与一个隐瞒了二十多年的惊天秘密。悲愤不已的阿米尔最终选择了收养孤侄索拉博,回到美国。时隔几十年,他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奔跑着,再一次追起了风筝。恍如时光倒流。 2.知识抢答 (附问题设计及答案,详见PPT) 三、分析人物形象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词牌的名称,分为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刘永、苏轼、晏殊、纳兰性德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下文收录了多人的《蝶恋花》 纳兰 蝶恋花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在那不相思绝。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皎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榻帘钩说。唱罢秋风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又到杨柳曾折处,燕子依然,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明日春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之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班骓一系无寻处。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聃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晏殊 蝶恋花 碾玉枝头双凤小。倒晕诀,画得宫眉巧。嫩青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为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东南挂。 分钿擎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蝶恋花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蝶恋花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元谁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晏几道 蝶恋花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分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飘酒面。燕子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蝶恋花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

晏殊的《蝶恋花》拼音版

晏殊的《蝶恋花》拼音版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 篇之一, 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晏殊的 《蝶恋花》 拼音版, 欢迎大家阅读。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蝶恋花》拼音版 kǎn jú chóu yān lán qì lù 。luó mù qīng hán ,yàn zǐ shuāng fēi qù 。 míng yuè bú ān lí hèn kǔ 。xié guāng dào xiǎo chuān zhū hù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zuó yè xī fēng diāo bì shù 。dú shàng gāo lóu ,wàng jìn tiān yá lù 。 yù jì cǎi jiān jiān chǐ sù 。shān zhǎng shuǐ kuò zhī hé chù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蝶恋花》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 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 上承屋角, 下临阶砌, 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原文、译文与赏析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译文】 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夏雨初霁,掠过蓣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 ①捻:用手指轻轻拿起。霜纨:指洁白纨扇。怅望:惆怅、怨恨。 ②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 ③慵:懒。一饷:即一响,短暂的时问。 ④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簟,竹制凉席。寒浪:即指簟纹。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⑤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蓣之末。” ⑥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上,缓缓爬上。 ⑦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创作背景】 晏几道当时仕途失意,家道中落。词风近其父。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情感深沉、真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鉴赏】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

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 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 “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 “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 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多阅读古诗词,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思维和感情色彩。下面给大家带来《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希望大家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题: 1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此词,说说这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草色烟光”写春天景物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这本是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感伤的氛围。

12.“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附鉴赏: 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阅读答案“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5篇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5篇 《追风筝的人》清新自然,以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以下是关于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1)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他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当仆人哈桑(阿

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 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扪胸自问。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2)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

智慧树经典诗文赏析答案

智慧树经典诗文赏析答案 老师认为经典诗文应该符合哪几条标准? (多选题)(BDE) A:时尚性 B:价值性 C:趣味性 D:时间性 E:标准性 老师认为经典诗文主要美在哪里? (多选题)(ABC) A:美在意境 B:美在格律 C:美在情怀 D:美在标题 E:美在悬念 我们诵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多选题)(ABC) A:传承文明 B:陶冶情操 C:提高修养 D:休闲娱乐 绪论章单元测试 1 【多选题】(2分) (1)老师认为经典诗文应该符合哪几条标准?(ACD) A.标准性 B.趣味性 C.价值性 D.时尚性 E.时间性 2 【多选题】(2分) (2)老师认为经典诗文主要美在哪里?(CDE) A.美在标 B.美在悬念 C.美在情怀 D.美在格律 E.美在意境 第一章语音的表现力如何体现? (单选题)(C ) A:高低长短 B:长短轻重 C:高低轻重 D:高低快慢 语调和节奏的表现力如何体现? (单选题)(D) A:高低长短 B:长短缓急 C:抑扬顿挫 D:长短缓急、抑扬顿挫 诵读过程中由内心情感控制和支配很难骗人的是(C ) (单选题) A:语音 B:语调 C:眼神 D:动作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语音的表现力如何体现?(C) A.长短轻重 B高低快慢 C.高低长短 D.高低轻重 2【单选题】(2分)诵读过程中由内心情感控制和支配很难骗人的是( C )

A.眼神 B.语音 C.动作 D.语调 3【单选题】(1分)语调和节奏的表现力如何体现? A.长短缓急 B.高低长短 C.抑扬顿挫 D.长短缓急、抑扬顿挫 第二章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指(A )(单选题) A:平、上、去、入 B:抑、扬、顿、挫 C: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2005年出版的《中华新韵》中把韵归纳成了(D )韵。(单选题) A:196 B:207 C:24 D:14 赋作为一种文体在哪个朝代最盛? (单选题)(B) A:周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分) 四言古诗主要流行的时段是在( D ) A.元朝之前 B.宋朝之前 C.清朝之前 D.汉朝及之前 2【单选题】(2分)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是指(A ) A.平、上、去、入 B.抑、扬、顿、挫 C.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3【单选题】(1分)在古汉语中,入声属于(A ) A.仄声 B.平声 4【单选题】(1分)诗和词在押韵方面的区别是(A ) A.诗一般押平声韵,词即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 B.没区别 C.词押平声韵,诗即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5【单选题】(1分)赋作为一种文体在哪个朝代最盛?(A ) A.汉朝 B.周朝 C.唐朝第三章蝶恋花词牌取自( B)(单选题) A:诗经中的某一句 B:南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东飞伯劳歌(二首)》 C:冯延巳的<鹊踏枝> D:取自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者都必经理三种境界,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取自(B ) (单选题) A:晏殊的蝶恋花 B:柳永的蝶恋花 C:欧阳修的蝶恋花 D:李清照的蝶恋花 《蝶恋花·答李淑一》的作者是谁?(单选题)( B )

《蝶恋花》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晏殊(991-1055),_____著名词人。字____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新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句,传诵颇广。 2.解释词语。 槛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默写。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语段精读 4.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回答下列问题。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如何理解“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