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乡收入差异分析

城乡收入差异分析

学习中心:知金北京

分数: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分析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2017年5月31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7年5月31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行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提高。收入水平随之增长。但问题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国城乡居民在消费支出、社会保障、娱乐休闲等方面亦存在显著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城乡收入差距很小的国家直接跨入不平等国家行列,令人震撼。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异现状、原因与对策经济体制城市化

目录

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分析 (1)

一、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的分析 (1)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1)

(二)城乡经济经济体制因素 (2)

(三)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2)

(四)其他不公平的社会因素 (3)

二、城乡收入差异的现实状况 (3)

(一)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

(二)城乡收入差距成阶段性,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 (4)

(三)城市化不但改变了中国的过去,而且还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4)

三、城乡收入差异的解决对策 (5)

(一)经济发展因素 (5)

(二)政府政策偏向因素 (6)

(三)金融发展因素 (6)

(四)经济干预因素 (6)

(五)其他控制性因素 (7)

四、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取得的成果 (7)

(一)城镇城市化建设 (7)

(二)加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7)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上升 (7)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7)

(五)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8)

五、城乡收入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8)

(一)城乡收入差异客观存在的原因 (8)

(二)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形成和不断扩大原因 (8)

(三)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来原因 (8)

(四)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以及农村聚居方式特殊性的原因 (8)

(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 (9)

六、政策启示及结语 (9)

(一)政策启示 (9)

1、共同富裕原则 (9)

2、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增大人力资本存量 (9)

3、稳步推动城市城镇化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9)

4、政府政策偏向 (10)

5、体现社会的整体公平性 (10)

(二)结语 (10)

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分析

引言:就中国而言,城乡差距问题不仅仅是收入差距的存在。其他的城乡差距各方面广泛存在。如: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民生福利情况差距、公共服务情况差距、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等等。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主要在于其独特的国家发展战略、地方政府行为、二元经济体制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常处于经济被封锁、政治被孤立的严峻国际形势之下,为了迅速改变中国落后的事实现状,提升新中国国际地位,党和政府便制定及实施了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实施此发展战略实质即在于制定各种偏向于城市的政策。主要体现为城乡工业产品要素与农业产品要素的“不平等交换”,这使得城乡发展逐步沦为“城市与工业偏向”的非均衡状态,造成生产资源过度向城市流动与集中,而农业、农村的发展则处于边缘境地。具体而言:一方面,这一战略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施行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举措,来扭曲农产品要素价格,从而获得大量农业资金剩余以保证工业的优先发展;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又实施了严格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城乡户籍制度”,与工农产品剪刀差相结合,共同保护城市的工业化和群体发展利益,实行城乡分割。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城市偏向的价格政策逐渐减弱,但这一时期城市偏向的非价格政策却又日益加强,这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支出、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外贸金融、科教文卫等诸多方面,即政府大量投资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福利等方面的建设,而对农村发展和农业建设的财政支持却较为薄弱,这又进一步造成了城乡经济增长的速率严重失衡,于是便最终引发了“三农问题”的出现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1、在中国,农村落后于城市是一个久远的历史现象,在建国后强调工业化发展和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的制度束缚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改革开发以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一整套稳定的城市偏向政策,改革开发之后的城乡收入差距则主要源于城市发展的压力以及传统经济体制遗留的制度障碍。长期的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及非均衡发展等状况,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差距本质上是由于资源配置扭曲、收入分配倾斜与科技技术进步不平衡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农村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以后虽经改革发展,但受人多地少之困与生产环境和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等各方面的制约,难以开展规模经营,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我国城乡差距在于长期的城乡不公平发展政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3、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很低,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社会单元。各种政策或多或少的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静态人口流动制度,农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的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否则是绝对不允许的.城市化滞后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4、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自我国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到现在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市场经济虽能够自动调节资源的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其负面影响却会造成资源和资本垄断,从而使农村和城市的资源配置比例更加拉大,造成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的不平衡,因此中国农民、农业和农村受到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也成为新时期城乡差别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城乡经济经济体制因素

二元经济体制的塑造与确立。形成现代社会资源的重体现为乡村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失。造成一个既定的事实: 城市的发展确实处于中心地位,而乡村的发展则更多表现出一种边缘化状态。也即是说,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乡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慷慨解囊”和“无私奉献”的角色,通过其区域内诸多要素如:劳动力、资金、土地、产品等的单向性流动,来满足工业化战略和城市现代化的打造。二元经济体制格局框定下,乡村经济发展的困境逐渐凸显出来,上90年代以来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即是这一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直接弊端性后果。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1、我国城乡固有经济体制,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与工业的直接通流,农产品价格过低,工业产品相对价格过高,严重削弱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因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山区更具资源优势。城市偏倚型的资源配置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公平。造成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相当严重。

2、城乡住房的经济影响,改革开放前,当时城镇居民基本不拥有住房,都是租公房住。截止目前仅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的房产价值已经是农村人均拥有房产价值的10倍以上。

3、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力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技术含量低,和城市相比,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困难。农村居民很难从金融机构那里得到支持,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在建的城镇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滞后,很难推动城镇化进程,同时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

地方政府政策行为:政府确立的“稳定发展主义”及“经济增长至上”的这一意识形态,经济建设成为衡量政府成绩的首要指标。政府以GDP 增长率为中心考核下一级地方政府政绩,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绿色GDP”也被纳入到数字指标量化考核的范畴。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和动机则异变仅为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而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却被抛之脑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单向性思维,产生了有悖于经济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带有城市倾向政策举措,如:重城镇产业、轻农村农业;重城镇投资、轻乡村发展;强调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等。以至于一些地方政府靠倒地赚钱,通过采取不正当手段引进资金,利用暗箱操作手段批地、赚钱,低价征地、高价出让,赚取大量的建设资金,损害农民应得利益。这些异化的地方政府行为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尽快的实现工业化,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我国选择了先城市后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先富带动后富,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各项政策,使有限的资源向有利于城市的方向集聚,而农村则被置于政策的边缘化地位,出现了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民重视不够,税收政

策向城市倾斜,促进农村社会公平发展的公共政策被忽视等现象,这使得本就存在不小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

2、中国的税收制度还相对不够完善,大批工薪阶级在工资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还要上交一部分税务,而高收入者却总是能够利用各种手段转嫁或逃避税收,这无疑又拉大了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3、随着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城乡居民、城乡劳动者的享有权利不平等,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4、城乡教育因素,在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实践证明,受教育水平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比关系,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收入越高。目前教育软硬件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极低,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在农村表现为从事固有的农业经济,而在城市主要表现为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工作,此类工作简单,被替代的可能性极高。

(四)其他不公平的社会因素

受封建官僚思想传统影响,在职人员利用职权,取得不小比例的灰色收入。另外,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等名词的兴起,这些人相对于其他的普通农民民众,存在更大的机会走向高水平生活。

综上所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源在于国家发展战略、分配政策、城市的资源优势和政府政策偏向等综合因素导致。

二、城乡收入差异的现实状况

(一)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年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幅刺激之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2016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2016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大于同时期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一定时期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远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人居收入年差从1998年的3263.10元迅速扩大到10904.45元(如下表)。这种不断快速拉大的贫富差距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的催化剂,已经严重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收入差距成阶段性,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其绝对差来看,依然不断拉大,但是从城乡收入增长率来看,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稳定的缩小趋势,从整体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阶段性且呈现出明显的“U”字形状。1998-2003是扩大阶段;2003-2009波浪式上升;2010-2015逐步缩小。2001年的时候,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是农村的2.90倍,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人均收入的3.33倍,达到最高。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有反增至3.33倍。2009之后,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比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下图)。

2001年至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比率图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城市化不但改变了中国的过去,而且还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成大势,截止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由1992年的29%到2012年的47%(如下图),中国城镇化取得巨大的成就,2016年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

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7年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但城市化过程中又面临着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严重的城乡差别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和谐、快速发展的桎梏。

1992年-2012年城镇化进程如下图所示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城乡收入差异的解决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①,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异被广泛关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达到公共富裕的目标,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各类惠民政策,加大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异。解决城乡收入差异主要考虑从“经济发展因素、政策偏向因素、金融发展因素、经济干预因素、其他控制性因素”等五个方面因素影响:

(一)经济发展因素

经济发展因素中,主要考虑三个指标即人均GDP、城①镇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①林兆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光明网.2013-11-29

及开放程度。人均GDP(PGDP) 是衡量②经济增长的常用指标,能直接有效地反映出人口平均后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经济的均衡程度。单位为“元/ 人”;城镇城市化水平( Urb) 是衡量出城镇城市化发展程度、经济发展状况的数量指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经济发展及开放程度( Trade) 用“进出口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表示。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PGDP、Urb、Trade 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的城镇城市化水平越高、进出口规模越发达,越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与增长,也就越有可能显著地缩小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外贸投资水平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良策。

(二)政府政策偏向因素

政府政策偏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偏向,这主要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衡量,该偏向越严重,城乡收入差距越大。二是政府财政支出的政策偏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反映政府城市偏向政策,主要体现在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农业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于科教文卫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都带有一定的城市偏向特性,加大其支出将扩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农林水事务则是偏向农村,政策偏向支出则有利于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当下我国的科教文卫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确实存在显著的城市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

(三)金融发展因素

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影响收入分配来起到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发展的规模水平,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占GDP 比重”来表示;二是金融发展效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来表示。有关学者研究表明,金融发展的规模水平与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有显著影响。

我国金融规模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主要是城镇居民,就是说金融发展规模水平拉大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农业和农民则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劣势,我国的金融发展不仅无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反而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随着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使更多中低等收入者享受到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有可能起到缩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四)经济干预因素

经济干预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上,这主要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 GDP的增长率一直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发展城市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因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多集中于城镇区域,该指标值越大,城乡收入差距也就越大。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相关研究表明教育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地区劳动力的供给和当地的消费需求,因而在抑制城市内工资上涨的同时提高了城市生产的规模报酬和生产效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②。”

人力资本的培育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因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了人力资本存量,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便增加了城市地区

②张继良,徐荣华,关冰.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江苏样本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 12) : 32 -43.

劳动力的供给和当地的消费需求,因而在抑制城市内工资上涨的同时提高了城市生产的规模报酬和生产效率,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五)其他控制性因素

其他控制性因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一是产业结构因素,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体中所占的比重。主要在于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以及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来衡量,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就越有能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一产业即为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比值越高,城乡收入差距也就减小。二是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因素,这一因素的预期方向不明确,对城乡收入差异的缩小具有不确定性。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一方面,农业经济较快的发展本身就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更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明显。

四、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取得的成果

(一)城镇城市化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的成效。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中国的城镇化由1992年的29%到2012年的47%,205年2016年又有1600万人进城落户,发展的协同叠加效应不断显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二)加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强化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完善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等。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上升

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建设农村公路29万公里,2017年将实行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2016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经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

(五)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

五、城乡收入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异客观存在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客观的,也应该是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伦理所能够接受的。

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无论从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都无法接受,就会造成一系列有悖于社会进步以及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的问题。但城乡之间收入差异究竟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这个度应该如何在经济发展动态当中合理地把握?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针对导致城乡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制定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方策。

(二)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形成和不断扩大原因

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形成和不断扩大,与中国政府以往在公共产品供给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紧密相关。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居民无论是发展生产还是学习、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即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增加收入,也不能使农村生活质量得到同步的提高。对此,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的缺口究竟有多大?什么样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是合理的结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该如何改革?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中国农民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和生活环境。

(三)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来原因

中国城乡收入差异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农民收入难以增长且与城市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或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导致城乡收入差异持续扩大。而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而是由政府控制产生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因此,提高农产品价格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进行适当的补贴,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现实中的农产品价格与其生产价格之间究竟存在多大的差距?农产品价格放开以后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形成多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应该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减少因农产品价格提高可能给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只有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以后,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

(四)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以及农村聚居方式特殊性的原因

由于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以及农村居民聚居方式的特殊性,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限度,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又极其不均衡,农村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聚集,城市则表现为资本、技术等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生产要素聚集。客观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效率差异是难以弥合的。而农业自古以来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正因

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对农业都采取了特殊的补贴政策。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被限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然而,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在世界贸易经济框架下对农业进行恰当的补贴呢?尽管近几年中国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经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如:取消农业税、适当地给予种粮补贴和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补贴等。但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借鉴发达国家补贴农业的经验?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能否实施科学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对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加大,而广大农村居民却缺乏影响政府决策的正常渠道。中国政府在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摆正自身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以外,还应该建立起农民对政府决策及时作出反应并表达农民意愿的正常渠道,以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种渠道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并富有实效地进行运转?将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六、政策启示及结语

(一)政策启示

城乡收入差距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偏向、金融发展、经济干预以及其他控制性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城镇城市化建设、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培育度、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程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有助于总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科教文卫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偏向、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非国有化则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很多方面值得反思与重视:

1、共同富裕原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均富”、“共富”思想,而是消除两极分化、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但必须从制度上防止两极分化。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③”

2、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增大人力资本存量

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本集聚,一方面,农村教育是对农业从业人员③展开教育和培训,旨在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建立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可加大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发展也为已转移或准备转移到城镇的务工人员实施各类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教育或培训,从而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构建培养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项有力举措。

3、稳步推动城市城镇化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城市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一方面,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通过互补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的融合;另一方面,更要努力构建起网络化的中心城镇体系,以城市文明的扩散为依托,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的和谐与互动。

③习近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新闻网.2015-12-23

4、政府政策偏向

“城市偏向”的政策体系导致城乡在民生福利、公共服务、科教文卫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通过建立起城乡“包容性的政策体系”,变“中心—边缘”的二元城乡体制格局为“一元化”的新格局,通过对乡村弱势群体的补益和赋权,加大农村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建构起“双向化”与“多元化”的发展逻辑,从而逐步消解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不到位,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5、体现社会的整体公平性

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对在职人员利用职权,贪庄枉法的事件以及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的违法乱纪事件处理力度,为中国人民群众提供相对的公平地位。执法人员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结语

"十二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和民族地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做好因病等致贫返贫群众帮扶,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政府部门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当中应当做到:

1、确保政府偏城市化预算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度,充分发挥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在主导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纠正地方政府参与“标尺竞争”所表现出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与公共服务”激励偏向。加快改革以 GDP 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加入其他一些考核指标如收入分配、城乡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责任意识,加快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各项民生工程能够公平有效地推进。

2、在城乡统筹配置财政预算,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在鼓励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其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农业和科学教育事业。西部地区政府尤其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预算支出力度,引导经济资源流向“三农”,促进“三农”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提高支农财政资金对其他支农资源的引导带动作用和使用效率,切实扭转地方政府在投资、贸易、财政、金融、教育等方面过度的偏城市化行为,真正落

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其他支农惠农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4、同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通过在城市培育第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提高城市化质量,以增强城市对农村剩余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非农收入的跨越式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5、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力,能以固定工资为城市部门提供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城市部门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农业的产量并不减少。农民收入固定在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水平,城市居民的收入则逐步增加,由此造成城乡劳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趋势。当达到农村全部剩余劳动力消失以后,城市资本利润率下降,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农村人口的减少而提高,直到城乡劳动生产率相等,城乡劳动收入差别也就最终消失。也就是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单纯依靠人口的流动,

使城乡收入差距先增加后减小。

6、应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集聚、反哺以及辐射效应,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比如,地方政府应放松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和管理政策,在发挥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好处。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比如,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的城市倾向,推行农村偏向的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力求社会公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总体收入箭步式增长。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中国的主题词之一。由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由来已久,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最终消除两极分化、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数据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3944737.html,/

(2)林兆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光明网.2013-11-29

(3)习近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新闻网.2015-12-23

(4)张继良,徐荣华,关冰.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江苏样本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 12) : 32 - 43.

(5)王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状况和原因分析[J].山东经济,2006,(03):5-10. (6)2106年政府工作报告

(7)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8)荣敬本.变“零和博弈”为“双赢机制”———如何改变压力型体制[J].人民论坛,2009( 1) : 28 - 29.

(9)余菊,刘新.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地理,2014,(03):79-84+120.

(10)李伶俐,谷小菁,王定祥.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农业技术经

济,2013,(12):4-14.

(11)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

学,2013,(04):81-102+206.

(12)廖显浪.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06):46-52. (13)韩其恒,李俊青.二元经济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研究[J].金融研

究,2011,(08):15-30.

(14)王罡.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266. (15)常文涛.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07):12-13.

职工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一)

职工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一) 摘要:职工工资收入,历来是各级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福州市在岗职工的工资收入稳步增长。但是,收入高了,差距也大了,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也日渐显露。 关键词: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对策 Abstract:wageincomeworkershavealwaysbeenpeopleatalllevelsofgovernmentandthefocusofattent ion.Inrecentyears,theFuzhou-the-jobworkerswagestogrowsteadily.However,thehigh-income,thega pisalsolarge,theissueofincomedistributionhasbecomemoreexposed. Keywords:tradeunions;income;gap;response 一、职工工资收入的基本情况 2006年福州市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77.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5%。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7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7%。福州市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为2068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6%。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66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4%。 1.从单位性质看,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人均工资均实现稳步增长。企业年平均工资为19001元,比去年同期的16811元,增加2190元,增幅13.03%;事业单位年平均工资为25066元,比去年同期的22166元,增加2900元,增幅13.08%;机关年平均工资为26725元,比去年同期的23155元,增加3570元,增幅15.42%。 从增长幅度看,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人均工资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且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但绝对额差距不均,机关增资水平高于企业2.39%。 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工资水平最高。2006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发放工资总额89.03亿元,占福州市发放的工资总额的50.10%,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发放工资总额5.58亿元,占福州市发放的工资总额的3.14%,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3.09亿元,占福州市发放的工资总额的46.76%。全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651元,城镇集体为13465元,其他经济单位为17081元。国有经济单位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增幅达14.74%;而工资水平较低的集体单位比上年增长11.08%。国有经济单位分别高出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3.66和1.87个百分点。 3.从区域看,县(市)区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较大。福州市8个县(市)区的薪资比较结果:长乐市年薪最高,为19259元;福清市年薪依然位居“老二”,为18355元,第三名是闽侯县,为17998元。位居福州市中游的是:闽清县(16763元)、连江县(16319元)。年薪最低的是永泰县、平潭县、罗源县,年薪分别为16255元、16163元和15348元。 4.从国民经济行业看,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在国民经济19大行业中,有11个行业的平均工资超过20000元。福州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居国民经济19大类行业之首的是金融业,年平均48960元,月平均4080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平均45781元,月平均3815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和住宿和餐饮业,年平均分别为13952元、13929元,月平均仅为1163元、1161元。增幅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业”,与去年同期相比陡增了28.83%。19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但是,“农、林、牧、渔”业增幅最小,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微增5.79%。目前,在“十一五”中支持三农发展成为主要的国策,相应的支农政策不断出台,因此农业板块仍然在低位徘徊的状况应给予重点关注。 5.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属”单位平均工资最高。“中央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0074元,比去年同期的36034元,增加4040元,增幅11.21%;“省、自冶区、省直辖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9188元,比去年同期的25324元,增加3864元,增幅15.26%;“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6180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元,增加3783元,增幅16.71%;“县及县以下”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0531元,比去年同期的18307元,增加2224元,增幅12.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的研究现 状) 选题目的和意义:本文选题为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迅猛增长,而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影响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这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稳定。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省区、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代表,面临着特殊的区域问题:资源性城市类型丰富、深度贫困问题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民族问题典型。研究甘肃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关因素,对政府旨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同路线设计、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题国内的研究现状:目前虽然对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很多,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缺乏定量的分析。并且多是以中国整体为研究对象,对省域范围的研究较少,专门论述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文章或专著更少。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选取统计指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即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被解释变量,以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对1990年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一部分对甘肃省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方法等进行概述。第二部分选取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通过对所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可能的原因,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预期目标:本文预期通对研究影响甘肃省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拟合线性模型,通过对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主要研究方案: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确定并研究样本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拟合,估计参数,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论文大体准备阶段,即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整个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主要为数据的搜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甘肃省统计局网站;第三阶段为论文初步撰写阶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确定自己文章结构初步得到论文雏形;第四阶段为反复修改阶段,通过不断与指导老师协商对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定稿。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问题。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着力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比河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一些探索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9%,是1980年的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是1980年的30倍。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 自198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477.6元,

到2009年达到17175元,提高了36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1.3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了27倍;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365.0元,到2009年达到14371.56元,提高了39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0.78元增加到4806.95元,增加了3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平均不到3年提高1千元,而农村居民则需要9年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80年2.50∶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同期河南由2.57∶1扩大到2.97∶1。 城乡居民收入与收入比变化情况表 单位: 元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

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实践地点:云南警官学院 实践对象:在校师生 2、实践内容 经过分析,结合各方因素,我将调查对象定位于我校在校师生,并对他们进行随机调查。事先根据本组成员的了解和访问,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学生,要求其以家庭平均状况为标准填写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调查问卷,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

工资收入差异分析

成绩金融学院2010级 统计学本科学年论文设计框架 题 目:西安市行业工资收入差异分析 ——以服务行业为例 学生姓名: 某某 分院(系): 金融学院 指导教师: 刘 某 完成时间: 2013 年3 月 28 日 1、 课题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省会西安为主。但随着以农业为主的计划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与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行业差距为研究对象,从工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西安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以服务业为主。通过对西安市近二十年来行业收入(主要是第三产业)变化趋势的分析,运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回顾和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历程、成因和后果,对当今西安市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做出基本判

断,有针对性提出了缓解先不断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建议,为西安市的经济管理部门及经济组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繁荣西安经济、构建和谐西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学术意义上来讲,本文以西安这个区域性行业收入为切入点,以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为重点,为当前学术领域中相对匮乏的区域性行业收入分配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进一步充实了行业收入分配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日渐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深化,不少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致力于行业收入分配的研究,行业分配的科学研究不断发展。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行业收入分配的标准。分配标准主要集中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个标准上。嘉瑞(2003)认为,从性质上看,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晓亮(2000)认为按劳分配也属于按要素分配;蔡继明(2006)认为两者可以结合统一起来。但他们对于两者的实质性区别都没有进行说明。 2、行业收入差距的表现方面。理论界任务我国目前行业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垄断性和非垄断性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过大;新型和传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知识和资金密集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差距过大。这些表现基本属于主要的表现,但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关注。 3、收入差距的价值判断方面。理论界对于我国目前行业收入差距的价值判断有多种主要观点,主流观点是“行业收入差距不合理、不公平”。如王晓英(2000)认为当前一些新兴行业职工的收入比较高,但这些新兴行业以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为特征,风险大、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对这些行业的高工资应予以肯定;陈宗胜(1999)认为分配差别的扩大是激励经济增长的源泉。 4、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是由市场机制本身及我国市场发育的不完全造成的。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导致城乡的发展很不平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本文将研究上述问题,通过模型分析以期得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模型途径 RESEARCH ON THE IN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ine level of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notably.Bu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that is,the development amo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are not the same,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Nowadays,our country has been one of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larges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mong urban and rural. It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society with socialism in our country. This model is hoped to find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out this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tic model. Keywords: ine inequality; model; way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原因分析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的分析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导言 (3)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3) 2.1 可支配收入扩大 (3) 2.2 消费差距扩大 (5) 2.3 储蓄差距扩大 (7) 3. 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7) 3.1 公共产品的涵义及特性 (7) 3.2 公共产品供给城乡差异的表现 (8) 3.2.1 城乡教育资源不对称 (8) 3.2.2 城乡基础设施不平等 (9) 3.2.3 城乡医疗保险不均衡 (10) 3.3 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路径 (10) 3.3.1 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3.3.2 对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11) 3.3.3 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4. 结论与思考 (11) 4.1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11) 4.2 按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明确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 (12) 4.3 根据效率原则、灵活多样地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采用历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储蓄等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并从教育、基础设施及医疗保障等公共产品的城乡供给差异方面来探讨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扩大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制定与落实公共产品分配与供给的相关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效果。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公共产品供给差异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居民生活持续得到改善, 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改革初期分别增加了49.0倍和37.6倍;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1978 年为209. 8 元, 2009 年扩大为12021.48元①。针对这种状况, 不少专家、学者从收入差距的现状、形成原因和性质、以及收入差距过大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年城乡收入数据进行分析,从公共产品的城乡供给差异,来探讨其对城乡差距扩大的贡献,并依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 1978 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 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 ①上述数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样本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between urban-rural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面临最为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高度注重。显然,过高收入差距不利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运用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表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发展重要问题。且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构造、财政支出构造以及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明显影响。 核心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发展是人类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成就。1978至国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8%,成为同期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辉煌背后,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最高达19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之路》报告也明确表达,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略有回落,达到3.03:1,但这样城乡收入比在世界上是少有,超过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且过大收入差距是许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没能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掉入“中档收入陷阱”共同因素。 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必然产物,当差距在合理范畴内时,是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旦收入差距过大,便会对一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导致危害。对于国内而言,收入差距始终是一种经久不衰话题,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差距扩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典型现象。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的背道而驰,同步也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

员工工资水平影响因素的spss数据分析报告 (1)

关于员工工资水平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报告个体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课题,个体收入不仅是经济含义的变量,同时也是决定个体经济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分析个体收入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报告基于某企业收集的关于474个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就问卷涉及的主要变量:性别、民族、受教育年限、职业类型、目前工资、最初工资、工作时间和之前的工作经历(月数)分析了该企业员工工资总体情况和影响工资收入的因素。 数据来源:C:\SPSSEVAL\Empolyee 一关于个体收入影响因素的假设 社会学文献对影响个体收入的因素做过很多论述,其中与本数据提供的变量相关的假设如下: a 不同性别的员工工资收入存在差异 b 不同民族的员工工资收入存在差异(在美国显着) c 不同职业类型的员工工资收入存在差异 d 受教育年限与员工现在工资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e 初始工资与员工现在工资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f 工作时间和之前的工作经历与现在工资收入呈相关关系 二基于SPSS的企业员工工资总体水平和影响因素的描述与统计分析 1. 样本的总体特征和企业员工工资的总体情况 样本的总体特征 根据SPSS对性别、受教育年限和民族的频次分析,可知该公司员工女性占%,男性占%,男女员工比例大体相当。公司%的员工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受教育年限8-12年),%的员工为本科学历(受教育年限13-16年),%的员工为研究生学历(受教育年限为17年及以上);公司有%的员工为少数民族。 企业员工工资的总体情况 根据SPSS对当前工资、性别与当前工资、民族、职业类型与当前工资的描述分析,可得到表1。 表1 企业员工当前工资的总体情况 均值标准差 当前工资$34, $17, 女性员工当前工资$26, $7, 男性员工当前工资$41, $19, 少数民族员工当前工资$36, $18, 非少数民族员工当前工资$28, $11, 办事员当前工资$27, $7, 保管员当前工资$30, $2, 经理当前工资$63, $18, 从表1可知,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34,420,标准差为$17,。女性员工的平均工资为$26,032,男性员工为$41,442,是女性员工平均工资的倍;少数民族员工的平均工资为$28,714,非少数民族员工为$36,023,是少数民族员工的倍;从民族来看,少数民族员工的平均工资是$36,023,非少数民族员工为$28,714,是少数民族员工倍。从职业类型来看,办

关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薪酬管理作业: 《关于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的分析》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收入差距也显著地扩大,集中体现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收入差距等的不断扩大。其中,尤以城乡收入差距引人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利益,而且将严重影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社会的协调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共同富裕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近几年,城乡居民的收入不仅没有慢慢拉近,反而差距不断扩大。 对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我做了如下分析: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说,这是我国存在的历史性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农民就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体制改革 (1)1978年,我国由农村开始进行体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进行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体制改革的另一个负面后果是产生各种垄断行为以及通过垄断行为获得暴利的寻租活动。在我国,邮电、金融、保险等行业享受国家投资和占有公有资源等便利条件,实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的工资收入以及各种福利比非垄断性行业要高。 (二)制度缺陷 1.分配制度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 08708班 0807524021 杨黎竹 摘要:收入分配和消费结构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是居民收入,而消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多远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特点及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不同地区居民家庭收入的差异程度及不合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促进建设合理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体系,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关键字: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法经济增长生活水平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我国带来的后遗症还在继续影响着居民正常生活,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困扰着老百姓,收入和消费支出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架重要马车,收入又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我国人口基数大,消费群体众多,但由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需求的降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而且,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收入分配问题也愈发明显。因此,鉴于篇幅限制,本文就只针对城镇居民的收入进行分析。 下面通过统计数据对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总体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情况。 1.聚类分析方法概述: 聚类分析方法是仅次于回归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中对样本进行分类叫 做Q型聚类,对变量进行分类叫做R型聚类,本文用的是Q型聚类。聚类分析的核心思想是从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中,定义能度量样本间相似 成都的统计量,在此基础上求出各个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的度量值,按相似程度的大小,将样本逐一归类,关系密切的聚集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集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知道所有的样品都聚集完毕,把不同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亲疏关系谱系图,用以直观地显示分类对象的差异和联系。 2.搜集数据材料及确定指标: 按居民收入类别分为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记为:X1、X2、X3、X4、X5、X6(如图1):(图1)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1978-2012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1978-2012 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 12.5%,经营净收入增15.3%,财产性收入增长8.9%,转移性收入增长11.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5.0%。 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4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财产性收入增长9.0%,转移性收入增长2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元,名义增长13.3%。 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316元,

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480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 入704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0142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9009元。 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 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 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 (1978-2011)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 农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李实,2004)。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Knight and Song,1999)。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工资地区差异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那么,这种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制度变迁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而产生区域工资差异的因素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政策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策制度因素主要包括转型过程中的工资体制、对外开放、企业体制改革和地区保护。经济因素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工资体制: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公有制经济,中央根据地区的物价水平、区域发展计划以及相关的人事管理体制将全国分为11 类地区的工资标准。地区工资类别越高的地区享受到的工资水平也越高。这一体制被称为地区工资类别制度改革开放后,通过85年引入市场机制和93 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影响地区工资水平的因素侧重点也逐渐从政策因素转向经济因素。 对外开放:大量的研究认为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贸易自由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带来更大的规模经济、提高效率、获取技术等等,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收入的增加。根据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伴随直接投资而来的资本、技术、税收收入、生产力外溢等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推断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工资水平也越高。所以对外贸易促进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加剧了地区工资的非均衡发展。 企业体制改革:我国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的所有制形式。但中国所有制改革进程的地区差异很大,东部地区的非公有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快。这一差异可能导致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地区工资收入的差别。 地方保护:地方保护从以保护当地资源为主变为以保护当地市场为主,以各种方式限制外地产品进入当地市场。这使其不能于时代接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工资水平也相应受到影响 生产要素角度: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性,工资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有学者认为,东部沿海地区日益成为全国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制造中心,而中西部地区则逐渐沦为采掘型的矿产资源基地和农业生产为主的外围区域(范剑勇,2004)。如果由于区域职工主要集中在生产率低的产业,因而引起平均工资偏低,那么相应的政策应是在收入低的落后地区建设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如果经过产业结构差异的调整后,工资差异在相同产业生产率情况下仍然存在,那么相应的政策是分析和提高低收入区域的生产率水平。 如前面提到的西藏职工的平均工资和上海职工相当,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先进和基础设施比较好,容易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使工资水平相应提高。 这些是工资地区不平衡的一些原因,那么对于这种不平衡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接下来是我们的一些想法。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报 告》 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年末岁初,我有幸被县统计局抽调为“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员”期间,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县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找出制约我县城镇居民增收的瓶颈因素,找准增加城镇居民增收的切入点,结合统计业务工作,我深入城镇住户现场调查统计,取得了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至目前,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51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7897元。如此收入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生活质量,为此,我通过调查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考,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城镇居民收入现状 通过对1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xx年,xx县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可达1644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551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人均消费性支出789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3%。从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来看,全县城镇居民整体收入还处于中等偏下:家庭总收入不足3万元的20户,占调查户数的20%,其中不足1万元的6户,最低收入为3600元;家庭总收入3—4万元的72户,占调查户数的72%;收入超过4万元的8户,占调查户数的8%,最高收入为4.7万元。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2702元,增长10.7%;转移性收入为1851元,增长35.7%;经营净收入为1550元,增长44.2%;财产性收入

340元,增长56.1%。城镇居民收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占主导地位。调查资料显示,xx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的77.2%。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占据收入构成的主导地位。 (二)财产性收入比重偏小。xx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占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的 2.1%。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渠道为存款利息和出租房屋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它投资收入、知识产权收入、其他财产性收入等均为空白。 (三)经营性收入水平过低。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净收入只占到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的9.4%。城镇居民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导致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长期低位徘徊。 (四)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89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36%,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居民的食品消费总量虽有所增加,但其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而且,居民在衣、住、行和通讯、教育、卫生、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汽车、电脑、空调、摄像机、液晶电视等高档商品逐步进入城镇居民家庭。 (五)社会保障不断完善。xx年,全县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564人、基本医疗保险xx9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825人,同比增加245人,增长6.8%。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调查结果显示,xx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 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 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

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向差距 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2007》数据整理计算.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包括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海南、河北十省市,其城乡收入差距比相对较小,平均为2.6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JIl、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十二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六省,收入比为3.03,介于东西部之间。 3、基尼系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