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13975916.html,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

作者:田增启

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要差异性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的一种方式,该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水平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如何在初中体育中开展差异性教学呢?一、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二、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四、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

差异性教学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的一种方式,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心理、生理和社会上,也表现在智力与认知方面,差异性教学即根据这一系列的差异组织教学方案,创造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初中体育是初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水平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体育采取差异性教学方式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初中体育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呢?

一、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与英语、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程相比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更加的鲜明,有些差异也会给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共性,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好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一直难以提升,一些学生也对体育学科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不愿意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考虑到这一因素,要在初中体育中开展差异性教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这也是开展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开展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懂得学生的心声。

二、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而学生的参与性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学生的性别、能力、兴趣、认知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与其他的文化课不同,体育课的教学成效并非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参与效果与锻炼效果为依据。在差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发表时间:2013-06-09T11:41:33.29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4月供稿作者:乔越江 [导读] 教师能否有针对地、正确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 乔越江 (大名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 1.教学内容与方式要进行合理改革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体育与健康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从中可见,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非常强调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对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全盘否定,而是要淘汰相对落后的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在对优良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让改革后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把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中学体育教师务必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强调教师作用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练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练习,提高学习成效。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重视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积极性能否得到调动,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教师能否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能否有针对地、正确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所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此法不仅要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同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仪器,如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避免教学方法单一,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性认识。 3.教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所以说,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因此,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时刻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但课程设计,而且课程的实施,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要让学生能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中产生快乐愉悦的感觉,才能够提高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不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混淆起来,割裂开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要注意不能理解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鼓励放任自由的教学。 4.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爱好,要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运动的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中学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许多运动项目,以致不少学生样样都学,但样样都不精,也让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厌恶体育课,从而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自信心。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有一个亮点,就是实行选项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行选项课教学也是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涉及体育课中如何分班、如何指导学生选项、如何进行选项教学的问题,因为类似这样的问题是学校和体育教师过去从未遇到的,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不断的探索,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当前不少学校进行选项教学的成功经验也能为我们提供不少帮助。 在体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意识会影响到体育行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的价值,树立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选择娱乐功能强、难度小、锻炼价值高,而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起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为学生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掌握体育锻炼方法打下基础。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新环境、新形势,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对初中生进行更加有效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也往往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待学生往往是管束的多,理解的少,强制的多,宽容的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对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接受素质教育观念洗礼的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它是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就成为一个容易被人神化的职业,在平凡教师的身上经常被笼罩着各种光环。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使教师们长期在自己的讲坛上高高在上,不能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距甚远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的灵魂。其实,这样的学生观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学模式停留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说你记,我主动你被动,这种教学观和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知识容器”和“两脚书橱”。课堂上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更是比比皆是。诚然,课堂教学教师是重要的,是不能缺席的,但是这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使原本应该是产生思维智慧、迸发思想火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教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他教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要一上课,教室内鸦雀无声,静得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可以听到,只有他一个人在讲,然后要求学生们作练习,然后再讲,几乎不提问谁,也不让谁在课堂上发言。今天回忆起来,虽然他教的成绩好,但学生没有了参与的乐趣,没有自主获得过程,所以学生们并不是很买他的帐。 其次,传统的学生观往往容易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种等级的划分则是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制订的。在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标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本课程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它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本文作者最近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新课改为视觉,寻求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结合点的客观分析,将在校的中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未来高科技人才,为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现在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1.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基本情况:1.1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具体目标:有以下5个方面:⑴.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能技能;⑵.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⑶.具有良好的效率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⑷.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⑸.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国家、学校与个体的统一。教师可以在新的教学空间里,结合新课程,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动态和发展变化,合理、灵活、科学的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吸引力,达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从而进一步的实施体育教学。在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出台以后,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迈 1 / 9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我的教学观和教师观 王瑶 【内容摘要】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首先要找准自我,其次要反思自我,然后要超越自我,最后要悦纳自我。 【关键词】渗透基础服务权力反思超越悦纳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根据课标精神,我想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分为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个服务,四种权力,五种反思。 1.一个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生命的碰撞。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实践中,不少教师心目中有教书而无育人,有知识而无生命,不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待。这种对个体特殊性以及个体生成方式的忽视,最严重的结果是导致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变为不需要变革的一次次封闭的循环过程,使课堂“沙漠化”。人的生命是教育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体现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2.两个基础 (1)做人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会学生做人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人”。上海有位中学优秀校长认为他小学的数学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有一天数学课上要考试,他由于踢足球把膀子摔断了,绷着绷带不能写字,这时老师走过来,轻轻的对他说:“不要急,你说我帮你写。”老师就这样帮他答完了卷子。这件事使他很感动,他想天下什么人最好?老师最好,自己将来一定当她那样的老师。后来,他数学学得很好,考上了大学的数学专业,参加教育工作后,成了优秀的数学特级教师。试想,如果教师先将他数落一番,进而将他逐出考场,我敢肯定的说,他绝不会成为一名教师,更别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级教师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最新版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当前是:全文显示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构建了五大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相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健康第一”。随着“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普及渗透,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接受而加以重视;加上已经把体育课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其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更引起人们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训练愈发关注、愈发重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体育教师,只有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才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强化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水平。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积极营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新课程的实施,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或者在课后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不能有亲疏,要关心所有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育目的。 二、指导学生树立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与文化课相比,体育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社

会、学校、家长的重视,这些因素直接就影响到学生平时上课之中时常会有逃课、散漫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此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树立体育训练的意识,教育学生端正对体育课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着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 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积极树立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而这一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要立足于平时的不断强化、不断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构筑起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个意识是主人翁的意识,可以改变先前那种“我不参与,是别人硬逼我要参与体育”的被动状态,变成“我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活跃、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在教学中,对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要有一个详细记录,及时惩罚无故旷课和表现不好的同学,必要时找极个别体育后进生谈话、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并及时制定方针进行改进。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节课经常出现多种队伍调动,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成为影响体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有效调动”是指教师为了讲解、学生练习的需要,强调路线短、时间短,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1、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材观?你在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答: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教材”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用教材教”则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我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实施如下: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

体育与健康学科新课标解读 一、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上课时,更多的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口号,其实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

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按照这样的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起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

【标准】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 1. 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新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课程目标。 (三)课程价值 获得体育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育新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增进身体健康。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提高心理健康。使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2. 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课程目标。 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新知识和运动技能; 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初中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首先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我认为,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是我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

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2、体验着手改造教学方法: 球类:传统的是从传球学起而外国排球是用手心把球托起如:我在上课时,课一开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打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着学生以艺体的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的练习,使学生能在美的乐曲伴奏下,在优美的形体舞蹈练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进行热身运动。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2-12-03T11:25:19.4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2月总第70期供稿作者:谢锦秀[导读] 下文是针对如何解决初中体育课程中出现的体育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做出的分析。谢锦秀江西省会昌县西江中学342602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下文是针对如何解决初中体育课程中出现的体育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做出的分析。 一、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为此,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先决性因素是教师对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认知水平。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去把握体育教学实质,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课程理念和体育课程特点本身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 二、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没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是不会受到学生喜欢的。但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多带有主观性,凭自己个人爱好,教师则应对一些如田径体操类项目正确引导,让其知道这些项目的锻炼价值所在。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适宜的运动技能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必须说明的是:运动技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过高或过低既不利于运动技能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三、精选突破口,优化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性教学”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新课标强调要尊重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因此,教师们可以开发体育的多种育人功能,在实现参与目标、技能目标、健康目标的同时,关注心理和社会目标。 四、组织好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们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可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可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五、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会一、二项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义务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因为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锻炼,才能更快地形成动力定型,促进身体锻炼动机的产生,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成为现代人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自主设置障碍,自定游戏规则,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其次,要抓住学生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能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也使学生能对体育课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成败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重教行为轻学生行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往往会被忽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法方法要体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知识,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独立面对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要把教学的重心始终放到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上去,引导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