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步”表示法种种

“让步”表示法种种

“让步”表示法种种
“让步”表示法种种

“让步”表示法种种

【摘要】英语中表达“让步”的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因此,认真辨别和掌握各种各样的“让步”表示法,对于理解文章和分析句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让步从句表示法

英语中表示让步概念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though,although,even if-even 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以及inspite of,despite引导的介词短语。这类结构已为人们所熟知,在此不再详述。本文将介绍其它几种让步表示法。

1.while和whereas引导的从句,whereas语气比while强

While I admire him very much,I do not love him.尽管我崇拜他。但我不爱他。

While I like the shape of the skirt,I do not like its color,虽然我喜欢这裙子的式样,但我不喜欢它的颜色。

在上述2例中,while和whereas都可用though,although来代替。多数情况下,while表时间,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如:I’ll think it over while I am having my lunch.当我吃午饭时,我会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while还可表示对比,如:Some people waste food whileothers

高职一年级《制图》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练习卷

第六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一、填空题 1、视图可分为、、、四种。 2、向视图是可的视图。当指明投射方向的箭头附近注有字母为A时,则应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 3.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投射所得的视图。局部视图可按配置形式配置,也可按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 4.局部视图和斜视图一样,其断裂边界可采用线或线。当其所表示的局部结构完整时,可省略不画断裂边界线。 5.斜视图是物体向不平行于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斜视图通常按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必要时,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当某一旋转配置的斜视图的名称为B,且必须注明旋转角度(顺时针转60°)时,则应在斜视图上方标注。 6.根据物体的结构特点,可选择以下三种剖切面剖开物体;面;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面(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7.同一金属零件的剖视图、断面图的剖面线,应画成间隔相等、方向相同而且最好与线或剖面区域的线成45°角。 8.剖视图可分为视图、视图和视图。9.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图。它适用于比较复杂、比较简单的零件。 10.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所得的图形,可以以线为界,一半画成,另一半画成视图,这样的图形称为图。 11.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图。它可用线或线分界,但分界线不应和图样上的其他图线重合。 12.画移出断面时,当剖切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这些结构按绘制;当剖切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出现完全分离的断面时,则这些结构应按绘制。 13.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绘制。移出断面图配置的延长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重合断面图的断面轮廓线则用绘制。14.将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局部放大图上方标注的比例是指局部放大图的与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5.对于机件的肋、轮辐及薄壁等,如按剖切,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号。当零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上画出。 二、选择题 1、根据图样画法的最近国家标准规定,视图可分为() A.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四种 B、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五种 C、基本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和向视图四种 D、基本视图、斜视图、斜视图和旋转视图四种 2、向视图的配置可表述为()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姓名性别年级高一 教学 内容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函数的表示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3.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了解象与原象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对应是否是映射,会求象或原象. 5.会结合简单的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课前检 查与交 流 作业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针 对 性 授 课 一、函数的概念 一、复习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 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是函数吗? 问题2:与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 45 60 90 2 1 2 2 2 3 9 4 1 1 -1 2 -2 3 -3 3 -3 2 -2 1 -1 1 4 9 1 2 3 1 2 3 4 5 6 (1)(2) (3)(4) 开平方求正弦 求平方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讲解新课:

沪教版高一数学上册1.1 区间的表示方法和集合相关概念 讲义

第一讲:集合与区间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点一、区间的概念 设 a ,b 是实数,且 a <b ,满足 a ≤x ≤b 的实数 x 的全体,叫做闭区间, 记作 [a ,b ],即,[,]{|}a b x a x b =≤≤。如图: a , b 叫做区间的端点.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区间时,若区间包括端点,则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若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 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即(,)R =-∞+∞。 知识二、元素与集合:指定对象的全体叫“集合”,简称“集”,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等表示,其中的每个对象叫“元素”,用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1.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中元素的从属性要明确 反例:大树、好人 集合中元素必须能判定彼此 反例:2,2 集合中元素排列没有顺序 如:{1,2,3}{2,1,3}= 例1、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不等式的解; (2)我班中身高较高的同学; (3)直线上所有的点; (4)不大于10且不小于1的奇数。 练习1.给出下列说法: (1)较小的自然数组成一个集合; (2)集合{1,-2,3,π}与集合{π,-2,3,1}是同一个集合; (3)若∈a R ,则a ?Q ; (4)已知集合{x ,y ,z }与集合{1,2,3}是同一个集合,则x =1,y =2,z =3 其中正确说法个数是( ) 例2.集合A 是由元素n 2-n ,n -1和1组成的,其中n ∈Z ,求n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M={2,a,b }N={2a,2,}且M=N ,求a,b 的值 练习2.已知集合M={a,a+d,a+2d},N={a,aq,aq 2},a≠0,且M 与N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求d 和q 的值。 320x +>21y x =-2 b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法 考点一:由函数的概念判断是否构成函数 函数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 例1. 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中,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是( ) ① A={x x ∈Z},B={y y ∈Z},对应法则f :x →y= 3 x ; ② A={x x>0,x ∈R}, B={y y ∈R},对应法则f :x →2y =3x; ③ A=R,B=R, 对应法则f :x →y=2 x ; 变式1. 下列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变式2. 下列式子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有( ) ①22x y +=2 1= ③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变式3. 已知函数y=f (x ),则对于直线x=a (a 为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y=f (x )图像与直线x=a 必有一个交点 B.y=f (x )图像与直线x=a 没有交点 C.y=f (x )图像与直线x=a 最少有一个交点 D.y=f (x )图像与直线x=a 最多有一个交点 变式4.对于函数y =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y 是x 的函数 ②对于不同的x ,y 的值也不同 ③f(a)表示当x =a 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 ④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变式5.设集合M ={x|0≤x ≤2},N ={y|0≤y ≤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 考点二:同一函数的判定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例2. 下列哪个函数与y=x 相同( ) ①. y=x ②.y = ③. 2 y = ④.y=t ⑤.3 3x y = ;⑥.2x y =

函数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法

题一:定义集合{1,2,…,n }到{1,2,…,n }上的函数f :k →i k ,k =1,2,…,n .记作:121,2,,,,,n n i i i ?? ??? . 设121,2,,,,,n n f i i i ??= ??? ,12 1,2,,,,,n n g j j j ??= ??? (这里的j 1,j 2,…,j n n j j j ,,,21 也是1,2,…,n 这n 个整数的一个排列).定义g f 12 1,2,,,,,n n i i i ??= ??? 121,2,,,,,n n j j j ?? ??? ,其中)]([)(k g f k g f = ,k =1,2,…,n ..则? ?? ? ?????? ??4,5,1,2,35,4,3,2,13,1,2,4,55,4,3,2,1= 题二:在加工爆米花的过程中,爆开且不糊的粒数占加工总数的比率称为可食用率p .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时间t (单位:分钟). 做了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三个点都在函数p =-0.2t 2+bt +c 上,则由此得到的理论最佳加工时间为 分钟. 题三:3,10 ()((5)),10x x f x f f x x -≥?=?+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若函数()f x 满足(21)1f x x -=+,则(1)f = . 2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2)() f x f x += ,若(1)5f =-,则((5))f f = . 3若函数2(21)2f x x x +=-,则(3)f = . 4已知函数2 2 (),1x f x x R x =∈+. (1)求1()()f x f x +的值; (2)计算:111 (1)(2)(3)(4)()()()234 f f f f f f f ++++++. 5已知,a b 为常数,若22()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求5a b -的值 6设函数3 (100)(),(89).[(5)](100)x x f x f f f x x -≥?=? +

最新区间的概念(教学设计)

区间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区间的概念,掌握用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通过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区间表示数集. 【教学难点】 对无穷区间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数形结合法与讲练结合法.通过不等式介绍闭区间的有关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在数轴上表示两种不同的区间,学生类比得出其它区间的记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学习用区间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

新课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 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 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 穷大”. 例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9≤x≤10;(2) x≤0.4. 解(1) [9,10];(2) (-∞,0.4]. 练习1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 (1) -2≤x≤3;(2) -3<x≤4; (3) -2≤x<3;(4) -3<x<4; (5) x>3;(6) x≤4. 例2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 (1) (-4,0);(2) (-8,7]. 解(1) {x | -4<x<0};(2) {x | -8<x≤7}. 练习2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 并在数轴上表示这些区间: (1) [-1,2);(2) [3,1]. 例3在数轴上表示集合{x|x<-2或x≥1}. 解如图所示. 用表格呈现相应的 区间,便于学生对比记 忆. 教师强调“∞”只是 一种符号,不是具体的 数,不能进行运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得出结论,师生共 同总结规律. 学生抢答,巩固区 间知识. 学生代表板演,其 它学生练习,相互评价. 了铺垫. 学生理解无 穷区间有些难 度,教师要强调 “∞”只是一种 符号,并结合数 轴多加练习。 三个例题 之间,穿插类似 的练习题组,使 学生掌握不等 式记法,区间记 法,数轴表示三 者之间的相互 转化.逐层深 入,及时练习, 使学生熟悉区 间的应用. x 01 -1 -2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的交点个数为( ) A 、必有1个 B 、1个或2个 C 、至多1个 D 、可能2个以上 2、 下列四组中的函数 )(x f 与)(x g ,表示相同函数的一组是( ) A 、2)()(,)(x x g x x f == B 、1)(,11)(2-=-+=x x g x x x f C 、 x x x g x x f ==)(,)(0 D 、2)(,)(x x g x x f == 3、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1)x x y -+-= 12可以表示函数 (2)521=-+-y x 可以表示函数(3)122=+y x 可以表示函数 (4)12=+y x 可以表示函数 A 、 (2)(4) B 、(1)(3) C 、(1)(2) D 、(3)(4) 4、下列关于分段函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2)分段函数尽管在定义域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但它们是同一个函数 (3)若21,D D 分别是分段函数的两个不同对应法则的值域,则Φ=21D D I A 、 (1) B 、(2)、(3) C 、(1)、(2) D 、(1)、(3) 5、设2:x x f →是集合A 到B 的映射,如果{}2,1=B ,那么B A I =( ) A 、 Φ B 、 {}1 C 、Φ 或{}2 D 、Φ或{}1 6、若函数)(x f 满足),)(()()(R y x y f x f y x f ∈+=+,则下列各项不恒成立 的是( ) A 、0)0(=f B 、)1(3)3(f f = C 、)1(2 1)21(f f = D 、0)()(<-x f x f 7、将x y 1=的图像变换至函数23++=x x y 的图像,需先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 ) A 、左,2,上,1 B 、左,2,下,1 C 、右,2,上,1 D 、右,2,上,1 8、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b a ,其中b>a+2,则)13()13()(+--=x f x f x f 的定义域是( )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法 考点一:由函数的概念判断是否构成函数 函数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例1. 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中,能确定y是x的函数的是( ) ①{x x∈Z},{y y∈Z},对应法则f:x→ 3 x; ②{xx>0∈R}, {y y∈R},对应法则f:x→2y=3x; ③, 对应法则f:x→2x; 变式1. 下列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 ①②③④ 变式2. 下列式子能确定y是x的函数的有() ①22 x y+=2 1= A、0个B、1个 C、2个 D、3个变式3.已知函数(x),则对于直线(a为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图像与直线必有一个交点(x)图像与直线没有交点 (x)图像与直线最少有一个交点(x)图像与直线最多有一个交点 变式4.对于函数y=f(x),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y是x的函数 ②对于不同的x,y的值也不同

A .1个 B .2个 C.3个 D.4个 变式5.设集合M ={0≤x≤2},N ={0≤y≤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 D.② 考点二:同一函数的判定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例2. 下列哪个函数与相同( ) ①. x ②.y = ③. 2 y = ④ ⑤.33x y =;⑥.2x y = 变式1.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 A . y = B . y =-y =- D . y x = 变式2. 下列各组函数表示相等函数的是( ) A. 29 3 x y x -=- 与 3y x =+ B. 1y = 与 1y x =- C. 0y x =(x ≠0) 与 1y =(x≠0) D. 21y x =+,x ∈Z 与21y x =-,x ∈Z 变式3.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为相同的函数?

区间概念教案

区间的概念教学设计

新课 新课 设a,b 是实数,且a<b. 满足a≤x≤b 的实数x 的全体,叫做闭区 间,记作 [a,b],如图. a,b 叫做区间的端点.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区 间时,若区间包括端点,则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若 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 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 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 穷大”. 例 1 用区间表示不等式 3x>2+4x 的解集, 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解不等式 3x>2+4x 得: x< -2 所以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 (-∞,-2)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练一练:用区间表示不等式 4x>2x+4的解 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师讲解闭区间, 开区间的概念,记法和 图示,学生类比得出半 开半闭区间的概念,记 法和图示. 用表格呈现相应的 区间,便于学生对比记 忆. 教师强调“∞”只是 一种符号,不是具体的 数,不能进行运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得出结论,师生共 同总结规律. 学生抢答,巩固区 间知识. 学生代表板演,其 教师只讲 两种区间,给学 生提供了类比、 想象的空间,为 后续学习做好 了铺垫. 学生理解无 穷区间有些难 度,教师要强调 “∞”只是一种 符号,并结合数 轴多加练习。 三个例题 之间,穿插类似 的练习题组,使 学生掌握不等 式记法,区间记 法,数轴表示三 者之间的相互 转化.逐层深 入,及时练习,

例2 已知集合A=( 0 ,3 ),集合B=[ -1, 2 ],求 A∩B ,A∪B 。 解:两个集合的数轴表示如图所示: 察图形知: A∩B = ( 0 ,2 ] A∪B = [ -1 ,3 ) 练一练 1、已知集合A=[ -3 ,4 ],集合B=[ 1, 6 ],求 A∩B ,A∪B 。: 它学生练习,相互评价. 同桌之间讨论,完 成练习. 使学生熟悉区 间的应用. 小 结 填制表格: 集合区间区间名称数轴表示 {x|a<x<b} {x|a≤x≤b} {x|a≤x<b} {x|a<x≤b} 集合区间数轴表示 {x | x>a } {x | x<a } {x | x≥a } {x | x≤a}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通过表格 归纳本节知识, 有利于学生将 本节知识条理 化,便于记忆。作业布置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课题】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定义;(2) 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 (3)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 了解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 (1) 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 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概念;(2) 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 (1) 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x f y =的理解;(2) 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设计】 (1)从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函数知识入手,做好衔接; (2)抓住两个要素,突出特点,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水平; (3)抓住函数值的理解与计算,为绘图奠定基础; (4)学习“描点法”作图的步骤,通过实践培养技能; (5)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学校商店销售某种果汁饮料,售价每瓶2.5元,购买果汁饮料的瓶数与应付款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 设购买果汁饮料x 瓶,应付款为y ,则计算购买果汁饮料应付款的算式为 2.5y x =. 因为x 表示购买果汁饮料瓶数,所以x 可以取集合{}0,1,2,3,中的任意一个值,按照算式法则 2.5y x =,应付款y 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叫做函数关系.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设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数集D ,如果对于D 内的每一个x 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 叫做自变量,把y 叫做x 的函数. 将上述函数记作()y f x =. 变量x 叫做自变量,数集D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当0x x =时,函数()y f x =对应的值0y 叫做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函数值.记作()00y f x =. 函数值的集合(){}|,y y f x x D =∈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一旦确定,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叫做函数的两个要素. 定义域与对应法则都相同的函数视为同一个函数,而与选用的字母无关.如函数y =与s =表示的是同一个函数. 例如,函数2 x y x =的定义域为{|0}x x ≠,函数y x =的定义域为R .它们的定义域不同,因此不 是同一个函数;函数,0, ,0x x y x x ?=?-

高一数学教案:2.1.2函数-区间的概念及求定义域的方法

课 题:2.1.2函数-区间的概念及求定义域的方法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正确求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对应法则是函数的核心(它规定了x 和y 之间的某种关系),定义域是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法则相同而定义域不同的映射就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一经确定,值域就随之确定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区间的概念和记号 二、讲解新课: 1.区间的概念和记号 在研究函数时 ,常常用到区间的概念,它是数学中常用的述语和符号. 设a,b ∈R ,且aa ,x ≤b ,x

高三数学: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教案(1)(沪教版上)

14.1 (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平面及其表示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集合语言表示法.集合语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而点、线、面是学生刚刚接触不太熟悉的内容,用已知的知识来表示未知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也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点、线、面的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这里仅是借用集合语言来表示点、线、面的关系,而并不完全等同于集合中的相应关系,如a∩α=A就是一个例子. 本节的难点是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平面”没有具体的定义,它的概念是现实中平面形象抽象的结果,所以,可以从学生之前学习的点、直线的概念入手,让学生理解平面的“平,没有厚度,在空间无限延伸”的特点.通过对平面概念的理解以及动手在纸上划出一个或几个平面的过程,初步认识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并体会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解决空间一些基本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平面的概念,能画出平面和用字母表示平面,掌握用集合符号表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平面的概念、平面的画法,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集合语言表示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立体几何发展史 立体几何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章研究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是处理空间问题、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一)平面 定义:平面是平的,没有厚度的,在空间无限延伸的图形. 数学中的平面的概念是现实中平面形象抽象的结果.比如平静的湖面、桌面等. 平面的表示方法: (1)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平面M,平面N等; (2)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平面α,平面β等; (3)用平面上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点的字母表示:(如图14-1)平面ABCD等. 图14-1 平面的直观图画法: 正视图垂直放置的平面M 水平放置的平面M

(完整)八年级数学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四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相关概念及表示方式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例1: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两点,第一是要使含有自变量的式子有意义,第二是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例2: 例3: 例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设底边长为y,腰长为x,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5: 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式法/关系式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例6: 用解析式表示下列函数关系. (1)某种苹果的单价是1.6元/kg,当购买x(kg)苹果时,花费y(元),y(元)与x (kg)之间的函数关系.______; (2)汽车的速度为20km/h,汽车所走的路程s(km)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______.例7: 均匀的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是() 例8: 小明400米/分的速度匀速汽车5分钟,在原地休息了6分钟,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像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 例9: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的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课,加快汽车速度,下面是小明离家后他到学校剩下的路程s 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例10: 甲、乙两人在操场上赛跑,他们赛跑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七章 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

第七章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 §7—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课题:1、螺纹的形成和结构要素 2、螺纹的规定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螺纹的形成 2、讲解螺纹的结构要素 3、讲解螺纹的规定画法 教学要求:1、零件螺纹各结构要素的术语和螺纹的基本制造过程 2、熟练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 教学重点:螺纹的规定画法 教学难点:螺纹的规定画法,特别是内外螺纹的旋合画法 教具:模型:“外螺纹”、“内螺纹(可剖开)”;挂图:“螺纹结构要素”;多媒体; 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并不难理解,困难在于其内容枯燥,多属于需要记忆的规定;再加上图形简单,要求繁琐,因此,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思想上不够重 视。所以讲课时,应尽量采用实物对照图形的方法进行简要讲解,同时交给他们 一些有用的记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二、引入新课题 在各种机器设备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螺栓、螺母、螺钉等零件,起着联接的作用。这些零件的共同特点——都有螺纹。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螺纹也随处可见。 三、教学内容 螺纹是在圆柱或圆锥表面上,沿着螺旋线形成的具有相同剖面形状(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锯齿形……)的连续凸起和沟槽。在圆柱或圆锥外表面所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圆柱或圆锥内表面所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用于连接的螺纹称为连接螺纹;用于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螺纹称为传动螺纹。 (一)螺纹的形成和结构要素

1、螺纹的形成 各种螺纹都是根据螺旋线原理加工而成,螺纹加工大部分采用机械化批量生产。小批量、单件产品,外螺纹可采用车床加工,如图7-1所示。内螺纹可以在车床上加工,也可以先在工件上钻孔,再用丝锥攻制而成,如图7-2所所示。 图7-1 外螺纹加工图7-2 内螺纹加工 2、螺纹的结构要素 螺纹的结构(基本)要素包括牙型、直径(大径、小径、中径)、螺距和导程、线数、旋向等。 (1)牙型在通过螺纹轴线的剖面上,螺纹的轮廓形状称为螺纹牙型。常见的螺纹牙型有三角形(60°、55°)、梯形、锯齿形、矩形等。常见标准螺纹的牙型及符号如表7-1所示 (2)螺纹的直径(如图7-3所示) 大径d、D 是指与外螺纹的牙顶或内螺纹的牙底相切的假想圆柱或圆锥的直径。内螺纹的大径用大写字母表示,外螺纹的大径用小写字母表示, 小径d1、D1是指与外螺纹的牙底或内螺纹的牙顶相切的假想圆柱或圆锥的直径。 中径d2、D2是指一个假想的圆柱或圆锥直径,该圆柱或圆锥的母线通过牙型上沟槽和凸起宽度相等的地方。 公称直径代表螺纹尺寸的直径,指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一、什么是函数? 1、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f(x),x ∈A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 注意: 1)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 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数;而f()表示的 是对应关系。(用集合关系讲解) 2、映射与函数 函数的特殊的映射 二、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1、函数是一个整体“y=f(x),x ∈A .”表示一个函数。函数=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2、比喻理解: 定义域f ?? →值域 等价于 原材料f ??→产品 一个函数就是一个完整过程,定义域是原材料、对应关系f 是生产设备、值域是生产的产品,而我们是老板,老板刷题就是从三要素出发不断地管理匹配这个生产过程 3、举例说明:2 1,y x x R =+∈ 问:定义域?值域是?对应关系是?

三、求函数定义域 主要题型:偶次方被开方数为非负;分式的分母不为零;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对数真数大于零;指数对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例题讲解: 1、1()f x x x =- 2、1()11f x x =+ 3 、()f x =4、2()ln(1)f x x =- 5 、()1 f x x = - 四、求函数解析式 1、函数的三种表达方法 解析式法+图像法+列表法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解析式是函数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 2、函数解析式求法 1) 配凑法 由已知条件(())()f g x F x =,可以将()F x 改写成关于()g x 的表达式,然后以x 替代()g x 例题:已知22 22(1))3x f x x ++=-,求()f x 解析式 2) 待定系数法 如已知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 例题: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1)()29f x f x x +-=+,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 3) 换元法 若已知(())f g x 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 例题:已知22 22(1))3x f x x ++=-,求()f x 解析式 4) 解方程组法 已知关于()f x 与1()f x 或者()f x -与()f x 的表达式,可根据条件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组成方程组求解 例题:已知()f x +21 ()f x =3x ,则求()f x 的解析式。

函数区间的概念及求定义域的方法

课题:2.1.2函数-区间地概念及求定义域地方法教学目地: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地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地思想方法; 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无穷大”地概念,定义域地求法 教学难点:正确求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函数地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定义域到值域地对应法则;对应法则是函数地核心(它规定了x和y之间地某种关系),定义域是函数地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法则相同而定义域不同地映射就是两个不同地函数);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一经确定,值域就随之确定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地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区间地概念和记号 二、讲解新课: 1.区间地概念和记号 在研究函数时,常常用到区间地概念,它是数学中常用地述语和符号. 设a,b∈R ,且a

这样实数集R 也可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还可把满足x ≥a,x>a,x ≤b,x=

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二讲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基础知识回顾】 1. 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 ,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 x x A ∈叫做函数的 . 2.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 和 . 3. 函数定义域的常见求法: (1)分式的分母 ; (2)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 ;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底数 ;(若未学习到可先删去) (4)零次幂的底数 ;(若未学习到可先删去) (5) 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D ,求函数)]([x g f 的定义域,只需求满足D x g ∈)(的x 的取值范围. (6)复合函数与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4. 函数的值域:常见方法(常见函数、观察、配方、图像、换元、判别式、对勾) 5. 函数解析式的常见求法(待定系数、换元、配凑、赋值、加减消元): (1)待定系数法: 若已知函数的类型,比如二次函数可设为()()20f x ax bx c a =++≠,其中a 、b 、c 是待定系数,根据题设条件列出方程组,解出a 、b 、c 即可. (2)换元法: 已知()()f h x g x =????,求()f x 时,往往可设()h x t =,从中解出x ,代入()g x 进行换元,便可求解. 【例题精讲】 【例1】 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f (x )=2x ,g (x )=33x ; (2)f (x )=x x | |,g (x )=???<-≥. 01,01x x (3)()2f x =()( ()21 2n g x n N -* = ∈; (4)f (x )= x 1+x ,g (x )=x x +2; (5)f (x )=x 2-2x -1,g (t )=t 2-2t -1.

4机械图样基本表示法教案

4机械图样基本表示法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机械制图教案 §6—1 视图 课题:1、基本视图 2、向视图 3、局部视图 4、斜视图 课堂类型:新授 教学目的:讲解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形成、视图配置、画法、标注规定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了解六面基本视图的名称、配置关系和三等关系 2、掌握向视图的画法 3、掌握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教学重点:1、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和各视图之间的三等关系 2、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教学难点:1、画六面基本视图时,对方向和位置的变化难以掌握 2、不具有封闭轮廓线的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六面基本视图的配置”、“局部视图”、“斜视图” 教学方法:向学生明确三视图是表达物体形状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唯一方法。 有时,由于物体形状复杂,需要增加视图数量;有时,为了画图方 便,需要采用各种辅助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作业,复习综合运用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读图的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视图是机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机件的可见部分,必要时才画出其不可见部分。所以,视图主要用来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形状。 三、教学内容 国家标准GB/T17451—1998和GB/T4458.1—2002规定了视图。视图主要用来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形状。视图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一)基本视图 当机件的外部结构形状在各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都不相同时,三视图往往不能清晰地把它表达出来。因此,必须加上更多的投影面,以得到更多的视图。 1、概念 为了清晰地表达机件六个方向的形状,可在H、V、W三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加三个基本投影面。这六个基本投影面组成了一个方箱,把机件围在当中,如图6—1(a)所示。机件在每个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称为基本视图。图6—1(b)表示机件投影到六个投影面上后,投影面展开的方法。展开后,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和视图名称见图6—1(c)。按图6—1(b)所示位置在一张图纸内的基本视图,一律不注视图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