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合作学习中应关注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合作学习中应关注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合作学习中应关注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合作学习中应关注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合作学习中应关注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三厂镇中心小学周明龙

一、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直接策划者和组织者。

我们知道,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把教师置于主导地位,教师无形中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成了最高的仲裁者。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而更多的是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是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中的积极参与者。无疑,教师的这一角色变化,促使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这样学生就会把真实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这种角色变化也要求教师必须要从“唯我论”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直接策划者和组织者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总体设计师。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要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分组策略、目标设置、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能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合作过程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总体上的设计,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体现形式。

2.教师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组织者。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直接组织者,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必要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上。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虽然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精心设计,但要使合作学习始终真正富有成效,仅仅依靠这种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教师无论事先设计得如何周密和细致,在实际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凋控是至关重要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例如:(1)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

作程序。(2)及时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习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因为,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尽管在理论上大多数都采取了异质分组策略,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但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和学习成绩优秀者常常占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么一声不响地听别人说,要么做与合作学习不相关的事情。成绩优秀者的意见成了小组成员意见的主流,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真正富有成效。(3)在面对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在听取其他小组合作成员论点论据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争论,并在吸收小组合作成员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5)当小组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6)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让他们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开展一些其他活动。

除了上述问题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事先预测,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跟踪指导,加强必要的组织和调控,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是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引导者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建立一种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调整小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毫无疑问,教师是这种评价机制的主要制定者和具体操作的引导者。这一评价机制涉及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与合作学习结果评价、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合作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等若干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评价机制,不断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可以不断矫正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通过这一形式,教师往往可以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

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教师应把自己当成是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与他们诚恳对话,和他们交流感情,同他们合作学习,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事实上,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充分的参与、充分的合作和互动,这是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一大前提。在此前提下,合作学习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在教师身上也应有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和同伴三种角色,是合作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传统教学活动里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依然存在,不过其行为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已不再仅仅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被动角色,教师的主要职能也从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创设一种和谐、适宜的合作学习情境,教育过程成为了一种“人际合作关系过程”。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体。教学活动能否取得高质量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

另外,各学科教师之间也可以合作开发教学软件,以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业成绩。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愉快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迅速、健康地成长起来。

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协调者。

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已不再是简单地写出常规的教案,去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而是要求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知识进行重新理解和重新认识,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中表现出来的真实情况重组知识传递的方式,改变以往那种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考、提问纳入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框架中的定势,灵活地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而不是按“死”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去运作。因此,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学生提出一些教师事先不曾考虑到的问题、发表不同于教师认定的标准答案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和活动过程。学生掌握了一种类型的知识结构,就可以自己去学习同类的知识,就可以自己去掌握学习活动的过程,就可以学会独立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

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师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直接责任人。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发展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也是学生潜能的发展与实际本领的展现。学生的发展既体现了主体变化的过程,又体现了主体变化的结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某些兴趣才能,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这种与生惧来的本能的生长。”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进发,其潜能也得到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要从以往的知识的讲授者、精神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考虑怎样讲得到位,讲得明白,怎样讲学生才能听撞。合作学习理论则认为,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愿学。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应从以往的立足于教转变为现在的立足于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应从比较注重他的过去和现在,转变为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关注。因此,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诸如: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的发展。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复习过程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目的性、和观察技能的三缺乏对当前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而后从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确立多元的观察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的对策。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观察问题对策 维果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著选用》中一再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幼儿。在贯彻新纲要,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当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而在这一系列角色定位和承担中,观察无疑最为核心,它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幼儿园实施教育应当观察先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为此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能够本质的认识孩子。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观察与记录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增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调整才能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促使从基于对儿童的观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在这种不断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实践者,因此,学会观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而来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质和高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观察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教师在理念的认识层面优于实践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 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缺乏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之中,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缺乏目的性 绝大多数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经常不是

浅谈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浅谈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教师上岗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上岗后能否很快适应幼儿园忙碌、紧凑的教学生活。一个幼儿园新教师要完成其角色适应,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工作: 一、一个转变 从幼师生转变为新教师,这不仅是一个简单身份与认识水平上的转变,亦是心理发展层面上的转变。首先要在现实观念已经成为教师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方面的暗示。一名教师该有怎样的素质,自己是否已经达到这样的素质,是否已经在这个名词的转变上有了适应,是上岗准备工作的第一部分。 二、两个认识 身为一名新教师,在认识层面上,我们需要有两个认识,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孩子们。 1.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每一名幼儿园新教师在适应职业角色前,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幼儿园教师不比其他学校的教师,它需要的是一种比较全面、全才的教师。在这样的岗位上,艺术、语言、数学、科学、体育、健康……都只有一个教师来上。如何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就要看新教师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是否已经对幼儿教育这个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是否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因此,新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时,才能有的放矢的适应自己的岗位,进而得到发展。 2.正确认识孩子们的水平。新教师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通常都不是分在一个地区、一个年龄段,有的在市区,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小班,有的则在中、大班。面对各个地方和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不能粗浅的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三、三项近期准备 1.心理准备。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幼儿的关注越来越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和期待也因此开始多了起来。幼儿园教师开始渐渐走向更加高尚的角色地位,他们的言行也受到方方面面人士的关注。 身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要想很快地成长,首先自己要主动积极,认清自己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

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职业倦怠的有效调适方法 通过学习,确实给我有很大的帮助,为我解决了以前很多的心理问题。我会运用学到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工作态度通入到工作中,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更有进步,更有特色。 首先我谈谈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1、应试压力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作业压力大。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月考······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相比。单元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完试后学生的比较、班级间的比较、教师间的相互比较,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总怕掉在别人后面,给自己增加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而现行的考核评价制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是以分数、升学为终极的考核目标。尽管在高喊要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但是初中升高中看的是分数,高中考大学看的仍然是分数。 2、身兼数职的压力。 每一位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有可能常常担负多个学科教学和行管人员等角色。并想将每项工作做得令人满意。当一个人身兼几种角色时,由于缺乏时间与精力,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角色所提出的期待。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以教学为主,以德育为重,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作为管理者要求他以管理学生为重,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变换角色,如果不能够及时改变并调整角色行为,就会出现并加重角色冲突。正是由于多重角色的沉重压力和不断加剧的角色冲突,使教师无法承受 . 2、社会舆论压力。 教师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治家从战略的角度指责教育没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企业家从增强经济竞争力出发,批评教育没能培养出有高度专业知识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人才;科技界反映教育没能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找到平衡;社会指责当今青少年道德水准下降,责任心不强,家长抱怨孩子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从中,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铺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的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有专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参考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华悦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5期 【摘要】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随着教改的 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显重要,而要想语文成绩突出,打下牢固的基础语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从小学语文开始就要求课堂的高效,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策划者、服务者、学习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角色 随着高考的改革,各学科在高考中的分量又重新得到划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语文学科。在北京,高中语文学科是180分,并且这种加重语文的趋势也不断向全国渗透。我们知道,语 文这个学科不是短期就可以提高的,它的提高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或者说它需要的是 你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需要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夯实。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就要开始追求高效 课堂,这也是课改不断深入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提出的,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实质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真正从 “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变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 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是策划者 认真备好课是作为一个策划者的基础。打招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做好“三备”:一是备教材。小学语文课文中充满着令人向往的故事、事迹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而教学 内容隐就藏在课文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能为有这么优美的祖国语言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二是备学生。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层几个层次,针对这不同的层次设计好不同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会脱离学生实际。三是备教法。根据所教的课文不同,那么教学方法也 会有不同的。例如,在给学生上文言文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注意文中的字、词、句的用法,还要让当时的作者背景再现,更好地展现出文章的精髓。 其次,教师应该是服务者 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天赋,都有展示的要求,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就是应该为他们服务的。如果说现在教育就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搞好各种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接近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 亲近和关爱。如果说我给出的问题,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我会把这个问题变得更简单一些, 让那些回答不出来的人可以思考并且回答。有时我们要求获得不只是他们的答案,更多的是他 们怎样做到这个答案的,原来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做不来。只有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才能进一步 得到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深爱着每一个学生,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按他的观点,优生个 个老师都爱,只有爱差生才是真正的爱!

新教师的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新教师的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心得体 会 迈出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不断的问自己:“你做好准备换一个身份去面对社会了吗?”但这不是一个很好解答的问题因为在未来我们不知道会遇上什么样的荆棘与坎坷。当我踏上讲坛,开始教师工作时,我依然在问自己「'我能做好这份工作吗?我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面对新的人生阶段我的内心充满了未知与惶恐, 听了姚书记关于《新教师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照亮了我前进的路,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我又多了些体会与了解。 在报告中姚书记提到的给我们这些新教师20 条建议,使我受益良多,具体有: 1.课前三分钟进教室。 2?要想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3.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4?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5 ?倾听学生讲话。 6?维持纪律,可以适当小奖励。 7?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8?课间和学生一起玩。 9?上好第一节课,走好第一步路。 10.肚子里要有几个小故事,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11 ?组织好课堂教学。 12?做读书笔记。 13?如果犯错,向学生道歉。 14?讲重难点时,进行组织教学。 15 ?不可让学生看出你的偏爱。 16?最好当班主任,可以锻炼自己。 17 ?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要太厉害。 18?对所有学生、家长以礼相待。 19?多听别人的课,“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

自己的课”。 20?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读厚。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学着去成长,相信只 要我们抱定奉献教育事业的理想,我想我们会走到成功的彼岸。 迈出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不断的问自己「你 做好准备换一个身份去面对社会了吗?”但这不是一个很好解答的问题因为在未来我们不知道会遇上什么样的荆棘与坎坷。当我踏上讲坛,开始教师工作时,我依然在问自己:“我能做好这份工作吗?我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面对新的人生阶段我的内心充满了未知与惶恐, 听了姚书记关于《新教师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的报告,照亮了我前进的路,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我又多了些体会与了解。 在报告中姚书记提到的给我们这些新教师20 条建议,使我受益良多,具体有: 1.课前三分钟进教室。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的基础。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伴随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新兴的教学方法、技术逐渐渗透入医学教育中,临床教师单纯依靠临床经验的教学,已经不能 满足新一代医学生培养的需求。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学生人数的激增、临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等都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挑战。目前对临床教师的研究,涉及师德建设、胜任特征、工作压力等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临床教师群体的生存样态不无启迪,但还不足以深入到临床教师的教学生活。临床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处于典型的角色冲突情境,需要处理好因医疗、教学、科研等各种角色产生的冲突,以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期望并形成符合要求的教学行为。因此,本研究着重关注临床教师在工作环境中的角色冲突,并将其置于医学教育发展的脉络情境中。在目前临床医学教育背景下,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问题中隐含着诸多临床教师发展问题。研究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可以帮助临床教师应对和管理角色冲突,促进教师 认同、树立教师信念,增强医学教师发展的内生性和自主性。因此, 本研究基于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语境、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和教师发展的利益诉求,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角色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探索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结构维度、了

解临床教师总的角色冲突和各维度角色冲突的现状,不同临床教师群体角色冲突的差异;研究影响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强度及过程,旨在探寻临床教师缓解角色冲突、提升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对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中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体系下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关于角色冲突的经典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和临床教师的实际情况,尝试分析合乎临床教师特征的角色冲突结构维度,并基于角色理论中的经典研究框架,围绕组 织环境、人际互动和个体特征三个层面,界定可能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建构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模型,包 括自变量,即组织环境因素中的制度明晰、行政支持、评价导向、参与决策、培训感知;人际互动因素中的领导支持、同事支持、沟通交流、工作反馈;个体特征因素中的教师信念、教学热情、工作负担。因变量,即期望型角色冲突、超载型角色冲突和适应型角色冲突,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本研究采用混合取向,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研究方法,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阶段以展示外在表现,梳理内 在逻辑。首先在量化研究阶段,经文献梳理和预访谈、变量概念化和操作化、预测调查问卷形成、预调查、信度检验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途径,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收集到473份有效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质量,经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总体现状和群体差异进行了全面考察。基于外因与内因辩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放飞梦想,让心灵去旅行”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谭夏瑜 以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诸如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褪色。新课程在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尽快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放飞梦想,回归本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凸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建设者、研究者,故而,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是引导型、方法型、创新型、人格魅力型以及研究型的教师。 1、回归主权,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型的教师。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权威。而在新课程下,教师要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转变为给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候给予引导和支持的导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2、因势利导,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方法型的教师。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工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新知识以爆炸的速度更新和递增,人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得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教师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何况这些知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可能很快就过时。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主人翁的过程中,新课程要求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解决问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发表时间:2011-03-10T13:10:29.2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唐善锋 [导读] 现在有些人以为高效课堂当把学习交给学生时,连带着也应该把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主导着课堂 唐善锋(临清市金郝庄第二中学,山东聊城252654)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初中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 现在有些人以为高效课堂当把学习交给学生时,连带着也应该把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主导着课堂,教师的角色就是维持秩序,课堂主要是学生的,教师没什么事干。我只能说这是个明显的误会。的确,高效课堂的主张,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师不可“替代”学生,甚至不可以“讲授”太多,这是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想尽办法参与到“真实”的学习中去。在这里,“真实”这个词相当重要,假如学习离开了“体验”而单纯转化成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那学习就是不“真实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没有生命力的。 把学习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此推卸掉了教师原应承担的责任。实际上,对教师而言,教师的职责并未因此而发生变化,相反教师却要面对一场更加艰巨的挑战。当被迫丢弃了顺手熟稔的“方式”后,教师需要重新寻找到一件“新式武器”,并且让“新式武器”发挥相当的威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责任留给教师。当教师保证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敢于负起责来,保证学生能够学会。保证“还权”,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保证责任是为了落实学会和会学。 二 当教师放下“旧式武器”,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时,无论试图采用什么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都是失败的。失败的课堂注定会两败俱伤,一方面它剥夺了教师原有的方式;另一方面,它让学生们好不容易谋求来的学习利益,却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这样的结果不正在制约着新课改的进展吗?课改之难,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传统课堂剥夺了学习权利,高效课堂归还了学习权利。但这个权利并非意味着一旦拥有便能够生成“能力”。“能力”不是来自“真空”,它来自于合作和互动带来的效果。无论合作还是互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而高效课堂不是将教师“边缘化”的行为,而是发生在教室里涉及所有人在内的整体“融入”行为。教师当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更不是在学习过程之外。教师只是几十分之一中的那个“一”,教师难以独木成林;同样离开了教师,那几十根“矮树桩”也难说拥有多美丽的风景。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变身为“导演”。 教师是导演,学生则为演员。这显然和传统课堂不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而导演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责任,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挖掘演员的表演才华,这个“导”字鲜活而传神的给教师做出了角色定位。学生究竟“演”得如何,实在是体现了导演的功力。反之教师只顾自己“演”而浑然忘记了“责任”,则失去了导的价值。因而教师的能力取决于他具有怎样的导“功”。教师的这门功夫,决定了课堂教学能走多远。 教师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效课堂同样学生也无法替代教师。正因为如此才鼓励,“生亦师,师亦生,师生合作。”正因为是这样,才没理由总是把教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置上去,当然也绝对不能因之肆意抹杀“教”。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角色不容忽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离不开教师的热情欣赏、离不开教师的大胆开发,只有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的高效才会长长久久。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看什么、怎么看?”这是我们在游戏中首先要思考的;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也是需要判断和思考的。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和思考,交流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 一、扫描观察与定点、追踪观察有效结合,让观察更从容 其实,角色游戏的观察也不外乎这三种: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要把握好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我通常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的5-10分钟和游戏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的是扫描观察。主要是比较粗线条地掌握全班孩子开展了哪些的游戏主题;幼儿选择了哪些游戏内容,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的行为特点。我是这样想的: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孩子们要寻找游戏内容、玩伴,有的孩子还会争抢角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而在游戏快结束时,有的孩子又会因为游戏热情减弱,产生无聊、逗留、打闹等消极行为。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我觉得教师是有必要进行扫描观察的。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站位应该是在一个视线相对开阔的区域,要能够环顾到所有的孩子,避免产生视觉的盲区。 那么在游戏的中间环节,大概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通常采用的是定点与追踪观察。定点观察也就是定点不定人,即对某一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交往、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而追踪观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据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可以观察与了解个别幼儿真实的全游戏状态。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随意确定的,我们要根据前一次幼儿的游戏来确定。举个例子:在前一次的游戏中,某某孩子在点心店中表现特别兴奋,出现多次打翻餐具、扔点心的现象,那么,今天的游戏,我可能就会去跟踪这位幼儿,看看他在今天的游戏内容中的表现如何。如果换了一个游戏内容,他还是出现类似的行为,那么,我就要来分析孩子最近情绪上是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丹阳市云阳幼儿园步宛翀 212300 137********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

教师角色冲突理论

教师的角色冲突及缓解对策研究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之角色理论 摘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12126375.html,/xx/jiaotan/ketang/200709/22957.html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即在社会过程、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作用理论,是带有浓厚的社会学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其基本思想的概念体现是在G.H.Merd (米德)的《心智、自我与社会》(1902 年)上,即心智、自我与社会是密切联系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是形成、维持与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制约与关联都凭借符号与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中关于社会与自我的相关理论中,特别指出的是角色理论(Role theory )。它强调的是自我、他人与社会的协同与矛盾有机体,强调相互理解、沟通与通过符号相互作用;社会通过符号塑造个人与影响其心智发展;个人则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维持与改造社会。本人将着重论述社会的一特殊群体——教师,以及教师在整个社会氛围内的角色冲突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关于角色与角色冲突理论 角色(role )概念是从戏剧舞台用语借用而来的。人们很早便发现了社会与戏剧舞台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舞台上演出的戏剧正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或者说社会就是一个扩大了的舞台。20 世纪20 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称之为社会角色。角色是指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对他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可以这样表述,个人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所占据的社会地位而显示的态度与行为模式的总和或所履行职责。当然态度与行为是由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决定的,教师的角色特殊性决定教师角色态度与行为。 对于教师的角色及作用,我国古代先哲们早有精辟的论述。学记篇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邵瑞珍在其《教育心理学》(1988 )中把教师角色分为:①知识的传授者;②父母形象;③课堂纪律管理员;④教师——一个榜样;⑤心理治疗家;⑥朋友与知己;⑦替罪羊;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总之,教师角色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守信教育的思想、献身教育工作、参与专业决定、负担专业责任。 教师角色大致可分为,一类是教学的与行政的角色:①教学角色,即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与评定者;通过教学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心智;②教育角色,即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德;③行政角色,包括课堂管理员与办事员。另一类是自我定向的角色,包括帮助者、学习者、学者、父母形象、寻求权利与安全者等角色。角色冲突是角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即角色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的个体通常都不是扮演一个角色,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这是由社会地位的特点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决定的。一方面,一个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而对应这些身份,他也被要求旅行不同的角色;另一方面,对应于不同一特殊社会身份,不同的人或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角色期望也不尽一致,他可能因此被要求按照不同的角色模式去行事,这样,当一个人受时间、精力及自身价值倾向制约,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而这些角色又都对其具有意义,不履行任何角色都会出现消极后果的时候,就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冲突的产生以及个体体验到的角色冲突强度,通常取决于角色期望的性质与个体的角色扮演能力。冲突导致角色紧张,角色紧张有害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二、角色冲突形式 1 、角色间冲突,这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其表现为:一面角色承担者所承担的几个角色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另一面是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时。例如:一个男人可能表现为丈夫、父亲、顾客、教师等不同角色。当同一个人拥有两种以上不能协调的甚至相互竞争的身份时,则容易发生角色冲突。 2 、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持有相互矛盾的期待,使其角色行为发生矛盾,引起角色冲突;二是角色行为的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确理解,甚至持有相反的意见,但还必须履行的时候,在角色内部会发生剧烈的确冲突。例如:校长和学生期望教师管理的态度不同;学生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期望也有差异,这时候就容易造成角色冲突。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曾有人将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称之为传统教育。一时间,传统教育的痼疾逐一彰显出来了,传统教育也因此被打入了冷宫。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而生,人们为之振臂高呼,教师悦纳了与之相随的新课程理念,都沉浸在诸如“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等新理念中,教师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碰撞和震撼;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理念的应用,教师中虽然不乏游刃有余者,但更多的教师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了。 困惑一:某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中看到评课者手捏跑表,专注地为自已“卡时”量化,便思忖着告诫自已:“教师讲解不能超过20分钟,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能被圈入‘满堂灌’、‘一言堂’”。就这样,教师在一节课中几乎不讲解,学生自学、自读、自练成了课堂主线。课后,评课者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现在的课就是要这样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有人说,这样的课,学生能学到知识?不可思议。上课者彷徨了,听课者也迷茫了。 困惑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成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主体被凸显出来。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实现,保护天性,弘扬个性,课堂上,面对学生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课,教师只能听之任之,否则,随时都会被冠以“变相体罚”之名。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学生一张张幼稚的脸庞,这些未曾雕琢的“天然璞玉”,教师只能将她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精心地呵护着,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们刻划成“千人一面”。 困惑三: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角色转变意味着冒险,然而,现实中偏爱“顺从”的“领导文化”弱化了教师的冒险精神。教师偶有突发奇想,也不敢付诸于行动,忌讳让领导看不惯,旁人说“出风头”。 困惑四:教师是实现学生主体价值的使者,是学生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者,然而,教师的情感态度却被忽视了。现实中,教师工作的生态环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和作用 高效课堂中,教师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要具有激励性人格,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会。 高效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引导高效课堂这样评价教师:给学生讲明白的不是好老师,能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能让学生学会的才是好教师。可见,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换角色。 一、精于做一位“导演” 教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非常关键。其实,教师应精于做一位”导演”,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教师更应该精于在课堂中启导、诱导、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探究的“学堂”,让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能动的实践者。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精于设计,指导学生如何生疑,如何质疑,如何析疑,如何释疑,引导学生怎样进入学习情景,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怎样运用学法促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怎样从学习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没有有效

的“导”就没有真正的“学”。教师要把高效课堂当作“舞台”,做一名真正的“导演”。在学生思维不畅时要“导”,在学生切入重难点时要“导”,在学生疑惑不解时要“导”,在学生束手无策时要“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就是要导趣、导乐、导思、导法、导议,留给学生更大的创造的空间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愿学会学、活学、善学、勤学、乐学。 教师作为高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当一个学生想在讨论中说些什么的时候,辨认出他的愿望并且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通常是教师的任务。当不只一个人同时希望在讨论中发言或同时希望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是由教师来决定谁来发言或按什么顺序来发言的。如果先叫到了某个学生,可能另一个学生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因为前一个学生已经把他想说的话说过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所需要资源问题,因为空间和物资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既定的时刻,希望使用各种教师资源的学生,常常多于可以使用他们的学生。 教师作为高效课堂时间把握的法定计时员,负责宣布事情的开始和结束。要搞清楚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多了还是少了,另外还要决定什么时候由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如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做练习,什么时候讲解等。 二、甘于做一名“助理”

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

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 新学期即将来临,新教师即将走上讲坛,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不仅事关新教师个人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而作为新教师,该教授学生什么,留给学生什么,也是应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必须明了的。为此,我们对参加工作不久的13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了帮助新教师适应角色相关策略。 转换角色的心理状态 心态之一:欣喜与忧虑并存 调查表明,新教师走出师范校门时心情是愉快的,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被社会所承认,所学知识和技能将有用武之地,自己也由纯消费者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大多数新教师也存在忧虑和不安:工作单位的条件如何?如何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发挥特长干好本职工作?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心态之二:自信与自负相伴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充满信心,对事业有钻劲和闯劲,但也存在自负心理。调查中70%以上的新教师曾认为自己学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教育理论,教育中小学生绰绰有余。他们初上课时,广泛搜集资料,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传给学生,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座谈时,他们表现出的自信中还带有些自负,比如,总习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 心态之三:失落与怀旧交替 调查中发现,新教师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大约一学期过后,便会产生一种无名的失落心理。因为他们所作的努力,在时效性较长的教育工作中难以立竿见影;与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相比,工作成绩显得不突出;他们认真执教,但学生的成绩和评价跟自己的预期却相差甚远。为此,他们情绪一落千丈。加之现在的中小学条件往往比他们刚刚离开的师范学校差很多,教师严谨的行为规范同过去松散的学生生活又有一定距离,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怀旧心理,在一段时间里总是回忆学生时代丰富、浪漫的生活,导致情绪消沉。 心态之四:进取与无为并存

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简述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以及职业倦怠的有效 调适方法。 “角色冲突”是由于个人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个角色, 当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取得一致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角色频频转换,常常扮演不同的角色。相对教育对象而言,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是社会的模范公民,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是心理咨询者,是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相对学校管理而言,教师是被领导者;相对同事而言,教师是合作者,也是竞争者。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 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二者关系: 二者都是教师行业中一些特别情况,二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一项处理不好就会加剧另一项的严重程度。 一方面,教师的角色冲突,让很多教师经常要在各种角色中进行转换,这个矛盾体的交织中,面对行业内部与现实的差距,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肯定,表现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就加剧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让教师对工作任务产生畏难情绪、对教学和学生工作缺乏热情,在内心埋下对职业的反感。 另一方面,形成职业倦怠的教师由于无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缺乏应有的激情,在教师职业的角色冲突中表现出反应迟钝,不能很好地进行各种转换,使各项工作业绩出现下滑,陷于更加被动的状态。 “传道、授业、解惑”原本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但现在教师被寄予了太多的 社会期望,使得教师在多重角色中纠结。 第一,社会对教师拔高的道德要求,使教师不堪重负。教师被要求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普通人身上存在的毛病放在老师身上就成了不可容忍的,普通人的某些言行在教师身上就不能够出现,于是教师往往被迫隐忍自己的真实想 法,成了戴着面具的双面人。 第二,教师在家庭里也被赋予了普通人养家糊口的重任。可一来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时间不允许,二来政策也不允许,三者最关键的是教师没有一技之长,即便想从事二职业也无从着手。高强度的工作与较低的劳动报酬使教师身心俱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