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人生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理论化

2.生命活动的历程

3.哲学世界观

4.辩证唯物主义

5.革命乐观主义

6.社会实践社会化

7.阶级8.现实生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B

三、名词解释

1.人生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即个人一生中全部实践活动的总和。

2.人生观就是生活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环境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生活经验,对于人生的目的、价值和道路等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根本看法、信念和态度。

3.人生哲学就是关于人生观的学说,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人生观。

四、简答题

1.第一,无产阶级人生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第二,无产阶级人生哲学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的目的。第三,无产阶级人生哲学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的最高理想。第四,无产阶级人生哲学以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人生态度。

2.第一,揭示人生的本质及其规律,科学地回答有关人生的重大问题,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理论体系,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第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阶级人生哲学,引导人们自觉地抵制和清除腐朽的人生观念的影响,提高实践科学人生观的自觉性。第三,为人们尤其为青少年指明人生的方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第四,吸取旧人生哲学中一部分积极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无产阶级的人生哲学。

3.学习无产阶级人生哲学的意义有: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有利于人们增强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第三,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和坎坷曲折。第四,有利于青年较为顺利地过渡为成熟的社会人,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时代的挑战。

4.第一,能动性。第二,阶级性。第三,社会历史性。第四,相对独立性。

五、论述题

学习人生哲学的正确方法是:第一,要认真地、准确地掌握无产阶级人生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要学会运用无产阶级人生哲学的基本原理,探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人生问题,从中找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人生规律,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第三,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二章中西方人生哲学述评

一、填空题

1.三纲五常

2.建立

3.民主主义

4.费尔巴哈

5.秦汉隋唐

6.仁

7.韩非子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6.B

三、简答题

第一,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人生哲学。这个时期,大致说来,有快乐主义、唯理主义与和谐说三种观点。第二,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生哲学。中世纪的人生哲学思想中僧侣主义与禁欲主义占主导地位。第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哲学。

第三章人的本质

一、填空题

1.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斯芬克司

3.生物和生理

4.社会关系

5.社会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三、名词解释

1.人的本质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2.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物性,是指人的生物和生理的特征。

3.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或联系时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四、简答题

1.一是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二是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也表现为人们之间复杂的生产关系,但人的本质不就是生产关系。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非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2.在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它表现为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表现为社会对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表现在人民内部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3.首先,科学的人的本质观是研究人生哲学的依据。其次,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决定人生哲学的特点。再次,科学的人的本质观是理解人生哲学的钥匙。

五、论述题

“人的本质自私论”是错误的。因为:第一,自私论把人的自然属性归结为人的本质,混淆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二,自私论混淆了自私思想和个人利益的界限。第三,自私论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第四,自私论不符合人们理想行为的客观实际。

第四章人生价值

一、填空题

1.关系中

2.倾向性

3.评价

4.社会历史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三、名词解释

1.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的一生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即看个人在

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哪些贡献。

2.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人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所持的观点。

四、简答题

1.第一,集体主义观念是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之一。第二,人生价值在于劳动创造。第三,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第一,人生价值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第二,人生价值是在一系列现实行为选择活动中体现的。第三,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受和消费者。第四,不同人的人生价值量是有差别的。

五、论述题

1.首先,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价值不是以金钱为尺度的,是用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的。其次,以得到钱的多少衡量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是不能站住脚的。一些英雄人物得到的钱不多,能说明他们的社会价值不大吗?再次,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说明,一个人一旦把金钱当作人生的价值去追求,他最终会被金钱所俘虏,为金钱葬送自己的前程。

2.首先,要树立崇高的价值目标。所谓价值目标,是指人们在价值实现过程中,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或肯定为出发点而确立的行为指向。其次,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第三,在集体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章人生责任

一、填空题

1.职责和任务

2.客观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人生责任指人在其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所应承担的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对自身行为的不良后果所承担的过失。

四、简答题

1.第一,人生责任具有时代性。第二,人生责任具有强制性。第三,人生责任具有规定性。第四,人生责任具有与精神生活的联系性。第五,人生责任具有与物质利益和职责的相关性。

2.第一,人生责任是人在一定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这里强调的是人生责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人生责任是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所承担的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和任务,强调的是人生责任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第三,人生责任是人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对自身行为的不良后果承担的过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生责任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

自觉承担做人的责任主要表现在:

第一,个人对社会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二,个人对他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三,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七章人的义利观

一、填空题

1.义利兼重说

2.物质

3.行为规范

4.性质不同的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三、名词解释

义利观是人们对利益和道德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四、简答题

1.义和利作为人生哲学中的一对主要范畴,两者之间存在既互相对立和区别,又互相依赖和联系的辩证关系。

第一,义和利存在着对立和区别。首先,义和利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现象。其次,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义与利常表现为尖锐的对立。再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原则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不能把共产主义道德要求与国家现行的经济政策混为一谈。

第二,义与利不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首先,利益是道德的直接基础。其次,道德不仅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而且还随着利益亦即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道德对利益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2.无产阶级的义利观是无产阶级对义利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无产阶级的义利观,是革命的义利统一观。它既坚持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同时也承认利益原则和革命的功利主义。在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上,要做到“见利思义”,而不要“见利忘义”。在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关系上,要“深明大义”,而不应该“急功近利”。坚持无产阶级义利观,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义利关系。

3.第一,重义轻利说;第二,重利轻义说;第三,义利兼重说。

五、论述题

树立无产阶级的义利观,首先,要做到取利要合理合法。其次,要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再次,在社会生产领域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社会效益,在社会精神生产领域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最后,取利要分清轻重主次。

第八章人的幸福观

一、填空题

1.经济关系

2.精神上

3.阶级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三、名词解释

1.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感受或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的而引起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2.幸福观念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四、简答题

第一,集体幸福和个人幸福的统一。第二,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第三,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

五、论述题

首先,它混淆了无产阶级幸福观和资产阶级幸福观的根本界限,无产阶级认为,追求金钱并拥有金钱并非个人幸福的全部内容。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货币的本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自觉利用和支配货币的主人。

最后,认为“金钱就是幸福”,实质上是拜金主义的幸福观,它把追求和拥有金钱作为人

生的全部意义和唯一目的,不仅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而且会使人们陷入不幸的痛苦。

第九章人的荣辱观

一、填空题

1.自我感受

2.心理品质

3.道德责任感

二、单项选择题

B

三、名词解释

1.所谓荣誉,就是光荣的名誉,是社会对个人或集团道德行为的褒奖和个人或集团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

2.耻辱是社会对个人或集团思想行为的社会价值的否定或谴责和个人或集团对这种评价的主观感受。

3.荣辱观就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四、简答题

1.第一,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局限。第二,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第三,遵循于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第四,把个人荣辱和集体荣辱辩证地统一起来。

2.第一,以辛勤劳动、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不劳而获,好逸恶劳为耻。第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自私自利、唯利是图、锱铢必较为耻。第三,在祖国与民族的利益上,以保卫祖国、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为荣,而以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分裂国家和民族、卖国求荣,丧失国格为耻。第四,在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上,应以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积极向上为荣;以不学无术,混饭度日,不思进取为耻。第五,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应以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互相友爱为荣;以低级庸俗、虚伪奸诈、损人利己为耻。

五、论述题

事业重于荣誉,荣誉从属于事业,不要做荣誉的奴隶,而要成为荣誉的主人。

第十一章人的命运观

一、填空题

1.社会的

2.现实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A

6.B

三、名词解释

1.命运观就是人们对人生所处的顺境和逆境,幸运和厄运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自信就是面对逆境时,要对自我能力有坚定的信赖,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简答题

第一,承认命运是一种社会的客观现象。第二,承认命运是必然和偶然因素的辩证统一,重视科学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承认命运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的辩证统一,重视发挥主观的自觉能动性。

五、论述题

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要素的总和。而主观因素则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命运就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决定主观;另一方面,主观又反作用于客观。

在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并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做命运的主人,关键就在于主观能动性能否发挥。

第十二章人的生死观

一、填空题

1.社会的历史现象

2.生与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三、名词解释

生死观是人们对待生与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

四、简答题

第一,无产阶级衡量生与死的意义的基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生为自己,死为个人,生得渺小,死得卑微;生为大众,死为人民,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第二,辩证地看待生与死。生与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或两种状态,而是相互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生命运动过程。

五、论述题

无产阶级生死观要求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但同时坚持反对苟且偷生、贪生怕死,也反对逃避现实、盲目轻生的态度。

《大学生就业指导》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就业指导

一、填空题

1.社会承认

2.社会实践活动

二、名词解释

就业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稳定地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三、简答题

1.第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增强高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第二,有利于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竞争意识。

2.主要内容有:(1)政策指导;(2)思想指导;(3)技术指导;(4)职业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职业概述

一、填空题

1.知识性和技术性

2.社会的

二、名词解释

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作为自己生活来源的具有专门职能的工作,是人们在社会劳动分工情况下从事社会劳动的具体形式。

三、简答题

第一,职业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职业使青年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第三,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的主要手段。第四,职业有利于人们聪明才智的增长与发挥。第五,职业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第六,职业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影响择业的主观因素

一、填空题

1.个人自身

2.行为方式上

二、名词解释

1.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的行业和部门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文化条件下,在职业活动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加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性。

4.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又直接影响职业活动的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三、简答题

1.第一,人们在为未来工作准备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第二,在职前学习后,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志愿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依据需要和可能,自主地选择某些职业。第三,人们在一生中能够多次调整自己的职业岗位。

2.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先天生理条件,或者叫遗传因素;二是教育训练,如文化基础教育、专业性教育、企业性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职业活动实践,这是形成职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它能使人的职业能力得以确定和进一步发展。

第四章影响择业的客观因素

一、填空题

1.客观因素

2.身体文化科技素质

二、简答题

第一,社会需求影响职业选择的实现程度。第二,社会需求影响职业选择的时间性机遇。第三,社会需求影响职业选择的范围。第四,社会需求影响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第五章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原则

一、填空题

1.认同过程

2.自我价值人生观价值观

二、简答题

第一,个人志愿同社会需要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先的原则。第二,客观性原则。第三,开放性原则。第四,竞争性原则。第五,发展性原则。

三、论述题

一是适应了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二是印证了大学生作为择业主体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三是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四是强化了跨世纪青年的现代意识。

第六章求职技巧

简答题

1.第一,确立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第二,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第三,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第四,排除心理障碍。

2.一是职业的地域特点。二是职业的行业特点。三是单位特点。四是职业岗位特点。

3.一是求实性原则;二是全面性原则;三是针对性原则;四是主动性原则;五是及时性原则。

4.一要了解面试的一般形式。二要了解和分析用人单位在面试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三要熟悉场地,放松情绪。

第七章尽快取得职业成功

一、名词解释

角色指与个人某种社会身份、地位相联系的整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规范。

二、简答题

1.首先,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其次,在工作之初,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岗位。再次,要尽快学会三个适应:要尽快学会对新的行为规范的适应和职业技能的熟练;要尽快学会对新的职业人际关系的适应;要尽快学会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

2.第一,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第三,努力完善自我,克服交往的心理障碍。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哲学与人生题库完整

哲学与人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17现象 2.实践 18.知行统一 3.本质 19.明辨是非 4.创新能力 20.实事 5.理想 21.信念 6.哲学 22.意志 7.世界观 23.劳动 8.社会价值 24.人的全面发展 9.自信 25.个性自由 10.运动 26.自我价值 11.规律 27.社会理想 12.能动自觉 28.思维创新 13.联系 29.科学思维 14人际关系 30.唯物辩证法 15.因 16.外因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 4.人身选择是人的______表现,是对______的肯定。 5.实践是_____得基础,是一切_____的来源。 6.哲学上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三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8.________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9.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 10.______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1.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_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1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15.人身的行动不仅受到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_______的制约。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执教人:株洲市工业学校曹学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对待人生。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4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确选择人生道路,远比一些跑得快的人生重要。 如何理解选择呢?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大师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有选择。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学生讨论分析 教材p2,“小赵开服装店失望却从事农机维修成功,这是为什么?”启发学生懂得“人生必须要经由选择”的道理,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客观实际”。 (二)、讲授新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事例 例1: p3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给人治病的故事。 问题:为什么的头痛病却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2: p4“存奶请客”。 问题:何因反而挤不出奶? 2、着重把握四个知识点 客观实际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 )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C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C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D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1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与人生》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P6 2、物质世界的_______和_______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P7 3、_______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P4 4、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P15 5、人的行动不仅是_______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_______、_______的展示过程。 P17 6、勇敢有三:_______之勇、_______之勇和_______之勇。 P21 7、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 P28 8、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_______的过程。 P28 9、_______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P30 10、_______是打开自己的潜能宝库的钥匙。 P30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 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5、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世界上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B、它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 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 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 的广场被处死。这个故事说明() A.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 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 C.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 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10.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1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 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 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一课 第二课上课讲义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哲学与人生选择题库

《哲学基础》选择题库 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 A、妄自菲薄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量力而行 2、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D)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C )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_一分为二 4、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A )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 (C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6、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7、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D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C)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 )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 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2.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 ﹚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13.“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撰写的《汉书·十三王传》,但赋予科学内涵的当代伟人是﹙ B ﹚ A.司马迁毛泽东 B.班固毛泽东 C.司马迁邓小平 D.张衡孙中山 1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 考试试卷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哲学与人生试卷

《哲学与人生》前六课测试题 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妄自菲薄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量力而行 2、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 C、“客观”和“主观”D 、“主观”和“客观” & 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7.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 A.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

B.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 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 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8,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 A.前进新与曲折性 B.顺境和逆境 C.前进与落后 D.进步与后退 9、“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 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 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 11. 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这种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B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 试B卷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1223739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B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毎空1分,共18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 4、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5、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6、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7、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8、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 9、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0、人存在双重进化:和。 二、单选题(毎题1分,共20分) 1、“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2、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B、相辅相成的关系 2

C、相互排斥的关系 D、两都不可分割。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句话说明哲学道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B、世界是物质世界 C、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5、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是() A、主观能动性 B、人具有思维能力 C、人能够认识世界 D、人能够改造世界 6、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不同的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7、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人生的客观实际 C、个人的主观愿望 D、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8、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B、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9、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强大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3

最新《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消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9.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10.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联系 B.孤立 C.发展 D.矛盾 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 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成绩 评卷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