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开发.doc

论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开发.doc

论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开发

作者:刘五云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9期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任务着手,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模式设置的主要依据,提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以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构建开发

[作者简介]刘五云(1964- ),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与企业管理。(湖南永州 4250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102-02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作为实现目标而严密组织的教与学的活动内容及其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任务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服务,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此相关,课程建设也必须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1.以服务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的本质是为学生服务,与此相关,高职课程建设也必须树立服务观念。当前高职院校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又受到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影响,课程设置同自身的办学目标不相适应,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所以必须在课程改革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树立服务意识,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统一到为学生服务的轨道上来。

2.以办学思想为指导,确立课改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各自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岗位的需要出发,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总体的调整与改进。减少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实践教学中去。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最后,调节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

3.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从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看,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使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构建必须以学生需要为中心。要正确处理经典内容与新的教学内容的关系,从实践出发,以传统的经典的理论为基础,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四新)和职业标准,做到以教与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以“四新”内容为拓展。课程资源的构建包括编制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经典内容与“四新”内容有机结合的模块式的主教材,项目式的实践教材,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习指导,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库、素材库、教师手册和多媒体课件等。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具体分为核心模块、综合模块、提高模块,在提高模块中引入新技术、新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前沿,既能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从而实现课程适应不同专业类型和能力等级的要求,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做到教材、学材互为补充,软件、硬件相互配套,纸质、电子资料丰富,课堂内、外相得益彰。

二、高职院校课程模式设置的主要依据

1.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课程设置应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普遍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职业教育更贴近社会的经济生活,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重任,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相符合。具体来说,包括三种类型的人才:一类是操作型的技术工人;一类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还有一类是既要从事管理和服务,又要身体力行的人才。也就是说,在人才规格中存在着“体能与体力型”“智能与智力型”和“智力与体力结合型”之分。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变化了的需要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

2.依据科技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为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职业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同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必须准确把握高职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高职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消除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其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达成一种动态的融合。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使职业教育课程既具有国家规定的统一性,又具有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灵活性。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要从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探索型”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调整和补充,优化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本地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特色。

相关文档